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学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课标解读】1.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史实。2.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的观念的认同。【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太学兴起进行客观评价。【学习过程】一、罢黜百家1、背景(1)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汉代以来对焚书坑儒的批判(3)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参与政府机构目的 【阅读与思考】l时代
治国思想
背景
秦朝
统一全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初
道家无为
战乱结束,生产破坏,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汉武
国家统一,国力强大,民族融合,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结论】:统治阶级选择治国思想的出发点: 各家思想具有互补性,能否被采纳要与当时的 相适应2、文化体制改革:新儒学(1)理论来源: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主张:宣扬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提出“三纲五常”,大一统【阅读与思考】材料一: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汉书·董仲舒传》【结论】:三纲: 、 、 五常: 、 、 、 、 (5)目的:用思想文化的统一巩固 ,强化 ,维护 3、影响(1)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2)儒学成为 思想,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 。(3)汉王朝为独尊儒学,强化了对 、 和 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4)对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5)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 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6)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明显,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文化原因之一。【阅读与思考】l 儒家思想自春秋战国、秦朝至汉代的地位变化
时代
地位
春秋战国社会显学,但受统治者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学案
秦朝受压制:
汉代正统地位,思想主流: 二、尊儒措施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上:重用儒士: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上:重视教育:(1)兴办太学 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 的官立学校。 标志着儒学教育的 和 。 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带动了民间 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官僚贵族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2)建立郡国学校 初步建立了 ,儒学得到推广。 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三、儒学大兴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总结】:汉代“大一统”:政治上,国家统一 高度集权的 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民族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 基本形成 思文上,高度统一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逐渐被确立为正统思想【选择】l 西汉时期促进了儒学发展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 ③创建太学 ④科举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l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主张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l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l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强化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阅读与思考】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予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论语·为政》材料二:“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李斯昧死言: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私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经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董仲舒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二、三,李斯和董仲舒的建议涉及啥相同问题?两人做法也有何不同?(4)从儒学在秦汉地位的变化中得出哪些认识?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学案
时代
治国思想
背景
秦朝
法家思想
统一全国,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初
道家无为
战乱结束,生产破坏,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汉武
儒家思想
国家统一,国力强大,民族融合,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国情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政治的统一 中央集权 封建统治 正统 主流 思想 文化 教育 平等竞争
时代
地位
春秋战国社会显学,但受统治者冷落
秦朝受压制:焚书坑儒
汉代正统地位,思想主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管理人才 官方化 制度化 积极向学 民本 政治生活 地方教育系统 专制主义 文化共同体 儒家思想【选择】c、d、b、d【阅读与思考】(1)孔子主张:德治;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孔子主张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儒家思想不利于国家统一; 董仲舒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因为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国力强盛,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3)共同问题: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强化专制集权 不同做法:李斯主张法家思想,以暴力方式统一思想; 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注重教化。(4)选择治国思想要从国情出发 学术思想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 以德治国,关注民生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共3页,当前第3页123
推荐站内搜索:小兵张嘎读后感、河北八省联考成绩查询入口、山东省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专升本报名网站、日记100字大全、英语周记、各省公务员考试时间、成人考试成绩查询、上海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贵州高考成绩查询入口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