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篇1

  第七课第三节第三框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会对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能结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分析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能归纳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办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并借助一些案例进行启发探究学习,设计连贯性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有效落实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实际出发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好高骛远的心态,养成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学风,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从自身做起,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

  【教学重点】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

  活动:请同学们将自己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写的要具体一些)

  展示:这里有一篇网上发布的一名小学生的“理想”。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作文里、日记里也曾有着和这名小学生同样美好的愿望,请将你那时的理想写出来。

  请把写在纸上的不同阶段的人生理想做一下对比,你的心中还执着地固守着你原有的理想吗?为啥理想会有所变化呢?(设问)

  学生回答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想要贴近现实。

  教师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应如此,引到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上来。

  进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理想、梦想、幻想、空想四个概念的不同。

  教师归纳:

  理想、梦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当理想或者梦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梦想就会得以实现,理想、梦想就转化为了现实。

  幻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想象,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想象,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可能。

  由此归纳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也紧密相连的:

  播放神舟6号发射成功的视频。(目的是验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简介:人类曾对浩瀚的宇宙有着不限憧憬,我国千年的飞天梦想,在几代科技人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集智攻关下,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终于实现并不断创新,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国正在由一个航天大国步入航天强国。

  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转化为现实的,怎么样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呢?(设问)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积极意义,有社会责任感,有益于他人,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等。

  可见: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规律。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板书)

  材料分析: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目的是说明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规律)

  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当然应该是一座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2020年,北京将建成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进一步得到满足,人居环境、交通、上学、就医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宜居城市的理想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职业理想在设计上要注意啥呢?(设问)

  展示:上万大学生“挤爆”某招聘会的图片(目的是说明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事实,其原因何在?(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一)

  教师归纳: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

  展示材料: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一两年后由于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比例高达50%。以麦当劳为例,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如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实习三天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

  这说明了啥问题呢?(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树立的理想要崇高、科学和合理,理想一旦树立,就对我们提出了律己的要求,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从主观方面看,要使今天的理想转化为明天的现实,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居里夫人──世界科学史上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她的理想是用毕生的精力,献身科学,让全人类获益。正是这个目标,使她大公无私,醉心于事业,有了“三克镭”的感人事迹。

  展示名言:

  居里夫人说过:“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秦出人生美好而动听的音乐。”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的一段视频。

  材料:

  黄伯云事迹简介

  他从小“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在出国留学美国的8年里,黄伯云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名誉与诱惑越来越多,然而,黄伯云始终没有动摇,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在当时经济那么落后的情况下,送他们出国留学,是多么不容易。他十分理解“妈妈”──祖国的良苦用心,就是要他们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因此,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举家踏上归国之途。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项项检查、一点点琢磨,改进工艺、添加新的材料……,黄伯云花二十年时间研制出来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片,目前,全世界只有英法美三个国家能够制造。

  伯云研制的飞机刹车片

  黄伯云研制航空自动材料

  教师归纳:像洪战辉、许振超等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人靠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人生理想的事迹无不感动着、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需要艰苦奋斗的。

  你怎样来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呢?你认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的观点吗?为啥?(设问,引导学生发言做到理例结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板书)

  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板书)

  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板书)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代代相传。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地去奋斗。

  活动:共唱歌曲《爱拼才能赢》。

  通过本课的学习,现在我们心中的理想应该更加清晰、具体和明确,请同学们再次在纸上写下你的人生理想,并写出怎样实现它的具体打算,把它保存好,时刻激励着你不断去奋斗。

  课堂小结:(教师将知识归纳一下)

  课后作业:结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评价北大学子卖糖葫芦、复旦学子养鸡、大学生当村官的现象。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会对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能结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分析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能归纳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办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并借助一些案例进行启发探究学习,设计连贯性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有效落实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实际出发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好高骛远的心态,养成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学风,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从自身做起,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

  【教学重点】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

  活动:请同学们将自己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写的要具体一些)

  展示:这里有一篇网上发布的一名小学生的“理想”。

  我的第一个愿望是考到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学到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来回国后,报效祖国。

  我的第二个愿望是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制造一艘“神州100号载人卫星”,让它去勘探水星、木星、冥王星、海王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儒夫,而是强者。

  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当一名建筑师,建造一尊女神雕像,我要把它放在世界各国的中心,因为女神像的手心上,托着一个绿色的和平鸽,它象征着世界各地充满和平、充满友爱。

  我的第四个愿望是让全世界人们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让沙漠在地球上消失,给地球妈妈披上一件翠绿色的衣裳,把世界上所有的江、河、湖、海,都变成干净的,让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受到最好的保护,让大地欣欣向荣,一片生机盎然。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作文里、日记里也曾有着和这名小学生同样美好的愿望,请将你那时的理想写出来。

  请把写在纸上的不同阶段的人生理想做一下对比,你的心中还执着地固守着你原有的理想吗?为啥理想会有所变化呢?(设问)

  学生回答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想要贴近现实。

  教师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应如此,引到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上来。

  进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理想、梦想、幻想、空想四个概念的不同。

  教师归纳:

  理想、梦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当理想或者梦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梦想就会得以实现,理想、梦想就转化为了现实。

  幻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想象,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想象,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可能。

  由此归纳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也紧密相连的:

  播放神舟6号发射成功的视频。(目的是验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简介:人类曾对浩瀚的宇宙有着不限憧憬,我国千年的飞天梦想,在几代科技人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集智攻关下,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终于实现并不断创新,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国正在由一个航天大国步入航天强国。

  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转化为现实的,怎么样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呢?(设问)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积极意义,有社会责任感,有益于他人,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等。

  可见: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规律。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板书)

  材料分析: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目的是说明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规律)

  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当然应该是一座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2020年,北京将建成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进一步得到满足,人居环境、交通、上学、就医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宜居城市的理想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职业理想在设计上要注意啥呢?(设问)

  展示:上万大学生“挤爆”某招聘会的图片(目的是说明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事实,其原因何在?(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一)

  教师归纳: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

  展示材料: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一两年后由于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比例高达50%。以麦当劳为例,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如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实习三天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

  这说明了啥问题呢?(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树立的理想要崇高、科学和合理,理想一旦树立,就对我们提出了律己的要求,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从主观方面看,要使今天的理想转化为明天的现实,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居里夫人──世界科学史上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她的理想是用毕生的精力,献身科学,让全人类获益。正是这个目标,使她大公无私,醉心于事业,有了“三克镭”的感人事迹。

  展示名言:

  居里夫人说过:“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秦出人生美好而动听的音乐。”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的一段视频。

  材料:

  黄伯云事迹简介

  他从小“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在出国留学美国的8年里,黄伯云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名誉与诱惑越来越多,然而,黄伯云始终没有动摇,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在当时经济那么落后的情况下,送他们出国留学,是多么不容易。他十分理解“妈妈”──祖国的良苦用心,就是要他们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因此,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举家踏上归国之途。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项项检查、一点点琢磨,改进工艺、添加新的材料……,黄伯云花二十年时间研制出来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片,目前,全世界只有英法美三个国家能够制造。

  黄伯云研制的飞机刹车片

  黄伯云研制航空自动材料

  教师归纳:像洪战辉、许振超等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人靠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人生理想的事迹无不感动着、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需要艰苦奋斗的。

  你怎样来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呢?你认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的观点吗?为啥?(设问,引导学生发言做到理例结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板书)

  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板书)

  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板书)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代代相传。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地去奋斗。

  活动:共唱歌曲《爱拼才能赢》。

  通过本课的学习,现在我们心中的理想应该更加清晰、具体和明确,请同学们再次在纸上写下你的人生理想,并写出怎样实现它的具体打算,把它保存好,时刻激励着你不断去奋斗。

  课堂小结:(教师将知识归纳一下)

  课后作业:结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评价北大学子卖糖葫芦、复旦学子养鸡、大学生当村官的现象。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会对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能结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分析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能归纳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办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并借助一些案例进行启发探究学习,设计连贯性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有效落实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实际出发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好高骛远的心态,养成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学风,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从自身做起,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

  【教学重点】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

  活动:请同学们将自己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写在一张纸上。(要求写的要具体一些)

  展示:这里有一篇网上发布的一名小学生的“理想”。

  我的第一个愿望是考到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学到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来回国后,报效祖国。

  我的第二个愿望是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制造一艘“神州100号载人卫星”,让它去勘探水星、木星、冥王星、海王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儒夫,而是强者。

  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当一名建筑师,建造一尊女神雕像,我要把它放在世界各国的中心,因为女神像的手心上,托着一个绿色的和平鸽,它象征着世界各地充满和平、充满友爱。

  我的第四个愿望是让全世界人们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让沙漠在地球上消失,给地球妈妈披上一件翠绿色的衣裳,把世界上所有的江、河、湖、海,都变成干净的,让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受到最好的保护,让大地欣欣向荣,一片生机盎然。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作文里、日记里也曾有着和这名小学生同样美好的愿望,请将你那时的理想写出来。

  请把写在纸上的不同阶段的人生理想做一下对比,你的心中还执着地固守着你原有的理想吗?为啥理想会有所变化呢?(设问)

  学生回答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想要贴近现实。

  教师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应如此,引到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上来。

  进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理想、梦想、幻想、空想四个概念的不同。

  教师归纳:

  理想、梦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当理想或者梦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梦想就会得以实现,理想、梦想就转化为了现实。

  幻想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想象,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性。

  空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虚幻的反映,是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想象,不具备转化为现实的可能。

  由此归纳出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也紧密相连的:

  播放神舟6号发射成功的视频。(目的是验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简介:人类曾对浩瀚的宇宙有着不限憧憬,我国千年的飞天梦想,在几代科技人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协同、集智攻关下,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终于实现并不断创新,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中国正在由一个航天大国步入航天强国。

  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转化为现实的,怎么样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呢?(设问)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积极意义,有社会责任感,有益于他人,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等。

  可见:我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规律。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板书)

  材料分析:北京打造宜居城市(目的是说明社会理想的追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客观规律)

  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当然应该是一座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城市。2020年,北京将建成一座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需要进一步得到满足,人居环境、交通、上学、就医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宜居城市的理想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职业理想在设计上要注意啥呢?(设问)

  展示:上万大学生“挤爆”某招聘会的图片(目的是说明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事实,其原因何在?(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一)

  教师归纳:职业理想的选择应该符合实际。

  展示材料: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一两年后由于吃不了苦而被淘汰的比例高达50%。以麦当劳为例,接收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经过基层锻炼,如到前厅去端盘子、刷厕所等,但往往实习三天就有人因为吃不了苦而被淘汰。

  这说明了啥问题呢?(设问)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树立的理想要崇高、科学和合理,理想一旦树立,就对我们提出了律己的要求,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从主观方面看,要使今天的理想转化为明天的现实,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居里夫人──世界科学史上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她的理想是用毕生的精力,献身科学,让全人类获益。正是这个目标,使她大公无私,醉心于事业,有了“三克镭”的感人事迹。

  展示名言:

  居里夫人说过:“理想的琴键,只有扣动奋斗的琴弦,才能秦出人生美好而动听的音乐。”

  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的一段视频。

  材料:

  黄伯云事迹简介

  他从小“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在出国留学美国的8年里,黄伯云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名誉与诱惑越来越多,然而,黄伯云始终没有动摇,他深刻认识到,国家在当时经济那么落后的情况下,送他们出国留学,是多么不容易。他十分理解“妈妈”──祖国的良苦用心,就是要他们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因此,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举家踏上归国之途。一遍遍地推倒重来,一项项检查、一点点琢磨,改进工艺、添加新的材料……,黄伯云花二十年时间研制出来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飞机刹车片,目前,全世界只有英法美三个国家能够制造。

  黄伯云研制的飞机刹车片

  黄伯云研制航空自动材料

  教师归纳:像洪战辉、许振超等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人靠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人生理想的事迹无不感动着、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理想的实现是需要艰苦奋斗的。

  你怎样来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呢?你认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的观点吗?为啥?(设问,引导学生发言做到理例结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重要的是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板书)

  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板书)

  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板书)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代代相传。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以及个人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地去奋斗。

  活动:共唱歌曲《爱拼才能赢》。

  通过本课的学习,现在我们心中的理想应该更加清晰、具体和明确,请同学们再次在纸上写下你的人生理想,并写出怎样实现它的具体打算,把它保存好,时刻激励着你不断去奋斗。

  课堂小结:(教师将知识归纳一下)

  课后作业:结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评价北大学子卖糖葫芦、复旦学子养鸡、大学生当村官的现象。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篇4

  第三课时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艰苦奋斗。

  理解:理想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

  应用:结合事例说明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的道理。

  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使学生在学习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之后,进而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教学办法

  提问法、比较法、事例说理法

  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并注意运用具体事例加深理解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要较多地运用比较的办法突出重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理想它不是现成的一堆粮食,而是一粒种子,不是壮丽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不是眼前的绿洲,而是空旷的沙漠。那么我们怎样让种子变粮食,白纸变画卷,沙漠变绿洲呢?也就是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只有奋斗,奋斗是理想通往现实的桥梁。有它,天涯之地近在咫尺;无它,咫尺之室,不可寻觅。接下来我们就共同学习。

  [讲授新课]

  一、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板书)

  我们要懂得怎样在奋斗中实现理想,首先就必须搞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板书)

  师: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概括地说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和现实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理想源于现实(板书)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

  (多媒体显示)

  (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由此引申到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师:正因为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现实,才需要有追求、有理想,为更加美好的未来目标去奋斗。同时,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不可能远离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自然段的小体字部分(学生阅读并思考)

  师:从鲁迅先生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他曾有过三种不同理想的选择。

  (多媒体显示)

  师:那么从鲁迅先生理想的三次转变中,我们能得到些啥启示呢?

  生:鲁迅先生总是力图使自己的理想迎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旧中国正是那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促使鲁迅先生去追求自己的救国理想。同时,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理想的追求,并不是单纯地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而是从现实的需要出发,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

  师:因此,在我们选择和确立自己的理想时,

  ①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师:鲁迅先生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个人的理想也获得了成功,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另一个历史著名人物梁启超,他与鲁迅先生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作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虽然早年参与了“百日维新”的变法运动,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进步。但在“变法”运动失败后,在清朝灭亡的大势所趋下,却仍然坚持他的“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不放,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来也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终于成了历史的绊脚石,而他的政治理想由于违背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而最终也不能得以实现。

  生: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青年一代学生只有把实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进而也是把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奋斗目标,才是唯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社会理想。

  师:青年学生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也要符合客观实际。

  ②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也要符合客观实际

  生:社会理想指引着人生理想的基本方向。我们在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把个人职业理想同社会和人民需要结合起来。

  那么像20世纪80年代青年学生的求医热到90年代的财经热到本世纪的法律热、计算机热、外语热的出现,都反映出了我们年青一代在追求个人职业理想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结果,造成了一方面社会某一行业的人才需要的饱和,而另一方面,一些急需人才的冷门行业人才匮乏的尴尬之境。这个事例再一次提醒我们一定要从社会实际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理想。

  可以说,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但理想好比是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也不是泥土,也就是说:

  (2)理想也高于现实(板书)

  师:理想源于现实,但它不等于现实,而是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超越。理想是现实的发展方向,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正是由于现实并非完美,才激发人们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才激发人们去奋斗,推动现实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但是呢,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往往把理想和现实等同起来,一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假、恶、丑和不合理的现象,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便对理想的实现产生怀疑、动摇。于是有的对未来失去信心,悲观失望,有的怨天尤人,自以为“看破红尘”,于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有的甚至认为理想是假的,只有眼前“实惠”和享乐才是真的。有的人看到社会主义前进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如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下岗职工问题、官场腐败问题,便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这些都是不对的。

  师:这些想法为啥都不正确呢?

  (学生回答)

  师:(归纳)刚才大家对这些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总的说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混淆了理想和现实的区别,没有看到理想和现实是不能等同的这一点。

  第二,看问题的立足点不对。许多人把理想的内容当做评判现实的标准,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所以只有立足于现实看理想,才能激励人们创造实现理想的条件。

  总之,理想不等于现实。现实中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它是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美与丑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人的一生中始终存在,不能因此就悲观失望,相反更应努力去把理想转变为现实。

  (3)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板书)

  师:理想为啥可以转化为现实呢?

  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理想是指向未来的奋斗目标。而现实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理想也源于现实的需要而产生,不能脱离现实。根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理想与现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

  理想虽然是人们关于未来的一种设想,不等于现实,但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现实。所以,过去的理想已经成为了今天的现实,而今天的理想也可以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早在中国古代,腾天飞行便是人们的理想。但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把这种美好的理想通过一些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形式表达出来。但正是在这美好设想的激励下,一代也一代人为了人类上天的梦想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以火一样的热情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终于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使人们翱翔太空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今天,在党的xx大报告也为全国人民勾画出了在未来二十年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同样,今天的理想肯定也会成为明天的现实。

  总之,理想与现实既相互区别,也紧密联系。

  (多媒体显示)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概括地说也就是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是主观条件。就客观条件而言,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是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如:一个社会处于一种啥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仅凭我们单个人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为了使我们的理想尽快地转化为现实,我们不能去等待理想的实现,而应该创造更多主观条件去促使理想转化为现实。

  那么理想转化为现实,从主观方面来说,哪些具体条件会影响到理想转化为现实呢?如人们的观念、能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如意志力、信心、耐力、精神等因素都会对理想能否转化为现实产生一定的影响。

  师:愚公移山、卧薪尝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上述这些名言警句说明了啥?

  生: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具有吃苦精神。

  从上面的名言警句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为了把我们的理想变为现实,我们必须要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那啥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呢?为啥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艰苦奋斗呢?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2.艰苦奋斗、实现理想(板书)

  师: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当前,要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把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建设成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非常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只有继续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1)艰苦奋斗的含义(板书)

  生:所谓艰苦奋斗,是一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板书)

  艰苦奋斗是个古老而悠远的话题,早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与大自然艰苦奋斗的伟大斗争。从大禹治水到李冰领导的都江堰的建设,无不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凝聚着炎黄子孙世代勤劳的艰辛汗水,同时也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融注在了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通过不懈地艰苦奋斗,才终于使革命走向胜利。

  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也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从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修建到青藏铁路工程的建设,这其中建设者要克服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斗高温抗缺氧,日日夜夜奋斗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当中,没有一种敬业守职、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能行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也就是靠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105第五自然段小字部分。

  (多媒体显示)

  司马迁忍腐刑之辱,集三十年心血作《史记》;李时珍为解民疾苦,不辞跋涉,尝遍百草,积二十七年之经验,写成《本草纲目》;摩尔根为研究社会发展史,生活于原始、野蛮的部落达四十年,写成《古代社会》的论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奋斗四十年,完成巨著《资本论》;爱迪生经过千百次实验,1200次失败,终于研制成功白炽灯泡;居里夫人亲手操作,长时间从事平凡单调的繁重劳动,从无数吨沥青中提炼出不到1克的镭……

  师:司马迁、李时珍、摩尔根、马克思、爱迪生、居里夫人的行为体现了啥精神?

  生:体现了“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和艰苦奋斗精神。因为,艰苦奋斗就是一种迎难而上、坚韧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他们之所以能完成鸿篇巨制和科学成果,正是发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的结果。

  师:这种精神对他们的理想有何作用?

  生:是实现他们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师:这些伟人所处的时代、条件都比较艰苦,现在我们已进入了21世纪,各方面条件都好了,还需要讲“艰苦奋斗”吗?

  生:仍需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不可能过时。

  师:著名的红旗渠是怎样修建出来的?

  生:靠林县人民一铁一锤,奋战十余载修成的。

  师:对,林县人民在艰苦奋斗的精神鼓舞下,创造出了这样的奇迹。如今,在这种精神的继续发扬下,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林县人民走出太行山,在全国承揽建筑施工任务,使经济建设也上一个新台阶。林县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条件差需要艰苦奋斗,即使富裕了,也同样需要艰苦奋斗。

  (3)当代青年也需要艰苦奋斗(板书)

  师:在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下,还需不需要艰苦奋斗了呢?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你认为呢?

  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看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我们的人类社会也经历了诸多巨变。奋斗是永远需要的,它只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种种进步而不断改变其形式而已。如今天我们虽然不需要像大禹治水时付出肩拉担挑的艰苦劳动,但当我们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们开着一台台推土机在施工现场日夜工作时,这难道不需要付出艰辛吗?

  师:所以把艰苦奋斗仅仅理解成为“在条件艰苦时才需要进行的努力”的观点是不对的。其实它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作风,更是一种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这种精神表现在生活上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表现在事业上就是不怕困难、埋头苦干。人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总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因此,任何时候都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别是对青年学生来讲,更需要这样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

  师:纵览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都是经过了艰苦奋斗的努力才创造出了一项项伟大业绩。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她为提炼出铀,曾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从数十吨工业废弃物中去一点一滴地收集,没有艰苦地努力,也怎么会有伟大的发现呢?

  生: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么要使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只有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才能百折不挠,把个人的理想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进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正如古语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一旦我们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地以坚定的意志和信念为其实现而奋斗。

  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师:我们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科学文化比较落后,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农村和城市还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甚至相当困难,我们要实现完全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靠全体人民艰苦奋斗。

  生:我们也处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年代,越是这样就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③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师: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我国人民现阶段共同理想的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青年身上。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包括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奋斗。同样,个人理想的实现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顽强的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脚踏实地、点滴积累,才能成功。现在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钻研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严谨学风,学习知识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求甚解,在生活上也互相攀比,讲究排场等,这些都不利于我们去获得真才实学。因此,我们中学生现在在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抓住现在个人发展的良好机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总之,通向理想的路是漫长的,但它的起点,就在我们的厂房、我们的教室,就在我们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坚韧不拔地走下去,才能达到理想的顶峰。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了解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需要的主观条件,懂得了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凡是现实的东西都不是理想的东西,而凡是理想的东西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对于这段话的正确评析是(    )

  a.正确地说明了理想既高于现实,也来源于现实

  b.虽然正确地说明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但没有正确说明理想的性质

  c.虽然正确地说明了理想来源于现实,但没有认识到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d.虽然看到了理想对现实的否定,但没有看到理想高于现实

  答案:c

  2.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    )

  a.优越的物质条件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良好的家庭环境       d.良好的机遇

  答案:b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警句格言表明(    )

  a.艰苦奋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主观条件

  b.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c.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

  d.实现人生价值要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

  答案:a

  4.有的人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假、恶、丑和不合理现象,就会对社会主义理想发生怀疑、动摇;有的人看到社会主义前进中出现的暂时困难,或在个人理想的实现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其错误在于(    )

  a.人认为理想总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b.把理想与现实等同起来

  c.认为理想总是可以转化为现实

  d.只看到理想与现实的区别

  答案:b

  二、简答题

  5.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参考答案:(1)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

  (2)理想高于现实,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3)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不等于现实,但理想也可以转化为现实。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l.前几年,大学生中出现了股“创业热”,一些学生停止学业,创办公司或求职,后来“创业热”凉了下来。学生创业事件告诉我们(    )

  ①树立崇高理想,才能实现职业理想  ②理想高于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  ③实现理想是艰苦奋斗的过程  ④务实与创新要统一起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2.有人在青年时代,尤其是学生时代怀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当他走上社会看到种种丑恶、不合理的现象时,便认为一切理想都是假的、空的。这些人(    )

  ①没有把理想和现实区分开来  ②没有超越现实  ③没有认识到正是因为现实中有假、恶、丑的一面,才需要我们去追求真、善、美  ④讲求实际,有利于我们从实际出发,抛弃幻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3.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一汪洋湖,用一生去实践自己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凭着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兢兢业业地为党的崇高理想去奋斗。他几十年如一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汪洋湖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无数人的心,受到了全社会的赞扬。那么,汪洋湖同志的先进事迹表明(    )

  a.只要树立崇高理想,就能为人民谋利益

  b.理想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

  c.通过主观努力,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

  d.理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奋斗才能实现

  答案:d

  4.“理想好比是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也不是泥土。”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

  a.现实是理想得以产生的基础

  b.理想来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

  c.理想与现实既相互区别,也紧密相联

  d.理想不等于现实,也可以转化为现实

  答案:d

  二、简答题

  5.爱迪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请结合这段话简要回答:

  (1)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啥?

  (2)这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啥道理?

  参考答案:(1)理想不是现实,但来源于现实,也高于现实。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种因素和多方面的条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艰苦奋斗。这是因为,任何理想的实现,都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离开了艰苦奋斗,再美好的理想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2)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只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达到质变,并在新质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使事物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我们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了实现理想而奋斗,也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板书设计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1.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理想源于现实

  (2)理想高于现实

  (3)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艰苦奋斗,实现理想

  (1)艰苦奋斗的含义

  (2)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

  (3)当代青年也需要艰苦奋斗

推荐站内搜索:环游世界80天读后感、初中生周记500字、感恩节日志、公务员考试试题题库、观察日记大全、江西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重庆教育网成绩查询、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资面试报名2021报名时间、58同城招聘网最新招聘、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精选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18551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