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放飞语文课堂——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将乐县第四中学 陈金珠
【摘要】
信息技术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将与语文知识有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通过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地传授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但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方式,不能喧宾夺主。本文主要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和注意事项这两方面进行探索,旨在强调:核心素养视域下,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放飞初中语文课堂,让语文课焕发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课堂
一、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初中语文课程有些课文特别是古诗文,因其晦涩难懂,语言艰深难解,初中生大多怀有畏惧心理。若只用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和恐惧感。
曾到外县学校教学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三峡》一课。我面对的是陌生的班级,陌生的学生。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如何?他们对文言文学习是否感兴趣?万一大部分学生未进入课堂状态怎么办?一切不得而知。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教学时,课前5分钟,我播放了一段介绍三峡风光的生动视频。刚做完课间操匆匆赶回教室的学生们,一进教室就被屏幕上变幻多姿的三峡旖旎风光和深沉富有情感的解说词给吸引住了,全都静静坐下聚精会神地欣赏视频。播放结束,我问起大家对三峡的第一印象,学生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太美了!”“我好想去那儿旅游!” 师生间的陌生感瞬间消除,学生们带着对三峡的无限向往,愉快地跟随我的引领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中。
(二)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展开想象,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作品意境或和再现场景,发展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事在教学文言文课文《天净沙 秋思》 时,用flash视频展现这样的画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萧瑟的秋日黄昏,天空阴云密布,秋风瑟瑟,落叶纷飞;古道边,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归巢的倦鸟,不时哀哀地啼叫几声;山脚下,小桥流水,村舍稀疏,人家屋顶炊烟袅袅,人们在烧火备餐。一个孤独的旅者牵着匹瘦马,踽踽独行于荒凉的古道上。异乡之人,他将投宿何方? 他望了一眼渐渐西沉的夕阳,发出凄凉的感叹:“断肠人在天涯”。学生们身临其境,深深地理解了小令中流露的惆怅、悲苦衷肠。学生们身临其境,有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体会到了这首小令所表达的异乡人的惆怅、悲苦之情,课后要求展开想象写一篇散文再现本文情境时,同学们思如泉涌,写出了精彩感人的片段。
(三)培育情感,训练审美。
“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因其生动性、形象性、动态性等方面特点,能够直观地展现课文的内容形式美,思想意境美和艺术形象美,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得到美的情感熏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巧设情境,就能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三峡》的教学实践中,我利用视频导入后,在《春江花月夜》的优美配乐声中,我深情地范读了课文,一下便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范读到最后一句,余音未尽,学生们已经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优美的配乐和我充满感情的范读的声音,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他们学习的激情瞬间被点燃,我和学生的距离也瞬间拉近了!接着,我利用课件,引领学生理解文意,品味内容,体悟情感。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我带领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课文重点语句,梳理了课文结构。课堂小结后,我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音乐,在行云流水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高声诵读全文,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这堂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参与了课堂,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培养了语感,效果显著。可见,信息技术有如一枝科技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独显魅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该出手时才出手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语文课堂焕发新的魅力和光彩。但信息技术不能取代一切教学手段。若使用不当,反而对教学有害。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脱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制作课件的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已成为常态。但(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新奇刺激,大量堆砌音乐和图片,搞花花架子,忽略了对文本内容语言的品读体味,就有华而不实之嫌,不利于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今网上关于课文的视频朗读、音频朗读文件数不胜数,取舍方便,不少老师便用大量的网络音频替代了自己的范读,也不再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这样的做法不科学。缺乏有感情的朗读,语文课就是索然无味的,学生对文意的领悟、对文境的体验自然就不深刻。要知道,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也替代不了朗读这种最基本也最富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学手段呀!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坚持“以诵读为本”。学生在朗朗诵读中涵泳文意,体会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悟出“情”,悟出“理”,从而深刻地体悟了文思、文气,培养了语感,使语文课成为真正富有“语文味儿“的课堂,何乐而不为?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应限制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些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必须通过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对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欣赏其美,在古诗文教学中更是如此。有些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将课文所有内容制作成图片,教学一首诗要播放三四十张幻灯片。表面看,似乎让学生获得了“直观理解”,但殊不知,这种做法大大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文学欣赏具有其丰富性、差异性,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阅读,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必然是不同的。用单一机械的画面,无益于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再创造,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适时、适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应着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品细味,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体悟情,拓展想象、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应阻碍师生的情感交流。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应只是用新颖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有赖于师生间密切的情感交流。教师恰当的引导和适时的点拨,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深入地感受了作品形象、体悟了情感思想,提高了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应用心、用情,贴近学生的心灵,以饱满的精神、亲切的态度、充满鼓励的眼神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果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略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那么语文课堂将变成冷若冰霜的“人机对话”,而不是充满情感和温度的“心灵课堂“了。因此,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应该适时、适度,注重情感交流,不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些教师贪大求多,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便不分优劣、不择轻重地全都网罗进来,一节课上将大量信息一股脑儿“塞“给学生,有时一个“作者简介”便放电影似地播放了十几张图片或文字资料。这样的做法看似巧妙,实际上极不科学。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有限,大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会让他们目不暇接、消化不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占用了过多时间,也会导致重点知识无法讲深讲透,学生无法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选择信息技术资源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学生进行细致分析,精选网络资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质信息技术资源恰到好处地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做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明晰思路,理解透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必须牢记,运用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绝非目的。对于多媒体资源,我们要巧用、慎用,运用信息技术要适时、适量、适度,让它“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切实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灵动初中语文课堂,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
1.彭 立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
2.祝畅红《让多媒体帮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瞿勇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4.顾春雨.例谈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审美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
推荐站内搜索:关于过年的日记、斑羚飞渡读后感、伊索寓言读后感600字、成人高考报名网址、河北大学专科分数线、山西成人高考、我的梦想作文300字、考研准考证打印入口官网、主持人演讲稿、福建自考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