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通用12篇)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1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语言大多是民间口语、俗语,活泼伶俐。因此,本创意的设计是:多层面的诵读小说,感受、触摸和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 变体式阅读小说。即把本文节选的两章节当作写人叙事的记叙文来读。
1.指导学生拟如下小标题: 何满子与奶奶 何满子与爷爷
2.学生通读全文,完成字词疏解。
3.积累词语:咬牙切齿 人高马大 膀阔腰圆 两肋插刀 三顾茅庐 腰缠万贯
咬文嚼字 望影而逃 天伦之乐 如坐针毡 望眼欲穿 影影绰绰
一气呵成 妙手回春 断壁残垣 芒刺在背 荣膺 腻歪 坍塌 戏谑 a气
1.选读描写人物的文段,感受特色语言。
① 漫画式的人物外貌描写:
写何满子:如“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个木梳背儿;光屁股,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
写奶奶: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长满老茧的大手……”
写爷爷:如“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写老秀才:“手拿一杆斑竹铜锅的长杆烟袋,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脸。”
② 评书式的人物简介:
写奶奶:“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
写爷爷:“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③ 妙用纯乡土味的比喻凸显人物:
写奶奶的泼辣:“一丈青大娘骂人,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
写纤夫被打的狼狈:“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写何满子的玩劣:“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
写老秀才的严肃:“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
写爷爷的胡茬:“就像根根松针……”
④ 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语,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排比对偶并用:“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句中短语对偶:“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满脸开花,口鼻出血,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也烧香也上供,也拜佛也许愿”;“唠叨这个,嘟哝那个”;“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头发长,见识短”;
学生还可以自由选点,让例句与赏析更丰富多彩。
2.总结与归纳。
【备学教案】
设计理念:本课活动安排学生先从文中找事例支撑人物性格,然后简短的口述一段自己身边某人的典型形象或事例。
教学步骤:
一、 通读全文,熟悉小说情节。
二、在线阅读,了解刘绍棠及其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北京人。1949年中学时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深受孙犁的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背景阅读,了解小说。
时间:抗日战争的年代。 地点:京东北运河畔一个普通人家
构思:没有章回体,但浸润着古典文学色彩。采用儿童视角。
语言:生动活泼,读来朗朗上口。
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三、感受人物形象与性格。
何满子: 好动玩劣,聪慧灵秀;
好学好问,伶俐可爱;
疼爱爷爷,有爱憎立场,有男子汉气;
何大学问: 刚正不阿,仗义轻财;
慷慨豁达,侠肝义胆;
能说会道,嫉恶如仇;
一丈青大娘:口苦心甜,宠爱孙子;
身强体壮,能干泼辣;
信神拜佛,思想守旧;
直肠直性,爱憎分明;
性格豪爽,勤劳善良;
学生从文中组合语言,支撑以上说法。可概述事件,可直接摘引。还可由教师示例或按照句式完成说话。
四、 说说身边的“他”或“她”。
a) 自由回忆与酝酿。回忆身边有典型特征的人。
b) 具体描述他(她)的一两个生动有趣的细节,不超过100字。
c) 表达、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五、 联展阅读,扩大视野。
1.趣谈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绰号。
例:《水浒》中林冲、鲁智深、孙二娘、宋江、吴用、李逵等。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
2.鼓励有能力的同学讲述与绰号有关的趣事。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2
蒲柳人家
[学习目标]
1. 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
2. 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3. 领略小说中所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
4. 用普通话正确、清楚、连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资料下载]
1.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 背景材料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也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全篇小说共分12节,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表现了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这两节浓笔重彩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3.名家品评
读《蒲柳人家》,给我最强烈印象的就是这种渗透于全部构思中的.带着童年情趣的真率之情;就是这种赤子之心,真率之情,使我们时而怦然动心,时而莞尔而笑。我们分不出究竟是从小说中那个剃个葫芦头.光着屁股的小满子的眼睛里,还是从作者的眼睛里,在三十年代充满物质贫困.精神苦难的简陋朴质的农村生活中,竟看到了这么多给人以希望的美好心灵,这么多给人以抚慰的巨大温暖。也许我们可以说,对于当时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思想感情上的冲突,作者观察得还不够深刻,揭示得还不够深入,但是呢,我们应该承认,作者满怀真率之情,十分真实地描画的这三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生活和他们的悲欢,是有巨大的感染力的。雨果曾经精辟地指出:“真实的暗疾是渺小,伟大的暗疾是虚伪。”在作者笔下的这一角水乡,不仅一切都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同时渗透着率真美好之情。这些朴实的农民,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而这正是这篇小说之所以具有艺术魅力之所在。清人袁枚说:“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对于绍棠同志这部真率之作,似也可作如是观。
唐挚 《漫评<蒲柳人家>》
[整体感知]
1.语知归类
①生字注音
烟囱 cōng 梆 bāng他 纤 qiàn夫 腌臢 ā zā 捯 dáo气 唿 hū 哨 拗 niu不过 到了 liǎo儿 隐匿nì 勒 lè 令 戏谑 xuè 荣膺yīng 断壁残垣 yuán 蓬蒿 hāo 作揖 yī 礼聘 pìn 嘬 zuō 着嘴唇 剜 wān 肉 梢shào马子
②词语积累
白瞪:翻白眼,表示轻蔑.厌恶。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老生儿:高龄父母所生的儿子。
到了儿:到最后,最终。
熏陶: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产生好的影响。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勒令:用命令的方式强制人做事 。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荣膺:光荣地获得。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可耻。
咬文嚼字: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如坐针毡:形容心声不宁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腻歪:厌恶,厌烦。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理清思路
小说以讲究压韵对偶的说唱语言和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在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景色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时,热情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性格豪爽 口苦心甜
热情正直 淳厚朴实
何满子(线索人物):机灵顽皮 纯真稚气 运河人民
扶危济困 赤诚相见
何大学问:侠肝义胆 仗义轻财 慷慨豁达 好戴高帽
3.讨论解惑
①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啥号称“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②第一部分最能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的是啥事情?分析一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办法来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的?
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神态描写(“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③为啥爷爷号称“何大学问”?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④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些说明了啥?
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这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
⑤小说语言具有啥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⑥为啥说这篇小说具有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这篇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他们身上那种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的品格,正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这可以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中反映出来,更从他们为人做事的方式上表现出来。对这种人物、这种品德的追求,正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史上,英雄传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以及《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而《蒲柳人家》中无论一丈青大娘的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的威镇古北口,还是后来的巧计锄奸、智斗花鞋杜四,无不出奇制胜,神乎其神,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在结构上,《水浒》先讲述单个人物的故事,然后聚义梁山,共图大业。而本文的结构也正得其神韵,前几节分别简介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他们串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弄清以下三点:① 理解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与;②领略小说中所蕴藏的人情美和生活风俗;③小说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语言特色。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3
6 蒲柳人家(节选)
从容说课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强化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办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例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啥?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呢,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怎样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简介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 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2、学习课文多角度塑造人物的办法,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
3、扩大阅读视野,领会小说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简介作者及作品: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2、读准字音:
烟囱 梆他 纤夫 腌臢 捯气 唿哨 拗不过 隐匿 戏谑 荣膺
断壁残垣 蓬蒿 作揖 礼聘 嘬着嘴唇 剜肉 梢马子
3、问题思考:
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二、教学过程
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奶奶,爷爷为啥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
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奶奶,爷爷和何满子的哪些事?从中体现出他们哪些美好的品质?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何满子:
他们身上的共同点:
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办法.文章写了他们哪些不足,为啥要写他们各自的不足?
5、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的办法来表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 ,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学问:
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 , 的性格。
何满子:
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他顽皮好动的性格特征。
6、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选读有关文段,感受特色语言,举两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小说中的人物让我们非常喜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回生活得怎样?并说一说为啥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四、迁移拓展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9~11节,回答问题:
⑴ 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啥事情?简要概括.
⑵ 何满子对老秀才的教法持怎么样的态度?表现出怎么样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对孙子读书的情形表现出的态度有何不同?
⑷ 联系实际对文中老秀才的教学办法作一点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2、简答:
结合背景说说,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啥?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5
刘绍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 刘绍棠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气"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创作形成的大量书稿、资料,充满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艺术地再现了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
刘绍棠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故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他已将全部文学档案捐赠给通州档案馆。目前通州档案馆建有"刘绍棠文库",收藏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结棠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开展爱故乡、爱祖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推荐书目:
《我是刘绍棠》、《乡土与创作》、《如是我人》、《蝈笼絮语》、《红帽子随笔》、《青枝绿叶》、《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蛾眉》、《黄花闺女池塘》
《蒲柳人家》发表于节,本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两节。
"蒲柳人家",就是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在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内容简介
小说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阴险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上也出出了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与董太师做小,产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望日莲与周檎顺利完婚。这个主要故事仅占了12节中的2节,其它内容,作者记述了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
刘绍棠属于乡土作家,《蒲柳人家》也是他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这一个特点。
一、 本文的字词较多,要扎实掌握。
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晌午 抡圆 绽裂 筵席 隐匿 戏谑 坍蹋 痱 臊 2、掌握如下成语的读音和意义。
咬牙切齿 一气呵成 勃然大怒 不依不饶 呱呱坠地 不同凡响
两肋插刀 三顾茅庐 咬文嚼字 形影不离 天伦之乐 提心吊胆捯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哄┥ 拗┥ 纤┥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主要有三个人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其中何满子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成为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
2、请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概括一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体强壮,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但她对自己的孙子则是非常溺爱。
爷爷何大学问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爱打抱不平,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但他也好说大话,喜欢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会执着地追求。
3、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啥特点?
本文没有平铺直叙地去简介人物,而是以何满子为线索,其中也插入了一些关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简介,使本文读来,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4、 本文作为一篇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会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采用了民间口语和俗语,并经过加工,形成了一种伶俐活泼、精练而有动感,充满了乡土气息的语言。如: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等词语,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到这儿,仿佛觉得这情景发生在眼前一样。
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文章。请同学找出来,分析一下。
三、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在课下再找一两位乡土作家,了解和体会一下乡土文学的特点。
中解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啥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他们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本题中的关键词语主要有:妻子、绝境、无论。
这两句话可以译为:⑴带着妻子儿子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⑵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6
教学依据:
本文节选自刘绍棠的小说《蒲柳人家》,虽然只是节选,但篇幅仍然很长,仅仅只是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开花,所以更适合选点进行突破,突出一两个适合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进行语文学习实践的重点进行教学,其他内容就大胆放弃。
这篇课文的学习突破点,经过考虑,我选择了感受人物形象。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同时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决定的。”而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的熏陶,引发学生思考──以怎么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施加良好的影响,进而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健康高尚的情操,实现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目标。
小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学生非常愿意阅读小说,而就学生的阅读经验而言,这篇小说和他们以前所读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小说所传达出的属于特定时期的民族文化气息和气氛,而这种气息和气氛,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现代化都市中的现代中学生们而言,无疑是隔了一条大大的鸿沟。另一方面,就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也许部分学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但他们现在的农村生活经历与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同,况且不同地方的农村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课文中描述的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和长命锁、洗三和百家衣,还有“娇哥儿”、“心尖子”、“肺叶子”、“老生儿”,这些乡土风俗和语言在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同时,也极容易让他们只感觉到可笑,极容易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忽略了课文传达出来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这种时间造成的文化的鸿沟正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障碍。
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在选点突破时,先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点入手进行突破。从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学生就能找到熟悉的生活经验。在小说中,何满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而现在很多小孩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也是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爷爷非常重视何满子的学业,不惜以“一个字一个铜板”的代价为孙子请来一位前清的老秀才,“每天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供着,而且当何满子不听老秀才的话而挨打时,“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学规森严,而且还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这和今天的父母对小孩学业的重视和严格如出一辙。无论是何满子的爷爷还是奶奶,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能镇八方”,可是到了何满子身上,经常也拿他没辙,尤其是何满子的奶奶,而在现在许多小孩的家庭中,爷爷奶奶也是孙儿孙女的“保护伞”,有的小孩与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了父母,这种祖孙之间的亲情,很容易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此外,初三的学生才十四五岁,他们思维方式是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对于容易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的小说人物自然会投入更多的目光。所以选择小说中的人物作为突破点,能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情境,进而体会当时的生活习惯、风俗人情,避免了只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
正是因为无论是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小说的人物形象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因素,所以人物形象不仅仅只是教学的突破点,而且也成为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
当学生将目光投注到人物身上以后,既可以通过概括人物的优点和不足锻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能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经验:了解要想使人物形象可亲、可信,就必须完整地表现出人物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就不会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仅仅只是为小说中一些与今天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方感到好笑,而会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简单的、宁静的,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和要求。可以这样说: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这一切都与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这种生活状态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的追求。学生一旦感悟到这一点,就已经进入到小说阅读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高度和层次了,已经调动学生进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的目标维度。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了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人物就远没有这样生动形象,通过体会语言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形象,进而体会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来源于民间活生生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把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在一起,雅俗同赏,使语言面貌更丰富,色彩更绚丽。
此外,这也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景色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种民族特色的坚持让这部小说在众多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如果失去了这种坚持,小说也就随之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吸引读者的魅力。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这种坚持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批九十年代出生的初中生们对民族的、传统的文化知道得越来越少,对西方的、流行的文化知道得越来越多,由此可以进行课内外衔接,拓展学生的关注视野,引导学生大量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主要人物“爷爷”、“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办法;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办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办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中营造出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状态,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健康纯净的生活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么样的方式生活。这种思考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说的人物形象为学习的突破点和线索,串起各个教学环节。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在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时,反复进行课文的阅读,力求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完成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越俎代庖。注重合作和探究,发挥集体的力量,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培养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融入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相互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我教育。
三教学构思
1.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第一遍阅读课文,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和课堂主体的地位,把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由于学生阅读和生活经验有限,他们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了与自己的生活相类似的经历上,更多地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爷爷、奶奶。
2.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学生将目光集中在三个主要人物身上以后,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发掘人物身上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题“蒲柳人家”感受人物身上纯朴的气息。此外,从阅读中获取写作经验,学习怎样把人物塑造得更真实,更可信。
3.品味语言,体会风情:
这一环节主要依*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来完成,指导学生通过有选择地阅读课文,再进行讨论,提炼和概括出文章的语言特色。
4.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将话题引入现实生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相互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教育。
5.内引外联,拓宽视野: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坚持了属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大量关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课内可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俗单元相衔接。课外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现象:奥运会闭幕式上八分钟的表演中,从茉莉花到红灯笼,都充满了民族的特色;女子十二乐坊坚持传播和发展民乐,所以才有在日本的大红大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现象,值得每一个中学生关注和思考。
课堂实录:
一联系生活,重点切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的节选,《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能够在24年之后被选入我们的教材,可见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常说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哪个或哪些方面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你先仔细地阅读课文,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
(阅读完成后,学生发言)
开头设置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专家点评)
生1:阅读课文让我感兴趣的是文中有趣的人物故事。如“一丈青”大娘打纤夫一段,一个老大不小的老太太抽着柳条将几个光着身子的大汉打成落水狗,而且堂堂男子汉居然向老太太拼命求饶,谁看了都会觉得可笑。而何满子的爷爷,“身穿长衫,却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挂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也滑稽可笑”,也不得不令人忍俊不禁。正因为课文中有了如此有趣味的一面,所以我才会乐于读课文,读得越多,乐趣越多。
生2: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发现作者将文章里的人物,刻画得非常生动而具体,例如,当我读到何满子六岁,剃了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时,我的脑中好像浮现出何满子既可爱也调皮的样子;而当我读到何满子的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时,我的脑中顿时清楚地呈现出何满子奶奶威严却不乏亲切的面庞。这些部分都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
生3:这篇课文中写何满子平日学习、生活的情景最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读到这些段落时,就很容易Lenovo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和何满子一样,也需要学习;和何满子一样,也有长辈总是牢牢地盯住我们,督促我们抓紧时间学习。我还盼望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中和我们一样的普通小孩的生活情景,想了解他们的生活乐趣。
学生潜力无穷,只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发挥的舞台,他们就能展示出万般风采!(专家点评)
生4:文章开头就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为啥才六岁的何满子就要“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而且“系的是挂贼扣儿”?直到第一部分末尾才一步步地揭开谜底。这就让读者一接触文章就想继续读下去,知道结果,调动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5:文章的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趣味,文章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偶尔还用上了乡野土语,但当你看下去以后仔细回味,你会突然发现它是多么地生动,仿佛你就站在这些纯朴的村民们中间。
生6:读这篇课文,我仿佛身临其境地走进了京东北运河畔那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线,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
师:看来,这部小说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阅读热情,对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小说的语言、写作手法、小说中所描绘的民俗风情画大家都很感兴趣,我发现其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这篇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
老师的话语巧妙地将教学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专家点评)
二阅读课文,走近人物:
师:大家说一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生7:何满子,他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师:何满子奶奶和爷爷为啥叫“一丈青”和“何大学问”?
生8:(纷纷抢答)何满子的奶奶特别泼辣,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到敌手,而且很能打架,一个人就把一群年轻的纤夫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把她比作《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何满子的爷爷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所以开玩笑地给他取了这么一个外号。
借由这个问题让学生熟悉课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专家点评)
师:啊,原来还有这样一番来历!那么在这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也为啥?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认真看一看,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每组请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进一步熟悉课文,着重于学生概括能力的锻炼。(专家点评)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推出讲得最好的人,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生9:小说中的几个人物,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的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也是纯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有点大大咧咧,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的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成为农家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生10:我也是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在我眼里,她既有“贤妻良母”的风范,也不乏“女中豪杰”的气势。一方面,她的孙子何满子是她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呵护备至,百般迁就。另一方面,她的性格粗犷、豪爽,充满正义,当看到几个纤夫“赤身露体”的,一丈青大娘为了“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而狠狠地教训了这几个纤夫,直到请来了当地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说和了两三个时辰才放过他们,的确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也体现了她总能为别人考虑的热心肠和一身的正气。不难看出,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大娘。
生11:我喜欢毫不遮掩、率真的人,一丈青大娘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她不如城市人那样讲究,也不如他们有学问,讲礼貌,但却真实、率性,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动作,表现着淳朴的那一面。尤其是见到纤夫们赤身露体时,毫不犹豫就教训了那几个纤夫。
“巾帼不让须眉”,好!能将俗语恰到好处地进行使用,可见平时积累之功!(专家点评)
生12: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耍拳脚,耍大刀,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朋友是“两肋插刀”,谁都敢得罪,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我最喜欢他。
生13:在这几个人物中,我最欣赏何满子的爷爷,因为他老得有个性。
师:“老得有个性”──说得很有创意,为啥这样说?
教师鼓励,激发学生热情。(专家点评)
生14: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从他给人家拉马车而不在乎钱的多少,只在乎主人的人品,在乎主人是否能礼遇他,这一点中就让一个倔强但一身正气的老头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第二,他宁愿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不愿意回到家丢了面子,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他的固执跟倔强,而且还有不小的虚荣心。第三,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他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悲凉,于是“他无论怎样也要把何满子给培养出来”,甚至于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花大价钱请了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当何满子因为不听话挨了老秀才的打时,他也坚决地站在老秀才一边。对于孙子的前程,他也是非常固执和倔强的。
条理清晰,精彩!(专家点评)
生15:我最喜欢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许多现在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太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纵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他仍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看到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就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是多么有爱心。如今的孙子孙女们被爷爷奶奶宠得找不着北,说归说,骂归骂,根本就不在乎,而何满子却懂得孝顺爷爷,这是非常难得的。
师: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是个孝顺的小孩。
生16:我也是最喜欢何满子,因为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聪明机灵、顽皮可爱的小孩。他讨厌从早到晚关在家中,在上课时会走神,听见外面的莺啼,就念书跑了调儿;他会与爷爷生气,但听说爷爷差点丢命后也十分心疼。我有时候也像何满子一样,上课会走神;和父亲母亲呕气也呕不了太久。所以觉得他好像就是我的朋友,很亲切。
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以后,老师觉得小说中的这一家子,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喜爱,我们如果非要找一个最喜爱的也许太难,那么我们来找一找,这一家子的三个人身上有啥共同点呢?
生17:他们三个人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有着农民淳朴、重情义和爽朗豪放的优点。
生18: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同为一家人,正如课题“蒲柳人家”所言,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纯朴、善良、率真,并无城里人那么重的心机,反而有了憨厚的可爱之态。
生19:我觉得他们都很要面子,例如何满子不愿穿那件花兜肚,一丈青大娘不愿与儿子媳妇分家,何大学问“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呢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技巧。(专家点评)
师:最后一位同学的视角非常独特,她在三个人物的优点之外,还看到了人物身上的不足,现在,当我们发现人物身上还有这些不足之后,不知道大家对这三个人物的看法有没有啥变化,有没有觉得有些失望?
生20:我觉得这三个人物身上的不足并不影响我对他们的印象,我还是很喜欢这一家人。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人,他们身上有缺点,反而让人觉得很真实,很亲切,仿佛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一样,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可笑的地方。
师:说得真好!看来我们今后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也要尽量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的同时,也要让大家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这样的人才会让人觉得亲切可信,才会有感染力,你的文章才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关注现实,思考生活:
师:既然大家对这一家人如此厚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会生活得怎样?并说一说为啥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生21:如果何满子生活在现代,那么他在班上一定很淘气,但学习成绩一定不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玩中学吧!因为何满子是一个虽有天赋却很顽皮的人,所以我这样想。一丈青大娘与邻里之间可能会相处得很好,也可能会相处得很差,这要看她遇到的是啥样的邻居。因为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所以也许有的邻居明白她的个性,有的也许不明白。何大学问和一丈青大娘一样,要看碰到啥样的人,他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而对他瞧不起的人是不屑一顾的,看不起他的人也许会成为他的敌人。
生22:现代的时代,变成了追赶时尚、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在这个复杂的时代生活,会变得善于掩饰,和他人一家三口率直、无拘无束、毫不遮掩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他们会显得太过单纯,所以他们并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现实而复杂的时代。
师:看来你对我们周围的社会不太有信心啊!
生23: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人们处处小心,谨慎地为人处事。尔虞我诈、阿谀奉承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摒弃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仅仅为了自己那么一点点微薄的利益,那小小的所谓的“尊严”。他们活在这世界上太累了,心里背着很多的包袱。而像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真性情的人物,反而会活得很轻松,哪怕他们并不富裕,可他们的心灵是富有的。他们直爽、风风火火,就像是莲花一样,反而会令人尊敬与喜爱。
师:从大家的回答来看,同学们对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尤其喜爱在现代人身上越来越少的真诚与纯朴,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真诚而纯朴的人,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当然,有的同学也表达了对目前的社会状况的忧虑,这说明同学们也在观察生活,并认真地思考生活,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也是“事事关心”,也许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不足,你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还很稚嫩,但老师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住这份热情,继续关注周围的生活,继续关注我们身边的一切真诚与纯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老师对你们最大的期望。
以想象的方式引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学生反应热烈。(专家点评)
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对怎样做人这个人生难题有了正确的方向,文学作品的魅力无穷啊!同时这比老师的政治课更有效果,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会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笔精神财富!
教学反思: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注意了充分贯彻三个不同层次的维度的整合。首先,学生通过概括人物性格锻炼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学到了写作经验,贯彻了知识和能力维度的目标。其次,把运用了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并与反复地阅读相结合,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和办法。第三,在感受人物形象之后,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时空进行转换,把现实生活引入学生的思考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选择怎么样的方式生活?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的积极正面引导;在向课外拓展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些设计无不充分考虑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实施。
课堂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的虚拟主机越大,学生越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我设计第一个问题时,考虑得较多的是学生会关注小说人物这一方面,但是呢当我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相当惊讶,学生的答案涉及的范围已经超出了我开始的设想,所以我想多出一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问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编辑短评:教学目标比较准确,对课文的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比较准,分析课文比较到位,抓住了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关联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展开激烈的讨论,同时稍作点拨,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语言技巧,总体上不错。但作为一个课堂实录,学生的话很明显经过了老师精心的加工,我很怀疑学生能否有那么高的认识水平和那么深刻的思考。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7
蒲柳人家(节选)
从容说课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教读课文,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强化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学习课文,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课外延伸拓展,扩大视野,深层体会小说浓郁的民族风格,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办法
1.诵读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例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啥?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呢,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怎样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简介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一丈青大娘”:
泼辣大胆 刚直不阿
口苦心甜 溺爱孙儿 民族作风
“何大学问”: 民族气派
侠肝义胆 仗义轻松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8
《蒲柳人家》
刘绍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1936年2月生,1997年3月病逝,终年61岁。 刘绍棠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气"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创作形成的大量书稿、资料,充满乡土气息,既是刘绍棠几十年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也艺术地再现了通州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具有浓厚通州地方特色的档案珍品。
刘绍棠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故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他已将全部文学档案捐赠给通州档案馆。目前通州档案馆建有"刘绍棠文库",收藏他的著作、手稿、书信、剪报、藏书、证章、证书、照片、实物等全部文学资料约1600余卷(件),这些资料是刘结棠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开展爱故乡、爱祖国教育的生动素材。
推荐书目:
《我是刘绍棠》、《乡土与创作》、《如是我人》、《蝈笼絮语》、《红帽子随笔》、《青枝绿叶》、《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蛾眉》、《黄花闺女池塘》
《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全篇小说,共12节,本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两节。
"蒲柳人家",就是指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在这里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内容简介
小说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阴险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上也出出了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与董太师做小,产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望日莲与周檎顺利完婚。这个主要故事仅占了12节中的2节,其它内容,作者记述了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
刘绍棠属于乡土作家,《蒲柳人家》也是他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这一个特点。
一、 本文的字词较多,要扎实掌握。
1、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晌午 抡圆 绽裂 筵席 隐匿 戏谑 坍蹋 痱 臊 擀
2、掌握如下成语的读音和意义。
咬牙切齿 一气呵成 勃然大怒 不依不饶 呱呱坠地 不同凡响
两肋插刀 三顾茅庐 咬文嚼字 形影不离 天伦之乐 提心吊胆捯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哄┥ 拗┥ 纤┥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 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的线索是怎么样的?
本文主要有三个人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其中何满子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成为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
2、请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概括一下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性格特点。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体强壮,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但她对自己的孙子则是非常溺爱。
爷爷何大学问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财,爱打抱不平,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
但他也好说大话,喜欢戴高帽,讲排场,摆阔气。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会执着地追求。
3、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啥特点?
本文没有平铺直叙地去简介人物,而是以何满子为线索,其中也插入了一些关于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简介,使本文读来,生动有趣,同时也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4、 本文作为一篇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体会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采用了民间口语和俗语,并经过加工,形成了一种伶俐活泼、精练而有动感,充满了乡土气息的语言。如: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等词语,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到这儿,仿佛觉得这情景发生在眼前一样。
文章中还有很多这样精彩的文章。请同学找出来,分析一下。
三、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在课下再找一两位乡土作家,了解和体会一下乡土文学的特点。
中 考 解 析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中的人们为啥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他们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碍,不排除这些障碍,就无法正确的理解句意。对文言句中的关键词语,要联系上下文认真辨析。疏通了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确理解全句的障碍。本题中的关键词语主要有:妻子、绝境、无论。
这两句话可以译为:⑴带着妻子儿子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⑵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2、过程与办法: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
例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二、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 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 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擀(gǎn) 剜(wān) 腌赞(ā zā) 到气(dáo)
唿(hū)哨 咯(kā)吧 呱(gū)呱坠地
荣膺( 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啥?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 和语言描写来表现 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 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 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 ,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 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呢 ,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 致缠绵。怎样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简介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 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 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10
知识能力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小说塑造人物性格时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主要人物“爷爷”、“奶奶”的形象分析入手,学习课文通过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甚至是外号来塑造人物的办法;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他们的优点,也要写出他们的缺点,要写出有血有肉的“立体”人物,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虚构出来的“平面”人物。体会课文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办法目标:调动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仔细阅读课文,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的办法;通过反复阅读、比较,体会课文语言的乡土气息;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说中描写的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感受没有遭受物质欲望污染的健康纯净的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健康纯净的生活中属于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思考应当以怎么样的方式生活。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这种思考应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学重点
1、感悟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2. 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3.扩大阅读视野,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办法
1.拟题法、感悟法 模仿章回体小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给课文拟题,以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2.诵读法、探究法 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感悟小说语言的魅力。
3.研讨探究法 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学生欣赏古运河图片。 2、教师导入课文:
A让我们想像着北运河两岸恬美秀丽风光,呼吸着瓜棚豆地泥土气息,在运河淙淙流水的指引下,走进别具乡土风味的《蒲柳人家》
B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例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文本___感悟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
A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啥?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B.概括人物形象
“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 豪爽坦诚 口苦心甜 溺爱孙子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 慷慨豁达 侠肝义胆 好说大话 喜戴高帽子 爱讲排场 摆阔气
何满子:聪明机灵 活泼顽皮
C.师生合作完成对联,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①对乡邻、伙友及弱者的友爱 (一丈青)治病救人妙手回春
(大学问)仗义疏财古道热肠
②对无理人盗马贼的态度、 一丈青大闹运河滩
大学问威震古北口
③对何满子的亲情 疼孙儿千方百计保平安
请先生三餐一壶望成龙
D、探究塑造人物形象办法__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投影)
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 正月十五 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三. 精彩语言片断赏析___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C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D .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呢,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第二课时
四、 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怎样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2).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合作探究: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联系熟悉的占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教师点拨: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A,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B,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简介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小结: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
五、拓展迁移 学习实践
(1)、讲故事。(2)、评人物。3)、模仿写作:请你模仿课文刻画人物的办法,描写你的一位授课老师,力求传神,有文采
六、布置作业
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是我国古典小说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手法,描绘生活中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力求传神,有文采。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11
《蒲柳人家》
教师寄语:“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
学习目标:
1、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 妙。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
学习重点
1、体会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
2、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学习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关于作者: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作品有短篇:《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春草》《京门脸子》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擀( ) 嘬( ) 剜( ) 檎( ) 荣膺( )腌臜( ) 捯气( ) 隐匿( ) 呼哨( )断壁残垣( ) 如坐针毡( ) 影影绰绰( )
2.解释下列词语
一气呵成:
如坐针毡 :
影影绰绰 :
望眼欲穿:
二、理解探究
1、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啥?你认为主人公是谁?断定的理由?
2、何满子的奶奶为啥号称“一丈青大娘”?
3. 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啥?
4.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三、合作释疑
1. 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2.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3.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也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也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啥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1、一丈青大娘为啥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具有怎么样的性格?
2、简述节选文字,刻画一丈青大娘,运用了哪些描写办法?
3、“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这个结局,能否改为“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一丈青大娘才开恩放行”,为啥?
4、请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挑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搭 桥
是婴儿园举办搭积木比赛,说是为了小孩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当然,既然是比赛,就得隆重点不是。
怎么样才能隆重呢,请领导讲话?那些严肃的空话小孩们不喜欢。真正能让小孩们起劲的事儿,莫过于上电视了。
好在不难,园长和台长一商量,就直播,园长曾经是台长的同桌,是台长想把她头发盘起的同桌。
摄像机镜头下忙碌的小孩们,像炸了窝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板有眼地忙碌着,没人望着镜头傻笑。他们都想搭出最漂亮的图案。
这些积木作品中,有豪华的宫殿,有漂亮的四合院,有欧式的教堂。还有……还有啥呢,主持人走到一组作品前,不知道该怎样解说了。
主持人眼前出现了三道积木搭成的圆拱。
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主持人愣了片刻,还是把话筒递了过去:“能告诉阿姨你搭的是啥吗?”
“桥”小男孩不假思索地一指地面,“三座桥。”
主持人笑了笑,如果说两座桥的话她还可以理解,那第三座能算桥吗,有那么微型的桥吗,它还没有两指长呢。
“这是一个从乡下来的小孩。”园长说,“他父亲是建筑工人。”
“哦,”主持人来了兴趣,“能告诉阿姨为啥要搭三座桥吗?”
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他指着那个中号的桥说:“我家住在山坡上,四面环沟,一有雨下来,就不能出门。我想在沟上架座桥,把母亲背出家门,让她看看山外面的世界。母亲腿不能动,一辈子没下过山。”
主持人鼻子一酸,眼光移向另一座桥。男孩指着那座大号的桥自顾自说下去,“这座桥我想搭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我们山里人出门都得靠一条渡船。那次我跟父亲进城,渡船坏了,十几个过河的人等了两天两夜船才修好,大家也冷也饿,有几个小孩子还哭了……”小男孩顿了顿,冲主持人一笑。“不过,阿姨我没哭,真的没哭。”
主持人点点头:“阿姨相信你没哭,那这个干啥用呢?”她用手指指那个不到两指长的微型小桥。
“这个吗?”小男孩沉吟片刻,“我们对门邻居家的小妹妹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跟我下山玩,听父亲说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我想把这座桥搭在她心脏上。”
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小男孩给弄的莫名其妙,说:“阿姨,我对门的小妹妹太瘦小,这座桥搭在胸口会不会让她心里更疼呀?”
“不,不会的。”主持人再也忍不住了,泪花溅落开来。
当天的电视直播画面就定格在这三座桥上,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泪。
小男孩年底回家时,意外发现了两座桥架起来了,一座在山脚下的小河边,一座在自家门口。并,小男孩还发现对门的小妹妹居然推着躺在轮椅上的母亲一起在桥上等他。
小男孩还小,他当时没听见主持人阿姨在直播结束前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小男孩只记得在场的大人们都哭了。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题目“搭桥”的含义。
2、“一个小男孩正怯生生地望着她”“小男孩看了看镜头,脸红得不行”,文中的小男孩为啥会有这样的表现?
3、“主持人不说话了,只是使劲将小男孩搂在怀里”,作者这样写主持人,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4、“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搭建这样一座桥!”请说说,这句话让你有何感悟?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办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3、品读下列两组句子,看看哪句写得好,为啥?
a.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b.一丈青大娘的脸色瞬间阴云密布,只见她轻舒猿臂,手起掌落,可怜那年轻的纤夫像被击中的鸟,一头倒在沙滩上,痛苦的呻吟着。
a.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b.在一丈青大娘的心中,何满子就是唯一的无价之宝。
二、阅读《泥活》这篇小说,完成1 —6题。
冯兰瑞老汉,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一紧, 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镞一镞。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啥可挑的①?武松膝镇住大虫花脊,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掀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抢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似乎有悟②,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把‘芮(ruì,姓)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反反复复看了也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 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在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打虎’带 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释义。
①“眦裂”的“眦”的读音是( )
②“虬筋”的“虬”的读音是( ) ,意思是 。
2.给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选一个描写准确的短语( )
a.眼光像飞刀似地 b.眼神像锥子似地
c.两眼像星星似地 d.眼睛像珍珠似地
3.文中画线的①句表达了小说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4.文中画线的②句写冯老汉之“悟”,他究竟“悟”出了啥?请按要求答题。
答:□□□□□□□□□□。(答案不得超出方框规定的字数)
5.第一自然段对冯老汉这个人物除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 和 的描写办法。
6.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对冯老汉的描写,在人物形象刻划上起啥作用?判断下面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冯老汉不仅技艺不凡,而且品德高尚。( )
②主人公性格刚直,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
《蒲柳人家》学案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擀gǎn 嘬zuō 剜wān 檎qín 荣膺yīng腌臜ā zā 捯气dáo 隐匿nì 呼哨hū shāo断壁残垣yuán 如坐针毡zhān 影影绰绰chuò
2.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 : 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二、理解探究
1、略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
3.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因为年轻纤夫的无理,她大打出手,赶得纤夫纷纷落水。她那刚直不阿、如火如荼、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4.
⑴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 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 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明确:身强力壮、泼辣、豪爽
⑵“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一丈青大娘 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抢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明确:泼辣、大胆、豪爽、爱打抱不平
⑶“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
明确:身强力壮、泼辣、大胆、豪爽
⑷“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孩子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
明确:勤劳、善良、热心助人
⑸“给何满子缝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百日那天,给何满子穿上,抱出来见客,博得一片彩声。”“到一周岁生日,还打造了一个分量不小的包铜镀金长命锁。”“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地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
明确:溺爱孙子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明确:高大、壮实、精神、勤劳、仗义疏财。
三、合作释疑
1.
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呢,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2.
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怎样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3.
小说的民族气派和民族作风,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的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做事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
其次,在艺术上,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小说中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占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占典传统的继承。另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得《水浒》神韵,即前几节分别简介一位人物,最后由望日莲的故事将人物串联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也正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
总之。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四、课内精读
1.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臢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2、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等。
3、不能。原文的结尾,通过一个细节的描写,更能突显示一丈青大娘泼辣、刚正不阿,敢于打抱不平的性格。
4、略。
五、拓展延伸
1.参考答案:“搭桥”,表面指小男孩用积木搭三座桥,内在的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解析:“搭桥”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小孩用积木搭桥,二是指搭在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桥。
2.参考答案:因为小男孩来自山村,没见过多少世面,他朴实,面对摄像机,难免腼腆、胆怯。
解析:小男孩来自农村,没见过世面,难免羞涩。21世纪教育网
3.参考答案:这样写,表现主持人被小男孩深深地感动、震撼了,显得含蓄,富有感染力。
解析:主持人的动情,是被小孩感动了,如此来写,显得含蓄。[来源:21世纪
4.参考答案: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这样,人类才会得到真正长久的发展进步。
解析: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一座桥”应是爱心之桥、理解之桥。
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略
2. (1)外貌 (2)动作 (3)语言 (4)心理
3、
明确:a.动词用得生动传神。
明确:a.用了口语和俗语,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
二、
1.①zì。②qiú,传说中的一种龙。
2.b
3.对《武松打虎》的赞赏之情。
4.武松拳背(或“细节”)还不够传神。
5.内心(心理)描写,行动(动作)描写。
6.①√ ②√
第6课《蒲柳人家》创新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隐匿、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如坐针毡、芒刺在背”等词语。
2.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3.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上农村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
1.欣赏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体会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
德育目标
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
教学重点
1.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2.把握人物性格,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教学办法
1.诵读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京东北运河风情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场景。深入研讨.把握人物性格,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来讲讲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刘绍棠简历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翌年发表成名作、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发表小说《田野落霞》《西苑草》及一些论文,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擀(gǎn)剜(wān)腌赞(āzā)到气(dáo)
唿(hū)哨咯(kā)吧呱(gū)呱坠地
荣膺(yīng):光荣地获得。膺:承受,承当。
隐匿(nì)隐藏、躲起来。
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如坐针毡(zhān):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chuò):模模糊糊,不真切。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2.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那么,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啥?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奶奶高大强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刚直不阿、口苦心甜、淳厚朴实危急相扶、困厄相济的性格,透出了庄稼人的凛然正气。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何大学问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侠肝义胆,仗义轻松,慷慨豁达,好戴高帽、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2)奶奶:“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的怒气和力气,泼辣无比的性格跃然纸上)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爷爷:“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3.学生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
教师提示:小说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特色。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了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形象生动而也准确传神。另一方面。作者也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呢,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占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句中“官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精彩的语句、段可作摘抄和背诵。
四、深入研读,体会小说的艺术风格
1.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师提示: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怎样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专升本考试试题、成考英语试题、初级会计考试试题题库、八省联考政治答案、观察植物日记、江苏自学考试成绩查询、2017国家公务员报名入口、政治考研分数线、夺冠观后感500字、读后感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