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

迂回侧击显实效

──《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

浙江省宁波惠贞书院 许达

人教版新教材以选名家名篇为主,这是对的。但有些名家名篇由于时代、环境、语言表达等诸因素的影响,某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较难为学生所理解。例如《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等,教这样的课文时,我们不妨采用迂回侧击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东西作为过渡的船只,以达到我们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中的目的。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所选的《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然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初中生来说,要真正感受到这种感情又是何等的困难啊!

该课文的课后练习一第二小题说: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落实该题是教学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该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品味形容词和短语的修饰作用,以期感受东北的美丽和丰饶,并进而感受作者对广大的关东原野炽痛的热爱和强烈的思念。很显然,这其中的关键是指导并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可是由于地域差异之大和时代隔离之远,还有初中生间接知识贮备还不够丰富等原因,在教学时,这联想和想像始终发挥不佳,这就严重影响了品味形容词和短语修饰作用的效果,更不必说感受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了,结果第一教时就煮了一锅夹生饭。

在备课时,我也想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本题的着眼点在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剥夺了学生发挥联想和想像力的机会,削减了语文课的语文味,我决定不采用。怎么办呢?我把视角转向了宁波,我想,宁波人对于生养自己的家乡总可以引发出联想和想象了吧!于是我布置作业 :仿句。仿照课文第一节中“当……的时候,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排比,描述多种具有宁波特征的意象,运用恰当的形象的富有感情的词语修饰它们,抒发对宁波深情的爱。

第二天,作业 交上来了,我选了其中三则,印发给学生讨论、修改,决心要上第二教时:

第一则

我看见滔滔的江水在舒服的流淌,一条条大肥鱼在江面上活蹦乱跳;我看见绵绵的细雨在欢快的跳跃,一朵朵水花在路边绽放;我看见长长的瀑布从山头一泻而下,一块块山石间挂起了绚烂的彩虹。我听见保国寺悠远的钟声,像是在诉说悠久的历史;我听见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像是在赞美当前的繁荣;我听见货轮将要出航时的汽笛声,像是在展望美好的未来。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

第二则

我站在莫大而又精致的城市中,看着夕阳下的甬城一片繁荣,一座座钢筋水泥筑成的大桥横跨三江六岸;一座座热闹漂亮的广场镶嵌在城市之中;一幢幢笔直的大楼整齐地扎在繁花绿树中。斜阳怜爱地照射着大楼,而大楼回报的则是以玻璃反射着的金光直射入江中,波光粼粼真可谓是“一道残阳入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三则

我想到河姆渡悠久的文化,诉说着遥远的文明,上林湖美妙的瓷器,散发着古老的传奇,保国寺神奇的建筑,传播着祖先的智慧,宁波,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城市;我看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人山人海的商店广场,宁波,一个奔向未来的城市;我闻到城隍庙里扑鼻的食香,天一阁内浓郁的书香,鲜花店中沁人心脾的花香,宁波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第一步:评论。

概括起来的看法是:这三段话都能用形象而富有感情的词语来形容意象,都能有意识地运用排比。缺点是1.有的没有严格地仿句,例如第二则;2.有的句子没有突出宁波的特征;3.有的句子用词不当;4.列举的具有宁波特征的意象不够丰富。

我认为缺点“1”改正不难,而缺点“2”“3”“4”都与发挥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有关。为了集中精力,突出重点,于是选择第三则为修改对象。

第二步:修改。

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实在是太熟悉了,只要稍加激发,联想和想象的泉水就喷涌而出。由于发言过于踊跃,修改用了15分钟,把第三则改成了这样:

我想到河姆渡悠久的文化,诉说着遥远的文明,上林湖美妙的瓷器,煅烧出古老的传奇,保国寺神奇的建筑,传播着祖先的智慧──宁波,一个从远古走来的城市;我看到天一广场七彩的喷泉,轻跃着迷人的舞姿,三江口欢腾的绿波,涌聚起国家园林城市的明珠,北仑港吊车的长臂,欢迎着来自四海的巨轮──宁波,一个奔向未来的城市;我闻到城隍庙里宁波汤团扑鼻的芝麻桂花馅香,天一阁内记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浓郁书香,藤头村中笑迎四方游客的沁人心脾的花香──宁波一个具有深厚底蕴而又朝气蓬勃的城市。

第三步:总结

师:对宁波的这些形象的描绘,深情的讴歌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熟悉呗。

生:还有热爱,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生:一想起它们,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栩栩如生的。

师:让脑子里产生一幅幅画面,这个办法好。

第四步:引导。

师:其实,对于不太熟悉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我们熟悉的东西来补充它,想像它,让脑子里也产生出一幅幅画面来。比如东北,我们虽然不熟悉,但作者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意象,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意象,联想到自己曾经历过的类似的生活,联想到自己在电视电影或图画中看到过的情景,联想到自己在书本中看过的描写,展开想象,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来呢。

第五步:举例。

师:例如“奔流似的马群”

这“奔流”一词是否使你联想到“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黄河之水?你的眼前能否展现出在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马群似潮水般奔流而过的场面,那马的数量之多、奔跑速度之快、气势之盛都从这“奔流”一词中体现了出来。

第六步:学生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课文中的修饰性词语。

生:我从“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中联想到大小兴安岭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里面有无数棵参天碧绿的、标直漂亮的珍贵树种;东北虎在里面称王称霸,小松鼠在树上爬上爬下;林中到处是小伞似的蘑菇,还有躲在地下的人参……

生:我从“红布似的高粱”中看到了辽阔的关东原野上高粱丰收的美景,那是一张多么大的红布啊,那布上的红色都是由熟透红透的高粱米编织而成的;我联想到农民的屋檐下挂满了高粱,粮仓里堆满了高粱;我仿佛看到了那热气腾腾的红高粱米饭,闻到了那香喷喷的高粱酒。

生:我没见过种在地里的大豆,但我见过收获下来的大豆,作者用“金黄”来形容它,可见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自豪之情。因为我知道东北是大豆之乡,那里的大豆是全国最好的。“金黄的豆粒”使我联想到了晶莹剔透的珍珠,也使我联想到了那热气腾腾的乳白色的豆浆、豆腐脑。我的脑中有了这么一幅图画:清晨,一个东北的小孩踏着厚厚的积雪去上学,在路边的点心摊上买了一碗豆浆喝。他呼呼地吹着滚烫的豆浆,碗里的热气把他的小脸蒸得像一只熟透了的红富土苹果。

…… ……

第七步:追问

师:这一幅幅图画实在是太美了!难道你们还没有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吗?

生:当然是赞美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呀。

生:抒发对关东原野炽痛的热爱。这是课文的第一句,应该是领起下文的。

师:说得对。可是,这与我们描写宁波,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完全一样。因为当时作者这么美丽富饶可爱的家乡被日寇侵占了,作者失去了一切,流落他乡。

师:这与作者用大量的笔墨热情讴歌自己的故乡有什么联系呢?

生:我想当我所热爱的家乡被敌人侵占了的时候,我回忆家乡美好的一切,都是为了表达对家乡强烈的思念之情,作者写“故乡急切地召唤着我”,我认为实际上也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非常的急切。

生:还有失去家乡的悲愤之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生:还有从敌人手中夺回故乡的决心。

迂回侧击的方法成功了。我长吐一口气,庆幸这锅夹生饭终于被我煮熟了。

后记:

课后细细想来,让学生描写宁波,对于突破《土地的誓言》一文的教学难点 是从三个方面起了迂回侧击的作用。

其一:是在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联想和想象中进行了迂回侧击。让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是我们语文老师梦寐以求的事,可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欠缺和方法的生疏运用起来难免思路闭塞。这时,让学生对熟悉的对象练习联想和想象,既可熟悉方法,又可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再回头运用于不熟悉的对象,就觉得有了方法和途径,不再是难事了。

其二:是在品味修饰性词语和短语方面进行了迂回侧击。描写宁波,必然要运用许多修饰性词语和短语,当学生们对自己熟悉的热爱的家乡进行描绘时,就会考虑选用哪些词语才能既表现出家乡的特点,又包含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再去品味作者那如岩浆般沸腾着、燃烧着、喷涌着的词句,就会对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用意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其三:是在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了迂回侧击。学生在描写家乡宁波时,潜移默化中已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感情。当然并不是说学生的心中本来没有这种感情,而是说通过描写家乡,这种感情从心底深处被激发出来了,使它在当时充盈了学生的心头。再回头去阅读作者对故乡的描写,自然产生一种共鸣。进而对作者在文中抒发的对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也就有了更深的感受。

迂回侧击教学法的本质是化难为易。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突破教学难点 犹如军事上的攻击敌军堡垒,正面强攻不下,不妨迂回侧击一下,或许能产生好的效果。其实我们平时是经常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这种方法的:当遇到抽象问题的时候,我们就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它;当讲到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时,我们就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来引渡学生的认识;当教到新的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学过的知识中找到联系点或突破口。再往大处说,用写作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以音乐、美术、摄影等来表现诗歌的意境;当学生写作之源枯竭时,干脆举行一次实践活动等等。这些方法都具有通过另一条途径、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教学难点 的特征,都达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的目的,因此它们都是迂回侧击教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只要我们变不自觉为自觉,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地去运用它,那么它一定能为我们落实新课程理念助上一臂之力。

迂回侧击教学法之于新课程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 它是一种引领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些困难的方法。它体现了新课程“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

第二、 它是一种化难为易的方法。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并非要削弱教师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点的时候,教师如果能拿出具体的化难为易的指导方法来,则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 它是一种灵活转换思维角度的方法。当教师转换思维角度指导学生解决难点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会给学生以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启示和影响,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不无裨益的。

编辑短评:这是来自教学一线最鲜活的案例分析,我们就要这样的案例,它比抽象的理论分析和泛泛的经验之谈好百倍。(温立三)

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

推荐站内搜索:高考理综答案、陕西自考成绩查询、90000000000000000字作文、作文读后感、电影观后感800字中国人民银行报名入口、新疆自考成绩查询、教育整顿心得体会 辅警、河北自考成绩查询、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

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迂回侧击显实效──《土地的誓言》教学难点 突破记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5323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