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通用13篇)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1
《纸船》是冰心写的一首优美诗歌,在做这个《纸船》阅读题的时候,你能感悟到啥道理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的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这些答案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祝大家学习进步!
《纸船》
──寄妈妈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妈妈,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题目: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着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诗中的妈妈是实指,还是虚指?并简要说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末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共三节,归纳其节意。
⑴ 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二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第三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归纳出本诗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划分的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B、总是/留着/──留着
C、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D、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1、冰心
2、诗中的妈妈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多层含义:亲人、朋友和祖国。
3、它指代纸船;悲哀指远离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悲哀。
4、⑴ 紧扣诗题,直接写出了纸船的意象。
⑵ 写作者思念之情,难以传递到妈妈身边。
⑶ 写纸船借助想象竟然超越茫茫海天的阻隔,最后飞越到妈妈的梦里。
5、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朋友和祖国的感情,也表达了对亲人与祖国的眷恋、挚爱。
6、D(应划为: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外婆的渡船》阅读原文:①外婆早已作古了。
②每当老河涨水,将浮桥淹没,外婆和外公就会把两艘木船慢慢地摇过来。一艘是打鱼船,临时改作渡船,如弯弯的月牙儿,船头船尾是两个封闭的小舱(存放渔网之类),船里则有较大的虚拟主机,中间有十厘米高的横梁,横梁上、船帮上和舱板上可坐十多人。而另一艘,则是生活船,带篷,比渡船稍大些,如绍兴的“乌篷船”。
③在老河上摆渡,主要由外婆承担。渡口旁有棵大柳树,每到逢集的日子,树下就挤满了等着摆渡的人,是外婆最忙碌的时候,早上把一船接一船人渡向北岸,晌午也把一船接一船人渡回来。赶集人有挑担挎篮卖蔬菜鱼虾的,下集人有抱回猪崽捎回鸡鸭鹅苗的,外婆不嫌烦不嫌脏,总是笑脸相迎。她立在船头,划动双桨,身子有节奏地前倾后仰,风吹动着她那花白的头发,汗水挂满了脸颊,浸透了衣衫。虽然每渡一人只收五分钱(仅能买块烧饼,还得有粮票),但在外婆看来,自渡船泊下的那一刻起,自己便负起了一份责任:不能误人家赶路。
④是啊,不能误人家赶路!
⑤一个闷热的晚上,一道闪电忽然划破黑沉沉的夜空,一声炸雷把我从梦中惊醒,急促的雨点“啪啪啪啪”地敲打在船篷上和掩板上,外婆把我搂得更紧了。
⑥“摆渡的!摆渡的!”急促的呼喊声传来。外婆猛地坐起来,“他外公快起来!对岸可能有人有急事,”外公似乎也听到呼喊声,一骨碌爬起来。按常规,像这样的天气是不能行船的,弄不好会船毁人亡。但外公仍将手指粗的尼龙绳,一头系在我的腰间,一头紧紧地绑在船的横梁上(以确保我留在船上的安全);便提着马灯和外婆跨到摇晃的渡船上,我看到那马灯的光亮如一束摇曳的烛火,在风雨中上下颠簸着……第二天听外婆说,小船划到北岸的村头渡口后,见四个壮汉用凉床抬来的是一位孕妇,难产,急送公社医院抢救。外婆赶紧让他们上船,待孕妇躺好后,也和外公一起投入风雨波涛之中,艰难地驾着渡船,把他们送达河对岸。说话间,外婆连连打着喷嚏,是昨晚淋雨着凉了。那位孕妇在公社医院顺利产下一个大胖小子,十天后也出现在北岸的渡口,脚刚踏上渡船就要给外婆下跪,以谢雨夜渡河之恩,外婆赶紧上前拦阻。渡船摆到对岸,人都下了船,外婆发现我手上拿着五张一元的纸币,这五元钱在当时喝喜酒上份子也是一份重礼。外婆问明情况后,立即跑上岸去,硬将钱塞给那位产妇,并说除了过河钱,多一分也不能收,如果下回过河,带上两个红鸡蛋给小外孙讨个彩头就行了。她和陪伴她的亲人们,久久地望着外婆离去的背影。
⑦外婆摆渡的日子,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⑧天一擦黑,外公就会拿起长长的竹篙撑着打鱼船,外婆蹲在船头把白色的丝网依次排到河中,第二天天蒙蒙亮起网,准能收获七八斤野生鱼来,有鲫鱼、红鲤鱼、白鱼条子,还有我最爱吃的昂刺鱼。中午外婆便会按照渔家人“河水煮活鱼”的做法,烹制出一锅昂刺鱼煮面鱼来,鱼肉嫩、汤汁鲜,面鱼儿也浸透了鱼香,好吃无比,我总会胀得肚儿圆。入夜,外婆会把我搂在怀里,静坐在船头,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悠悠地唱起民谣来:“青石板子青,青石板上钉洋钉……”此外,通点土方土法,时而外出给渔民治点小病的外公,还常给我带回小油果子之类的糕点,虽然原料极普通,做工也粗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农家小孩极少能享用的。
⑨外婆外公疼我,我也晓得讨他们欢心。当外婆一梭来一梭去地修补渔网时,我就在一旁给他们递线球 ;当外婆用断了几根齿的笕子篦头时,我就会上前从她花白的头发间捉出三两个肥胖的虱子;当听她喊身上痒得难受时,我就会走到她的背后,将小手伸进她的衣服里帮她挠痒痒。而对爱抽烟的外公,一见他拿出长长的烟袋在铜烟锅里装上烟丝后,我便会拿着火柴,走到近前帮他点烟,外公总会眯缝着眼一口一口地吸着,流露出很舒服的样子。
⑩三十年后,我回到家乡,凝视着那汩汩流淌的河水,不由想再听听外婆那击水搏浪的桨声。
《外婆的渡船》阅读题目: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写外婆的三件事。(4分)
→
→做我爱吃的鱼,为我唱歌谣
13.外婆是一个啥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6分)
(1)我看到那马灯的光亮如一束摇曳的烛火,在风雨中上下颠簸着……(从修辞的角度)
(2)三十年后,我回到家乡,凝视着那汩汩流淌的河水。(从加点词的角度)
15. 第⑦段“外婆摆渡的日子,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中“最开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午能吃到外婆按照渔家人做法烹制的好吃无比的昂刺鱼煮面鱼。
B.入夜,被外婆搂在怀里,静坐船头仰望夜空,听外婆悠悠地唱民谣。
C.外公常给我带回那时农家小孩极少能享用的小油果子之类的糕点。
D.外公外婆给人摆渡,我常常能收到客人们为感谢外公外婆给的礼物。
16.题目“外婆的渡船”看似平淡,实则意蕴丰富,请分析它有哪些意蕴。(6分)
《外婆的渡船》阅读答案:12.(4分)对过渡者总是笑脸相迎;雨夜救助产妇,不收额外报酬(每个空格2分,意思答对即可)
13.(6分)示例一:外婆是一个待人真诚、坚守责任、坚守道义,疼爱孙子的人。示例二:外婆是一个真诚、善良、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14.(6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对外公外婆冒着生命安危、雨夜摆渡时的担忧和感动之情。 (2)“凝视”是形容神态的词语,深刻而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外婆和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之情。
15.(2分)D
16.(6分)(1)文章在塑造外婆这一人物形象时所选取的都是发生在“外婆的渡船”上的典型事例,“外婆的渡船”上处处可见外婆的为人;(2)文章以“外婆的渡船”为线索,将写外婆的几件事串联起来;(3)“外婆的渡船”蕴含着外公外婆对“我”的爱,更蕴含着“我”对外公外婆的深厚感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写出两个方面即可,各3分)。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2
在设计《纸船》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目标:一是通过朗诵感受体味诗中的感情;二是通过讨论分析,体味学习诗歌的语言;三是通过仿写,感受诗歌的魅力。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的初衷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课堂环境——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充满真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课堂。在具体实施时,首先让学生听、读,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让学生走进思念妈妈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让这种真情拨动学生的情弦,进而引导激发学生不自觉地用情领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情,进而达到欣赏品味诗歌的目的,这是课堂的重点;最后由赏诗到写诗,这其实是由一个诗歌教学的难点向另一个难点的跨越。其实,这种跨越并不是牵强附会、不切实际地拔高,当学生的情感被推波助澜,便会点燃创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显稚嫩甚至不通,起码这一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走进了诗,第一次拥抱了诗,第一次有了“诗”的真实感觉,谁也敢保证:十年后的诗坛上那颗璀璨之星,不是从这一次开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对《纸船》做了这样大胆的设计。
其实,我从始至终都努力让《纸船》成为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而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当我第一次面队《纸船》时就有一种直觉: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的感情是如此朴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没人会不理解这种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诗人,因此也并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说过:只有教师积极,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我凭直觉找到了这个“共鸣点”,并找到了一种表现承载方式——现场诗歌评改会。当然这种直觉来自于一种信心,抑或是一种理念——“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很多,但其精髓应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对权威和专家怀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学术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知、勇气、正义和道德感”、“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当然,评改并不是要学生否定原作,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训,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的开阔、心灵的丰润、表达的流畅而越发善感多思、情感丰富。这种评改必须始终围绕诗的灵魂——情,让真情成为课堂的灵魂,用“情”引导学生评改分析文章,这样就不会失之偏颇。通过评改,让学生明白诗人为啥这样写,为啥用这个词,怎么样根据诗歌的需要来选词用句。进而让学生真正品味到诗歌语言的意韵和用词遣句的匠心,这也许比从正面分析效果会好得多。而在评改中,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对话,师生和文本对话,进而师生才能找到沟通交流的共鸣点,课堂的预计效果才能实现。
另外,在教授《纸船》时,我本着一贯的教学原则——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的死敌,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在确定这堂课的教学形式时,我遵循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办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虽然内容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朗读和评改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进来,把握诗的内涵。
《纸船》这堂课总的来说,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很好的实现,学生的表现极为积极积极,学生内在思维和Lenovo的潜质发挥得可以说是酣畅淋漓。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堂开始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出发,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体验去感悟诗歌的感情,不用老师多讲解,学生一下子就领悟了诗情,为下面进一步分析理解诗歌奠定了基础。
2、注重了诗歌“无诵不成诗”的特点,注重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情带读”,使得学生对诗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领悟。
3、通过诗歌评改,达到了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是怎么样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的这一目的,而这种目的的实现,是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来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积极,比起老师带动学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大胆的质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过仿写训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诗人”。写诗本身对于中学生来说,就具有神秘的诱惑力,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学作基石,学生的仿写兴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别高涨,他们竭尽自己的写作才华,让自己的第一首诗熠熠闪光。不管这些诗本身怎么样,学生的兴趣、积极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比啥都重要,这就是成功的。
5、在课堂上,我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分子,参与到讨论中。虽然教师是课堂讨论的首席,但这个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于台下,用自己的智慧调控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师生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共同探究、互相学习的关系从中得以体现。
但这堂课结束后,总让我觉得有许多遗憾和不足。
1、《纸船》的整体意境有所冲淡。意境对于诗歌而言是魂,讲诗歌必须注重诗歌的意境。记得曾听寿光一老师的《乡愁》一课。这堂课,老师始终把“乡愁”之情自然地笼罩于整个课堂,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深深感染,完全随同诗人沉浸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个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纸船》这一课,我总觉得缺少这一点,诗歌整体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坏,被支离了,整个课堂缺少《纸船》整体感情的沐浴,冲淡了学生对《纸船》的整体感受。
2、作为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面对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教师应是智者,能从容地调控它。这一点,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这堂课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课改,才能真正上好课。
总之,诗歌怎么样教一直是我锲而不舍的探索目标,每一首诗歌采用何种尽乎完全适宜的办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纸船》这一堂课,有其成功之处,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关专家和同仁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与我共同探讨,这是我最渴求的。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3
《纸 船》 分 析
冰 心
一、整体把握。
1、诗的副标题是啥?意象是啥?
2、诗的主题是啥?朗读时的感情应怎样?
二、内容分析。
1、第一节:写行动
哪些词句表明诗人对妈妈的思念由来以久?
2、第二节:写意愿
(1)抛出的纸船去向怎样?怎样理解?
(2)既然愿望不能实现,为何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3)诗人希望纸船流到啥地方去呢?
3、第三节:写梦境
(1)思念至深人们往往寄希冀于梦幻。具体说说诗人新奇瑰丽的想象。
(2)为何诗人要妈妈“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呢?
4、此诗表达“母爱”的独特在何处?
5、“纸船”的象征意义是啥?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4
《妈妈》《纸船》教学设想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朱红英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可是我们的学生每天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每天领受着母爱的恩泽却浑然不觉,不觉得妈妈为了他(她)流了多少汗,操了多少心,甚至掉了多少泪,觉得的只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却不知去为妈妈擦一把汗,倒一杯茶,甚至洗一回脚。
针对这种现象,我设想以冰心的《妈妈》、《纸船》为依托,上一堂洋溢着母爱温情的课,激发学生去感受母爱,体验母爱,调动出内心深处对妈妈的那份依恋,同时回味反思自己怎样来回报妈妈,热爱妈妈。
所以这堂课重点不在对诗歌语言、结构的机械分析,而在于整体感知诗歌的内涵,捕捉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并不拘泥于诗歌本身,让学生把目光投注于自身,投注于这个充满爱的世界,去感悟,去体验,去反思。而在教学办法上,则不拘一格,听,说,读,写,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读课文,来体味母爱。为了更好的营造气氛,选择阎维文的《妈妈》、毛阿敏的《烛光里的母亲》和满文军的《懂你》三首flash歌曲在合适的时候插入教学过程 ,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妈妈》《纸船》教案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朱红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办法: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能感受自己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三、课前准备
影像资料、flash歌曲、图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播放影像资料《游子吟》)
这是一个平凡妈妈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今天我们就借助冰心的《妈妈》和《纸船》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母爱,体验母爱,理解母爱。
(二)学习《妈妈》
1、深情朗读
(要求学生把握情感、节奏、语音、语调)
2、温情揣摩
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学生揣摩、回答,教师指点、归纳并板书)
3、激情体验
(学生谈感受母爱的体验或讲一个感人的母爱故事)
(播放flash歌曲:阎维文《妈妈》)
(三)过渡:母爱是润物的春雨,母爱是醉人的春风。正因为有如此深重的母爱,一旦离开妈妈,才会有对妈妈浓烈的思念。下面来看看《纸船》是怎样来表达一个女儿对妈妈的思念的。
(四)学习《纸船》
1、学生自学《纸船》,选择下列适合自己的学习办法。
可以读,读出一个女儿远离妈妈时的感情情:可以唱,选择歌颂或表现母爱的歌曲来表达你对诗歌的理解;可以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情景,讲讲你对这首诗感受最深的地方;可以问,质疑诗中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写,写几句体现母爱的诗句或对妈妈说几句真情话。
(歌曲示例:《烛光里的母亲》;
写作示例:《写给妈妈》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
却永远也驶不出
您目光所围成的河岸
《想起妈妈》
想起妈妈
晚霞里就升起了
一缕灰白的炊烟
它模仿妈妈绵长的爱
朝着我离家的方向倾斜)
2、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办法来表达、交流、体现自己对本诗的探究和理解
3、小结:“我们也爱妈妈,却和妈妈爱我们不一样”,如果说《妈妈》这首诗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那么《纸船》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如果说《妈妈》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那么《纸船》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4、学生说说怎样来回报母爱
(播放flash歌曲:满文军《懂你》)
(五)结束语:(观察板书形式)妈妈是一座搭,永远以不变的姿势站成一个温情的港湾,而儿女是一艘小船,永远驶不出妈妈慈爱的视野。母爱如灯,点亮你的人生;母爱如歌,吟唱你的幸福。母爱无价,人生苦短,孝心不能等待,同学们,好好珍惜母爱吧!
(六)家庭作业
1、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2、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
妈妈 纸船
深情朗读 读
温情揣摩 唱
激情体验 讲
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 问
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写
步入青年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
表达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妈妈》《纸船》教后记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朱红英
冰心的小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妈妈》和《纸船》是两首洋溢着母爱亲情的抒情短诗,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在诗歌本身的学习上学生几乎没有障碍,一些问题也提得比较有价值,如“诗人明知道纸船流不到妈妈那里为啥还要不停地叠?”和“怎么样来理解诗中的悲哀?”等,而这些问题也能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解决。教学过程 中由于利用了多媒体手段恰到好处地播放了一些“母爱”歌曲,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勾起了他们对母爱的感念,使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母爱的亲情海洋里,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些学生眼里闪烁着泪光,有的甚至哽咽着回味妈妈对自己的爱,诉说自己曾经不经意的点点滴滴,并带着愧疚,带着真情,感谢妈妈;带着恳切,带着激情,要回报妈妈。
这是一堂语文课,但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5
重庆外国语学校语文组 王君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住校生,你们经常想家想母亲吗?
生:不——(部分学生面露愧色,教室里出现了小声的笑声)
师:其实啊,同学们不用不好意思,王老师认为想母亲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想母亲的诗,这位想母亲的女儿就是青年时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当年是怎么样想母亲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随着朗诵一起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多媒体课件播放朗诵,动人的海浪声音乐声萦绕教室)
师:1923年,才二十岁出头的冰心第一次离家到美国求学,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非常非常想念母亲,于是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小诗。同学们,让我们再听一遍,这次请大家边听边跟着朗诵。
(教室里想起了动人的朗诵声)
师:小诗的情感高潮在哪一节?
生:最后一节。
师:对,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最后一节。
(学生渐有表情,但速度较快)
师:我觉得对“万水千山”的处理不够好,来,四个小组一组读一次,中间不要间断。
生:万水千山
生:万水千山
生:万水千山
生:万水千山
师:有的小组读得慢,有的小组读得快。到底该快还是该慢?
生:该慢。只有慢才能表现对母亲的思念。
师:为啥只有慢才能表现思念呢?快岂不更能表达想回到母亲身边的情感吗?
生:不。读得越慢越能表现出距离的遥远思念的悠长。
师:说得真好!来,我们用朗诵把遥远和悠长表达出来。
(学生极慢极深情地朗诵最后一句)
【自评:以上是教学第一板块,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走进思念走进美好的情感,让课堂被真情萦绕】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冰心奶奶是一位世纪老人,她一直活到九十九岁。一九九年,也就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得知《纸船》将要被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她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全国小孩子写了一封信,叫《也寄小读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
生:想(兴高采烈,兴致盎然)
(学生推荐一位朗诵好的学生读多媒体课件上的信)
也寄小读者
我的亲爱的小孩子们:
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孩子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孩子,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师: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声誉的大作家,我们却是无名小辈,修改她的作品同学们怕不怕?
生:(兴致更高)不怕!
师:同学们是好样的!送大家一句王老师的名言
(多媒体课件激情展示:
我就是我,我的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
(学生意气风发连读两遍)
师:好,现在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字斟句酌,争取把《纸船》修改得更漂亮。
(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时间不少于五分钟)
师:好,请大家暂停。现在请班长主持讨论。
(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班长: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亮出自我风采。
生:诗歌第一句是个病句,“我不敢妄弃了”既是将来时也是过去时,这样的表达是矛盾的,应该把“了”字去掉。(众笑)
生:诗歌中还有错别字,“地”写成了“的”
师:现在看来确实错了。当时可没有“的地得”之分。
生: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用得不够好,有一种随意的感觉,不能表现出作者对妈妈的深情。
主持人:那你建议冰心奶奶换成啥字呢?
生:我觉得用“放”字比较好。“放”字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儿很浓。
主持人:同学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我觉得“抛”字不能改。这个词比“放”字力度上强得多,能够表现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生:“放”字给人的感觉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的心境和目标一样迷惘。用“放”不符合实际。
生:“抛”字可以在空中划出一道孤线,有一种动态美。
生:还可以设想,冰心是一下子抛出去很多纸船,因为第一节的前几句都在强调纸船的多。“抛”字多好啊,有一种天女散花般的美感,而“放”没有。
生:“抛”这个动作和天风海浪相呼应,表现了一种发泄的情绪,作者哪里是在抛纸船,分明是在抛出一腔孤独,寂寞,一腔思念之情啊!(掌声)
生:我认为“放”字也能体现出冰心的一往深情,如果是在一条风平浪静的小河上的话。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而且从第二节看来,“天风很大,海浪很急”,作者不是在一叶扁舟上,而是在也高也大的远洋海轮上,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抛,而且是用力抛。大家想想,站在船头,天风浩荡,冰心满脸泪痕,衣裙飘飘,她双手捧着小船,用力一抛,船在随风飘舞。冰心就以这样的姿势定格船头,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大洋思亲图”啊!“放”能有这样的效果吗?(掌声)。
生:××同学的发言提醒了我,既然是在远洋轮上,第一节和第二节的“舟”就应该换成“轮船”才比较准确。
生:我不同意,古代的舟就是船,用“轮船”二字,多别扭啊,在语音上就没有美感。
生:关键不在这里。远洋轮肯定大,象泰坦尼克号(众笑),但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再大的船也是渺小的。而“舟”这个词在中国文学中有独特的内涵。它给人的感觉有点风雨飘摇的味道,和冰心当时孤独寂寞正相称。“轮船”就没有这样的审美感觉。(鼓掌)
生:是啊,这里的“舟”更有一种象征意义,茫茫的大洋上一叶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生:从“舟”还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沉寂悲哀,而巨轮显得太喧闹、嘈杂、与诗意不谐调。
老师(情不自禁):大家说得真好!那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中表现了“舟”、“帆”一类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呢?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节最后一句中,为啥用“流”呢,我反复读了好多遍,都学得这个词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纸船啊,冰心这样写有啥诗意吗?
生:是不是要表现“随海漂流”之意?
生:我建议冰心奶奶改成“飘”。“飘”字多美啊,和“抛”字一样,把作者美好而也漂渺的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我不同意。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灵中有一条心之河,这条河是那样明确地流向妈妈。
生:我想问一问冰心奶奶,为啥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爱和悲哀”,而要用“她的爱和悲哀”呢?
生:为的是和倒数第二句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相呼应。
生:我认为这是从妈妈的角度来写的,第一句作者直呼妈妈,当然后文就以女儿相应,这样才能前呼后应嘛!
师:变换人称有必要吗?
生:不变好,全文一脉贯通,诗情才能凸现。
生:变了好,能够表现出作者与妈妈的亲密关系。
生:变了好。老师不是说行文富有变化总是美的吗?
生:该变的时候就必须变。诗中这样一变,我们似乎听到了作者动情的呼喊和诚挚的心灵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妈妈的胸前痛哭。人称一变情感的距离就缩短了。
师:我们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动情朗读)
生:我觉得“你”应该换成“您”,这样才更能体现冰心对母亲的尊重。
生:我认为不好,用“您”显得太生分了,如果你和你的母亲亲密无间的化,用得着这样的礼貌吗?
……
【自评:这是教学第二板块。以一封信掀起课堂波澜,以“诗歌评改会”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炼字炼句体会诗情。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让给了学生,教师成为了课堂讨论的“首席”。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教与学的精彩对接】
师:同学们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出课堂吧!王老师也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想请教同学们,老师叉个队怎么样?
生:行!(教室里有轻松宽容的笑声)
师:我最喜欢诗歌的末一句。你们看:纸船是有形的东西,而爱和悲哀是无形的东西。有形的纸船怎么能承载无形的情感呢?这本来就说明了诗歌语言的创造性。但我觉得还不够美,还不够形象。有同学对我说,老师啊,我想母亲想得要命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要流泪。于是我们为啥不可以这样改呢?载着 归去(老师故意延长语调等待)
生:(恍然大悟)载着泪水归去
师:一滴泪水?
(生笑)
师:两滴?
(笑声更大,终于有学生忍不住站起来)
生:一船泪水!
师:妙!同学们,这就叫作诗了。来,我们来欣赏几句王老师以前学生的创造
(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动情朗诵)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船泪水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无数个思念的梦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腔愁绪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一颗温柔的心归去。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这首流泪的诗归去。
(此起彼伏的“万水千山”的诵读声,让课堂由热烈渐趋平和柔美)
师:同学们,因为大家有一颗热爱妈妈的心,所以你们读懂了冰心奶奶对妈妈的爱。那么,除了爱着妈妈,你们还爱着一些啥?
生:我爱父亲。
生:我爱我的姐姐。
生:我爱爷爷奶奶。
生:我爱我的集体。
生:我爱足球
生:我爱我的故乡
生:我爱我的祖国
……
师:冰心奶奶把诗歌折成了一只纸船,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你们的爱折成啥呢?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让它们来表达你们心中的爱吧!
(优美的二胡曲《长相思》响起,依照课件上的仿写要求,学生埋头创作)
师:心中有爱就要表达。同学们,用你们最真的情朗诵你们的爱吧!
(生争先恐后)
生(杨洋):姐姐,倘若你梦见了弟弟的信鸽,
请不要惊讶,
那可写满了弟弟的不限思念与爱呀!
但山长水阔。
何寄彩签兼尺素?
生(周路)妈妈,倘若你梦中看到一支流泪的红烛,
不要因它无端入梦而惊讶,
这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泪,
万水千山,它也要点燃心中爱的火花。
生(熊虹):同学们,倘若你在空中发现一颗红色的星星,
不要惊讶它的特别,
这是我们校园生活中凝聚的一切爱与奔放的热情
万水千山,求它在辽阔的星空中永远闪亮。
生(汤羚誉):朋友,当你的窗前泻入一抹轻灵的月光
不要惊讶
这是你相隔千里的挚友深情的凝视,
万水千山,求它带去我的思恋消散你的孤寂
生(谢秦川):未名湖,倘若你腹中跃起一条金色的鱼儿,
不要菲薄它浮躁不安,
这是你水底年轻诗人的灵魂,
弹指十年,他在寻找他如诗的青春。
生(唐旻葳):中国足球队,倘若你梦中看到一座金灿灿的大力神杯,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你们的期望与激情从赛场归来!
生(龙庆阳):祖国,假如有一天我选择了离开,
请不要伤怀,
这是挚爱您的儿子的信念,
万水千山,
多年以后我会载着一腔从未冷却的热血为你归来。
(师生情不自禁共同朗诵其中的精彩篇目,深情的“万水千山”也一次响彻课堂)
……
(师生掌声不断,听众席上不少老师的眼里已有晶莹的泪花)
师:同学们,你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诉你们冰心奶奶的信实际上是来自于天堂。信是杜撰的,但老师的感动是真的。老师感动于同学们有一颗感受爱感受诗歌的真诚热烈的童心,更感动于同学们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的勇气与信心。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到一支很小的彩色小船儿,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们亲爱的王老师用爱与诗的精魂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美丽你们别样的青春。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下课)
(多媒体课件上缓缓展示:
诗歌是一泓忍不住要喷涌的情感之泉
诗歌是一双灿烂了Lenovo与想象的青春翅膀,
诗歌是一个锤炼了千年依旧不朽的语言之梦)
【自评:从赏诗到写诗,第三个教学板块经历了由一个诗歌教学的难点向另一个更难点的跨越。成功不是偶然,阶梯的巧妙搭建,情感的推波助澜点燃了学生创造的激情。其实,每首诗都写得很稚嫩甚至不通顺,但是呢也有啥关系呢?起码我们的学生走进了诗,第一次拥抱了诗!】
【教学后记】:
——“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
——啥是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呢?它的内涵有很多,例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宽容等等,但是呢,其精髓恰恰是怀疑和批判(独立思考和探索),对权威和专家怀疑和批判,除了
需要学术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良知、勇气、正义和道德感。
——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在创新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完《纸船》后,一位老师跑上台非常激动地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好课!一封信激活一堂课,一个词点燃一节课”。
我非常感谢这位老师对我的鼓励,更感动于她对课的透彻的理解。确实,我的设计初衷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这样的一个课堂:它是民主自由开放的课堂,它更是充满真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课堂。冰心奶奶的信叩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而围绕着“万水千山”而展开的朗读欣赏创作则自始至终让感性之美与理性之美水乳交融。
其实,《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最初并非为公开课而设计,更非为了创新而创新。当我第一次面对教材时就有一种直觉: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也并不完美。
对《纸船》的大胆而成功的处理印证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的一段话: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选择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我的幸运在于:我的直觉不仅让我很轻易地找到了这个“共鸣点”,而且让我找到了一种相当巧妙的表现承载方式——现场诗歌评改会。
当然,这种直觉来自于一种信心,抑或是一种理念,那就是我经常灌输给学生的:我就是我,我的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
《纸船》告诉我,创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学生独立地面对文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一种青春姿态。她挽起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手共同去实践自主探究活动的理想,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她必将使陈旧封闭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纸船》告诉我,“真情”永远是创新的语文课堂的魂。批判和创造不是让学生变得桀骜不驯睚眦必报,而是让学生因为视野的开阔心灵的丰润表达的流畅而越发悲天悯人善感多思。创新的情感内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纸船》告诉我怎样以最好的心态驾驭教学内容。或者举重若轻,或者举轻若重。你要相信,江湖武林中有一招制胜之说,当然教学设计里也定有安镇乾坤之计。烦琐的面面俱到是语文的死敌,追求“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教学思路,定能左右逢源,旗开得胜。
《纸船》让我重新思考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确要决定形式,但在许多时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极强的塑造能力和摧毁能力。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印证了《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的一句名言:教师的责任就是动用一切有创意的办法让学生被书本深深吸引。
《纸船》更让我看到了创新学习对教师素质的极高要求。学生的表现可谓酣畅淋漓,而我自己面对行云流水一般的课堂反而有捉襟见肘之感。是的,教师只能是“课堂讨论的首席”,这个“首席”位置可能在台下,但他熠熠闪光的思想必须温柔地俯视不易调控的课堂。教师在创新学习当中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智者。
《纸船》让我坚定了我的教学追求:创新学习是学会学习的目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6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母亲好》背景音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小孩形象,表达了小孩对自己妈妈真挚的爱。而冰心的《纸船》却借着一只小小的纸船寄托了对妈妈至死不渝的爱,表达了女儿思念妈妈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嗅 摩 衍 叠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倘若
2、朗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3)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诗歌(或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4)进行朗诵比赛,评出5名优胜者。
3、整体感受。
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学生想说啥就说啥,教师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作者为啥把小孩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小孩可爱。
2、小孩为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明确:因为小孩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所以他想瞒着母亲,为母亲做点事。
3、为啥母亲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
明确:不见了小孩,母亲心中着急;见了小孩,母亲高兴中带着点儿嗔怪。
4、借纸船来抒情有啥好处?
明确:抒情总要借助于某种形象。中国自古就有叠纸船、纸鹤等寄托情思的传统,冰心因袭了这一做法,幻想纸船能载着她对妈妈的爱和思念归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最有特色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2、教师补充一些重要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六、布置作业
1、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妈妈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无须花钱的事(洗脚、捶背等)。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进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这是本教案设计重点之所在。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7
深圳市东湖中学 徐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包含的对妈妈深切的爱。
2、朗读品味两首诗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深切的爱。
3、模仿诗歌中对妈妈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已对妈妈的爱。
[教学设想]:
1、师生齐唱《世上只有母亲好》营造气氛、导入 母爱的主题。
2、朗读,配乐朗读品味全诗,把握两首诗的感情。
4、发挥想象能力借用具体形象抒发对妈妈的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生配乐齐唱《世上只有母亲好》。
二、朗读整体把握两首诗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两首诗。
2、请男、女同学集体朗诵这两首诗。
3、想象一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点?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调皮的小孩。
《纸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乐。
问:哪两段音乐适合做这两首诗的背景音乐?为啥呢?
5、配乐朗读这两首诗。
三、探讨研读这两首诗怎样表达母爱。
(一)《金色花》
1、这位调皮的小孩借用啥表达对妈妈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啥事?
好玩——“看着母亲工作”——为母亲做点事——回到母亲身边
3、诗中最后有两句对话,你能说说母亲说此话时的心情吗?
4、配乐品读全诗。
(二)《纸船》
1、这位柔弱的女子用啥来寄托对妈妈深切的爱?
2、 这位柔弱的女子对妈妈的爱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有“悲哀”呢?
3、配乐品读全诗。
四、仿写仿说
1、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自由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分男、女生比赛背诵。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妈妈深切的爱,但都没有直接说“母亲,我爱你呀!”,你能否仿照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也来说说你对母亲的爱。
五、回顾品味
配乐朗读。
作者邮箱: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8
24、
陈 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办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查阅有关泰戈尔和冰心的资料并阅读收集一些表现母爱的诗歌,以备交流。
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制作辅助教学课件。
◆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播放一段影片《拯救大兵瑞恩》A碟31:00-33:50,大屏幕打出“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无私的情感,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妈妈就用爱来灌溉我们的身心,使我们茁壮的成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就是表达对妈妈的感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整理出可能会读错的字词,并初步感受诗歌是怎么样抒发对妈妈的感情的。
二、整体感悟
1、读准字音:嗅 摩 衍 叠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倘若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让2-4个同学回答:读完诗歌之后,你有啥感受?两首诗歌应该用啥样的语调读才能更好反映诗歌的主题?
(《金色花》要以一个调皮的小孩的口吻读;《纸船》要以深情、低沉的语调读)
4、练读:按照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两首诗歌,任挑一首在全班展示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作者为啥把小孩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小孩可爱。
2、小孩为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明确:因为小孩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所以他想瞒着母亲,为母亲做点事。
3、为啥母亲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
明确:不见了小孩,母亲心中着急;见了小孩,母亲高兴中带着点儿嗔怪。
4、借纸船来抒情有啥好处?
明确:抒情总要借助于某种形象。中国自古就有叠纸船、纸鹤等寄托情思的传统,冰心因袭了这一做法,幻想纸船能载着她对妈妈的爱和思念归去。
四、拓展延伸
1、这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妈妈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的爱。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现母爱的诗歌和自己创作的诗歌,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最有特色的诗歌。
3、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怎么样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父母的爱,那么,对于父母的爱,我们仅仅表达就够了吗?更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报答!讨论交流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去报答父母的恩情?(学生畅所欲言,不做限制)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进而荡涤、升华自己的心灵,享受审美情趣。再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诗歌抒情手法现场创作小诗歌,不仅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写作方式,更在构思中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一举两得。最后通过全班讨论发言的形式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并能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弘扬中华美德,使文章内涵得到拓展。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9
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位女学生曾叠过一只纸船,不知她要抒发啥感情?不知她赋予了纸船啥意思?好,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现代杰出的女诗人——冰心的诗作《纸船》。(板书课题)
1.先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2.配合“课件一”(纸船的创作背景)。交流读后感,之后,分析并板书诗人的感情:思念母爱,孤独忧伤。(解决一两句难句)
3.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演示“课件二”(诗歌的朗读技巧)。以诗的第一节为例,强调要把握好节奏、重音、感情基调,读得尽量深情、低沉。教师范读第一节后,学生读第二、三节。
4.迁移:今天在海外求学的莘莘学子也何尝不是如此?他们都盼望着早日学成回到可爱的祖国,与慈祥的妈妈早日团聚。今年父母过生日时,同学们不妨亲手折一只纸船,写句祝福的话送给他们。
二、积极探究《我是一条小河》
过渡:下面,让我们乘着载满深情的纸船,驶入诗人冯至的小河,找一找小河里也有些啥珍宝?(板书小河简笔画)
1.先由男生领读到第三节,女生接读后两节。
2;演示“课件三”,给出小河画面。学生讨论诗中抒情的“我”、“你”、“我”与“你”的关系、“大海”各象征啥?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发散思维:诗中主人公仅仅是在追求爱情吗?演示“课件四”(诗人生活的时代特点)。学生参考课件进行讨论,引导归纳。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10
一、说教材
《纸船》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共设置了五篇课文。《纸船》出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诗人依照儿童的心理,用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出儿童的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妙想。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我爱这土地》、《乡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作品,对诗歌学习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一些自己学习的积累。为此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将与全班同学一起共同探讨、分析诗作的内蕴,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笔下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世界。
2.品味诗歌朴素的语言,明快的风格,实现美的感染和熏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尝试仿写诗歌,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掌握诗歌的一般写作办法。
诗歌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样式,具有独有的文学特质,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教学应回归其最本真的阅读,那就是 “体悟”,学生只有浸入诗歌的感情世界,不断的与之交融、重合,这才是真正的“体悟”,为此,教学这首诗,我将重点通过阅读、仿写,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瑰丽的世界。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纸船》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便可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的到达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这节课,我充分利用游戏创设情境。进而帮助学生通过Lenovo与想象,在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
(2)引导发现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精神,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学习这篇课文,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美。具体操作将在下面的环节中加以渗透。
2、说学法
(1)自主自悟学习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升,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为学生的自主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与虚拟主机,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由浅入深,感受诗歌的韵味。
(2)诵读品味法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通过深情的朗读,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之能体验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文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三、说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纸船”两个大字,要求学生说说小时侯常常折叠的手工,叠制中的故事。
这样导入一种情景的气氛,进而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铺垫。
2、根据自己阅读诗歌的积累,说说欣赏诗歌的办法。
这一环节的设置,既是温习学生以往的相关知识,也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可能学生的发言比较分散,那么,可以把问题再细化些,如“你觉得诗歌的美在哪些地方体现出呢?”而课件中“画面美”、与“情感美”可以机动处理,先后顺序可顺着学生的发言灵活处理。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1)、听配乐朗诵,请学生说说感受到的画面。
(2)、展示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四幅画,请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幅画最适合做本首诗的插图,并说说原因.
新课标强调:语文阅读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美的情感体验。诗歌也以其独特的画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Lenovo感受其营造的不限的虚拟主机。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笔画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读文本。也许学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许学生的评析是比较肤浅的,但通过这个环节,最起码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诗作的画面美。
4、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情感美。
(1)、请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2)、你们中间也有远离家人的,你是用啥样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新课程呼唤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提倡民主平等的对话。本环节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这种精神。读文学作品,做到“动嘴”、“动手”、“动情”、“动脑”,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内涵。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局部进行分析,品味词语的精练,句子的回味无穷,诗节的丰富感情。老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反复品读,反复玩味,反复领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感受美,为今后的创造美奠定基础。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学生通过个性化朗读,细细体会诗句细节处的情感变化,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进而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说话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蕴涵的浓浓的感情,并请发言的同学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读出这种感情。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尤其是个性化感受,丰富个性阅读的内涵。
5、多媒体出示: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说说诗歌朗读的技巧。
(2)、选择背景音乐,说说你选择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朗读脚本,在用你们的方式读给大家听。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其诗意往往藏在或纷繁杂乱,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间表现永恒,以有限传达不限,给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广阔天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观书须熟读,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学生通过设计朗读脚本,反复朗读揣摩、体悟,进而品味出诗歌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
音乐不同的旋律、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感,学生在选择不同音乐的过程中,已经融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诗歌的急切舒缓,起程转合的律动特点与背景音乐进行比较,进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学生所选择的背景音乐在我们看来并非最恰当,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读,深入地领会诗与歌结合所达到的艺术美好的境界。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6、拓展延伸
(1)、请学生小结这一节所学到的鉴赏诗歌的办法,也可补充其他的鉴赏办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鉴赏春水繁星中你认为精彩的诗作。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传授基本的欣赏办法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培养语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教师“用教材教”。一篇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教学过程关键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学完一篇课文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这节课中讨论的一些鉴赏诗歌的办法并非是的,仅仅作学生今后学习诗歌的一个参考。鉴赏办法是其次的,主要激发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文学天地。
当然,在完成次环节中,需要学生课前先读一读冰心的诗集,也许难度比较大,但作为语文教师,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必须学会科学地用教材教,把学生带入语文的渔场,文学殿堂。
7、布置作业
(1)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亲人表达你对他们地深深地爱。
(2)阅读《春水》《繁星》并积累精彩诗句。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11
七年级下册
班级 姓名 座号
【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进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1、强化诵读体会意境和情感
2、讨论诗歌主题与技巧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文学常识学习。
1、《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是《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小孩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2、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也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
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xx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英国的莎士比亚一人。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本诗选自《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3、关于《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尔一部著名的英文儿童散文诗集,也是他众多散文诗的第一本,共收录诗歌40首。出版于19xx年。诗集问世之后,泰戈尔也因此被誉为“儿童诗人”。《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散文诗集。语言朴素,格调明快,譬喻瑰丽。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小孩的世界》、《开始》、《金色花》、《告别》、《纸船》等是《新月集》里有代表性的诗作。
《新月集》洋溢着一种向往自由的浓烈情绪,折射着诗人童年时的种种梦想和憧憬。
【自主学习】预习案
(一)字词注音:
泰( )戈( )尔 浮泛( )刊载( )满载( )
(二)词语解释:
异地:
仰望:
游伴:
子夜:
浮泛:
满载:
【问题探究】
1、人们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一个可爱的儿童在小河边投放着一只只纸船,他把他的梦想都装在纸船里。
2、“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啥?梦想啥?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希望这些黎明开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希望天上的船也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梦想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的浮泛前去;梦见睡仙坐在船里。
3、诗人为啥要赞美这样的场景?
赞美童心童趣。本诗正是以奇特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孤寂的儿童渴望被外界所了解的情怀和梦幻般的希望。而纸船正是这美好、纯洁的心灵的象征,作者创作这首时,正是表达对这种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赞美。
【整体阅读】
1、“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目的是啥?
我希望陌生的土地上有人会发现这些船,知道我是谁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
答案示例: 是一个天真的小孩, "我"是一个天真的小孩,从"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 村名在纸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语质朴, 村名在纸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 用语质朴, 充分表现了 我" " 的天真稚气. 的天真稚气. 是一个执着的小孩, "我"是一个执着的小孩,从"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 溪中"可以看出, 溪中"可以看出,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见" 内心强烈的渴望,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见"我"内心强烈的渴望,渴望别人知道 "我"啊. 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小孩, 我投的纸船到水里, "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小孩,从"我投的纸船到水里,仰望 天空,看到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可以看出, 天空,看到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可以看出,把云朵想 象成"白帆" 新奇而也独特. 象成"白帆" 新奇而也独特. , 是一个善良的小孩, "我"是一个善良的小孩,从"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 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可以 看出,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 看出,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的人得到纸船就可以 " 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 …
3、末句“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梦”是怎么样的梦?请结合诗意谈谈你的理解。
或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许 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认,或许是 要给远方的人们带上祝福,或许 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风大 浪中平安度过。
答案示例: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承认. 渴望得到友谊和别人的承认. 希望给远方的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的祝福. 希望给远方的人们送上美好的祝福.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
4、你认为本诗要表达怎么样的主题?
对于本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解: 通过对儿童奇思妙想的描绘,歌颂儿童纯洁的心灵 纯洁的心灵和天真 (1) 通过对儿童奇思妙想的描绘,歌颂儿童纯洁的心灵和天真 的童心,童趣. 的童心,童趣. 抒发儿童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 (2) 抒发儿童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
【学生疑惑】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 朗读诗歌
1. 前提:扫除字词障碍
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2. 朗读诗歌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办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小孩?”母亲不见了小孩,多么着急,一旦见了,也惊也喜,自然嗔怪小孩。这句应读出母亲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母亲。”小孩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母亲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母亲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小孩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小孩的口吻来读。
三、 感悟诗歌
1. 教师导语
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啥小孩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2. 合作学习
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①作者为啥把小孩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小孩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小孩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②小孩为啥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
(看小孩为母亲做了啥,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小孩总想为母亲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母亲工作,可以让母亲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母亲读书读到的地方。小孩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母亲夸奖,但求母亲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母亲。)
③为啥母亲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
(上文说,母亲叫道:“小孩,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小孩,母亲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也惊也喜,自然嗔怪小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参与指导,注重鼓励。
四、 拓展训练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如涓涓细流时时哺育着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
(尝试写诗,教导作指导,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 课文小结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为啥小孩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爱是交流的。孩子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母亲嗅到花香,让母亲看书不伤眼睛。从小孩对妈妈的爱,可以想到妈妈对小孩的爱。
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诵读的本文。
六、 作业
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纸 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一朵金色花,表达了小孩对妈妈至真至纯的爱,一只小小的纸船也寄托了一个游子妈妈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妈妈身边。一个独特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妈妈不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纸船》
二、 朗读诗歌
1. 教师配乐范读。(有条件,可放录音。)
2. 朗读指导。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3. 学生齐读、自由读。
三、 感悟诗歌
1.导言: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这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妈妈的深情呼唤,是献给妈妈深情的歌。)
2.合作学习
①为啥含泪,为啥悲哀?
(一个人如果有初次离开妈妈远走他乡的感情体验,就能深切地理解这首小诗的感情。一直在妈妈身边,习以为常,感受钝化了。一旦远走,与妈妈远隔万水千山,想念母亲的滋味,最是难受。有这样的体验,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泪。)
②借纸船来抒情有啥好处?
(诗歌抒情总要借助某种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无法与妈妈通音信,惟有幻想纸船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纸船也富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妈妈那里,为啥还要不停地叠?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无以寄托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妈妈的思念。)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的Lenovo,有何特点?有啥作用?
(这一想象新奇大胆,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妈妈的思念,对妈妈深情的爱)
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组内,组之间,以至全班进行交流,教师从旁参与,重在指导与进行鼓励性评价。
四、 再读诗歌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借物抒怀的办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也具体,既含蓄也深沉。诗歌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妈妈的绵长的思念相协调。请体会作者对妈妈深切的思念之情,诵读这首诗歌。
五、 拓展训练
《金色花》和《纸船》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妈妈的爱,请你也用诗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爱。
六、 作业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作者邮箱:
语文课文《纸船》阅读答案 篇13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小孩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这首诗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极好教材。
二.学生分析
初一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进行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 设计理念
生活的内涵有多深,语文的内涵就有多深。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实践 性这一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本文,提高文学修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营造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气氛,很好的体现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可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泰戈尔生平的有关资料。多朗读,理解诗的大意。练习写一首诗,充分发挥想象,把你的梦想写出来,然后用行楷字写在白纸上。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啥?(教师拿出纸船) 大家都放过吗?很好,那么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都可以向大家简介。(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看到这纸船,就会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 ,那种感觉特美好。今天老师就来帮你们找回那种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纸船》,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2、了解作者。
让学生拿出自己在课前搜集和整理的泰戈尔资料,先以五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源共享。选出优秀作业,然后派代表,全班讨论,最后教师再作整理,用屏幕显示泰戈尔的重要资料。
[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泰戈尔的了解,可谓一石二鸟]
3.指导阅读,初步感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先自由朗读
第二步:教师范读(放伴奏带)
完后,让学生谈谈朗读这首诗要注意哪些问题?(例如节奏、语调等等)再由学生自由挑选一两句示范朗读。
第三步:学生一起朗读
[重在朗读,感悟诗歌语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探究奠定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较好的效果]
4. 赏读美文,体会感情。
用屏幕出示问题:
(1)诗人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创作此诗的,诗中的“我”在放纸船时想到了啥?你觉得诗中的“我”是个啥样的小孩?
(把朗读穿插进去,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
(2)表达了诗人啥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边赏边读,使学生掌握“读懂-——读好”一体化的学诗办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理解诗歌的精神实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加以肯定,并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深入与明晰。]
5.迁移训练,拓展提高。
屏幕显示相关内容:
(1)这首诗借纸船来寄托诗人的情思,这种写法叫啥?
(2)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有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请举例说明。
与冰心的《纸船》比较异同。(投影打出冰心的《纸船》)
(3)同学们也不妨写一首诗,最好运用这种写法,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你的梦想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前写好的诗再作修改,然后拿上来用投影放出来,并自己朗读。)
[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希望点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火花,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Lenovo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真正把学和用结合在一起。]
精彩片段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在开始导入时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绪,打开回忆的盒子。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这是啥?
生(一起回答):纸船。
师:大家放过纸船吗?
生:放过。
师:放过的举手。
(学生几乎举了手)
师:很好,那么你们回忆一下放纸船的经历,把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甚至放的招式等都可以向大家简介一下。
(这时学生活跃起来,很多举了手。)
生1:我是在家里的浴缸里放的,当时心情很忧伤,希望船能
带走我的悲伤。
师:哦,是在浴缸放的,(这时学生们都笑了)很特别。也能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
生2:我是在下雨天放的,在家附近的一个大水坑里,几个人一起放纸船比赛,当时很开心。嘻嘻。
(同学们听到他笑也跟着大笑起来。)
师:哎,说得挺好的,有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还有放的形式。你瞧他一说起往事自己偷着乐了。
生3:我是在大雨过后放的,当时把船放在小溪流中,然后跟着纸船跑,看谁跑得快。
师: 这位同学是在练体力,难怪他现在长得那么壮。
(学生们听后也大笑起来。)不过他简介的办法也很特别,值得推广。
生4:我家是在大海的附近,我喜欢把纸船放到大海里,随风飘荡,希望它能带着我的美好祝愿慢慢飘去,也实现我的梦想。
师:说得太好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经历,你们喜欢哪个同学的放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很多较喜欢第二或第三)
师:那么这几位同学的经历有没有和我们今天学的《纸船》这首诗的内容有相似的呢?
生:有,放船比赛,还有就是第三个同学说的把船放在海里,带着美好的祝愿飘去。
师:好,这些经历和泰戈尔笔下的较为相似,但泰戈尔是怎样把那种感觉写出来,等下我们再慢慢体会。
师(拿着纸船):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谈起往事时都很激动。看到这纸船,会让我们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那种感觉特美好,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能否从这首诗中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教学反思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潜能是不限的。在新课程中,要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这节课便充分突出了这方面的特点,比如在导入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放纸船的经历,谈谈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进行自由自在的感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在理解内容上,学生的认识角度很独特,也很深刻。这些是教参书所没有提到的,更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真正做了一次“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来特”的开放性鉴赏,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他们的确是课程改革的受益者。在这节课中,让学生把读诗和写诗结合在一起,放飞他们的思绪。从学生写诗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较高的水平,但那的确是他们通过学习得来的成果。当学生们拿着自己写的诗都抢着让我帮修改时,我被学生们的热情深深地打动了。面对那一双双神采飞扬的眼睛,一颗颗青春荡漾的心,我想,那种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的灌输式教育真的应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合作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充分展现,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点评: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是深广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张老师能够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虚拟主机,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另外也注重了学生这个课程资源的利用,实现了学生之间有效信息的共享,这点做得较好。此外,从学生们展示的诗来看,实际上就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当然,这节课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例如在指导比较阅读时可以再放开点。
推荐站内搜索:一篇周记、张思德观后感八个字激励短句、二级建造师试题下载、广西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军训日记300字、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2021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适合发朋友圈正能量短句、2021教师资格证考试上半年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