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
苏教版第六册第19课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县城学科中心备课组(小语三年级组)教学理念: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到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小孩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俗易懂,主要是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理解。因此,本课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读好人物的对话,激起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放飞,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知识的启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练习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4、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用具:1、课件、录音、生词卡片、挂图。2、课前预习:通过网络、书籍等语文课程资源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见过蜻蜓吗?在你的印象中蜻蜓是在啥样子的?通常会啥地方出现的?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蜻蜓的课文(出示课题:放飞蜻蜓),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啥?(师简介陶行知)请带上你的问题细细地品读课文吧![通过简单的说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以及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思。2、出示词语;慈爱 抚摸 保持 七嘴八舌复杂 结构 入神 成千上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出示课件:配乐录音朗读。要求:边听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学生交流:通过初步阅读,知道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啥事情? 三、精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并根据“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学生交流。 3、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捉”蜻蜓。(第一至六自然段)1、指名读,引导评价。2、自由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想象到小孩们捉蜻蜓的情景是怎么样的?(板书:捉)3、小组讨论:(1)陶先生提了一个啥问题?小孩们也是怎么样回答的?(2)从“慈爱、抚摸、拉着”等词语可以看出陶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3)“七嘴八舌”是啥意思?试把它演绎出来。4、交流、学习,知道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5、把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感受它们的不同之处:(1)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2)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第一句比第二句更能体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和循循善诱。板书:循循善诱)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如:翠贞“想了一下”、小孩们“七嘴八舌、抢着说”、陶先生的循循善诱;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通过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区别问的话和回答的话,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谈”蜻蜓。(第七至十自然段)1、教师范读,不认识的字、词注意认真听。2、小组朗读,并完成表格练习:
部位种类
尾巴眼睛特点 功能 3、交流、汇报,并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还知道的那些有关于蜻蜓的资料?(板书:谈、蜻蜓)4、拓展练习: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原因是啥?5、在这部分课文中,你也觉得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6、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验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环节里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思考、动笔,在听和说的互动中学习表达,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放”蜻蜓。(第十一自然段)1、指名读,引导评价。2、小组朗读,并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再次看出陶先生对小孩们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2)“纷纷”是啥意思?为啥这群小孩在和陶先生谈了蜻蜓后,会非常乐意和自觉地把很辛苦才捉到的一只蜻蜓放飞呢?(板书:放)3、交流、学习。4、在这一部分里,你也感觉到陶先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板书:和蔼可亲)5、全班朗读,要求:读出陶先生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出小孩们的欣喜和对小孩们赞叹的语气。四、朗读全文,回归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也认识了一位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蜻蜓的喜爱之情、对老一辈教育家敬佩、仰慕之情,美美地把全文读一遍。五、思维拓展。同学们,既然我们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是益虫,那么如果你看到了伤害蜻蜓以及其它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办法劝阻,或进行哪些社会宣传和呼吁呢?六、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2、指导书写。(1)注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如:“蝇、蚊”都是“虫字旁”,皆属于昆虫。(2)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中位置的安排。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七、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2、书写生字、新词。3、练习写一篇宣传和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的短文。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小孩子 : 捉 谈 放
陶行知 : 循循善诱 蜻蜓 和蔼可亲 设计特色: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2、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3、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4、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2007年5月7日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4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好。
2、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晴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 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拓展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堂资源: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带领学生上网搜索一些有益动物的资料,并制作动物名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生齐有感情地读题)
[激趣:喜欢蜻蜓吗?读出你的喜欢]
2、 通过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啥?(板书:捉)
二、 揭示结果
过渡:我们知道那只不幸被捉的蜻蜓最终是幸运地也被放了,课文哪儿告诉我们?(板书:放)
1、 指名读文
2、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学生齐读
三、 再读全文,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
过渡:如果你就是这群小孩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啥?
请大家再细细读文,边读边划出应该放飞的原因的句子?
(同桌交流)
1、 学生自主学习,在读文中进行了解研究蜻蜓的习性特点,认识它是益虫,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
(师应认真巡视,了解自学情况)
2、 大组讨论交流,分三块进行,可随学生的发言随机展开,以一点带动一块的学习。
交流:你同意把蜻蜓放掉吗? 为啥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一) 蜻蜓吃啥?
出示2—6小节:为啥说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 尾巴有啥作用?
出示7----10小节的前部分句子。
(三) 眼睛的结构
出示句子,指名读,出示复眼的结构图。
朗读指导,在充分读地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形象,让学生认识到陶行知这个人物的谆谆教导,以及对小孩们的尊重、关爱等。
3、 指导小结:
通过陶行知的和小孩子的对话,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小孩,此时你会怎么样?你们说这只蜻蜓我们应不应该放?
4、 再读第11小节,深化对课文的认识,
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些啥?
指名说,相机指导朗读,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评价。(你听了他的读,有啥想说的?)如:商量的口吻(教师范读理解)、急切的语气、想象蜻蜓的高兴。特别是对“小孩们入神地听着”这一句的想象与理解。
四、 课堂拓展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写蜻蜓的两首诗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四人小组交流准备的有益动物名片,说说你听懂了啥?
大家交流。
五、师总结: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吗?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3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评议,补充完善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
感悟朗读
自读
指名读
学生评议
练读
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啥?
讨论交流(理解小孩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啥样的人?
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办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 放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4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啥《人有两个宝》《孩子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则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叙述了陶行知和小孩子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简介蜻蜓,进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啥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小孩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小孩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简介蜻蜓才是重难点。
在课上,我跟小孩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简介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简介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临下课时,我问小孩们学完了这一课有啥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孩子并不小!谁若说孩子小,他比孩子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也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5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小孩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小孩的要求以及本班小孩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简介陶行知)见到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小孩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我以“在陶行知和小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机板书陶行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学习,我将用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步、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第三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评议,补充完善
第五步、请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相机板书: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师总结
第七步、感悟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互相评议(人物的不同语气应该是怎么样的)
4、学生在评议的基础上练读
5、感情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的语气)
第八、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小孩们放飞蜻蜓。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办法学习这部分,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这一段,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读,感悟:你读懂了啥?
3、讨论交流(理解小孩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5、自读感悟陶行知是个怎么样的人?(在书上找出有关的词句)
6、讨论陶行知是个怎么样的人。
7、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办法的大教育家
第九步、学生再读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
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板书 放飞蜻蜓(陶行知)
(人类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6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2-10小节)
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指名交流
评议,补充完善
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
感悟朗读
自读
指名读
学生评议
练读
感情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1小节)
自读,感悟:你读懂了啥?
讨论交流(理解小孩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朗读感悟
三、自读讨论,感悟陶行知的为人
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啥样的人?
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办法的大教育家.
四、课后调查
陶行知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查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20,放飞蜻蜓
陶行知
捉 放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7
作者:青蓝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0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作者:青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孩子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小孩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3、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小孩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小孩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小孩们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小孩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啥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么样和这群小孩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么样和这群小孩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小孩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啥?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小孩,耐心、民主,小孩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小孩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啥?尾巴有啥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啥了解?(学生读议)
(3)小孩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啥这群小孩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小孩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小孩的谆谆教导。
三、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呢?(可爱的,美丽的)
2、复习词语:
慈爱 抚摸 保持 七嘴八舌
复杂 结构 入神 成千上万
3、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啥事?出示填空题:
陶行知先生看到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小孩们放了蜻蜓。
过渡:陶行知先生是怎么样劝小孩们放飞蜻蜓的呢?在小孩们的眼中,陶行知先生是个啥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
1、“陶行知怎么样劝小孩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小孩们哪几个问题?
2、学生默读后交流。
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啥吗?”
“蜻蜓的尾巴有啥用,谁知道?”
3、你会回答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一:
(1)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具体简介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多少的资料。
(2)小孩们怎么回答的呢?
相机理解啥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3)能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
▲问题二:
(1)第二个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能回答出“保持平衡,掌握方向”后,出示:第十自然段。
(2)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还简介了蜻蜓的哪些知识?
(课件逐一出示)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3)陶行知说:“据说,在它……”这个说法正确吗?“据说”这个词语说明了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简介。(课件中出示资料)
(4)陶先生就简介了蜻蜓的尾巴、眼睛的特点和作用吗?你从哪知道的呢?
你能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吗?学生交流:蜻蜓的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母亲在生儿育女。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位,还能看到在千米外飞行的同类。
(5)蜻蜓的尾巴、眼睛很特别,那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词语,才能读出它的特点呢?朗读第十自然段。
4、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我们的朋友……小孩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也入神得听听着,学到这儿你对陶先生这位教育家有啥印象?
快速默读2-11课文,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是一位怎么样的教育家?
5、学生交流:
▲第二自然段:出示句子,抓住“慈爱”、“抚摸”体会陶先生说话的态度和蔼可亲(板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
▲第六自然段:出示句子,抓住“拉着”、“坐在”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啥不这样说呢?
(相机板书:循循善诱)
▲第七自然段:从“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自然段:从“小心地翻过去” 感受陶先生的爱护蜻蜓。指导读好句子。
▲第十一段:“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还给翠贞”。 指导读好句子。
6、过渡:陶先生真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教育家,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伙伴,你现在有啥想法?那课文中的这些小伙伴怎么做的呢?
(1)引读最后两句话。
(2)出示蜻蜓飞的动画。蜻蜓也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回到了属于它自己的家园。你们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悦呀!此时此刻,大家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就大家就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吧!小蜻蜓也会说啥呢?(自由交流)
7、小结:这群小孩在陶行知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开导下,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说明小孩们已经懂得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板书),他们知道了要保护有益的动物。你有哪些收获呢?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多好的一篇文章啊,读了他,我们了解……大家推荐两名同学,一个读陶先生的话,一个同学读叙述的话,小孩们的话大家一起读。
2、如果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办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3、通过板书小结课文,揭示主题。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蜻蜓和小孩们;蜻蜓和陶先生;小孩们和陶先生;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啊,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朋友,她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都要关心爱护这些可爱的朋友,那样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4、补充有关蜻蜓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 小池
范成大 (宋 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肥, 泉眼无声惜细流,
麦花雪白菜花稀。 树阴照水爱晴柔。
日长篱落无人过, 小荷才露尖尖角,
唯有蜻蜓蛱蝶飞。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作业。
1、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啥特点?为啥说蜻蜓是“除害飞行家”?它还有啥特别的本领?……
2、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板书: 放飞蜻蜓
小孩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 蜓
放 ↓ 和蔼可亲
是我们的好朋友
陈老师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抓住两条主线来进行教学:抓住陶先生的两个问题来使学生了解蜻蜓的特点、功能及对人类的好处。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小孩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小孩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啥?由于在一开始陈老师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简介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陈老师跟小孩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
<<放飞蜻蜓>>评课稿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孩子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小孩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一、 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小孩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小孩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啥?由于在一开始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学生不仅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还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简介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尝试跟小孩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于是发现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简介蜻蜓时,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简介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想,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也安排了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啥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啥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 “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8
小学语文三年级《放飞蜻蜓》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查找有关资料验证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二、教学时间:两教时
三、教学准备:1、认真朗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圈圈划划,借助词典理解。
2、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3、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 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师导入
2、 师:同学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小精灵是谁呢?(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些小蜻蜓。(可爱的,美丽的)你们喜欢吗?对呀,有个小孩叫翠贞,她就抓到了这样一只小蜻蜓,喜爱极了,爱不释手,但最后却把小蜻蜓放了。(板书:放飞蜻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3、揭示课题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自学思考:(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划划圈圈。(2)文中共有几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件啥事?按怎么样的顺序写的?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
(2)指名学生读,正音前鼻音:贞 蚊 后鼻音:埂 衡 蝇 抢翘舌音:舌 多种形式练读、巩固
(3)质疑,有哪些词你不理解,讨论后交流孑孓---蚊子的幼虫。一撅一撅---一翘一翘的(动作演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争着发表自己意见。陶行知---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请了解的学生说说,教师小结)。
(4)文章工有11个自然段
(5)文章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到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和小孩们(谈蜻蜓),使他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蜻蜓)的故事。
(6)按“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写(板书)
三、 学习课文第一、三段
1、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陶行知见到了怎么样的情景?(“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区别“一个”和“一群”
2、 齐读第一段
3、 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群小孩捉了几只蜻蜓?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只有翠贞一个小孩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小孩都同意 放飞蜻蜓。)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次,表现出了小孩怎么样的心情?(赶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心情)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激起悬念师:翠贞他们一群小孩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啥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迫不及待(指板书的课题)蜻蜓“放飞”掉(彩色粉笔加着重号)?陶行知究竟是怎么样和小孩们谈蜻蜓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讨论。
四、 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 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用哪些好办法记住它)蚊 蝇(“虫”字旁,皆属昆虫)饿(因为缺食,用“饣”字旁)枪 抢(比较后记忆,抢时要用手)夏 复(比较后记忆)舌(中间一横在横中线)慈(字要写得紧凑,两个“幺”字靠拢)
2、 完成习字册
五、 课后作业:继续认真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巩固)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饥饿 结构 复杂 翠贞 田埂 孑孓 掌握 平衡 抚摸保持 入神 成千上万 一撅一撅2、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3、谈话导入,学习新课陶行知究竟是怎么样和小孩们谈蜻蜓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二、 学习第二段自主研究性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
(一) 自由朗读第二段
(二) 讨论:★小孩们为啥乐意放飞蜻蜓?陶行知怎么样和小孩们谈蜻蜓的?(怎么说,怎么做,找到句子读一读,理解)
1、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啥吗?”(谈话的态度和蔼可亲,做一做动作,指导朗读并体会)
2、 陶先生说拉着小孩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利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先生不拿架子,尊重小孩。“拉着小孩们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征求意见。)
3、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简介蜻蜓的身体构造,用商量的口吻说:“把蜻蜓放了,好不好?”(先生富有耐心,讲究民主,仔细讲解)★小孩们听了陶行知先生的谈话,对蜻蜓了解了吗?也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知道蜻蜓是益虫,会吃掉苍蝇、蚊子、孑孓等害虫。了解了蜻蜓的身体构造,尾巴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饥饿的时候吃掉自己的尾巴,尾巴回再生。眼睛是复眼,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练读小孩们说的话,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 讨论后交流
(四) 教师小结
(五) 分角色朗读第二段三、理解深入,再次朗读第三段
1、 师: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话,小孩们乐意把蜻蜓放飞吗?
2、 引读第三段,小孩们入神地听着……(自己加上动作)
3、 想象说话:小孩们目送着蜻蜓展翅飞翔,回怎么说?小蜻蜓也会说啥呢?(自由交流)
三、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 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 总结全文
七、课外作业1、完成练习册2、把你了解带的蜻蜓的知识讲给父亲母亲听。3、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查阅相关资料验证。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www.定制ifanwen.com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0
《放飞蜻蜓》中的几个问题 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有多个问题出现,让学生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小孩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而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啥吗?”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答案。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小孩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小孩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更详细的答案,循循善诱地教给小孩们蜻蜓的食物知识。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小孩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小孩们点点头。”这就将蜻蜓与小孩的距离缩短了。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啥用,谁知道?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小孩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小孩简介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小孩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这个问题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具体点就是蜻蜓的眼睛,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的身体结构特点。蜻蜓的复眼的神奇肯定吸引了小孩们。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动情点”的作用,提起这个“动情点”,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放飞蜻蜓,也就放飞了生命,放飞了童心,放飞了希望。 出示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探究学习理念。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1
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等于是丧失许多学习机会。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习,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
读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小孩一把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小孩在捉蜻蜓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啥吗?”[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小孩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小孩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小孩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小孩们点点头。”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啥用,谁知道?[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小孩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小孩简介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小孩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
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理念。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小孩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么样劝说小孩们?陶行知给小孩们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走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简介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也细也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课文《放飞蜻蜓》这一课是一篇记事文章,是按“捉蜻蜓——识蜻蜓——放蜻蜓”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蔡老师的这堂公开课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块状教学凸现
在课堂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教学设计中的“识蜻蜓——识陶行知”这两大板块的存在,师生的多层次对话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
二、文本解读精致
蔡老师对让学生了解蜻蜓知识这一教学设计中,能从图片入手,层层深入,并将课外资料适时补充,让学生对蜻蜓的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
商讨:1、课后作业能否增加一项:为蜻蜓做一张动物名片。
2、板书“陶行知”的位置应调整,不要与课题对齐。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3
第19课《放飞蜻蜓》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10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3、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4、通过诵读《放飞蜻蜓》,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成语百宝箱。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照样子写几个带数字的成语。 七( )八( ) ( )千( )万四( )八( ) 一( )一( ) 结合课文内容,积累有关数字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建议第一课时使用) ☆☆☆读读课文,完成表格。 蜻蜓特点功能尾巴 眼睛 除了书上所说的这些,你还对蜻蜓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读一读《标点符号歌》,再给句子加oneplus标点。
《标点符号歌》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1、我推开门一看 呵 好在的雪呀 山川 河流 树木 房屋 全都 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2、图书馆里的书真多 梅林童话 上下五千年 十万个为啥 我都喜欢看3、不 不 你误会了 他解释着 我不是残疾人 我是给别人送拐杖的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标点符号。(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材分析
《放飞蜻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21课。这一单元还有《在金色的沙滩上》《和时间赛跑》《“计算机之父”的童年》三篇课文,在教学时要做到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排在本单元的第一位,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小孩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小孩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对于本课我主要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的语气背后挖掘人物品质的学习过程。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小孩的要求,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体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带来了奖品以及与教学同步的课件为上课做好准备。本课需要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要完成目标1,2这里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安排“谈话激趣引入蜻蜓;交流探究蜻蜓,朗读感悟陶行知;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激趣引入蜻蜓。首先,我会亲切地和学生谈话:小孩们大家好,我很想了解一下咱们三年级的小孩子认识昆虫吗?说说你知道的昆虫。(生回答)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昆虫,想不想知道是啥 ?想知道就把眼睛闭上,老师数到3再睁开。然后出示“蜻蜓”的图片。通过闭眼、睁眼的过程给学生以神秘感,通过观察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蜻蜓美好的情感。这个环节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铺路搭桥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交流探究蜻蜓,朗读感悟陶行知。这个环节要做到了解蜻蜓的相关知识,懂得保护蜻蜓,体会陶行知对儿童的尊重,关爱,谆谆教导。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找出本课讲了蜻蜓哪些方面的知识,包括三个方面,食物、眼睛以及尾巴。在讲解食物这一方面时,我会出示蜻蜓的食物图片(苍蝇、蚊子、孑孓),问学生:你们喜欢他们吗?并说一说它们的危害。小孩们可以认识到,蜻蜓的食物是害虫,蜻蜓是益虫,我们应该把蜻蜓当朋友。我也接着问:你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好朋友呢?然后让小孩们拉勾为誓,记住自己的承诺。学生通过交流深入探究,懂得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也为突破“为啥放飞蜻蜓”这一重难点埋下伏笔。在教学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时,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方式,找出蜻蜓眼睛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并出示眼睛和尾巴的图片,以及课外拓展资料,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眼睛和尾巴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学生说的不通顺的句子,我要及时纠正,补完整的语句我会帮助他补充完整。讲述精彩的同学,要给予奖励。这样的安排可以使他们的口头表述能力得到锻炼,对蜻蜓的眼睛和尾巴的认识更加深入。
本文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抓住对话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陶行知对儿童的关爱、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要做到朗读到位,必须抓住关键词。例如,陶行知和翠贞的对话,必须抓住“慈爱”和“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理解 “慈爱”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再做一做“抚摸”的动作,想一想该用啥表情,啥语气来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能感悟到陶行知对小孩的亲切关爱。课文的最后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在朗读这一句时,要抓住“商量”这个词语,读出“商量”的语气,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读,我可以先示范读,再让学生自己读,然后链接第一课时了解到的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一个了不起的人居然和一个小孩商量,说明他是多么的尊重儿童啊,那么陶行知先生“为啥要放飞蜻蜓呢?”前面有陶行知对蜻蜓的食物、眼睛、尾巴的简介做铺垫,学生不仅能理解到放飞的原因是,“蜻蜓会为人类做贡献,是人类的好朋友”,还能感受到陶行知为了让小孩们放飞蜻蜓的良苦用心,在这里来突破重难点,可以让小孩们的童心得到升华和释放,此刻我会深情地做一个小结。
第三个环节,巩固、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让陶行知住进学生的心里,我也布置了课后作业: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把课堂学习的习惯延伸到课外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保护蜻蜓的宣传语,是为了让学生把保护动物的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为保护人类的朋友做贡献;父亲母亲是小孩最忠实的听众,小孩把学到的内容讲给他们听,会得到由衷的赞赏,进而让小孩获得满足感,同时也可以把保护动物的意识传递给他们,呼吁大人们也行动起来。
你希望陶行知成为你的( )
a、爸爸 b、老师 c、朋友 d、榜样
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学生说得精彩,我都会给予奖励,这道题的设计,更加深了学生对陶行知的崇敬和喜爱。
三、作业设计
1、蜻蜓饿极了时,会吃自己的尾巴吗 ?通过观察或查找资料完成。
2、写一句保护蜻蜓的宣传语。
3、把你了解到的蜻蜓给父亲、母亲说一说。
四、板书设计:(略)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对资料的合理运用,了解有关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维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感情;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保护和谆谆教导。
教学难点:
有选择地运用摘抄有关蜻蜓知识的资料,丰富对蜻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走近蜻蜓
1.借助教材,走近蜻蜓
⑴(出示蜻蜓休息图片)同学们看,多么可爱的蜻蜓呀!(出示课后练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陶行知和小孩子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
⑵吃食
(同学发言)你了解了蜻蜓的吃食。(板书:吃食)俺们一起来读一读书中的语句。(注意“孑孓”的读音)
小结:从蜻蜓的吃食,俺们可以发现蜻蜓是益虫,是俺们的朋友,所以要放飞蜻蜓。
⑶尾巴
①(同学发言)(板书:尾巴)关于蜻蜓的尾巴,课文还向俺们简介了啥?(同学发言, 3、4人)(点击出示课件)请你把课文中描写尾巴的语句读一读。(指名2人读)
②(点击出示课件)陶行知说:“据说,在它——(同学读)。”这个说法正确吗?陶行知先生用了个“据说”,这标明他也不是很有掌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找了资料?请你为大家作简介。(同学发言)
“蜻蜓吃尾巴” 原来是这么回事。(点击出示课件——“蜻蜓交配时,由于需要,会咬自身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 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同学齐读)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把这句话补充在旁边好吗?
同学摘写资料(提醒写姿)。
在今后的学习中,俺们可以用这样的办法将自身搜集的资料或读书的体会写在书的旁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③现在谁能完整地为大家简介蜻蜓尾巴的特点呢?(指名简介,齐读——看课件)
⑷眼睛
(同学发言)蜻蜓的眼睛十分特别。(板书:眼睛)
老师边引读课文边出示课件:它的眼睛很大(点击出示:大眼睛)结构很复杂,是由(引读)——不计其数的小眼睛构成的,(点击出示:无数小眼睛)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俺们一起把描写蜻蜓眼睛的语句读一读。(齐读)
2. 活用资料,走近蜻蜓
⑴示范批注。
关于蜻蜓,同学们手中还有一份资料,大家都读过了吧?你能借助资料把蜻蜓简介得更加具体吗?比方说俺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作补充。(展示课本吃食局部)同学们请看,课文简介了蜻蜓吃苍蝇、蚊子、孑孓,但没讲吃多少,资料上是怎么样说的,(指名读)俺们可以把它补充在旁边,一起来读一读。
(示范补充吃食)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大家不忙写,老师补充了吃食方面,请你们按这样的办法补充其他方面,好吗?
⑵合作批注。
下面俺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讨论确定补写哪方面的内容,(点击出示:1.确定补写内容;);然后认真仔细地阅读资料,划出要补写的相关语句(点击出示:2.读、划相关语句;);大家一起商讨你划出的资料是否恰当,再补写在课文中相应的位置(点击出示:3.补写资料;);最后小组内练说并确定一名发言人(点击出示:4. 确定发言人。)
同学补充,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指导同学从各个方面简介;提示:你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字也写得很漂亮)。
⑶合作效果展示(注意错别字的纠正,病句的指导,语言表达的训练;面向全体同学)。
俺们先来补充蜻蜓的尾巴,哪个小组先发言?同学展示、交流。
(注意:①指导以“俺们这一小组——”简介;②口头语言的训练。)
①蜻蜓点水(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实际上这是蜻蜓母亲在生儿育女。雌蜻蜓在产卵时,单独在水面上飞行,然后一次次不时地把尾巴插入水中,产下一些卵,立即也飞起来。这样连续产卵的动作,好像蜻蜓在不时地点水。)
相机出现:蜻蜓点水图片。
——评:“蜻蜓点水”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原来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齐读。
同学简介完后询问:你们小组还有人要补充吗? 其他小组还有补充的吗?——(集中简介完一个方面再简介另一个方面。)
②俺们再来看看蜻蜓的眼睛
(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出示无数小眼的课件)评: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
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局部,还能看到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小结: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关于眼睛,还有要补充的吗?
过渡:除了蜻蜓的吃食、尾巴、眼睛,你还想补充简介点啥?
③身体细长,胸部反面有两对膜状的翅,休息时翅展开,平放两侧。——你读书很仔细,补充了翅膀的特点,你能用自身的话,把它说得更生动一点吗?(同学说)你真不简单,不但补充了丰富的内容,还把它变成了自身的知识。
④口内生着一对坚硬有力的紫色大鄂,脑袋可任意优美转动。
——评:这是它捕获飞虫的有利条件。
⑤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中,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评:奥运冠军刘翔跨越110米栏用了12秒91,蜻蜓每秒飞行40米,110米只需要两秒多钟,你看,比奥运冠军还快上好几倍,真是当之无愧的“飞行家”!)
3.创设情境,在言语交际中走近蜻蜓。
⑴同学们简介了这么多蜻蜓的知识,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也喜爱上蜻蜓了。(出示捕获蜻蜓图)瞧,这位同学也很喜爱蜻蜓,他在干啥呢?(用网兜捉蜻蜓)你想对他说些啥?
⑵交际训练。(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现在老师就是这位同学捕获蜻蜓的同学,你想对俺说啥?
(为啥说蜻蜓是益虫?)俺知道蜻蜓是益虫,可俺并不想伤害它,俺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俺们人的眼睛有啥不一样吗?
这尾巴也细也长,有啥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啥秘密?你们能告诉俺吗?
蜻蜓能消灭这么多的害虫,可真厉害呀!不过,俺并不想伤害它,只是想仔细地看看它长得啥样子。 蜻蜓身上还有哪些秘密,你能告诉俺吗?
过渡:蜻蜓是“飞行家”,是“捕虫能手”,是俺们的朋友……小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
二、走近陶行知
1.课文中陶行知先生是怎么样劝说小孩子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划出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体会,从中你感受到了啥?。
同学读、划,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讨论,朗读体悟。
“慈祥地抚摸”“拉着小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从这里你看出了陶先生的啥?请你再读一读,体会体会。(指名2、3人读)
“高高举起” ——为啥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小孩子们才干看得清。)多么关心小孩子啊,处处为小孩子着想。俺们一起把这一句读一读。
“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啥?是的,他要求小孩子们放飞蜻蜓,他自身也十分保护蜻蜓。大家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用商量的口吻”“还给”——陶行知先生没有居高临下,他非常民主,把放飞的决定权交给小孩子们,让他们放得心甘情愿。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好吗?请你试一试。(指名2人读)俺们一起来读。
3.拓展引申。
陶行知先生(出示头像课件)就是这样一位尊重小孩子、热爱生命、提倡民主的大教育家,从他的一些名言中俺们可以更为真切地了解他。
出示名言,配乐朗诵
捧着一颗心来,(大家一起读)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他人是这样赞扬他的,
出示:万世师表(宋庆龄先生颂扬他为“万世师表”)
永久不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词“永久不死”)
4.关于陶行知的故事还有很多,关于蜻蜓,关于有益昆虫的话题也有很多,这些都有待于俺们小孩子课后去搜集,去了解。(出示要求)同学们一起读。(课外延伸:读名言,讲故事,走近陶行知;查资料,做笔记,简介有益昆虫。)
放飞思维——《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
2、齐读题目。
3、读了题目,你有啥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
(谁放飞了蜻蜓?为啥要放飞蜻蜓?)
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
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
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
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啥事。(谁为啥放飞了蜻蜓?)
6、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⑴、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办法多。
⑵、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办法予以鼓励推广。
2、指导书写。
⑴、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啥,
⑵、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
⑶、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3、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办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并为之奋斗。】
四、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比一比,再组词。
抢( ) 蝇( ) 构( ) 复( )
枪( ) 绳( ) 够( ) 夏(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谁) 因为 所以 地放飞了蜻蜓。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捉( ) 吃( ) 停下( ) 调整( )
放( ) 送( ) 展开( ) 保持( )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肯定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对本节课堂教学重点的检测与巩固,拓展性作业设计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啥事。谁愿说一说?
2、谁愿汇报自己不理解的的问题。
(1、陶行知为啥劝小孩们把蜻蜓放了?2、他为啥还向小孩们简介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设计意图:子曰“温故而知新”,此环节的设计既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的把握情况,也是将学生思维引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使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连接起来。】
二、细读感悟
(一)、围绕“陶行知怎么样劝小孩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说了几次话,用“-----”画出他说的话。
2、汇报后,自由读读这些话,自主体验这些话的意思。
3、看看课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么样对小孩们说这些话的?自由读读这些话,读出语气。
4、指名读,读出语气,说说你为啥要这样读,大家评一评。
5、重点体会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说的两句话: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啥吗?”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⑴、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体会陶行知说话语气的委婉,
⑵、读出慈爱的、商量的委婉语气。
6、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小孩们有啥表现?
(从小孩们的反应进一步衬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对小孩真诚的关爱。)
(二)、探究课文,寻找答案。
直接劝小孩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啥陶行知要向小孩们简介蜻蜓的眼睛和尾巴?
(1)认真读陶行知简介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你明白了啥?还有哪些不明白?
(2)说说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播放相关简介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的课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
(3)说说陶行知这样对小孩们详细简介,目的何在。
(只有更多地了解蜻蜓,才会更加喜欢蜻蜓,保护蜻蜓。)
(三)、继续朗读,说说感受,分角色表演。
1、放飞了蜻蜓,小孩们啥心情?读出这种感觉。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3、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表演读。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整过教学环节设计上,紧紧围绕读书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特别是分角色表演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语句、懂得科学知识和道理等多方面来谈。)
2、学完课文,你还有问题吗?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会再长出来吗?”“蜻蜓眼睛为啥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可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下查资料,教师提供一些途径、办法。例如网络搜索等。)
【设计意图:遵循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留给学生较大的虚拟主机,便于自主选择,使语文课堂有效向课外延伸。】
四、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人人必须完成好)
1、把你喜欢的词语摘抄下来。
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拓展性作业(人人都来试一试,看谁独到,看谁勤)
1、你见过的蜻蜓是啥样的?用几句话把它的样子写下来。
2、搜集更多关于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和它对人类的好处,向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引向课外。】
推荐站内搜索:西安医学院专升本、江苏省八省联考成绩查询入口、350到400分的二本大学、2012年1月自考成绩查询、四川高考信息网、名著 读后感、满分作文神仙开头、纪律作风心得体会、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吉林省自考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