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精选13篇)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1
这个星期三听了六节相同课题的课《找规律》,六位优秀的青年女教师来自城区五个学校,她们带着各自学校的特色,更带着她们自身独特的风采,向学生展示了规律的形成,规律的内涵,规律的运用,规律的延伸,规律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美不胜收的感受!在对比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各种教学办法和学习方式的利弊。
课堂上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巧设计,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在导入中渗透规律。有两位教师的导入教学非常好,其一就是上一篇博文《学生的精彩》中简介的“男生、女生记忆力大比拼”。紧扣课题,揭示了学习规律的价值,课堂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自然地引入新课。另一位教师的导入如下:
【师:听说我们班学生很聪明,老师准备了几道思考题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
师:今天星期几?(……)再过七天是星期几?(……)填空:冬去啥来?(……)同学们怎么回答得这样块呢?
生:因为有规律。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规律,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
(师揭示课题)】
整个过程简洁明快,在导入中就开始对学生渗透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构建。
二、在操作实践中,感悟规律。教学片断:
【师: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贴下去,第15块磁铁是啥颜色?(黑板上红黑相间地贴了8块磁铁。)
师:(部分学生急欲回答,教师紧接着说)嘘……,先自己独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作业纸上记下来。写好了,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每个学生都埋头书写,过了一会儿,小声的讨论开始了,然后一只只小手再次举起。教师视频展示学生作业,并指名口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每一节课上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第15盆花是啥颜色?”,每一次问题出现时课堂上都会有几个机灵鬼心急口快地报出答案,有些老师会就势板书学生口述的几种算法进行讲解。这位教师没有让学生说出来,轻轻地一“嘘”,消去了小孩身上的浮躁,让他们静下心来,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去探索“其所以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轻轻地一“嘘”,为更多没有反应过来的小孩争取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人云亦云。轻轻地一“嘘”,使小组交流和集体反馈更加有效,拓展了小孩的思路。轻轻地一“嘘”,使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课堂,成了全体学生的舞台。也正是这轻轻地一“嘘”,才有上一篇博文《学生的精彩》中所展示的丰富的图文表达。
三、精彩的变式练习。
1、学生先按顺序报数并记住自己报到的数。
①根据自己报到的数,算一算,如果按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顺序重复排列,你会得到哪个福娃的祝福?
②根据自己报到的数,算一算,如果按铅笔、橡皮、笔芯的顺序发礼物,你会得到啥礼物?
教师在个别口述后,通过起立的方式检查学生计算情况。
2、“照这样排列,左起第面旗是啥颜色?”,照样子,一人出题全班解答;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自己出题,自己解答。
3、移动一个图形,使这列图形的排列有周期性规律:○□▽○□▽▽○□。
六节不同风格的课堂,使我对本课内容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认识:
一、本课的重点之一应该放在“找规律”上。这是一种啥样的规律呢?这是周期规律,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几个物体合成一组,依次重复出现,这种规律最重要的特征是,每组中相同序号的物体都是完全相同的。在寻找规律时,首先要确定是不是这种规律,是否符合这种规律的特征(重复出现);如果是,那么每组有几个物体组成,是按啥顺序排列的。只有对规律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掌握,才能利用规律通过除法计算找到某个序号的物体是啥。
二、本课的重点之二是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解决问题可能有多种途径,开阔思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比较,在认知矛盾中领悟到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培养优化意识。
听课感想:
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规律的简介,但重视程度不够,把目光都盯在了第二个重点上,舍本求末。在教学例题时,一般都是指名口述一下每个排列有啥样的规律,缺乏对规律的总结概括,致使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彩旗(两蓝两红)的排列周期是2;在练习时,没有一个教师问一句:“这是周期规律吗?为啥?”,关于规律的变式练习几乎没有;在讲解规律时,没有讲清周期规律的典型特征(每组中相同序号的物体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后面问到学生:“为啥看余数就可以知道是啥颜色?”学生大多解释不清。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周期规律有了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在上完课后应该达到系统、理性的认识,可是因为对规律教学不够深入,学生上完课后只能达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认识。
二、在优化策略方面,许多教师处理得很好。首先通过第一个例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几种办法,对于每个学生所使用的办法不作评价,再通过第二个例题中不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通过画图和数的奇偶性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局限性和列式计算的简洁性及通用性。但对画图和利用数的奇偶性解题过于忽略,少数老师甚至在教学语言中带有否定的倾向。其实办法无所谓好坏,都有各自的利弊,譬如对于一一间隔的规律而言,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就非常合适!当一些学生对列式解题有困惑时,画图验证一下不也是很好的吗。在这一点的教学上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每种办法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在思考的基础上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学法指导。
三、教学中,当除法算式列出来之后,所有教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当讲到余数时,应引导学生说清余数表示的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前面有几组是完整的,还剩下几个。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课,求每种物体的个数埋下伏笔。
听课困惑:
1、课堂上,在列举解题办法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我是3盏3盏地分一分,分完15盏,还剩2盏…….”,因为前面教师已经给大家简介了列式计算比较好,所以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比较恼火,她对这位学生说:“分一分的办法好吗?100盏还能分吗?”
我不懂,“分一分”为啥不行呢?3个3个地分,不就是除以3吗?100盏仍然可以分呐,100除以3,等于33余1,不就是把100,3个3个地分分到99还剩下1个吗。如果这位老师不是断然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帮助学生找出分一分和除法计算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分一分转化成除法计算是不是更好呢?
2、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这样周期规律存在,有位学生回答说:“街道边的一排排树也是这种规律。”教师回答:“那一排树是周期规律吗?”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那不是周期规律,如果每两棵树中间夹一个广告牌就是了。”教师满意地笑了。
我不懂,街道边的一排树,排列有周期规律吗?所有周期排列的周期是不是一定大于1呢?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应怎么样回答呢?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2
这个星期三听了六节相同课题的课《找规律》,六位优秀的青年女教师来自城区五个学校,她们带着各自学校的特色,更带着她们自身独特的风采,向学生展示了规律的形成,规律的内涵,规律的运用,规律的延伸,规律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美不胜收的感受!在对比中,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各种教学办法和学习方式的利弊。
课堂上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巧设计,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在导入中渗透规律。有两位教师的导入教学非常好,其一就是上一篇博文《学生的精彩》中简介的“男生、女生记忆力大比拼”。紧扣课题,揭示了学习规律的价值,课堂气氛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自然地引入新课。另一位教师的导入如下:
【师:听说我们班学生很聪明,老师准备了几道思考题想考考同学们,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
师:今天星期几?(……)再过七天是星期几?(……)填空:冬去啥来?(……)同学们怎么回答得这样块呢?
生:因为有规律。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规律,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
(师揭示课题)】
整个过程简洁明快,在导入中就开始对学生渗透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构建。
二、在操作实践中,感悟规律。教学片断:
【师: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贴下去,第15块磁铁是啥颜色?(黑板上红黑相间地贴了8块磁铁。)
师:(部分学生急欲回答,教师紧接着说)嘘……,先自己独自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在作业纸上记下来。写好了,可以小组交流一下。
(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每个学生都埋头书写,过了一会儿,小声的讨论开始了,然后一只只小手再次举起。教师视频展示学生作业,并指名口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每一节课上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第15盆花是啥颜色?”,每一次问题出现时课堂上都会有几个机灵鬼心急口快地报出答案,有些老师会就势板书学生口述的几种算法进行讲解。这位教师没有让学生说出来,轻轻地一“嘘”,消去了小孩身上的浮躁,让他们静下心来,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去探索“其所以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轻轻地一“嘘”,为更多没有反应过来的小孩争取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人云亦云。轻轻地一“嘘”,使小组交流和集体反馈更加有效,拓展了小孩的思路。轻轻地一“嘘”,使课堂不再是少数人的课堂,成了全体学生的舞台。也正是这轻轻地一“嘘”,才有上一篇博文《学生的精彩》中所展示的丰富的图文表达。
三、精彩的变式练习。
1、学生先按顺序报数并记住自己报到的数。
①根据自己报到的数,算一算,如果按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顺序重复排列,你会得到哪个福娃的祝福?
②根据自己报到的数,算一算,如果按铅笔、橡皮、笔芯的顺序发礼物,你会得到啥礼物?
教师在个别口述后,通过起立的方式检查学生计算情况。
2、“照这样排列,左起第面旗是啥颜色?”,照样子,一人出题全班解答;小组互相出题互相解答;自己出题,自己解答。
3、移动一个图形,使这列图形的排列有周期性规律:○□▽○□▽▽○□。
六节不同风格的课堂,使我对本课内容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认识:
一、本课的重点之一应该放在“找规律”上。这是一种啥样的规律呢?这是周期规律,即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几个物体合成一组,依次重复出现,这种规律最重要的特征是,每组中相同序号的物体都是完全相同的。在寻找规律时,首先要确定是不是这种规律,是否符合这种规律的特征(重复出现);如果是,那么每组有几个物体组成,是按啥顺序排列的。只有对规律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掌握,才能利用规律通过除法计算找到某个序号的物体是啥。
二、本课的重点之二是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解决问题可能有多种途径,开阔思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比较,在认知矛盾中领悟到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培养优化意识。
听课感想:
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规律的简介,但重视程度不够,把目光都盯在了第二个重点上,舍本求末。在教学例题时,一般都是指名口述一下每个排列有啥样的规律,缺乏对规律的总结概括,致使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彩旗(两蓝两红)的排列周期是2;在练习时,没有一个教师问一句:“这是周期规律吗?为啥?”,关于规律的变式练习几乎没有;在讲解规律时,没有讲清周期规律的典型特征(每组中相同序号的物体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后面问到学生:“为啥看余数就可以知道是啥颜色?”学生大多解释不清。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周期规律有了感性的、初步的认识,在上完课后应该达到系统、理性的认识,可是因为对规律教学不够深入,学生上完课后只能达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认识。
二、在优化策略方面,许多教师处理得很好。首先通过第一个例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几种办法,对于每个学生所使用的办法不作评价,再通过第二个例题中不同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通过画图和数的奇偶性来解决此类问题的局限性和列式计算的简洁性及通用性。但对画图和利用数的奇偶性解题过于忽略,少数老师甚至在教学语言中带有否定的倾向。其实办法无所谓好坏,都有各自的利弊,譬如对于一一间隔的规律而言,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就非常合适!当一些学生对列式解题有困惑时,画图验证一下不也是很好的吗。在这一点的教学上应注重引导学生区分每种办法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在思考的基础上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学法指导。
三、教学中,当除法算式列出来之后,所有教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当讲到余数时,应引导学生说清余数表示的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前面有几组是完整的,还剩下几个。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课,求每种物体的个数埋下伏笔。
听课困惑:
1、课堂上,在列举解题办法时,有位学生说:“老师,我是3盏3盏地分一分,分完15盏,还剩2盏…….”,因为前面教师已经给大家简介了列式计算比较好,所以对这个学生的发言比较恼火,她对这位学生说:“分一分的办法好吗?100盏还能分吗?”
我不懂,“分一分”为啥不行呢?3个3个地分,不就是除以3吗?100盏仍然可以分呐,100除以3,等于33余1,不就是把100,3个3个地分分到99还剩下1个吗。如果这位老师不是断然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帮助学生找出分一分和除法计算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分一分转化成除法计算是不是更好呢?
2、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这样周期规律存在,有位学生回答说:“街道边的一排排树也是这种规律。”教师回答:“那一排树是周期规律吗?”另一个学生马上补充:“那不是周期规律,如果每两棵树中间夹一个广告牌就是了。”教师满意地笑了。
我不懂,街道边的一排树,排列有周期规律吗?所有周期排列的周期是不是一定大于1呢?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应怎么样回答呢?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教。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3
一、激趣引入
教师组织学生玩记忆力比赛游戏。男女两名学生各拿一张写有一个多位数的卡片,男生记的内容是162536496481,女生记的内容是123412341234。结果女生获胜。
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234,然后重复3次。
师: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内容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评析:通过“记卡片”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比赛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二、探究规律
1.感知规律
教师出示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的图片(盆花、彩灯、彩旗有规律地排列着),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现的规律,并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把发现的规律摆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要做到既简单,也清楚!
学生展示得到:
盆花:○● ○●……
彩灯:●●○ ●●○……
彩旗:●●○○ ●●○○……
【评析:“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十分重视规律的发现、揭示的过程,让学生在适度的动态和开放的场景中自由地观察、概括和交流,进行着多形式的有效学习。】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如果像这样排下去,第1行的第20个是啥颜色的圆片?
生2:第2行的第100个是啥颜色的圆片?
生3:第3行的第36个圆片是啥颜色?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电脑出示:如果照这样排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啥颜色呢?)老师这个问题其实是几个问题?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第一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第二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第三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
【评析:改变课本例题编写中盆花、彩旗、灯笼逐一呈现、分别提问的方式,而以“如果照这样排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啥颜色呢?”的提问加以统整,不但便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也给学生预留了较大的思维虚拟主机,提高了思维含量。】
三、练习与应用
1.观察:动态中的规律问题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
(图略)
师:这个画面大家熟悉吗?如果按下这个向上键一次,方块会按顺时针旋转90°成形状a,再按就再转90°成形状b。如果这样按10次?画面上的图将会是哪个?
生:是第2个。
师:怎么想的?
生:用10除以4余2就是第2个。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那咱们就验证一下。(师按键验证,然后图形变成原来的形状)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再来把它转动一下。(师将它变成第三幅图样)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猜猜看,老师可能按了多少次?怎么想的?
生:可能按了3次,
生:也可能按了7次,11次。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按3次可以变成这样,经过4次他还会变成这样。所以老师可能按了7次,也可能是11次。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2.听辨:声音中的规律问题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看规律,下面我们用耳朵来听规律,好吗?(电脑拟音:咚笃笃仓,咚笃笃仓,咚笃笃仓……)有规律吗?能用你喜欢的办法把它表示出来吗?
(课件显示活动要求:1.用你喜欢的办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其中的规律,2.在你表示的办法中,第23个是啥?)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是用abbc、abbc、abbc……来表示的,第23个是b。
生:我是用○△△□、○△△□、○△△□……来表示的,第23个是△。
……
3.游戏:活动中的规律问题(略)
【评析: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活动场、一个思维场、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个场域中游历,可以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并逐渐地内化新知、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四、总结升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找规律,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很好!
生:我感到很多的地方都有规律。
师: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许多规律,解决许多问题。还记得课前的那场比赛吗?……其实呀!男同学记的那个数也是有规律的,只是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瞧!两位两位地看,16、25、36……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评析:另一种规律的呈现,出乎情,入乎理:是啊,意料之外的环节,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更使人惊叹于教者设计的匠心所在;细细品来,正如教者课初的导言,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规律、有规则的世界里,今天的所学、所得,只是数学知识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们,需要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4
一、激趣引入
教师组织学生玩记忆力比赛游戏。男女两名学生各拿一张写有一个多位数的卡片,男生记的内容是162536496481,女生记的内容是123412341234。结果女生获胜。
生:不公平,女生记的数字有规律,只要记住1234,然后重复3次。
师: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其实,这是一次不公平的比赛,女生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她们记的内容有规律,记起来非常容易。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规律”。
【评析:通过“记卡片”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比赛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二、探究规律
1.感知规律
教师出示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的图片(盆花、彩灯、彩旗有规律地排列着),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发现的规律,并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把发现的规律摆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要做到既简单,也清楚!
学生展示得到:
盆花:○● ○●……
彩灯:●●○ ●●○……
彩旗:●●○○ ●●○○……
【评析:“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十分重视规律的发现、揭示的过程,让学生在适度的动态和开放的场景中自由地观察、概括和交流,进行着多形式的有效学习。】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如果像这样排下去,第1行的第20个是啥颜色的圆片?
生2:第2行的第100个是啥颜色的圆片?
生3:第3行的第36个圆片是啥颜色?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可以吗?(电脑出示:如果照这样排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啥颜色呢?)老师这个问题其实是几个问题?
生:三个。
师:哪三个?
生:第一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第二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第三行的第15个是啥颜色?
【评析:改变课本例题编写中盆花、彩旗、灯笼逐一呈现、分别提问的方式,而以“如果照这样排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啥颜色呢?”的提问加以统整,不但便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也给学生预留了较大的思维虚拟主机,提高了思维含量。】
三、练习与应用
1.观察:动态中的规律问题
(课件出示俄罗斯方块:
(图略)
师:这个画面大家熟悉吗?如果按下这个向上键一次,方块会按顺时针旋转90°成形状a,再按就再转90°成形状b。如果这样按10次?画面上的图将会是哪个?
生:是第2个。
师:怎么想的?
生:用10除以4余2就是第2个。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那咱们就验证一下。(师按键验证,然后图形变成原来的形状)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再来把它转动一下。(师将它变成第三幅图样)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猜猜看,老师可能按了多少次?怎么想的?
生:可能按了3次,
生:也可能按了7次,11次。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按3次可以变成这样,经过4次他还会变成这样。所以老师可能按了7次,也可能是11次。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2.听辨:声音中的规律问题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看规律,下面我们用耳朵来听规律,好吗?(电脑拟音:咚笃笃仓,咚笃笃仓,咚笃笃仓……)有规律吗?能用你喜欢的办法把它表示出来吗?
(课件显示活动要求:1.用你喜欢的办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其中的规律,2.在你表示的办法中,第23个是啥?)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我是用abbc、abbc、abbc……来表示的,第23个是b。
生:我是用○△△□、○△△□、○△△□……来表示的,第23个是△。
……
3.游戏:活动中的规律问题(略)
【评析: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活动场、一个思维场、一个情感场!学生在这个场域中游历,可以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并逐渐地内化新知、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四、总结升华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的找规律,感觉怎样?
生:我感觉很好!
生:我感到很多的地方都有规律。
师:是啊,其实有规律的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许多规律,解决许多问题。还记得课前的那场比赛吗?……其实呀!男同学记的那个数也是有规律的,只是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瞧!两位两位地看,16、25、36……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评析:另一种规律的呈现,出乎情,入乎理:是啊,意料之外的环节,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同时,更使人惊叹于教者设计的匠心所在;细细品来,正如教者课初的导言,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规律、有规则的世界里,今天的所学、所得,只是数学知识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们,需要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课堂记录整理许爱华老师)
总 评
一味地在兴趣上迎合、敷衍学生是对其智慧的不尊重。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的内核,即让学生去经历一些现实的、富含挑战性的问题,让其面临“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弗达”的“悱愤”状态之中,去解决问题,去经历理解、感受数学思想和观念、过程和办法,去发展数学思考。
怎样把简单的教学内容上活,上出数学味?这是本节课探索的根本出发点。教者在该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数学味”,源自对教材内容的理性把握。
教材是教学资源,这是不争的事实,可要让教材中的“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却需要教师多少智慧和真情的付出!
教材中关于彩旗、灯笼和盆花的三个问题是分别提问的:“从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啥颜色?第18 盏彩灯呢?”、“从左边起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啥颜色?”。究竟是按教材这样用不同的数分别提问好,还是像该课的设计这样,用一个具有统摄性强的问题加以统整好?为此,教者做了深入的对比。实践表明:用统一的数来提问,不但可以完成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排除一些外在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洞察问题的本质内容,进而建立起关于简单周期问题的计算模型。
多次实践还表明,学生发现盆花、彩灯、彩旗三种物品的摆放规律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五年级的学生能,四年级的学生能,三年级的学生同样能。既然这样,那么怎么样使知识合理、合适地走进五年级学生的视野,使该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受益?教者创造性地让学生用小圆片来表示规律,并提出“简单、清楚”的要求(关于规律的揭示,教材中只要学生能口头表达即可),让学生在摆一摆(要能反映出三种物品摆放的规律)、议一议(这些圆片能体现简单、清楚的要求吗?)、改一改(使自己的摆法进一步的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规律的内涵,形成一种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变浅表式的认知为深层次的探究。
“数学味”,源自对课堂练习的智慧加工。
本课中的习题没有一道是照本宣科地搬用教材中的原题,但题题有效,题题创新。创新不是一味地在形式上打转!形式的创新只是发展学生的开始,而追求实质才是习题创新的本真。例如,课始的“比比谁的记忆力好”中第一个规律是让学生初尝规律的实用,而课末另一规律的“显山露水”,更使学生领略到规律世界的神奇。再例如“观察:动态中的规律问题”、“听辨:声音中的规律问题”、“游戏:活动中的规律问题”,学生何止是在学习?其实是在“玩”数学!要玩好这样的数学,需要数学思考的介入,需要虚拟主机观念的帮忙,需要情感意志的参与。是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的成果,其中的智力激荡、困惑与惊喜等情绪体验都会使学生欲罢不能,终身难忘。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5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规律
师:小孩子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就是因为有了规律而变得更加美丽。
师:数学王国里的聪聪和明明,他们应用了规律的知识分别装饰了厨房,想请小孩子们去参观一下,大家愿意去吗?
(课件出示聪聪设计的厨房)
师:谁发现了聪聪设计的厨房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复习以前所学的规律)
生反馈
师:小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明明看到聪聪把厨房设计的那么漂亮,他也迫不及待想要展示他的作品了。看!这就是明明设计的厨房的壁砖和地砖。(课件出示)
我们来听听聪聪是怎么样评价的呢?(你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
师:小孩子们,你们认为明明设计的厨房有规律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帮助聪聪找规律。(揭示课题并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数学王国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邀请小孩子们去参观他们设计的厨房来引入新课的,这样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当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也具体,。聪聪设计的厨房是按照小孩子们以前所学的规律来设计的,属于复习旧知:然后当出示明明设计的厨房时,通过聪聪对他的评价,说怎么设计的乱七八糟的,一点也没有规律,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兴趣,直奔今天的教学主题找新的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我们先来研究壁砖。这个壁砖的排列究竟有啥规律呢?(4)
师:请小孩子小组合作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大概3种:斜着看,每一斜排的图形相等,颜色相同;每一行的图形一样多;每一列的图形也相同。)
当学生提到每一行的图形一样时,(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老师这样引导:刚才都是斜着看,我们还可以怎么看啊?)
师:对,每一行都有圆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这4种图形,但是呢这4个图形的啥不一样呢?
师:那他们的位置变化有啥规律呢?我们先来观察第一行。
师:排在第一的是啥?(学生说一个,我依次贴在黑板上)
师:那从第一行到第二行图形位置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学生到黑板上摆)
当学生摆完后,课件出示,问:这样就好了吗?(还要往前移一格)
师:我们来看看电脑老师是怎么演示的呢?
师:第三行的图形也是怎么变化得来的呢?(请学生来移一移)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等活动发现最简单图形变化规律,并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
教学重难点:
1、探索一些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具准备:水果图片,课件,正方形、圆、三角形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规律
师:小孩子,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案,想不想看看?
小鸡 小熊 小鸡 小熊
师:猜一猜,下一个会是啥?
学生猜,出示“小鸡”。
师:小孩子真聪明,别急,还有美食呢!
再次出示:iPhone 西瓜 iPhone 西瓜
师:你猜下一个是啥水果呢?
学生猜,出示桔子,下一个呢?出示草莓。
师:咦,老师刚刚夸你们聪明,怎么现在猜不准了呢?为啥?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排是按小鸡、小熊有顺序的排列,第二排是没有规律的。
师:噢,原来是这样,用你们的话说,第一排是按照一定顺序摆的,有规律,而第二排是胡乱摆的,没有规律,所以猜不对。小孩子观察真仔细,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像第一排这样有规律的知识。(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认识规律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一年级小孩子正在准备联欢会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孩子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这个舞台布置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啥?
生:灯笼!
师:老师也挺喜欢的,你能告诉大家灯笼有哪些颜色吗?
生:有红色,还有黄色。
师:请小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排列有啥特点?
生1:是按一红一黄也一红一黄……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说的真不错!你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左边。
生2:我看出灯笼是按—黄—红……的顺序排下去的。
师:看得真仔细!请小孩子们猜一猜他是从哪边看起的?
生:右边。
充分肯定、赞同小孩子的说法并告诉他们漂亮的灯笼按一红一黄顺序或一黄一红的顺序排下去,这都是它们的“规律”。
出示灯笼排列:
“猜一猜”下一个应挂一个啥颜色的灯笼?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2)提议小孩子继续找一找舞台上还有啥是有规律的?
生:鲜花
教师让学生先和同座位小孩子说说鲜花的排列规律,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出示花排列:
“猜一猜”下一朵花应是啥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接着说说自己还喜欢哪种装饰物。
生:彩旗
师:确实很漂亮!小彩旗的排列有啥规律?你能在屏幕上边指边说吗?
生1边指边说:小彩旗是按一面红一面黄也一面红一面黄、一面红一面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2 :小彩旗按一面黄一面红也一面黄一面红的规律排列的。
出示彩旗排列:
“猜一猜”下一面应是啥颜色的?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师:太奇怪了,这么多难题都难不住你们,为啥猜得也对也快呢?
生:因为他们的排列有规律。
(4)表扬小孩子并鼓励他们继续观察画面,说说还有啥新发现。
生1:小孩子的队伍排列得有规律!是按一男一女也一男一女的规律围成圈的!
师:真棒!你来指指是从哪个小孩子看起的。
生2:小孩子是按一女一男也一女一男的规律围成圈的!
出示小孩子排列:
提问:下一个小孩子应是小男孩还是小女孩?
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四、观察较复杂的规律
用电脑课件引出学生的好朋友“聪聪”。让他们观看“聪聪”排列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的动画场景。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聪聪在装饰自己的房间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啥?
1、演示气球排列图,生说出其中的规律,并帮忙“挂”气球。
2、演示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图形排列。
师:谁能帮着挂上去?能说出理由吗?
生1:是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然后也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小孩子和他说得不一样?
生2:明明是按一个红色图形,一个绿色图形,一个紫色图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真棒!谁还能说得更完整,更具体一些?
生3:明明是按一个红色的圆,一个绿色的三角形,一个紫色的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3、出示三角形排列,要求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应该挂啥图形,派代表汇报。
五、探索实践
师:聪明的小精灵摆出几种不同的规律,那我们小孩子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手中的图片摆出规律和她比一比!(想怎么摆就怎么摆)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数个,动手在纸板上有规律地排列,然后交流)
小组展示。
六、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这样不仅显得整齐,而且很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只要小孩子们认真观察,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请你仔细找一找。
生1:教室的座位是按一排桌子一排椅子也一排桌子一排椅子的规律排列的。
生2:小孩子的毛衣图案是按一条红一条黄也一条红一条黄的规律排列的。
生3:女同学辫子上的皮筋颜色是按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也一个蓝一个红一个绿的规律排的。
生4:斑马身上的图案是一条黑一条白也一条黑一条白的。是有规律的。
七、欣赏规律:
课件演示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学生欣赏规律,感受规律。
八、拓展思维,创造规律
师:小孩子们,接下来就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创造规律了,看哪组小孩子创造的规律最特别。
1、分组讨论交流,创造规律。
2、汇报,展示作品。
九、全课小结。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7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 让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办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积极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啥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uprga{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进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 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啥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
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也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啥?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进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
1、夜幕中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彩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
2、这是一次展销活动,主办方经常会用飘扬的彩旗来营造热闹的气氛。
3、商场常见的促销宣传,打折的宣传卡一串串挂满了整个商场。
观察这三幅图,说一说你都发现了啥?
(彩灯、彩旗、宣传卡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说一说排列的规律。
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
二、新授
1、出示例1场景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问:⑴、从左边起,盆花是怎么样摆的?你能将它们进行分组吗?
⑵、从左边起,彩灯是怎么样摆的?怎么分组?
⑶、从左边起,彩旗是怎么样摆的?怎么分组?
2、图片显示盆花
⑴、图中可以看到几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啥颜色?
先让学生猜猜,再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并把验证过程写/画在纸上,之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的组员。(巡视)
⑵、全班交流
你们的结果是啥?
你用的啥办法得到的?
办法一:用彩笔画圈圈。你是怎么画的?
指出:我们把这种策略叫“画图的策略”。(板书:画图的策略)
课件出示15个蓝红相间的圈。
办法二:左起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
指出:这种策略称为“列举的策略”。(板书:列举的策略)
办法三:列算式:15÷2=7(组)……1(盆) (板书算式)
指出:像这种列算式解题的策略我们叫它“计算的策略”。
(板书:计算的策略)
重点讲解办法三:
这里的“2”表示啥意思?(每2盆花看做是一组)
谁能说说看这里的15、2、7、1分别表示啥?
余数1表示第几组的第几盆?为啥?(此处结合办法1的5个圈进行分组解释:
○●○● ○ ● ○ ● ○ ●○ ● ○)
追问: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相同?
答: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蓝色的。
(3)、比较:对这几种办法,你有啥想法?
3、出示彩灯图
(1)、用你喜欢的办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照这样摆下去,你知道左起第17盏灯是啥颜色吗?”再小组讨论。
(2)、针对计算的策略思考:每几盏灯可以看作一组?
列出算式:17÷3=5(组)……2(盏)
问:17、3、5、2分别表示啥?
余下的2盏灯是啥颜色?分别和每组中第几盏灯的颜色相同?
(3)、那第18盏彩灯是啥颜色呢?列算式:18÷3=6(组)
发现啥?(没有余数)
没有余数,说明啥?第18盏灯是啥颜色?
(4)、比较:以上3种办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单?
4、出示彩旗图
问题:从左边起,第21、26、31、40面彩旗各是啥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议:
①、几面彩旗为一组?
②、口答算式,分别在第几组第几面?
③、思考: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
总结:余数是几,我们就在前面的每组中起找这个位置的物体,没有余数就看每组中的最后一个。
5、新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啥?哪种办法最简单,你掌握了吗?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办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练一练1的图片:看一看他们在干啥?怎么摆的?猜一猜第21枚摆的是黑子还是白字。再让学生自主列式。
2、 出示练一练2的图片:小红是怎么样穿珠子的?第18、24颗珠是啥颜色?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
3、 出示练一练3,集体读题。打开书p60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说说想法。
问:这3个小题有啥不同?
4、 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规律,出示练习十第1题。
齐读十二生肖。
问:你今年几周岁?属啥?比你大1岁/2岁的人属啥呢?
比你大12岁的人属啥?为啥与你相同?
与你属相相同的人还有可能比你大几岁?
比你小多少岁的人属相也与你相同?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所学的找规律有哪些策略?
图片欣赏: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思考题:
元旦到了,一起布置广播室,3蓝2黄挂气球,一共19个气球。
(1)、左起第10个气球是啥颜色?
(2)、左起最后一个气球是啥颜色?
(3)、需要买蓝、黄气球各多少个?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9
编者说明:本教学设计是由广西岑溪市实验小学刘小华主任提供.刘小华老师是岑溪市优秀小学骨干教师,从教多年,业绩累累,获奖多多.但愿此文对同样是小学教师的你,有一定帮助.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岑溪市实验小学 刘小华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办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每小组若干小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乒乓球串,初步认识“--间隔排列”。(教师准备了一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一侧开孔,里面装着一串黄白一一间隔排列的乒乓球。)
竞猜游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的礼物,是啥呢?(拿出礼品盒)你们猜猜看,里面装的是啥呢? (生:猜测)
师:(拉出1个黄球)啥东西?啥颜色?(再拉1个白球)现在呢?(也拉出一个黄球)再看,(再拉出一个白球)再看看。那你们猜,下一个会是啥颜色的球?为啥?
师小结: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球,(手指着球)而且是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依次排列着,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我们称它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2、在主题图1中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大家一起仔细看看,在这个画面当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小兔乐园中哪两种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几组来?(学生边说,教师边贴物体名称)
3、举例判断
⑴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
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排列是一一间隔的?
⑵课件出示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①□○□○□○□;
②一排桌子、一排椅子(各4排);
③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的项链;
⑶男女生现场演示一一间隔排列。
二、创设情境,寻找规律
师:看到这么多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你想到了啥?它们在数量上有啥联系呢?
1、感知规律——观察主题图找数量,在找数量的同时,初步对比两种物体的数量。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每组中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各是多少?再想一想它们之间在数量上存在有怎么样的关系?(板书: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物体数量多1)
2、探究规律——创设问题情境(珠串图)
师:图中有很多的蓝珠和紫珠,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判断出蓝珠多还是紫珠多?你怎么知道的?
出示答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 蓝珠和紫珠也是一一间隔排列,为啥不是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物体
数量多1呢?啥情况下才是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物体数量多1?
(2)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有怎么样的关系?
3、交流、归纳总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有啥规律?
引导学生依据具体物体,总结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个。反过来怎么说?(排在中间的物体比排在两端的物体少1)
三、自主选择,验证规律
1、引导用“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验证规律。
(1)质疑
师:“是不是两种物体只要间隔排列,都具备这样规律呢?(生:……)
师:“想不想证明一下”(生:……)
(2)动手操作。
师:(课件出示要求)“同学们可以用小棒和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也可以
选两种图形在纸上画一画,使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然后数一数两种物体的个
数,看看它们在数量上有啥关系。”
同桌合作,一个摆(或画)另一个记录
(3)交流。要求展示摆法或画法,说说规律。
2、判断珠串图中两种颜色的珠子谁多?
3、初步应用:下列各行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请比较出哪一种多?多几?
① √×√×√×……√×√×√
②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左
③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①②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观察“江南水乡”中一一间隔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并对比。
2、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3、⑴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4段)
⑵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如果要锯成50段呢?怎么列式?
4、在一条公路的两边各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两边一共栽桃树多少棵?
5、手链上两种颜色的珠子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为啥?
6、字母a和b一一间隔排列,已知有a有5个,b有( )个。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游戏活动
1)请5位女生站成一排,在每两个女生中间站一个男生,应该请几位男生呢?谁来排?
2)再请5位女生,还是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要求男生比女生多1人。谁来排?
3)男女生都是6人,还要求一一间隔排列,怎么排?
4)比较两种排法,你发现了啥?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10
《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积极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提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虚拟主机,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魔术”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是主体在对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找一找、涂一涂、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规律。
4、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涂色,摆学具、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进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5、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都纷纷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悦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以上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11
【教学内容】: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啥物体或图形。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办法逐步优化的过程。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1.出示御小操场地板砖、御道街路牙、午朝门城墙等图片师:老师带来几张南京的照片,你能观察出建筑物的规律吗?(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建筑物的有序排列)2.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师: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你们会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设计一种这样有规律的图案吗?每组材料袋里有5个红圆片、5个绿圆片和一张白色长条纸,根据活动的要求进行设计活动要求:(1)小组交流讨论,设计一种有规律的图案 (2)把圆片按所设计的规律粘在长条纸上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全班交流,展示各组图案,让学生说说各个图案摆放的规律。(1)●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 ● ……(8)◎ ◎ ● ● ◎ ◎ ● ●◎ ◎ ● ●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1.探究解题策略:在图案(1)中,我们看到8个圆片。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个圆片是啥颜色的?自己试一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全班交流。师: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简介给全班同学?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1)画一画:●◎●◎●◎●◎●◎●◎●◎● (●表示红圆片,◎表示绿圆片)第15个是红圆片。追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2)写一写:左起,第1、3、5……朵都是红圆片,第2、4、6……朵都是绿圆片。第15盆是红圆片。追问:其他同学明白这种想法的意思吗?(引导说出位置是单数的都是红圆片,双数的都是绿圆片)(3)算一算:把每2个圆片看作一组,15÷2=7(组)……1(个),第15个是红圆片。追问:为啥把2个圆片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啥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啥可以确定第15个是红圆片呢?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 ●◎ ●◎ ●◎ ●◎ ●◎ ● 强调:第15个圆片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个圆片相同?比较反思。如果是这种排列规律:◎ ● ◎ ● ◎ ●◎ ● ◎ ●……第15个圆片是啥颜色呢?指名学生口答,追问:同样是这两种颜色2个一组分成7组余1 个,为啥是绿色呢?让学生充分说说,使学生明确确定第几个是啥颜色时要注意每组的排列顺序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办法1.研究图案(2)● ● ◎ ● ● ◎ ● ● ◎……提问:“第17个圆片是啥颜色的?第18个圆片是啥颜色的?”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办法思考:17÷3=5(组)……2(个)18÷3=6(组)观察算式你发现啥?为啥要除以3,余数2说明啥?没有余数说明啥?(3)比较这几种办法,你觉得哪一种办法比较简便?如果有学生不同意计算的办法简便,可以追问:第50朵、第100朵花是啥颜色?引导学生体会计算确实是简便的办法。2.研究图案(3)● ● ◎ ◎ ● ● ◎ ◎ ● ● ◎ ◎……提问:从左边起第21个圆片、第23个圆片分别是啥颜色?(1)让学生用计算的办法进行解答。21÷4=5(组)……1(个)23÷4=5(组)……3(个)(2)观察算式有啥相同的地方?为啥都要除以4呢?根据余数怎么判断是红旗还是黄旗呢? ● ● ◎ ◎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 余数是1、2是红旗。 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办法的理解 做p60练一练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12
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课件、彩笔、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演唱《两只老虎》,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歌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规律的舞蹈动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二.魔术游戏,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玩个魔术,你希望老师变出啥呢?
学生纷纷发言:航天飞机、iPhone、老虎、裙子……在同学们的期盼中,老师先变出了一个iPhone,接着变出了一个桃子……。用同样的办法依次变出了iPhone、桃子、 iPhone、桃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变的魔术有啥规律?(一个iPhone、一个桃子、也一个iPhone、也一个桃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评析:变魔术是小孩们喜欢的节目,当老师告诉同学你希望老师变出啥时,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也可满足一下他们小小的心愿。当老师依次变出iPhone、桃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有一定的规律,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触了今天的新知识——规律]。
三.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1.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表示啥意思?你能从中发现啥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2.每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啥了规律,是怎么想的?
彩旗是按“红、黄”排列的;灯笼是按“紫、红”排列的;花是按“绿、紫”排列的;小孩子是按“男、女”排列的 。
[评析: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小孩子庆祝节日的欢乐场面,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排列的规律]。
四.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两人一组从学具袋中拿出4个三角形和圆形,自己动手按一定的规律摆一摆。然后展示: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摆成了一条直线;有的小组按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围成了一个圆。
2.练一练,完成书中例2。
3.涂一涂:例3
(1)先仔细观察书中涂色的规律,然后再涂色。
(2)展示作品,并说说其规律。第一行是按绿、黄的顺序;第二行是按蓝、黄、红的顺序。
[评析:学生通过涂一涂、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亲身经历了实践,更加牢固的掌握了所学的新知识]。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1.当个小小表演家
课前跟老师一起学了《两只老虎》,谁愿意上来表演?你们知道这动作有啥规律吗?
2.寻找教室内的规律
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①教室里课桌是按一排桌子、一排凳子排列的。②郑心怡同学衣服上的花纹是按一行白色、一行黑色排列的。③天花板上是按一盏日光灯、一把吊扇排列的……
[评析: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生能列举身边的实际例子,说明他们已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已经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了]。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取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教学,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来发现图形中简单的排列规律,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步接触了“规律”这一概念。
如:本课中的魔术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然的接触了规律这一概念。
2、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本课中出示的学生联欢的情景,装饰的东西是有规律排列的,为小孩子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这些与生活实际相连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容易接受,更利于学生交流和创新。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节课中学生能列举同学衣服上花纹的规律、课桌排列的规律等。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和观察操作等活动,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学具、列举实例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具和学具:
课件、彩笔、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演唱《两只老虎》,学生跟着老师边唱边做动作。
[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歌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有规律的舞蹈动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
二.魔术游戏,激趣导入
五上《找规律》听课感想 篇13
第五单元找规律
一、知识点:
1、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目标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使啥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积极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典型训练题:
一、按规律在括号理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
二、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知识点:
1、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道列举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会不同的列举。
二、目标要求:
1、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并掌握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有多种的可能性结果。
2、学生能结合经验对具体情境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积极参与意识和质疑精神。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办法来解决;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行和结论的确定性。
三、典型训练题:
李红的书桌上有一本故事书、一本杂志,一本漫画。她想把这三本书顺次放在书架上,她有多少种不同放法?
推荐站内搜索:简短的高级情话、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成人自考报名入口官网、怎样写周记、升国旗演讲稿、湖北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日记150字、执业药师考试题库、专升本网站、西游记读后感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