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精选9篇)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1
第一节 教学目标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③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统组成的cai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
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这地方是哪里?去干啥?人为啥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尿道 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胀、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啥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么样形成的呢?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也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82页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得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啥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啥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啥作用?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尿的排出阅读第83页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2页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3页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练习 课后练习、课件中的练习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猪的肾脏 ,提高观察能力。
2、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投影仪、挂图。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人体生命活动会产生哪些废物吗?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这就是第五章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新课教学设计
一、学生自学课本p80的1、2自然段区别排泄和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1、提出问题,请同学认真观察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输尿管和哪些结构相连?推测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器官有啥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血液是怎么样进出肾脏的?
③、结合血液循环图,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肾脏里的血管分布是怎么样的?
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那么: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么样形成的?
三、尿的形成
(一)肾单位的结构
1、学生阅读p81并观察肾脏的剖面图和肾单位的结构图,认真思考并对以下问题进行快速的抢答:
①、啥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②、每个肾单位由 、 和 等部分组成。
③、肾小球是个 ,由 和 组成。
④、你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知识?
2、通过描述和抢答得出: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分别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
3、教师演示肾单位简易教具,学生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二)尿液的形成
1、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分析p82资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图,对比、讨论、推理、表达、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①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啥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提示: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 和 。每毫升尿液中 和 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尿液主要排出 和 ,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②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啥特点?(提示: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含有很少的 ,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 、 、 和 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物质。)
③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啥作用?
④对比尿液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分析肾小管还有啥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讨论、推理、表达、交流基础上结合尿的形成图可以得出: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对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形成-尿。
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并体会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3、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4、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82页第一、二段尿的形成的两大环节,来更加的明确尿的形成包括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形成—原尿(150升)②肾小管对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形成—尿(1.5升)。
5、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①、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有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②、请问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这是为啥?
四、尿的排出及意义
1、引导学生阅读尿液的排出过程并观察泌尿系统示意图,并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尿的排出过程是怎么样的?
②、为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却是间歇的?憋尿有啥害处?
③、排尿有啥意义?
2、教师指导四人小组讨论、表达、交流上述问题,体会排尿的意义以及做好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四、回顾整理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成尿液的器官。
2、输尿管:输出尿液
3、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4、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
3、肾单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三)、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四)、排尿的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练习与应用(目标检测习题)
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几种方式;
3.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趣味导入
“农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要使农作物生长的良好,就需要适时、适量地施肥。人粪尿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但同时也有大量的病菌、虫卵,不进行处理就直接用来作肥就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以及农作物。那么,怎么样才能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呢?
智能点拔
分析下面的材料(表中的数字为平均值):
种类 水分 有机物 氮 磷 钾
粪便 >70% 20%左右 1.00% 0.50% 0.37%
尿液 >90% 3%左右 0.50% 0.13% 0.19%
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的无机盐。
请你分析:
(1)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吗?它要经过啥生物的分解才能被利用?
(2)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对于植物的生长有啥用处?
(3)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畜粪尿作肥料吗?为啥?
思路分析 人粪尿的主要成分有水、有机物和无机盐。在这些物质中,有机物是无法直接被利用的,它必须经过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啥是分解者呢?这在初一学习过,因而在解题时我们要善于将过去的知识应用到解题中,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人粪尿及禽畜粪尿作肥料,因为人粪尿具有独特的优点。
答案
(1)人粪尿中的有机物不能被直接利用,它要经过细菌和真菌(分解者)的分解才能被利用。
(2)如果缺少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3)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及禽畜粪便作肥料。因为这些肥料同化学肥料相比,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走进生活
1.你认为生态厕所对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以及促进农业生产有啥意义?
2.请调查你生活的地区,人粪尿是否进行了无害处理?你对人粪尿的处理还有哪些建议?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3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③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①尿的形成过程。
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统组成的cai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
学习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
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啥?人为啥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设疑,引入新课:你想知道尿是怎么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学习新知识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方案一: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或猪、羊的肾脏,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
方案二: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
①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啥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尿的形成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对质疑进行思考。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推测,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得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啥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啥作用?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啥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的排出
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3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练习
①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啥道理?
②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
布置预习作业
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4
一、导入新课的设计
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二、新课教学的设计
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
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
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
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学理念]
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或推想,进而使学生积极积极地接受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的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认知结构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并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而建构起来的。学生的学习属于接受式的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新旧知识的整合。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尿的形成,
[难点分析]
一、本节难点为: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可分解为两个难点
难点之一:肾单位——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难点之二: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二、难点的突破策略
1.制作视频剪辑(见幻灯片3)引导学生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2.制作肾单位(见幻灯片4,设置为自定义动画),巩固学生对肾单位的认识。
3.设计学生活动材料,通过资料分析二和三,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等两个生理过程。
4.自制flash课件演示“尿液的形成”将过滤和重吸收两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办法] 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法,讲授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的制作,学生活动材料的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1.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2.血浆的作用是啥?
讲授: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外。 学生思考并作答:
1. 血液有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
2.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 提问引入
复习旧知识,准备建构新知识。
引入并板书: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提问: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
简单讲解:排泄和排遗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讲授:人体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主要是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的。 学生思考后作答: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和食物残渣等。
引入并板书: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展示幻灯片2:肾的进出口液体的流动(为flash课件)
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作答:
1.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是怎么样的?血液是怎么样进出肾脏的?
2.你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作出推测。
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板书:肾脏 学生观察、思考,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说出他们的感想。
回答、推测
学生观察、想像并说出自已的推测。(肾动脉—>肾内小动脉—>肾内毛细血管网—>肾内小静脉—>肾静脉)(肾内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1.推测肾是形成尿的器官
2.推测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新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肯定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资料分析一:进入肾的血液与尿液的比较
讨论:1.比较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啥变化?你诊断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2.你能作出何种推测? 学生思考,分析和比较
发现问题:尿液与血液的成分发生了变化,为啥会产生这种变化?
作出假设:血液中的废物被过滤下来形成了尿。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假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学生对所给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所给的数据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推测。
提问:血浆中的物质要被过滤下来,只有在哪一类血管中才能实现?为啥?
要求学生回忆毛细血管适宜于过滤的结构特点
提问:由此你也能作出何种推测? 答:毛细血管
答:略。
进一步作出假设:血浆中的部分物质在肾脏的毛细血管处过滤形成了尿。 回忆已有的知识,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作好基础。
视频资料展示肾的位置和肾单位的结构等(见幻灯片3)
引导学生从视频资料中捕捉信息:展播两次请大家认真记录你所听到和看到的?
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提醒学生注意肾小球的结构的特殊性。
设问:此处也是毛细血管,但有不同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肾小球这一结构的特殊性? 学生描述他们从视频资料中所获得的有关肾脏的知识。
请多位学生回答:略
发现问题: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壁只有一层细胞
教师一边听学生的描述,一边及时将他们的描述与尿的形成相关的结构板书下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
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
展示课件肾单位(见幻灯片4)
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出肾单位的三个组成。
要求学生参照第81页右边的图,思考肾单位内血液流经的血管。并请学生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 学生观察并作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小静脉→肾静脉
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肾小球是毛细血管,这样在肾单位中有几处毛细血管?
导入: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肯定发生了一些生理过程,究竟发生了些啥,让我们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去分析寻找答案吧。 发现问题:有两处毛细血管,都可能发生物质的过滤。 创设使学生面临矛盾和产生疑问的心境,以激起学生的探求心理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作出推测
要求学生看资料分析二:肾小球血液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的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
1.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肾小球的血液中也有哪些物质?
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
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何作用? 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肾小囊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等。肾小球的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等
2.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肾小球中的血浆。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过滤作用
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办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人体每天产生的肾小囊中的液体有150升,是不是都要排出体外呢?(提示150升相当于300瓶矿泉水)
设问: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讲授:肾小囊中的液体也称为原尿
板书:过滤→原尿 发现问题:肾小囊中的液体是不是就是我们将要排出的尿液了呢?
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问题:不是。原因之一:由资料分析一可知尿中不含葡萄糖,而肾小囊中的液体中含有;原因之二:每天排出150升是不可能的,否则人也将成了“木乃伊”
引入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学生设置了一个略高于他们实际能力的问题,促使学生“跳一跳,够一够”去摘取它。
提出问题:那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如葡萄糖等也是怎么样回到血液中去的呢?
设疑:你能推测出重吸收这一生理过程会发生在哪个结构吗? 学生思考后作出假设:肾小囊中的液体即原尿中的大部分物质肯定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中了。
推测:原尿在下行的过程中会经过肾小管,因为它的周围定分布着毛细血管,所以在这儿可能发生物质的重新吸收。
通过设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体结构的精致,渗透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资料分析三:展示原尿与尿液的一组数据,要求学生思考比较找出不同点。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 和 ,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 和 等。为啥?(提示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
板书:重吸收→尿 比较两组数据,找出不同,并回答: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和小分子蛋白质,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 还会有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
学生得出结论:在肾小管处对原尿进行了重吸收。
提出明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问题,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办法和途径,能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水平。
通过提示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办法上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水平。
展示flash课件尿形成的两个过程(见幻灯片5)
请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学生观看课件并进行小结 通过动画展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即过滤和重吸收,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化,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点晴之笔。
讲授:肾脏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一个人若得了肾衰竭最有效的措施是进行肾脏移植。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田世国,就是他为他敬爱的妈妈捐献了他的一个肾。
讲授:肾脏不停地产生尿,最终是由输尿管负责向下运输。
人每天每时每刻都有在产生尿,然而排尿却是间断的,为何?
提问:排出尿有啥意义?
推测有输送尿的管子即输尿管
推测有暂时贮存尿的结构即膀胱。
学生回答:略
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感悟人间的真情。
展示课件泌尿系统的组成。(见幻灯片6) 学生回答出人的泌尿系统的组成
要求学生小结本堂课的内容 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巩固小结
思考: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将经过哪些结构才能随尿液排出体外?(提示:结合血液循环和本节知识进行思考)(见幻灯片7、8)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 布置作业:作业布置难易适中,难题留作思考,下节课作答。
小结与反思
这一节课是本人于5月24日在全市上的一节初一新教材研究课。 听课的许多教师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在此我仅谈一谈我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的收获和产生的困惑。
1.收获
收获之一:将我在师大所学的flash制作用于教学实践中,由此我制作了一系列的教学课件,如肺内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等,收益匪浅,颇有成就感。
收获之二:对新课标的认识更上一层楼。比如在教学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怎样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活动等。
2.困惑:我认为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本着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然而若要真正落实下去,一堂课的时间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将无暇顾及书后的练习,即使有的课时间充裕,但也无法顾及大容量的生物基础训练上的题目。然而为了应付会考,我们教师不得不占用那可怜的有限的课时,战胜本应属于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要知道我们的教师几乎是在马不停蹄地赶呀、追呀,喘不得一口气。我深深地感到落实素质教育可真难呀,我们教师将任重而道远,但我无愿无悔,因为我热爱教育!
附2:学生活动材料
资料分析一
主要成分 肾动脉的血液(g/100ml) 尿液(g/100ml)
水 90 96
蛋白质 8 0
葡萄糖 0.1 0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血细胞 若干 0
思考:
比较尿液和进入肾的血液的成分的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资料分析二
主要成分 肾小球中的血液(g/100ml) 肾小囊中的液体(g/100ml)
水 90 98
蛋白质 8 0.03
葡萄糖 0.1 0.1
无机盐 0.72 0.72
尿素 0.03 0.03
血细胞 若干 0
1.肾小囊中的液体只能来自 。
2.你发现肾小囊中有哪些物质?
3.由此你推测肾小球和紧贴肾小球的肾小囊壁起 作用。
资料分析三
主要成分 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 (g/100 ml) 尿液中(g/100 m l)
水 98 96
蛋白质 0.03 0
葡萄糖 0.1 0
无机盐 0.72 1.1
尿素 0.03 1.8
1.你发现尿液中没有中 和 ,说明了它们被全部重新吸收了。
2.你推测被重吸收回到血液中的物质还会有 和 等。为啥?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5
人大附中 李文莉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及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排泄的途径:
排汗、排尿、呼吸
思考排粪便和排尿的不同,区分排泄和排遗。
思考排泄的途径。
简介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简介排泄的概念。由问题:排粪是不是排泄?引出排遗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排泄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和模型,思考: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
展示挂图和模型,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和模型,获得有用信息。
肾脏的过滤作用
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识到实验模拟的是肾脏的过滤作用。简单叙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提供实验用品,简介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模拟的现象。
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观察挂图
资料分析,自主学习,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资料推测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
人的每一个肾都含有100万个犹如“过滤工厂”的肾单位。挂图展示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获得有用信息。
尿液的形成过程
通过观看动画,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
提供flash动画,引导学生描述尿的形成过程,适当补充。
尿的排出过程
温故而知新,对照泌尿系统的挂图总结尿液是怎样排出的。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推测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简介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怎样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挂图和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血液进出肾脏的路径并得出结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怎样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简介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简介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展示肾单位的挂图,,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对照挂图,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教师: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和挂图。
学生:对照挂图,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教师: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呢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比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也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6
一、教学目标 :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四、教学办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办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课时)
引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啥?人为啥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啥,同时体内会产生啥?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么样?出示泌尿系统多媒体课件。
正课: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啥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啥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啥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啥作用?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2页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3页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啥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二、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
皮质 肾小体 肾小囊(重吸收作用) 肾单位
肾脏 髓质 肾小管
肾盂
二、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七、课后小结:
1、一个课时比较紧,可以增多半个课时。
[1]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怎样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进而解决尿是怎样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三、教学重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肾单位结构挂图、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六、课时分配 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意图
第五章人体内
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
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的形成
肾脏的结构:每1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小囊——漏斗状囊
肾小管——细长,外缠绕毛细血管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尿的排出
小结
练习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食物残渣
分析回答
观察,说出名称
看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讨论题。小组代表发言
踊跃回答
举例说出。出现血尿、蛋白尿。
学习欲望被激发
看书,后以小组为单位归纳
小组代表板书
阅读资料分,分析数据,完成讨论,并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模型回答
看书归纳
畅所欲言
思考回答 复习提问: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啥,同时体内会产生啥
问: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么样?进而引出本章
引导:以上废物以啥形式排出?进而引出本节主题
出示泌尿系统模型
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然后提问
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询问了解哪些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进行鼓励,并设疑(为啥会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指导看书81页,归纳肾脏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以表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展示挂图,与学生一起
完善表格或表解
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
问:肾病患者为啥会出现血尿或蛋白尿
引导:尿怎样排出
排尿有何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啥收获
投影练习 通过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出本节
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设计(表解),并进行归纳的能力
明确结构特点,以便推测尿的形成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推断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巩固知识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8
一、教学目标 :
1.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科学推测;认同排尿鲍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理解不够(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教师:泌尿系统模型、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投影练习题。
学生:教材、笔记本、了解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症状。
四、教学办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办法,采用展开式网络知识结构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课时)
引入: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啥?人为啥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啥,同时体内会产生啥?人体内会产生哪些废物呢?人体内废物过多会怎么样?出示泌尿系统多媒体课件。
正课:指导学生看书80页观察与思考,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啥功能?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么样形成的呢?再次提问肾脏的作用,引出尿的形成。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指导看书82页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桨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啥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啥作用?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啥作用?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2页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83页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啥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二、尿的形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
皮质 肾小体 肾小囊(重吸收作用) 肾单位
肾脏 髓质 肾小管
肾盂
二、尿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七、课后小结:
1、一个课时比较紧,可以增多半个课时。
[1]
尿的形成和排出 篇9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③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①尿的形成过程。
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或猪、羊的肾脏,有条件的可制作泌尿系统组成的cai课件);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
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啥?人为啥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设疑,引入新课:你想知道尿是怎么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
学习新知识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方案一: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或猪、羊的肾脏,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
方案二:观看泌尿系统的课件,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课件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
①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啥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么样形成的呢?
尿的形成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对质疑进行思考。观察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推测,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课件,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得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课件,结合课件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展示肾的内部结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啥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啥作用?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啥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的排出 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3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练习
①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啥道理?
②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
布置预习作业
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推荐站内搜索:护士考试网、情人节日志、四级无准考证查询入口、黄山学院专升本、小学优秀作文网、教师心得体会范文、考研准考证打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分数线、邯郸市人事考试网、初中日记200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