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③》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主要内容是介绍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本框题共有三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教材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角度分析了该观点;第二目是在第一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文化创新的作用。第三目是在前两目的基础上得出的推论,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二、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归纳综合的能力,知识面也在不断的扩大,对社会生活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但学生文化鉴别、文化赏析能力和文化修养欠缺。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4、学习难度:①全面的认识文化创新的动力;②情感的升华,态度、价值观的培养;③实际生活中的践行。三、设计思想1、 教育理念:①“把教学内容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思考。②“动起来”!教师动起来,通过个性的宣扬来吸引学生;学生动起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投入、参与、体验;教材动起来,通过解析、延伸、补充,让教材中的例子、图片更加生动。2、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3、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教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重参与,强调过程。实例引导法:用具有本土特色的事例,以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事例来论证。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解决教材中的疑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理解: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化创新的主体。理解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分析:联系现实,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2、过程与方法:以XX年北京奥运会为主要背景,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以及进行文化创新的要求。教学过程积极利用探究分析法、实例引导法、讨论法、图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和领悟,从而实现长知识、长见识、长能力、立思想、塑人格的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性的探究学习,充分挖掘学生资源,打破教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唯一“信息源”的单一化、保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交流的平台。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题内容,初步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认识到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增强进行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重点、难点: 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深刻意义。六、教学过程:课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情景导入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视频,进行设问,北京奥运会的文艺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新在哪里?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引出课题。 1.观赏视频,思考、交流、讨论。2.学生回答问题:奥运会的新,如新在整体创意上,用一张纸卷轴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新在艺术风格上,很浪漫;新在科技手段上,把多种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到文艺表演中……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2.结合设疑、启发引导学生,引出课题,也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就是以奥运会开幕式为背景展开的。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1.文化以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多媒体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上体现中华文化的图片。设问:以上图片体现中华文化的什么内容?
2、过渡:我们知道: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如何发明的?出示印刷术发展历程图片及文字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探究问题1:印刷术是如何发明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主要观点:没有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3、出示中国印刷术发展的历程图,激光照排技术简介材料,探究问题2: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人们又对印刷术进行了多次的改进,这是为什么?把问题分解成:雕版印刷术有何缺点,活字印刷术有何优点、活字印刷术有何缺点、激光照排技术有何优点四个问题。组织学生分四组讨论,请1、2组学生代表回答前两个问题,解决“为什么要创新?”4、出示介绍激光照排技术的图片及材料,探究问题3:为什么古代的人们不能使用方便快捷的激光照排技术?解决“文化为什么能创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得出结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5、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结论进行知识的小结。 1.学生在老师启发、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学生独立学习,根据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从印章雕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启发而发明的。
3.学生分组讨论、积极思考: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激光照排技术的优点。从而得出结论: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4、学生回答,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5、学生小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得出“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的结论。并引出本课要明确的三个问题:文化创新的原因,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要求。2.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直观化,通过互动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体会探究问题的快乐。从中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3、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为例子,解决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能创新两个问题,以紧扣教材要解决的问题。把“印刷术改进原因”问题分解为四个问题,不仅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又降低问题难度,提高可操作性。
4、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从而增强说服力。
5、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整理知识点,克服知识的零散性。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仍以印刷术为话题,过渡:文化创新对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呢?出示“文化创新的作用”。 请3、4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2、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3、出示奥运会开幕式中京剧表演的图片,指出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也是文化创新的结果。请学生介绍京剧。当堂调查学生对京剧了解的情况。4、组织学生活动。探究问题4: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文化创新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5、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知识小结。 1.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得出结论:文化创新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学生根据前面所学整理知识,得出结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3,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知识,并进行补充。
4、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的结果:京剧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这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5、学生参与知识的小结:文化创新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还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通过对问题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从而领会集体合作的重要性。2.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参与知识的生成。体会获得知识的乐趣。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4、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创新对繁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民族文化的责任感。5、通过以上活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方。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新时代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自学向人民群众学习 1、过渡:同学们,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文化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呢?其实,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文艺节目就是我们这一创新时代的产物。这一台文艺节目可以说是张艺谋艺术才华的集中展示。出示张艺谋图片,探究问题5:张艺谋作为我国国内知名的大导演,有哪些作品?这与他成功地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何关系?2、组织学生活动。出示探究问题6,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闪现着张艺谋个人的智慧和灵感,请问他的这种智慧和灵感最终来自何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出示材料,验证学生们集体智慧,并纠正答案。
4、出示幻灯片,“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回答,并明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学生思考、交流, 回答问题。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要进行文化的创新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根据设问,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如来自他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自网民的意见,来自民间艺术家,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
3.学生通过对照材料进一步得出结论:他的智慧和灵感来自于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我们要自觉向人民群众学习。4、学生齐答: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要自觉向人民群众学习。 1.通过设问特别是学生在谈张艺谋的成功事例中体会、感悟人生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和积极的实践。
2.通过设问,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明确进行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白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必要性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3.通过阅读材料,对照答案,检验集体探究的成效。
4.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进一步理解如何进行成功的文化创新。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文化创新有何作用?如何进行文化创新?2.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形成板书设计。 1、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回顾主要知识。 1、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课后作业:了解中国儒家思想核心――和为贵,思考儒家文化的创新对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课后完成。 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的儒家思想中领会传统文化的创新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并从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如下体会:(1)探究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延伸扩展课堂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和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探究活动,增强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得到结果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切实转变观念,改变“一言堂”的习惯做法,放下架子,学会向学生学习,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激发、保护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热情和信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发展的促进者,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向幕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3)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编排,而是对教材内容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的理念。同时,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主要背景,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4)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现实问题。课堂上,教学活动仍显得稳健有余,灵动不足。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如本课中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思考及回答)适时点拨和引导,如何对预设的教学计划与活动安排适时调整和修改,既是对学生主动参与及创新思维的鼓励与肯定,也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与挑战。这是今后要尽快解决的问题。(5)多媒体教学的确优越于传统的教学,但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的运用应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滥。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即使采用多媒体也应有必要的板书,否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推荐站内搜索:河南省自考成绩查询、浙江省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广东公务员考试答案、成人高考报名费、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库、2022中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初中生周记500字、中秋节的来历、励志语录经典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