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古诗两首古诗两首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雪》《江雪》(通用16篇)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

  教材简析:

  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第1学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7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学会雨字头、穴字头。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冬天来临,我们就会经常看到雪花那轻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独特的景色。南宋诗人尤袤是怎么样赞颂这雪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实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诗,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听一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读。

  4、这首诗,怎么样读才能把它读得更美呢?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

  5、请你像老师这样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自由练读,读中体会。)

  6、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这么美的诗句,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重点指导。

  3、由文入画,提升理解。

  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全诗,图文结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诗内容。

  四、感悟诗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将一幅夜雪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2、配乐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五、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办法,重点指导“雪、窗、照”3个字。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宋诗人尤袤笔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们看到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主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第2首《江雪》。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啥,这首诗主要写了啥内容?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说。

  ①配乐,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冬季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②谁还有啥补充的?(指导对“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与第1首《雪》对比,此时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④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自由练习、指名、齐读)。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师指导朗读停顿、节奏、韵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④背诵。

  四、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办法,重点指导“惊、独、钓”3个字,特点:左窄右宽。

  3、学生按照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2

  《雪》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 品位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析两地雪景的不同特点。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诗句,导入新课

  同学们:  

  我们读过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杜甫笔下成都西岭的千秋雪。  

  我们读过了“北国风光,(学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是毛泽东笔下的北国的壮丽雪景;  

  我们读过了““北风(学生: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学生: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是唐代诗人岑参笔下塞外的幕天大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于1925年在北京写下的《雪》。  

  二、把握内容,概括特征

  (一)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录音朗读,进入到鲁迅的《雪》里——  

  ppt听《雪》这篇课文的朗诵录音,请同学边听边看书,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  

  ② 这两幅雪景图各有啥特征?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注音:   

  不幸否耶   处子   阿罗汉    目光灼灼     模样    粘结   粘连   旋风   旋转  

  我们通过听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受了课文的内容。动人的散文诗朗读把我们带到了充满自然情趣的南方雪野和那令人心灵震撼的朔方!   

  那么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到底有何特征?我们请同学先来说说江南的雪的特征是啥?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先讨论后回答)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明艳有趣   晴天下的雪罗汉是不是一样美?不能持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平和恬静,让人向往。那朔方的雪也有哪些独特的写照呢?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 决不粘连  江南的雪是静态的,是“积雪”,那么朔方的雪呢?蓬勃奋飞  

  是的,正如同学们分析的一样,朔方的雪和南方的雪截然不同。在鲁迅的笔下,江南的雪,仿佛是处子,是美好,是秀美;朔方的雪,仿佛是斗士,是抗争,是壮美。同样是雪,却带给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品读文章  

  1、欣赏雪景: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有关雪的图片,体会一下不同的雪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ppt各类雪景图  

  2、刚才我们从图片上一饱了不同雪景的眼福,接下来让我们从课文中捕捉一下你喜欢的描写雪景的精彩句子,以四人为一探究小组(一人执笔),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并为之命名。  

  ppt从课文中捕捉一下你喜欢的描写雪景的精彩句子,以四人为一探究小组(一人执笔),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并为之命名。  

  ppt示例: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请女同学个别朗读,请其他同学来发现这个语句在描写上的特色)    

  热闹之雪         (老师读)丰富的想像,蕴藏着不限生机,这正是那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  

  学生写后交流,两个后,教学生赏析办法(描写时采用的艺术技巧,语言方面的特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阅读的感受。)出示投影,先请学生赏析,然 后 老师投影:  

  ppt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明艳秀丽的雪。  

  虽未直接描摹雪景,却将雪中五彩缤纷的花草置于洁白的背景下,表现江南雪的美艳。让我们从寒冬中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隐藏在白雪下的勃勃生机。让人想起雪莱的一句话:冬季来了,春季还会远吗?充满了向往之情。   

  三、比较探究,体验情感  

  通过赏析我们似乎对江南和朔方的雪有了更深的印象。  

  ppt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的图片  

  1、ppt作者用充满激情、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充满生机的江南的雪和富有反抗力量的朔方的雪,对这两个地方的雪景你更喜欢哪幅雪景图?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小结  

  2、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揣摩到ppt作者更喜欢哪一幅雪景图?  

  从语言上:“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暖国的雪缺乏“冰冷和坚硬”,显得有点单调,而江南的雨和朔方的雨都曾变成过雪,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形式结构:“但是呢”  

  3、他仅仅是在写雪吗?如果不是,你认为是写了啥呢?请结合鲁迅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从作者对朔方雪的描写中读出了啥?  

  (学生讨论后交流)  

  在《雪》中,作者描写江南雪的滋润,雪野中五颜六色的冬花开放,小孩们把积雪堆成雪人,雪罗汉的最终融化,抒发的是作者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ppt对儿时快乐生活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决不粘连,随风升腾,奋飞,表现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抒发了对不屈不挠的斗争品格的热情赞颂之情。作为战士,家乡固然十分美好,但现实更需要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ppt对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赞美……)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对儿时快乐生活的怀念,             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     比  

  更喜爱北方的雪——斗争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下文章最后两段,在感受雪的斗争精神的同时,体会一下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ppt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雪是死掉的雨的精魂,惟有死掉才得以升腾为纯洁的雪。  

  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鲁迅通过这两幅鲜明的图景对比。寄寓了鲁迅一个共同的信念:要用奋斗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对儿时快乐生活的怀念,             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     比  

  更喜爱北方的雪——斗争精神  

  要用奋斗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请同学们再一次以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篇《雪》。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    嘻笑(xi1)    褪尽(tui4)

  朔方(shuo4)    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气氛。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季。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怎样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小孩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季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小孩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小孩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啥”。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季,却已听到春季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季,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季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啥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呢”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Lenovo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季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啥?)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啥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也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呢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啥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4

  雪

  儋州市职业中专学校黎秀妩

  一、教学目标 :

  1、掌握《野草》的有关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方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潜心体会两副雪景图的美致。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4、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以读品诗。

  2、揣摩作者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方式: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四、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意韵丰富的散文诗,通过对南北两地不同雪景的细致灵动的描绘,以此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坚强的斗志,及无私无畏的伟大的不懈斗争精神。

  在教学过程 中,着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诗中的思想感情,所以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体味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控制好课文的语速、节奏与感情,提高朗读的质量。在课文的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感悟课文的能力,获得美的享受与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养成。

  教学过程 :

  一、           导语 设计

  (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

  这一首塞北的雪曾经传唱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今天听来仍能分外动人,我们眼前就仿佛出现了那飘飘洒洒的漫天飞雪,那是冬季的精灵,那是春季的使者,更是一篇篇凝结情思的华采美文的源泉。1924年北京的一场大雪,鲁迅先生破例地在他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这颇富诗情画的文字,18天后,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今天,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当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出示课题)

  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我们曾在他的文中感受过童年的活泼与可爱。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也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生谈鲁迅)

  1、(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今天我们所学习就是选自散文集《野草》的《雪》。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季”。

  2、熟知生字词

  褪尽     凛冽    脂粉奁    朔方      磬口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柔婉中也见刚健,美艳中更现壮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它,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在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应当怎么样进行朗读呢?

  (指导学生从语速、语气、重音、节奏或思想感情入手谈论)

  (确定全文的朗读基调:

  江南:婉约、柔和、舒缓。也有雪后消融的无尽可惜。

  朔方: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段,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你听后的感受。再请同学们寻找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读,读出感情。

  读后交流,生自由读书。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江南雪景和朔方飞雪的鲜明景致。

  三、研读、赏析

  1、指名生读课文的两幅画面,思考: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2)作者是怎样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两个比喻,写出了即使在冬季里也有生机与活力,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令人产生不限遐想。江南的雪是色彩斑谰,明艳秀丽的。还有着雪中人的活泼与可爱。

  (3)江南的雪蕴蓄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4)江南的雪是柔美的。面而他笔下的朔方的雪则是另一番景象,课文怎么样表现朔方的雪的。它也有着怎么样的个性精神?

  (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北国飞雪的壮美和独立张扬的个性精神。)

  (5)综观全文及我们对先生的了解,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哪里可以看出:

  (朔方的雪,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而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它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朔方飞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先生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直面惨淡的人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便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作者便是借朔方雪花奋飞的情景,抒写他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6)在对课文的理解中,课文的主旨句是:

  “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他们决不粘连,在文中还表现为死掉的雨,惟有死掉才能以升华,作者愿将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突现了作者无私无畏、顽强不懈斗争的精神。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季般美好的世界。

  2、生再满含感情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可选其二)

  |、阅读有关雪的文章,拓展知识面。

  在文学史上,也曾有许多的文人被雪所吸引,所陶醉,让我们走进更为广大的雪的世界。阅读有关雪的一些诗篇。

  《沁园春·雪》

  《江雪》

  生可齐读或自由读或自由谈。

  2、我们通过了这篇文章学习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现在请同学们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写一段“雨”的文章。写后交流。

  3、说出你的心声:选择:假如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芳草凄凄,落叶满地,应是很少有人要走的路,它必定通过一个未知的境地。如让你选择,你将选择哪一条路往前走。

  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有理则可)

  (那一条有意外的怦然心动,有探索的乐趣,有创新的自豪。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们的国家许许多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都选择了这一条艰辛的路,正是他们的艰辛与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今,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国家也正需要这些为将来开创美好道路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相信同学们也必能做一位勇于开创的人,去开创一片更美好的春季。想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诗:“当你爬上那一座座的山峰,人们啊,请相信,在山的那边,就是海啊,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愿幸福与希望永远陪伴着每一位。)

  五、小结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描写雪景的句子,感受语言美;

  2.勾画描写江南雪和北方雪的语句,能准确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

  3.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把握江南雪和北方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领悟本文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品味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2.搜集关于《野草》及《雪》的写作背景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教学办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看到我手中的这根粉笔,你会想到啥?

  生自由表达。

  师:本来就是一根普通的粉笔,经过大家的Lenovo和想象,它竟然有了这么多丰富的内涵,已经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笔了。其实,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过作者的艺术处理,某些自然景物也会超脱固有形象,表现出更多的意味。当然,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被赋予的意义可能大不相同,例如刚刚我们对粉笔的认识。再例如自然界中的“雪”,在被贬的柳宗元笔下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传达出幽冷孤寂的心态,而在盛唐岑参笔下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雪》一文,探讨一下作为文学战线上的革命斗士——鲁迅借助“雪”表达了啥意思。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

  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描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2.检查听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词。

  处子磬口脂粉奁目光灼灼

  指名读音

  (2)明确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1.赏读“江南的雪”

  (1)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为啥?

  (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滋润美艳”“青春的气息”“处子的皮肤”“闹”等词句,进而为体会江南雪的特点做好铺垫)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

  (2)指导朗读。(语气温婉)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读

  (3)设问:江南雪有啥特点?

  学生结合词句品评,明确江南雪的特点

  (投影)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2.赏读“朔方的雪”

  (1)要求勾画出描写“朔方的雪”的词语。

  (2)交流,明确。

  (投影)如粉如沙

  朔方的雪蓬勃纷飞

  升腾闪烁

  (3)指导朗读。(语气异常刚劲、果决)

  学生练读。

  指名读,点评。

  齐读。(定要读出气势)

  (4)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呢?请用“尽管,但是呢”来表达。

  学生口语交流。

  (引导学生把握描写雪罗汉时的情感变化。关注转折连词“但是呢”所起的作用)

  3.设疑:鲁迅为啥要把南方的雪写得那样优美,而也把北方的雪写得如此富有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精神呢?

  启发:了解艺术形象的寓意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投影出示:《雪》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明确课文主旨。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生华)

  板书:江南的雪——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朔方的雪——充满斗争精神

  4.结合全文,理解关键性句子

  (投影出示)“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学生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突破此句。

  (赞美坚守自我、完全献身、坚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把握语句意向即可)

  四、总结全文

  1.文章主旨。

  2.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野草》中的《秋夜》。感受自然景物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2.搜集写“雪”的诗句,品评诗人透露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6

  《雪》       鲁迅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一、    导入: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二、    了解作者、简介背景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Lenovo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检测预习:字词 

  四、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思考:

  (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

  (2)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 

  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读课文,揣摩感情 

  阅读指导: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六、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江南的雪

  1、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的?

  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2、找出表现江南的雪的特点的词语。

  滋润美艳

  两个比喻句: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写景:山茶、腊梅、梅花、杂草、蜜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4、写人:孩子塑雪罗汉

  (二)、北方的雪

  1、找出描写北方的雪的特征的句子。

  2、概括北方的雪的特征。

  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孤独的

  3、文章是怎样具体描绘北方的雪的?

  形:如粉如沙不粘连

  景:屋上地上枯草上

  神:旋风里蓬勃奋飞

  曰光里灿灿发光

  天宇下旋转升腾

  4、南北方的雪有啥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一反对江南雪景描写时温婉、缠绵的笔调,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有脉脉温情的恬淡、和平、安宁的图景,而是一幅雄浑、苍凉的画卷。两幅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景?从文中找出依据。

  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景。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七、 精读课文,探究疑难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啥?)

  ——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啥特点?)

  ——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蓄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4、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啥?

  ——给雪景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人们想到:冬季已经来了,春季还会远吗?

  5、为啥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塑雪罗汉情景,还写到一位爸爸?

  ——雪天虽然将小孩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季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小孩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6、作者之怎么样描绘朔方雪的?它引起你那些Lenovo?

  ——“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Lenovo到: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7、江南雪景的特点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通过小孩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

  八、深读课文,提炼主旨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直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九、 研读课文,学习办法 

  师生共同总结: 

  (一)运用象征手法,在自然景象的描写中浸透了幻想的、隐喻的意象,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意境。 

  (二)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三)语言风格独特。 

  十、 拓展延伸:再读课文,模仿创作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啥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打雪仗、堆雪人、推雪车、踹雪树 

  十一、 布置作业: 

  1、 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怎么样改为好? 

  2、 你希望走过怎么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地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基础题) 

  3、 阅读《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提高题)

  当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小孩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爸爸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小孩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小孩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也从谁的妈妈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小孩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也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也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也使他成为不知道算啥,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呢,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 (中、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中、情)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么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吗?

  3、 (中、过)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呢”一词,起到了啥作用?

  4、 (中、情)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啥样的感情?

  5、 (中、过)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6、 (能、情)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答案

  1、 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2、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 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家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3、 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4、 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5、 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呢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6、 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课后探究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7

  《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也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呢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么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啥样子的,这“雪”也寄寓了怎么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 粘结 粘连 奁 朔方 撒在 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1)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2)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3)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么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呢”,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呢”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啥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啥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办法。

  (2)集体交流。

  (3)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4)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季般美好的世界。

  (二)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啥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词句参考:

  树立远大理想 美好人生 顽强意志 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 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课后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两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但是呢,也有困惑:①海南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雪,也没有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②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办法,加上积极、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把教学过程 看成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8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          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啥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啥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么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也不禁让人Lenovo,“冬季已经来了,春季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小孩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小孩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季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小孩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也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也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也是怎么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也句怎么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文本探究和研读

  1、

  1、          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么样?(较难)

  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2、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啥会持有这样的态度?(难点)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3、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关键语句的品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啥?)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啥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对比阅读

  《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雪 鲁  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小孩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爸爸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小孩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小孩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也从谁的妈妈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小孩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也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也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也使他成为不知道算啥,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呢,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无雪

  我居住的江南小城,一年里四季分明。立春过后,一场如酥的细雨刚下过,冬眠的小草开始露出碧绿的媚眼;夏季,赤日炎炎,有高大的梧桐树撑起遮阳的绿阴;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那梧桐叶先是泛黄,再成古铜色,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冬季很快就要到了。

  家乡的冬季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关于寒冷与飘雪的记忆。

  冬至一过,凛冽的北风一日紧似一日。向晚,暮色越来越重了,街上除了少数几家摊店尚在营业以外,平常人家都早早关上了房门。肆虐的寒风被我关在门外,却从日晒雨淋的祖居老屋开裂后的木板缝隙里钻进来,依然呼呼作响寒气袭人。这时爸爸就会买回几张白色的道林纸,裁成一条一条,调好了浆糊,让我帮忙着一起把能够封死的缝隙都粘上了纸条,准备过冬了。可是,家里没有酒,没有烧着木炭跳动着温暖光焰的火盆,当然也没有一种闲情而围炉夜话———那简直是冬日里的一种奢侈。

  有时,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摄氏)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那雪,果如所料,说下就下了。不一会儿,先是“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像音乐家灵巧的两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动听!上初中时读过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能背诵,说是“冬宜密雪,有碎玉声”,拟物状态,觉得妥帖。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现在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如果真的下雪了,“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能眼见而听不见声音的。所以那时的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因为雪地雪景总是小孩欢乐的天堂。雪,说不上是啥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是我无法以藏在黑夜阁楼的心情而全部地领受的。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也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和在我耳边的哝哝絮语———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在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即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季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在那洁白的棉被底下,却隐藏着春季的消息,隐藏着农家的喜悦,也记录着我和伙伴们在那上边打滚的昨天……当我不再是小孩,而是小孩的爸爸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淡漠到了生活中没有雪的日子也没有往心里想过。可是小孩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季,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当然也向往“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鲁迅《雪》)还要用皂珠或龙眼核给他做眼珠,还要从妈妈的化装奁中偷来唇膏涂在他的嘴上……可是冬季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也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曾经迫不及待地问我:“父亲,啥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小孩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江南凝云而且灰暗的天空下,已经多年没有雪。如果,“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雪,也是小孩们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个经历。后来,小孩也问:“父亲,冬季怎么不下雪了?”

  “冬季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那年冬季,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竟纷纷扬扬下起大雪了,冻得毫无准备的我们只好躲在宾馆的空调房里,站在玻璃窗前欣赏“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雪景。本该有雪的地方没雪了,不该有雪的地方却下雪了,你说,老天怪不?

  江南的冬季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大气污染?森林减少?冰山融化?地球趋暖?四季不再分明?“厄尔尼诺”现象?—我回答不上。小孩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呢,我也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如果还有兴致,明早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啥时候,我们还能见到飘雪的日子?—不是在回忆中,不是在梦中,而是凌晨推门,眼前一亮:银世界,玉乾坤,天与地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9

  雪(2)

  重庆市江北中学     何青松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

  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气氛。(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办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第一小组: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见板书)

  ②第二小组: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啥特点?作

  者是怎样把它们统一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的?

  (江南的雪:优美。朔方的雪:壮美。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凋,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③第三小组: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④第四小组: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么样的Lenovo?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语言品读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 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啥?

  (比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在文章表达上有啥体会?

  (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该怎么样改为好?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点评:

  该教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别人的经验来赏析诗歌,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透过凝炼的、跳跃的、模糊的诗歌语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义。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0

  1、知识目标:

  ⑴ 学会8个生字。理解、积累词语。

  ⑵ 把握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⑵ 感悟文章内容,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目标:

  品味文章内涵,感悟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培养初步的语言感悟和鉴赏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识鲁迅。

  1、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描写啥景色的吗?(雪)师:聪明!反应快。这就是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以春花来写冬雪的诗句。

  2、记忆中,雪给你也留下了啥印象?(学生自由说)雪给人们带来这么美的想象,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赞美与喜爱,

  3、在中国现代文学,有一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名字,他就是鲁迅,(课件出示简介)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24年12月24日,北京的一场大雪,使鲁迅情思涌动,写下了这篇如诗如画也充满哲理的散文诗《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写了那几种雪?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评:有的同学放声地读,有的同学默读,还有的同学边读边做上记号,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选择的学习方式都是的)

  3、读着读着,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作品的语言也很特别。读着鲁迅文章中的语言,你有啥发现?(交流难读的句子,指导读流利)(评:同学们不仅在读着,还在思考着。)鲁迅生活在五四时期,正值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阶段,许多语言和今天的说法不一样是难免的,但我们可以按今天的说法去理解。例如:“否耶”就是“是不是呢”,其他的词语你也能像这样换一换吗?

  4、初步感受了语言的特色,文中出现的这些生词,你会读吗?

  出示: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

  磬口腊梅 决不粘连

  目光灼灼 蓬勃奋飞

  消释、褪尽 旋转、升腾

  指名读,当一生竖着读时,问:你读的方式不同,是竖着排列的词连起来读,为啥这样读?(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非常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两幅雪景图----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请女生齐读左边一竖排的词,男生齐读右边的,想象画面,两幅雪景图分别给你留下了啥印象呢?(生自由说)

  你最熟悉哪里的雪?行,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那个美丽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独特的景致吧!

  三、学习1—3自然段,品读语言。

  1、先读读第1自然段,“江南的雪”有着怎么样的特点呢?把最能表现特点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圈出最能突出特点的词语来。

  2、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疑问想你们解决一下:作者开篇就写了江南的雪吗?明明是在写雪,这写暖国的雨的两句话不就是多余的吗?去掉可以吗?

  3、老师明白了,写暖国的雨是为了衬托并引出江南的雪,雨是单调的,哪江南的雪也有着怎么样的特点呢?

  (板书:滋润美艳)“滋润美艳”怎么理解?看看这个词语,从字形上看你有啥发现?那“滋润美艳之至”呢?美到极致,不仅是水分多而滋润,更表现在丰富的色彩上,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呢?

  相机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色彩的词上,闭上眼,放飞想象,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啥样子的画面呀?生想象说

  4、放眼望去:在那广阔的雪野上,那裹满白雪的山茶树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盖的梅花枝头,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皑皑的腊梅丛中,你还看到了 ,近处,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

  白雪、鲜花,艳丽、洁白,互相衬托,你会说江南的雪真是---- (生用词语概括)。带着这种美的想象谁来读读看?

  咦,明明是冬天,冰冷的白雪中杂草不是枯黄的,却是——(冷绿),绿色让你想到了啥?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绿让你能触摸到啥信息呢?

  5、透过这些雪中的花儿、冷绿的杂草让我们触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与生机,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蕴含的生机呢?

  生说,相机出示句子: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季的勃勃生机。“蜜蜂”怎么会在这江南的冬天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抓住“仿佛” ,为啥作者会有这样奇特的想象呢?

  7、作者由烂漫的冬花,自然Lenovo到春季特有的动物蜂蝶忙碌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花的明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机。(板书:充满生机)

  你能把这种春的气息传递给大家吗?读读看。

  8、虽不是春季,可是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难怪作者会说----读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师追问:青春的消息是啥?

  “处子的皮肤”有啥特点?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师:对,应该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该很健康。

  请问对“隐约”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江南的雪是美艳的,是滋润的,雪野中涌动着勃勃生机!生动的比喻,写得多有生命力呀!

  9、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季到了,春季还会远吗?”

  想真实地置身于这江南的雪野中吗?擦亮你的眼睛,调动你的情绪让我们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美的不仅仅是画面,还有这诗一样的语言,美美地读一读吧!----生配乐读 江南的雪…)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1

  教学内容:  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能力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索表达的独立张扬的个性,体会作品中闪现的理想光芒。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通过文中的两幅图景的对比,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2、文章开头为啥写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欣赏演唱的歌曲《塞北的雪》。  

  除了歌曲以外,也有许多描写雪的诗句,让学生起来说说:  

  如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毛泽东《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对雪情有独钟,不知惯于以文字作匕首的鲁迅笔下会有怎么样的雪?  

  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学生简介后,老师补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渐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我们已经学过他的文章有:《风筝》(选自《野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和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此三篇选自《朝花夕拾》)  

  3、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和《华盖集》。  

  4、本文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1926年4月,共23篇。内容主要有:(1)追求美好生活;(2)揭露腐朽和黑暗,表现表现顽强的反抗意识和战斗精神;(3)鲁迅在抗争和求索中的苦闷和矛盾。  

  5、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往往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象征、比喻是其经常运用的手法。  

  三、写作背景:  

  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  

  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与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四、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重点字音。  

  磬(qìng)口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          朔(shuò)方  

  凛 (lǐn) 冽( liè)    粘(zhān)结       胭 (yān) 脂       旋 (xuán) 转   

  多音字:  

  模:模(mú)样            模(mó)型             褪:褪(tuì)色:指颜色或痕迹变淡或消失。     褪(tùn)下一只袖:指用力使穿或套着的东西脱落。  

  2、课后词语。(最后补充了4个)  

  博识:见识广博。   美艳:漂亮艳丽。      消释:消溶,溶化。  

  褪尽:脱落完。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脂粉奁:脂粉盒。   天宇:这里指天空。    精魂:精灵,灵魂。  

  目光灼灼:形容明亮的样子。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形容闪闪发亮的样子。  

  五、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全文结构。  

  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南方的雪景和朔方的雪景。  

  它们分别是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课文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③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  

  第二部分(④~⑥段),描写朔方的雪。  

  六:作业设计。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翻书,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1、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2、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气齐读课文引入:  

  二、认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1、作者以异常热切而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南国一幅(冬日雪野)图,展现了(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景象。  

  2、作者写这段的思路是:先写(雨),次写(雪),进而写(花),最后写(蜜蜂),这种写作顺序是(先静后动)。  

  3、作者写“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冷绿的杂草”以及蜜蜂等,作用是啥?  

  起烘托作用,为了突出雪的色彩,营造优美宜人的意境。  

  4、江面的雪野中: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和雪下面冷绿的杂草以及忙碌的蜜蜂,由此可以Lenovo到英国诗人雪莱的一句名句是:  

  冬季来了,春季还会远吗?  

  5、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作“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啥?(课后第二大题1小题)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6、际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啥特点?)(课后第二大题2小题)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面的雪蕴育着生命。  

  三、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大意。  

  江南的雪给小孩们带来了不限的快乐。

  2、找出作者描写江南的雪的一些词语,并体会作者对江南的雪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南方的雪很美,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南方的雪给作者留下啥遗憾没有呢?  

  有。因为它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

  师小结:江南的雪有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它有一种温润的美,一种丰富多彩的美。江南的雪,透露着盎然的生机,蕴育着蓬勃的生命。雪中的景,雪中的人,都融入了作者对南方冬季美好的回忆。但是呢它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对北方的雪,作者也怀着一种啥感情呢?  

  四、认真阅读课文第二大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写朔方的雪的句子(或者说突出写了朔方的雪的啥特征)?(提示:抓住形态、动作描写)   从拟人的角度来分析,朔方的雪具有人的哪些性格?

  句子有:                                                       性格  

  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个性独立  

  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 ——个性张扬。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顽强不屈   (板书:个性独立、个性张扬、顽强不屈)  

  2、作者借朔方的雪赞扬了一种啥样的精神?  

  赞扬的是一种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  

  3、北方的雪以孤独寂寞却从不妥协的姿态,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像一个斗士,像一个不屈的挑战者。你能体会作者的用意吗?  

  托物言志。北方的雪这种独立、张扬、顽强不屈的精神与作者是何等的相似。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作者就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斗士,永不屈服的挑战者。  

  4、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课后第二大题第3小题)  

  北方的雪的一个特点是孤独,它也是死掉的雨,是雨死掉后的一种脱胎换骨,这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凝聚雨的灵魂。  

  5、作者为啥说: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  

  因为她不甘于像暖国的雨那样单调、平庸,也不甘于像江南的雪那样屈从于外物而消磨了斗志。所以,用“雨的精魂”称朔方的雪,是对朔方的雪顽强追求理想、尽显独立和张扬个性精神的极力赞美。  

  五、概括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描绘,寄寓了作者为了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决心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胸怀和理想。  

  六、作业设计:  

  1、综合全文,下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d)  

  a、作者描写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体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在孤单的境遇中独立抗争的北方的雪更值得赞美。  

  b、作者借对生机盎然的江南雪景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c、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蓬勃奋飞,两幅图画各具情态,别有特色。  

  d、作者借对旋转飞腾、弥漫太空的朔方的雪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满以及憎恶孤独、冰冷、严酷的冬季的思想感情。  

  (提示d:作者是借雪来表达自己直面惨淡的人生以及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2、至少写四个与雪雪相关的成语,并任选一个解释。  

  附:与雪相关的一些成语。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粤犬吠雪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到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雪泥鸿爪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雪窖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雪上加霜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挑雪填井 比喻劳而无功。

  如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飞鸿印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风雪交加 暴风雪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风花雪月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  

  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

  鹅毛大雪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案

  冰天雪地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蝉不知雪 知了夏季生,秋季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冰天雪窖 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冰肌雪肠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冰魂雪魄 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程门立雪 比喻尊师。

  报仇雪耻 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饱经霜雪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抱怨雪耻 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报仇雪恨 报冤仇,除仇恨。雪,洗刷掉。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2

  雪

  鲁迅

  [课件1:题目]

  学习目标:[课件2]

  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及文章的内涵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南方雪景与北方雪景中蕴含的意义及作者的情感倾向

  2、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背景简介:[课件3—课件4]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是“大风吹雪盈空际”的景象,作者由此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Lenovo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

  江南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记忆中,对家乡有许多美好的、温暖的回忆。如江南的雪,雪中美好的景色,总让人难以忘怀。

  北国,是鲁迅现在生活的地方,环境很严酷。记忆中美好的家乡固然让人眷恋,但作为战士,现在更需要坚定、勇敢、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如此,才有了《雪》这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

  (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再次感受其思想的深邃性)

  二、课文分析

  (一)、检查预习字词情况[课件5]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凛冽   褪尽   脂粉奁   磬口   粘连   朔方

  (二)、听课文朗读,整体感受课文。[课件6]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课件7——课件9]

  (一幅是充满温情,色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江南雪景图。一幅是昂扬向上、飞腾旋转的北方雪景图。)

  (通过两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谈谈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

  (三)、阅读分析(1-3小节) (小组合作探讨)[课件10——课件11]

  1、课文第1小节至第3小节,描写了江南柔雪,也描写了小孩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出声读读,仔细品品,然后和同学探讨一下:这幅雪景图有何特点?是怎么样描写的?

  (江南雪景图:总特征——滋润美艳之至

  具体描绘——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想像——胡蝶确乎没有;蜜蜂嗡嗡闹着;塑雪罗汉的小孩)

  2.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从文中哪些话可以看出来? 为啥遗憾? [课件12——课件12]

  (晴天也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也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也使他成为不知道算啥,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对塑雪罗汉的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以及对南方冬季的美好回忆。雪罗汉最终的消逝,隐含了作者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惋惜。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但这种美未经磨练,经不住考验,不能持久,所以说是一个遗憾。

  (四)、阅读分析(4——6小节) (小组合作探讨)[课件14——课件15]

  1、课文第4小节至第6小节,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和朔方飞雪的精神。充满激情的读读这部分,然后探讨: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有啥个性?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的?

  特点:冰冷的、坚硬的、孤独的、灿烂的——追求自由、孤独奋斗、有献身精神

  具体描绘的句子:如粉如沙不粘连;屋上地上枯草上;旋风里蓬勃奋飞;日光里灿灿发

  光;天宇下旋转升腾等。

  2、作者称北方的雪是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啥情感?[课件16]

  (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

  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了雨的精魂——有坚强内核的灵

  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赞美!)

  (五)、你对本文是否还有啥独特的理解?[课件17]

  (本文含义深刻,学生一定会出现一些独特的理解,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多元思维)

  (六)、归纳总结:[课件18]

  江南的雪固然滋润美艳,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保持长久。作者

  更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是“雨的精魂”。它保持了追求自由、孤独奋斗的献身精神。

  在作者笔下,朔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在孤独而顽强地战斗,在战斗中他的灵魂得到升华。

  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精神的赞颂之情,也表达了作

  者愿意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斗争精神。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三、练习: [课件19 ——课件22]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

  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啥?)

  参考:“冰冷”“坚硬”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啥特点?)

  参考:“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具有轻柔和缓的特点。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些描写的只是自然界

  的雪吗?)

  参考:这描写的不只是自然界的雪。作者用粗犷的笔调赋予了北方的雪强烈的个性色彩。这雪,实质上是鲁迅自身勇猛奋斗的精神的真实写照。

  4、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参考: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牺牲精神。

  5、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呢”,有啥意味?

  参考:作者在看似不需要转折的地方嵌入一个 “但是呢”,更加明确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四、延伸训练:[课件23]

  1.你所知道的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是借描写雪来抒发情感的?能背诵几句并简单讲解一

  下吗?

  参考:《湖心亭看雪》、《沁园春.雪》、《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引导学生简单谈谈借景抒情的好处)

  2.自己尝试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写一篇300字以内的短文。

  郑州八中   张喜乐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3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

  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气氛。(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办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第一小组: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见板书)

  ②第二小组: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啥特点?作

  者是怎样把它们统一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的?

  (江南的雪:优美。朔方的雪:壮美。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凋,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③第三小组: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④第四小组: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么样的Lenovo?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语言品读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 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啥?

  (比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在文章表达上有啥体会?

  (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延伸拓展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该怎么样改为好?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雪”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点评:

  该教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别人的经验来赏析诗歌,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透过凝炼的、跳跃的、模糊的诗歌语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义。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拓展延伸部分进行同题写作,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4

  教学目标 :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进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积极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幻灯片,配以音乐;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教学内容:

  《雪》是鲁迅《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与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人留下想象的虚拟主机和思考的余地。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同学们,见过下雪吗?见过雪后的景象吗?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雪景,或者朗诵一段(节)描写雪景的诗文,同时谈谈对雪的感受。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凛冽  褪尽  脂粉奁  馨口

  把握字形:蜡梅——腊梅  胡蝶——蝴蝶  壶卢——葫芦(说明:同音字现象,由于时代的原因,不能再写成前一个)

  2、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注意体会作者感情。虽然有要求在先,但一般朗读效果不会很理想。于是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然后课件朗读,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入审美的意境。(图片可以采用不同的雪景,同时配以不同的音乐,前半部分轻松欢快、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

  4、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示范,还可进行朗读比赛,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其间教师对朗读办法应作适当的指导。

  5、请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整体理解、认识,然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可结合有关资料或课后附录)

  三、精读课文,揣摩特点

  1、默读课文,同时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播放有关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之后学生思考: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的雪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特点。

  2、读描写南方雪景的部分:

  1)反复自由阅读,并抽读。

  2)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

  A、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么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可提示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品味这一幅江南雪景图,作者首先概括描写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接着以两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朦胧的美景,这雪里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银白的背景下,居然点缀着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腊梅,还有冷绿的杂草,这就是江南的雪,这是怎么样的一种雪啊!)

  B、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啥?

  C、为啥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塑雪罗汉的情景,还写到一位爸爸?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江南是作者的家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江南的雪和小孩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儿童欢乐的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掺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可以让学生找出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的词语,体味这富有诗意的形象。)

  D、你能感受到在描写南方雪景的过程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吗?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作一点分析。(如抓住“滋润美艳”、“蓬勃奋飞”、“精魂”等词以及一些富有情感的语句)

  建议:讨论后,每组重点就一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并相互补充。

  3、读4—6段,思考:

  1)作者怎么样是描绘朔方的雪?它引起了你哪些Lenovo?

  (提示学生勾出描写朔雪的词语,体会雪的形象。)

  2)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如“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抓住“孤独”这一北方雪的特点,而把“死”与雪的精神相联,如奉献等,“精魂”凝聚一种坚强)

  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啥含义?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Lenovo到那艰苦卓绝也令人神往的战斗。也可以这样分析,“南方的雪”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他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季,他要用战斗来实现理想。我们还可以结合今天的现实生活来理解。)

  5、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啥?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1、挑选《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以“雪”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你希望走过怎么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

  (2、3题可根据学生实际选作)

  点评:本教案设计内容简洁,思路明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积极、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体现,同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的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朗读的办法指导,通过朗读整体感悟,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既得到美的艺术感染,也受到高尚品德的启迪。(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家尧)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5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

  2、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

  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

  4、          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啥会持有这样的态度

  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学生回忆鲁迅的作品及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二、     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的附文,说说你对这篇课文不懂和搞不清楚地地方还有哪些?

  三、     文本探究

  1、请大家找一下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啥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更喜欢朔方的雪)

  3、鲁迅是怎么样描写江南的雪的?江南的雪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1-3段。

  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

  然后对比着引出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南的雪:

  1)、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忙碌”,也不禁让人Lenovo,“冬季已经来了,春季还会远吗?”

  2)、江南的雪还和小孩们的快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然将小孩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

  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词语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季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小孩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第三段,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是到了第二天,“晴天也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也使他结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了一些不和谐的色彩。

  4、鲁迅也是怎么样来描写朔方的雪?朔方的雪也句怎么样的特点?

  朗读课文4-6段。

  第四段,“朔方的雪”出场了。它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继续文本探究和研读

  1、

  1、          鲁迅对两种雪的态度怎么样?(较难)

  从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琢磨,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资料佐证:鲁迅在一篇文章中说道:“站在沙漠上,看看飞砂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的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

  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正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返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

  2、联系鲁迅的生平,探究他为啥会持有这样的态度?(难点)

  鲁迅之所以要呼唤自然本性的野性与爱,正是为了给人间的现实战斗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感与历史感都极强的思想斗士,离开了社会人生的自然及自然美,对于他是没有意义的。他赞赏自然和自然美,完全着眼于从中发现社会和发现自己。

  3、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二、关键语句的品味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啥?)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啥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啥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四、带领学生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五、对比阅读

  《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

  雪 鲁  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小孩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爸爸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小孩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小孩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也从谁的妈妈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小孩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也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也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适明的水晶模样;边续的晴天也使他成为不知道算啥,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呢,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阜已就有悄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江南无雪

  我居住的江南小城,一年里四季分明。立春过后,一场如酥的细雨刚下过,冬眠的小草开始露出碧绿的媚眼;夏季,赤日炎炎,有高大的梧桐树撑起遮阳的绿阴;立秋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那梧桐叶先是泛黄,再成古铜色,然后一片一片地飘落,冬季很快就要到了。

  家乡的冬季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关于寒冷与飘雪的记忆。

  冬至一过,凛冽的北风一日紧似一日。向晚,暮色越来越重了,街上除了少数几家摊店尚在营业以外,平常人家都早早关上了房门。肆虐的寒风被我关在门外,却从日晒雨淋的祖居老屋开裂后的木板缝隙里钻进来,依然呼呼作响寒气袭人。这时爸爸就会买回几张白色的道林纸,裁成一条一条,调好了浆糊,让我帮忙着一起把能够封死的缝隙都粘上了纸条,准备过冬了。可是,家里没有酒,没有烧着木炭跳动着温暖光焰的火盆,当然也没有一种闲情而围炉夜话———那简直是冬日里的一种奢侈。

  有时,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摄氏)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那雪,果如所料,说下就下了。不一会儿,先是“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像音乐家灵巧的两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动听!上初中时读过一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能背诵,说是“冬宜密雪,有碎玉声”,拟物状态,觉得妥帖。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现在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如果真的下雪了,“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只能眼见而听不见声音的。所以那时的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因为雪地雪景总是小孩欢乐的天堂。雪,说不上是啥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只是我无法以藏在黑夜阁楼的心情而全部地领受的。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也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和在我耳边的哝哝絮语———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在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我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即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季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在那洁白的棉被底下,却隐藏着春季的消息,隐藏着农家的喜悦,也记录着我和伙伴们在那上边打滚的昨天……当我不再是小孩,而是小孩的爸爸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淡漠到了生活中没有雪的日子也没有往心里想过。可是小孩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季,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当然也向往“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鲁迅《雪》)还要用皂珠或龙眼核给他做眼珠,还要从妈妈的化装奁中偷来唇膏涂在他的嘴上……可是冬季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也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曾经迫不及待地问我:“父亲,啥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小孩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江南凝云而且灰暗的天空下,已经多年没有雪。如果,“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雪,也是小孩们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个经历。后来,小孩也问:“父亲,冬季怎么不下雪了?”

  “冬季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那年冬季,我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竟纷纷扬扬下起大雪了,冻得毫无准备的我们只好躲在宾馆的空调房里,站在玻璃窗前欣赏“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雪景。本该有雪的地方没雪了,不该有雪的地方却下雪了,你说,老天怪不?

  江南的冬季怎么不下雪了?—我怎么回答?大气污染?森林减少?冰山融化?地球趋暖?四季不再分明?“厄尔尼诺”现象?—我回答不上。小孩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呢,我也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如果还有兴致,明早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啥时候,我们还能见到飘雪的日子?—不是在回忆中,不是在梦中,而是凌晨推门,眼前一亮:银世界,玉乾坤,天与地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古诗两首--《雪》《江雪》 篇16

  儋州市职业中专学校黎秀妩

  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放松心情。

  (播放〈塞北的雪〉)

  师:这一首歌曾经传唱过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动了千千万万的音乐爱好者的心,因为洁白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季,而且令人遐思万千。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雪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生:洁白的,就像鹅毛,像棉花,像飞絮

  生:纯洁的,像少女,像孩子

  生:活泼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孩子子们还可以到雪地里捕鸟,非常的有趣。读了之后,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形容也非常贴切。雪花是冬季的精灵,是春季的使者。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雪花的纯洁与漂洒所陶醉,为它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优美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与精彩。

  (出示课题《雪》)

  师: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生: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生: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雪》就是先自散文集《野草》。

  生:他的名言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一生都是以这一句诗句为写照,为着救国救民目标而努力,与腐朽、黑暗的现实做着英勇而顽强的斗争,他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众生拍掌)

  师:同学们的了解非常详细全面。有鲁迅先生的作品,更有他的精神写照。现在,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鲁迅先生的《雪》,在老师读的过程当中,同学们也有任务的哦!

  第一,注意朗读感情处理,确定感情基调。二、边听边在头脑里想像文章所描绘的图面。

  (师范读,生听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同学们有何感想呢?

  生:老师读得真好,我都好像是身处于雪地当中了。

  师:谢谢,你的想像力也很好。

  生:我觉得读这篇文章是以两种不同的感情基调来读: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我们都知道江南的水世界,所以江南的景色应是如水般温柔,而江南的雪也一样,是滋润美艳的,所以应读得柔婉,温和。而北国而就像东北大汉豪爽,大气。所以读北国的雪应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气势。

  师:能结合地域特色说明,非常有道理,有说服力。你能选一段给我们示范读一遍吗?

  (生朗读一段江南的雪,语调柔和,舒缓,众生鼓掌)

  师:文章写得很美,你读得更美,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能读得这么美的吗?

  生(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多读,边读边想像文中的景色与感情,还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等等。总之就是多读多练多想。

  师:好,多读多练多想,这也是学习所有知识的最好的办法。谢谢这位同学教给了我们一种很好的学习办法,相信大家也能读得更好。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样描写这两处雪景的,他为何能描写得如此的美呢!

  (生自由阅读书几分钟)

  生:首先是抓住特点写: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还用了两个比喻句:是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与活力。而北国的雪则是如粉如沙,绝不粘连的。

  师:是的,直接点明特点。

  生:不仅抓住了特点,还加以了辅写:写江南的雪之外还写了江南的雪景中显露的缤纷色彩:如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更有趣的是还能在这片雪地里塑雪罗汉,不仅孩子子来了,还吸引了大人,可见这一片雪世界是富有生机的,是色彩斑谰的,是非常富有生活情趣的。

  生:北国的雪则是蓬勃地奋飞,旋转而且升腾的,在日光下灿灿地生光,弥漫太空,非常大气,富有气势。

  师:还间接进行描写两处雪景的美

  生:江南的雪是柔美的,如水般的柔。而北国的雪则是壮美的。

  师:两处不同的美,概括简洁得当。我们经常说文章写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

  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师:那本文借写雪景寄托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呢?

  生:两处雪景的不同应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也是黑暗的,所以身处此种环境,写美艳的江南雪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生:写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罗汉,作者的故乡也地处江南,小时候出玩过这些活动,但现在人到中年,远离故乡,对这些活动与乐趣只能留在回忆里,所以写江南的雪景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生:在雪地里塑罗汉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说是美的,但这种生活的美却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罗汉却易于消融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虽美但却也容易消失的一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师:通过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景虽美,情虽深,但美好的事物却也总是不长久的,使人难免心生惋惜之情怀。

  生:而北国的雪景则一改描写江南雪景的情调,变得大气,豪雄,慷慨激昂。请大家听听: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它是孤独的,但却也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生腾。这就让我们想到人在碰到困难时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借描写北国的雪,表达他反抗黑暗现实,顽强斗争的精神。

  师:不同地域不有形式的雪花,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那么作者的感情更加倾向于哪一方的雪景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则写作背景,联系写作背景,同学们交流讨论一番作者的感情倾向。

  (出示写作背景:〈雪〉创作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中国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指导之下面对雪景他即兴创作了这一篇文章。)

  (生交流讨论)

  生: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北国的雪。因为北国的雪象征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生: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通过对北国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

  生: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么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怎样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

  生: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

  师:千言万语浓缩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生:是的,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雪是死掉的雨的精魂,惟有死掉才得以升腾为纯洁的雪,可见作者愿将他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给斗争,这是最完全的献身,这是最大无畏的精神。

  师: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在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季般美好的世界。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篇《雪》

  (生满怀感情朗读课文)

  师:在黑暗的社会现实前,鲁迅先生选择了不屈斗争,这是最伟大的精神。如果给同学们一个选择,问问你的心灵最深处,你会选择啥:假如你的脚下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平坦宽敞,路旁开满了美丽鲜艳的花,眼前仿佛已有成千上万的蜜蜂在嗡嗡地飞着。另一条路却芳草萋萋,落叶满地。如果你面临这样的选择,你将会选择哪一条路往前走去,希望同学们说出你们的心底话,做出慎重的选择。

  (生讨论后):

  生:我选择第二条路,因为很明显,第二条路很少有人走过,前方说不定会有啥“圣地”,如果我找得到,呵呵,那我可就成了发现另一块新大陆的人了。

  (众生笑)

  生:我选择第二条,因为没有人走过,所以我才选择,走在这样的一条路上,会充满着探险的乐趣与发现新事物的惊喜。

  生:第二条路更能煅炼人的意志力,我愿意接受挑战,把自己煅炼成为坚强的人,富有开创力的人。

  生:我和他们不同,我愿意选择第一条路,现在已是一个和平的年代,阳光灿烂,春风正好,我们何不在这一条大道上纵横驰骋,去开创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生:我喜爱欣赏美景,所以我选择第一条,生活本是美好的,正如这一条开满鲜花的路,如果一生都能够走着这样的路,平凡的过生活,让我周围的人也都生活在开满鲜花的生活里,那是多么好的一种向往啊。

  生:第一条虽然有美丽的景色,但我更倾向于第二条,因为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走出来的,没有前人的探索,何来今天开满鲜花的路呢,所以我愿做那开拓新路的第一人,为后人铺就平坦的道路。

  (生鼓掌)

  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选择,正是有着不同的选择,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丰富多彩,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勇于去开创,勇于去探索,前面的路就一定会更加地开阔。我们国家有许多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无比艰辛的道路。但正是他们的选择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今,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国家也正需要为将来开创美好道路而勇于探索创新的人。想念同学们也必能做一位勇于开创的人。去开创一片属于大家的更美好的春季。想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诗:“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愿希望与幸福永远陪伴着每一位。

推荐站内搜索:端午节作文300字作文、考研380分相当于高考多少分、美丽的秋天作文200字、成人高考录取查询、执业医师报考条件2022年最新规定、南宁考试网、教师考试题、寒假日记400字、家长会作文、教师资格证2021年上半年报名时间、

古诗两首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古诗两首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588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