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记叙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纠正指导对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一定基础了,但在这次考试作文阅卷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作文试题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题目——没想到我如此——(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 依赖父母)
要求:1、结合个人生活经历,从括号里的五个词语中任选其一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使作文题目完整;
2、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
4、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所谓半命题作文就是题目只出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词语,补全题目然后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方式。这种题目从本质上讲,只是划出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它的好处在于学生有较多的选择权利,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
写作半命题作文,一要认真审题,把握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
二要确定好写作范围、主题,并选好角度;
三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写作。
补全题目(标题)是半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工作。只有在先补全题目的条件下,真正的文章写作才能继续进行。在写作半命题作文时,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全题目。就本文题来说,“没想到我如此??(浮躁? 虚荣? 坚强? 幸运?依赖父母?)”,显然要求取材于个人生活经历,着眼于现实生活,以“我”眼观察生活,以“我”手书“我”心。通过对要求的解读,还有两点要注意:文体作出了限制,必须写记叙文,要有叙事,至少要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三种以上的表达方式;字数也作出了限制,必须600字以上。明确了这些限制,就能按命题要求正确构思了。
本题的写作关键在于以我为主,突出自身经历,以及在经历中的情感体验、个人感悟,还有这个过程中的独特体会。尤其要善于发掘内心的真情实感,表现生活的真善美,显现深远的立意。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审题不清
1、审准题目,内容要能够体现文题中的“没想到”
很少能有同学关注到“没想到”,自己因某事决策自己前后的不同
2、能切中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反映出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反省
很少学生能谈到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反省
3、审清文体600字的记叙文
可以是一般的记事文,也可以是叙事为主的散文
有少数学生写成了议论文,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二) 题材雷同,内容空洞。
绝大多数学生不注重平时生活的积累,选材陈旧,雷同严重,多选择没想到我如此的依赖父母,多写父母不在家,自己给自己做饭不成功的,然后发现自己多么依赖父母。虽然,这些的确来自生活,但你用我用他也用,陈旧泛滥难以让人提起兴致。
(三)选择的关键词理解不深刻,关键词选择与文中所表达的不匹配,文章立意不高。
(四)无真情实感,表达方式单一。
题目要求3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
学生很难做到
大多数学生语言直来直去,不会含蓄委婉,表意过于直白,让人一览无遗,毫无趣味。表达方式也很单一,单纯的记叙,而且是平铺直叙,缺乏细腻的描写,缺乏精当的议论、抒情,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不能让读者升华认识,在读文中也不能让读者投入自己的生命去阅读
(五) 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学生作文中,粗别字现象严重,语病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一半都是病句。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不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正面不分小节。文面混乱,严重影响表情达意。个别同学语文基础太差,语言不通的现象也存在。
(六)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确倒叙式开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结尾要回到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入题的。
(七)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不分
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成了个“四不像”。 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确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记人服务);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
(八)选材不典型,不新颖,重点不突出
选材不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运用自己生活中的材料,不理解、不认识自己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完成写作任务的。二、常见问题的纠正指导
针对初中同学写作中出现的上述几方面问题,现在集中谈谈对其纠正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一)审题与选材
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的其中审重点和审范围。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
(二)开头与结尾
记叙文的结构,通常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谓凤头,指的是文章开头应给人以美感;猎肚,指的是内容充实;豹尾指的是文章结尾要圆滑有力。这里只说说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文章开头对整篇文章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开头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自古至今,许多文学家都十分重视写好文章的开头,我们学写记叙文也必须千方百计地写好开头。无论是倒叙式还是顺叙文,都务必写得优美而有吸引力,不写那些与标题无关或距题目太远的话。文章结尾是给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它对决定文章的圆满成功也起了重要作用。俗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们也务必用功写好文章的结尾。文章结尾要做到紧扣标题或文章中心,不得跑题。力求使结尾写得简炼、耐人寻味,给人启迪。
(三)表达与语言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必须紧紧围绕并突出本文的中心。写一件事则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写几个生活片断则要求详略安排得当,避免平均用力;具体表达中要注意写到细处去,通过人物或事件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或事件中心;语言方面,力求生动、形象、灵活,使文章形象精彩。
(四)借鉴与改造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坚决杜绝照搬抄作文选的做法。初学者可以仿写,但必须弄明白作文选中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方面的优点,逐渐独立成文。还可以参考优秀作文的选材、结构安排和表达技巧,但必须经过改造,使之为我所用。我们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胡乱搬用精彩选段或整篇文章的行为,因为标题变了,写作重点必然变,相应的表达方式办法也得
变。
(五)立
意立意是很重要的,它是文章的灵魂。应试作文,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应当思想健康,有积极意义。要做到以小见大、以滴水反映太阳的光
辉。
(六)卷面整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试作文给阅卷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文面。为了让阅卷者对考生作文的第一感觉是美好的,考生必须像珍爱自己的脸面那样珍爱文面。考生在书写时,务必做到字体工整匀称,字迹清晰易认,用字
规范,卷面整洁,令阅卷者一见钟情,赏心悦目。反之,如果字体潦草,字迹难辨,乱涂乱改,错别字连篇,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七)、字数宁多勿少
应试作文字数如果不足,会给阅卷者留下“表达能力不强”的印象,那得分肯定不会高。作文的“要求”中对字数总会有明确的规定,如要求写600字左右,考生宁可写650 字,也不要只写550 字。当然,也并非多多益善,
要知道,阅卷者很辛苦,作文过长了会令人反感。
综上所述,不妨将几个要点凑成一个顺口溜:“审 题仔细推敲,立意文以载道,选材精当独到,构思新奇巧妙,表达情文并茂,文面整洁美好,字数宁多
勿少。”当然,考生在作文时应留神之处实在不少。不过,笔者认为,
。
怎样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难看出,学生最怕写作文。其原因一是缺乏材料,写作时感到无事可写,无理可说,无情可抒。二是没有掌握办法和规律,产生惧怕心理,越怕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怕,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写作文了。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应该根据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
首先,培养学生的取材聚事能力。学生仅在校门——家门之间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材料就使他们取之不竭。为啥他们还不知写啥好呢?这就是认识生活的水平和能力不高的问题。大家知道,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有啥样的思想,就啥样的文章。一般来说,一则蕴藏着美好的积极意义的写作材料,只有思想上具有相应水平的人才能被接受并引起共鸣,对于思想上达不到这种水平的人,就无所谓有用无用了。因此,所谓的缺乏材料,就是缺乏对材料的认识,司马迁之所以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与他丰富的知识、广博的见闻有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与他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取材聚事的能力有关。因此,抓好学生的取材聚事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不容忽视的一环,不研究学生写技巧上下功夫,是很难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的。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取材聚事能力,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给学生观察办法。观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途径。
提高观察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思想素质。观察的办法很多,数不胜数,我经常指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观察。因为事物的本质,不是表面所显示的那样,只有往深处挖一挖,才能揭示其真正的含义,例如一张优秀的奖状,有人只看到光荣,有人只看到成绩,有的看到成绩背后的艰辛和为祖国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观察得深,才能写出真正有深意的作品来;浮光掠影,也就只能泛泛空谈而已。我还指导学生抓特点,有层次地
观察。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是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盘辫子”这一特点揭示了那些留学生既要追求时髦,也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的本质,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的外部特征,就
是按照“干枝叶皮”的顺序来写的。要想在写作中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观察中就要抓住特点,分清层次。我结合《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文章的写作特点,组织了一次作文训练,发现了学生的观察基本上做到了抓
住特点,层次清楚。
其次指导学生多读书。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
多优秀的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是作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再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其中包含着作家的思想观点、艺术情操等,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杰作。阅读这样的书,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我经常指导学生
阅读屈原、司马迁、鲁迅、朱自清、巴尔扎克等人的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做札记,学会整理和归纳,并应用到写作中去,长期训练,效果很好。
第三,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联想和想象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使原始材料升华所必备的条件,它们可以使文章在主题表达上更有新意和内涵,使文章在无形中增加许多亮色。比如1986 年的高考作文题《树木、
森林、气候》就要以由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辩证关系,由此进一步联想自然
有内容,也有深度。我在教学中通过分析上面的例子,让学生作文时展开联想,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一、多写。语文教学要求每学期作文六至八篇,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来看,这显然是不够的。为此我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周记、随笔,发现在这些“小字辈”中往往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文笔优美、简练。我及时肯定学生
的成绩,加以点拨指导。学生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肯定,惧怕作文的心理逐渐减轻。
二、快发,重点评讲。平常作文,从写好到老师批改须两个星期,等学成绩就完了。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我看还是快发好。作文收齐后,争取用最快的时间看一遍(只给分数,不给评语),找出三、四篇有特色的比较好的文章,对字、词、句、篇、标点、语法等各方面精批细改,以便讲评,或把原稿印出来,作为“镜子”发给大家对照。这种“镜子”的作用是:能激发学生的攀比心、竞争心。总之,快发的目的是把握及时反馈的信息,有利于作文讲评。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讲评前,先把作为“镜子”的文章发给大家,让学生及时照“镜子”进行修改,同时指出“镜子”文章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后,老师归纳总结,指出今后努力方向。一次作文经过对照——评价——简介,学生会对文章的立意、谋篇等有更深刻的体会。由此可见,盲目多改,不如重点少改几篇,重在讲评好,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只要针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选作素材的获取来源较少,但如果我们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那小孩的写作素材也是层出不穷、取之不尽的。
一、从课堂学习中获取写作素材
二、从课外学习中获取写作素材
积极投入课外阅读,不但能开拓我们的眼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而且从中学习读书办法,提高我们的读书和写作能力,还能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 作文素材。
三、在外出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
四、日常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生活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各种活动,其天地十分广阔,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习、生产、劳动,乃至走路、跑步、坐车、睡觉等都是生活的内容。我们平时要关心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多提问,多思考,二、逆流而上,标新立异
在生活中我们一些人太传统,一旦形成定式,就很难打破,这种传统习惯,也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也就是说,心理定势影响着求异思维。例如写党委书记,常常是正义的代表,副厂长是目光短浅的代表;青年人是生活的
开拓者,老年人则是生活中的绊脚石。相当一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这样写就不像文章。针对这一点,笔者教育学生打破陈旧的创作思想束缚,大胆创新,反常规,标新立异,并以一位小学生《父亲,你坏》的作文为例进行示范讲
解。我们一般写父亲都是勤劳、吃苦,而这位小学生却从生活的另一方面去写他的父亲,与父亲赌博,害了妈妈、害了自己,害了这个温暖的家。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采用多种办法训练,使学生对事物有独到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新意、写出深意。
推荐站内搜索:江西公务员报名时间、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成人高考报名条件、安徽成人高考报名、信用社报名入口、高考录取查询、2013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考试时间安排表2022、讲文明树新风演讲稿、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