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反抗(通用9篇)
侵略与反抗 篇1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 单元知识概述:
这是本册教材中的第一个学习单元。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 20 世纪初年近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而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这条主线,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了取舍。
二、 单元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 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 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课文要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第 1 课“鸦片战争”:
1.教材要点分析:
本课有二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是中英《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二个子目都是重点,难点是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来分析)。此外第一课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是:1840 年鸦片战争是中国绝代史的开端。
2.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本课所涉及的史实,学生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要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本课。
第一目学习主要了解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同时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1) 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啥要向
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
(2) 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
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啥样的后果。
(3) 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只要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
何禁烟即不言而喻。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啥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需注意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办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第二目的学习主要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本,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本目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引导学生逐条分析理解,加深记忆,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
(二)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教材要点分析:
本课有三目: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重点是列强侵华罪行,难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2. 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
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①英法──火烧圆明园
②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c.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具体的授课方式如下:
(1)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教师可以从课题引入,即为啥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 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 中,可做如下处理:
a.讲“火烧圆明园”,可利用课件“简介圆明园”让圆明园这精湛艺术的宝库在学生脑子里占据先人为主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再看被焚烧后圆明园的残迹,通过对比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最后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
b.对沙俄割地行径,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教学手段可利用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看表识图),后“以图代表”(采用地理方位的识记法)。
③第三板块,可采用连环提问法:为啥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啥?(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 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啥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啥?结果怎样?最后教师可把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侵略者、主要内容及结果做个小结,这样层层归纳,步步巩固,使学生了解,由于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巩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对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大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好铺垫。
(三)第 3 课“收复新疆”
1.教材要点分析:
本课有二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重点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是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还要注意课本第 12 页方框中的材料。
2. 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学习“阿古柏侵占新疆”一目,可结合地理知识,提问“苏联瓦解产生几个国家?”再提问“浩罕国是由啥民族建立的?”让学生了解浩罕国的由来,也明确它的地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确立时空概念。
(2)结合《新疆地图》或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并让学生描述阿古柏怎样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
(4)“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料和主张,上课时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与“塞防”(指四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论。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
(5)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
(6)讲完上述内容后,可提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么样评价左宗棠?” 既可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
1.教材要点分析:
本课有二目:黄海大战、《马关条约》。二个子目都是重点。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条约的影响。
2. 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图和图片材料。
(2)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4)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中国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中国台湾分子的言论。
(五)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
1.教材要点分析:
本课有二目: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二个子目都是重点,难点是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教学建议:
(1)学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一目时,强调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课文中的小字叙述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师不必补充内容,可指导学生阅读,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课文中《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插图及瓦德西的一段话,为学生了解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提供了形象资料,讲述时应注意使用,使学生有较直观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
象)
(2)“《辛丑条约》”一目是本课的也一重点。教师应提醒学生,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教师应讲明两个问题:﹤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条约的主要内容,教材列举了四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归纳记忆。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也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指导学生看《辛丑条约签订的情况》插图,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但不作为要求。
﹤2﹥《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对条约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而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3)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可以简单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列表归纳,结合活动与探究1进行小结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六)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 ---- 侵略与反抗。
1.活动内容:
以本单元“侵略与反抗”为主题,以富有正义感的当时人的身份,模拟进行新闻实事报道——向世人报道发生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期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军民的抵抗。
2.活动目标:
通过模拟实事报道的活动,加深对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进行奋起抗争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2)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侵略与反抗 篇2
第6课 活动课 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活动准备】
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了中华的崛起,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请你作为一名记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将你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凝聚着亲仇爱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请用你的这正义之笔,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把中国人民的不屈反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吧!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模拟时事报道,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时事报道的交流、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通过撰写时事报道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活动程序
1.分工选题: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教科书第一单元一节课内容,选出正副组长。每组选定一项专题。(若不设组亦可,由学生按其所好选题,使学生更有自由发展虚拟主机)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有关近代列强侵华的图片、实物、史料;考察有关近代反抗与斗争的历史遗迹;观看影视《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作品,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图片、实物、材料、遗迹等历史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帝国主义侵华或中国人民反抗的时事报道。
3.阅读《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中国近代战争史》等书籍,撷取有关片段,写成时事报道。
4.将写成的报道按标题、作者、撰稿时间、内容、评价的要求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选出若干篇到班级评比。
5.按约定的评分标准,用全班投票的方式评出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
侵略与反抗 篇3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教案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
时 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辉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青浦大捷中抗击洋枪队,具有反帝斗争的性质。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p12为强化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2100万元 赔款白银2亿两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英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9、19xx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9xx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10、单元小结: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xx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见课本)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被列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与反抗 篇4
专题二 侵略与反抗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战死在炮台上。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的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
3.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2)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5.反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6.左宗棠收复新疆
(1)1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强化西北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三、甲午中日战争
1.《马关条约》 1895.4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
2.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反抗: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间:19xx年6月;
2.《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反抗:廊坊之战,义和团英勇抗敌。
侵略与反抗 篇5
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及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的合理、有效、有层次是至关重要的。我在复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单元时是这样处理的:
师: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民从此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列强对我们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活动?让我们记住这血海深仇。
生:列强发动的侵略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俄和阿古柏侵略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师:其中有几次侵略战争?
生:四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师:“一仆二主”指的是哪件事?
生:英俄操纵阿古柏侵略新疆。
师:战争给清政府带来了啥后果?你能说出三个有名的条约吗?生1:从1840年至19xx年,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生2:《南京条约》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生3: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很多条约。从1858年开始,掠夺了中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
师:西方列强不仅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且在中国犯下了数不清的滔天罪行。
生1:火烧圆明园。能抢的抢,拿不走的就烧,掩盖劫掠的罪行。
生2:向中国输入鸦片,蚕食吸食者的体质,使白银大量外流,官兵腐败战斗力削弱。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生3: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生4:俄国制造的海兰泡大惨案。
生5:如八国联军侵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另人发指。
(运用多媒体展示焚毁前后圆明园的图片。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结合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话进行材料分析,培养对列强的痛恨之情和对自尊自强的民族情感)。
师: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自从侵略者来的那一天起,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就举起了爱国主义的旗帜。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血筑中华的例子举不胜数。
生1:林则徐虎门硝烟禁烟运动,把所有鸦片焚于大火之中,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放视频林则徐虎门硝烟,做材料题,充分认识历史人物及品质)。
生2:左宗棠为了表示收复新疆的决心,所到之处都抬着口棺材,誓与新疆共存亡。
生3: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在定远舰中炮要沉时,毅然命令向敌舰撞去,当舰中鱼雷落入水中,面对救生圈和爱犬有生还的希望时,毅然选择了与将士共存亡,壮中国海军的声威。真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师:除了刚才我们说得三位再加上关天培课本上共有四位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哪些精神品质?
生:爱国、坚贞不屈、誓死如归、大义凛然、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反侵略。。。。。。
师:在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请你说说两次农民运动的情况。
生:天平天国运动李秀成率领再浙江慈禧的一次战斗中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儿。
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在廊坊狙击八国两军取得胜利。
师:两次农民运动有何不同?
生1:都反侵略。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生2:性质目的不同。天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的农民运动,目的是推翻清政府;而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师:中国人民的反抗,有没有改变中国屡次被侵略的命运?为啥?现在让我们沉思过去,总结失败的原因。
生1: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妥协投降,使清朝政局动荡,国家日趋衰落。
生2:军备海防松弛,战斗力弱;而列强用的却是洋枪大炮。大刀长矛不能与之抗衡。
生3:清政府的闭关政策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师:说得好。面向未来,我们从中应吸取啥教训?有何感悟与启示呢?
生1:落后就要挨打。
生2:清政府闭关锁国使我们落后,现在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多吸取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生3:我们要学习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生4:我们要发奋读书,将来保卫祖国。
师:说得真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被列请欺凌压榨了一个多世纪,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奋发图强,前赴后继,历尽艰辛,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鸦片战争到反抗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新中国,无数先驱者的奋斗和流血牺牲,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我们要牢记落后挨打的历史,振兴民族精神。应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报效祖国。
课堂反思:
本单元为综合课,虽时间、事件、人物多,一节课容量较大,但问题设计注重了精练、合理、有价值,环环相扣;注意了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简单的问题直接提问、复杂的问题合作探究,做到史论结合、以知育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的基础上延伸知识、进行创新,并能把历史与现实结合,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整体效果还不错。如四个板块迁移:血海深仇、血筑中华、沉思过去、面向未来;内容归纳精练:五次侵略、四次战争、三个条约、数次罪行、四位英雄、两次农民运动等设计合理,层次分明,非常新颖。
侵略与反抗 篇6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5)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詳情參照p8表格p9地圖)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领导人:洪秀全 起义地点:广西桂平金田村
军队;太平军 政权名称;太平天国 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 收复x疆
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x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 臣进军x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x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辽东战役中: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增辟通商口岸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xx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xx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xx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与反抗 篇7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三、左宗棠政复x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x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x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强化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x疆设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xx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xx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xx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与反抗 篇8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活动主题:侵略与反抗
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分析、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模拟时事报道,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时事报道的交流、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通过撰写事实报道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重点及处理办法:
掌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侵略者的本质。通过邓世昌等爱国将领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使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心。
活动难点及处理办法:
各小组对资料的搜集、加工与整理;撰写报道内容的时空顺序。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讨。教师深入各组进行指导。
活动的设计思路:
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划分成四个板块:即列强的侵略、列强的侵华罪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结果与原因分析感悟与启示。
活动方式:
1、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结成四个合作小组。
2、师生分别搜集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
3、师生共同展示搜集的成果。
4、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5、约定评价标准(简练、醒目、深刻、准确);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全班投票等方式,评出优秀作品。
活动时间与要求:
1、一小时。
2、每个同学要分工明确,推荐出的组长召集并给组员分派任务;
3、搜集整理资料3天,组内交流、讨论1天,撰写报道文章3天。
4、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通过采访、朗读、多媒体展示等形式,进行交流。
5、标题醒目,时间、地点明确,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文字简洁。
活动资源:
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有关近代列强侵华的图片、实物、史料;考察有关近代反抗与斗争的历史遗迹;观看影视《林则徐》《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等作品,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图片、实物、材料、遗迹等历史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西方列强侵华或中国人民反抗的时事报道。
2、阅读《林则徐》《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中国近代战争史》等书籍,撷取有关片段,写成时事报道。
3、查阅“民族魂”“血铸中华(~)”等网站,下载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写成时事报道。
活动延伸:
在这次活动课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把“时事报道”文稿,分组分类编制图文并茂的“侵略与反抗”时事快报。让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享受这一活动带来的收获与成功的喜悦。
环境布置及教学设备:
1、黑板上设计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的版面,以突出主题。
2、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播放《国歌》或《命运交响曲》,烘托气氛。
主持人: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了中华的崛起,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请你作为一名记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将你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凝聚着亲仇爱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请用你这正义之笔,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把中国人民的不屈反抗镌刻在历史丰碑上吧!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国门洞开、社会沦陷──列强的侵略(a组)
记者1: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于19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记者2:19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俄国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
记者3: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也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记者4:19xx年6月,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的八国联军开始侵略中国,19xx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其他成员补充: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阿古柏和俄国还曾侵占过我国的新疆地区。
组长总结:从1840年至19xx年,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主持人:西方列强不仅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更为可耻的是他们还对中国进行了大肆的抢劫和惨无人道的杀戮。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板块:血海深仇──列强的侵华罪行(b组)
记者1:我是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下面请看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报道:(1860年10月6日电)“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600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啥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也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总之,每一个人都似乎不愿放弃这个特权,纵情肆意,予取予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这伙明火执仗的强盗,从军官到士兵,每一个人都是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充分暴露出侵略者无比贪婪、穷凶极恶的本性。
记者2:(10月9日电)为了掩盖劫掠的罪行,英国侵华军全权代表额尔金提出“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这个决定立即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于是,额尔金下达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一座举世无双的名园胜苑数日之间竟化为一片废墟。
*运用多媒体展示焚毁前后圆明园的图片。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记者3:正像法国大作家雨果谴责英法联军暴行时所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主持人:劫掠圆明园的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贪婪、野蛮和残暴的丑恶本质。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也遭到世界正义人民的痛斥。西方列强不仅劫掠、放火,而且杀人如麻,另人发指。请看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一篇报道:
记者4:1894年11月,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多媒体展示图片)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并用木牌写上“清国阵亡将士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主持人:下面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的一篇报道:
记者5:19xx年8月×日电:“(北京)城破之日,洋兵杀人无算,……大约禁城之内,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但其详细数目,亦复不易调查。”“联军尝将其所获妇女,不分良贱老少,尽驱逐表背胡同,使列屋而居,作为官妓。……随意奸宿。”
(多媒体展示图片)
主持人: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丧权辱国,使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耻辱。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辱、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他们奋起抗争,奋发图强,前赴后继,历尽艰辛,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板块:血铸中华──中国人民的反抗(c组)
记者1:关天培虎门殉国:1841年2月25日,英舰18艘向虎门发动进攻,关天培与游击麦廷章在靖远炮台率将士奋勇抵抗。26日下午英军再度发动猛攻,琦善拒发援兵,关天培孤军奋战,受伤十余处,仍亲燃大炮杀敌。最后与守炮台将士400多人壮烈牺牲。
记者2:三元里民众抗英: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数千群众包围了被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卧乌古率兵出击。抗英群众且战且退,将英军诱到牛栏冈。一声锣响,杀声四起,埋伏在山冈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把英军团团围困。三元里人民手执长矛、大刀、锄头、铁锹,奋勇杀敌。这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英军火药淋湿,枪炮失灵。抗英群众越战越勇。穿着长筒皮靴的英军在泥泞的田野里跌跌撞撞,行动不便,有的被活捉,有的被打死,有的跪在地上举手求饶。
记者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亲率援军赶到。敌人用炮火猛轰太平军,太平军镇定自若。华尔误以为没有还手之力,就指挥洋枪队冲锋。太平军瞄准洋枪队冲在前面的士兵,一阵射击把洋枪队打的落花流水。华尔也身中数弹,从马上栽下来,被部下救走。
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记者4:邓世昌血洒黄海:多媒体播放《甲午战争》中邓世昌及北洋舰队与日军激战的场面。
解说:1894年9月17日,邓世昌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时壮烈殉难。可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记者5:义和团奋勇杀敌 八国联军威风扫地:(北京站记者报道:19xx年6月15日)义和团1万多人开始围攻教堂。前锋40余人死于帝国主义武装的枪弹之下,团众仍猛攻不止。自6月17日,部分清军也参加了进攻。在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钟楼楼顶被掀起,正堂顶上的白十字架被打落。在战斗中,义和团制造了一种火箭武器射入教堂,“力大穿屋”,而且尾部带有火种,可以引起燃烧。义和团还用挖地道、埋地雷战术,打死打伤大批侵略军,法国军官恩利毙命。到8月16日为止,义和团包围西什库教堂达63天。
(天津站记者报道:19xx年6月18日)曹福田带领义和团数千人和部分清军猛攻老龙头火车站,同沙俄军激战十多个小时,打死打伤俄国侵略军500余人。从6月底开始,清军马玉昆部与张德成、曹福田带领的义和团配合作战,接连几天向老龙头车站发动猛烈进攻,阵地几次易手,并把车站以北的据点全部收复,杀伤敌军100多人。
八国联军记者:“华人这次甚勇敢,为从来所未见,向尚不信其有此耐战之心,目下观之,彼等之勇猛及耐心之处较被围西人之心更胜矣。”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报道,我们知道: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殉国、三元里民众抗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邓世昌血洒黄海、义和团奋勇杀敌。但是呢最终中国仍然摆脱不了挨打、失败的命运,这是怎么回事呢?从失败的教训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四个板块;沉思过去 面向未来──结果与原因分析、感悟与启示。(d组)
学生1:政治上:清政府政治腐败,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妥协投降,使清朝政局动荡,国家日趋衰落,造成中国社会的积贫积弱。
学生2:经济上: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积极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学生3:军事上:由于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导致军备废弛,装备落后。大刀、长矛怎么能与坚船利炮相抗衡。
组长总结:落后就要挨打。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我们今天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强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同时,我们要学习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主持人:按规定标准,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要求各组组长把本组的资料整理好,由科代表组织制作一期《侵略与反抗的快报》,在校展示。
主持人:通过今天的模拟时事报道,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上个世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今天我们生活在新中国,要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的教训,努力学习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这次活动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为大家的成长感到自豪与骄傲,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被列请欺凌压榨了一个多世纪,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辱、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他们奋起抗争,奋发图强,前赴后继,历尽艰辛,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丧权辱国,使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耻辱。许多仁人志士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个接着一个,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鸦片战争到反抗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新中国,无数先驱者的奋斗和流血牺牲,终于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中华民族100多年来抵抗侵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振兴民族精神,奋起抗争,奋发图强,齐心协力,振兴中华。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就必须有先进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理论的武装。在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就不会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坚定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信念,当好未来的接班人,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谱写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新篇章。
侵略与反抗 篇9
易错点一
鸦片战争的根源是西方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对这场战争势在必行。虎门销烟只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线,把鸦片战争的责任强加在林则徐身上是不公平的。中国近代就是从虎门销烟开始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这场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
例题
学习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小明与班上的同学对战争爆发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小明:假如林则徐当年没有禁烟就好了,那样英国就没有借口发动战争,战争就避免了。
小红:我认为你的看法不正确。其实英国发动战争是早有预谋的,即使林则徐不禁烟,战争迟早也要发生。
你赞成谁的观点?为啥?
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分清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然后做出判断,同意谁的观点,进而分析出,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是表面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外国侵略中国也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西方列强要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答案:同意小红的观点。答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易错点二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与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不同,二者有本质的不同。
从目的上看,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资源,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从方式上看,前者清政府是被迫的,后者我国是积极的;从影响上看,前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造成了中国的贫穷与落后,后者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例题
下列《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规定,更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a.割辽东半岛、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增辟通商口岸,便利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财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有利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c
易错点三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大不平等条约相同的条款都割地、赔款,不同的是:《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马关条约》允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拆毁大沽炮台等。
例题:
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 )
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
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错因分析
这是对比分析型的选择题,需在熟悉条约时间的基础上,对各项内容进行对比,再找出1848年对应的规定。选项a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规定,d中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规定。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选项b不是,c可能出现。
答案:c
易错点四
《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力不足、科技落后造成的。同时,他对北洋舰队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例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错因分析
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他是淮军的创始人和统帅,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兴办的北洋海军,在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他还加紧了旅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海防。
答案:客观公正的评价李鸿章。(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影响,辩证分析)
作者简介:冯静,山东肥城桃园中学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多篇稿件在《新课程报》、《中学生学习报》、《学知报》、人教网发表。
推荐站内搜索:四川人事考试网、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00字辽宁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监理工程师试题、2016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愿望作文、自考院校、2013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成人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