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通用15篇)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的要求是让学生鼓起勇气直接或者间接地向父亲母亲说一声“我爱你!”然后观察父亲母亲的反应,再把整个过程记下来与老师同学分享。
这次习作是一次很好的爱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报答,学会感恩。我们的小孩在生活中沐浴了太多的爱,尤其是父母的爱,从来就是那样无怨无悔,从来就没有要求他们任何的回报。也就是因为如此,很多小孩就觉得这份爱是那么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就忘记了怎样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为了能够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我乘国庆放假的七天就让小孩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向父亲母亲表达对他们的爱意,然后留意观察父亲母亲当时的神情动作。当我布置这个任务时,学生个个都显得有些害羞,有点脸都红了,有的低下了头,看来大家对于这三个字还是比较敏感的。我当即调侃了一句:“看来大家都是爱在心头口难开啊!”小孩们都笑了。
习作指导课上,鉴于上次的经验,了解了小孩们都比较含蓄的特点,我在课上并没有着重让他们去说表达爱的这个过程,而是用抒情的语言,再找了一些歌颂母爱的诗句,配上《烛光里的母亲》的动人旋律,在课堂上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我让小孩们在头脑里浮现父母曾经关爱自己的一幅幅画面,再诵读歌颂母爱的诗句。小孩们的情被触动了,他们的眼里闪烁着感动的光芒,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赶紧拿起手中的笔,把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像父母表达爱的过程记录下来。没有过多的写作技巧的指导,也没有过多花俏的形式,有的只是一种情感的激发,一种自我意识的唤醒。我手写我心,在舒缓的乐声中,小孩们个个开始奋笔疾书。
一节多课的时间,大多数小孩都完成了自己的习作。收上来仔细阅读,发现很多小孩的作文都写得情真意切,没有了以往的干巴简单,也没有了以往的矫揉造作。课堂上吟诵的歌颂母爱的诗句被大多数小孩自然地运用到了习作中,自己在向父亲母亲表达爱时紧张羞涩的心情,以及表达后的如释重负都被小孩们描绘得淋漓尽致。更让我欣喜的是,很多小孩表达爱的方式都很特别:汪贝贝是把写有“我爱你”的纸条折成飞机飞到了母亲跟前,多有创意啊;顾凯翔则是用在母亲的qq上留言的方式表达的,多么时尚啊!原来我们的小孩并不是没有感恩之心,而是很多时候都没有找到机会,这次习作正好给了他们一次表达的好机会。我顿生一念,这篇习作何不也让家长看一看呢?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小孩长大了,懂事了,对于父母的爱学会了感恩,这也算是上次表达爱的延续活动吧!于是,我让小孩们把自己的这篇习作带回家给父母欣赏,并可以写上几句感想。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小孩们交上来的作文本,阅读起家长们的感言来。很多家长都非常感谢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增进了他们与小孩之间的爱,他们都为小孩的成长懂事而高兴。有一位家长说小孩的爸爸在看到小孩写有爱的纸条时,亲吻了那张纸条,可想而知,那位家长当时一定被深深感动了。
一篇爱的习作,不仅给了小孩们一次表达爱的机会,更在小孩和父母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2
《习作2》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王开松
教学要求:
1、从学习写的角度,读懂例文《“门官儿”》,了解例文的中心思想和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具体材料,感受材料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通过讨论,弄清“习作要点提示”的要点,进一步明确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注重细节描写的意义和办法。
3、能按照作业 的要求写一篇表现人物特点的文章。
教学要点、难点:
重点:仔细观察身边的同龄人,写出人物特点。
难点:选取两件相关事件,通过细节反映文章的中心。
课前准备:
1、布置观察人物,并指导观察办法。
2、每位同学重点观察一位身边的同龄人,注意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初读例文,感知写法
1、出示投影,指导观察画面,图上画了啥人?在啥地方?结合课题,看懂图意。
2、指导读例文,想一想,小作者县告诉我们啥?接着写了啥?也是怎么样写清楚言语行为的?
3、学生阅读思考,教师点拨。
4、共同小结。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学生阅读“习作要点提示”。
2、同桌讨论,交流:读了“习作要点提示”后,我明白了啥?
3、教师引导归纳,明确写法。
第一,写一篇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
第二,中心思想要通过具体事例去表现的,因此,写文章必须围绕中心思想去选取材料;
第三,对那些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事实材料,必须思考具体,最好能抓住一些细节进行描写,这样文章才能更加真实、生动。
4、学生读例文,仔细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办法。
三、运用写法,进行试说
1、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确定中心,拟定文题。
2、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在你们的同龄人中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和别人相比,有啥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爱好、精神品质、性格特征等方面交流。
爱好方面喜欢画画、跳舞、爱提问题等
特别的地方精神品质方面工作负责关心他人热爱集体
性格特征方面活泼乐观稳重大方
3、让学生说说本班级同学的典型事例。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1、选取事例时,不但要考虑能否充分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注意事例尽可能富有新意。
2、要把所选的两件是写的具体,写的生动,就要把人物当时是怎么样做的,怎么样说的,神态有啥变化写清楚,特别是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着重描写。
(1)写人物的神态和外貌不能千人一面,要富有个性特征。
(2)写人物言语要防止“成人化”和“理想化”。
(3)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并不在于是不是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对这些动作的表述是不是清楚、连贯。
(4)要学会在写人叙事过程中捕捉一两点动人的细节描写。
(5)叙述时,要注意两件事之间的过渡衔接,使习作前后连贯。
二、学生继续协作,教师辅导。
三、学生誊写作文。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3
教学要求:
1、熟练背诵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怎样进行古诗改写。
教学难点:
既要忠实原诗的内容,也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村居》这首诗的意境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的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顺序等等。记得我们在五年级下学期曾经练习了《给奶奶送阳光》这首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吗?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启发,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怎样去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呢?这些只要我们认真地去读一读例文,就可以明白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学生自学例文,要求认真地读,细细地想,并把例文与古诗进行比较,领悟写法。
2、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以进一步领悟写法。
3、指名说。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作办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办法与把现代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办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把握原诗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
1、指名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背《村居》。
3、想一想,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早春的美丽景色的?我们怎样通过想象来把由这些景物所构成的景象描绘具体呢?
4、想象一下,怎么样把小孩们放学早归放飞风筝的欢快情景写具体呢?
5、想一想,怎样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诗人所见到的早春景色和儿童放风筝的情景。
6、同桌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7、指名口述。
四、小结: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行具体描绘。改写成的习作要与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感情相一致,不得随意大改、大动,更不能违背诗的原意。
五、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六、推敲打磨,修改习作。
1、指名读习作,引导学生评议,提出修改建议。
2、同桌互相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习作。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4
教学要求: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 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积极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 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啥。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 交流
3 揭示此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 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啥?当时的情形怎样?
2 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啥?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么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也会怎么样?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么样的角色?
2、交流、评议
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此次习作材料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细节”——插入突发事件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5
训练内容:
此次习作训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同学的录音纪录,也是为学生习作所提供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关于采访的注意内容;第三部分是要求写作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访一位模范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下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然后写一篇作文。为了方便,可以把被采访的人请到教室里来。也可以根据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的录音纪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习作指导中要求的内容,懂得啥是采访、采访的目的以及怎样进行采访。
2、读懂本习作中的采访纪录,弄清这些材料告诉了我们啥事情,明确它所要表达的中心。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文章中心的写作办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次采访活动。可以采访一位优秀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下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
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因学生采访,课时可适当调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咱们学校六(3)班朱志成同学在期末测试中,各科成绩都很突出,大家都很不理解。因为这学期朱志成同学的腿被车子碰伤了,一个半月没有到学校上学,他是怎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的呢?上周三的下午,好奇的蔡强同学代表他们班同学采访了朱志成同学。你们想知道采访的情况吗?从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他取得优异成绩的答案了。
生答:想!
出示投影:
蔡:朱志成同学,你的腿被车子碰伤,一个半月没上学,可是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很突出。你是怎么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的呢?
朱:这得感谢班主任戚老师。我受伤以后,戚老师每个星期三晚上和星期天上午都来我家,给我补课,风雨无阻。
蔡:你能具体地谈一谈吗?
朱: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忽然下起了大雪。母亲想打个电话,请戚老师不要来了。谁知刚拿起话筒,戚老师便敲门了。哪天晚上她教的内容很多,戚老师快50岁了,也是个女老师,我们一家人都感到过意不去。
蔡:戚老师离你家远吗?
朱:比较远,骑自行车要走20分钟呢。
蔡:戚老师可真了不起!
朱:是啊!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戚老师家里来了客人,抽不出身来,便在电话里为我辅导作文。我永远忘不了戚老师。
师:你们以前采访过吗?看了上面的采访纪录,你们认为采访要注意啥?
生:采访首先要确定采访的对象。
生:采访时要有礼貌,不然的话,被采访的人不乐意与我们交谈。
师: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是的,以前我参加过小海燕记者团,遇到过这样尴尬的事情。
生:我看蔡强同学问的问题很好,这正是最主要的原因。
师:你很有眼力。采访时的问题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问题不能东一句西一句。
生:老师,我们先想好一些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许多的大记者他们也是这样做的!采访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纪录。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要求吗?
生:书写的速度要快,字迹尽可能工整。
生:可以用录音机先录音,以后再整理。
师:采访时要边听边记,把重要的人和事、用得着的数据记下来。不一定啥都记。
二、学习采访
师:我们知道了怎样采访,其实学会了采访对于我们写作文非常有好处,例如说我们想写一个人,如果能面对面的对他进行采访,你就可以了解他的许多情况,能够收集到许多的材料。
师: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们准备采访谁,就去采访谁?可以个人单独采访,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提供对象:优秀班主任王琳老师、吴真老师,市级竖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雪等,也可以自己选择。)
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事先已通知部分被采访的老师和同学)
第二课时
一、汇报采访活动
师:从你们的一张笑脸上,我看到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咱们先来交流交流。
生:我和、四个人一起采访了张雪同学,一开始我们有点含羞,不好意思问,不过张雪很大方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你啥时候开始练习吹竖笛的?
2、你平时都啥时间练习?
3、我吹过竖笛,我觉得很枯燥,你为啥这么喜欢?你有没有过放弃的时候?
4、这次比赛获奖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啥?
师:好家伙,你的问题不少吗,挺好的!
生:我们这组的人很多,我们采访的是以前教过我们的班主任吴真老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了以前许多不知道的事情,原来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腰脊劳损很严重,可是她和我们一起时就像没事一样。她有了一个小宝贝,很可爱,不过每天晚上都要缠着吴老师,但是呢为了班级里面的同学,她很早就给小宝贝断奶了。我们听了都很感到。
师:是的,这次采访,我们确实知道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
生:我们采访的是我们的校长,他给我们简介了我们学校下一步要开设“英语角”的设想。我们可是第一个知道的。
生:我补充一点,校长还说,学校还要开个学生银行呢,让我们把平时用的零花钱存起来,以后可以买书或其他学习用品。
……
二、指导写作
师:我们手上有了这么多的资料,怎样把它写成文章呢?把这些材料堆砌在一起行不行?
生:不行!我们要对它进行整理。
师:怎么整理?大家先讨论讨论。
生:把采访得来的资料归类,把主要的事情写出来,其余的事情简单带过。
师:很好,你说的这叫筛选材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我们以蔡强同学的采访纪录为例,你们说说怎样做到我们刚才说的这一点呢?
生:把戚老师雪夜补课的事情重点写,星期天补课的事情简单写一写。
师:有一定的道理。你准备怎样把雪夜补课的事情写具体?
生:我要把雪写得大一些,风雪交加。这样就增大了来“我”家的难度。
生:我要把开门的一瞬间写具体,她的脸上、衣服上都可以进行描写。
师:这是细节,要认真写,对于表现戚老师的精神很有帮助。
生:我可以通过写戚老师来之前、来之时、来之后我的心理的不同来写,这样,我认为更好。
师:有创意!了不起!相信你一定能写好!
……
三、学生拟稿,教师巡视指导。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设计评析:
怎样搜集习作的素材,我们一般意义上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想,想,想,直到挤出一两粒“米”来。至于是啥“米”,也不敢去求质量了,学生厌恶习作,害怕习作也许与次有关。此次习作中教师真刀真枪地安排了采访活动,让学生与要写的对象面对面地接触,零距离的交流,需要啥信息就咨询啥,啥不懂就问啥,这样一来,头脑里所得来的素材就是鲜活的、具体的、生动的。
新课标提出,要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这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需要,学生的习作仍然需要。本设计中学生的习作建立在采访活动的基础上,这样的“米”是有生命力的。
让我们为学生收获“新‘米’”而努力!
附学生习作1
风雨无阻
这一天,雪花飞舞,寒风呼啸,朱志成在街上突然摔倒了,自行车也被扔出了老远……
被送到医院的朱志成,腿上打上了厚厚的一层石膏,他的腿骨摔断了。就快要期终考试了,可他只能躺在床上,自己的伤心,父母的担心,全家人愁眉不展。“唉!”叹气声在屋里回荡。
“叮——”门铃声打破了屋内的寂静,朱志成的妈妈打开房门,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们眼前,戚老师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来给朱志成补课了!从这天起,每到星期三与星期天,朱志成都兴高采烈地等待着戚老师的到来,今天语文,明天数学,作文、阅读更是经常练习。从那以后,戚老师便风雨无阻,坚持每周给朱志成补课。
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寒风袭人,漫天大雪,朱志成的心里担心起戚老师来,她这么大年纪,今天也是风急路滑……想到这儿,他立即对母亲说:“妈,您打个电话,让戚老师今天别来了。”“我也这么想。”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电话,谁知刚拿起话筒,门铃响了,这么大的雪,会是谁呢?忙打开门,哎呀,是戚老师提前来到了!只见她满身是雪,发若银霜,厚厚的眼镜上不住地向下滴水……风大、路滑、路程远,这些困难今天都赶上了,可戚老师还是赶来了,朱志成看着戚老师,不知说啥才好,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祝福……这一晚,戚老师给他讲了很多很多。
还有一次,戚老师家来了客人,她来不了了。便抽空在电话里给朱志成补作文,一上午打了6个电话呀,最长的一次几乎用了5分钟。这一次,朱志成学得更认真了,他不知该怎么样报答戚老师!
一个多月了,戚老师总是按时给朱志成补课,无论啥原因,她都没有间断过一次,辛辛苦苦,从无怨言。
期末考试,朱志成成绩优异,许多同学都羡慕极了,他们都有同感:朱志成是不幸的,他摔断了腿,可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这样一位好老师!
附学生习作2
手风琴能手——万小玲
万小玲,13岁,手风琴能手。看是文静娇小,内里却有一股“钻劲”,一种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今年五月份,她在市里举行的青少年艺术大赛上,也一次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为了了解她的成功经验及成功后的感想,我们六(1)班的小记者们决定对她进行采访。
她愉悦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首先让她给我们讲了她的手风琴练习是怎么样开始的。说道起步,她告诉我们,她并不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在这一方面有天分,她觉得只是自己付出的比较多罢了。她从刚懂得“1、2、3”的那天起,一架手风琴就一直陪伴着她。那时侯,她还很小,每天练琴要达到两三个小时,练完琴,胳膊、腿、手、肩膀,没有一处不是也酸也痛。这时就只有一个愿望:好好的睡觉。别的小孩子能够打打闹闹,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也玩“过家家”,整天自由自在,而她,却只有和琴做伴。
我们听了她的“艰苦”的起步,真有点酸涩的感觉。可想而知她的琴弹得这么好,一定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有时,她为了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练习音阶、爬音的准确性,一支枯燥的曲子要练上几百遍,甚至上千遍。但是呢,人们问她:“你每天练两三个小时的琴,不累吗?”她总是微微一笑,说:“不累,练习惯就好了。”
有一次是星期天,几个同学来找她玩,她是多想去玩一会儿啊,可是……她只有推辞说:“我还要练琴,你们先去玩吧。”就这样,她放弃了星期天,放弃了闲暇时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刻苦的练琴。本该属于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被手风琴占去了。
练琴。她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她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做完作业,就抱起手风琴。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她已早早起来开始练习了。
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呀。为了不耽误她更多宝贵的时间,我们也抓紧问了她几个问题。当我们问她每次取得成绩有啥感受,是啥力量让她这么努力时,她也给我们谈开了。
就说去年暑假吧,她为了考绩能顺利通过,在闷热的屋子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曲子弹了一遍也一遍,胳膊酸了,手指尖疼了,还是继续练习,直到美妙的旋律从她那灵巧的手中飞出。后来,她拿到了鲜红的荣誉证书,这时,她面对证书,只是微微一笑,因为这和她付出的劳动相比,是太微不足道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万小玲在手风琴辅导班里,一直稳居第一,现在,她已是远近有名的小风琴手了。
“为了自己从小的爱好有所发展,为了父亲母亲那沧桑的脸上一次次的微笑,我甘心付出努力。”她这样告诉我们。
成功的路是坎坷的,是用努力和汗水铺出来的。艰苦,谁不怕?但不费一番苦功夫,也怎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功呢?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5
《习作2》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阅读教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教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了的意见,明确习作怎么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读懂此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教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誉在自己的作文本。
3、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明确习作怎么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1、投影出示拔河情景的图片,同时播放拔河现场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3、教师导入:有一位同学就这次比赛写了一篇《拔河》的作文,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他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1、投影出示《拔河》的内容,学生边朗读边找了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的汇报。
4、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教师的修改意见,比较教师批语和学生汇报的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眉批”和“总批”,及时小结。
三、再读课文,明确写作办法
1、学生默读全文,本篇作文怎样修改诃用铅笔在文中作适当批注。
2、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3、教师点拔:定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学生再次欣赏拔河的录音,重点讨论第5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5、师生共同结:在这篇习作中要侧重写好第一次比赛的场面,不仅要写出场景气氛,还必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刻画,做到点面结合,文章才会生动、活泼、感人。
四、学生修改,最后誉抄。
1、学生作文,力求做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办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比较,从中讨论受益。
4、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誉抄
第二课时
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一、小结
1. 小结这次习作的大致情况。
2. 表扬这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3. 表扬这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 优秀片断。
4. 总结这次习作的主要问题。
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啥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啥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么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修改?
2、组织交流。
3、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啥启示?
(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啥问题,可以怎么样修改?
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
三、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更多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7
运城市人民路学校 关宁
教学目标 :
1.读懂例文《我的自画像》,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图文结合简介自己的办法。
2.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简介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自画像。
3.按习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办法,图文结合抓住主要特点向大家简介自己。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说明: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图文结合自画像的训练。教材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我的自画像》的文与图。小作者抓住特点,为自己画了一副图,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还有条理地写了自己身材、长相、表情、性格和爱好。例文语言通顺,用词准确,富有情趣,很适合学生模仿。第二部分点明了此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教材重、难点:
根据“语标”三年级写作的目标“抓好起步,打牢基础”,我将此次习作的重、难点确定为:
1.读懂习作要求,初步领会简介人物的基本要领。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手段: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读懂例文。
1.今天老师给大家简介一位新朋友,他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他的自画像,并描述了图画中的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他。(课件先出示小虎的画像,然后出示例文。)
2.读例文。(学生认真听。)
3. 通过小虎的简介同学们都认识了这位新朋友,你们说一说这位新朋友有啥特点?他是从哪几方面来简介自己的?(学生自由发言。)
4.总结学生的发言。(身材、长相、年龄、表情、性格、爱好。)
5.过渡:你们也有自己的特征,请你也试着把自己简介给小虎认识一下。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气给同学们简介新朋友,学生的精神一下子集中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图,感知杜小虎同学的外貌形象。接着带领学生从简介人物的角度研读例文,明了例文是由图入手,从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等方面按顺序简介自己的。最后将图文结合起来结合起来把握,让学生了解到图的描绘与文的描述紧密融为一体,两者完美统一。]
二、引导讨论,归纳要点。
1.要想让新朋友对你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你也得画一副自己的画像,并把自己简介给小虎。想一想,你可以从哪些方面简介自己呢?
2.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
3.简介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你自己哪里与众不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发言。)
4.小结并归纳习作要点:简介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还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简介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
[设计意图: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步领会习作要求的重要环节。在研读例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明确此次习作的要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师指导,口头作文。
1.课件出示词语供学生参考:
比如:外貌描写:红扑扑的小脸脸蛋黑里透红水灵灵的大眼睛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小而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樱桃似的小嘴
性格描写:活泼内向爱说爱笑泼辣腼腆
2.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醒、补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将说的比较好的同学推荐到班级交流,相互评议,共同提高。教师适时点拨细节处理。
[设计意图:在进行口头作文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在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学生独立仿写练习
1.学生自己画像,进行习作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选两三个同学的草稿读给大家听,请大家猜作者是谁,如果大家一听就猜出写的是谁,那就说明他抓住了外貌等多方面的特征,予以表扬。如果猜不出,组织讨论,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口头作文,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不光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而且还学会了怎么样把自己简介给新朋友。请大家说一说简介自己要抓住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效果评价:
此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恰恰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课后反馈中,小孩对此种贴近自己的作文内容颇感兴趣,特别是交流讨论中,学生做到了实事求是。在成文后,作文内容不单一,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8
佚名
《我的自画像》习作要求:
(1)帮助学生了解外貌描写的意义。
(2)指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时,要有顺序,抓住重点来写,练习由表及里地观察人和由表及里地描写人。
(3)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小孩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人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因此,此次习作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教学想法:
(1)让学生懂得行动。《我的自画像》是三年级的第二次作文,我觉得指导时重在激发学生产生“心动不如行动”习作激情。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实践中进行习作。我想这次习作训练可以充分体现其中。
(2)让学生明白文章中还有图。在指导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画画自己,让图走进习作,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这也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在这次作文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作文可以有图的加入,使得自己的作文更生动。
(3)重视交流与合作。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努力创设一种气氛,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
(4)这也是一次幽默习作训练。让幽默走进教材,让幽默走进习作。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写得风趣些。学生自己写自己,是很好玩的,把自己写的读给同学听,课堂内会笑声不断。
通过这次习作。希望学生能在轻松中获得成功感觉到习作不累,习作很好玩,习作很简单。
教学设计:
一、想像练习,引入习作内容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时候自己想到了啥。
听校长说,一个星期之后,有外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为了迎接他们,学校要求各班布置教室。咱们班要办一次墙报,墙报的主题是“温暖的家”,班级是我们的家,怎么样向外校的老师简介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让人一看就能认识,大家给老师出出主意?
二、指导观察,画画习作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
大家说的办法很好,老师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每一位同学都动手画一幅自画像,这可以让参观的老师很快就认识每一个人。怎么样才能画得像自己呢?
学生讨论后,总结观察法法:一个人物的外貌,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头发——脸——眼睛——鼻子——上身——下身——脚,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这样,人物外貌就清晰、有序。
2.学生口述,说说你观察到的外貌特征是啥。学生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外貌。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有重点地观察,有重点地描写。
4. 教师指导:
同学们把自己的眼睛、鼻子、嘴都说了出来,可老师觉得大家好像都差不多,人总有自己的特征,不可能长相都一样,不一样了就有区别了。怎么样找到自己的特征呢?就是要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就是你的特征。这样,大家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哪儿跟别人不同?)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及喜好。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画画水平不高,画的不像怎么办?没关系,可以在画的旁边写一段话,简介一下自己,让人读了如见其人。除了可以描写自己的五官之外,你觉得还可以写啥,让人一看就了解你:原来是这个小孩呀!
6.学生写《我的自画像》。你觉得写哪些内容,能让别人记住你,最能反映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你喜欢写哪些内容,就可以写下来。
7.同桌两人交流,修改习作。
同桌两人互相读一读写的《我的自画像》,要求:
(1)找出自己写的最成功的地方,读给同桌听,让他听听这些语句是不是写出了自己的特点,并认真听取同桌的意见。
(2)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不够合适,读给同桌听,两人共同修改。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6
写作要求:语言幽默风趣;事例典型具体;感情真挚自然;评价实事求是。
★释题
(1)今天我们的写作题目是啥?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啥?
(2)
小结:把自己的画像写下来,让别人了解你的外表,了解你的性格,了解你的爱好,了解你的特长,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了。
★给自己画像。
(1)照镜子,观察自己的样貌。
(2)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表特点。
(3)引导学生描述外表。
(4)引导学生在讲述自己外表特点的同时还要加插议论。
(5)小结。
(6)用幽默风趣的话加上议论向大家简介自己。
★自述性格。
(1)人有啥性格。
(2)写性格特点的顺序:总起句(陈述)——叙事(典型具体)——议论(实事求是)。
(3)启发学生用陈述句的形式讲一个总起句的开头。
(4)引导叙事部分要典型具体。
(5)引导学生给自己以实事求是的议论
(6)用总起句——叙事——议论的办法简介自己的性格特点。
★自述爱好或特点。
(1)写作顺序:总起句(问句)——叙事——抒情(真挚自然)简介自已的爱好或特长。
(2)自我简介。
(3)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布局谋篇。
(1)指导分段。
(2)重新明确写作要求。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0
佛山九小 张军健
★写作要求:语言幽默风趣;事例典型具体;感情真挚自然;评价实事求是。
★释题
(1)今天我们的写作题目是啥?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啥?
(2)
小结:把自己的画像写下来,让别人了解你的外表,了解你的性格,了解你的爱好,了解你的特长,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了。
★给自己画像。
(1)照镜子,观察自己的样貌。
(2)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表特点。
(3)引导学生描述外表。
(4)引导学生在讲述自己外表特点的同时还要加插议论。
(5)小结。
(6)用幽默风趣的话加上议论向大家简介自己。
★自述性格。
(1)人有啥性格。
(2)写性格特点的顺序:总起句(陈述)——叙事(典型具体)——议论(实事求是)。
(3)启发学生用陈述句的形式讲一个总起句的开头。
(4)引导叙事部分要典型具体。
(5)引导学生给自己以实事求是的议论
(6)用总起句——叙事——议论的办法简介自己的性格特点。
★自述爱好或特点。
(1)写作顺序:总起句(问句)——叙事——抒情(真挚自然)简介自已的爱好或特长。
(2)自我简介。
(3)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布局谋篇。
(1)指导分段。
(2)重新明确写作要求。
★小结。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1
教育主题: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
认识,也很少积极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积极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此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简介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啥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简介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简介。
5、根据那位同学的简介,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简介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啥希望?(朋友补充简介)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啥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简介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办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简介)。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进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积极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啥?(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 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 同桌 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2
教学目的: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体营造爱的气氛。
1、讲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灏,乘坐缆车去山顶。当时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当缆车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就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灏?!
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子灏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最后,小孩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小孩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啥想说的?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爱的共鸣。
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父母对小孩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母亲的爱》
母亲的爱
作者: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
我从梦中醒来,
母亲正给我扇着扇子,
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母亲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
母亲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
雨水却打在母亲的身上。
啊,母亲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
母亲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
母亲着急地哭了。
啊,母亲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
对母亲也说了谎,
母亲的批评叫我脸红,
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母亲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母亲。”
母亲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
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啥呢?学生谈看法。
三、唤起爱的记忆
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想一想:父亲或母亲做的一件或几件啥事情让你特别感动?并把这件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回忆一下
(力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
四、提倡爱的表白
教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呢,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
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或者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母亲或父亲会有啥反应?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老师就来问一问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写下爱的诗篇
(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你对父母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提示学生注意:
这次习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1) 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要真实、具体。
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谁来说说?(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具体)
2) 记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爱的过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及动作写清楚)
板书 习作2
父母 爱(感动) 我
-------→
爱(表达)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3
【习作指要】:
1.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同学、老师、家长画张像,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2.简介画中的人物,用文字为别人画张像,写一写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要求】:
1.观察例图,学习例文,揣摩例图和例文是怎么样抓住任人物特点来绘画和协作的。
2.彷例,为同学、老师、家长和想象中的人的画像,并学习例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作文。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性格,与爱好等写出任务特点的写作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介自己画中的人物,写出他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难点:画和写的时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一位同学走出教室,师问:刚才走出教室的是谁?
2.讨论:说一说他的外貌以及穿着打扮。
3.请这位同学走进教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师问:你能把他画下来吗?
4.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画同学、老师、家长,也可以画想象中的人物。
二.画像指导
1.(出示武建设同学的画像),你们看,这就是赵建设为他的朋友武建设画的画像,谁来说说武建设的外貌?(这是他的外貌特征)
2.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武建设有啥爱好吗?(这是他的特点)
3.我们在画的时候,要把人物的特点画出来,让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是谁。
4.学生提起手中的画笔,为别人画像。
三.例文引路
1.小作者是怎么简介武建设同学的这些特点的呢?我们来看看赵建设同学写的作文。
2.指名一生读例文,其他同学认真想,想一想:小作者从哪些方面简介了武建设同学的特点?
3.学生讨论,指名交流。
4.教师小结:简介画像中的这个人,可以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他的性格和爱好者,但都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5.学生分别练说自己画像中的人物。
6.集体交流。
7.教师评点指导:为抓住人物的特点,在简介他的性格、爱好时,可举一两个例子。
四.学生习作
1.明确要求:向大家简介画中的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写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也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语句要通顺,要把话说清楚。
2.习作顺序:先简介他的外貌,再写他的性格、爱好。每写一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要有条理。
3.练习成稿,修改评议。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生活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4、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习作要求,能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任务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让世界充满爱》,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气氛。
二、爱是love, 爱是amour,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人们用音乐来表达,用画面来表达,用语言来表达。相信心中有爱的你能从这样的音乐、画面、语言中读懂其中深意。
三、观察图画
从图中你看到了啥?感受到了啥?(雪后放晴,太阳出来,小女孩依依不舍地与雪人告别。)
四、读懂小诗、感受情感
自由读,读通、读顺。
结合上图,再读小诗。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啥?(上半部分的惋惜、难过、无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
五、感情朗读,表达情感。
六、其实爱并不遥远,爱就在我们的身边。补充:《母亲的爱》刘丙钧《父爱无言》
七、父亲或者母亲做的一件啥事情让你特别感动。
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念亲恩〉〉中唱到的那样:父妈妈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但是呢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谢意。
将自己对父母真心想说的话写在纸上。
相互交流,完善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九、要求:回家后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注意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十、明确习作要求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也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十一、写法指导
怎样使场面描写生动感人。
1、环境描写进行铺垫
《爱之链》第一自然段
《爱如茉莉》
2、关注细节,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引用《爱之链》中的第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乔伊的修车动作与神态,把乔伊认真负责的助人态度刻画得淋漓尽致。
如:脚腕被蹭破了没穿袜子摘下破手套喘着粗气清水鼻涕也流下来了两只手上沾满了油污
如《爱如茉莉》
第七自然段:妈妈在住院前的嘱咐(语言描写)
爸爸赶往医院那急匆匆的脚步。(动作描写)
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画面(环境描写)
十二、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最受感动一件事。
2、由衷而也自然地直接或者间接表露对父母的敬意或爱意。
3、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以及动作。
4、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
附歌词:念亲恩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
明月朗相对念妈妈
父妈妈爱心
柔善像碧月
怀念怎不悲莫禁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
遥路远碧海示我心
父妈妈爱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亲恩应该报
应该惜取孝道
惟独我离别
无法慰亲旁
轻弹曲韵梦中送
教学后记:
架一座爱的桥梁——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习作2》教学后记 篇1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0
常熟市藕渠中心小学 陈惠红
教育主题: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挖掘自己的特点,同时从别人的评价中对自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通过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内容的小结,使同伴对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教学形式:集体活动为主,做一做,猜一猜,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
教学重点:使学生坦露自我,进一步了解自我。
教学难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好坏及封闭自我。
理论分析: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之中的,与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越先进人际关系越会显示其特有价值。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学会交往具有特殊意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对自己缺乏全面的
认识,也很少积极去了解他人,使自己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衡,产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会失控,而处于失败之地。
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径,而积极、积极的态度则更为重要。本活动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制一张个人档案卡,课上通过猜猜演演、讨论、交流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向他人展示自我,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也通过集体活动增进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课前准备:歌曲录音带《手拉手》、小红星,学生各制一份个人档案卡。
教学建议:
1、档案卡的制作可根据学生的喜好,不规定颜色、形状、大小。
2、此次活动只是围绕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进行,不存在比较学生好坏的性质。
3、活动结束后,可以把卡纸收集起来张贴于教室。
4、此活动可以5-6人的小组开展,也可以全班进行。
5、此活动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虽说小学的几年生活,学生已经有了认识,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项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减少矛盾和误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老师请大家每人做了一张个人档案卡,在卡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喜欢玩的……大家做得非常好。老师把你们的档案卡装在这只箱子里(出示箱子)。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
揭题(板书:我的自画像),目的是让每位同学能更好地认识自我(板书:认识自我)同时,进一步认识班上的其他同学。(板书:认识他人)。
二、活动与训练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1、教师说明: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随意从这箱子中抽一张档案卡,把卡上写的内容大声读给大家听,读完后,请大家猜一猜,卡片上所描述的是哪位同学。
2、指名一位同学抽卡,读卡。
3、交流:(1)卡片所写简介的是我班的哪位同学?
(2)你为啥能准确猜出来?
4、请被猜到的同学上台。
(1)鼓励他简介自己。你的朋友准确地猜出卡片是你做的,可见他对你已有所了解,也说明你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告诉别人,你做得真好!你想让朋友更了解你吗?如果愿意,就请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
(2)上台的那位同学自我简介。
5、根据那位同学的简介,请他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或爱好,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激励。
6、听了刚才一位同学的简介和表演,作为他的朋友,你觉得他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你想给他提些啥希望?(朋友补充简介)
7、多么真诚的话语,听了朋友的话,你有啥想法?(上台者谈体会)
8、小结:刚才那位同学勇敢地向大家简介了自己,真诚地接受朋友的忠告,作为他的朋友,也能伸出友谊之手,如实向他提出希望,他们做得真好(每人奖一颗小红星,发到上台者手里时,送给他一句祝福的话)。
那位同学在朋友的帮助下,更了解了自己,所以我们如果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可以让我们的朋友更了解自己,多帮助自己。(板书:让朋友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9、再请一位同学抽卡,读卡(办法同上,所不同的是可针对上台者卡上的爱好,让他作自我简介)。
10、改变方式,把抽卡,读卡改为老师说某个同学的特点,考考大家对他是否了解。(避免同一形式的重复,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性)
11、老师让同学猜一个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让这位同学从朋友的赞扬声中看到自己也有不少优点,从朋友的忠告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以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如有时间,还可改变方式,可让班中一位同学讲出他的朋友的特点,让其他人猜,这样更能体现活动的主体性)。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通过让朋友更了解自己,进而得到朋友们更多的帮助,更认识了自己,同学们,你们想更了解自己吗?下面,就让你的同桌来了解你,帮助你吧。(板书:同桌)
活动(二)同桌手拉手
1、宣布活动规则:
(1)请几位同学把卡发给每个同学;
(2)先由一位同学把自己卡上的内容读给同桌听;
(3)听者向读卡者提出希望或讲讲对方自己还没注意到的优点。
(4)另一位同学读卡,听前一位同学告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
2、同桌交流,教师积极加入,适当指导。
3、小结活动情况(过渡)
(三)实话实说
1、刚才,你通过朋友、同桌的帮助,一定有不少新的收获吧!谁来说一说?
(1)指名上台的同学说。
(2)指名一、二对同桌说。
2、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为啥?(再次点明主题)
小结:大家通过让朋友,同桌了解自己,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更了解了自己。你们想进一步认识自己和别人吗?那就让大家一起来了解自己,让大家互相帮助,手拉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板书:大家)
3、全班学生可互换卡片,也可随意把自己卡上的内容告诉给同学听,请别人向你提出希望,对别人优点说几句祝福的话。(放歌曲《手拉手》,渲染气氛)
三、总结
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上,我们的自画像只能画到这儿,相信许多同学还有很多真心话要对同学或朋友说,也很想把自己的卡给更多的人看,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我们还可以相互交流,你可以把别人的祝福或忠告记在卡上。到期末,我们再来搞一次活动,相信到时,你们的自画像会更完美。
附板书: 我的自画像
朋友
让 同桌 更了解我,多帮助我
大家
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定制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推荐站内搜索:公务员试题、观后感范文、元宵节日记300字、成考分数线、作文今天我当家、思想大解放心得体会、论语 读后感、教育部建议取消中考甘肃自考网上报名系统、上海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