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1

  师:瞧,谁来了?

  生:苏娜!

  师:(课件)我有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分一分吗?今天我们就来帮苏娜分糖果(出示课题:分糖果)大家可以用小圆片来代表20块糖,动手分一分。(生动手)

  师:一边分,一边想你是怎么分的?再想想,你分了几次?最后每人都分到了几块?

  师:谁愿意先来简介一下自己的分法呢?

  生:我给5个小孩子,每人分一颗糖,还有剩,再给5个小孩子每人一颗糖;下面还有,再给5个小孩子每人一颗糖,还有剩,再给每个小孩子一颗糖,正好分完。

  师:你分了——

  生:分了4次。

  师:噢,你分了4次,正好分完了。说的真完整!有和他分的一样的吗?(展示学生的分法)举起板来给何鑫看看,何鑫,瞧瞧他们和你分的一样吗?大家分的真不错,谢谢何鑫。有和他分得不一样,更快一些的办法吗?

  生:我是分2次的,第一次每一个人先分2块,第二次每人再分2块,结果糖果就分完了。

  师:你为啥第一次每一个人要分2块呢?

  生:我是想到乘法口诀里的二二得四。

  师:(用手势横着指着学生分的糖果)分给几个小孩子呢?

  生:5个,是二五一十。

  生:分完还有剩。

  师:剩下的也怎么分?

  生:剩下的再给每个小孩子分2个。

  师:(展示学生的分法)徐老师发现还有分得更快的,你们知道天然是怎么发得吗?

  生:她是一下子分完的,一下子就给每人4块糖。

  师:天然,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谢谢你告诉大家!天然,你是怎么想到一下子就分给每人4块的?

  生:因为想到乘法口诀中的四五二十,所以我一下子就给每个小孩子4块的?

  师:噢,他想到乘法口诀的四五二十,(展示学生的分法并板书口诀)所以分得特别快,天然太了不起了。

  师:请大家先把板放一边。(发现还有一位学生举手想发言)你还想补充啥?

  生:我还有一种,我第一次给每人分3块糖,还剩下5块,正好每个小孩子再分一块。

  师:你是用几次分完的?

  生:用2次分完。

  师:噢,你也使用2次分完的。(展示学生的分法)刚才小孩子们有用4次分完的,有用2次分完的,还有一下子就分完的。比较一下,你发现了啥?和同桌小孩子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发现了啥秘密?

  生1:每人都分到了4块。

  生2:他们分法不同。

  师:找到了不同的分方了。

  生3:分法不同,他们每人都分到了4块。

  师:这是啥原因?

  生4:糖都是一样的数。

  师:噢,都是拿20块糖来分。

  生5:他们都是拿20块糖,竖着摆下来的,没有横着摆的。

  师:噢,他们的摆法都一样。不管我们用几次分完,都是拿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最后每个小孩子都分到了同样多的4块糖。

  (课件:苏娜谢谢大家,可是我也碰到了新麻烦,50根小棒想平均分给你们组的4个小孩子,该怎么平均分呢?)

  师:该怎么平均分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生:(小组商量)

  量:小组里商量好怎么分了吗?大家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试一试,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这张表里。(生小组合作,师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的?(师边说边记)

  生组1:我们是分3次的。每一次每人先分到5根,还剩下30根;每二次我们每人也分到5根,还剩下10根;第三次,我们每人分2根,还剩下10根;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师:分得好。(展示小组的分法)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组2:我们每人先分3根,发现还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发现还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发现不有剩;我们每人再分3根,我们发现还剩2根。不够分了。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师:分得棒!(展示小组的分法)你们组呢?

  生组3:我们每一个人第一次分到10根,还剩10根;每人再分2根,就每一个人分到12根,剩下2根。

  师:你们怎么想到每一个人都分10根呢?

  生:4个人,每一个人10根就40根。

  师:说得棒!(展示小组的分法)为啥分得办法不同,但每个组的每个小孩子最后都分到了12根,还剩2根呢?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发现啥了吗?

  生1:都是拿50根小棒来分,分得次数不同,最后每人分到12根,还剩2根。

  生2:有的分3次,有的分4次,可是他们都是分给4个小孩子。

  生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人,所以每一个人都分到12根小棒,还剩2根。

  师:哦,不论我们用哪种办法,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我们每一组都是拿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孩子,每次分的一样多,最后每人都分到了12根,还剩2根。(点击课件)

  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生1:就算办法不同,总数一样。

  生2:分得的数一样的,最后结果也一样。

  师:看来,小孩子们学到了不少新本领。苏娜就请大家玩个游戏——走蚕豆棋。这个游戏需要同桌小孩子一起来玩,先听听游戏规则。(点击课件)明白了吗?徐老师抓了一把豆子,(4粒)我能走几步呢?

  生:2步。

  师:谢谢你,我走了2步,(走棋)还能再走吗?

  生:不能了。

  师:那要换对方来抓豆子了,(6粒)现在可以走几步呢?

  生:走3步。

  师:嗯,可以分成3份,(走棋)还能再走吗?

  生:还能走2步。

  师;还可以分成2份,再走2步。谢谢大家。同桌拿出蚕豆来试一试吧。谁获胜了?今天我们课就上到这,回家还能继续玩,小孩子们再见!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分糖果。

  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的含义。

  2、经过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办法:1、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能与小组同学合作愉悦。

  重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体验分法多样性。

  难点:会用表格记录分数量较多物体的过程。

  教具:课件、磁扣

  学具:糖果图片、统计表、小棒、豆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淘气的生日,他请来了几位小孩子,大家看看一共有几位小孩子?淘气拿出了母亲为他准备的20块糖果招待大家,想一想,怎么样分才公平?(平均分)谁能说一下啥是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看着这个情境,你能提出一个啥数学问题?(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几块?)这个问题把淘气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好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分糖果”来帮助淘气解决问题。

  二、问题探究

  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索分糖果的办法。

  智慧老人听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小孩,所以他决定送给你们每人一个智慧口袋。快看一看里面都有些啥?(5个圆片,20个糖果图片、一张统计表、一枝彩笔)

  看到这些礼物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仔细听一听智慧老人要对我们说些啥。(聪明的小孩子们,请你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孩子,用20个糖果图片代表20块糖果,先动手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统计表记录下来,你们能做到吗?)

  活动二:小组内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体验分法多样化。

  刚才,老师发现你们开动了脑筋得出了不同的分法,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分法跟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吗?请你拿着你的记录表,互相说一说分的过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的办法最多。

  活动三:汇报展示不同分法。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22222第二次22222办法1: 每人分 4 块糖。 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44444办法2: 每人分 4 块糖。 淘气小红小丽小华小刚第一次11111第二次11111第三次11111第四次11111办法3: 。 每人分 4 块糖办法4: ……活动四:告诉淘气分的结果,一起唱生日快乐歌。活动五: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孩子。刚才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多种分法,同学们掌握了平均分的办法,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出也快也好的办法去解决呢?课件出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本组的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根? (1)说一说可以怎么分。(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展示每组的记录表,教师肯定鼓励分法多样化。三、体验感悟数学游戏:分豆子。(课件演示游戏规则,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四、课堂评价请你对你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情况自我评价一下。五、实践应用1、调查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2、调查自己喜欢的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孩子,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办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简介一下你的办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办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简介了这么多的办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啥小明没选这种办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办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办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办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呢,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孩子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办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办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啥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啥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办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孩子,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4

  《分糖果》教学反思

  1、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向全班小孩子简介自己小组的人数,体会人数不同不是平均分,把抽象的“平均分”的意义蕴含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办法是多样的,但是呢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在解决分10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也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总是的策略与办法。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

  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样分。在分10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孩子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是第三个“分一分”活动。在教学目标中明确的写着:能力目标是体会物体分组有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例子时有些同学能很快的知道20块糖分给5个小孩子,每人分到4块糖。但也有很多同学是不知道怎样分的,当我问同学们还有啥办法时,同学们都摇头,只有小静同学举手。当她把答案写出来时,同学们都笑了还有的小孩喊出:“错了。”我让小静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这时小孩们才明白。于是有一些小孩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会分了,可是还是有许多的小孩不会分。很显然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事后和几个平行班的交流,得出了解决的办法。1、让小孩明白题意,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办法得到相同的结果。2、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办法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中探讨出一些估算的办法。3、注意讲清分得每一个步骤让小孩有个清晰的思路。4、对既直接也简单的办法应肯定,鼓励,这样小孩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采用既简单也方便的办法。

  《分糖果》的教学反思

  1、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对学生学习除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节课通过分糖果和分花生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并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分糖果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把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记录在表格内,初步学习用表格记录活动的简单办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

  2、平均分较大数目时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学生平均分产生错误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采取补救措施改正错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仅教给学生平均分较大数目的办法,还要教给学生补救失误的办法,这对学生是受益无穷的。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是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并能准确地完成记录表的填写。

  本节课我采取4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二年级学生较小,难于控制。但我想,只要经历多次的尝试与操作,应该能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开花结果。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和学生说了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第一、人员的组合,因为贪图方便,我按原座位前后两排合并的方式进行组合,出现了几个优秀的学生或者几个学困生在一组的现象。在以后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人际关系再进行重新组合,并作好记录。

  第二,学生的有效交流极少,差不多都是组长是主角,成员成配角的情形,大家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听组长说啥就是啥。以后要训练学生学会说出自己的意见,交流后选出最佳的方案,组长只是这交流过程的组织者和最后最佳方案的执行者。

  第三、在派代表汇报时,成员经常推诿,不敢大胆发言。要训练学生把这们的机会当作表现自己的机会,应该积极争取,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二年级第一次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失败的,但这样的失败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尤其是上完这节课后,有机会听了李玉平老师的一节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有了更多的想法。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经过努力,我想一定能走向成功。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5

  一、 说教材

  本节教学内容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36页“分糖果”,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分的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对大数目的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

  难点:表格记录

  二、 教材处理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议的办法,动手分一分,然后请同学向全班同学简介分的过程,教师到表格上,进行怎样做记录的示范,再请大家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中,学会怎样记录,最后,全班体验交流分法的多样化和结果的一致性。不管学生采用的是哪一种办法,只要符合规律,都给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学法

  1、 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办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情境激趣、导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通过主题图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法的多样性。并能用语言表述分东西的过程。

  4、 最后,通过数学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的活动。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人、引入课题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能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充实,也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积极探索新知,本课中我运用所学知识为学生体验大数目的平均分做铺垫。

  (二)情境激趣、问题探究

  1、 利用本课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要求学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摆5个圆片代表5个小孩子,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录数学书36页的表格中。

  组织学生汇报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样分的。

  3、 教师小结:不论用啥办法、不论分几次,最后结果都是每个小孩子分得4块糖。

  (三)、体验感悟

  小组活动,教师出示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

  1、 说一说,可以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四)、实践应用

  组织分豆子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谁分的高。

  教师巡视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啥?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6

  教学内容:课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办法.

  2,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能够积极积极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办法.

  教学难点:分的数量比较多时,学生不能一次就进行平均分.

  教具准备:糖果,豆子若干,记录表,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预期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今天是动物乐园中老虎大王的生日,5只小动物来给大王祝寿,虎大王拿出20块儿糖让小猴子分给大家.

  小猴子拿到糖后只给其它小动物每人分一块,剩下的全归自己,这时小动物们都非常不满意.

  2,于是虎大王想请小孩子们帮助小猴子,想出一个使大家都满意的好办法,并把糖果重新分.

  二,学生分组活动——分糖果

  1,每组有20块儿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人分到几块儿 (小组合作)

  2,把每次分的结果记录在表里.

  3,学生展示平均分和记录的结果,并讲一讲为啥要这样分.

  三,学生上机操作——分小棒

  1,创设分小棒的情境.

  虎大王看到同学们很快就把20块儿糖果进行了平均分,便觉得分"20"数字太小,太简单了,于是就出了一道更难得题让小孩子们做——分100根小棒.

  2,学生先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然后分小组上机操作——分小棒.

  ⑴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人分到几根

  ⑵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6个小孩子,每人分到几根 还剩几根

  3,学生展示上机平均分和记录的结果,并讲一讲为啥要这样分.

  课堂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学生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所特有的吸引力之下,可以使小孩们很认真的进行了小组的合作学习,每一个人得到了很好的定位,很愉悦的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

  教 学 过 程

  预期目标

  四,数学游戏——抓豆子

  1,创设情境

  虎大王对小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和大家一起玩游戏——抓豆子.

  2,游戏规则

  ⑴同桌两人合作玩这个游戏.

  ⑵其中一位小孩子抓一把豆子,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如果还能平均分成3份,在得3分,以此类推.

  ⑶同桌两人轮流做几次,得分高的的获胜.

  五,布置课后活动

  1,画一幅有关平均分的画.

  2,调查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调查自己喜欢的有关平均分的知识.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内容

  《分糖果》是北师版教材二年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3课,教材36-3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办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怎样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个)

  教师准备

  分糖果挂图,分糖果记录表(4~5张),分小棒记录棒表格(每组1张),豆子(同桌1袋),黑色彩笔,磁扣若干。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星期天,几位小孩子到乐乐家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怎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内容。教材二年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

  师: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板书课题:分糖果)

  师:我们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板贴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了图中还有20块糖果。

  生2:我来补充,图上有5个小孩子。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我提的问题是“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几块?”

  师: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1:分一分就知道了。

  生2:没有糖果怎么分?

  生3:用我们手中的圆片、小棒等代替糖果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孩子,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么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吧。

  2.活动中分一分。

  学生独立分一分,教师走入其中,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小孩,了解到学生有的四次分完,也有的两次分完,还有的一次分完。与个别学生简单交流,先分完的小孩相互说一说分的过程。

  3.记录活动过程。

  (1)示范记录。

  请一名多次分完的学生到前面做好展示准备。

  师:为了更清楚地呈现分的过程,我们可以记录在表格上。(出示表格)

  师:怎么填呢?

  生1:第一行表示的是5个小孩子,第一列表示的是分的次数,中间应该填每次每个小孩子分到的小棒根数。

  师:现在让这名同学再摆一摆,我们一起帮他来记录好吗?

  学生在展台上边操作边简介分的过程:我是先给每个小孩子1根,第二次也给每个小孩子2根,这样分了四次,正好分完,每个小孩子就分到了4根。

  师:现在通过观察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

  生1:用表格记录更简便了。

  生2:是的,表格比图看得更清楚了。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

  学生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教师巡视,个别帮助,关注不同办法的学生是否是在记录自己分的过程,为下面的多种办法交流做好准备。适时,请不同办法的学生到板前填表。

  (分法一(刚才示范记录的办法),分法二,每次分2个,两次分完;分法三,第一次每人分3个,第二次每人分一个;分法四:每人分4个,一次分完。)

  4、活动后交流比较。

  师:请观察这些分法,谁愿意简介一下?

  生1:我是这样分的,每次给每个小孩子1根,这样四次分完,每人最后分到了4根。

  生2:我是每人每次两根,两次分完,最后每人分到4根。

  生3:我是先每人分三根,分掉了12根,还剩下4根,再每人一根,两次分完,结果是每人分4根。

  生4:我给每个小孩子分4根小棒,正好一次分完了,所以每个小孩子分到了4根。

  师:你一次分完了,真快!你是怎么一下想到每个小孩子分4根小棒的,你有啥好办法吗?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来算出来,每人五根,四个人正好二十根,所以,我直接给每个小孩子4根小棒,正好一次分完。

  师:还有和他分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请一名学生说一说他的分法。

  生2:我也是用乘法口诀算出每人分五根,所以也是一次正好分完。

  师:你们真是会思考的小孩,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看来平均分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忙呢。

  师:咱们来回顾一下,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有的是一个一个分的,有的是两个两个分的,有的是四个四个分的。不管怎么分,我们都是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得4颗糖。当然办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办法呢?

  生1:我喜欢第3种,一次分完,简便。

  生2:我喜欢第二种,一根一根分,不用算就能分,而且还能把格子都填满。

  生3:这个表格是用来记录过程的,怎么分的就怎么记,不一定要填满的呀!

  生4:第二种太麻烦了,我也喜欢第3种,用口诀帮助分,多快呀!

  ……

  师:那好,你能用你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说一说怎么分。

  师:(出示50根小棒)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孩子,怎么分呢?

  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法。

  2.小组活动。

  师:那你们能边分边记录分的过程吗?谁来记录呢?

  生:我们小组分工吧!

  引导学生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检查员和汇报员),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后开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和协助。

  3.交流反思。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的分法,(分法一:第一次和第二次每人各5根,第三次每人2根,三次分完;分法二:第一次每人10根,第二次和第三次每人各分1个,三次分完;分法三:第一次每人分10个,第二次每人分2个,两次分完;分法四:每人分12个,一次分完。)

  教师将这些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

  组1:我们小组是先每人分5根,四五二十,分掉了20根,再每人分5根,也分掉了20根,还剩下10根,接着每人分2根,也分掉了8根。这样一共分掉了48根,还剩2根。结果是每个小孩子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2:他们小组第一次每人分5根,还不如第一次每人分10根呢。这样分掉了40根,还剩10根,再每人1根1根地分,共分三次,分掉了48根,还剩2根。结果是每个小孩子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3:那第一次分10根,剩下10根后,每人就分2根呗。二四得八,还剩2根。两次就分完了,不是更快吗?我们小组就是这样分的,结果是每个小孩子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4: 我们小组先想每人分10根,可是一算,能分掉40根,还有剩余。就想到每人再多分一些,这们试下去,每人分12根时,只剩2根。结果是每个小孩子分到12根,还剩2根。

  组3:那不也是先想到分10根,然后也分的2根吗?

  组4:对呀!我们就想第一次多分些,剩下的少,接下来不是好分吗。

  组1:是呀,你们几个小组都是先分的10根,这样便于口算。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我们原来的分法太慢了。

  师问组1: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孩子,你们会怎么分?

  组1:我们想第一次分10根,这样分两次就能分完。

  师:你们能虚心学习别人的好办法,并及时反思,调整自己的办法,多么难得的学习态度呀!

  师疑惑:可是你们都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

  生1:再分就不一样多了,就不是平均分了。

  生2:剩下的根数不够4根了,当然不能再分了。

  师:我们还有一个小组是6个人的,请你们说一说分的过程。

  组5:我们是先每人分10根,发现不够分。于是,每人分9根,还是不够分。直到每人分8根时,分掉48根,剩余2根。结果是每个小孩子分到8根,还剩2根。

  组5:我觉得这个小组分得很好,先用10试试,不行再改。虽然人多,分的也很快!

  师小结:看来,无论分的数目小还是数目大,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平均分成几份。在平均分的时候,可能正好分完,也可能有剩下的,有剩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还能不能继续分下去。比如我们可以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我们可以把50平均分成4份,每份12还剩2个。平均分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分得快一些;也可以根据总数和份数各是多少,第一次尽可能地多分一些,使剩下的少一些,这样分的次数会变少。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师:进行了两个活动,同学们有些累了吧?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怎样?

  1、明确游戏规则。

  师:想玩游戏,要先知道游戏规则。请同学们自读书上37页的游戏规则。(生自读书。)

  师:读懂了吗?谁愿意和老师来进行这个游戏?

  指一名生出来,师让生先抓。

  生1:我抓了6粒,能平均分成3份,所以我得了3分。

  生2:得5分,因为6粒不但可以平均分成3份,得3分,还可以平均分成2份,得2分。一共得5分。

  师:原来她得了5分呀!那我可要多抓一些豆子,追上她。

  师抓豆子,不小心掉地上一粒。捡起来,一数共是23粒。

  师:我得了几分?

  学生随即都笑了:既不能平均分成2份,也不能平均分成3份,所以老师得0分。

  师:看来,多抓不一定得分就多,关键看能不能平均分成2份或3份。同学们的手小,不要抓得太多,以免掉到地上去。

  2、学生同桌游戏。

  学生游戏。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

  活动中,一生告状:我同桌数着抓。

  师:你为啥要先数一数呢?

  生:我想抓6粒,或者是双数的,这样一定能平均分。

  师:你肯动脑筋,发现了快速致胜的诀窍。不过,还是要按游戏规则进行,“抓一把”,要随意去抓。

  游戏后请一组生进行汇报。

  师:这个数学游戏有趣吗?还想玩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五、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么样分的?从中,你有啥新的收获?

  生1:这些活动都是在平均分,而且我知道了平均分物品时,有时能正好分完,有时还会有剩余的,不能再分了。

  生2: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速地完成分一分的任务。

  ……

  师: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大数目的平均分(板书副标题)。

  师:你在哪方面觉得有困难?

  生:在数目比较多时,太麻烦,易出错。

  师:那你建议老师今天布置啥作业呢?

  生1:回去找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还要做记录。

  生3:再背乘法口诀,乘法口诀太有用了。

  ……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下节课上交流。2、回去后和家长继续玩分豆子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三课《分糖果》。

  教材分析:

  《分糖果》一课是本单元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小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大数目的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通过这样几个活动,继续积累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下节课认识除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过程与能力: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情感与态度: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办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怎样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以尝试探究为主导,采取因材施教及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性等策略,并应用实物投影,挂图,小棒,圆片,记录表,豆子等教学手段,确定了自主学习、同桌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还要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参与。本课在理解教材意图基础上,创设学生身边的“给小客人分糖果”的情境,学生本能产生互动,从中引出课题,并提出问题“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几块?”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在这一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根据经验,学生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带着强烈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为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随机示范引领学生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出现了四、五种不同分法,有多次分的,也有一次分完的,这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的。从中,学生体会到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对于一次分完的,教师及时追问,是碰巧还是想到了啥好办法,表扬学生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应用口诀帮助平均分。接着引导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办法呢?多数学生都喜欢第3 种,也有小孩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没有强求小孩,以“那你们能用所喜欢的办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东西吗?”引出下一个活动。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组内的小孩子,由于数目更大,也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分糖果”活动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说一说,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引导学生分工后动手分一分。

  在有效的合作后,教师将不同的分法按分的次数的多少倒序呈现,让学生在交流中评价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这里重点请第一次每人分10根的小组说一说,体会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而且分掉的多,剩下的少,利用后面继续分。

  预设之外出现了一次分12根的办法,通过追问,学生发现原来也是先用10试试,再次调整后每人分12根的。最后处理6人小组的,是把10调小后,每人分8根。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获得“试商”初步经验。

  接着给学生一个反思、调整的机会。如果重新分一分,想怎么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优化了自己的策略。最后,教师不忘追问:还剩下2根,怎么不分了?再次体会平均分也会有剩余,并余数小于份数。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分豆子游戏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兴趣,继续进行平均分活动。自读规则后,师与一生合作,提供示范。学生游戏,兴趣很浓。由于时间关系,预设的改变游戏规则的尝试没有进行,延伸到课后。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先让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思维得到梳理。根据学生建议布置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效果设计作业。

  评价分析: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身经历,动手操作,这是大家设计此课的共同特点。但是呢,我的创新之处是更重视学生活动中的思考交流及活动后的评价与反思,重再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办法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展开和落实,可能会从时间上略显匆忙。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孩子”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把30名学生分成6组,分别是两个4人组,两个5人组和两个6人组。)活动一:简介每组人数。(通过了解各小组的人数情况,复习平均分的含义。)请小孩子简介自己所在小组的人数,要求是:不能直接说出人数,但可以出一道与平均分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大家算出你们小组的人数。

  根据每组小孩子简介的情况,大家思考:今天我们班的分组是平均分吗?为啥?如果平均分组,每一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分20块糖果。

  1.提出问题。

  展示一包糖果请小孩子观察,猜猜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几块?

  2.动手分一分。

  请小孩子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孩子,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么样分?每次分几块?几次分完?然后,动手分一分。

  在分的时候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展示表格)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孩子,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巡视辅导,请个别小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办法。(既要体会分法的多样性,更要体会平均分小数目的物品时应用乘法口诀的简便性。)

  小孩子都分完后集体交流。先看黑板上展示的分法,有不同分法的小孩子可以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发现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活动三:分100块糖果。(大数目的平均分)

  1.提出问题。

  “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到几块”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糖果再多一些,小孩子还会分吗?

  拿出一大包糖果,让小孩子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块糖果。

  提出问题:如果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到多少块?

  2.分组分一分。

  用100根小棒代表100块糖果,这么多糖果怎么样分呢?第一次分几块呢?希望第一次分了之后,剩下的更少一些,便于更快地把糖果分完。因此小组首先要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最后再动手分,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小组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在各组汇报时,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如6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6个10就是60,还剩4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对于6人小组的分法,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4根为啥不继续分。

  4.小组讨论。(给学生再次机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让你们重新把100块糖果平均分给本组的每一位同学,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活动四:制定乘车方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各种乘车的意见。)

  有3种车:限乘4人,限乘6人,限乘11人,50位小孩子出去郊游,怎么样乘车比较合适?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课堂场景】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分糖果与分黄豆,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受“平均分后每份一样多”,以下截取几个镜头具体分析。

  镜头一:第一小组对老师选好的组长(成绩较好)不满意,几个人一直在嘀咕,一问原因,这个同学经常打人,大家都不喜欢他。

  [分析:在进行人员组合的时候,老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力的组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因为这组安排的组员是三个女小孩和那个爱打人的组长,这样很影响她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这位组长安排在几个男同学当中可能较为合适。]

  镜头二:第二小组在填写记录表时发生争议,因为名字有先有后,大家都争着排在前面。

  [分析: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应该明确组长的作用,树立组长的威信,例如在布置写名字时,让组长确定顺序,组员要听从组长的安排,就不会出现以上的现象。]

  镜头三:在分黄豆时,因为数量较多,第三小组还是按照前面分糖果的办法一粒一粒地分,所以分了很多次都没有分完,我在走前辅导时,一位同学就气嘟嘟地对我说:“我早就说这样的办法太慢,组长不信。”

  [分析:这一小组的合作变成了组长一人操作的学习,组长认为自己的权力极大,不听取组员的意见,小组内没有充分地讨论,没有找出最佳的学习办法,小组合作变成了“走过场”。]

  镜头四:第四组三位成员的记录表完成得很好,但另一位同学柯耿彬(学困生)的却填写得一塌胡涂,可是没有人向他提出,并辅导他改正。

  [分析:不成熟的小组全作学习,组员几乎没有关注自己本组成员的学习,只存在个人责任,应教育学生相互督促,以保证自己和他人有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估算选择适合的解决策略,让学生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通过估算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表格1、表格2(每组1张),每桌一袋豆子

  一、分糖果

  (1)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小明的家里来了五位小孩子,他拿出20块糖想分给他的小客人们, 怎么分最公平呢?

  (由公平一词,学生马上就想到了要平均分)

  (2)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我们用5个小圆片代替5位同学,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并把你分的过程记录到表格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

  师:填好表格的同学请你把你的表格贴到黑板上,如果你发现黑板上已经有和你同样分法的表格就不用贴了,就在这种办法的下方,你用粉笔画个对号就可以了。

  (为了方便学生观察,老师要把贴在黑板上的表格放大)

  全班交流分的过程。

  师:请这张表格的作者向大家简介一下你的办法。交流的时候请说清楚:每一次拿出几块来分,每人分得几块。全部分完后,每人分得几块。

  其他和他办法一样的同学,如果你认为他有没说清楚的地方。你们可以补充。

  (在学生叙述理由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分的次数,让学生感悟到,分的次数越少,解决问题就越快。)

  (3)过程小结,评价引导

  师:还是集体的智慧大呀!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帮助小明来分糖果,小明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假如你就是小明,听到大家给你简介了这么多的办法,你想选择哪一种呢?

  (如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不是自己刚才的分法,教师要追问:为啥小明没选这种办法?)

  (学生在阐述选择办法的同时,就再一次体会到不同办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在交流中,学生原有的办法结构就发生了重组)

  师: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几次才分完。但是呢,每一次分的时候,每一个小孩子分得的糖果都同样多。最后分完了,分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更有同学想到了好办法,用乘法口诀来帮助分,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善于思考。

  二、分小棒

  (1)估计数量、口述办法

  师:刚才同学们帮助了小明解决了分糖的问题,下面我请同学们帮老师整理小棒。

  老师左手里握着10根小棒,请大家再看我的右手里的小棒,请你估计一下,我的右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估计的答案可能在30到60之间)

  同学们能够有根据的猜测,真好。如果把我右手里的50根小棒平均

  装到5个口袋里,怎么分?

  (数感好的学生可以很快知觉到5和50之间的关系)

  师:50根小棒平均装到5个口袋里,每袋装10根。那么老师现在只有4个口袋,要把50根小棒平均装在4个口袋里该怎么分呢?

  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每袋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根?

  (大部分学生可以估计到每人分到10根以上的小棒)

  (2)小组活动、提升能力

  把50根小棒平均分装在4个口袋里。

  要求:1、先分工(记录、发言、负责分、监督)

  2、讨论后再分。边分边说分的过程,(第一次每人分几根,用去几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每人几根……)边记录。

  小组活动,师巡视。

  (3)汇报交流,改善办法

  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样分的?

  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对表格的观察和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化。汇报时教师要相机追问,如为啥首次分你们就每人分十根……剩下的几根,为啥不再分了呢?

  (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导学生去感受哪些办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

  小结: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有时能全部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孩子,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优化和重组)

  三、数学游戏

  1、读37页数学游戏的内容,然后交流游戏规则

  2、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3、同桌为一组,开始合作。每次操作都要说清一把抓了几粒豆子,能平均分成几份,得了几分。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2、课后操作:如果把100根小棒分给4个人,怎么分比较快。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办法.

  2.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使学生能够积极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平均分”的意义:分得的结果要同样多.

  2.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合作,探究,交流”科学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

  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课先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大家看吴老师手上拿的是啥?(糖果)

  对,如果谁做得好,就把糖果奖给他.

  下面我们就来“分糖果”.

  (快速点名)5位同学请上讲台,把桌上的糖果数一数,有多少块?(20块)

  师:下面的同学(同时)把准备好的糖果也拿出来.

  师: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小孩子分得几块?

  怎么分才叫平均分?(分得的糖果必须是一样多)

  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讨论.

  点学生说分的结果.(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孩子,每个朋友分得4块)

  注意:训练学生完整地回答问题.

  点学生说不同的分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①1块1块地分,分四步分完.

  ②2块2块地分,分两步分完.

  ③一次分4块,正好分完.

  ……

  学生说分法,教师边演示.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在黑板上粘贴,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在书p36页统计表中填出自己想的分的过程.注意不要忘了最后写结论:每人分4块.

  做完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玩具”收起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使用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小组活动.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比赛,愿意吗?

  大家先以小组为单位,凑足100根小棒,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快?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孩子.

  一、二、三……开始.

  (组长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每人差不多要出几根?

  如果不够的话,要补足;

  如果多了的话,要去掉.)

  (在分之前,每一个人都要清楚:我们这一组一共有几个人?

  分的是多少根小棒?100

  怎么才算平均分?

  最后结果有没有多的,剩的?)

  组长把老师发给每个小组的统计表拿出来,填写统计表时,先登记一下你们这一组每一个人的姓名,写在表格(横着看)第一栏“姓名”的后面.

  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教师有意)设置的是不同的:

  (2人、4人、5人、6人、7人和8人)

  所以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

  每人分到 根,还剩 根.

  (正好分完,没有剩的,用啥表示?0)

  三、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刚才的活动完成得真棒,下面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想不想?

  因为是两人玩的,所以老师先点一名同学上讲台来共同示范一下在演示的过程中,出示游戏规则:

  两人一起玩,把准备好的装着蚕豆的袋子拿出来;

  一位小孩子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多少个?

  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就得2分;如果能平均分成3份,就得3分;以此类推,看这一次他得了多少分?

  交换之后,轮流做几次.

  得分高的获胜.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啥?

  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是怎么分的?

  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啥?

  时间安排

  分糖果 ------------- 18~20分钟

  小组活动 ----------- 10~12分钟

  数学游戏 ----------- 8~12分钟

推荐站内搜索:童真作文、江苏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福建成人高考成绩查询、200字周记、教育考试院网站、党性学习心得体会、《平凡的世界》读后感、重庆自考管理系统web、湖北自考成绩、有关中秋节的日记、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分糖果》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404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