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学反思我与地坛教学反思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也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妈妈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妈妈的思念。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在上第二个课时“我与妈妈”这一部分时,由于我的嗓子有点哑了,于是就想着自己少讲一点,也给个机会,让学生多讲一点。

  “我与妈妈”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悟到作者对妈妈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讨论妈妈在史铁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求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对于讨论,学生向来是很喜欢的。热闹地讨论之后,学生也能踊跃发言。基本上,学生都能从原文中找出描写妈妈的句子。但是呢,学生对于妈妈的形象,仅仅只是说“对儿子无私的、伟大的爱”。抓住这点之后,无论找到啥句子,都是说明了妈妈这样的形象。

  学生能找到关键的句子,这很好。但是呢,对于文本的解读还是不够的,不能从某一个具体的句子出发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是我需要去引导的。

  “我与地坛”部分,在讲到第7段的景物描写时,不必过于纠结每一个景物有啥特点,主要要联系上文“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从整体把握,尽管古园荒芜了,但古园中的有些景物,如落日、雨燕等依然安之若素,以此来揭示作者得到的感悟,即无论外在环境怎么样改变,我们都要安然自适地生活下去。

  “我与妈妈”部分,由妈妈的性格过渡到妈妈的活法有点牵强,过渡的话虽然说了,但感觉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更不能从妈妈的活法中去寻找史铁生得出“怎么样活”答案的痕迹。

  《我与地坛》(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教学要点: 研读文章第二部分,体悟作者对妈妈深挚的感情并感受到伟大而深切的母爱。

  一、 导入:

  天下的母爱都是相同的:无私,伟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与地坛》第二部分,地坛淡化为背景,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清晰地浮现妈妈形象。史铁生笔下的妈妈是怎么样的形象呢?妈妈的啥品质在作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呢? 请同学朗读第二部分。

  1、作者以前的行为给妈妈到底出了一个啥“难题”? “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妈妈出了一个啥难以解决的矛盾?

  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

  2、妈妈也是怎么样对待这个“难题”?从妈妈面对难题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怎么样的一位妈妈?

  阅读2、3、8段。“我”上地坛,妈妈“送”;“我”在地坛,妈妈“忧”、“找”。“送”、“忧”、“找”,写尽妈妈的悲苦与操劳。(板书:送——理解、忧——坚忍、找——关爱)

  妈妈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妈妈希望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理解儿子,关心儿子,意志坚忍,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妈妈。(学生可回答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痛苦、担忧、惊恐、默默承受、坚忍等)

  3、文章是怎样来写妈妈的形象的?为啥这样写?文中几次出现“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表现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啥好处?

  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思从我理解妈妈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妈妈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动人。也更自然。

  4、诵读第五段。

  这些苍凉的文字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凉的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

  5、妈妈的爱有啥特点?

  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教师小结:她理解儿子,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让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儿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惊扰儿子。但是呢出于一个妈妈对小孩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她也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她几乎是整日整夜处在痛苦、惊恐当中。只要儿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宁,坐卧难安;当儿子回家后,她想问儿子内心的想法到底怎么样,有啥打算,却也害怕增加儿子的压力而终于不敢问。同时,她还希望儿子能够找到一条实现个人价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这其中也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内心一直被这种矛盾反复纠缠而痛苦万分。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妈妈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么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妈妈,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妈妈。”

  6、文中记录了妈妈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作者为啥要这么写?

  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没到月升,“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呢妈妈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妈妈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妈妈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妈妈 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呢,已经来不及了。

  7、你是否能总结一下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妈妈怎么样的一种情感?

  作者回忆妈妈,深深感悟到妈妈的苦难和伟大。作者痛感自己的妈妈是活得最苦的妈妈,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她的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妈妈是坚韧的伟大的。作者最为痛惜的是妈妈早逝,仅仅活了四十九岁,再也看不到儿子的出息。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为妈妈也是一个动机,妈妈却没有看到儿子发表作品的一天,没有看到儿子作品获奖的一天,未能分享儿子的快乐。作者对妈妈的悼念真是魂牵梦绕,痛切心肺。

  小结:

  作者读懂了母爱,理解了妈妈的痛苦,也理解了妈妈的命运,体会到了强烈的爱与痛交织的情感。作者对妈妈理解的过程,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抒情层次:

  首先,课文写妈妈“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妈妈”,她顺从儿子的任性,宽恕儿子的烦躁,这不是溺爱而是尊重,她试图从尊重入手接近儿子的心灵,进而了解儿子帮助儿子。然后,作者写妈妈内心的斗争。妈妈是矛盾的,从感情上讲,她不放心儿子去地坛,那是一个脱离了她视线让她力不能及的地方;但从理智上,她感到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处可以在独处中完成人生再认识的地方。所以,她一方面忧心忡忡,一方面深明大义,她需要反复说服自己才能看着儿子隐入地坛。妈妈做对了选择,使史铁生得以在地坛治愈了灵魂,然而妈妈却为此押上了她最大的赌注:“如果他真的要在园子里出了啥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再就是写儿子对妈妈的回报。同朋友一样,史铁生也想让妈妈为儿子骄傲;同朋友不一样,史铁生的妈妈死在49岁。这样情况就倒了过来:曾经叫妈妈操碎了心的儿子,现在该为妈妈心碎了。于是史铁生开始反省自己,在可能有过的许多追悔莫及的事中,他写了一件,听任妈妈找不到自己而不开口叫她,他沉痛地说“千万不要跟妈妈来这套倔强”,这是永远无法补赎的错误,谁都不会怀疑史铁生的真诚。

  最后,作者留下了一个悬念:“妈妈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啥。”可以想象,作者将永远带着对妈妈的怀念,背负着妈妈的期望,继续探索他的人生之路。

  8、“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妈妈的脚印。”

  课文最后的这句话中的“车辙”“脚印”都是可以有象征意义的,怎么样理解这句话呢?

  从对第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作者经过在地坛公园的长时期静思,参悟了人生的意义,那么“车辙”就可以看作他心灵求索的轨迹,这条轨迹肯定是十分复杂的,有直有曲,有进有退,有交叉有重叠,密密麻麻,错杂纵横,直到最后,作者才完成了他思想的第一次涅槃。然而,这结果可不是史铁生独立完成的,也许他曾经这么认为过,但后来他明白了,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妈妈的伴行。他的每一次绕行都没有把妈妈甩下,每一次挣扎都带给过妈妈忧虑的哀伤,是妈妈目送他走过这条长路的。

  现在,史铁生终于明白了妈妈在那个阶段的作用,这是他的第二次涅槃。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妈妈的脚印”,处处都有妈妈的牵挂与关爱。这样的总结,暗示了“我”的成长时时处处离不开妈妈的启发,妈妈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

  第二部分写妈妈。他爱地坛,更爱自己的妈妈,尤其体会到妈妈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

  开始是不理解妈妈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妈妈,知道“儿子的不幸在妈妈那儿是要加倍的”以后,妈妈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就有了对妈妈重新认识,以及对母爱的更加细心的体察。妈妈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自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儿子的一切,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呢她终于没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和妈妈一起分享。儿子第一次这样为妈妈想,可是妈妈已经不在了。于是,他也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反复地想,为啥妈妈不再等两年?他埋怨上帝的不公。他反复想着同一件事:妈妈已经不在了,就像他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妈妈的苦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妈妈那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愈加鲜明而深刻”,进而使他对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推荐站内搜索:节约用水演讲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警察、史记读后感、经典伤感日志、吉林自学考试成绩查询、散文读后感、90000000000000000字作文、中小学教师考试网、真没想到 作文400字、凡卡读后感300字、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我与地坛教学反思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4275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