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办法》教学设计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办法》教学设计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办法》教学设计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办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掌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到解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选修1)》。

  本节内容为该书的第三章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对可视化编程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的讲解。本节课为一节起始课,在学习了这些概念后学生不仅在上课时知道了这些专业术语,同时也能够知道了代码的书写位置和书写格式。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将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手机,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诠释,并通过vb本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编程环境,让学生在模仿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小小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程序代码的编写有一定体验,并熟悉visual basic 6.0的环境界面。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熟悉并掌握vb的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演示法、讲解法。

  4.教学资源

  教学演示文稿(ppt),记事本小程序(exe)和源代码。

  三、教学目标框架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出它的属性、方法、事件,从而加深对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

  2)能够利用控件工具在窗体上创建按钮、文本框等对象,并学会通过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caption、text属性值; 

  3)通过分析简单笔记本小程序,能够判断出鼠标单击事件是作用在那个对象上,并且事件过程是什么;

  4)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加深对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的语法格式的记忆。

  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中的手机为例,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含义; 

  2)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小程序,加深对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生活中的事例讲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实例,体验vb语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vb编程的兴趣。

  2.教学重点

  1)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

  2)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

  3.教学难点

  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引入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大家都用过word进行编辑,它具有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vb平台也可以编写出类似word这样的文字编辑器。

认真听讲。

展示:教师已经编写好的小的文本编辑器。

过渡:为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需要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方法等概念。

认真听讲。

观看小文本编辑器所具有的功能。

用一个学生看似很神奇的软件引入,并告诉他们我们自己也可以编写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够满足学生的自豪感。

并引出了本节课的任务。

环节二  讲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

提问:

生活中我们把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叫做什么?

──引出对象的概念。

1.对象──实体

根据对象的概念,同学们判断出教师展示的两个手机分别是两个对象。

提问:

这两个对象(手机),他们从外观上看有什么不同?

引出手机的颜色、重量、形状、样式是手机的属性。

2.属性──性质

过渡:我们在购买手机时,不仅关心它的外观还会关注它所具有的功能,引出对象的方法概念。

3.方法──本领或技能

过渡:教师用其中的一部手机给另外一个手机大电话,另外一个手机在“来电”事情的刺激下,做出了响铃的反应。

引出“来电”事情称之为对象的事件。

4.事件──事情

举例:

1)教师从背后拍一名学生肩膀,学生回头。

提问:在这个过程中,谁受到了刺激,谁作出了反应?

2)提问:“开关被按下去了,灯亮了”在这个过程中,谁受到了刺激,谁作出了反应?

归纳为:有可能受到刺激和作出反应的是同一个对象,还有可能是一个对象受到刺激,另一个对象作出反应。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

认真听讲。

仔细观察手机外观上的不同 ,回答问题。

注意观察其中一个手机的变化。

回答教师提问。

引出对象概念。

学生从手机的颜色、形状等方面说出手机的不同,引出属性的概念。

考察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环节三  结合小程序理解概念

 过渡:理解了对象、属性、方法、事件这些概念以后,如何运用vb来实现我们的小任务呢?我们将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1.对象

除了窗体对象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控件工具箱中控件创建新的对象。

教师根据任务的需要,带领学生创建了一个textbox对象和三个commandbutton对象。

2.属性

过渡:我们都知道对象是有属性的,我们有两种方法来修改对象的属性值。

通过属性窗口来修改对象的属性值。

讲解1:属性窗口与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讲解2:如何修改对象显示的文字(修改caption、text属性)。

①带领学生修改按钮的caption属性(显示的文字对使用者提示作用)。

②学生自己尝试修改text1的中显示的文字,知道是修改text属性。

过渡:现在已经完成了界面的设计,我们来运行下看看,能否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不能)还需要来添加代码?──引出如何添加代码。

3.带领学生分析程序,并完成任务。

铺垫:每个对象都是有名字的,知道他们的名字很重要。选中每个对象,属性窗口中的项后的值是对象的名字。带领学生将每个对象的名称熟记一遍。1)分析得出:command1被鼠标单击后,text1中的字作出了反应。

2)带领学生将代码完成。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ext1.fontbold = true

end sub

3)学生自己完成command 2被单击后字体变倾斜 这个过程的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ext1.fontitalic = true

end sub

过渡:commmand3 被鼠标单击后弹出了颜色对话框。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对象都不具备这个功能,我们需要创建另外一个对象,它具有打开颜色对话框的功能。

4.带领学生添加commondialog1对象

1)在工具控件箱中添加microsoft common dialog control 6.0控件。

2)创建commondialog1对象。

5.告诉学生commondialog1的showcolor方法可以实现打开颜色对话框

6.学生自己运行程序,发现文字的颜色并不能改变。带领学生分析原因。

commondialog1的showcolor方法只是实现了打开对话框的功能,而要想text1中文字颜色的改变,还需要修改text1的forecolor属性值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commondialog1.showcolor

text1.forecolor= commondialog1.showcolor

end sub

和老师一起创建四个对象。

在老师的带领下修改对象的caption属性值。

并独立发现修改text属性值可以改变文本框中显示的内容。

认真听讲。

运行程序发现并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和老师一起牢记每个对象的名字。

和老师一起分析程序。

自己写代码。

认真听讲。

听教师讲解,逐步完善自己的程序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知道对象名称的重要性。

使学生对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结    结合vb总结

1.对象。在vb中除了窗体对象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控件工具箱创建新的对象。

2.属性。我们可以在属性窗口中修改对象的属性,也可以在编写代码后程序运行后修改属性值格式为: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提问:用什么方法来修改对象的属性值?)。

3.事件。一般就是指鼠标或键盘等事件,我们可个在过程的下拉按钮中找到。格式为:对象名_事件名。

4.方法。指对象所具有的功能。语法格式为:对象名.方法名[参数]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记事本小程序展开,以手机为例使学生对对象、属性、方式、事件等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在进入到vb的世界,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上我最满意的地方是例子的选取,本节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示了一个记事本小程序,在展示完程序所具有的“神奇”后告诉学生我们也能自己自作一个文本编辑器,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来看,本节课上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欲。写完一个事件过程的代码后,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就开始思考写下个过程代码,尤其是更改文本框字体颜色这部分代码,动作快的学生主动尝试代码的编写,并在课堂上就要求老师快点讲,快点讲。本节课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另外一点就是对对象的caption属性和名称属性的讲解有了小小的尝试。由于它们默认的属性值是相同的,为了将它们加以区别,在以往上课时我总是对比着讲这两个属性,结果事与愿违,学生反而将这两个属性混淆起来了。而这次我做了小小的改进:首先在界面设计时,我强调一般按钮上会显示一些提示性文字,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它的caption属性来修改这些提示性文字。然后,在写代码前的分析时我问到“鼠标单击那个按钮……”学生一般会用按钮上显示的文字来称呼这个按钮,这时我紧紧的抓住他们的回答反问到“这个按钮上显示的文字是‘b’,那它就叫b吗?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改进不仅将名称属性和caption属性的含义表述清楚了,而且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出来了。

  在本次课中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这节课上学生积极踊跃,而我却没有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来表现他们的表现欲望,没能给学生及时的鼓舞,不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从效果来看,我个人感觉这节课的课程设计很成功,但也有不足的地方,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推荐站内搜索:日记300字、警示教育片观后感、母亲节祝福语简短、江西教育网自考成绩查询、江西省专升本学校名单、作风建设心得体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心得体会、一个人走夜路作文400、假如我是一坨屎作文、江苏成人高考网上报名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办法》教学设计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办法》教学设计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8154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