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前几次,我们分别从儿童作文心理发展的动因和儿童作文心理过程两个角度对小学生的作文心理作了些探索。其间也都谈到了怎么依据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改革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了进一步认识儿童作文心理规律,今天我们将开始从作文教学过程的角度,对儿童作文心理作些综合性的研究。
乙: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重视作文的指导和讲评。”袁老师,我们就着重探讨一下怎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改革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吧。
(一)研究儿童作文心理 改革作文指导
甲:好,今天就谈作文指导的心理问题。作文指导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贯穿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性的指导;“狭义”是指在作文课上的现场指导。现场指导也有作前指导和作后指导之别。作后指导就是作文讲评。我们以后再专题讨论,今天主要讲讲作前指导。
我们知道,写作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且是对生活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廖夫在《文学创作心理学》中指出:“任何创作过程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体在反映现实的过程中积累生活印象,舍此,任何创作都是不可思议的;第二,对这些印象进行创造性加工和把这项工作的成果用语言表现的形式投射出来。换句话说,创作过程不是别的,而是双重的变换过程。”这个“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也是一般写作的心理过程,即:首先是客观现实生活向作为认识主体的作者头脑的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即由“物”到“意”的转化;其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言语的转化,即由“意”到“文”的转化,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
乙: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写作训练,其心理过程也是“双重转化”的过程。联系到学生动笔行文前的作前指导课来说,学生则是以萌发作文动机,回忆表象、情绪开始,进而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构思文章、运笔行文的。显然,作文指导课上,学生作文心理主要处于第二重转化上。也就是由“意”到“文”的转化。
甲:在这第二重转化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记忆库房中的材料通过回忆而激活呈现;要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思维活动进行思维加工;还要将思维活动的结果用语言文字外化出来。因此,作文指导怎样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则是作文指导课要研究的一个关键性课题。而作文是一种有规则的思维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即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多种能力。所以,作文指导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学生驾驭文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传统的作文指导比较侧重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则相对忽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当然需要一定的知识做基础,但最主要的还是在(各种工作总结、计划、报告、作文模板,尽在一路高升范文网)写作中学会写作。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西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能力。这一观点在作文指导中已越发显示出它的价值。作文指导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别是思维与言语的特点组织教学,通过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训练,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作文心理水平。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作文指导还必须考虑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心理的阶段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乙:袁老师,归纳起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指导应顺应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心理特点,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第二,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
第三,有重点地指导语言文字训练。
甲:我看是可以这么归纳。
到底为啥进行作文指导?指导啥?怎么指导?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成套的成熟经验。作文指导到底是细些好,还是粗些好?
细到啥程度,宽到怎么的地步,也还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都有正确的方面,都已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可以从实际出发,选择吸收。但最基本的,我们认为应该着重抓住“激发欲望,打开思路,重点指导”三个方面。
我们先谈谈“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
(二)激发儿童作文欲望
甲:激发学生作文欲望,是调动儿童作文心理动因的问题。这在前些时候,我们已进行了专题讨论。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涉及到他们求知的需要、求成的需要和交际的需要等诸多方面。激发学生作文欲望、培养写作兴趣的工作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就作文指导课来说,更应该重视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提出:“作文前的指导,主要是启发写作的兴趣”。
乙:在作前指导课上应该怎么激发欲望、培养作文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俄们应根据儿童这些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着力培养积极情感,使指导课生动活泼,情趣浓烈,课堂里始终充满着积极的情绪生活。
甲: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使学生在指导课上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林力平老师曾经这样执教了一堂作文指导课。
甲:从培养积极情感,调节作文情绪,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写作欲望,林力平老师的这一节课是独具特色的。
我们知道,情绪具有情境性的特征。环境影响是产生情绪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林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如果教师采用常规的做法——在黑板上挂出一张事先画好的图片,学生的情绪就会不很高涨。而林力平老师却采取了当堂在黑板上作画的方式,几笔一勾,一个个形态奇异的仙人掌。仙人球就魔术般地出现在黑板上了。这样,环境影响一变化,学生的情绪就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你看,林老师作画时,学生一个个全神贯注、目光炯炯;老师要求大家描述仙人掌的形态时,言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回忆、思考、表达的欲望,不是被很好地激发起来了吗?
乙:从这一节课中,我还感到,林老师能巧妙地运用对学生的奖励和批评。譬如,在要求学生口头描述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但黑板上没画的仙人掌时,林老师采取的做法是,谁描述得具体、说得像,说出了那种仙人掌的特点,别人听了,能在头脑里想象出它的形态,老师就当场把他讲的那种仙人掌画出来。
推荐站内搜索:山西自考成绩查询、我的中国梦心得体会、中秋节的古诗10首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查询时间、2021甘肃高考成绩查询入口、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永不言败作文、阅兵式观后感500字、阅兵仪式观后感800字、小学毕业典礼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