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 篇1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为您推荐2篇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一
听了两位老师上的《李时珍》第二课时后,颇有感触。两位老师自身素质都很好,课堂调控能力也都不错,也很注意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呢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一位教师围绕课后思考题“为啥人们称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来组织学生学习,学生自由读书,勾画体现李时珍伟大的词语句子,思考,讨论,交流。可以说,给了学生较大的自学、讨论、思考的虚拟主机,但是呢在反馈时,明显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究其原因,是那个“伟大”限制了学生,把学生吓住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很难把握,学生很难把李时珍的一些具体行为马上与伟大联系起来,他们看到的是从小立志学医,处处留心学习、为了编书不畏艰辛,踏遍名山,访遍众人,亲口品尝药物的李时珍,而不是“伟大”这两个抽象的字。老师却要他们把这些都归纳到“伟大”上来,真是难为了小孩们。因此,教师不得不费劲地把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牵到“伟大”上来,小孩们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信心慢慢地也被牵走了。
另一位老师的课没有把“伟大”提出来,小孩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却处处感受到了李时珍的“伟大”。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上课开始,教师请学生简介自己了解的关于《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线装本的《本草纲目》并简要简介,那本古朴的年代久远的书和教师的简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正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恰到好处地问:此时此刻,你有啥感受,想不想去看看当年李时珍是怎么样编这本书的?学生的学习欲望马上被调动起来。教师从情感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反复读,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样的学习要求符合小孩的学习心理特征,,便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每个小孩在自己能力所及都会有所体验,有所感受,由于有情感的投入,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论是自学还是小组讨论,学生都很投入。反馈时,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情绪高昂。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的句子,或引导对比,品析语言,或引导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李时珍的形象也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逐渐高大起来。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通过读书,上网了解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以及正走向世界,焕发青春的中国中医的有关知识。
这两节课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啥呢?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学的过程。第一节课漠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第二节课的教学,正是顺应了学生学的需求,教师创设了情境,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并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要让学生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蕴。第一节课着重于认知性,第二节课则制造了课堂的热源效应,打通了课堂的壁垒,将学习活动立体化,极大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课内外了解《本草纲目》等正是积累文化,带领学生和李时珍一起去感受编书的历程就是积淀一种精神。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二
星期三,我上了《李时珍》一课,整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缺少一种味道,少了一份激情,一种个性!
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我想这就是我刚才觉得缺少一种味道的原因所在。
如:在解决李时珍在编书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时,我说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当学生说出令他感受最深的语句时,应该让学生说说为啥这里令你特别感动?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我却没有把说的机会、读的机会留给学生,忽略了他们的独特感受。
上完这堂课,我不觉产生了以下几点感触:
1、阅读课教学重点是啥?阅读教学之所以称之为阅读教学,其原因在于一个“读”字,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 “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朱作仁先生也认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了。我想我的这节课就属于读不到位吧。可见只有多读并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涵。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课上把书读顺、读好,从小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始终处在读书的享受之中。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选择读的方式,制定读的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读的过程。“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小学阅读教学应提倡啥?第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将人文教育融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教与学统一。要防止从知识本位、教师主宰的极端走向情感本位、学生主宰的另一个极端。既不能以牺牲认知目标为代价来换取认知目标的达成,更不能以牺牲认知目标为代价来换取情感目标的达成。我们阅读教学应努力做到人文性地读,达到情知交融的境界,使学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清。第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要努力做到“活”与“实”的统一。在活的形式中要有实的内容,达到形式活泼,内容充实,过程朴实,训练扎实,教学时在吟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阅读感悟,活化语文学习,做到活中有方向,活中求实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活”。
我觉得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并没有领悟其精要,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任重而到远。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 篇2
星期三,我上了《李时珍》一课,整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缺少一种味道,少了一份激情,一种个性!
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我想这就是我刚才觉得缺少一种味道的原因所在。
如:在解决李时珍在编书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时,我说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当学生说出令他感受最深的语句时,应该让学生说说为啥这里令你特别感动?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我却没有把说的机会、读的机会留给学生,忽略了他们的独特感受。
上完这堂课,我不觉产生了以下几点感触:
1、阅读课教学重点是啥?阅读教学之所以称之为阅读教学,其原因在于一个“读”字,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朱作仁先生也认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了。我想我的这节课就属于读不到位吧。可见只有多读并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涵。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课上把书读顺、读好,从小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始终处在读书的享受之中。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选择读的方式,制定读的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读的过程。“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小学阅读教学应提倡啥?第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将人文教育融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教与学统一。要防止从知识本位、教师主宰的极端走向情感本位、学生主宰的另一个极端。既不能以牺牲认知目标为代价来换取认知目标的达成,更不能以牺牲认知目标为代价来换取情感目标的达成。我们阅读教学应努力做到人文性地读,达到情知交融的境界,使学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清。第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要努力做到“活”与“实”的统一。在活的形式中要有实的内容,达到形式活泼,内容充实,过程朴实,训练扎实,教学时在吟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阅读感悟,活化语文学习,做到活中有方向,活中求实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活”。
我觉得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并没有领悟其精要,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任重而到远。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 篇3
《李时珍》教学反思——紧跟主线抛出大问题
在处理二课时的时候,我先请学生对李时珍进行评价,从各方评价中归纳出“了不起”。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李时珍很了不起,为啥?这就成了整堂课的一个主线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我落实着板书——立志行医、偷学医术、持之以恒等等,并找到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带着体会来读课文会读得更有感情。
学生说到重点段落的时候就放慢速度并着力解决课后思考题。本文重点段落为3、4自然段,三自然段主要请学生勾画词语,明白旧书的缺陷有哪些,不需要太多理解。而四自然段则要深入分析李时珍为了写书都做了些啥,比如:上山采药、山顶过夜、亲口偿药等等,说一说李时珍为啥要这么做,其实这也是对李时珍“了不起”的更加深度的理解。
最后请学生根据板书理出文章思路,说一说《本草纲目》是怎样被写出来的。学生往往一来就答到李时珍到处采药……后来就写出了这本书,他们忽视了李时珍还有从小立志行医帮助了他,进一步阐释了志向的推动作用。除了这些重点外,一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李时珍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旧书的缺点为啥只有他看到;坚持不懈不仅体现在苦学医术,还包括写书前后花了27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良好品质。
这堂课问题设置简单,但是呢在操作的时候启发还不够,老师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各环节联系不自然,有待精细设计。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李时珍》教学反思
上两天听了王老师的《李时珍》,感觉还不错。今天我也上这一篇课文,于是借鉴了他的教案,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下面就几个修改的地方谈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上一次王老师主要让学生读课文,自己来归纳出旧的药物书的不足之处。今天,我把这个归纳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但这个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于是,我也铺设了一个台阶,第一处不全面,由我来概括,接下来,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格式来概括,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在第二处概括的时候,我就引导他们去概括,第三处就放手让他们概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能概括出旧的药物书的缺点:不全面、不完整。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水平,哪怕他说得不好,不完整,但是呢最起码我们给他们一个思考的虚拟主机,给他们一个发挥的余地。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会不断增强。
第二处: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王老师是先出现课后题中的一个句式,让学生来填再去感受。我觉得这样容易把学生困死,于是就让学生去读第五节,让学生说说从哪儿体会到《本草纲目》的完善之处。学生起先的时候把整句话读出来,然后我点拨: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更能说明它的完善之处?于是,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找出一些关键的词语来进行体会。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其实我们的学生会做得很好的。
第三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品读感悟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找句子朗读、品悟,然后提问: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发挥你们的想像,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学生兴趣盎然,想像丰富。给学生多大的虚拟主机,他就能创造出多大的奇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根据文字去想像,但不能约束他们的想像虚拟主机,任他们自由发挥,因为,小孩的世界精彩无比。
第四处:在最后练笔之处,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话的机会:李时珍编写出了《本草纲目》,你觉得谁会最受益,谁会感谢他?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来表示你的感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学习呼唤着学生主观感受的表述,内心情感的流露,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课堂中的时间和虚拟主机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好读书的虚拟主机,处处给他们心灵的自由,让他们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去研究,并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他就能跳出优美的舞蹈,给学生一个发展的虚拟主机,他就会奏出动听的乐章。
《李时珍》课堂教学反思
《李时珍》这篇文章,讲述了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一边行医一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先定好问题的切入点,主要是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说说为啥称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进而引出《本草纲目》一书。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篇课文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2)李时珍为啥要重新编写这本书?(3) 他是怎么样编写这本书的?(4)为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著作?再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中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有的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可见学生在读中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和内化。进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使教学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再让学生体会:你们认为李时珍是个怎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与小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讨论问题,增强了学习兴趣,也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互相补充。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一步体会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精读课文,让学生找出重点句段,加深句段的理解、体会。例:“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药性和药效;还有一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用自己的话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说说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是怎么样的?再来看看这句话的标点,能不能调换次序?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也重视了学生言语实践,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时,我让学生说说你从李时珍编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啥?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为啥令人感动。也比如:“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编书的艰难。从“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学生也体会到李时珍为了编书所经历的危险。从“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万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想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身没有的知识。” 学生感受到了李时珍的虚心学习。
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题,也学习了品读、感悟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 篇4
一、 出示像片、简介人物 二、 检查预习 1、 分节朗读课文 2、 区别“药方、古方、良方” 三、 学习单元提示 1、 明确这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给课文分段。 2、 指出给课文分段办法很多,我们先学习用自然段归并的办法给课文分段。 3、 讲清这种办法的一般步骤: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啥。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近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四、 阅读课文,按照“学习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小节 节 意 分段 小标题 1 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第一段 立志 2 李时珍跟爸爸学医 第二段 学医 3 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第 三 段 编写 4 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5 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五、 重点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 谁能说说李时珍为啥下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呢? 生:因为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 2、 有哪些缺点? 生:不全、不详、不对。 3、 那么,他是怎么样编写的呢? 生:注意积累经验 到各地去采药 访问群众 4、 你能用上一些关联词把他怎么样编写的过程连起来说吗? 5、 读到这儿,你有啥想说的吗? 6、 为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流传广) 六、总结 (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 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 在课堂上学生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课文,缺少丰富多彩的课文实践。 学生个性化阅读太少,缺少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自发的独特的感受。因此,文章的人性化、思想性基本要靠教师灌输。因而,“三个维度”不是整合在一起。 书本上有一幅插图,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课文资源,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教案 反思过去的教学,我将这片老课文当成一篇初次阅读的新课文去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站在读者、作者、编者、教者这四个不同的角度去钻研教材,我重新设计了本课的教学。一、学生经验为起点,丰富学习资源,拉近“生”——“本”对话的距离。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呢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李时珍的不怕艰苦,不怕危险的精神难以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导入的几分钟的时间为学生简介时代背景、人物,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因此,课前,我利用中午语文阅读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李时珍的书籍,上网查阅李时珍的资料。这样的教学设计,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二、以自主置疑为切入点,捕捉学生兴趣点和难点,以学以教。在以往的备课中,我们常常设计一连串的问题给学生。这些问题并非生活中的原始问题,也不是学生提出来的,是教师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加工”出来的,往往脱离学生实际,甚至还会扼杀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相关资料及初读课文后,说说为啥称明朝的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进而引出《本草纲目》一书。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本书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 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2、 为啥要编这本书?3、 他是怎么样编写这本书的?最后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合作探究,进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使教学走出教师烦琐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三、深研读、析其疑根据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个研读专题进行自主阅读。例:师:你解决了哪个问题?从哪些句子中得到启发的?出示: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药性和药效;还有一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说说一部比较完善的哟啊物书是怎么样的?再来看看这句话的标点,能不能调换次序?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也重视了学生言语实践,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如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时,我让学生说说你从李时珍编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啥?找找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为啥令人感动。生:我感受到了李时珍编书的艰难。我是从“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中体会到的。生:我深深感受到了;甚至编书所经历的危险。我是从“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这儿体会到的。生:我感受到了李时珍的虚心,他本来就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还要访问老农、渔民、猎人。-------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本设计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悟,让他们带暗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课文,让他们在文本和自己内心中走了个来回,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对话 ——解决了问题,更深刻感悟到李时珍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是“学到渠成”
三年级语文《李时珍》教学反思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2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简介李时珍这个人物?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投影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勾画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3 、检查预习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啥解词办法?
重点:
①完善:完美。
②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③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④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季,非常炎热的夏季
⑤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2).指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
编写药书(4-6自然段)
4、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5、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A 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啥?
B 啥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啥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6、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A、李时珍的爸爸为啥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啥也同意了?
B、李时珍为啥要立志学医?
C、李时珍为啥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么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D、李时珍的爸爸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爸爸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
E、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么样的人?(2).齐读第2自然段。
7、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熟记生字词,思考讨论课上归纳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3、4、5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角色扮演,激趣引入
1、 师生对话:今天中午回去,你母亲可能会问:,今天在学校里学了啥课文啊?
2、《李时珍》
3、李时珍啊,课文当中是怎么说他的?(抓住“伟大”)
4、他到底有啥了不起的?(写乐一部《本草纲目》)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打开书本读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是一本怎么样的书?
2、根据回答,板书:100多万字 1800多种药物
3、齐读句子“这部书有100多万字,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4、练习句式:
〈〈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5、这部书是李时珍花了整整——(生接下去)27年才编写出的。
6、师:这时的李时珍已经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毕生的精力,青春的年华,成就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7、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段
1、过度:他为啥要花27年的时间去写这部书呢?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2、读第3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说明了原因?(板书:编书原因)
3、根据回答板书:不少缺点 吃错药多危险
4、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5、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有啥缺点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不全面
不详细
不正确
6、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板擦随机擦掉三个“不“)
四、学习第4段
1、李时珍在编书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
2、读了以后,你觉得哪里让你特别感动?
A、生:他不怕……不怕……
师: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醋暑难耐,但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一一走遍(板书),真是不辞辛苦啊!
读句子
B、生:许多药材他都亲自品尝,……。
师讲述故事:李时珍拄着拐杖,艰难地在山上采药,瞧,他把采到的药放进口中,细细品尝,顿时天昏地暗,他昏了过去,等他醒来后,顾不得自己的身体,立即写上此药的药性和药效。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在采药啊!
你听了这个故事有啥感受?
C、继续交流
3、小结:李时珍就是凭着这种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花了整整27年,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
4、读第4自然段。
五、总结
1、我们回家去啊,母亲可能还会说:,能不能把李时珍的故事向母亲讲讲啊,你行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有两句话要送给大家:
出示:自古成功在尝试。
有志者事竟成。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懂单元“学习提示”,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过程
1.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啥?这种办法的一般步骤怎么样?
(2)交流,在书上批注。
2.说全问的主要内容。
3.概括各自然段段意。
(1)默读课文,独立概括
(2)四人小组交流:段意和概括的办法。
(3)完成相关作业。
4.段意归并的办法给课文分段。
(1)独立操作:把邻近的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一段。
(2)思考:3、4、5自然段
(3)按板书把课文分成三段。
5、总结
(1)、梳理内容
师:这篇课文写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在行医过程中发现药物书有许多缺点,他怀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决心重编新药物书,作了认真准备,终于写成。反映了他为人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踏实认真,一心为人民的好思想、好品质。
师:请大家读全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出示小黑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爸爸同意他学医了.
因为李时珍_____所以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因为《本草纲目》这部书_____所以说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师:请同学们在小小组进行说话练习,等会儿由一个小小组的四个人上台讲。
(2)教师向大家推荐课后阅读――《扩展阅读》。
课后反思
《李时珍》引发的几点思考
星期三,我上了《李时珍》一课,整堂课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缺少一种味道,少了一份激情,一种个性!
李时珍的伟大表现在他有一部伟大的巨著《本草纲目》,还表现在有一个伟大的编书历程。这些只能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我想这就是我刚才觉得缺少一种味道的原因所在。
如:在解决李时珍在编书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时,我说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当学生说出令他感受最深的语句时,应该让学生说说为啥这里令你特别感动?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我却没有把说的机会、读的机会留给学生,忽略了他们的独特感受。
上完这堂课,我不觉产生了以下几点感触:
1、阅读课教学重点是啥?阅读教学之所以称之为阅读教学,其原因在于一个“读”字,张田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朱作仁先生也认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了。我想我的这节课就属于读不到位吧。可见只有多读并读出感情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涵。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重在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课上把书读顺、读好,从小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教学中,教师应重在读的训练,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精心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始终处在读书的享受之中。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帮助学生解读文本,选择读的方式,制定读的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读的过程。“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小学阅读教学应提倡啥?第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将人文教育融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寓教于乐、寓教于嬉、化静为动、教与学统一。要防止从知识本位、教师主宰的极端走向情感本位、学生主宰的另一个极端。既不能以牺牲认知目标为代价来换取认知目标的达成,更不能以牺牲认知目标为代价来换取情感目标的达成。我们阅读教学应努力做到人文性地读,达到情知交融的境界,使学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清。第二、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返朴归真,要努力做到“活”与“实”的统一。在活的形式中要有实的内容,达到形式活泼,内容充实,过程朴实,训练扎实,教学时在吟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阅读感悟,活化语文学习,做到活中有方向,活中求实效,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活”。
我觉得我们对新课标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并没有领悟其精要,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任重而到远。
推荐站内搜索:原来如此作文、公务员准考证打印入口2021、公务员考试、情话最暖心短句ntce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官网、自考网成绩查询、日志心情、竞选社团部长的演讲稿、云南高考成绩查询、2013成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