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
第3课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等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使用对比及归纳的办法学习历史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土地改革必要性的分析和土地改革意义的评价,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办法目标
(1)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数据,放映有关土地改革的影视,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办法。(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办法。【分析】落实过程办法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引导学生在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动手制作图表,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了解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分析】通过落实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策略
1.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的意义进行评价,其模式为: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小结。2.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绘制图表,把握本课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土地改革来展开。通过师生共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得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采取学生绘制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土地改革的知识体系,培养探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程序框架:
【说明】1.框架中的拓展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这一主题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资料,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2.框架中的对比知识链接是通过对不同时期人与土地关系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引入
办法1
激情引入法
师:同学们还记得《悯农》这首诗吗?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师:这首诗描述了啥?生1:这首诗描述了旧社会,封建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悲惨景象。生2:反映了旧中国广大农民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无保障。.师: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引入新课。
办法2
图片引入 法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土地改革
利用多媒体演示导入框图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探究问题。师:这是土地改革时的图片,图片上的农民正在干啥?生1: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生2: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在清整土地。师:农民不仅分到了土地,而且还分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那么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情况吗?引入新课。
办法3
激趣引入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暴风骤雨》片断,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影片中的农民在干啥?学生回答:在分地主的土地,还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教师: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详细情况吗?引入新课。
五、重点解决和难点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本课的难点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利用多媒体演示图片、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制作图表。通过合作与交流,找出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土地改革法》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办法,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探究问题,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活动内容1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一段,再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文中的图片,提出探究问题。师:为啥要进行土地改革?(或说一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生: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生:解放前,旧中国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生: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生: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师:对,你们说得很好!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生摇头,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生: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生: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师:好!棒极了!由于上述原因,因此要进行土地改革。这就需要颁布一些法令、条款。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谁能表述它的内容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最后,教师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获得解放的心情,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评析】此案例是让学生自己感知认识,完善认识,深刻感受土地改革农民真正翻了身,作了土地的主人,获得了解放。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展现自己的才能、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分析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表格或绘制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饼状图,根据自己设计的表格或绘制的饼状图,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因此,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然后提出探究问题进行讨论。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是啥?2.土地改革为啥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3.土地改革后,为啥说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附:学生制作的表格和饼状图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阶级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和中农占农村人口 不足10% 90%占有土地 70%~80% 20%~30%社会地位 剥削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被剥削阶级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解放前,旧中国人口比例情况 解放前,旧中国土地的占有情况【评析】本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作表格,绘制人口比例和土地占有比例饼状图,感受到土地占有不均衡的强烈反差,进而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活动内容3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了使学生对此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文中的四幅图片和毛泽东著作原文——“很短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啥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它说明了啥?进行小组讨论。四人一小组讨论出结果后,各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组l:第一幅图片是农民正在拔除地界碑,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的情形。师:(进一步问组1的同学)这幅图是当时在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实际拍照的,请同学们结合你学过的地理知识,提出山东属于哪个地区?生:山东省属于华东地区。华东地区包括苏、皖、鲁、浙、闽、沪五省一市,有7 000多万农业 人口。师:这地区啥时间完成的土地改革?生:从1950年2月到1952年5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土地改革。组2:第二幅图是土改工作队队员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师:这幅图是当时在江西瑞金区实际拍照下来的,同学们谁知道江西属于哪个地区?生:江西属于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鄂、豫、湘、赣、粤、桂五省一自治区。组3:第三幅图是农民丈量分配土地,这在新解放区都要进行的。第四幅图是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师:谁知道四川属于哪个地区?生:四川属于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川、滇、贵、西藏三省一自治区,农业人口约8 500多万。组4:毛泽东著作原文说明了土地改革这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无论啥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师:好!你们说得太精彩了,我很激动。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同时还分得了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评析】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课上教师有意识地把历史知识与地理联系起来,打破了学科界限,增强了学生的知识联系,强调内容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创作的足够的虚拟主机。
六、教学拓展
拓展专题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外知识开展拓展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开辟道路。”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使地主分子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土地改革
二、活动过程1.研究课题:从农民分到土地,谈土地改革对历史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毛泽东。2.活动安排:第一,由个人或小组收集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概括出主要观点。第二,教师组织学生课上交流和评点,加以引导和补充。3.研究过程:师: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请同学们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谈一谈你对农民分地的看法,同时评价土地改革的历史贡献和毛泽东的功与过。生: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他们衷心地赞美: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毛泽东功高盖世,他的历史功绩永载史册。生:我不同意,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造成国家的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师:都说得很好!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生:解放前,农民人多地少,农民终年辛勤劳动,却得不到温饱。生:解放后,通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生: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生: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不能因为他的错误完全否定他。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汇总到一起就更加全面了。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推荐站内搜索:2013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务员考试题、成人高考报名费、2021云南高考查分时间、最好玩的国王作文300字、捡拾幸福作文600字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四川人事考试网成绩查询、辽宁自学考试成绩查询、4级准考证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