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通用15篇)
小马过河 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二、教材说明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母亲,母亲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也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与课文插图内容相应的课件或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2课前观看老牛、小马、松鼠的外形,了解其身高。
3老牛、小马、老马、松鼠的头饰。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突”是第一声,不读tù。着重指导学生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
匹:外边是三框儿,里边是“儿”字。笔顺是匹。
袋:衣字底,上下结构。
突:上边是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加一点。
然:上半部左边不是“夕”。
低:可用熟字“底”换偏旁的办法识记。
2写字教学。
如:右边“口”的高矮要掌握好。
突: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袋:上短下长,上面是“代”字,不要写成“伐”。
愿:下面的“心”字要写扁些。
(三)词句教学
1“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为难了”,“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一个说“水很浅”,一个说“深得很”,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对矛盾。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或教学课件演示,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的原因。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想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最好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正确答案。让学生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四)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很多。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母亲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要读出引导小孩思考问题的语气。小马的话则应读得天真活泼。“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没……没想过。”应表达出因为小河挡路,没有完成母亲交给的任务时不好意思的心情。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五)练习提示
课后第一题中“说说小马过河以后会说些啥”,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体会说。可以先分小组说,后指名在班上说,使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第三题是用带点字口头组词。可以采取看谁组得对、组得多的比赛激励学生动脑筋多组词语。
第四题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近义词“立刻”和“连忙”。可以让学生交换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再读一读,看它们的意思改变没有,如果没有改变,就证明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
(六)扩展活动
1戴上头饰,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为题另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看谁想得新,想得与众不同。
3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样,以“小猴过河”自编故事。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一读。
读出三个层次:(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把句子读通顺。(2)细读课文。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然后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可参加学生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点拨。(3)熟读课文。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二)演一演。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适合儿童表演。针对这一特点,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让学生演一演,用这种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小马过了河会说啥?回到家怎么样对母亲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把这些想象加进去,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三)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四)完成课后练习。
小马过河 篇2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啥要过河呢?他也是怎么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啥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啥要过河?
(要帮母亲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母亲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啥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母亲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办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啥意思。你为啥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啥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啥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母亲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样?同一条河,为啥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怎样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啥,有啥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也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 愿 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啥问题吗?(小马为啥要过河?小马怎么样
过河?结果是啥?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 突 然 袋 如 道 愿 半 拦 低 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 突然 拦住 挡住 愿意 如果 低头 深浅 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办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 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 知道 突然 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 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匹 突 然 袋 如 道 愿 半 拦 低 挡
第 1 2 页
小马过河 篇4
活动由来:婴儿对看图说话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婴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婴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婴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婴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
(1)老牛说了些啥? (老牛为啥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
(2)小松鼠说了些啥?(小松鼠为啥要这样说?他为啥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啥?)
(3) 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啥?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
(1)老牛说得对吗?为啥?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啥?
(3)马母亲对小马说的啥?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啥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婴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婴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延伸活动:继续为婴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婴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
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婴儿广播体操、武术操。
游戏:卖蒜。 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孩子太危险。
小马过河 篇5
趣读 明理 深悟
——教学三得
一
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小孩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也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小孩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二
《 》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小孩,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小孩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啥”小孩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小孩“明白了啥”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提倡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强化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小孩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小孩: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小孩小手高举。
“我背《论语》的时候,有一个字不认识,去问父亲、母亲,父亲读一个音,母亲读一个音,我不知道谁说的对,就想:还是去查查字典吧。结果证实了母亲读得对。”
“父亲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让我自己插起来。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而表弟说很难插。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我决定亲自试试,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
“我与姐姐、弟弟去公园玩,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弟弟说会掉下去,很危险,而姐姐说大胆走,不会有危险。虽然我很紧张,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小孩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小孩们已不需要“母亲”的指点了。
三
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小孩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于是,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孩们,童话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呢!再读读故事,有没有自己读书所得而也希望与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层层浪,小孩们也去读书思考了。不长时间的宁静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小马很愿意帮母亲做事,热爱劳动。”
“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
“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但它是为了小马好,它很善良,有一颗爱心。”
……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好啊,啥问题?”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马一试,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
“老马知道水不深,不会淹死,才叫小马去试的。”
“如果水很深,老马不知道,她叫小马去试试,小马不就淹死了吗?”
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小马也要过河,它该怎么办呢?
是该动动脑筋了。课让学生带着问号结束了。
小马过河 篇6
演示·启智·明理
------------------------------------------------------------
[教例]二年级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为让学生理解上面三句话,教师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教者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接着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把松鼠整个淹没了。最后把小马(背上画有半口袋麦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里,水刚没小马的大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啥说水“浅”,松鼠为啥说水“深”,小马试了过后为啥说水不深也不浅。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评析]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教师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位教师的直观演示,形象生动。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忽闪着眼睛,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难点,创设了一个“场景”。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小马过河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 愿 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啥问题吗?(小马为啥要过河?小马怎么样
过河?结果是啥?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 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 突 然 袋 如 道 愿 半 拦 低 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 突然 拦住 挡住 愿意 如果 低头 深浅 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办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 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 知道 突然 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 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
匹 突 然 袋 如 道 愿 半 拦 低 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
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啥?(为啥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 指名按自然段读,想一想:小马为啥要过河?
(小马帮母亲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房去。)
(二)学习第三——七段:
1、小马是怎么样过河的呢?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小马遇到了啥困难?他先后都问了谁?
板书: 能不能过去? 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么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 很浅,刚没小腿。
3、怎么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么样做的?快读一读。
(投影片):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对比这两句话,说说有啥不同?加上“立刻”,说明啥?(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么样读呢?
5、这时也发生了啥?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 深的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么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6、7段,想一想母亲的话该怎么样读?
8、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9、你觉得母亲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小孩,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10、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小马应该怎么办呢?为啥老牛和小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习第八段:
1、指名读,的结果怎么样?(水不深也不浅。)
2、投影片:读一读,想想该怎么样填。
因为小马不象( ),也不象( ),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象( ),也不象( )。
答案:因为小马不象(老牛那样高),也不象(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 ),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相象,说一说:后会说些啥?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再读全文:
1、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
2、在全班展示朗读。
四、进行总结:让学生谈学习后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 :有语气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想像一下,小马过了河以后,在回家的路上,也遇到了松鼠、老牛,见到母亲,它会说些啥?其它同学评一评想像的怎么样。
小马过河 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啥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母亲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啥?(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母亲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啥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啥为难了?它想到了啥?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啥?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啥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也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母亲,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母亲是怎么说的?母亲的话是啥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啥?
1、指名读,找出小马母亲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么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母亲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啥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啥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也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母亲,它会说些啥?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样。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母亲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么样?为啥?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母亲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小孩。因为它一听说能帮母亲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母亲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母亲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母亲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啥?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啥?
生争论:母亲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啥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么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小孩,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啥要过河呢?他也是怎么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啥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啥要过河?
(要帮母亲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母亲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啥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母亲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办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啥意思。你为啥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啥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啥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母亲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样?同一条河,为啥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怎样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啥,有啥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也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也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啥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么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也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啥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啥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啥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啥?要用啥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么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么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也亲切的语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母亲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办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怎么样?有啥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母亲用啥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母亲说了些啥?(“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也“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啥?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啥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么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话,懂得了啥?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 )
难 没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老马 一( )麦子 一( )小河
一( )老牛 一( )松鼠 一( )伙伴
3、按课文内容填空。
老马告诉小马:“小孩,( )别人说,( )不动脑筋,( )试试,是不行的。”
4、填适当的语气词。
(1)如果母亲在身边,那多好( )!
(2)母亲问他:“怎么回来( )?”
(3)松鼠认真地说:“河水深的很( )!”
(4)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 )?”
(5)小马叹口气说:“哎!还是回家问问母亲( )!
小马过河 篇9
教材简析:
这则童话讲述了小马在帮母亲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牛伯伯说水很浅,小松鼠说很深,母亲则告诉小马自己去试一试,最后小马安全过河的故事。
设计理念:
课文情节美、语言美、构图美。教学中拟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扮演角色和“三说小马”的教学环节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教学中注重挖掘文章的内涵,注意将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懂得“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中识字,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师讲故事——说小马。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说说这是一匹怎么样的小马?
课件:( )的小马。
2、请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再说出原因。
(学生可能说:听话、懂事、爱劳动等词语)
(利用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懂事的小马,学生很想知道小马到磨坊的情况,自然激起了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纠正字音。
3、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帮助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小组汇报,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啥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悉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的目的,为下一步的精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精读课文,读出感情——二说小马。
1、小马来到了河边想要过河,它和老牛、松鼠有一段对话。它们说话时的神情、动作以及语调生动极了,这真是一场有趣的对话。你们能按角色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扮演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2)按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3)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文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2、生命只有一次,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听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怎么样做?从小马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匹怎么样的小马?
课件出示:( )的小马。
3、请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再说出原因。
(学生可能填:不爱动脑筋、胆小、依赖父母、做事小心。)
4、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来知道河水的深浅呢?
(扮演角色让学生进入推理情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老马的话。)
四、交流评议,理解寓意——三说小马。
1、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你现在也觉得这是一匹怎么样的小马?
课件出示:( )的小马。
2、请学生在括号内填上有关的词语再说出原因。
(学生可能说:听话、学会了思考、勇于尝试。)
3、(出示课件)说说为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能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4、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啥?(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亲自去试试。)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是怎么样做的?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的主题:遇事要学会思考和判断。)
五、课外延伸,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小孩,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粉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次小马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续编这个故事吧!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马过河
为难 老牛:河水浅、能趟过
(第一次) 松鼠:河水深、不能趟过
实践 母亲:水深浅、试一试
(第二次) 下了河、水不深不浅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句式训练,照样子写一写。
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
,请您告诉我, , ?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己巩固在读文中已初步认识了的生字,认不准的可请教老师或同学。
2、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3、小组内互相认读。
4、抽生读,检测识字情况,同时交流识字办法。
5、出示本课含生字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巩固识字。
6、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和新学会的词语填在“自选词语”的空白处。
7、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生字或词语说句子,灵活运用生字。
(采用出示卡片的形式,学生会有一种探究的感觉,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再用组词、说句子的形式拓宽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巩固生字、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指导写字。
1、教师根据结构分类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匹:注意笔顺。
试:右侧有点,无撇。
愿:半包围结构,心在厂内。
2、比一比谁写得棒。学生在《写字》书上练习书写。
3、写字展示,小组评出写得好的字,再进行班级评议,优胜者给在“成绩栏”加一朵小红花的奖励。
(用《写字》练字,学生能注意到字的间架结构,进而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比赛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小马过河 篇10
活动目标: 1、使婴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婴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婴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 活动分析: 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可爱、很天真,适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学习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难点是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婴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婴儿兴趣,讲述故事。进行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母亲也是怎么说的?小马也是怎么做的?请婴儿互相讨论:为啥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他们有啥不同呀?引导婴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婴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1)老牛说了些啥? (2)小松鼠说了些啥? (3) 小马是怎么做的?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啥? (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啥? (3) 马母亲对小马说的啥?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 (4)故事讲了一个啥道理? 3、教师总结: 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婴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活动反思: 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仅以此为诫,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动中有95%的婴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婴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 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 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也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婴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婴儿进行比较,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婴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二、将故事中各人物的语言提出来,让婴儿进行理解 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说的话,其实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呢应该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 婴儿从这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出发,深入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并用故事中的原话来回答。 三、课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 我是用flash做的课件,在做时只考虑到把主要故事情节展示给小孩就可以了,也许是自己的纵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课件的演示与故事情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时间上不能一致,这属于儿童观的不正确,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对婴儿进行常规上的培养 活动过程中有些小孩的坐姿不正确,而有些小孩虽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讲出故事所讲的道理,但是呢回答问题时的站姿不对,回答时有些口吃(或者说是有些口头语),但是呢我都没有注意到,没有加以纠正。这也暴露了我的调控能力欠缺,对活动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动的进展,进而使这一活动逊色了很多。 总之这一活动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使活动的组织形成自己的风格。
小马过河 篇11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啥要过河呢?他也是怎么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啥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啥要过河?
(要帮母亲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母亲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啥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母亲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办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啥意思。你为啥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啥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啥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母亲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样?同一条河,为啥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怎样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啥,有啥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也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没”,会写八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2、过程与办法:
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小马、松树、老牛图片。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导入:
(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他是谁?(小马)小马想去做啥呢?(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检查生字词
马棚 一匹 麦子 磨坊 刚没小腿 没想过
拦住 昨天 前蹄 既不像……也不像……
(三)复习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马过河讲了一件啥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终于过去了,这是为啥?
2、思考后,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3、汇报交流
(第一次过河时,老牛伯伯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跑回家问母亲,也就没能过河;第二次过河时,小马听了母亲的话,通过自己的实践,终于过河了。)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老牛是怎么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怎么样读好对话?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板书:很深(淹死过小伙伴)
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啥?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师: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了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小孩子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小马怎么做的?小马回家后,怎么样回答母亲问话的?
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么样教育小马的?用“~~~~”勾出老马的话。
(4)、母亲的话告诉我们一个啥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啥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听了母亲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他实践的结果是啥?
(2)说说为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四、总结,延伸中心
出示小马的话:小孩子们,听了母亲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小结: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五、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将给父亲母亲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小猴子要过河,会怎么样?请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母亲驮麦子到磨坊去,在一条小河前,他为难了,牛伯伯告诉他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问母亲,母亲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也跑回河边,自己过河。这才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个故事说明了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做,才会有正确的认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教师适时范读,同学分角色朗读,激发“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能用自己阅读文本形成的标准,即“应该读出这样的感情”“这样读才是美的”等,来衡量一个学生朗读“好”与“不好”。而应立足文本的感情基调,应以欣赏的眼光、朋友的口气、智者的明断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互相评价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孩子子还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看动画图片,对事物充满好奇,为了让学生更能深刻地理解,我在讲授老牛和松鼠的对不对时,特意用演示、比较的办法,这样既直观地让学生发现差别,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如在讨论“同一条河,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他们谁说的对,为啥?”这一环节中,同学们在探讨的时候将小马也提前拉入讨论中,一下子将我的教学计划打乱。虽然听取了一位同学的回答,但是呢没有让其他同学继续发挥想象,自主发言,而是也将他们生硬的拉回到了我设计的问题当中。这主要体现了我的随机应变能力还很欠缺,对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不能准确的把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本节课我付出了不少,收获也可观。虽然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但是呢它使我进一步体会到不管教学活动怎样设计,都应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到实处。也让我知道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最活跃的,要为小孩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不断钻研学习,争取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更大的提高。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 篇13
【说设计意图】
这一活动是根据新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要求而设计的,活动的设计是为了体现教师寓教于乐、婴儿寓学于乐,使节奏训练、律动、打击乐三者与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婴儿积极体验音乐。在整个活动中坚持了师幼互动,*互动的原则,使活动气氛轻松自由也具有艺术性。总的来说,此次活动可以用三个“快乐”来概括: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婴儿快乐大胆地表现。
【说教材与教法】
1、《小马过河》是一首典型的回旋曲式乐曲,旋律幽默、风趣、动静结合,并节奏欢快,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小马诙谐逗乐的在大草原上嬉戏,玩耍的场面。婴儿对这些描述既新奇也熟悉,很容易理解、掌握,使婴儿在欣赏音乐时感到十分愉悦,有利于培养婴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2、教法:(1)、随机教学法:为激发婴儿学习积极性,我注重采用随机教学法,在教学中,始终注意追随着婴儿,从他们的肢体语言中敏感的扑捉可挖掘的、有价值得部分,启发鼓励婴儿进行创编活动。(2)、欣赏法:我在活动中,先引导婴儿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婴儿一种完整教学目标的感受,然后分段欣赏,重点部分重点欣赏。
【说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小马过河》幽默、风趣的音乐特点。
2、通过感受、欣赏、游戏创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回旋曲式”的特征,能通过多种形式(律动、打击乐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卡通图谱,进行节奏训练,节奏训练在这里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通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依次递进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婴儿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为欣赏乐曲,做好准备。
(二)新课
1、欣赏《小马过河》
欣赏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老师带领婴儿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风格及情绪;
第二步,教授律动,并通过律动引导婴儿感知回旋曲式的特点,通过不同的体态律动,使婴儿通过肢体语言的变第三步,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给乐曲第一部分A段,加入打击乐:铃鼓、雪橇铃、三角铁,通过以上三种乐器更好表现音乐。B段,加入律动——小马散步;C段,加入游戏——小马过河;感知乐曲情绪的变化。
通过打击乐与游戏相结合,使婴儿充分感受A段与B段、A段与C段音乐情绪的异同,进而,充分调动婴儿参与音乐的积极性,将本课推向*。
2、结束活动,在《小马过河》的音乐游戏中,结束活动。
小马过河 篇14
说教材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
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办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啥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啥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啥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 “啥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 “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彩不同,老马是“母亲”,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说板书
由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也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小马过河 篇15
《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也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我找出一些词句,不但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对于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我在课上让学生找出这几个动物的对话,边读边想,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也“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母亲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时我突出以下特点: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怎么样?有啥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母亲用啥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母亲说了些啥?(“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啥?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啥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么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母亲的话,懂得了啥?
纵观整节课教学,教师不但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还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并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力争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水平。
推荐站内搜索:清明节日记100个字、江苏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成人高考怎么录取、准考证打印入口、职称计算机考试题库免费下载、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团委书记竞聘演讲稿、变形记作文400字、百米赛跑作文、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500字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