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学习办法也可概括为一般学习程序和学科学习办法两类。
所谓一般学习程序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
法,也可称之为学习步骤。它大致可包括预习、听课、练习、复习、总结等几个学习
环节。所谓学科学法,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而总结出来的适用
于本学科学习的具体的学习办法。引导学生在掌握一般学习程序的同时学习运用具体 的学科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增长能力,有助于收到事半功倍的
教学效果。
一般学习程序同学科学法之间存在着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般学习程序适用于多门学科的学习,学科学法则通过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中
体现出来。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贯彻一般学习程序的过程,可按不同的程序
环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初中语文在贯彻学习程序中的学法指导
(一)预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学生感知具体知识材料的第一步。语 文的预习,主要是指学习对有关语文知识或短文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
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和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所谓明确的预习目标是指:(1)明确预习(阅读)的内容;(2)明确对内容应达到的把
握程度。目标的明确可以避免预习时的盲目性。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的认识规律去进行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所谓具体的学法指导是指:(1)指导学生运用何种学习办法完成预习目标;(2)指导
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些啥,避免些啥,要提高哪方面的技能。以初中记 叙文为例,预习时的具体学法指导则体现在:1.、指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来解决字、
词障碍。2、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运用圈点读书法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3、指导
学生运用写预习笔记的办法对有关知识加以归纳、整理。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的掌
握,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学法掌握的熟练程序,体现了学
生学习技能的高低。
(二)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生的
学习与成年人的自学、学者的治学所不同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听课这一点上,学生听课 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几个学习环节的效果。
注意力集中是保障听课质量的前提。听的本质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以声语言作信息载体,通过朗读、提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
念传达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对语言信号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感知、体会、分析、理解达
到对知识概念的识记和掌握。可见、听课的过程不仅仅是“听”的过程,还是包括、
听、看、思、写的多种行为能力的运动过程。
听课的目的在于听懂。听懂的关键在于会听,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可以对学生进 行如下几方面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
(1)通过对教师语言因素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在听中抓要点,抓重点。
教师在课堂上要借助有声语言来传授知识,有声语言不仅有语气、语调、还有节
奏和重音,几乎所有的教师在强调知识重点时,都会采用加重语气、提高语调、放慢
节奏和加重重点词语读音的讲话方式。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在提醒学生注意。
指导学生抓住教师授课语言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有意注意,集中
注意力去抓住听课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强化听课的目的性,学会带着问题听课,在听中求解。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听课一般应达到三种效应。第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
认识,进而达到加深印象,强化理解和增强记忆的效应。第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
容的释疑,进而达到提高认识,释疑解惑的效应。第三是完成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把握
贯通,进而达到感悟、自得的效应。在这三个层次中,释疑解惑的层次是至关重要的
一环。孔子说:“不愤不启”,孟子说、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都是在讲人对解除
思维障碍的迫切心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包括学生自身的释疑求解需要,也 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这两种因素在教学过程 中交替
发挥作用,就会在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
(3)指导学生在听中动笔,变“只听不记”为“听记结合”
初中生对“怎么样记”的认识一般还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由于小学教学内容及教
学方式的影响,初一学生对记笔记的认识一般都局限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搬照抄上。为
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应随时对“怎么样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对
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动笔方式:用圈点法标示课文的有关内容;用旁注眉批法
表示对有关内容的理解;用提要勾玄法提练知识要点,用中心语概括法表示分析思
路……至于适当摘抄教师的板书,只是诸多动笔法之中的一种而已。
(三)作业 环节中的学法指导——作业 即是练习,它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
能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的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
验形式。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状况及技能水平状况的一种有效的检验形式。对学生语
文作业 的评判,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查;其一是书写是否规范,其二是知识、能
力的考查是否过关。
书写是否规范从表面上看来是个形式的问题,从实质上分析则反映了学生学习习
惯的优劣和书写技能的高低。对这一点,尤其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要随时指导学
生对汉字的笔画结构,部首搭配进行分析认识,指导学生寻出书写规律,逐步掌握常
用汉字的间架结构,使之提高书写技能。当然,“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写得一手
漂亮的好字,学生就会在敬佩心理的指导下进行有意的模仿,这无疑对提高学生在汉
字书写技能也是一种良好的促进。
其次要对作业 的格式规范进行指导,这就包括对标题,日期、序号的格式安排;
对不同题型书写的格式要求以及在整体使用作业 本时的留边、空格、移行、转页等方
面的具体要求。
语文作业 的实质部分一般还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
固性再认识;一是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对前一类作业 内
容,教师要提醒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要避免那种简单机械重复的抄写方式,对第]
二类作业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进行能力迁移之前先进行一次对已学知识概念的复习。
对作业 中难度较深,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些难题,教师在留作业 时也应对学生进行必要
的提示指导,如提示一下解题思路,或借助相关题目作出解题示范,这样就可以使学
生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出现盲目乱答的现象。
对学生语文作业 的指导还应充分重视反馈评价的作用。通过对作业 反馈信息的分
析,充分肯定学生的良好做法,尤其是对作业 中反映出来的科学思路及有创见性的认
识,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以期使其他学生得到启发,使当事人的优点得到巩固发场。
当然,对学生作业 中的偏差,教师也要从学生思路的角度加以评析,以期引起部分学
生的警惕。进而帮助学生在进行学法探讨的过程中树立起自觉纠偏的积极意识。
(四)复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
复习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实现再认识的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对知
识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的重要学习环节。
语文教学所采用的是范例式教学形式。所用的教材帅一篇篇具体的课文和知识短
文编排组成的。这是和其它自然学科教材的最大区别。语文学科的各类知识点渗透在
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之中,同一个知识点会在不同的课文中重复出现,所以在整个语文
教学过程 中始终存在着知识的系统性与重复性、阶段性与层进性的交叉现象。教师的
复习法指导大致可以采用如下几种做法。
(3)复读、辩析、抓要点的复习办法
课后及时复习、是不少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学习环节。对此,教师有必要向学生 简介有关心理学知识,从遗忘规律及与遗忘作斗争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学生
进行及时复习,主要是指导学生掌握复读、辩析、抓要点的复习办法。语文课文的编
排,从整体上注意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原则,但各篇课文在反映知识共性的同时也有
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同样是记叙文,其共性反映在六要素的构成上,但就行文的线索、
结构顺序的安排,中心思想的取向等诸多方面也各有不同。因此就要指导学生通过复
习,学会辩析知识结构的共性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特性,学会抓住一篇课文的要点去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也为学生进行阶段复习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2)把握知识结构、建立知识联系的复习办法
根据语文教材按单元编排的特点,在阶段复习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单元教学的要
点,根据对各课知识要点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以说明文单元为例,
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即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抓住事物
的特征来进行“以知授人”的简介说明),说明文的一般说明办法和说明顺序。根据不
同的课文内容,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区分出不同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的特征、主要说明办法的运用及说明顺序的不同。在这种复习方式中,指导学生运用
归纳法、对比法、演绎推理法等科学办法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提高复习的质量,也增
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学习办法的采用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切不可搞成
教师的“包办代替”、“包办代替”只会使学生滋长懒惰、等待心理,对学生素质能力
的培养绝没有一丝好处的。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办法,建立知识体系,搞好整体复习。
整体复习也称总复习,所要复习的知识内容量大,所应采用的复习办法也应是灵 活多样的。总复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不仅要完成由感性
到理性的认识“飞跃”。对于这种复习、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就语文教
材内容而言,不同的文体各自及具有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此就要指导学生首先学会分
类复习的办法。在进行分类复习中,还要根据种类知识点的不同划分出知识块,进行
归纳整理。如字、词归类、作家作品常识归类,文体特点归类。通过归类建立知识体
系,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画知识树法,列表法,编写口诀法等具体的学习办法来进行复
习,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Lenovo比较法、对比法、演绎推理法等具体思维办法来指导自
己的复习,以Lenovo比较法为例来说明学习办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中语文教学中对
“比喻句”这一基本修辞概念学生在不同文体的课文中不只一次地接触到,它因在不
同文体语境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在概念的界定上也有所不同。在记叙文中它被称为“比
喻的修辞办法”,因其起到了对事物进行形象、生动地描绘的作用;在议论文中它被称
为“比喻论证的办法”(简称喻证法),因其起到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论证事理的作
用;在说明文中,它也被称为“打比方的说明办法”,因其起到了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 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特征的作用。也如“对比的修辞手法”,“对比论证法”和“作比
较的说明办法”;“引用的修辞手法”,“引证法”和“引资料的说明办法”都是同一基
本概念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现。如果以此为例指导学生进行Lenovo比较,就会使学生
明白了知识体系并达到了对知识把握的融会贯通。
总之,在各种复习形式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极终
目的都是通过对复习的指导,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增长自身的学
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师在传授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 要传授给学生以学习的办法。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办法后,学生就可以沿着自学、
会学的大道积极前进了。教师的伟大不光体现在他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更体现在他
能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积极学习的人格。
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 中的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课堂是教师施都、学生求知的
主要活动场所。语文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渗透对学生进行科学听课法的指导和训练(见
本文第一章的第二节《听课环节中的学法指导》),另一方面也要渗透对多种科学思维 办法的指导和训练。语文教材本身不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形
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错运用的现象在语文教材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因此以抽象的逻辑
思维做指导,以具体材料和现象思维做依托,用“披文以入情”做手段,就形成了语
文教学中独特的教学方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学法指导及思维训练引导可按
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法学习语文 分析是把整体材料化为部分进行深入思考的认识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量涉及 的是具体的形象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本质认识,就要运用分析。可以 说分析法几乎伴随着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的分析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极广,从字 词分析,句段分析到文章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中心思想的分析以及语法、修辞等方 面的分析,可谓无所不包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分析,大多是由教师进行的。在课堂 上教师滔滔不断地分析,学生老老实实地听讲,于是形成了“满堂灌”,学生的活动不 过是在最后记下教师的分析结论而已。现代教学观念强调教学过程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通过学生的活动去分析得出 结论。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指导学生尽快地掌握分析的办法,对学生的分析活动及其 活动效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分析法的掌握也要经过一个由生疏到熟悉到纯 熟的运用的过程,教师就应循着示范引导——巩固训练的程序来进行指导。对某些知 识的内容,教师应该先做出示范分析,并要讲清这一分析形式的特点,进而使学生及 时把握住分析的规律。如对形声字的分析,教师可先示范分析几个字的形旁与声旁, 此后指出,抓住、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对形声字进行分析的依据,进而指导学 生对更多的形声字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教学过程 ,学生会较快地掌 握某一种分析办法。 语文课的知识内容庞杂,而采用的分析办法也是灵活多变的。“对具体问题进行具 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为此就要结合不同的知识内容,指导学生运用和掌握不 同的分析办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指导学生运用的分析办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语境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 会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根据词不离名句、句不离章的语文教学特点,对词语、句子的 分析首先就要弄清它所处的语境。如《我的老师》(魏巍)一课中有、我用儿童的狡猾 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句中的“狡猾”二字在一般情况下 表贬义,而在这里(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则是为了回答词义、句义分析题时感到束手无 策,或是盲目乱答、语不中的,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的掌握语境分析法。学生只要 掌握了语境分析法,也对语文内容有熟悉的了解,那么这类分析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2)背景分析法 语文课中的许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一些议论文或名家名篇的作品, 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实质是一种因果关系分析。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下,会出现带有鲜明时代主题的作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 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对《家乡》、 《孔乙已》一类的名篇作品,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 析。通常的教学过程 中都有背景简介这样一个教学步骤 或内容。如果引导学生结合所 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因果关系 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3)条件分析法 语文教学过程 中常涉及到对人物的性格、思想、心理的分析,在这类分析中,有 时要用到语境分析,有时要用到背景分析,而大多情况下则要用条件分析。所谓条件 分析,即对人物所处的客观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如《孔乙已》一课中对孔乙已的外貌 描写即反映了孔乙已生活的客观现状。“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也脏也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按照描写的句序对人物的现状条件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如下判断:孔乙已“身 材高大”表明他具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是长期不参加劳动和营养不良所致;“乱 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其年事已高且精神潦倒;“也脏也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 有洗”的长衫,表明了他的贫穷、懒惰、生活潦倒。孔乙已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 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表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指导学生学会进行条件分析的 前提是学生对条件内容的把握,这就需要在指导分析之前,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4)因果分析法 语文教学的课文分析中常常分出现“为啥”的提问。这实质上是在探究现象产生的 原因。回答这类问题,常常是要进行由结果到原因的逆向思维。涉及到原因分析,就是指 导学生学会从客观到主观的分析办法。对客观原因的分析涉及到作品人物自身的身份地位 及思想性格。如对《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马玉祥为啥要求从炮兵连调到步兵连去” 这一问题,就要进行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分析。从客观分析上看,是由于他目睹了朝鲜 老母亲因房子、窝棚连续被敌机毁坏后而痛哭的场景,激起了他对敌人深深的恨;主观分 析上看,是年轻战士急切地想直接去手打击敌人,为朝鲜人民报仇,进而提示了战士强烈 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境界。 (5)对比分析法及假设分析法 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使有关内容材料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更易 区分出事物的本质,指导学生掌握对比分析办法首先就要学会寻找对比点,对比分析的使 用,有时是对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如在《一件小事》中,“我”和车夫在对待老妇人的态 度及对事件处理所抱态度的对比;有时是对同一人物或事物前后状况进行对比,如在《一 件小事》中,“我”在对自己的认识变化的前后对比。要学会以对比点为基础,去分析对 比事物的两方面情况,进而达到对有关知识的把握。在运用对比分析法时,还可以结合运 用假设分析法。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多种假设分析,运用假设分析的目的,大多是 为了借助假设来与现实内容进行对比,进而突出现实内容的必然性。如对词语使用是否得 当,可否换调的分析,就可以在进行语境分析后,进一步借助假设分析使整体分析成为对 比分析的形式。也如对一些课文中的句段分析,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分析办法。 (6)借助Lenovo的分析办法 Lenovo是以现有知识认识为基础的一种展开式思维办法。语文课上指导学生进行Lenovo分 析有利于帮助学会巩固以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在教学过程 中,可以指 导学生对有关的课文题目进行以题断义的Lenovo分析。如通过对《向沙漠进军》这一课题进 行Lenovo分析,就可使学生Lenovo到:(一)为啥要向沙漠进军;(二)怎么样向沙漠进军;(三) 进军的前景怎样。进而Lenovo分析到这应该是属于一篇说明文的文体。通过对《反对自由主 义》一文的课题进行Lenovo分析,可以使学生Lenovo到:(一)啥是自由主义;(二)为啥要 反对自由主义;(三)怎么样去反对自由主义,并进而Lenovo到这是一篇表明作者观点主张的议 论文。当然,学生的Lenovo活动是以其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对课文的内容分析,也可以指导 学生进行合理的Lenovo,如《孔乙已》一课结尾部分,以孔乙已最后一次喝酒时的人物形象 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其最终结局进行Lenovo分析,自然能认识到孔乙已必然被黑暗的社会所 吞噬的悲惨命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可掌握的分析办法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分析办法的关键是 要找准进行分析的角度。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讲对不同问题要先选准分 析的角度,再选择相应的分析办法,这就需要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下分类,同类问题可以基 本上采用同样的办法。当然,每一种分析办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指导学生对分析办法的 选用也不应该是单一的或绝对的。只要长期坚持调动并训练学生积极分析的意识,那么学 生对各种分析办法的掌握就会日趋走向纯熟。 (二)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学好语文 归纳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某类事物共性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理性认识的一种办法。 归纳以分析为前提。分析是把整体化为部分,通过分析达到对部分的认识。归纳是在分析 的基础上找出共性,从整体上来认识事物。这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语 文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范围极广。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运用归纳的 方式也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初步归纳,深入归纳和综合归纳。 所谓初步归纳,是指对所学的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它体现在对一篇课文或一部分知识 点的归纳上,指导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仅属于做出正确判断的范畴。 引导学生对有关结论(判断)进行分类整理。则属于初步归纳。如学生在学习《一面》的过 程中,通过对人物(鲁迅先生)三次外貌描写的作用分析,可以归纳出两点理性认识:(一) 人物的外貌描写是为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二)人物的外貌描写可以按照由远到近,由 略到详的顺序来安排,这样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得到突出。这种初步归纳体现了对零散材 料的整体理性认识。即概括了同类事物的共性,也区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所胃深入归纳,是在初步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范围较大的归纳。语文单元教学中,常 常要进行这种归纳。这种归纳的作用是使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个比较明了而详尽的把 握。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归纳绝不是有关知识内容的机械堆聚。这种归纳应该是能充分反 映本单元内的知识共性及知识间联系的理性归纳,那种机械堆聚知识点的做法,只含有汇 聚的意义,并不含整理归纳的意义。它只是加重学生负担、压迫学生“死学”手段,而不 是指导学生以法学习,促使学生达到“会学”,达到“把书读薄”的有效教学手段。 综合归纳是在前两种归纳的基础上,从把握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的一种归纳。进行这 种归纳的前提是先要进行科学的知识分类。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课文和单元之 中,要进行归纳,就要先按知识体系的不同进行分类。进行分类的办法也有很多,关键是 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如可以按语法、文章的现代文、古文进行分类,现代文也可按不同 的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来进行分类。无论采用哪种分类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对 同类知识的共性规律进行归纳。这种归纳,具有很高的理性认识价值,是对有关知识精化 的一次再提炼和再认识。现以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例来说明综合归纳的重要认识意 义。 初中记叙文(含小说、报告文学等)中大量涉及到的景物描写。各篇中景物描写都各具 作用。《七根火柴》(王愿坚)一课中对草地气候多变的恶劣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红军战 士处境的艰难,进而表现了红军战士坚毅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忠于革命事业的高尚品质。《故 乡》一课对家乡深冬景物的描写,是为烘托“我”对家乡现状无比失望的悲凉心情。《在 烈日和暴雨下》(老舍)一课中对烈日和暴雨的描写分别是为了表现祥子在不同恶劣环境下 的痛苦感受,进而提示了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老山界》(陆定一)一课中对 红军夜晚翻山“之”字形火把夜景的描写是为了表现红军战士大地我畏的精神和革命的乐 观主义情怀。通过对各篇文章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寻求其共同点,就可以综合归纳 出“写景是为了写人”这一共性特点。当然根据不同的具体内容,写景的具体作用还可以 归纳成如下三点:(一)为人物的活动设置背景,以便展示人物性格;(二)情随景生、情随 情移,烘托气氛,为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内心世界服务;(三)状景寄情,为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服务。在综合归纳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实际作用,就可以运用 这一理性认识返回来指导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也就完成了将理性认识付诸于 指导实践的再一次飞跃。同时,将这一理性认识迁移到学生写作训练中去,就可以指导学 生去进行目的性明确的景物描写,进而避免那种在写作过程中盲目进行无关景物描写的现 象。 归纳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 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运用 并掌握归纳法也应循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来进行。教师可以做归纳的示范,但一 定要牢记要把进行归纳的权力交给学生,对归纳的办法进行指导远比对归纳知识的单纯传 授要重要得多。 (三)指导学生运用提要勾玄的歌诀背诵法强化对知识的记忆,运用Lenovo记忆法和遗忘 作斗争。 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有关知识内容进行提要勾玄的歌诀编写和背诵,可以帮助学生 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歌诀的编写是运用最简明快的语言对有关知识进行最高度的概括。它以对知识的充分 理解和深刻洞悉为基础。歌诀的特点是语言简洁明快,易于上口背诵,便于学生在短时间 内加以掌握并易于当时的记忆和日后的再现。 歌诀是有关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运用歌诀回忆知识还必须借助Lenovo。因为 歌诀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包含着许多相关的知识概念及概念间的联系,因此借助Lenovo来延 伸对有关知识的回忆和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歌诀记忆法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可以用“横SU点Shuwu中空, 十字交叉读作rong”的歌诀辩析“戌戍戊戎”四个形近字;可以用“颐和园里演《演文姬》, 人群熙熙攘攘”的歌诀来帮助学生记住“颐、姬、熙”这三个部首特殊的字;可以用“名 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声”的歌诀帮助学生记住十二大词类;可以用“叹词放句首, 语助放句尾”,“副词放在动形前、介词放在名代前”的歌诀帮助学生弄清叹词与语气助 词、副词与介词的区别标志;可以用“定词必在主宾前,谓前状语后补”、“的”前定, ‘地’前状,‘得’字后边是补语”的歌诀来帮助学生掌握句子成分的划分;可以用“本 义、引申、修辞义,结合中心做分析”的歌诀来帮助学生掌握对词语或句子含义进行分析 的基本办法和思路;可以用“总分并,时空逻,中心句,自概括”的歌诀,提示学生对文 章段落进行结构层次的分析思路和提炼归纳段义、层义的办法,……总之,运用歌诀帮助 学生强化记忆,为学生提示解题思路,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这种学习办法对帮助学生 与遗忘做斗争也是极见成效的。背记歌诀比背记具体的知识材料要迅速容易很多,而且只 要对歌诀达到了熟悉背诵的地步,那么在日后的提取和运用时,它也能显示出迅速性和实 效性的特点来。 歌诀的编写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指导鼓励学生来完成。学生编写口诀的过程, 实质上也是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反复咀嚼、消化、归纳提炼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整理,也有助于学生对思维的训练。 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所涉及的学习办法还有许多,如演绎推理法、类比法、求异思 维法、循环的记忆法、Lenovo记忆法、系统思维法……这些办法的指导和应用,都要依据本 学科的具体教学情况来参照执行。而学生对各种学习办法的熟练掌握离不开长期进行的使 用性训练。为此,对于学法进行指导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绝不可以指望着“一蹴而 就”。 课堂教学是教师充分施展教学才能的广阔的天地。高明的教师可以带领他的学生演出 许多幕生动的剧目来。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学生不仅增进知识,更开阔眼界,增长能力。 而“教学相长”的原则也促进教师向更高超的教学艺术领域去探索,确切地说,在教学过 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的学习办法,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同时对教师教学观 念的更新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法心得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提 高的过程。能否对自身的学法状况进行有意识的总结,对学生能力水平尽快提高起着重要 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运用信息反馈的原理随时进行自我批评, 并根据评价结果来修正自己的努力方向。在帮助学生进行评价纠偏中,也有学习办法和思 维办法的指导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题档案”,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偏的一 种较好的学习办法。学生在订正错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改正具体的知识答案中的错误,还 要从思维办法和学习办法的角度去分析所以出错的原因,这就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 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每次阶段性考试之后,指导学生从学习办法和思维办法的角度去分析成功或失败的 原因,从具体题目的分析到试卷的分析,找出具体的学法原因和整体的学法原因,然后进 行归类总结,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并以此强化对学法的探究。 元代科学家李治在《泛说》中讲“李子曰,学有三:积之之多不若取之之精,取之之 精不若得之之深”。这就是说,积累众多的感知材料不如把握住知识的规律性,也就是要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洏对知识规律性的把握不如对这些规律性的更深感悟。所谓 感悟,乃是经过实践检查后,对于规律性的一种“自悟”、“自得”。达到这一境地,人 对知识的把握已到达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地步了。指导学生对于信息反馈进行分析、 归纳、总结不仅具有帮助学生对理性知识进行再认识的意义,更有促进学生追求“自得” 感悟的积极意义。无论是对有关知识的感悟,还是对相关学法的感悟,对学生来说,这都 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所以指导学生学会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并随时总结学法心得,也是学 法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进行学法指导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办法的指导,对教师本身也就相应地提出了更高 的素质要求。它具体体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强化对理论和专业进修,同时,教师要有强 烈的科研意识和事业心和责任感。 面对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这一课题,能否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除客观因素 外,根本上还在于教师自身的意识水平和政治素质。所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使之 具有更强烈地事业心和责任感,乃是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的先决条件。 | |
推荐站内搜索:广东高考语文试题、建国大业观后感800、考研网上报名系统、警钟长鸣心得体会、作文今天我当家、吉林自学考试成绩查询、考研适合捡漏的211大学、2023年专升本最新政策、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题库、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