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河 颂(精选14篇)黄 河 颂(精选14篇)黄 河 颂(精选1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黄 河 颂(精选14篇)

黄 河 颂(精选14篇)

黄 河 颂 篇1

  教学目标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简介。

  2、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3、思考: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到过黄河吗?(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黄河。(出示黄河资料)这就是黄河, 1938年9月,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了壶口瀑布,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妈妈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一、说黄河

  背景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弘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气魄,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二、颂黄河

  配乐朗读《黄河颂》,读准字音,揣摩感情。

  教师配乐示范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试读,教师做朗读指导。

  ①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豪壮激越的。

  ②注意朗读词和歌词之间的停顿。

  ③注意重点词语的重读。如“望”、“掀”、“奔”、“劈”等

  ④“啊!黄河!”反复了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

  指名朗读,展示自我风采,小组评议。

  三、研读诗歌,体会情感美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品读诗歌,赏析语言美

  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些语句,为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时的音乐做到了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作用,学生带着热情走进课文,所以学习效率高了。《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2、学生了解了歌词的写作背景,一种爱国豪情油然而生,所以情绪高涨,使课堂上多了一此豪壮气概。

  3、学生带着激情诵读,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而对歌词的理解也反过来使诵读显得更有感情。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从这节课的成功可以想到,课堂效率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积极的学习效率最高。

黄 河 颂 篇2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黄河颂      

  教学内容:

  ,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办法设计: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营造气氛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妈妈河!

  ⑵、学生欣赏。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感受激情

  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啥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3、教师配乐诗朗诵。

  4、生齐读,吟咏成诵

  学生齐读课文。

  三、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也在颂扬黄河的啥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妈妈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也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四、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妈妈河!

  作业 :

  背诵这篇课文

  板书:

  黄河颂

  序曲、

  主体、       摇篮、 屏障、 臂膀       民族魂

  尾声

  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么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 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气氛中感知美、欣赏美。

黄 河 颂 篇3

  教学设计

  濮阳县清河头乡二中  陈敬彩

  学习目标:

  一、知识: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二、办法:

  反复诵读、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

  三、情感:

  体会诗歌蕴含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点燃激情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3、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周恩来代表党向全国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号召。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记准字音,听出情感。

  屏幕展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2、检查字词

  3、自由读  

  要求: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重音,注意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展示读 

  要求:读一节或一句皆可,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4、学生质疑,教师整理预设如下: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请概括课文分别写了啥。

  (3)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哪些角度写了黄河?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啥?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

  (1)《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2)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啥?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分小组讨论,试读。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分成三个小组来齐读这三个小节。

  4、诗歌最后一段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1、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

  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2、分角色朗读:

  老师读序曲部分

  男生读绘黄河部分

  女生读颂黄河部分

  齐读尾声部分

  五、迁移运用  拓展探究

  欣赏《河大合唱》写出自己的感悟。

  本课知识体系:

  1、反复诵读;2、体味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摇篮

  颂     屏障    伟大坚强

  臂膀

黄 河 颂 篇4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也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939年

黄 河 颂 篇5

  温州第十七中学 张寰宇

  教学目标 :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妈妈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妈妈,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啥?)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比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办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作者邮箱: 

黄 河 颂 篇6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

  授课学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背景,积累词汇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品读经典语言。

  能力目标:

  1、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手段和办法: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Lenovo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4、诵读法

  教学准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非常喜欢流行歌曲,如《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也一代后人。

  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需要妈妈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妈妈,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河颂》。

  二、了解黄河

  说到黄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看教材插图,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三、了解背景

  作者是在啥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妈妈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诗海畅游读为先

  1、诗海畅游读为先,而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字词,齐读。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2、诵读指导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妈妈--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啥?

  要求: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重音处理: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

  ①、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③、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啥?)

  ④、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⑤、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五、梳理思路

  1、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2、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即“望”字。

  a、近景描写;b、俯瞰全景;c、纵向描写;d、横向描写。

  3、“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啥?

  黄河是摇篮,养育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保卫中华民族;黄河精神,激励中华民族。

  环环紧扣,逐层深入。

  六、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内容探究

  1、为啥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炎黄子孙。

  黄河在地理上可作军事屏障,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堤防,抵押外侮的法宝。

  2、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黄河的啥英雄气魄?

  从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三个方面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魄。

  3、本诗创作目的

  借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民族自尊自豪感、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保卫中国。

  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三、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个别诵读。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呢,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四、作业布置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五、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篇7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巅di n:山顶。

  金涛澎p ng湃p i:金黄色的波浪互相撞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 n:巨大的波浪。

  宛转: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浩浩荡荡: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哺育:喂养,培养。

  滋长:生长,产生。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黄河颂》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伟大坚强,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二、文章脉络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么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写作办法

  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

  这首歌词明快刚健,音节宏亮,节奏鲜明,具有音乐阳刚之美。诗行之间,讲究音组的规范,即多数为二言或三言结构.为的是使读者读来明快流畅,有如船行在浪涛起伏的感情江河中。《黄河颂》还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的丰富营养。它虽以短句为主,但章无定句,句无定字,有点似唐诗、宋词,但也比唐诗、宋词自由奔放;也好似自由诗,但也比自由诗形式整齐。它隔二句或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四、重难点导析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啥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怎样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啥。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啥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啥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练习解答】

  一、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1、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2、黄河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三、《黄河颂》在内容上是对黄河及民族精神的赞美,语言上更委婉,意象更丰富。《保卫黄河》是号召人民保卫自己的国家,语言更直白,诗后连用四句“保卫”更有鼓动性。

  四、略

  【类文品读】

  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也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人文盛,彪炳史册,令人缅怀留连,无时或已。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也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也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  ) 繁衍(  ) 缅怀(  ) 泛滥(  ) 蹂躏(  )

  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么样的感受?

  3、本文向我们简介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妈妈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啥?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5、许多古代诗歌提到了“黄河”,请列举一句。

  (参考答案:1、略 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简介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5、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欲渡黄河冰塞川”等)

  【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巅(  ) 澎湃(   ) 哺育(  ) 屏障(  ) 劈(  )

  2.组歌《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浊流       ,       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

  4.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办法。

  ⑴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⑵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⑶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⑷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5.看到黄河,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请写出你想到的一句诗句,或写一段心理描写的文字。

  6.“啊!黄河!”反复出现,在文中起啥作用?

  二、同步解读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里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7.你知道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吗?

  8.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9.画线句子在表达上起啥作用?

  10.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啥好处?

  11.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要达到啥效果?

  三、美文赏读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2.你是怎么样理解“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一句诗的含义的?

  13.“咱们中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14.你认为这首诗与课文在表达的感情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上一篇:《黄河颂》同步练习

  下一篇:诗歌的教学应注重品读——《黄河颂》教学后记

黄 河 颂 篇8

  [三维目标]

  1.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3)把握诗文的基调,强化对诗歌的朗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学法指导

  (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强化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3. 作者简介

  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1日出生。

  4. 背景资料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

  作品共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组成,每章开头均配有音乐朗诵。《黄河大合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5. 题目解读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黄河船夫曲》中作者写道:“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冲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决心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6. 知识链接

  中国第二长河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1. 字音认读

  狂澜(lán)        屏障(zhàng)          哺育(bǔ)         体魄(pò)

  2. 字形辨识

  障(zhàng)屏障      浊(zhuó)浊流         哺(bǔ)哺育      湃(pài)澎湃

  蟑(zhāng)蟑螂      蚀(shí)腐蚀           捕(bǔ)追捕      拜(bài)拜年

  3. 词语补注

  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  

  二. 内容讲解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和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激发广大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这首诗的内容层次分明,并用“啊!黄河!”作为梳理的依据。

  首先写望黄河。一个“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先是近镜头特写“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一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黄河的色彩、形态、奔腾的气势、汹涌的力度。

  接着颂黄河。诗人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最后写学黄河。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象黄河一样伟大、坚强的誓言。

  结构图示:

  三. 句段品鉴

  (1)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品析:一个“望”字统领此节,将黄河“九曲”的形态,金黄的色彩,水的源头,水的流向,奔腾的气势以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力度描写得酣畅淋漓,让读者也如同作者一样,亲身感受到黄河的美丽,黄河的源远,黄河的博大精深。这节为下文进入颂黄河打下坚实的根基。

  (2)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周围扮演! 

  品析:这一段作者深情地歌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歌颂了中华儿女为了保卫黄河,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点也暗含着中华儿女一定会把日本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家园,比喻修辞的运用,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摇篮”一词点明了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五千年”写出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扮演”小词大用。

  (3)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品析: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无数的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与力量。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气势,“伸”写出了黄河的顽强生命力,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 写法探究

  (1)大量使用比喻修辞

  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说。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2)突出运用象征手法。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实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要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3)注重音韵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句式上,长短结合、自由奔放、气势强劲,韵脚上,先“an”后“ang”,隔二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4)注意形象刻画。

  这首歌词还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黄河滚滚”,“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五. 疑难题解:

  为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世界第五大河,中国第二长河,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一条重要的水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据中国历史记载,黄帝、炎帝曾在这一片土地上激战,大禹曾治理黄河,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座在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达3300多年。“中华”就是指中原与华夏族。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政治、经济、军事都有重大的影响。到北宋之后,中国经济重心才逐渐从黄河流域南移。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时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当年,中华儿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采用“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战斗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因此诗人说: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综上所述,诗人说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并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捏造,而是有根有据的。

  六. 考点解析

  例:读下面一节诗,按要求做题。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这一节诗哪几个字押韵,押的啥韵?

  考点说明: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分辨能力。

  思维点拔:读诗的过程中,会发现第二、第三、第五行结尾的音都读得响亮,且韵母相同。第一、第四行中则没有这种感觉。

  参考答案:强      上    障    ang 

  七.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题: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第二题:

  1. 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2. 黄河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第三题:《黄河颂》在内容上是对黄河及民族精神的赞美,语言上更委婉,意象更丰富。《保卫黄河》是号召人民保卫自己的国家,语言更直白,诗后连用四个“保卫”更有鼓动性。

  上一篇:《黄河颂》说课稿

  下一篇:《黄河颂》教学设计4

黄 河 颂 篇9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办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  ,营造气氛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妈妈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啥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妈妈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也在颂扬黄河的啥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妈妈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也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妈妈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么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 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气氛中感知美、欣赏美。

黄 河 颂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过程与办法:

  朗读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3.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同时展示黄河图片。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妈妈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也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关于作品: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3.关于背景:

  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也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三.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朗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四.课堂探究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

  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

  ①你读懂了啥?

  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啥作用?

  (教师点拔:出现三次,试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思考)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啥?具有啥精神?

  (教师点拔: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欣赏这首诗的(   ),因为(    )。”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教师点拔:可从修辞手法,蕴含感情去谈.)

  五.课堂拓展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多媒体显示: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我们依恋长江/你有妈妈的情怀.

  畅谈对两首诗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黄 河 颂 篇11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也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也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么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二、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啥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怎样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啥。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怎样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啥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啥?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季》、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啥?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4.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5.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二、我怎么样写《黄河》 (冼星海)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也为群众所唾弃。因此,“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

  《黄河》的歌词虽带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1.《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没有渡过黄河以前,他们充满愉悦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办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办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办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也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4.《黄河对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5.《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6.《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7.《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三、《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季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这个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也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我怎么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黄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理砸了锅。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悦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80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还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40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1985年8月28日纽约《华语快报》)

  四、《黄河》本事(光未然)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到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孩子,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载《黄河大合唱》,1939年8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黄 河 颂 篇1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办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积极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新课(导入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么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1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3

黄 河 颂 篇1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     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办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认识: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三、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学生谈观后感

  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五、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怎样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1、“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2、“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3、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六、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啥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啥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七、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八、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呢,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 河 颂 篇14

  一、 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七章《保卫黄河》片段)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么样的情绪?有啥样的感受?

  生答: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啥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师问:全诗共有八个乐章,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他的第七章《保卫黄河》,另七章分别是啥?在预习作业中老师已作了布置,请一位同学回答: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黄河是我们的妈妈河,可以这样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也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板书:黄河颂  光未然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啥样的感情?(配乐《黄河颂》)

  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二、 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序曲

  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啥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也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啥修辞?

  生答: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啥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生答:望。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师问: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页,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啥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生拿出预习本,自由回答。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啥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啥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

  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昨天老师把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本收上来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问中老师归纳出了2条,在课堂上请我们同学在老师前面讲课的基础上自行解决。四人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2)将小组意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小组交流问题(投影)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啥样的感情?

  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教师点评,配乐朗读表演。

  (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季》、郭沫若的《静夜》)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课堂延伸,知识反馈

  刚才我们学习了《黄河颂》这首诗,你能通过课堂的学习自学下面这首小诗吗?

  (迁移练习)

  乡 愁

  席慕蓉

  家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家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一)、默读,找出关键词句,体会诗的感情。

  (二)、交流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

  (三)、齐读,完成练习1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一种情怀?你是通过哪些诗句感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组讨论,比较诗作风格。完成练习2

  2、诗的写作风格各异,有的风格豪放,直白抒情;有的委婉含蓄,请你试从语言、感情的表达方式,把本诗和课文作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以轻婉的语调再次朗读《乡愁》。

  师问:今天我们学习了《黄河颂》,自学了小诗《乡愁》。通过朗读,领会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故乡的爱。我们同学们也爱祖国,爱故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

  当以啥样的行为表达我们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

  最后全体起立,用我们的激情,用我们的爱,歌颂黄河,歌唱祖国,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黄河颂》)

  五、作业:

  完成学习评价手册第6课

  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  描写黄河   歌颂黄河  学习黄河

  ------>

  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  精神

  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沈鸣 指导教师:丁莉娟

  上一篇:《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1

推荐站内搜索: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特岗教师考试试题、干部竞争上岗演讲稿、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七年级周记、个人工作总结、cet4报名入口官网、关于小狗的作文、逗人开心又撩人的话、冬天来了作文、

黄 河 颂(精选1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黄 河 颂(精选1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6643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