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

  执教年级:五年级 执教课时:1教时 地点 无锡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啥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啥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呢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生:(齐答)会。

  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

  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你叫啥名字?

  生:冯超。

  师:冯超同学基本解释的准确,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冯超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

  生:(齐答)好!(掌声响起)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赠汪伦》?你来。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你叫啥名字?

  生:赵婷婷。

  师:赵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经达到98%了,我们掌声献给她。

  (掌声再次响起。)

  师:读诗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啥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指名问)你发现啥问题?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啥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为啥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问)你的问题?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啥要离开汪伦呢?

  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竖起大拇指)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总是要好。你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啥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师:我来读诗。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点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啥?

  生:为啥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兴奋地)听到没有?为啥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啥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生:(齐答)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为啥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啥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几个人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其中一组学生中小声提出问题。)

  师:好,坐正。“天一学校”了不起的,“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吗?我来看看“天一”的学生是不是天下第一。你说说看。为啥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再来送了呢?

  生:因为这里有汪伦和李白的美好回忆。

  师:啥回忆?为啥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为他们在这里相遇。

  师:可能他们在桃花潭边相遇的,汪伦是从桃花潭把李白接来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来送他。接的时候在桃花潭边接,送的时候也在桃花潭边送,让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你叫啥名字?

  生:冯松。

  师:这是冯家的观点,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给李白留下难忘的印象。冯家的观点。

  生:有可能是李白没有告诉汪伦,而后来汪伦知道就急匆匆地赶到桃花潭送他。

  师:说明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你叫啥名字?

  生:徐畅。

  师:徐畅,这是徐家的观点。不同的,我就喜欢听到不同,看你们的小脑袋瓜聪明不聪明。你说。

  生:我的观点是:我们一般送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他记住汪伦这个朋友。

  师:叫啥名字?

  生:我叫殷涛杰。

  师:殷涛杰,殷家的观点是啥观点。你们听听看,故意在家不送,让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赶来还要踏歌相送,给李白终身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

  师:殷涛杰,真是大脑袋,大脑发达,这个想象超出一般。你说说看。

  生:可能是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也是酿酒的,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师:专门为李白特制太白酒,酒还没有酿好,李白突然有事要走,急急忙忙赶去相送。你姓啥?

  生:张。

  师:张,这是张家的观点,也是一种奇特的观点。你说。

  生:我认为是他们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伦给他准备了一桌宴席给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时候,就在那个里面给他送行了。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

  生:对,然后就在那边拍打唱歌。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送过行之后,他觉得就这样把李白送走还不够。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不行?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你叫啥名字?

  生:莜玲莹。

  师:莜玲莹,给莜玲莹掌声,(掌声响起)莜家人就是聪明。还有不同的观点?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来,这个天下第一的人再说一个。

  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告别李白。

  师:你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住吗?

  生:(齐声答)坐不住。

  师:李白就要站起来,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说:“汪兄啊,你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表达呢?我一介书生,没有啥可以送给你,拿笔来。”于是,李白挥毫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兄啊,就把这个送给你吧。”汪伦收起了李白送给他的诗,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来,这首诗就是面对当时的此情此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

  生:(齐声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诵。)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吗?送过了再送,不是我一个人送,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这才能感动李白。起立,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下。

  (全体起立,配上音乐,全体动情地吟诵。)

  师:我只看到一个摇头晃脑的晃起来了,你们太拘谨一点,还可以放开一点吗?看我这里,能不能背下来。不看屏幕上的,看着我这,《赠汪伦》你们可以动起来,要做动作的可以做动作。

  (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诵。)

  师:请坐,这首诗是谁送谁呀?

  生:(大声答)汪伦送李白。

  师:汪伦用啥形式来送李白的?

  生:(齐声答)踏歌相送。

  师:汪伦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板书:以歌相送)这是汪伦以歌,踏歌的方式来送李白的。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用歌声来送别,还有啥送别的方式呢?我们来看看李白他是用啥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师声情地朗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配上音乐,生齐声朗读。)

  师:你知道孟浩然是啥人吗?

  生:(齐声答)诗人。

  师:(竖起大拇指)也是唐朝的诗人,比李白大11岁。当时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但是呢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生:(齐声答)孟浩然。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啥意思?解释,你来。

  生:(一女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断断续续答)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季的时候要去扬州。

  师:在啥时候?在烟花三月,在繁花似锦的时候,在这么好的季节要乘船到扬州去。请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啥意思?你来。

  生: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到那长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师: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它流去的水吗?还流去了啥?带去了我对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这种思念啊,就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永不停息。你说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看了多长时间?你说说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来。

  师:你说天色暗了,啥地方写天色暗了?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啥地方写天色暗了?要根据诗来想象,不能离开诗。你说。

  生:我根据“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话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没有了影子之后才离开的。

  师:孟浩然离开黄鹤楼,走啊,走啊,等那个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那个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长时间?你猜猜看,用现在的时间,你大概用了多少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你说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生:可能接近半个钟头。

  师:半个钟头,有不同的吗?你说。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

  师:看了半天,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多。

  师:半天多,那个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过头就走了呢?

  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还在那里看,他看到啥——“唯见长江天际流。”他还在那里看那长江水滚滚流向天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指名)你这样送过客人吗?实话实说。

  生:我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到啥程度了?读

  (生齐声朗读。)

  师:非常整齐,非常响亮,但是呢不像李白的情感。谁来像李白那样吟诵一下?莜同学,刚才发言最漂亮的莜同学。

  (莜同学高声地朗读)

  师:掌声给莜同学。(掌声响起)你的嗓音非常好听,读得也非常响亮,如果你能读得适当再含蓄一点,(教师示范前两句)我相信你能读好,我们掌声给她。(掌声也响起)

  (莜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示意语速减慢。)

  师:进步了,掌声给她。

  (掌声再次响起)

  师:(教师范读最后两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点?你来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诵一下。

  (生纷纷坐在座位上摇头晃脑地吟诵。)

  师:(指名)你的头摇得最好,我们给掌声他。(掌声响起)但是呢幅度不能太大,一大话筒就跟不上了。(全体学生笑起来)

  生:(摇头晃脑地)有感情地朗读。

  师:掌声给他。(掌声响起)前面你们一个都没有晃起来,这堂课你这样晃起来,孙老师真高兴。“孤帆远影碧空尽”越去越远,“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李白是以歌声来送别孟浩然的吗?

  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是用啥方式来送别他的?你说。

  生:是用目送。

  师: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书: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这场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这么看着也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呢。我们再看看古代诗人还有啥样的送别方式?第三首《别董大》(屏幕出现《别董大》)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想不想读?

  生:(齐声答)想。

  师:大声读,齐读。

  (配上音乐,生齐声朗读)

  师:高适是唐朝著名的啥诗人?知道吗?边塞诗人。他一个好朋友著名的琴师叫啥人?董大,千里迢迢去看望高适,朋友聚会终有一别,那一天,董大要离开高适了,是在啥样的天气呢?“千里黄云白日曛”

  ,乌云滚滚,遮天闭日,大雪纷飞。“北风吹雁雪纷纷”

  ,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样的天气,人心里好过吗?(指名问)你说这样的天气人心里感到怎样?

  生:心里感到沉闷。

  生:悲哀。

  生:心里感到十分地难过。

  生:伤心。

  师:伤心、压抑。天气是这样的天气,而且我的朋友就要离开我了。本来朋友的离别就非常的伤感,加上这样的天气,伤感中加上伤感,沉重中加上了沉重。作为一代大诗人高适,能让他的朋友带着伤感、带着沉重、带着这样郁闷的感情踏上漫漫行程吗?

  生:(齐声答)不会。

  师:作为好朋友能这样让他走吗?

  生:(齐声答)不能。

  师:于是好朋友说了句啥话?读。

  (生齐读三、四句)

  师:啥意思?

  生:不要担心路上没有知音,因为天下很多人都认识你。

  师:(指名问)你说说看这句话啥意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不要担心前面的路程里,没有一个知己,天下人都认识你。

  师:不要担心漫漫的长途中没有你的知心朋友,天底下谁人不知道你董大的名字呢?琴弹得那么好,你是大名鼎鼎的琴师,音乐家,听到这样的话,你说董大的心情怎样?

  生:他的心情从黑暗一下子转到喜悦。

  生:他的心情可能有点放松。

  师:放松,你说。

  生:他的心情可能变得开朗起来了。

  师:变得开朗起来了。对呀,这样的千里黄云、这样的白雪皑皑,对于董大来说都变成美好的景色。于是他欢快地、喜悦地、开朗地踏上他的漫漫长程。高适是用啥来送别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吗?是歌送吗?是用啥来送他的?你说。

  生:语言。

  师:是用暖人的话语来送别朋友的。(板书:话)鼓舞人心的,暖人的话语,人听了之后就像一阵热浪涌上心头。读《别董大》。

  (生齐读)

  师:好!拿起第四首诗,发给你们的讲义《渭城曲》,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放开声读。

  (生自由地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读一读,你来。

  生:大声地朗读。

  师:你把这首诗的解释再读一读。

  生:(看着讲义)大声地朗读解释。

  师:请坐,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渭城曲》齐。

  (生齐读)

  师:这首诗中王维是用啥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

  生:(低声)酒。

  师:大声说。

  生:(大声)酒。

  师:(板书:酒)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向西走出阳关之后,你再也见不到你的朋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么感人的。同学们,古代诗人送别他们亲朋好友的时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可以以话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以以歌送,以目送,以话送,以酒送,最根本的还是要以啥相送?

  生:真情

  师: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板书:情心)只有这样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才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这四首诗你喜欢吗?

  生:(齐声大声说)喜欢。

  师:请你选择一首读给我听,或者背给我听,自己选一首。

  (生自由的朗诵)

  师:谁来?勇敢的小孩?(面带微笑地说)谁没有发过言的,把手举高一点,把手摇一摇。告诉我你没有发过言,好多人都发过言的,你还再摇嘛!(指名说)你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背一首。

  生:有感情地背诵《赠汪伦》。

  师:好,谁还要来吟诵一首。(指名说)你来吟诵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诵《渭城曲》。

  师:好。我们这样来连诵一下,把书放下,我诵上句,你们诵下句,你们说好不好?

  生:(齐大声地说)好!

  (师生互动,吟诵了《渭城曲》和《赠汪伦》这两首诗)

  师:大家诵得很好。我们今天学了一组古代诗人送别的诗。我们了解古代诗人是多重情意啊!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下课后孙老师就要和同学们告别了,回到南京去了,你怎么送别孙老师呢?

  (生窃窃私语)

  师:谁来送送我?你用啥方式来送我?(向一位男同学走去)(举起大拇指,笑着说)重情意,够朋友。你来。

  生:孙老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们会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再见面的。

  师: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握个手,(师生握手)请坐。

  师:(指名问)你怎么送别我?也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孙老师,你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知己,我们会永远记着你。

  师:谢谢,谢谢,称我是他的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请坐。朋友,握个手。(师生握手)

  师:(指名问)你准备怎么样送别孙老师。

  生:孙老师,紧紧地握一下手,(师生握手)

  师:用握手的方式来送别。握了也握,握了也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体学生大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定制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2

  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 钱金明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虚拟主机。

  [教学目标 ]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么样抓事物的特点,怎么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么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也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啥修辞办法?这两句抒发了啥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办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3

  『设计意图』:《赠汪伦》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5课第二首古诗。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的插图阅读,让学生

  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巧用随文识字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也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啥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啥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也准确也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1)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

  『设计意图』: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篇文章,指导学生看图,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2)指名读。齐读。

  (3)指导写字。(乘、舟、汪)

  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范写“乘”字;学生说“舟”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写字。

  d、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

  的内容,故写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乘”,感受汉字的妙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积极识字的愿望。由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故在指导书写中,师范写最难的“乘”字,生说“舟”字的笔顺,“汪”字放手让学生观察去写,这体现了一个从难到易的教学过程。

  (4)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办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啥?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

  (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啥?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李白将要离开的那种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反复朗读,在听和读中让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个人情感。

  3、品读第二行。

  (1)汪伦是用啥方式为李白送别?指名答。

  (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啥好办法记住“踏”字,啥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

  (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课件显示)闻:a用鼻子闻b有名望的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么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进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品读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啥感慨指名读三、四行。(课件出示)

  (2)学习“潭”字,说一说记“潭”字的办法。桃花潭有多深?试着把桃花潭的深度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练习。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4)指名读;齐读。

  (5)分别是伤感的。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啥?同桌练习说一说。

  (6)再读、引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齐读三、四行。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通过美读、熟读,升华朗读情感,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达到真正意义的积累。

  五、背诵。

  1、自由背3分钟。

  2、指名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3、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背诵的学习任务。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拓展小结。

  1、《赠汪伦》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

  2、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读一首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别董大》。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每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离别和相聚中,友谊一次次的变得更深厚齐诵《赠汪伦》

  作业:

  找一些离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外多积累知识,进一步感受诗情、诗美,感悟诗人们深沉的情感。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明了,易于让学生理解诗意。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4

  佚名

  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啥,想到了啥?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啥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啥资料,了解了啥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啥?表达作者啥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5

  《赠汪伦》教学反思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简介。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也知道望论和他是啥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怎么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办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古诗《赠汪伦》教学后记

  第一课时

  上完这一课,心中颇有感触。是的,教学是需要艺术的,短短的几句诗,从朗读的指导,到诗意的领会,再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我的确花了不少心思。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些可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得以保留和延伸,例如:结合讲故事,结合看图,抓住关键字词读懂整句,联系上下句读懂整篇的办法引导学生来理解诗意,便是其中成功之举。讲故事是一个铺垫,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结合看图理解难懂字词,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如对“踏歌声”一词的理解;巧妙设计先抓哪个关键词可使学生顺藤摸瓜探究其他难懂字词,例如明白了“踏歌声”就懂了“闻”是听的意思,再问何时听到踏歌声就了解了“将欲行”……如此一环套一环,步步引领学生读懂诗意,可谓主导与主体的完美体现。

  本来理解诗意过后有一个编故事的环节,旨在由少数领悟能力强的学生通过由老师检测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后起一个定向与引导的作用,来使其他学生能在下一步“按图编故事”中潜移默化地读懂古诗,达到不生硬机械地理解诗意这一目的,另外一个“领悟”的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学文过后能联系生活来感悟来领会更多。但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导致课堂教学的环节前松后紧,没有达到预计的高潮,

  在四人小组讨论:“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一环节,我也忽视了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仔细考虑这是学生第一次针对古诗来提出问题,以前在长篇课文的学习当中经常使用这种合作探究的方式效果较好,但前提是:学生对现代的充满儿童与生活气息的课文本来就容易理解一些,现在面对的是精炼的、陌生的古代诗,没有具备一定感悟能力与语文功底的学生显然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谈起,课堂上便出现了一些学生热烈讨论而一些学生无话可说的局面,当然,后面“编故事”这一环境会推动学生全面理解诗意,但此处的设计显然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1)编故事2)演故事3)说感悟

  目的:理解诗意,并在生活中迁移拓展。

  为了弥补第一课时的失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课时我让学生继续编、演故事,有了画图,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编个简短的故事学生已无大碍。故事表演的确难度较高,我预计效果不会太好,但是呢此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种古诗教法的尝试。果然,学生对于表演很感兴趣,同时也是一种古诗教法的尝试。果然,学生对于表演很感兴趣,争着上台,但表演得比较简单,对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揣摩得很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挺身而出”,一会儿演汪伦一会儿演李白,终于使学生对怎样表演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后来上台的学生能基本完成故事的表演,还说出“后会有期”、“告辞”等古人离别时用语,教室里气氛热烈,,师生关系非常平等而且融洽,真如鱼水交融一般,让人心生快慰之感。

  有了“编演故事”这一环节的激趣与煽情,后来的“谈感悟”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精彩回答一个接一个,使“感悟之峰”上插满了小红旗。学生精彩回答摘录如下:

  万1)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李白与汪伦的情意比桃花潭水还要深……。

  楠2)……,我想,李白与汪伦才认识几天就成了好朋友,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天天在一起,却还要争吵,真是不应该……。

  向3)……我懂得了以后要热情地招待客人……。

  烨4)……我想全班同学都要向汪伦学习,学习他友好地对待朋友,朋友离开的时候还要跑很远来送别,还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在一起要和睦相处……

  听着学生的回答,我的胸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为啥要学语文,学语文除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要达到之外还要学啥呢?我想,学生的回答或许能给人以启示吧!

  再教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说话对李白的了解、写题、释题

  二、朗读古诗:个读、齐读、男女读等方式

  三、理解古诗:

  1)讲故事铺垫,

  2)指导理解古诗的办法:看图、联系故事内容、抓关键词

  3)分组讨论,交流。

  4)汇报

  5)编演故事

  四、感悟升华

  五、熟读成诵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6

  探究 ● 体验 ●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 

  立体教学观

  探究 ● 体验 ● 感悟

  ——《赠汪伦》教学实录

  西华师大附小 彭贇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 (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小孩们知道今天要学啥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啥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啥?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啥关系?为啥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啥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小孩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办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小孩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也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也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啥呢?

  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

  师:愿意以啥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小孩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啥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这里也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啥呢?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小孩!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

  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

  (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小孩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评价归纳

  (师生共同对学习办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 。)

  赠汪伦(lún)

  李白(?)             

  将欲              深千尺(升)

  忧 郁       惊 喜         不及(感动)              

  忽闻                 送我情(降)

  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

  四、训练迁移     

  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啥作业 ?

  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 。

  1、 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

  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小孩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小孩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小孩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小孩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设计思路:《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积极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 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进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啥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啥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也准确也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啥办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啥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啥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故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故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故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啥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啥,听到了啥,想到了啥,做了啥。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啥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啥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啥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呢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也”?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啥?(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啥?(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啥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1、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啥办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办法来读懂古诗,也轻松也有趣。

  2、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现在我们也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你们要对老师说啥呢?你们说我该用今天学的那一句诗来回赠给你们呢?

  那我也送一首诗给你们吧。

  老师课罢将欲行,

  忽闻身边惜别声。

  香雪芳菲飘十里,

  恰似同学送我情。

  附板书:

  李白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8

  赠汪伦(人教国标本教案、教学实录) 

  一、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我上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古诗:《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三、教学办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也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办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的。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出示课件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抢答比赛中复习以前背诵过的古诗,尤其是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1、简介李白: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当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3、交流资料: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4、师讲故事: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进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

  1、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啥办法来学习古诗的呢?

  (板: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

  2、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啥画面?(交流)

  3、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自由读----指名读)

  4、就学生所提的问题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5、检查自学情况

  (1、解释“踏歌”并表演。

  2、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么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中你都感受到了啥呢?

  3、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三、四句)

  4、重点指导朗读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5、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啥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怎样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进而强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6、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7、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8、重点的词语我们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整首诗的意思是啥呢?(找好伙伴讨论)

  9、指名汇报说诗意

  10、待学生对古诗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比如朗读、描图、说诗意、表演等等。(小组练习)

  [采用朗读与说诗意的形式时可让学生要求老师配音乐或配动画,如果是采用画画的形式时就让他们站出来展示图画并解说]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表演、描画等形式,体会古诗意境,就既解决了对古诗大意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指导背诵

  刚才你们这样指指、说说、描描、画画、演演,已无形当中把诗歌都背出来了,谁能背的就请站起来背背!

  (五)学唱诗歌: 

  诗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请欣赏儿歌《赠汪伦》并学唱。

  (六)扩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提供三首,供大家课外自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进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七)齐唱送别歌《友谊地久天长》结束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25、赠汪伦

  水深---情更深

  总之,在课堂上,我就相信了学生,给他们创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所谓当局者迷,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赠、汪、舟、欲、踏、潭),会写“汪”“乘”“舟”3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孩子最会背古诗了,今天我们来比赛一下好吗?我们就以南北为界,南边一首,北边一首,哪边背得多那边胜,南边先来。

  2、现在老师挑一首看看哪边会背。《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

  二、导入新课

  1、刚才我们背的这三首诗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咱班的小孩子小小年纪竟然会背这么多的诗,真是了不起!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116页,看着图听老师讲故事。

  2、大诗人李白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他作诗900多首,人们称他为诗仙,他可是当时一个无人不知的名人。有一个叫汪伦的年轻人非常倾慕李白,希望能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自己只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汪伦灵机一动,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悦,再美的相聚也有分别之时,当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将要离岸时,忽然听到一阵歌声。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汪伦的深情厚谊,使李白十分感动。脱口而出这首千古送别诗:《赠汪伦》。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这个姓在我们这儿使用的不多,一般都使用这个“王”(板书:“王”和“汪”)。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汪”字?(汪洋大海)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初步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

  想知道李白在诗中说了啥啥吗?先听老师朗读,听的时候要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听清老师是从哪儿里断开的。

  2、像老师这样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得很生的字,借助拼音姐姐来帮忙,多读几遍,把这一句话读通顺。

  3、指名读(2-3人)

  4、认读生字

  字宝贝早就被你们这浓浓的离别情绪所感染,早就感动的泣不成声,小孩们,快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别让他们再哭了!

  赠  汪  舟  欲  踏  潭  乘

  (1)自己读 (2)指读 (3)齐读

  5、交流识字办法

  6、组词

  给这些字宝贝找个朋友吧,给他找的朋友越多他就越高兴。

  7、指导写字

  当学生用”乘“组词 时,师接着说:“乘”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字,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要先向左回一下,再向右上角走,收笔。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8、让我们一起当当李白读读这首情深意切的送别诗把字宝贝送回诗里吧!

  评价:如果说汪伦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说,你们就是李白和汪伦的知音,是这首诗的知音!从你的读中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的情谊真的很深,他们的情意到底有多深呢? 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诗文,你就知道了。

  三、体会意境  深情诵读

  1、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动人的送别画面,你知道谁是李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舟、将欲行)

  2、汪伦在看啥?(理解踏歌)

  (1)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啥?

  (学生感受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2)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伦的依依不舍,这深情的“踏歌”踏出了汪伦的深情厚谊,这样的情真是比——桃花潭水都深啊,李白听着踏歌声,感动极了于是脱口而出:(生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是千言万语都不能表达汪伦告别李白的深情。试着读出李白的感动,汪伦的深情。(练读-指读-齐读)

  3、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4、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5、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6、这么深的情意,可惜我们只会看到画面和文字,无法听到他们情深意切话语,他们会说些啥呢?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一个人演李白,一个人当汪伦,相互说一说。

  7、指1-2组同桌说一说(板书:再见、保重、一路顺风)

  8、深情吟诵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啥?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板书:深厚的友情)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小孩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站起来一起读。(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四、 结束语 

  1、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送元二使安 (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其实心底流淌着的都是同一份永恒,珍贵的真情,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啥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啥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呢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生:(齐答)会。

  师:谁来说说看?这首诗比较好懂的,我请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试一试。

  生:李白乘舟将要离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不过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你叫啥名字?

  生:冯超。

  师:冯超同学基本解释的准确,90%,老师不讲能够理解90%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好,如果你能把嘴巴张大一点,声音响亮一点,自信一点,就更棒了!我们掌声给他好不好?相信冯超下面的发言会更精彩,请坐。

  生:(齐答)好!(掌声响起)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赠汪伦》?你来。

  生:李白乘舟将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阵歌声,桃花潭水虽然深千尺,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你叫啥名字?

  生:赵婷婷。

  师:赵婷婷回答的非常好,已经达到98%了,我们掌声献给她。

  (掌声再次响起。)

  师:读诗基本意思懂了,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读这首诗你有问题吗?你们讨论讨论看有啥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交流一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指名问)你发现啥问题?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为啥比不上汪伦给我的情意?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深千尺,为啥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指名问)你的问题?

  生:既然李白舍不得离开汪伦,他为啥要离开汪伦呢?

  师: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总是要离别的。(竖起大拇指)好的,能够发现问题比发现不了问题总是要好。你的问题?

  生:我的问题是汪伦把李白骗过去,为啥他们还能成为好朋友?

  师:我来读诗。你们能不能再发现一点问题?“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这时已经来到哪里了?你的问题是啥?

  生:为啥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师:(兴奋地)听到没有?为啥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啥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生:(齐答)不会。

  师:你肯定在家里就要这样送了,是不是。为啥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人家坐到船上的时候才来送呢?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为啥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几个人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教师在其中一组学生中小声提出问题。)

  师:好,坐正。“天一学校”了不起的,“天一”不是天下第一吗?我来看看“天一”的学生是不是天下第一。你说说看。为啥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再来送了呢?

  生:因为这里有汪伦和李白的美好回忆。

  师:啥回忆?为啥汪伦早不送、迟不送,偏偏要等到李白坐到船上才去送呢?

  生:可能因为他们在这里相遇。

  师:可能他们在桃花潭边相遇的,汪伦是从桃花潭把李白接来的,所以故意到桃花潭来送他。接的时候在桃花潭边接,送的时候也在桃花潭边送,让李白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你叫啥名字?

  生:冯松。

  师:这是冯家的观点,了不起,在哪里接我也要在哪里送,给李白留下难忘的印象。冯家的观点。

  生:有可能是李白没有告诉汪伦,而后来汪伦知道就急匆匆地赶到桃花潭送他。

  师:说明李白是不辞而别,汪伦知道这个情况后匆忙来送。你叫啥名字?

  生:徐畅。

  师:徐畅,这是徐家的观点。不同的,我就喜欢听到不同,看你们的小脑袋瓜聪明不聪明。你说。

  生:我的观点是:我们一般送亲人是在家里送,汪伦故意不在家里送,特别安排走的时候送,这样给他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他记住汪伦这个朋友。

  师:叫啥名字?

  生:我叫殷涛杰。

  师:殷涛杰,殷家的观点是啥观点。你们听听看,故意在家不送,让李白到桃花潭,突然赶来还要踏歌相送,给李白终身难忘的印象,给李白一个惊喜。

  师:殷涛杰,真是大脑袋,大脑发达,这个想象超出一般。你说说看。

  生:可能是因为李白喜欢喝酒,而汪伦也是酿酒的,他在家里特地为李白酿了酒,李白快要走了,他才酿好,急急忙忙地给李白送了过去。

  师:专门为李白特制太白酒,酒还没有酿好,李白突然有事要走,急急忙忙赶去相送。你姓啥?

  生:张。

  师:张,这是张家的观点,也是一种奇特的观点。你说。

  生:我认为是他们一起到酒店去,然后汪伦给他准备了一桌宴席给他送行,然后李白走的时候,就在那个里面给他送行了。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

  生:对,然后就在那边拍打唱歌。

  师:已经在酒店送过行了,送过行之后,他觉得就这样把李白送走还不够。我是写一封信把人家骗来的,现在人家走了我就这样送别不行?再次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你叫啥名字?

  生:莜玲莹。

  师:莜玲莹,给莜玲莹掌声,(掌声响起)莜家人就是聪明。还有不同的观点?不得了,真是天下第一,来,这个天下第一的人再说一个。

  生: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名气很大,所以汪伦想组织一个很大活动来告别李白。

  师:你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那个场面是了不得,李白坐在船上,本来都要走了,突然听到一阵阵歌声传来,李白坐在船上还坐得住吗?

  生:(齐声答)坐不住。

  师:李白就要站起来,跳上岸去,握住汪伦的手说:“汪兄啊,你真是对我太好啦!你这样的情意我怎么表达呢?我一介书生,没有啥可以送给你,拿笔来。”于是,李白挥毫写下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兄啊,就把这个送给你吧。”汪伦收起了李白送给他的诗,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来,这首诗就是面对当时的此情此景李白即兴挥毫写下的,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好不好?

  生:(齐声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诵。)

  师:是啊,桃花潭的水你纵有千尺深,也深不过汪伦对我的感情啊。在家送一下感情就深了吗?送过了再送,不是我一个人送,把一个村的人都组织起来送,抬着美酒,踏歌相送,这才能感动李白。起立,一起摇头晃脑地吟诵一下。

  (全体起立,配上音乐,全体动情地吟诵。)

  师:我只看到一个摇头晃脑的晃起来了,你们太拘谨一点,还可以放开一点吗?看我这里,能不能背下来。不看屏幕上的,看着我这,《赠汪伦》你们可以动起来,要做动作的可以做动作。

  (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感情地背诵。)

  师:请坐,这首诗是谁送谁呀?

  生:(大声答)汪伦送李白。

  师:汪伦用啥形式来送李白的?

  生:(齐声答)踏歌相送。

  师:汪伦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板书:以歌相送)这是汪伦以歌,踏歌的方式来送李白的。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用歌声来送别,还有啥送别的方式呢?我们来看看李白他是用啥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出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师声情地朗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配上音乐,生齐声朗读。)

  师:你知道孟浩然是啥人吗?

  生:(齐声答)诗人。

  师:(竖起大拇指)也是唐朝的诗人,比李白大11岁。当时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但是呢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生:(齐声答)孟浩然。

  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啥意思?解释,你来。

  生:(一女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断断续续答)老朋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春季的时候要去扬州。

  师:在啥时候?在烟花三月,在繁花似锦的时候,在这么好的季节要乘船到扬州去。请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啥意思?你来。

  生:朋友的小舟离我越来越远,我只看到那长江那滔滔的江水向天边流去。

  师:孤零零的一只帆船越驶越远,最后它的影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到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它流去的水吗?还流去了啥?带去了我对孟浩然的思念,带去了朋友的友情,这种思念啊,就像滚滚的长江水一样永不停息。你说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诗人孟浩然离去,看了多长时间?你说说看。

  生:看到天色已暗了下来。

  师:你说天色暗了,啥地方写天色暗了?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啥地方写天色暗了?要根据诗来想象,不能离开诗。你说。

  生:我根据“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话知道了,李白是直到帆船没有了影子之后才离开的。

  师:孟浩然离开黄鹤楼,走啊,走啊,等那个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那个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长时间?你猜猜看,用现在的时间,你大概用了多少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你说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生:可能接近半个钟头。

  师:半个钟头,有不同的吗?你说。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

  师:看了半天,你认为呢?

  生:我认为他看了半天多。

  师:半天多,那个船消失之后,李白是不是掉过头就走了呢?

  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还在那里看,他看到啥——“唯见长江天际流。”他还在那里看那长江水滚滚流向天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指名)你这样送过客人吗?实话实说。

  生:我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你这样送过客人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看看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深到啥程度了?读

  (生齐声朗读。)

  师:非常整齐,非常响亮,但是呢不像李白的情感。谁来像李白那样吟诵一下?莜同学,刚才发言最漂亮的莜同学。

  (莜同学高声地朗读)

  师:掌声给莜同学。(掌声响起)你的嗓音非常好听,读得也非常响亮,如果你能读得适当再含蓄一点,(教师示范前两句)我相信你能读好,我们掌声给她。(掌声也响起)

  (莜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示意语速减慢。)

  师:进步了,掌声给她。

  (掌声再次响起)

  师:(教师范读最后两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点?你来有味道一下?坐在位子上吟诵一下。

  (生纷纷坐在座位上摇头晃脑地吟诵。)

  师:(指名)你的头摇得最好,我们给掌声他。(掌声响起)但是呢幅度不能太大,一大话筒就跟不上了。(全体学生笑起来)

  生:(摇头晃脑地)有感情地朗读。

  师:掌声给他。(掌声响起)前面你们一个都没有晃起来,这堂课你这样晃起来,孙老师真高兴。“孤帆远影碧空尽”越去越远,“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李白是以歌声来送别孟浩然的吗?

  生:(齐声答)不是。

  师:他是用啥方式来送别他的?你说。

  生:是用目送。

  师: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书:目)就在那里看啊,看啊,这场面是多么的感人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这么看着也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呢。我们再看看古代诗人还有啥样的送别方式?第三首《别董大》(屏幕出现《别董大》)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想不想读?

  生:(齐声答)想。

  师:大声读,齐读。

  (配上音乐,生齐声朗读)

  师:高适是唐朝著名的啥诗人?知道吗?边塞诗人。他一个好朋友著名的琴师叫啥人?董大,千里迢迢去看望高适,朋友聚会终有一别,那一天,董大要离开高适了,是在啥样的天气呢?“千里黄云白日曛”

  ,乌云滚滚,遮天闭日,大雪纷飞。“北风吹雁雪纷纷”

  ,大雪纷纷地下着,这样的天气,人心里好过吗?(指名问)你说这样的天气人心里感到怎样?

  生:心里感到沉闷。

  生:悲哀。

  生:心里感到十分地难过。

  生:伤心。

  师:伤心、压抑。天气是这样的天气,而且我的朋友就要离开我了。本来朋友的离别就非常的伤感,加上这样的天气,伤感中加上伤感,沉重中加上了沉重。作为一代大诗人高适,能让他的朋友带着伤感、带着沉重、带着这样郁闷的感情踏上漫漫行程吗?

  生:(齐声答)不会。

  师:作为好朋友能这样让他走吗?

  生:(齐声答)不能。

  师:于是好朋友说了句啥话?读。

  (生齐读三、四句)

  师:啥意思?

  生:不要担心路上没有知音,因为天下很多人都认识你。

  师:(指名问)你说说看这句话啥意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不要担心前面的路程里,没有一个知己,天下人都认识你。

  师:不要担心漫漫的长途中没有你的知心朋友,天底下谁人不知道你董大的名字呢?琴弹得那么好,你是大名鼎鼎的琴师,音乐家,听到这样的话,你说董大的心情怎样?

  生:他的心情从黑暗一下子转到喜悦。

  生:他的心情可能有点放松。

  师:放松,你说。

  生:他的心情可能变得开朗起来了。

  师:变得开朗起来了。对呀,这样的千里黄云、这样的白雪皑皑,对于董大来说都变成美好的景色。于是他欢快地、喜悦地、开朗地踏上他的漫漫长程。高适是用啥来送别他的朋友的?是目送吗?是歌送吗?是用啥来送他的?你说。

  生:语言。

  师:是用暖人的话语来送别朋友的。(板书:话)鼓舞人心的,暖人的话语,人听了之后就像一阵热浪涌上心头。读《别董大》。

  (生齐读)

  师:好!拿起第四首诗,发给你们的讲义《渭城曲》,自己把这首诗读一读,放开声读。

  (生自由地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读一读,你来。

  生:大声地朗读。

  师:你把这首诗的解释再读一读。

  生:(看着讲义)大声地朗读解释。

  师:请坐,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渭城曲》齐。

  (生齐读)

  师:这首诗中王维是用啥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

  生:(低声)酒。

  师:大声说。

  生:(大声)酒。

  师:(板书:酒)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向西走出阳关之后,你再也见不到你的朋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么感人的。同学们,古代诗人送别他们亲朋好友的时候,可以以歌相送,可以以目相送,可以以话相送,也可以以酒相送。不管是以以歌送,以目送,以话送,以酒送,最根本的还是要以啥相送?

  生:真情

  师: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板书:情心)只有这样以真情相送,以真心相送,才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这四首诗你喜欢吗?

  生:(齐声大声说)喜欢。

  师:请你选择一首读给我听,或者背给我听,自己选一首。

  (生自由的朗诵)

  师:谁来?勇敢的小孩?(面带微笑地说)谁没有发过言的,把手举高一点,把手摇一摇。告诉我你没有发过言,好多人都发过言的,你还再摇嘛!(指名说)你没有发过言的,你来背一首。

  生:有感情地背诵《赠汪伦》。

  师:好,谁还要来吟诵一首。(指名说)你来吟诵一下。

  生:有感情地背诵《渭城曲》。

  师:好。我们这样来连诵一下,把书放下,我诵上句,你们诵下句,你们说好不好?

  生:(齐大声地说)好!

  (师生互动,吟诵了《渭城曲》和《赠汪伦》这两首诗)

  师:大家诵得很好。我们今天学了一组古代诗人送别的诗。我们了解古代诗人是多重情意啊!这节课马上就要下课了,下课后孙老师就要和同学们告别了,回到南京去了,你怎么送别孙老师呢?

  (生窃窃私语)

  师:谁来送送我?你用啥方式来送我?(向一位男同学走去)(举起大拇指,笑着说)重情意,够朋友。你来。

  生:孙老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你走了,我们会想念你,相信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再见面的。

  师:相信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握个手,(师生握手)请坐。

  师:(指名问)你怎么送别我?也遇到一位朋友、知己。

  生:孙老师,你不仅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知己,我们会永远记着你。

  师:谢谢,谢谢,称我是他的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请坐。朋友,握个手。(师生握手)

  师:(指名问)你准备怎么样送别孙老师。

  生:孙老师,紧紧地握一下手,(师生握手)

  师:用握手的方式来送别。握了也握,握了也握,久久地不肯散去。

  (全体学生大笑。)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孩们,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啥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简介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

  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比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

  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么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

  小孩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呢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 ,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小孩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板画:舟的字理演变,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比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词语:“乘风破浪”板贴,大家齐读词语,师解释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呢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啥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啥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小孩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也是啥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啥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 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词语:“桃李满天下”读词语,师解释

  3.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词语:及格。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呢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这两句,在诵读是一定要读出汪伦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谊。谁想试一试?全班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为啥说汪伦对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见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汪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的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桃花是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汪伦是用计策将李白骗来,但是呢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7.看画面想像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啥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 ,他们的心中会想些啥?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8. 大家看“情”啥偏旁?树心旁是心的变形,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这有几个词语:亲情、友情、真情、深情,齐读,师解释

  9. 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句子猜词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和这个词语相关的一句话,你猜一猜是哪个词?

  10.配乐真情诵读

  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诗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

  《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师朗诵(友情)

  小孩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师诵读诗歌。

  友 情

  友情是一朵清香的茉莉花

  洁白的外衣是永恒的主题

  友情是旅途里的驿站

  等候你疲惫时停靠的港湾

  友情更是一本好书

  教会你获得珍贵的财富

  真正的友情是没有贫贱之分,

  没有权贵之分,

  只要我们彼此播下的是真情的种子,

  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将是真情的果实。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一,设计理念 :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三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办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Lenovo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

  四,教学重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难点: 注意"及"字的笔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这是啥 你认识贺卡上面的字吗,请你来读一读.这张贺卡是送给谁的呢,说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贺卡内容:赠 ,生日快乐!王老师)拼读认识赠

  2,出示 "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象形字,谁来讲讲.

  平时在哪里还见过或者使用过这个字 想象汪洋大海啥样,结合图片理解.汪洋大海就是形容大海的水势非常大的样子.

  2,简介诗人,出示课题,学习"李"字

  唐朝有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知道他是谁吗 (李白)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小孩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简介一下这个字,怎么样使大家都记住.(木下结子就念李)

  读文题和作者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送汪一首诗,两人的友谊情深似海,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倾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 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悦.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一)读诗

  教师配乐读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跟随老师读诗,注意听清每一行教师是在哪里停顿的.

  学生自由读两遍诗,在读诗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指名读诗,其他同学结合画面,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啥.

  检查认读字

  (二)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 (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三)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啥事了 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 (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怎样记住

  组词."闻一闻":用鼻子闻,做一做闻气味的动作.

  (四)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过渡: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你们读读下两句

  (五)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 (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六)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青"字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送给我们一个目字旁儿;为了让我们拥有晴朗的天气,送给我们一个日字旁儿,今天它为啥送给我们竖心旁儿呢

  给"情"组词.

  李白和王伦之间的感情是——友情.两人一起在这世外桃园饮酒,作恃,自此结下的深深情谊比那桃花潭的水还要深啊!这两行诗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两人深深的友谊,被人们世代传诵,有很多人把它引用到自己描写友情的文章中.

  (七)想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八)李白和汪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生一世的朋友,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 你为啥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九)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 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四,游戏巩固生字.

  去掉拼音读字.

  小老师猜字谜.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五,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六,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办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七,选做作业

  1,为古诗配幅插图;

  2,把古诗写成书法作品;

  3,配乐朗读录入磁带中听一听;

  4,你有朋友吗 讲一讲你和朋友的故事;……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背景阐述:

  《语文课程标准》中则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可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轻视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古诗意境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然而我们常常教得一丝不苟,从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到每句诗的意思,再到进行科学准确地诠释 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对古诗的解释,显得呆板,缺乏生命活力…如此种种发人深省。

  《赠汪伦》是语文a版教科书第四册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师怎样教好古诗,学生怎样学好古诗,怎么样让这个民族“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呢?这是从接到上课任务后一直困绕在我脑海里的问题。在我最初的设计中把着力点放在了摒弃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激发学生兴趣、发展思维、读书感悟和体会情感上。

  课堂再现:

  《赠汪伦》教学片段一:

  师:诗是要读的,哪位小孩子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李白和汪伦的感情的的确确很深?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

  师:我听出来了,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有点深。有没有谁觉得他们的感情还应该深一些呢?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仅指把“深千尺”、“不及”读重音,还把这两个词拉长了音来读:深——千——尺、不——及。)

  师:哦,我听出来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原来是这样的深呀!来,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看着我的手势来读!

  生根据老师手势(师将手从很高处一直往下伸),将“深”读得重,音拉得长……

  〈赠汪伦》教学片断二:

  师:现在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刚才的一切,让你不禁脱口而出——

  生站起来,双手背在背后朗读诗。

  师: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这深情的踏歌,这清澈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离别的情怀,他在心中轻轻地念道——

  生深情面伤感地朗读诗。

  师:是啊,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会有别离,只要相聚的日子是快乐的,分别时也何必忧伤呢?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地离愁别绪吧——

  生洒脱地朗读诗。

  《赠汪伦》教学片断三:

  师: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如此深厚,但是呢细心读读这首诗的前两句似乎有点问题啊。你们读读看是不是有问题。

  生读。一会儿功夫有几个举起了手,而且脸上洋溢着发现的喜悦,急于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

  师:你发现了啥问题?

  生: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那么深,汪伦怎么到李白上船都要走了才来送呢?

  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向你学习。据说李白这次来桃花潭游玩是汪伦请来的。李白在汪伦家住了好几天,汪伦每天以美酒款待,还送钱财给李白花。可见汪伦对李白也是一往情深。那么,到底是啥原因使得汪伦这么迟才来送行呢?书上没写,资料也查不到。下面,就请小孩子们大胆地猜一猜,可能有哪些原因?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去买礼物给李白来迟了。

  师:嗯,合情合理,有这个可能。就这样想。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昨晚和李白饮酒多喝了几杯,早上睡得太沉了,起来迟了。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要用这种办法给李白一个惊喜。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想通过这种方式给李白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让李白记住他。

  生:我想可能是汪伦舍不得李白走,很伤心才来迟的。

  生:我想还有可能是李白不想麻烦汪伦,就悄悄地走,汪伦才来迟的。

  师;刚才几位小孩子都是从汪伦的角度来说的,你能从李白的角度考虑,有创意!

  生:也可能是李白在汪伦家住得久了,很不过意,想走,可汪伦也拼命挽留他,他没办法就偷偷地走,结果还是被汪伦发现了。

  ……

  教学片断四:

  师:播放桃花潭的画面。

  生: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的集直观性、情感性于一体,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来到桃花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

  评析:

  《新课标》对低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点经验,但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 本案例设计时把重点落在读通、读顺、读熟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看图、想像、猜测、表演了解诗的意思,体会汪伦和李白的深厚友情。

  那么,本堂课是怎么样让古诗教学情趣盎然呢?怎样做到将课堂积极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调动内在的情感因素,充满兴趣地朗读,在读中自悟,通过读读、想想、听听、演演、评评,入境悟情,进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上出新意,让古诗教学变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呢?

  一、诵读,让古诗教学“有情” 。

  常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诵读,不仅是将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语言的朗读活动,更是一种美的创造。

  如教学片断一中,虽然学生已通过注释或工具书知道了 “深千尺”“不及”的意思,但我还是反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在帮助学生获得课文中的诸多信息,也帮助学生展开Lenovo与想像,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了古诗的语言之美,在优美和谐的韵律体验了古诗的声韵之美,在喜怒哀乐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在知、情、意的融合中产生意蕴之美。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还感悟了这首诗意境。这样,抽象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语言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了感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学以致用”。

  二、表演,让古诗教学“有趣” 。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在教学片断二中,我正是借助了有效的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角色体验,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中,再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诵读多角度、全方位感悟抽象的古诗,这比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三、猜测,让古诗教学“有味”

  古诗理解最让学生感兴趣的办法是猜测法。教学片断三中,对“为啥来迟”这个问题的提出及其答案的猜想,既是小孩们自主发现,也是创造性的释放,也是对他们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练,还是深入感受汪伦和李白朋友情深的过程,更重要地是让小孩们觉得特别“有味”。

  四、多媒体,让古诗教学“有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易于接受,而抽象的语文知识则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且单调刺激的注意稳定性很难维持长时间,要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的稳定性,必须是注意对象有变化,因此,须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在教学片断四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桃花潭的画面,通过图文声像,动静快慢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桃花潭中,和李白一起荡船于其中。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书面语言还原成学生大脑中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景。因为《赠汪伦》这首古诗,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桃花潭水的深,但是呢学生没有亲眼见过桃花潭,没有直接感受,存在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由于课堂条件有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

  在古诗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诗中的“意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文内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教学将会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培根曾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都是千古名篇、经典中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诵读、表演、猜测、多媒体”等手段,让教学变得“有情、有趣、有味、有景”,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4

  赠汪伦(人教国标本教案、教学实录)

  [浅注]

  踏歌: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后来也指“行吟”,既漫步而歌。桃花潭:在今安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

  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此时人以登舟船也就要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边走边唱的走了过来。 “忽闻”,说明李白并不知道会有人来送行;“踏歌”,写出送行这边走边唱从岸上走来的神态。他是谁呢?这句诗中并未直接写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友人汪伦。

  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礼拜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千尺“形容极深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妄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来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关于李白和汪伦的交往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汪伦曾经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高兴的去了。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李白大笑。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桃花潭绝一首。这段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虽属传说,未必真有其事,却颇风趣。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5

  一、质疑导读

  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

  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

  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

  师:小孩们知道今天要学啥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啥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啥?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啥关系?为啥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啥思想?……

  设计思路:运用“立体教学模式”“提问式”开讲艺术,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立体探究

  师:小孩们提了不少好的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还会发现新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生齐:自己解决!

  师:行!老师有一些学习诗歌的办法,现在推荐给大家。

  出示“学习建议”: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限时八分钟。

  1、朗读法:朗读全诗,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读出重音、节奏;

  2、绘画法:选择自己有理解的诗句作画(注意不与插图雷同),并作解说;

  3、领悟法: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诗句做深入研究,结合所查资料仔细玩味,写出体会。

  (生自主合作学习,师巡视、参与)

  (设计思路: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画画、说说、写写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师:刚才小孩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生:还是我们朗读组的先来吧!然后较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也一生自告奋勇读。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生:我是绘画组的,但我认为读不该是朗读组的专利,大家请看这幅画——他边指图边解释道: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师由衷赞叹:你不仅画得好,说得好,还读得棒极了!(热烈的掌声)

  生:他的理解与我们领悟组的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可能头一天汪伦说今天有事不会来送行了,李白才独自一个人乘船离开,他的心里也许有一点忧郁,“忽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了他看到汪伦出现时惊喜万分的心情。

  (师来不及鼓励)一生:我有个问题,李白本是汪伦请去的,可为何李白走时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师暗暗佩服:是啊!老师也想不明白。

  生: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生:我认为这也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师:(播放前两句诗的情节动画)假如你是李白,在一‘忧’一‘喜’之下,会想些啥呢?

  生:我想到这一段时间以来汪伦对我的种种好处,不由得心潮起伏。

  生:我想到:汪伦是个多么淳朴善良、热情友好的人啊!……

  师:愿意以啥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感受?(生自发品读,书声朗朗。)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多种教学形式,转换课堂模式,让每个小孩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再尽情展示学后的成果。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了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师:作为一代文豪的李白,因此脱口而出──

  生齐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学生刚在数学中学过度量,沉默片刻后)生一板一眼算出:1米=3尺,1千尺=333.33米……。

  一生接过话头:我们上次量过了,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生迫不及待:我知道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师:真聪明!那为啥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略一思忖,说:这里也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

  生:“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生: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师肯定其说法,师生练读。)

  生: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诗却变成了“我”,这是为啥呢?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的小孩!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生:“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这里是采用三人称手法来自称。

  生:我认为后两句诗用“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师:大家分析的很正确,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抒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生:所以我认为“桃花/潭水/深千尺”语调该稍高,“不及/汪伦/送我情”该略降,才能体现出李白和汪伦之间情谊的深厚,同时给人语意完整的感觉。(范读)

  师:大家都知道怎么读这首诗了,老师准备了一段乐曲,你们在优美的伴乐下尽情地朗读吧?

  (师播放录音带《送别》,抽生朗读、背诵全诗。)

  (设计思路:子曰:“不悱不启”,教师应做好学生求知路上的引导者,适时启发、适势启发,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词语‘深千尺’‘不及’深入理解,进而领悟全诗情感,结尾小孩的顿悟便如水到渠成,看似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评价归纳

  (师生共同对学习办法、效果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完成板书设计。)

  赠汪伦(lún)

  李白(?)

  将欲       深千尺(升)

  忧郁   惊喜  不及(感动)

  忽闻       送我情(降)

  (设计思路:将归纳与板书有机融合,对本课进行梳理、回顾,概括、总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知识。)

  四、训练迁移

  抽出“优”“中”程度的两位学生,询问他们:今天准备完成啥作业?

  师归纳其意见,让其余同学自由选择一两项作为家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背诵,能默写;

  2、把李白和汪伦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抽时间与同学交流;

  4、为《赠汪伦》写续篇(可采用诗歌形式),也可改编故事或制作连环画。

  (设计思路: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过一把当老师的瘾,使小孩倍感新奇自豪,有利于切合不同小孩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发掘小孩的潜能,发展创新能力,使每个小孩都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体设计思路:

  《新课标》对三、四年级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古代诗词语言精美,生动,教学时切忌逐字逐句串讲支解。本设计将课堂积极权交给学生,从合作伙伴、学习内容、探究方式,到作业设计都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并有效利用音乐、绘画、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研自得,借助想象、入境悟情,进而领悟诗意,体验诗情。的确,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思维,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板书简洁、明了,为这一设计意图做了较好的诠释。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办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 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2.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办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 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 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家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办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 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办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办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么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啥?(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进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啥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怎样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强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办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进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强化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办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 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篇17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简介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啥意思?题目啥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么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啥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啥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简介,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悦。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也深厚,也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啥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也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也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也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啥?汪伦也会对他说些啥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也看到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也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

  (课件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

  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齐读)

  2、我们也仿佛看到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

  (课件8:送友人诵读)

  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齐读)

  3、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9:推荐阅读)

  4、像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5、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

  (2)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今日分别,来日必会有重逢的一天,就像这原上草一样,春风吹也生……

  (4)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即使远隔天涯,不也如同近邻一般吗?……

  (5)元二是王维的朋友,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借一壶独酒,送友人西出阳关……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课件10:古诗)

  (2)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板书设计:

  李白  赠汪伦

  水深

  情更深

推荐站内搜索:会计学考研学校排名、观察植物日记、日记100字大全、感动中国观后感600、cet6准考证打印入口官网、北京自考成绩查询、证券基础知识题库、暑假周记、慈母情深读后感、成考成绩查询网站、

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孙双金古诗《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370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