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将日常生活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分析:

  主教材仰卧推起成桥是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

  (二)教材的处理:

  1.营造童话意境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生活小游戏)、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分组找位置)、小马想办法过河(用搭桥等各种办法过河)、到欢庆过河(放松舞蹈)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弘扬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

  本学年,我承担了校级课题“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为了更好的结合课题研究,我在设计本课时,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准备活动的生活小游戏,到基本部分的过河,结束部分的放松小舞蹈,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我只是提出活动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也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整节课都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交流中进行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培养了学生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挖掘生命内涵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虚拟主机,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虚拟主机。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除了会将仰卧推起成桥呈现出来外,一定还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桥来。当然,过河的办法很多,除了搭桥过河外,学生们也一定会想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办法来,那时,只要从中选取几种适合学生特点,便于操作的过河办法来代替次教材搬运接力,我想,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办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4.巧设学习障碍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进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体育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5.巧妙设计场地活用体育器材

  在场地设计上,我力求与故事情境相吻合,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整堂课我只用了一种器材——体操垫,不管啥过河办法,都用这张小小的垫子,既做到了一材多用,也便于组织教学。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将日常生活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健身,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分析:

  主教材仰卧推起成桥是学生喜爱的技巧类体育项目,它能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力量等素质。仰卧推起成桥在三上时曾经出现过一次,学生对该动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单独完成成桥动作。本课旨在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成桥的动作,并教会学生学习的办法。本课的次教材是游戏搬运接力,为了使整堂课连贯,统一,我删除了该教材,留下了更多的虚拟主机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创编学习内容,进而保证课的完整性。

  (二)教材的处理:

  1.营造童话意境  激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以童话“小马过河”为背景,组织教学。课一开始我简单的给学生讲述小马接受任务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与老牛的话让它不敢过河,只好回家问故事。在随后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小马过河” 这个故事展开教学,从小马练本领(生活小游戏)、小马接受任务遇到大河(分组找位置)、小马想办法过河(用搭桥等各种办法过河)、到欢庆过河(放松舞蹈)都是在这个情境中进行的,使学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个整体。

  2.弘扬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合作

  本学年,我承担了校级课题“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为了更好的结合课题研究,我在设计本课时,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准备活动的生活小游戏,到基本部分的过河,结束部分的放松小舞蹈,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编,我只是提出活动的要求与注意事项。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也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合作,整节课都是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合作交流中进行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培养了学生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挖掘生命内涵  放飞学生心灵

  儿童的灵性也就是学生的天性,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儿童天生具有创造力,就看你教师有没有给他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虚拟主机,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砝码。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时,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虚拟主机。我想,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除了会将仰卧推起成桥呈现出来外,一定还会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桥来。当然,过河的办法很多,除了搭桥过河外,学生们也一定会想出各种富有创造性的办法来,那时,只要从中选取几种适合学生特点,便于操作的过河办法来代替次教材搬运接力,我想,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因为这是他们的自己的办法,这是他们合作的成果,这是他们创造的结晶。

  4.巧设学习障碍  练就生活本领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学的轻松,但往往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本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巧妙设置了学习的障碍,使学生在新需要与旧水平之间产生冲突,进而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匹小马,你能过河吗?”这个问题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他们会利用以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实践,甚至会将问题放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这样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体育问题的同时,练就生活的本领。 

  5.巧妙设计场地  活用体育器材

  在场地设计上,我力求与故事情境相吻合,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整堂课我只用了一种器材——体操垫,不管啥过河办法,都用这张小小的垫子,既做到了一材多用,也便于组织教学。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3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词的练习:

  一( )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马一( )小河一( )大树

  一( )小马半( )麦子一( )老牛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这9种事物的联系,教师用笔连接相关联的事物:

  接着鼓励学生用几句话把几种事物的联系说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结果学生越说越多,越说越清楚。比如: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老马叫小马驮半袋麦子过一条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边有一棵大树,大树下老牛在吃草。小马问老牛他能不能过去,老牛说河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刚要过河,被松鼠拦住了,松鼠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小马不知怎么办……

  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母亲”,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另外可以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幻灯或彩色图片展示事物,组成一幅图画,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强化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也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啥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么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4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啥要过河呢?他也是怎么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啥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啥要过河?

  (要帮母亲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母亲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啥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母亲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办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问松鼠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啥意思。你为啥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啥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啥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母亲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样?同一条河,为啥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怎样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啥,有啥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5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母亲,母亲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也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办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啥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啥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啥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啥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 “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母亲”,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由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也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语气。

  2.理解老马的话,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去想,敢于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老牛、小马、松鼠贴图,小马头饰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播放《三只小熊》一遍,之后循环播放《两只老虎》。生听到音乐后,便自动跟唱起来。

  师:好听吧!来,会唱的唱起来;(师手势示意学生起立)会跳的跳起来就更棒啦!(师做简单示范动作)

  音乐结束,学生意犹未尽。

  师:好玩儿吧!如果能够放开来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你会觉得更有意思。

  【教后反思:在第一课时中,学生相对拘谨,不爱举手发言,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同时也为了缓解初次面对大型公开课的怯场情绪,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前互动的环节,耳熟能详的旋律,简单有趣的律动让学生们很快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来。】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语,谁给大家读读。

  出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

  麦子小河磨坊

  师:(见小手林立)都想读啊,那好,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小火车大声朗读所示词语。

  师:再小声读读这些词,边读边想像,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领生小声慢读。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大声齐说:小马过河!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件啥事吗?(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两生回答,师引导用所示词语说故事梗概。

  【教后反思:选择故事主人公及故事重要线索,七个词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孩子说,小马是听了母亲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母亲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么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这句神奇的话找出来。

  1.揭示母亲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小孩,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神奇的话。(生齐读)

  师:这里的“别人”指谁?(老牛和松鼠)

  贴老牛和松鼠图。

  师:老牛和松鼠是怎么样说的呢?

  根据生答出示老牛和松鼠的话:

  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2.理解母亲的话

  师:为啥光听老牛和松鼠说,还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小马去看个究竟。

  (1)听老牛说

  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第3小节(幻灯出示第3小节全文),其他同学思考: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啥困难?

  生读第3小节,集体为其正音:为难的“为”应读第二声,并用“为”的第四声组词,加以区分。

  师:小马碰到了啥困难?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师:他想到办法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母亲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师:啥是为难?

  生:为难就是想不到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听出小马不知道怎么办了。

  生1朗读不到位。

  师:想的语气,我们可以读轻一些。

  师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其实你们也能读得这样好,谁再来试试?

  生2模仿读,把小马为难的心情,及渴望母亲在身边的语气读得像模像样。生也热烈鼓掌。

  【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状况,我将问题设计得比较浅显;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读技巧的情况下,直接告之人物语言的读法,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读的过程学习、感悟朗读技巧,体会朗读乐趣。】

  师:可是母亲在身边吗?(不在)

  师:(为难状)那可怎么办呢?

  生:找老牛帮忙。

  师:他是怎么样请教老牛的?

  生1读书中原句: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师:小马叫老牛——

  生齐:牛伯伯

  师:这匹小马可真懂礼貌,谁来做懂礼貌的小马?(师拍怕胸脯,加粗嗓门,做老牛语)我是老牛,问问我!

  生2声音小。

  师:(做老牛语)哎哟,我老牛年纪大喽,耳朵不大好!

  生2连忙加大音量也问了一遍。

  师:(摸生头)哟,多懂礼貌的小马啊!真让人喜欢。

  也指名生3。

  师:(做老牛语)这匹小马的声音可真清脆,听上去还挺着急的,一定急着过河呢,我得帮帮他。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做回小马了,可以吗?

  师:(戴上小马头饰,向四周望望做为难状)可是牛伯伯在哪儿呢?

  师:(跑向一名举手的学生,学着小马的样子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请您告诉我。

  生1大声: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师:哦,这位是牛叔叔,年纪还很轻呢。(生笑)

  师笑问:牛伯伯的话可不好说,得注意啥啊?

  生2:牛伯伯的声音要粗一点。

  生3:牛伯伯的话还可以慢一点。

  师:(指屏幕)我们来看,牛伯伯说“水很——”

  生齐答:浅!

  师:(板书:深)这样浅的水,老牛当然认为能过去,他会担心吗?(不会)所以说话时一定显得——?

  生齐:满不在乎!

  师:(师做小马寻老牛状)说的好!让我看看,牛伯伯到底在哪儿呢?

  生4读得确有进步。

  师:(做小马害怕状)这位牛伯伯,您为啥说得这么平静呀?好像一点都不在乎似的?你看看河水可是在哗哗地流着,我好害怕啊,我不敢过去。

  生4略迟疑,后大声:你放心过去吧,不要紧的。(听课教师皆笑)

  师:(小马状)哦,这样啊,那我得赶紧过河,可别耽误了送麦子。

  师摘下头饰。

  【教后反思:初次接触人物语言的感情读,学生需要模仿,却也不能一味停留在模仿的角度,只有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所以这一部分,以角色体验的形式,通过对话去触摸人物内心,学生体会到了,同时也读到位了。】

  过渡:正当小马准备趟过河的时候,谁来了?(松鼠)

  (2)听松鼠说

  师:(出示第4小节)自己放声读一读第4小节,动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读好松鼠和小马的话呢?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松鼠的话。

  生1读得平静: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师:想一想,松鼠为啥要突然从树上跳下,拦住小马大叫呢?

  生2:因为松鼠很着急。

  生3:因为不拦住小马,小马就要过河了。

  师:是啊,松鼠认为小马过河是会淹死的,他可不想小马出危险。(指生4)这只小松鼠,小马就要趟过河了,请你赶快拦住他吧。

  生4有明显着急的表情,语气也着急许多。生鼓掌。

  师:这是一只善良的松鼠,因为担心小马,满脸是着急的表情,可是要想把着急的语气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叫得再快一点,第二个“别过河”和“淹死”也可以读得再响亮一点。

  师范读

  生齐读到位。

  师:听了松鼠焦急万分的话,小马是怎么样问的?

  生: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师:为啥吃惊?

  生:老牛认为水深,松鼠却说“会淹死你的”。

  师强调语气:是啊!小马很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吃惊地问——

  生加重疑问语气齐说:水很深吗?

  师:(板书:深?)松鼠紧接着也说了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1语气平淡: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松鼠,为了让小马一定要相信你,你可以怎么样强调你的语气?请再试一试。

  生1再读。

  师:这次,他有两个词读得很好,加重了语气,发现了吗?

  生2:当然啦!

  生3:就是、淹死

  师:对,为了强调我们的语气,有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关键词读重一些。

  齐读体会。

  师:从松鼠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水“深吗?”

  生答:深

  师:(擦去“?”)虽然松鼠没有提到一个深字,但大家却从松鼠的话中读了出来,这就是会读书了。

  【教后反思:学习朗读,不仅要模仿,不仅要体会人物内心,更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此处在体会人物心理的基础上注重抓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重读来强调具体语境】

  (3)懂得“光听不想是不行的,还要勇于试一试。”

  师:那么,怎么样才能了解河水的深浅呢?

  (1)要想

  出示:母亲说:“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我……我没想过。”

  师:小马低下了头,为啥?

  生1:他没把麦子送到磨坊。

  师:没完成任务,小马惭愧了。那他没想过啥?

  生2:他没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

  师:这样行吗?(不对)

  师:是啊,光听不想是不行的,小马意识到自己错了,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连说话都吞吞吐吐了。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小马知错了。

  生吞吞吐吐读小马的话。

  (2)要试

  师:母亲不仅告诉小马要仔细想想别人的话;还告诉他(引读)——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3)尝试

  师:试一试,真的就会明白吗?

  (出示第6小节)一生读。

  师:“试着往前趟”是怎么样的?谁给我们表演一下?

  请出一名大胆举手的学生。

  师: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可就是小导演了,能给小演员提点建议吗?说说表演的时候要注意点啥?让她能表演得更好!

  生沉默。

  师:(对表演的学生说)看来导演们是想考验你呢?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生表演“试着往前趟”

  师:(指着小河的方向,突然大叫)河中央的水流得好快啊!

  生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终于过了河。

  师:这匹小马不仅勇敢,而且做事还很谨慎呢!

  (3)深想

  师:虽然“小马试着往前趟”的过程,课文中没写出来,用了一个省略号,但是呢,我们小孩子把这个省略的过程演得活灵活现,表扬她。

  生由衷掌声。

  【教后反思:通过表演,将小马试着趟过河的过程加以补白,学生懂得省略号的作用,同时渗透做事不仅要有试一试的勇气,在尝试的过程中还要谨慎行事,不能鲁莽的思想。】

  师:(面对表演学生)小马,小马,你发现啥了?

  生:我发现河水并不深。

  师:和老牛说的一样浅吗?

  生:不是的,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面对表演学生)这是为啥呢?你想过吗?

  生:我长得比老牛矮,也比松鼠高。

  师:(师生共同揭示原因,同时板画:小河,板书:不深不浅)老牛长得高大,水刚没小腿,所以觉得水很——(生齐)浅;松鼠长得矮小——(在师板画河水过程时,生齐叫)河水没过松鼠头顶了,所以觉得水——(生齐)深;小马既没有老牛高大,也没有松鼠矮小,所以他觉得——(生齐)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想象

  师:这一次,小马终于(引读)——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完成了任务,小马该多高兴啊!猜一猜,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母亲说啥?

  生1:母亲,母亲,我终于把麦子送到磨坊了。

  师:我的小马多能干啊!

  生2:母亲,母亲我明白了,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追问:能明白这个道理,多亏了谁啊?

  生2补充:谢谢你母亲,听了你的话,我去试一试,终于明白了。

  3.记住母亲的话

  师:母亲说的话,多有道理啊!小马记住了,让我们也牢牢记住这句话吧!生齐读母亲的话。

  【教后反思:一千遍的叮咛,不如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这样的思考来自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更长久。】

  三、交流体悟

  师: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你最喜欢谁呢?

  生1:我最喜欢小马,他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小马敢于试一试,顺利过了河,把麦子送到磨坊,这样的小马难怪我们会喜欢?

  生2:我最喜欢老马,多亏她,小马才把麦子送到磨坊的。

  师:母亲懂的道理真多,她能教导小马,让小马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老马我们怎能不喜欢?

  【教后反思:教完此处,发现小孩们普遍喜欢小马和老马,对松鼠和老牛则反应淡漠。虽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读,仁者见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课重点,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小孩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说明此课语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及以事实说话的认真劲儿,松鼠的形象应该会逐步丰满起来。】

  四、角色再现

  师:如果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四生分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其他学生和师读旁白。

  师:刚才的对话精彩吗?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得这样精彩,下课后,找到好朋友一起去试一试,就会知道了。

  【教后反思: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五、古诗拓展

  师: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也同样告诉了我们试一试的重要:

  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后反思:此处,只做渗透,不做讲解。课堂上,教师不必做到事必躬亲,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包揽,留给学生思考,生活的大课堂将交给学生更多。】

  课后:

  师:知道老师会把小马头饰奖给谁吗?

  生一起说:饰小马的小孩。

  师:对啦!因为她敢于试一试,证明了自己能行。

  【教后反思: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让学生知道,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同样要勇于试一试。】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7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马为啥要过河?过河时会遇到啥困难?结果怎么样?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读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啥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4、分角色朗读。

  5、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6、师归纳。

  识字

  1、 师:(出示生字)组词并讲认字办法。

  2、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3、自由认读后测读看谁记得也快也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啥事?

  3、请大家准备一下,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同学读课文)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深刻道理。领会听与做的关系,学会实践。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找答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句子测读。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同样一条河,为啥牛伯伯说的与小松鼠说的不一样?

  3、围绕问题讨论做试验。

  4、讲讲读懂的内容并朗读全文。

  5、读了课文,大家认识了啥道理:                 

  。

  6、齐读小马母亲的话。

  7、为啥小马趟过去时发现河水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深?(因为马比牛矮,比松鼠高。)

  8、思考: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母亲说啥?

  三、拓展。

  思考:在我们身边有类似小马过河的事情吗?

  四、课外作业

  把故事讲给母亲听。

  板书设计

  牛伯伯 浅

  小马过河          小松鼠   深    动脑筋,试一试

  母亲    试

  教学反思

  分角色反复朗读,可以很快使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初次尝试让学生简述故事大意,只有个别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大致能说,多数还是在讲述细节内容,不过相信坚持下去,能说的小孩一定会越来越多。

  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而是让他们先各抒己见,然后再统一认识,这样既重视了小孩们的能动性,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很有好处。

  在解决课后问题时,(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母亲说啥?)我让学生直接对我说,把我当成老马,我做出相应的肯定,那一刻我们彼此感觉特别亲切,眼泪竟在眼圈里打转。有个学生竟说:“老师,你的小孩可真多啊!”

  学生很喜欢结合实际的拓展部分,当他们说不到点子上时,我随机举了个例子,(罗冰仪要买桔子,爱吃酸的刘金波说那桔子一点也不酸,爱吃甜的李静怡说酸死了,你应该怎么办呢?我说得声情并茂,小孩们听得趣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感觉走入文本,在走出文本,进而走入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8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来说,其难点是:准确理解老牛、松鼠和小马这三个角色对同一条小河的深浅为啥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要运用语言来表达三种动物对河水深浅说法不同的原因,对于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较弱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更是难点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了板书这一中介手段,精心设计了如下板书:

  这一板书设计 ,一方面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物图片,可以轻松地理解三种动物由于高度不同,它们对河水深浅的感觉也不一样;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借助板书中的图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字,还有些起到引导说话思路和逻辑顺序作用的几个至关重要的箭头,进行语言文字的组织,进而顺利地表达出三种动物对同一条河水深浅说法不一的真正原因。例如,在表达“为啥小马说河水既不深也不浅”的真正原因时,学生就借助板书,在老师的指点下,组织了这样一句话:因为小马长得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所以,小马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是一句由四个短句子组成的一个双重复句,学生能较顺利地表述出来,很大程度上是板书发挥的作用。

  我认为,这一板书上下对应,左右对称,既美观悦目,也借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突破了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的难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04-02-11]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9

  1、“怎么不能?”的意思是:(能    不能)

  (  )

  2、照例子补充。

  马(棚)    羊( )   狗( )   鸡( )  鸟( )   蚂蚁( )

  3、对照句子,体会体会不同在哪里。

  例:

  (1)河水流着。

  (2)河水哗哗地流着。

  ——“哗哗”既写出了水的声音,也写出了水的急速。  

  (1)小马跑过去。

  (2)小马哒哒哒地跑过去。

  ——“哒哒哒”既写出了小马的( ),也写出了小马的( )。

  4、多音字组词。

  没(méi)——    兴(xīng)——(  )

  没(mò)——    兴(xìng)——(  )

  5、在句子中加上一个词,会使句子更加生动。大家结合课文试试吧。

  (尽量用文章中的词语)

  (1)小马( )地说。

  (2)小马( )地说。

  (3)小马( )地说。

  (4)老马( )地说。

  (5)小松鼠( )地说。

  (6)小马驮起口袋,( )地往磨坊跑去。

  (7)小马( )收住脚步。

  (8)小马( )尾巴,跑回家去。

  (9)它下了河,( )地趟到了对岸。

  6、请你写出几条带“马”字的成语。(多多益善)

  ( )( )( )( )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牛说水浅,是因为(  );松鼠说水深,是因为( ),小马感到不深不浅,是因为(  )。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

  对对子。

  9、老联:

  读万卷书——

  新对:

  听人劝,吃饱饭——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0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啥要过河呢?他也是怎么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啥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啥要过河?

  (要帮母亲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母亲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么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啥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母亲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办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啥意思。你为啥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啥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啥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母亲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样?同一条河,为啥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怎样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啥,有啥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也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课后题1。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3、能联系上下文,弄懂下面几个词语:为难、连蹦带跳、去路、没、趟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母亲说的话。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略知一、二段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怎么样?为啥?

  生:我觉得它很懂事,因为它懂得帮母亲做事。

  生:我认为它是个听话的小孩。因为它一听说能帮母亲做事,就很高兴。

  二、抓中心句

  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小马第几次来到河边才过了河?它是听了母亲说的哪句话才下决心过河?用“~~~”画出来,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词

  1、(出示投影片),抽学生逐段读课文三、四、五、六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母亲所说的“别人”在课文中指谁?

  B、“别人”都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想一想,它们说的话对吗?

  C、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一一”画出来。

  2、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A、学生答了1、2问后,发散:这时候,如果你是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想一想它们谁说的话有道理。

  生:我会自己去试一试。

  B、学生答第3问,并抓重点词“立刻”、“连忙”。

  四、读最后一段,体会中心句

  1、听了母亲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它实践的结果是啥?

  2、(出示投影片)看图说说为啥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你从老马的话中想到了啥?

  生争论:母亲的话一定是对的。

  生:我想今后我不论遇到啥困难,我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生:我会亲自动手去做一做。

  生:我会去做试验,找到解决办法。

  五、总结,延伸中心句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么样做?

  六、续编故事

  1、师讲故事的开头: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小孩,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2、请同学们帮小马想办法,把这个故事编完整。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2

  阮子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充满童趣,适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议自练的形式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设计了“听读说演”四大块教学方案。

  一、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3、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三、说——说个人看法

  读,是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而说,则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说理。同样一条河,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这是为啥?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过河,你应该对它们怎么说?学生展开想象,设计与大象、小白兔的对话,进一步理解课文寓意。

  四、演——演故事精髓

  学生通过“听读说”三步,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涵的寓意,达到了内化的目的。然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头饰,自由组织,自选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则是一个由内化到诠释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丰满,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3

  〖教学片段〗

  片段一:感知课文内容,引导积极参与

  师:同学们,你们愿意让老师读课文呢?还是自己试着读?

  生:愿意自己试一试。

  师:就由你们自己试着来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如果在读的过程中你们遇到困难,就用喜欢的办法解决。开始读吧!(生自由试读。老师巡视。)

  师:刚才都有谁遇到困难了?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生:(汇报)(略)

  师:同学们会读书了,我真为你们骄傲,不过,有的同学在读书时还有困难。这没关系,同学之间合作来读就会把书读得更好了。

  1.同桌互读课文。

  师:现在同桌之间彼此听读,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这一回老师要看看,同桌有困难时你是怎么帮助他人的。(教师巡视)

  学生读书后反馈读书的互助情况。

  师:请受到帮助的同学说一句感谢的话语。

  生:不用谢!同桌之间应当互相帮助。

  2.小组合作读课文

  师:文中人物请同学简介一下。

  生: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

  师:两个同学读不过瘾是吧,接下来,我要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内同学一起读课文,说说你们打算怎么读呀?

  生:(齐读、分段读、分角色读)

  师:现在就用同学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老师巡视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觉得读的很好了,想读给大家听?请一小组同学读文,其他同学做评委给评一评。

  生:(读后互评)

  片段二:读文,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都来到小马的身边,小马遇到啥困难,就请同学们读书后说一说。

  生:读课文,汇报。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不知是深还是浅。

  师:小马为啥没有过河?

  生:老牛说……松鼠说……(在生汇报时,师板画河中老牛和松鼠)。

  师:小马遇到问题能有礼貌地去请教,牛伯伯和松鼠非常愿意帮助小马,尤其小松鼠对小马是那么担心,朗读时怎么读好呢?

  生:读课文,并互评。

  师:小马真的为难了,只好回家问母亲。(分角色朗读。生扮演母亲和小马,读课文第5段。)

  师:小马过河后,明白了啥?

  小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生: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认识事物要靠自己去实践。

  〖案例点评〗

  黄老师注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的虚拟主机,由学生自己读文,发现问题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得到解决。在读中悟这一环节中,黄老师注重低年级的特色,进行情景引导,使学生在课文中领悟到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不实践是不行的。使学生明白认识事物要亲自实践的道理。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4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母亲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母亲说些啥?”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母亲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母亲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小孩,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母亲,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母亲,这样既耽误时间,也费很大的力气。’母亲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小孩,母亲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母亲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小孩。’小马听了母亲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也自豪地说:‘母亲,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啥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小孩,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也赶快说:‘母亲,今后你有啥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 “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母亲说:‘母亲,我回来了,面磨好了。’母亲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小孩。’小马这时也忍不住对母亲说: ‘母亲,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啥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小孩,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原动力。在本堂课中,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因为学生对小马都比较熟悉,创设情境,让学生和小马打招呼,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表达交流的基础,而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课的朗读教学活动中,我们注意以情感推进朗读活动。同时,也注意以激励性评价推进朗读活动,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深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独特的思维正是其学习个性化的体现。保护学生独特的思维,培养个性化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孩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思考办法;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虚拟主机。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马过河》一课中,有这样三句话: 1.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 2.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小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3.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为让学生理解上面三句话,领会课文的重点、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创设了一个“场景”。在一口玻璃缸里盛了适量的水当作一条河。先把老牛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接着把松鼠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中,水把松鼠整个淹没了。最后把小马(背上画有半口袋麦子)的塑料平面模型放进水里,水刚没小马的大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比较老牛、松鼠、小马的平面模型,明白了老牛为啥说水“浅”,松鼠为啥说水“深”,小马试了过后为啥说水不深也不浅。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激发思维的火花。由此,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去试一试的道理。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 “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小孩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也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小孩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小孩,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小孩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啥”小孩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小孩“明白了啥”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提倡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强化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小孩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小孩: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小孩小手高举。小孩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小孩们已不需要“母亲”的指点了.

  《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小孩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呢,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 篇15

  韩芳 满祥广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词的练习:

  一( )马棚一( )磨坊一( )松鼠

  一( )老马一( )小河一( )大树

  一( )小马半( )麦子一( )老牛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这9种事物的联系,教师用笔连接相关联的事物:

  接着鼓励学生用几句话把几种事物的联系说清楚,涉及的事物越多越好。结果学生越说越多,越说越清楚。比如:一个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老马叫小马驮半袋麦子过一条小河到一座磨坊去磨面。小河旁边有一棵大树,大树下老牛在吃草。小马问老牛他能不能过去,老牛说河水很浅,能趟过去。小马刚要过河,被松鼠拦住了,松鼠说河水很深,不能过去,小马不知怎么办……

  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母亲”,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另外可以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幻灯或彩色图片展示事物,组成一幅图画,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强化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也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啥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么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推荐站内搜索:广东联考成绩查询、2013成人高考报名时间、童年趣事作文600字、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2021高考答案网站、河南工程学院专科分数线、钓鱼日记、教育整顿心得体会 警察、江苏自考报名时间、心情随笔日志、

《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小马过河》教学设想(通用15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7575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