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1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妈妈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母亲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妈妈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妈妈在一起,对妈妈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妈妈不知道,最后妈妈问 “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妈妈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呢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也是天生善良的;妈妈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妈妈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漫溯,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也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气氛。(另外,妈妈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习性,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气氛)。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也变成人了。它的所作所为有不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比拟的。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那是远离人间的天国世界,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种解读更值得重视。一般人能写作为人的儿童对妈妈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西方诗大不一样。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相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而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母题之一。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尽管我们不是借此宣传宗教),作品的意义旋将变得深宏,庶几把捉诗人的心灵脉搏。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2

  《金色花》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它写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妈妈的“捉迷藏”,描绘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这样一幅画面,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观照,揣摩其不同的意味。

  乍一看,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母亲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妈妈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妈妈在一起,对妈妈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妈妈不知道,最后妈妈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妈妈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妈妈的感情。故事虽短,但是呢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也是天生善良的;妈妈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妈妈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品读至此,我们已经领略了该诗的丰富、有趣的诗味。然而,泰戈尔创设诗意若仅限于此,那就不是大文豪泰戈尔了;泰戈尔高于普通诗人之处,正在于他能在普通诗人的感觉和思路止步的地方还向前、向深处更进一步,进入妙悟的境地,进入“入神”的境界,“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严羽《沧浪诗话》)。如果我们对《金色花》往更深更远处漫溯,我们会有更惊奇的发现。

  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原来也是一幅神灵显形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仍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有着无所不能的神性。它一动意念,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开着的,诗人吟咏此花,本来就含有对神的虔敬,创造了一种宗教气氛。(另外,妈妈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保持着一种沉静安详的习性,也给诗作带来了些许宗教气氛)。小精灵可以忽上忽下,随意摇摆,随意跳舞,随意开花,随意散发芬芳。最后一动意念,也变成人了。它的所作所为有不限的自由,绝非人间肉身凡胎可比拟的。当然它不光有神的能耐,也有神的品性——那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善与爱。这种善与爱既然出自小神灵——那是远离人间的天国世界,也就具有神秘性和崇高性。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作的主题,以及诗人思想感情,这就是颂神。原来诗人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宗教感情提升了诗的感情,宗教思想提升了诗作的主题。

  这后一种解读更值得重视。一般人能写作为人的儿童对妈妈的嬉闹和亲热;只有泰戈尔才能写出人格化的神灵的行迹与心理,而且写得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地轻灵、巧妙、自然。他写出了东方诗、东方文化的神秘与蕴藉。在这点上,他的诗也西方诗大不一样。西方诗坛尽管在历史上也曾受宗教思想、宗教情感的影响,但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种思想感情已经逐渐淡化、疏远了,还没有见到哪位著名诗人像泰戈尔这种痴迷地相信神,并以颂神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主题的。而泰戈尔生活在一个佛教为国教的国度中,他是东方文化培养出来的诗人。遍观泰戈尔散文诗,可以处处感觉到浓厚的、神秘的宗教气氛。诗中经常出现神灵的“一鳞半爪”,虽然不点明神灵的名字,但“你”“他”“她”等指示代词,通常明示或暗示着被敬颂的神灵。因此可以说,颂神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

  我们当然可以仅从凡间、凡俗的主题来解读这首诗,但那样毕竟流于浅俗,而且与泰戈尔诗作原有的意义期待不甚切合;如果我们借助对宗教情感、宗教思想的体认来解读(尽管我们不是借此宣传宗教),作品的意义旋将变得深宏,庶几把捉诗人的心灵脉搏。

  (人民教育出版社 刘真福)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3

  沂南杨坡中学 高兴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

  1.前提:扫除字词障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2.朗读诗歌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办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母亲不见了小孩,多么着急,一旦见了,也惊也喜,自然嗔怪小孩。这句应读出母亲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母亲。”小孩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母亲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母亲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小孩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小孩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

  1.教师导语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啥小孩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2.合作学习

  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①作者为啥把小孩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小孩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小孩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②小孩为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

  (看小孩为母亲做了啥,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小孩总想为母亲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母亲工作,可以让母亲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母亲读书读到的地方。小孩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母亲。)

  ③为啥母亲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

  (上文说,母亲叫道:“小孩,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小孩,母亲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也惊也喜,自然嗔怪小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参与指导,注重鼓励。

  四、拓展训练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如涓涓细流时时哺育着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尝试写诗,教导作指导,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啥小孩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母亲嗅到花香,让母亲看书不伤眼睛。从小孩对妈妈的爱,可以想到妈妈对小孩的爱。

  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诵读的本文。

  六、作业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纸 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小孩对妈妈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也寄托了一个游子妈妈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妈妈身边。一个独特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妈妈不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纸船》

  二、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范读。(有条件,可放录音。)

  2.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学生齐读、自由读。

  三、感悟诗歌

  1.导言: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妈妈的深情呼唤,是献给妈妈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①为啥含泪,为啥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妈妈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妈妈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妈妈远隔万水千山,想念母亲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②借纸船来抒情有啥好处?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妈妈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也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妈妈那里,为啥还要不停地叠?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无以寄托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Lenovo,有何特点?有啥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妈妈的思念,对妈妈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再读诗歌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办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也具体,既含蓄也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妈妈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妈妈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五、拓展训练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妈妈的爱,请你也用诗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作者邮箱: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4

  青岛三十三中   崔显升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母亲好》背景音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小孩形象,表达了小孩对自己妈妈真挚的爱。而冰心的《纸船》却借着一只小小的纸船寄托了对妈妈至死不渝的爱,表达了女儿思念妈妈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嗅 摩 衍 叠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倘若

  2、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3)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诗歌(或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4)进行朗诵比赛,评出5名优胜者。

  3、整体感受。

  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学生想说啥就说啥,教师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作者为啥把小孩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小孩可爱。

  2、小孩为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明确:因为小孩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所以他想瞒着母亲,为母亲做点事。

  3、为啥母亲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

  明确:不见了小孩,母亲心中着急;见了小孩,母亲高兴中带着点儿嗔怪。

  4、借纸船来抒情有啥好处?

  明确:抒情总要借助于某种形象。中国自古就有叠纸船、纸鹤等寄托情思的传统,冰心因袭了这一做法,幻想纸船能载着她对妈妈的爱和思念归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最有特色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补充一些重要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六、布置作业 

  1、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妈妈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无须花钱的事(洗脚、捶背等)。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进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案设计重点之所在。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5

  走近泰戈尔,走进大语文

  ——《金色花》案例

  华富中学  张小娴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整体感知作品内容,潜心体会母子深情。

  2、以读代讲,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能读出诗的味道,读出诗的情感。

  3、向课外读本及生活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情感体验,并训练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的理由与过程的记录:

  一、歌曲《母亲的吻》导入  ,让歌中深挚的倾诉拨动学生的心弦。

  导入  语:这是 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歌曲,历经20年淘洗,唱在今天,仍是分外动人,恐怕就是因为它表现了母 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妈妈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情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这种情感也不会有地域的界限,这是人类共同歌咏的永恒主题。

  有一个人曾用饱蘸童心之笔,尽情描绘了这种情感,抒写了一首首纯真诗篇,这个人便是泰戈尔。

  二、学生利用预习准备的资料简介泰戈尔,并让其他学生补充自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简单途径。通过老师的评价,能使学生明白怎么样甄别手头上的资料有用还是无用,怎么样概括一个人的生平。最后老师再出示一份泰戈尔的简介。

  三、解读课文。多读少问,以读代讲。

  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在朗读设计过程中,我安排了三次读全文:

  第一次先由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希望扫除生字词,初步把握感情基调。点评的过程其实就是整体感知的过程:

  “这首诗,写的是小孩对妈妈的爱,可是刚才的朗读太平淡,没有突出母子之间的幸福和甜蜜。”

  学生这样评价朗读,可见,在听的过程中他们已经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次是自由朗读,希望他们能把刚才评价过程所理解的情感尽量表达出来。自由朗读看起来有点乱,其实比全班齐读有更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引入并重点指导文中母子对话的朗读: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

  “我不告诉你,母亲。”

  通过一系列朗读指导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母亲一天没有见到小孩,非常担心着急,此刻一见小孩,啥心情?”

  2、“母亲的话中哪个词应强调?”

  3、“坏小孩是啥含义?该怎么读?”

  4、“小孩为啥不告诉母亲?告诉了会怎样?”

  5、“小孩在母亲面前,不回答母亲的话,这算撒谎吗?还应该带一点啥语气?”

  这两句对话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妈妈的着急、欣喜、嗔怪交织的情感,一个小孩顽皮、撒娇、自以为得意的姿态,让学生充分感受母与子之间互相交流着的和谐的爱的旋律,并用朗读表现这种爱。

  最后全班配乐朗诵,再次回视、咀嚼这种爱,唤起他们心中对美好情感的享受与追求,希望能激发他们对于自己的妈妈的爱意。

  四、转入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课文《金色花》是侧重于表现小孩对妈妈的倾诉,那么《审判官》就从另一方面展现出妈妈对小孩的挚爱,母与子的情感本来就是交流的、互动的,《审判官》刚巧可以补充《金色花》中母爱的隐蔽。更妙的是,这首诗直白明了,让学生听一遍朗诵,不必老师指点,他们就能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对文中小孩的情感的由来的理解,效果自然会更好。此刻安排老师配乐朗读,掀动学生的心潮。

  转入语:大爱无声,小孩为啥默默地爱着母亲?看看这首诗,也许能更充分理解这一点。

  五、借学生对母爱感恩戴德之机,借学生对妈妈满怀爱意之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过渡语:这就是天底下所有的妈妈的心声,这就是天底下所有的妈妈的写照,谁不应该感谢妈妈、报答妈妈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啥来表达你对妈妈的满怀爱意?

  学生自由想象: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母亲的脖子上,让母亲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母亲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母亲听。”

  “我要变作母亲的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母亲的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我要变作…………“

  至此,学生的想像的热情已被完全激发出来,想像的虚拟主机也越来越广。

  六、对《金色花》手法的探究:

  过渡语:现在我们可以归结一下,《金色花》究竟是怎么样打动了读者?它用怎么样的手法抒写爱的情怀呢?

  “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

  七、扩展视野,了解泰戈尔的其他“母爱“诗篇。

  过渡语:就是这些,足以使泰戈尔的诗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让我们打开自读课本中泰戈尔的其他诗篇,再感受大诗人为我们创设的爱与美的境界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其中一首诗,并简单说说理由。

  八、总结收尾

  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父亲母亲,爱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

  课例自我评价:

  一、本课例打破了常规,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老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生活气息的课程)。让学生通过一篇课文进行了一次“感激母爱”的体验,让学生从一篇课文出发,体验了大文豪泰戈尔的纯真情怀。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堂课是成功可取的,因为它强调了人文价值。

  二、 从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来看,这堂课超越了考试的局限,通过正规、非正式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经历,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这就让学生知道:语文有多大的外延,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味(诗味)怎么样获得,比较阅读在理解作家作品上的作用……进而使他们掌握学习语文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办法。

  三、纵观整个教学过程 ,能很好地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读与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的训练,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一部分,在这堂课上,使用得自然巧妙,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虚拟主机,也与情感培养相结合,有一箭双雕之妙。

  四、但本课例也有一些“败笔”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对“《金色花》手法探究”一处的设计,就破坏了整堂课的诗意美,与前后都格格不入;我设计它的初衷,是怕对课文有把握不全之嫌疑,没有想到,反而成了“画蛇添足”。再例如学生朗诵泰戈尔的其他诗作时,喜欢的理由流于应付,朗诵时情感平淡,该怎样处理,能否改成欣赏老师朗读?最后,最大的一处失误应该是切入点的问题,因为一堂课能否出新,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在于从哪里切入。如果当时能巧妙地从母子对话中切入,再探讨全文的内容与情感,应该会比先整体感知再分析精彩语句要独特一些吧。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啥?(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妈妈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妈妈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次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啥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呢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

  “我不告诉你,母亲。”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啥事情?表达了啥情感?

  这首诗写了小孩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母亲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啥小孩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2)“我”与母亲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啥情感?

  (3)为啥母亲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小孩?”

  (4)作者为啥把小孩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小孩总想为母亲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母亲工作,可以让母亲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母亲读书读到的地方。小孩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母亲。

  三次嬉戏:

  妈妈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妈妈默默的关爱之情。

  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妈妈的牵挂之情。

  妈妈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因为母亲找不到小孩,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也惊也喜,自然嗔怪小孩,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小孩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小孩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小孩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啥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小孩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小孩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妈妈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妈妈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妈妈、报答妈妈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啥来表达你对妈妈的满怀爱意?

  母亲,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啥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也在树间吟唱,母亲,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也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也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母亲“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小孩,求母亲讲故事

  母子情深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7

  教学创意

  《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这是一篇散文诗,这是一篇表现着浓烈的、圣洁的母子之情的抒情诗,这也是一篇寄托着泰戈尔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缅怀诗。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教学中,深入文本细处,通过比读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之精美,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学生更细致地解读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对“爱与被爱都同样幸福”的理解与实践,并以篇带类,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新月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儿化音。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找出描写妈妈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的句子会说出其蕴含的母爱的伟大深沉。

  1.掌握朗诵技巧,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通过比读法品味语言,更细腻地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了解泰戈尔《新月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有表现力的朗诵读出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教学办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助读(PPT呈现)

  1.文学常识--散文诗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有诗的意境,给读者以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分行,不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通常形式短小灵活。

  2.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印度诗圣”。他是印度国歌的作者。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影响很大。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诗集代表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伽利》。

  二、远望《新月》

  《新月集》的第一版的序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PPT呈现)《新月集》把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我们只要一翻开它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翅膀,可以使自己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而这个儿童的天国便是作者的一个理想国。”

  诗人把儿童比作“新月”,预示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

  《新月集》创作背景:(PPT呈现)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没有人会想到写《金色花》的时候,是作者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对他的打击真的太大了!可是他通过作品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作品满含着对生命的爱,对小孩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

  (借助母子形象歌颂圣洁之爱是《新月集》里不少作品的共同主题。这一背景的简介有助于理解泰戈尔借助作品所传达出的对逝去的亲爱的妻儿的深情缅怀,也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即理解作品的最后一段。)

  三、赏读《金色花》

  活动一:读一读

  1.齐读课文

  选几位学生评价全班齐读效果。

  教师点拨文章朗读的整体基调:温馨、活泼、亲切、甜蜜。

  2.深情朗读

  每位学生先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地读。

  选几位学生朗读他喜欢的段落,追问,为啥喜欢这一段落(把朗读和文意理解融为一体),并根据其朗读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注意:教师指导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范读和集体朗读。

  朗读的目标是:要能读出画面、读出形象、读出情感。

  关于读出画面:

  文章的画面感很强,画面之间可以做稍长一些的停顿,以给人想象和回味的虚拟主机;每一个画面呈现时要能读好轻重、缓急、起伏,以突出镜头感,如第一段中,“高枝”、“笑嘻嘻”、“新叶”、“跳舞”等都可以稍作强调。

  关于读出形象:

  小孩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要读出小孩的天真、调皮、活泼、撒娇来。

  (文中出现了“笑嘻嘻”、“暗暗”、“悄悄”、“小小”等叠词,要读出小孩说这些词语时的天真调皮的语调。)

  妈妈的形象是圣洁的、温婉的、慈爱的,要能用舒缓的语调、舒展的情绪读出一个做祷告、读圣书、爱小孩的圣洁妈妈的形象。

  关于读出情感:

  读出小孩在调皮中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之情。

  读出母亲说“你这坏小孩”时的丰富的含义。

  活动二:说一说

  思考:小孩为啥要变成金色花?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适时地穿插金色花图片及简介。

  (PPT呈现)金色花,也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菩提树,树叶呈心形)上的花朵,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金色花在印度受到大人孩子的喜爱和敬重。菩提树在印度也被称为“幸福树”。

  参考:

  金色花,是圣树上的花朵。作者想象小孩变成金色花,象征着小孩的圣洁可爱,也象征着母爱的光辉给小孩的影响。小孩变成了金色花,就变得隐匿起来,为母亲做的事情就变得悄悄的、不留痕迹的,这是从一个小孩的角度来表现对母亲爱的回报。

  借助这样奇特的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小精灵,他可以把自己变成花朵,散发出幽香,为母亲遮阳,也可以把自己变回来,回到母亲的怀抱。他有神的能耐,更有神的品行--善与爱。小孩是一个活泼的、调皮的、懂得被爱与爱的幸福的一个小天使形象。

  人们常常用花来称呼小孩,因为小孩活泼、美丽、纯洁、可爱。金色花,受到印度人民的喜爱,小孩希望自己能让母亲喜爱。

  活动三:品一品

  此环节为深度解读,是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深层挖掘。这是教学难点,要注意做好铺垫和引导。

  深度品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PPT呈现)“我不告诉你,母亲!”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为啥不告诉呢?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这”指代啥?怎样理解“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对于最后一段中的人物语言“我不告诉你,母亲!”,有两种理解:

  1.只是小孩一个人说。

  分析:

  他不告诉母亲,这是小孩的天真调皮的表现。他爱母亲,用儿童的方式、悄悄地回报母亲的爱,但也不愿让母亲知道,于是用与母亲捉迷藏的方式。他自然不会告诉母亲,也许他正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呢!

  2.母亲与小孩一起说出。

  提倡采用第二种理解。但不要强求学生放弃他的第一种理解。

  分析:

  不难想象,母亲会模仿小孩的口气来说。生活中,也许小孩经常调皮地逗母亲,母亲对小孩的性格、脾气已经很熟悉了,他的一言一行其实母亲都是心里很有数的。于是,在小孩也一次调皮时,母亲也会脱口而出这一句话。或许,两人说完后,会因为这样的默契而同时开心地大笑起来。这是多么温馨、活泼、甜蜜的时刻。母亲了解小孩,理解这份童心,也满足了小孩的童趣,并和小孩幸福地享受这份童趣。这样的母亲是真实的、可爱的。这样的理解也许更贴近泰戈尔创作的本意,这么温馨、幸福的画面谁说就不会是在他的家里常常发生的呢?(板书:童心)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这”究竟指代啥?第一可以理解为指代母子的一问一答,正好是先“你”说再“我”说;第二可以理解为是指两人同时说的,“这”指代的内容就是“我不告诉你,母亲”。)

  (“同”,第一个理解,相当于英语里的“and”,这样就是母子同说“我不告诉你”了。第二个理解,跟,与,相当于英语里的“with”,这样就是母亲问,小孩答了。)

  第二种理解,学生也许想不到,或者不会一下接受,教师可以穿插简介自己生活中的默契、理解而也幽默、充满温情的例子。

  小结:

  学会通过理解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尤其是要学会通过理解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内心来把握形象。

  这首散文诗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是那么的圣洁。彼此的理解和关爱是母子深情的前提。(板书:理解、爱)

  活动四:比一比

  这一环节是一个有创意的比读设计。

  比较苏教版和人教版两个版本教材课文文字上的细微差别。分析选用不同词语的效果。此环节采用的办法是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教师朗读与学生不同版本的《金色花》,学生边听读,边在自己的课本上做记号。

  读完后学生提出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朗读、对比、分析。

  不同之处有: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笑哈哈”--“笑嘻嘻”;“空中摇摆”--“风中摇摆”;“新生的树叶”--“新叶”;“妈妈”--“母亲”;“你做祷告”--“做祷告”;“花的香气”--“花香”;“我便要投我的”--“我便要将我的”;“小影子”--“小小影子”。

  重点分析:

  “变了一朵”--“变成了一朵”:要使句意准确,不能有歧义。

  “笑哈哈”--“笑嘻嘻”:前者笑出了声音,与文意不合;后者的“笑”更有小孩气和调皮味,给人一种偷乐的感觉,同时与后文中的“匿笑”呼应。

  “空中摇摆”--“风中摇摆”:前者是积极的行为,表现小孩的天真活泼;后者是被风刮的,被动的。

  “妈妈”--“母亲”:前者太正式,不太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实际;后者口语化更亲切,且与后文的用词风格一致。

  “花的香气”--“花香”,“新生的树叶”--“新叶”:后者“花香”“新叶”更精致、凝练,符合诗歌的语言特征。

  “小影子”--“小小影子”:前者是客观表述、只是表现出“小”这个特点;后者显得小巧、灵动、可爱,叠词“小小”的使用也增加了亲切感和韵律感。

  小结:选词用句精致、确切,可以更好地表现文章中心,抒发情感。在比读中,提高我们的语言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四、近观《新月》

  《新月集》里有许多写母子故事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亲爱的妻儿的深深怀念,也感受到作者对儿童的爱,对幸福生活的歌咏。

  《新月集》里的很多诗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尤其是不少诗歌里的想象更是奇妙独特。我们试着阅读、体会其中的一篇。

  印发《花的学校》《恶邮差》《同情》等。

  联读欣赏《花的学校》。

  学生齐读。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啥?

  分析:

  这首散文诗修辞手法丰富,想象非常奇特,语句活泼有灵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小节,写出了小孩很得意的形象,这种得意是因为他觉得他读懂了那些从地底下花的学校里钻出来的花儿们的心思:他们在渴求母亲的拥抱!从这首散文诗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小孩眼里的世界,也体会到了一个小孩对母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一个中年男子对在天堂的妻儿的怀念和祝福。这就是真实的泰戈尔。

  五、顺势小结

  从《花的学校》中,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把诗集命名为《新月集》的意图,儿童就像新月那样纯洁和宁静,美好和天真。是的,用儿童的目光去观察生活,永葆一颗童心,用诗歌把对生活的爱记录下来,你就是一个有诗心、有诗性的人,你必将拥有诗意的生活。愿大家都诗意地活着!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新月集》。

  《榕树》《告别》《小大人》《著作家》《恶邮差》《同情》《英雄》……

  七: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童心爱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8

  一、 导入   ――5

  播放歌曲《母亲的吻》

  导入  语:

  这是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首歌曲,20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也许因为它表现了妈妈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妈妈的深挚的倾诉,这种感情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与它同样题材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他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过渡】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这篇文章的范读。

  二 、朗读 ――10

  1 师生共读 师读1、2、3段,一位读4, 一位读5、6, 一位读7、8、9 。

  【过渡】三位同学读的都很不错,接下来,我想请其他同学起来试一下,选一段你最喜欢的场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小孩跟母亲嬉戏的场景,选一部分你最喜欢的,读几句话也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下,看看你是不是能把小孩的个性表达出来,把小孩的感情表达出来。如果读得好,我们在座的同学就给他以掌声来表示肯定。来谁愿意试一下。

  2 学生试读 (选6人)

  三 、 以读带问,引出重点(母子对话)的朗读分析 ――15

  1 小孩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

  2 母亲是怎么样的人?

  【过渡】刚才这些同学读的过程中,你们为啥会给予掌声?因为他们读的怎样啊?

  (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或者说,我们听他们读了以后,感觉到这是一个啥样的小孩啊?)

  【板书】小孩 天真 淘气 贪玩 孝顺 关爱 (还有没有?这个小孩还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啊?)可爱 善良

  【过渡】那么,从同学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母亲也是怎么样的人呢?

  【板书】母亲 关心 担心 无私的爱 慈祥 亲切

  【过渡】慈祥、亲切,为啥呢?

  (小孩变成金色花,玩了一天,母亲也没有责怪小孩)

  那么,母亲是怎么说的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

  母亲的话中,哪个词应该强调呢?母亲一天没有见到小孩,此时一见,啥心情 ?

  (担心)

  那么,哪个词应该强调呢?

  (哪里)

  坏小孩是啥含义?该怎么读?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假装生气 亲切)

  小孩不回答母亲的话,是撒谎吗?那是啥?应是啥语气?

  (顽皮 撒娇 得意洋洋 淘气 天真 机灵)

  四 、再读 ――5

  1、朗读比赛

  【过渡】好,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组合,一人读母亲,一人读小孩。看哪组读的最好?人物的感情表达的最贴切?(选3组)

  【过渡】好,下面,我们请全体同学带着感情,把整篇文章朗读一下,再次感受一下这母子之间深深的幸福和甜蜜。

  2、齐读全诗

  五、延伸拓展 ――10

  转入另一首诗《审判官》,

  如果说金色花侧重于表现小孩对妈妈的倾诉,那么泰戈尔的另一首诗《审判官》则展现出了妈妈对小孩的挚爱 。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师读

  同学们,这就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心声,这就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写照,谁不应该感谢妈妈,报答妈妈呢?泰戈尔笔下的小孩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去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啥来表达你对自己妈妈的满怀爱意呢?

  【学生活动】

  六、作业 

  今天讲给老师听还不够,还应该讲给你们的母亲听,所以,今天的作业 就是:假如明天是你母亲的生日,那么在贺卡上写一段话给你的母亲,有一个要求,用“假如我变成了啥”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母亲的爱。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9

  一、       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小孩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妈妈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气氛,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办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三、       教学重难点怎样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四、       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五、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小孩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二)              整体感知1、简介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也美丽。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小孩与妈妈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教师朗读课文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小孩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3、聊一聊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啥,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b集体讨论。4、内容归纳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哪几次嬉戏归纳:当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母亲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小孩还求母亲讲故事。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小孩(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母亲(宽容慈祥、疼爱小孩)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悦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三)              能力训练1、朗读练习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         我不告诉你,母亲.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2、写作训练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妈妈和小孩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办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心脾;我要投落影子躲进掌心;我要迎风飘摇和母亲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啥?做啥?)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c佳作交流(四)              拓展想像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母亲,请五个同学演小孩,为母亲说写啥,做些啥。(五)              布置作业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学生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到过仙人掌开花。但是呢他们中几乎少有甚至没有人对仙人掌的顽强生长、努力开花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今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养尊处优,做事缺少持之以恒、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作者蓝兮,从独到的视角观察品评仙人掌这一代表性植物,更给了不能甚至不会正确评价人物的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学办法】

  课后第一题体现了教学重点。建议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在学生自学之后,安排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时,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抄写词语和句子当堂落实,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谁家里养了花?养了哪些花?出示仙人掌图片,为啥很少有人愿意养它?说说你对仙人掌的认识。(学生评价仙人掌。)

  2.作者蓝兮看到人家阳台上养了许多花,也激起了养花的兴致,在这些花草中其中就有一盆仙人掌。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考考你:出示:煞 棠 渝 戟 穗 榨 怎么读?会写吗?谁能组词?

  出示词语: 闲情逸致 不无遗憾 肃然起敬 无所顾忌 始终不渝

  煞是艳丽 歪歪斜斜 皱皱巴巴 枯涸龟裂 刀戟般凛凛叉开(啥样?)

  3.自读或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注意第3、5、6、10、14等自然段的个别语句指导点拨。

  4.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啥。

  三、深入学习

  1.给课文分段,说说为啥这样划?按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季,“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1)仙人掌成活 出示:

  不论那一小盆泥土怎样枯涸龟裂,它总是葱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11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么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啥要这样教”。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七年级语文课文《金色花?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金色花》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 说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字词的积累,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金色花》是本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文中小孩变作了金色花,与他妈妈“捉迷藏”,构成了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画面,文中小孩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妈妈的爱和依恋。文中表现家庭之爱、母子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继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说学生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13人,重听学生占总数80%。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两级分化较严重,因此在课上我着重实施因材施教策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的要求,本课时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在朗读中体会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潜能。

  2.过程与办法

  ⑴教法:启发点拨法;美读感知法;多媒体演示法

  ⑵学法: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4.发挥聋生视觉优势,培养观察与想象能力,补偿缺陷。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语文学科、诗歌体裁的特点,以及聋生由于听力缺失造成语言感悟能力受限的特点,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想象”的能力,运用“想象”以借物抒情进行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将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就是要美读课文,披文而入情,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思想感情。聋生的语感培养尤为重要。我安排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 讲故事,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表现亲情的小故事,以营造学习气氛。由故事Lenovo到妈妈再联系到课文《金色花》,引入课文的学习。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从感知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入手,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美读诗歌,咀嚼品味。

  首先让学生选择喜欢或感受深刻的段落合作朗读诗歌,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及与众不同的感受。

  然后讨论“小孩与母亲在诗中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并提供句式:

  我看到了一个 的小孩,我是从 看出来的。

  我看到了一个 的母亲,我是从 看出来的。

  来辅助学生梳理思路,规范语言。

  学生边读边议,老师作好评价的引导。通过学生对第1~8自然段个人独特感受的讨论,师生互动探究,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师适度采用换词赏析、变换语序、标点的朗读等不同途径,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及时点拨、指导,最终实现“小孩为啥要变成金色花?”问题的探究,体会诗歌语言优美含蓄,人物感情细腻的特点,使学生掌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后面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4、拓展运用,丰富语言。

  首先提供《人民日报》曾举办过“献给妈妈”一句话活动中的两则作品: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也吻。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则作品与《金色花》在写法上的相似点(都是借助一种具体形象表达对妈妈的爱。)目的有二:一是激起学生练笔的兴趣,二是提供一种容易模仿的模式,再让学生放飞想象,续写小诗,借其他事物抒发对妈妈的爱。之后全班交流,鼓励和肯定大胆新奇的想象。这一步骤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地练笔中突破教学难点。

  5、小结及作业

  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加以总结:情感与写法。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办法写一篇作文《我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说板书。简洁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本课时的主旨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 篇12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小孩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妈妈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气氛,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做《泗县二中三维动态学案》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办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世上只有母亲好》,学生跟唱,展示图片,感悟母爱。由此导入课文。

  二、学生打开学案,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也美丽。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四、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扫除字词障碍:谁来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沐浴(mù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嗅(xiù)闻(气味)。

  2、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也在新叶上跳舞,母亲你会认识我吗?(小孩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小孩,你在哪里呀?'(妈妈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妈妈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母亲。'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小孩的淘气、撒娇和对妈妈的爱恋)

  3、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4、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五、合作探究,品味情感美。

  必答题:(加油哦!)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金色花》写了“我”和母亲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妈妈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妈妈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小孩和一个怎么样的母亲?(小孩: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妈妈:关爱小孩、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抢答题:(挑战你!)

  1、作者为啥把小孩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小孩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小孩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2、小孩为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小孩总想为母亲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母亲工作,可以让母亲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母亲读书读到的地方。小孩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母亲。)

  3、为啥母亲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

  (上文说,母亲叫道:'小孩,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小孩,母亲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也惊也喜,自然嗔怪小孩。)

  4、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小孩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六、拓展阅读,升华情感美。

  1、假如明天是你父亲或母亲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啥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父亲或母亲,用'假如我变成了啥'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父亲或母亲的爱?(我love父亲母亲!)

  2、请你今天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无需花钱的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让爱住我家!)

  七、课堂小结: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这个世界上,我们啥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

  八、布置作业:

  发放印好的《检测题》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国家)作家、诗人________(姓名),他曾在1913年获_______________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小孩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啥把小孩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小孩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小孩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小孩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小孩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孩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6、第⑧段中,母亲见到了自己的小孩,她为啥要说“你这坏小孩”?

  九、再次播放《世上只有母亲好》,下课。

推荐站内搜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成绩查询、西安工业大学专升本、开学第一课心得体会、读后感300字大全、广东联考成绩查询、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周记范文、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主治医师试题、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金色花》的两种解读(通用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4829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