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陈金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啥剪枝?怎么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么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啥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啥?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么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啥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么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简介为啥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啥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季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啥?(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也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到了啥?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么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也惊也喜,他明白了啥?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啥?增加啥?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办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 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剪枝的学问》教学片断与分析

  亨通小学 盛峰

  《剪枝的学问》最后一个自然段精读时:

  师:来年暑假,我也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看到桃园里的景象,我有啥感受。

  生:“我”也惊也喜。

  师:这时,“我”喜的是啥?惊的是啥?

  生:喜的是桃子丰收,惊的是没想到剪去枝条还真能结出也多也大的桃子。

  生:惊的是去年王大伯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剪的学问到底指的是啥?

  生齐答:“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呢?

  生:上次我和爷爷去菜地干活,我看到爷爷拔掉小青菜地里的一些长得弱小的青菜,我感到奇怪,爷爷告诉我这样做才能使剩下的青菜长的更好。

  师:是啊,实践出真知,真棒!还有其他例子吗?

  …………

  生:我知道我国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就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师:你能联系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来说明“减少”是为了“增加”,你真是太了不起了!给他鼓半分钟的掌。

  [简评]:此部分的精读感悟,我从“惊”“喜”入手,逐渐过渡到课文所揭示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联系到生活实践说说类似的现象,没想到班上一位女生竟然以此想到了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真是佩服!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包括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题目是:“剪繁枝,增实效——说《剪枝的学问》”

  【依标扣本,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第26课,也是三年级段的最后一篇课文。

  “剪枝的学问”这一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它不是纯粹的简介所谓的“学问”,而是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明白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叙述笔调轻松活泼,结尾处“我”的感悟写得含蓄深刻。

  《剪枝的学问》和前面的《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两篇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寓义于言”这个专题,三篇文章尽管体裁不同,分别是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但是呢三者都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寓之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而引发深思。这些课文故事性强,尤其是《剪枝的学问》一课,文中也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读写“远近闻名”、“充满信心”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王大伯说的话的意思,体会蕴涵的道理。

  4.教学安排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这里,说的主要是第二课时。

  【以人为本,说学情】

  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重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是属于低段到高段转折点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也掌握了一些阅读办法以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而,对于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王大伯说的话的理解,应该是比较顺畅的。但课文所要揭示的哲理却是比较深刻透辟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需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内容,从中领悟事理。

  【紧扣重点,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语言:“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啥话要跟他说?有啥问题要问他吗?”“王大伯,你剪掉的是啥枝条?为啥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多媒体画面展示春季桃园红云片片,花香阵阵,引得“蜜蜂花间舞”,引得“游人花下戏”的繁茂景象,展示夏季果园成熟的景象,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3.探究感悟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以学定教,说流程】

  新课程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减少是为了增加”是剪枝的学问,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教学的学问。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的心理变化这条主线,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看剪枝、问剪枝、赏桃花、悟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质疑抓主线。

  课文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用了“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这一系列词语,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而我的教学设计也是紧紧抓住文章的这个课眼。课伊始,复习听写课文中体现“我”心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指导学生读出“我”不同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我为啥会有这些心理变化的?引导学生读文理解,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

  第二环节,逐步解疑悟道理

  1.探究“满怀好奇”

  学习第一段,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近王大伯。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你是从哪里看出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远近闻名、总是、大、甜”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啥问题问他吗?”激励学生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王大伯家的桃子为啥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探究“一脸疑惑”

  和作者一起满怀着好奇走进王大伯家的桃园,看到的是王大伯他们忙着剪枝的情景,“你怎么啦”、“干吗要把好好的枝条剪掉?”一连两个问号,都充分表达“我“当时的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

  3.探究“将信将疑” 

  理解王大伯解释剪枝的原因的话语是文章的重点。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与文本进行对话:“王大伯,你剪掉的是啥枝条?为啥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会有啥后果?”“啥叫“疯长”?” 进而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对于王大伯的话,“我”是“将信将疑 ”,我“疑”的是啥呢?我“信”的理由也是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剪枝动作的熟练,说话时充满的自信,都是令人相信的理由,但是呢毕竟耳听为虚,没有亲眼见到,我只能“将信将疑”。

  4.探究“也惊也喜”

  “我”经常挂念着王大伯的桃园,不知道剪枝后到底怎样了。春季到了,“我”第二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看到了一番怎么样的情景呢?。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到到王大伯家的果园,然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季的桃花盛开的兴旺景象,进而勾起了“我”对王大伯的话成为现实的热切盼望。

  夏季到了,该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了。暑假一到,“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教师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这时的“我”看到的桃园景象,引导学生抓住“一棵棵、挂满”体会桃子的多,从“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美。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画面,王大伯家果园丰收的景象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的创设,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气氛。一个“啊”字,一个“!”,都充分表现出了“我”也惊也喜的激动心情。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为啥也惊也喜,惊的是啥?喜的也是啥?感悟桃园的喜人的丰收景象验证了王大伯的话。

  “我也惊也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王大伯去年说了哪番话?其中也有啥道理呢?最后再次回顾王大伯的话语,研讨枝条减少了,结的桃子却更多更大的对比关系,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课文的思路与“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密切契合,因此,本课的教学思路就抓住了“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紧紧与课文内容扣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情节,前后联系,领悟事理,循序展开。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求学问

  总结全文,其实果树要想结出也大也多的果实,除了要剪去无用的枝条,还会摘去多余的花和果,出示图片,带领学生走进果园,看看工人们是怎样管理果园的(施叶面肥、人工受粉、摘除多余的花多余的果、为水果套袋,提高果品的质量等)。原来生产劳动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为帮助学生加深对“剪去多余枝条、增加果实产量”这个道理的认识,我设计了说话写话练习:由于种桃能手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也大也多,所以到桃园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最近王大伯比较忙,请学生做回小小讲解员,代替王大伯来简介简介摘花的学问、摘果的学问(两个内容自选其中一个)。这样举一反三,学生对“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加深了认知的深度。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读完全文,我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例1:菊花摘花蕾,少留几朵,开出也大也美的菊花。例2:学校花坛里的月季花,冬季要剪枝,来年会长出新枝条,开出更多更美的月季花。例3:计划生育,减少人口,提高生活质量。例4: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三项规定后,我们的书包轻了,我们重复机械的作业少了,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丰富了,同学们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得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全面了。……这样的操作,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也是为了满足小孩不限的求知欲,学生对“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明白我们做事不要一味的求多,而要少而精。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了课文之后,希望同学们像文中的“我”一样,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发问,去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赠送名言:“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生活处处有学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业设计:

  课后向父母、亲戚、邻居、朋友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也可了解其他方面蕴涵的哲理,并记录下来,在班中交流。

  调 查 记 录 表

  调查人(学生姓名)调查时间 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浓缩文本,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教案的浓缩,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主题的升华。“我”的心理变化的四个词语是课始时指名学生听写上去的,“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正是课文的思路,也是本课的教学思路。几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表现的是“我”情感的起伏,也是“我”探究学问的过程,真是“一标一点总关情”!同时“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也在板书中得以体现。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

  ?       ?    ?      ?            !

  “减少”是为了“增加”

  语文教学提倡简约,这是一个把握教材,重组教材,恰当取舍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不妨也学习果农的剪枝艺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办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必要的“修剪”,将语文教得简单些,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正文很好讲授,一是让学生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多”,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二是指导学生理顺好作者的一个行文思路,不仅纵向上按照时间(季节的转换)来写桃树的变化,而且横向上也反映了作者心理的一个变化过程。

  课后,我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减少是为了增多的例子。有的同学能举到超市里薄利多销行为,为此我感到很满意。但有的同学举了抽奖时,放入很少的钱,却赚了几千块的例子。我听了之后很恼火,对他们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特别是尚俗的晓幸心理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感到困惑.及时对学生做了正确引导。后来还有的同学提到凯巴伯森林里的捕杀狼增加了鹿的数量这点,我也花了一番口舌对他们进行强调,不能这样说,因为这本来就是生态失衡的鲜活例子,是不能用于今天的讨论。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充分收集事例,所以他们举出的例子很混乱。这点我想在今后教学中该多注意才是。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教学重点:

  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民乐《苗岭的早晨》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啥学问。

  2.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

  3. 剪枝究竟有啥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简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4.出示: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也惊也喜

  (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啥的?

  (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例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啥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的呢?于是去年冬天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脸疑惑。

  (1)、“我”看到了啥?小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说。怎么剪的?接着往下读。

  ②、“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了啥?读出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娴熟吗?这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

  (2)、而“我”的疑惑是啥?(指名说)此时是啥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问问王大伯吧。

  是呀,这么好的枝条剪下来,能不让人心疼吗?(再指名读)

  (3)、体会的好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也是怎么样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呢?

  (1)、指名读王大伯的话。(出示)

  ①、王大伯剪掉的是啥枝条?(“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夺走养分”)

  ②、王大伯一眼就能识别出这些枝条,如果是你能识别出吗?这不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不愧为种桃能手吗?

  ③、同桌分好角色,一人读“我”的问,一人读王大伯的答,来练一练两人的对话,马上老师请人上前表演。(1-2组表演)

  (2)、接着,王大伯也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读后出示。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啥?(抓住“抚摸”、“充满信心”去理解)

  正因为王大伯经验丰富,他才充满信心地说——(引读句子)

  ③、王大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向我解释了剪枝的原因,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他的话。(齐读王大伯的话)

  (3)、听了王大伯的话,你信吗?

  ①、信。为啥?(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总是那么大,那么甜)看来你是王大伯忠实的“粉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那你就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②、不信。为啥?(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要急于否认)老师和你一样也不相信,正所谓“眼见为实”,我的怀疑是啥?(指名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这就叫将信将疑。(分男、女生读句子)

  3、真的能象往年一样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春季,小作者再次走进桃园,这次他也有啥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随小作者去看看吧。

  (1)、边欣赏边听老师读。

  (2)、你看到了啥?也仿佛听到了啥?

  (3)、此时你最想说啥?能读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4)、春华秋实,桃花谢了,就要结桃子了,这似红云片片的桃林该结出多少桃子呀,我站在树下入神地凝视着盛开的桃花会想啥?(指名2人读“盼望”的句子)

  4、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桃子成熟的夏天,“我”第三次走进桃园,看到了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名读看到的情景,再次走进桃园你有啥感受?(指名3-4人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体会桃子的“大、多、甜”)

  (3)、小作者的心情是啥?他“惊”的是啥?“喜”的也是啥?这也多也好的桃子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也就是减少了桃树上无用的枝条,而增加了桃子的产量。(相机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4)、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剪啥枝,留啥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农业生产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呀!

  (5)、除了桃子大丰收让小作者喜悦之外,还有一喜,想知道吗?齐读最后一句。

  ①、原来他还收获了一个道理呢,再读读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学生自由读)

  ②、你读懂了啥?(学生自由说)

  是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也正是王大伯在众多种桃者中成为能手的原因。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还怀疑吗?而是深信不疑,此时你最想说啥?

  三、总结

  王大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深地明白了减少无用的枝条,是为增加桃子产量的道理。因此他必须舍弃那些看上去粗壮的枝条,所以我们也要象王大伯一样学会取舍,其实这个道理还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例如小红想学舞蹈、也想学美术、还想学音乐,可是她发现这三门都学得平平,因此第二年她舍弃了其中的两门,花更多的时间学其中的一门,结果这门成绩突飞猛进,这不正验证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吗?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向王大伯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学习,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学问。

  板书设计:

  26.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学会取舍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剪枝的学问》。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二、设计理念和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悟,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能组织语言,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三、设计特色:

  本课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有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吸纳,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究中感知、感悟。

  四、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意图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小孩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学文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1、复习导入,探究学文

  课文中的“我”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谁能告诉我小作者三次走进桃园都看到了啥?指名说后板书: 冬 剪枝 春 开花 夏 结桃  这个环节设计巩固了课文内容,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按照学生的意愿来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的个性。

  让小孩们带着“对这三次进桃园哪一次最感兴趣,就去读一读,并想一想,为啥最感兴趣?”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小孩挑自己喜欢的一次互相交流,多媒体展示了“红云片片的桃园”,并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第 ———次去桃园,因为———”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教师的激趣办法越高超,教学效果就会越好,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既感到老师的问题简单,也感到新鲜有趣,这一环节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气氛,这样一办法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师生互动、为下一步的朗读作好了铺垫。 

  2、读读说说三进桃园,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三次去桃园看到的情景,让小孩自读,不仅再次清晰了文路,而且使文章前后呼应,依次展开,有机地拓宽知识面。通过学生练读、 指名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点评。指导读好“我”的话:“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为小孩搭建一个展示朗读的舞台,给小孩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啥是剪枝?王大伯剪去的是啥枝条?(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语文是读出来的。”这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同时读、思、议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书中达到目标。

  指导读好王大伯的话,这里关注弱势群体:我要找那个这堂课没举过手的学生回答。难道只要是粗壮的枝条就都要剪掉吗?从王大伯的话中你知道了啥?生再读课文 全班交流 。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讨论:剪枝的学问到底是啥呢?合作学习,生生、师生互动是新课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合作体验的虚拟主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增强了合作意识也增进了情感沟通,同时使他们能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共享成果。

  我接着提问:听了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我相信啥?怀疑啥?他凭啥就相信呢? 教师的追问使得学生再次联系文本。

  王大伯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必须要验证验证就一起走进夏天桃园。自由读课文 思考:王大伯的桃园变成啥样了?当小作者看到这一切是也惊也喜,他为啥会吃惊呢?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小作者三个季节都在关注着王大伯的桃园,从冬天的疑惑,春天的盼望到夏天的也惊也喜终于相信了王大伯的话以后,请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读,再次感受。

  通读了课文,听了王大伯的话,你有啥感受?想说的,想做的都可以谈。我设计这一环节,意在升华情感,使学生内心感悟得到深层次的内化,真正做到“课已毕,趣犹存”。

  5、总结升华

  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我希望大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善于思考的头脑去探索,你一定能成为生活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树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我从王大伯话里悟出了啥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道理,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是对他们课内知识的延伸,也是为了满足小孩不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用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联系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在开放的、自主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剪枝的学问》是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最后一课。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因为这是一堂学案教学的研讨课,所以接到这次上课任务之后,我就开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既然学案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案的出现,到底要让学生学些啥呢?第二、学案的出现,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有啥价值?接下来,我就结合我这次的学案设计,来阐述一下我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结果。

  先学后教,到底学啥?我认为,首先要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顺文章脉络。因为很多语文课文的故事性都很强,对于学生来说,他读到的就是一个完整地故事,自学时会不知道怎样深入下去,甚至感觉文章就这么简单,没有啥好深入学习的。就好像面前有一头很大牛,却不知道该怎样下手。但如果能学会抓住文章的线索,就会找到一条理解课文的道路,通过这条线索,来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奥妙。所以在这一课的学案设计时,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设计了一道填空,让学生找出随着事情的发展,小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目的就是要学生学会怎样去抓住文章的情感线索,进而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课文,帮他们深入文本。

  第二、要学会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学生会提问是会思考的表现,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这次的学案设计的第二个环节,叫学生针对针对作者的情感变化提出问题,就是想教给学生提问的办法,让他明白只有扣住文章线索,扣住文章中心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叫做会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文本。

  第三,要学会抓住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本学案的第三个环节让学生模仿我举的例子,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文中找到与之相关的文字,并在重点词句下打上点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第四,学会搜集资料。搜集到了有用的资料即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以本课为例,种桃树这种事情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了,他很难理解枝条剪去反而会增加桃子的产量,他根本无法理解枝条为啥会疯长,为啥会占据大量的营养,进而就无法理解剪枝的学问到底是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我在学案上就布置学生去寻找和种植有关的资料,我自己也去找了相关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原本那些怎么想可能也想不通的问题。

  以上四点就是我对学啥的思考,也是我学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一。

  学案的出现,对语文课堂来说有啥价值呢?就本课而言,学生把本来要在课堂上完成的思考任务通过学案提前在家里完成,第二天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对文本的理解来进行交流学习课文,毫无疑问就会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本课上的时候感觉时间就相对比较宽裕,我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来说一说,读一读,交流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因为他们课前已经通过学案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就便于我在他们的理解上进行提升。另一方面,从长远看,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案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由于掌握了自学的办法,学习对他们来说也会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以上就是对学案教学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评课

  一、抓主线,释疑解惑。

  《剪枝的学问》从标题中看出本文写的是关于“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语教材,课文并非纯粹简介所谓“学问”,而是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渗入科学知识,让儿童乐学易懂。课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的,课文中用了这样四个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抓好情感主线,逐层深入探究。教学时,吴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如先让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学生读词句,在我第一次进桃园时出示关键句:去年冬天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吴老师也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啥“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也“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天的桃园时,吴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啥?“喜”的也是啥?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二、品词句,真情妙悟。

  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咀嚼和回味,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找准文本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捕抓住知识的生成点。如出示“我”的问话:“王大伯,……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对这位种桃能手,“我”有啥想法?引导学生抓住“挥舞”“一根根”等词句体会王大伯慧眼识枝;抓住“我”的问句中“怎么啦?”“干吗”“好好的枝条剪掉”来理解 “我”的焦急和对王大伯剪枝做法的疑惑不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吴老师先指名读,然后亲切地评价:“你读得不紧不慢的,不像在着急嘛!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起来;再找人读,吴老师说有点急了;再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得越来越好,着急的语气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王大伯回答的那段话,让学生反复读后讨论:啥叫“疯长”?“疯长”了会产生啥后果?这里教者巧用课文插图,有效突破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王大伯手握的是一根粗壮的枝条,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媒体课件广泛运用的今天,课文插图似乎被冷落了,吴老师的课件源于课本,有返朴归真之感。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扣准了“疯长”这个词,学生对“剪枝的学问”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词一句中,在吴老师的提示引导下,同学们不断领会和感悟剪枝的学问到底在哪儿。“谁有兴趣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指名读,评价:“来年就*它们结桃子啰”这句话说得真有信心!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追问:王大伯怎么这么有信心的呢?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注意他说话的动作了吗?示范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体会出啥?在吴老师关于品读作者心情的语句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疯长”的后果是啥,为啥要剪枝,剪枝也是为了啥等,让学生在品读中、在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中,顺其自然的感悟和领会小作者的心情。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剪 枝 的 学 问

  东台市实验小学 陈萍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桃园桃树)看,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啥?喜欢吗?如果你家院子里也有这样一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桃树,你会怎么样对它?可如果现在有人拿着一把剪刀要对着桃枝来上几剪刀,你也会怎么样?

  2、看来同学们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桃树的枝条是不能剪的,可就有这样一位老大伯,却对着桃枝动起了剪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静静地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26剪枝的学问】

  3、齐读课题,再读一遍。

  二、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这剪枝到底有啥学问呢?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请把书打开到144页,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书提示。

  1、(出示读书提示)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或者工具书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不会读或者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现在放声自读吧!

  2、大家读得多认真啊,我们来检测一下读的效果怎样?(按顺序检查生字新词)

  预设:

  ① “娃娃”你读得不错,表示称呼的叠词后一个要读轻声。

  ②“不禁”噢,这个前鼻音你读得真准,这还是一个多音字呢,在这个词中,它读“jīn”。“ jīn”还可以组成啥词?有谁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谁会组词?点击男女生读。

  ③“好好的”下面一个词有一点难度啦。两个三声的字在一起,后一个字要读成第一声,这是咱们汉语中的变调。懂了吗?你读一读,再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3、出示词组。谁再来读读这组词?(指名读2生)小组读,齐读。

  4、同学们,本课的生字中有4个笔画较多,仔细观察一下,怎么样写才好

  看?先看看上面一组字“*”“舞”( 老师恰到好处点课件)。那下面一组呢?

  5、“舞”和“*”比较难写,我们跟着电脑老师后面练一练。

  6、好,请大家在语文书上把这四个字描一下,(注意纠正姿势,随机评价)。

  三、二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最难的生字都没有难倒你们,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生字词再回到课文中去吧!

  1、请看读书提示:二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老师要请五名同学分别来读这五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准备提出自己的建议,(点击出示:认真听,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点击出示:认真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生按顺序分自然段读文。

  预设。

  ①第一自然段:第一次能读得这样流畅真好。有建议吗?

  △“能手”,“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能手”也是指器官吗。原来能手是指某一方面的本领特别强的人。

  ②第二自然段:刚学的这个词就能读得这么好。一齐读读这句话。

  ③第三自然段:

  △“一脸疑惑”。啥意思?课前老师查了一下字典,“疑”就是怀疑,不相信,“惑”就是不明白,不理解。 “疑惑”的意思就是……看把词拆开分别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不就解决了。

  △“将信将疑”。这个词让我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复习旧的知识就能有新的收获,怪不得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啊!

  △“红云片片”。(看图描绘画面)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谁能看图说说“红云片片”的意思?

  △ “浓郁”。再读浓郁所在的那句话,初读时老师也遇到了跟你们一样的难题,不过我做了个有心人,查了一下词典,发现浓郁有四种解释,在这句话中该是哪种解释呢?你为啥选择它?对,解词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④第五自然段。

  △光鲜红润。这个自然段里有一个词同学们理不理解,老师不知道,不过老师特别喜欢这个词,现在请你们看图猜一猜?找出这个词所在句子,齐读。

  四、三读课文,说主要内容,把课文读读懂

  同学们可真会学习,读顺了课文,还初步理解了课文中的一些新词,老师还想提更高的要求,能做到吗?

  ㈠三读要求之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啥。

  1、(点击出示三读要求之一)好,请看阅读提示,三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啥。这个要求有点难,不过不要怕,我们先做个小练习就容易多了。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从这两题中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题,一边读书一边完成。小孩们,开始吧?

  △去年冬天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春季到了,“我”也到桃园,看到了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

  △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让“我”  ;王大伯忙着剪枝,也让“我”  ;听了王大伯的简介,“我”  ;看到王大伯家的桃子光鲜红润,“我”  。

  2、读书完成,交流讨论。谁来说说第一题,指名说(几个随时间而定)。

  3、第二题谁来?

  4、现在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啥?

  预设:

  ①谁能说得再简单一点。

  ②说具体一点,就写了剪枝吗?谁来补充。

  ③再看看两个小练习,还有啥内容没说到。

  5、说得真好,看,有了小练习的帮助,你们已经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㈡三读要求之二:读出感受,把课文读懂。

  1、(点击课件,出示三读要求之二)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读出感受,把课文读懂。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大伯剪枝的呢?(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认真读用心体会,看看能从这些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啥?

  2、谁来说说你感受到了啥?

  预设:

  生:我感受到了着急。【板书:着急】

  师:你从哪句话感受到着急的?

  (生读: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他为啥着急?

  生:因为他看到王大伯在剪枝。

  师:这一段中那一句话写王大伯剪枝的。

  (生读:“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师:(点击课件)用心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能读出啥?

  ①生:我读出王大伯剪枝剪得特别快。

  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

  生:我从“剪刀挥舞”读出来的。(点击“剪刀挥舞”)

  师:生活中你见过啥东西挥舞的样子吗?联系生活实际总结,挥舞的速度原来是这么快啊!【板书:快】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王大伯剪刀挥舞的样子,把你的想象读出来?王大伯的剪刀舞动起来那真是潇洒自如,随心而发。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们的读让我看到了王大伯挥舞剪刀的样子。谁也能像她那样读?

  寒光闪闪,剪到枝落,此时此刻站在桃园的我,看到王大伯剪刀挥舞的样子,心里可真……一齐来读读这句话。

  ②生:我读出了被剪掉的枝条很多。“一根根的”。

  师:【板书多】请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师:王大伯他们剪下的树枝可多啊!想象画面,地面上怎样?再看看远处呢?你看到了吗?你也看到了吗?指读。还不够多,越来越多了。

  师:此时此刻,站在桃园的我,看到地上越来越多的树枝,心里真是……再读读这句话。(点击出示)

  ③再读读这句,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王大伯剪枝特别快?

  生:从“咔嚓咔嚓”从这个声音我听出了王大伯剪得很快?

  (生快)我也想读读这句话,师慢读,王大伯可是个种桃能手,剪枝是这么快吗?我读出了文章的意思了吗?哎!再快点。

  (生慢)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谁还可以更快一些。

  师:随着那一声紧似一声的咔嚓声,站在桃园的我,心里怎能不焦急万分?齐读。

  3、从你们的读当中我感觉到你已经走进了课文,读懂了这段文字。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4、借助这一小节语言文字,我不仅感受到了王大伯剪枝的熟练,更感受到了小作者的着急。这剪枝中到底有啥学问呢?咱们下节课继续走进课文,细细体会。

  四、作业

  1、课后查查资料,了解果树生长的特性和剪枝的有关知识。

  2、把从课文中积累的好词、好句摘抄到读书笔记上。

  板书:26剪枝的学问

  快    多

  着急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桃园之谜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剪枝的学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这其中到底有啥奥秘呢?所以,去年冬天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想探个究竟。[板书:满怀好奇]

  二、初探桃园之疑

  1、在王大伯的桃园中“我”究竟听到了啥?看到了啥?也产生了啥想法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2、3小节,边读边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2、指导学生交流:

  (1)看到的:“……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看到这情景你感受到了啥?(从“挥舞”中体会到剪枝技术的熟练,从“一根根”中体会枝条剪掉得很多)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此时你心中有啥疑惑?(生:王大伯为啥要将好好的枝条剪掉呢?剪掉了枝条还能结出那么多也大也甜的桃子吗?……)

  3、是呀,文中的“我”也感到很疑惑,听,“我”正着急地问王大伯呢!指名学生读“我”问王大伯的话,读出“我”当时的疑惑,从语气(着急)、表情(一脸疑惑)等方面进行指导评价。[板书:一脸疑惑]

  4、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呢?从中你明白了啥?

  5、指名交流,出示王大伯的话。

  6、引导学生理解:

  (剪去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如果不剪去这种枝条,就会影响其他枝条开花结果。)

  (抓住“笑了笑”、“充满信心”体会王大伯的自信)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配上动作,模仿王大伯语气读一读。

  7、王大伯充满自信,可是“我”呢?(将信将疑)[板书:将信将疑]

  8、“将信将疑”就是说——(生:有点相信也有点怀疑,不是肯定)有个词也是这个意思,那就是——(生:半信半疑)

  9、“我”究竟相信的是啥?怀疑的也是啥呢?指名学生交流

  (相信的是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他决不可能做不利于桃树丰产的事,再说他的话也确实很有道理)

  (怀疑的是:按照一般的推理,枝少了,桃子就少了,况且他剪掉的都是“好好的枝条“)

  10、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将信将疑。

  11、指导学生分角色读2、3自然段。

  三、享受桃园之乐

  1、时间过得飞快,春季到了,王大伯的桃园里也一幅怎么样的景象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2、播放课件配乐(桃园美景欣赏)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啥?

  4、出示第四小节1、2两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无数的蜜蜂”“欢天喜地”体会桃花的多、美,以及桃树的生机。

  5、来到这样的桃园中你都在想些啥?也想做些啥呢?指名学生交流。

  6、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呢!出示第四小节3、4两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抓住“奔跑着”“嬉戏着”体会作者与小伙伴嬉戏的欢乐,抓住“盼望”、“早日”体会“我”盼望桃园丰收的急切心情。

  四、感受桃多之喜

  1、暑假里,我也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也看到了怎么样的情景呢?学生自读课文第五小节,划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2、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学生交流,谈感受。

  (“一棵棵”、“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美)

  3、此时的“我”真是——也惊也喜,你知道文中的“我”“惊”的是啥?“喜”的也是啥呢?指名学生交流。

  (“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预料变成了现实;“喜”的是:桃园丰收,结出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4、指导学生朗读1-3句,读出“也惊也喜”的心情,特别指导读好语气词“啊”。

  5、此时“我”不禁想起了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出示第三自然段王大伯的话,齐读。

  这其中到底蕴涵着啥道理呢?播放剪枝录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奥秘。

  看过录象后,现在你明白了啥?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减少”是为了“增加”。(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王大伯的话还真有道理,剪枝也是有学问的。(再读课题)

  五、领悟生活之理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还有哪些事例也包含着“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呢?

  (给月季花剪枝,来年长出更多的枝条,结出更多的花蕾。)

  (考试的时候不能想得太多,要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

  2、“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发现奥秘,更好地生活。

  六、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现象、哪些事情中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请将你的发现写下来。

  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也惊也喜

  “减少”是为了“增加”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季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啥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啥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近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也惊也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季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办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也惊也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啥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啥?(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啥?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啥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啥枝条?为啥剪掉它?他留下的是啥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样做的?怎么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啥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啥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季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啥?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悦。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季开花,夏季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啥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啥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么样?(惊讶、高兴,即也惊也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啥我看到也多也大的桃子会也惊也喜,惊的是啥?喜的也是啥?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啥?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啥?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啥?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啥疑问吗?(怎么样判断无用枝?怎么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也惊也喜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啥吗?

  4、揭示课题 29 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 的意思:

  剪枝 远近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近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 疯 靠 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啥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啥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啥?

  *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么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啥枝条?为啥剪掉它?他留下的是啥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样做的?怎么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啥?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啥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季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啥?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啥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啥我看到也多也大的桃子会也惊也喜,惊的是啥?喜的也是啥?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啥?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母亲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啥?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 减少 —— 枝条—— 不利的因素

  增加 —— 产量 —— 进步和成功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读。

  2.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了许多问题,还记得吗?(学生回忆问题)(谁剪枝?为啥剪枝?怎么样剪枝?剪枝后结果怎么样?)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1-2自然段

  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啥问题?

  1.交流,你读懂了啥?

  (1)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指导说话)

  (2)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

  2.出示句子:

  (1)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2)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

  3.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是怎么样剪枝的?(指名做手势)

  4.过渡:看着一根根枝条被剪下,作者产生了啥疑问?

  出示句子: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王大伯看我有疑惑,怎么样对我说?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王大伯说的话。圈出你以为与剪枝有关的词句。

  2.谁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

  3.用"因为……所以……"来简介为啥剪枝?(指名练说)

  4.齐读王大伯的话。

  5.作者对王大伯的话是相信还是怀疑?(书上哪个词语是这个意思?)

  (1)出示"将信将疑",作者怀疑啥呢?

  (2)指名交流,板书:

  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春季到了,桃园里很美,也很热闹,想不想去看一下。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2.你仿佛看到了啥?(指名交流)

  3.自己读,挑最喜欢的句子有滋有味地读。

  4.指名读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体会。

  5.试背,评议。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暑假里,作者也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他看到了啥?

  1.口头填空: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的桃子。

  一个个桃子仿佛。

  2.怎么样写的,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

  3.此时,作者心里也惊也喜,他明白了啥?

  4.出示句子: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板书:减少--增加

  5.减少啥?增加啥?我们再来读一下王大伯说的话。(齐读)

  6.指名回答,板书:(擦掉"?")(减少的那些枝条对桃树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7.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指名举例)

  如:(1)小明背英语单词,每天背100个,十天下来,他只记住了50个。后来他改变办法啊,每天背10个,10天后,他记住了100个。

  六、布置作业

  1.挑选喜欢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减少--枝条——不利因素

  剪枝的学问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啥?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啥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啥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么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啥意思?表示啥?(想不通)

  我对啥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啥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啥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3、作者“疑”的是啥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也是啥?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啥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啥?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也是啥?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季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啥?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啥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父亲母亲,你们应该怎么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推荐站内搜索:电影开国大典观后感、宝葫芦的秘密观后感教师节的周记、2015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小说读后感、中秋节的习俗、师范生实习日志100周年建党观后感500字、甘肃自考成绩查询、雨中情 作文、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7014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