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一、*导入

  同学们,*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么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啥?你打算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简介: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12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也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3、流沙河先生的名片

  流沙河先生有过三种名片。

  第一种名片白底黑字,字是他亲笔书写,笔力遒劲,笔笔划划都像用先生的铮铮傲骨构成。名片上左方竖写着“流沙河”三个稍大的草书;接着是两行蝇头小草:“曾任文学编辑,供职四川作家协会”;居中是他的座右铭:“天道还好,人生无常”;片尾是他的居家地址和电话。“天道还好”是说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无常”是指人生却没一定之规。这两句话集中了先生辩证旷达的人生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人生态度。其时先生已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名片背后印着先生的长诗《太阳》中的几句:“作为个体/我们的生命有限/作为种属/我们的生命无穷/虽然含笑的不再是相同的眼/虽然跳动的不再是相同的心/生命之火代代相传/春季永远和我们同在。”这几句诗可看做是先生座右铭的诠释和补充。

  先生的第二张名片要比第一张名片高档了许多,覆了膜,朦胧着小*花,淡雅,质朴。这张名片仍为先生亲笔所书,左上方横写着“流沙河”,下面两排为居家地址和电话。下面偏右横写着八个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源于东汉杨震。杨震任太守期间,有豪绅重金向他行贿,杨震不肯受。豪绅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流沙河先生是在用此话告诫自己和忠告友人,为人为文都得讲个良心、正派。

  先生的第三张名片是惟一的印刷体,白底黑字,比普通名片窄了许多。上面居中印着“流沙河”,右下角两行小字:“成都四川;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仔细一看,名片上方是被裁剪了的。原来,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国外访问,中国作协统一为团员印制了名片。先生名片的右上角印有“诗人”二字。他一张未用,丢了也觉可惜,在抽屉里一锁十二年。第二种名片用完后,他将这种名片找出来,剪去“诗人”二字,用毛笔写上电话号码,权当名片用。究其原因,先生说:“中国台湾、香港,甚至全世界,没有在名片上自封作家、诗人的。”先生说罢长吟陆放翁诗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寸骑驴入剑门。”先生的意思很明白:陆游那样已写了一万首诗的伟大诗人尚且怀疑自己算不算诗人,何况我流沙河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名片也如其人。沙河先生的名片告诉我们的,绝非“清高”“谦虚”所能概括。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莹莹(yíng)船舶(bó)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质疑释疑,品析语言

  1、第六节,为啥“理想既是一种获得,也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也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也是一种牺牲。)

  2、为啥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啥“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也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呢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呢,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也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啥?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啥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啥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啥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也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啥?结尾为啥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啥?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也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也怎么样实现?--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呢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么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么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2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蜕(tuì)变倔(jué)强洗濯(zhuó)玷(diàn)污扒(pá)窃诅(zǔ)咒寂寥(liǎo)夸耀(yào)脊(jǐ)梁贪婪(lán)怨(yuàn)恨鬓(bìn)发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6)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

  二、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啥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啥?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啥?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啥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火,由火到灯,由灯到路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也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么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也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也是一种牺牲。

  (2)怎么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么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也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着我的山顶但我也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也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啥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啥?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为啥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啥?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呢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啥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啥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啥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啥样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蜕变tuì倔强jué洗濯zhuó玷污diàn

  扒窃pá诅咒zǔ寂寥liáo夸耀yào

  脊梁jǐ贪婪lán怨恨yuàn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啥?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7)}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啥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啥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啥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办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啥意思?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第3节,这一节是从啥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第三、四句有啥深刻含义?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么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啥?有理想的人为啥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呢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呢,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也有酸辛。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啥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啥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啥特点?作用是啥?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啥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啥关系?在内容上有啥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啥?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积极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啥?结尾为啥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的年代。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么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也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办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4

  诗歌教学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这种争议诗歌教学就更加让人无法把握了。有人侧重于对诗歌的分析讲解,有人说诗歌教学要侧重于诵读,无须讲解。实际上两种倾向并不矛盾,至于在这二者之间作何取舍,还是要看自己的学生看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最终选择了诵读教学法。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朗诵会的形式组织课堂。经过实践,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潜力。第一课时结束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在课下时间里小组进行自主排练,并再次强调了诵读比赛的那五项要求。第二课时的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他们在朗诵形式上,在彼此的配合上,是朗诵质量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课下时间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丝毫朗诵指导,他们完全凭靠小组的力量达到了我期望的效果。

  任何一项课堂活动只要经过精心的筹备,就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课堂。不仅是老实需要精心的准备,学生同样也需要准备。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课堂上体会不到上课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为听课做好准备,他们只是盲目被动地在课堂上跟随着老师而已。但是呢,这次《理想》诗歌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可以打满分。一个小组八名左右的成员,男女生人数不一,他们能够结合本小组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男生独自诵读,女生独自诵读,男生合诵,女生合诵,小组集体朗诵,各种朗诵方式在他们的策划下被运用得很好。

  比赛结果出来后,无论哪个名次,大家都很高兴。为了鼓励胜出的小组,每个胜出的小组奖励一瓶墨水。奖品标准没有设太高,一是因为乡村教学条件所限,二是担心学生为了奖品而参与课堂活动,而非为了求知。

  这样的课堂虽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任务轻松,但是呢,课堂结束后留下来的一个疑惑就是:这样避重就轻的课堂,通过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自主感悟的诗歌教学方式,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独自走入诗境,获取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呢?他们能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吗?

  点燃青春的希望之灯,这是我们课堂的主题,希望学生在自信的诵读之声中体会到诗歌的深蕴,为了自己的理想过好每一天。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5

  罗源

  [知识与技能]

  1练习诗歌的朗诵。

  2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办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和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2萌发树立远大理想的感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预习,听写。

  范读(听录音),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尾齐读。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第1、 2个比喻是啥意思,起啥作用?(

  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啥?

  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

  [作业 ]: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也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

  “历史的脊梁骨”怎样理解?

  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

  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

  五:理想给人力量。

  指出每一句写理想给人何种力量?

  与34句含义相同的古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联系书后背诵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

  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

  怎样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不幸”指哪些?

  “大写的人”指啥样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

  “玷污”和“被扒窃”怎样理解?

  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 ]:做课程探究。

  第三课时:

  交流仿写的诗。

  十二: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比喻的内涵。

  结尾抒发了啥样的感情?

  与本诗结尾含义相同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句是哪些?

  记忆附录中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讲课程探究。

  [作业 ]:预习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6

  初一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4讲)

  主讲:刘 畛(南大附中  一级教师)

  主要内容:

  第六课《理想》第七课《行道树》

  学习重点:

  《理想》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

  《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讲解:

  一、 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p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贪婪l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咒骂       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倔强:刚强不屈,固执。

  (2) 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 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

  (4) 寂寥:寂静而空阔。

  (5)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6) 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 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 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 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啥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啥?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啥?强国富民,振兴中华。 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啥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 火”,由“火”到“灯”, 由“灯”到“路”——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也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么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也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也是一种牺牲。 

  (2)怎么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么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也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也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也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啥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啥?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 为啥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 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 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啥?                      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呢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本文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本文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 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 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

  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   )

  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扒窃b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脊梁jǐ         贪婪n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洗涤tiáo             堕落duò 坠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

  A蜕变——退化       倔强——坚强       洗濯——洗涤    

  B玷污——沾染        扒窃——盗窃        诅咒——揍骂  

  C寂寥——寂寞        夸耀——夸赞        装饰——庄稼

  D堕落——坠落        烟尘——沉沦        忙碌——平庸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堕落

  (2)点缀

  4、怎么样理解“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句诗的含义?

  5、为啥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迁移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光的赞歌   艾青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那些殿堂多么雄伟

  里面更是金碧辉煌

  那些感人肺腑的诗篇

  谁读了能不热泪盈眶

  那些最高明的雕刻家

  使冰冷的大理石有了体温

  那些最出色的画家

  描出了色授神与的眼睛

  比风更轻的舞蹈

  珍珠般圆润的歌声

  火的热情、水晶的坚贞

  艺术离开光就没有生命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湾的灯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1、 阅读上面的诗歌,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 为啥“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二)   行道树    (节选)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季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怎样,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小孩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也快乐的树。

  l、作者写了一篇行道树的自白,用的是啥手法?行道树的形象象征了哪些人?作者赞美了他们啥精神?

  2、行道树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3、划线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啥?

  4、“仍然固执”表现了奉献者啥样的品质?

  5、划线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也快乐的树。” 与《理想》中的哪句诗意义相近?

  (三)

  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的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啥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在语段中找出一个形容花多,颜色迷人的成语。

  2、作者在文中设计一个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的细节,在文中起啥作用?想要表达一种怎么样的思想意义?

  3、文章结尾写到花园里的花儿们“有点不好意思”,有啥寓意?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A     2、B     3、(1)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本文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2)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本文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4、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比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所以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5、详见“重点分析”。

  迁移阅读

  (一)1、诗人以“光”这个形象为核心,描绘了因为“光”才有的绚丽多彩的世界。   2、因为“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二)1、拟人手法。   奉献者。   宁愿牺牲自我,以苦为乐,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作神圣事业。     2、从现实中人们对绿化、环保的不够重视方面来回答。     3、主要是: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呢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奉献者执著于神圣的事业,而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与态度。5、“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三)1、万紫千红     2、在选文中点明主旨,借默默无闻的二月兰歌颂品质谦逊、作风朴素的劳动者。   3、花儿们的千姿百态比不上二月兰谦逊的美德,赞美了二月兰的朴实之美。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办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

  --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也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呢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

  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进而体会诗情)(例如:你怎么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的这些说法吗?)

  (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5.品味语言和诗味:

  --这首诗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时在形式上非常讲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观察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概括。参考:有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

  6.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需要整理、积累的资料记录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课文,或者背诵佳句。

  (三)相关链接:

  (1)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教学反思】

  这样一首哲理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读”、“品”是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悟”的大前提。其次,这首诗对明确学生的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好,事半功倍。

  七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办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问题研究:

  (1)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也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啥?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季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1)寻找关键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悦,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

  --为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悦”,但“使人回味无穷”?

  为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啥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啥?等等

  6.比较两篇文章(强调注意:比较是客观的,有同有异的;与喜欢是不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

  --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我们的是尝试第一次是需要勇气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布置作业:

  (1)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8

  一、案例描述

  当代诗人流沙河的《理想》,是一首赞美性的哲理诗。本诗借助一连串的比喻,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人生意义等不同角度阐述理想、赞美理想,使诗歌既富有鲜明形象,也饱含睿言誓语。对刚进入中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因诗人不平凡的遭遇、丰富的学识以及宏阔的眼光与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其文字及深层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在用例子和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理想”的之后,把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定为:朗读品味诗歌,找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句子、难以理解的句子等进行品味揣摩。

  学生一个个朗诵自己所找的句子,老师也很到位地进行了指导,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到位。课堂气氛热烈,听课的我校语文顾问金老师也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在离下课还有10多分钟的时候,爱发言的王祎楠也一次举了手:“‘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啥人?”

  我认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请其他学生回答,有学生摇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料到的。我只能进行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摆出一个“大”字吧,(学生甲自告奋勇,摆的姿势很好)你有啥感想?

  学生甲:“大写的人”就是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

  教师:对。这里的大写并非与小写相对。外语字母往往有大写和小写两种。但这里所谓的“大写的人”实际只取大的含义。大者,巨大、堂堂正正之意。表示要作一个在人格方面光明正大的人,堂堂正正的人。你能Lenovo到我们中国哪些人是“大写的人”?

  学生乙:我看中央台正在播出《汉武大帝》,汉武帝雄韬伟略,使汉朝时期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汉武帝是大写的人。

  学生丙:老师在开始说到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是大写的人。

  学生:……

  教师:历史长河中,屈原为国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司马迁秉持公心,忍辱负重,写出了有名的《史记》;岳飞力主抗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们所考虑的不是一已私利,而是民族的大义,是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他们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当今时代,焦裕禄、孔繁森等,都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中国人。……因此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学生点头赞同,我也为我的“知识丰富”而暗暗得意,认为自己的随机应变还是可以的。

  课后,金老师大力肯定的同时,指出了我在解决“大写的人”的问题时引导不够到位。她说:“大写的人”,为啥只说伟人、他人呢?毕竟伟人、他人离学生实际有点远,就学生自己说,怎么样做才能成为“大写的人”?如不作弊、尊敬老师、孝顺父母、同学关系和谐……

  二、反思

  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备课时,我认为“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等句子是重点句,因此在课堂上联系到了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学习生活。但为啥这一句就没有采用“体验式”学习法呢?教师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学生一提出问题就联系学生的实际吗?经过半个学期的思考和学习,我对当时的两个问题看法如下:

  1、要关注细节:

  “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体验也能照亮语文的学习,也可以说,语文学习是在不断地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而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在不断地解读语文,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

  由此可见,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联相融,就能获得双倍的意义。”因为《理想》一诗饱含高度概括的哲理,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人生体验不同而导致理解和体验也丰富多样,所以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并辅之以典型事例,促使这份领悟抵达心灵最深之处并使之升华。

  古人云:“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是的,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诗歌的一字一句,更要备学生:不要高看学生,也不要低就学生。而我是也高看学生了,没有欲设最简单的问题往往也是最难的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时,一下子也跳得太快,没有给学生搭台阶,说明教育机智的不足。

  2、思维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思维的训练,他说:“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在思考中表现自己,用思考来指挥学生,用思考来使学生折服和钦佩的时候,他才能成为年轻的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理想》学习的整个课堂上,我还是比较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办法训练的: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一直处在积极思考的状态。从这一点来说,可以有一两句不采用“体验式学习法”,教师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一提出问题就联系学生的实际,也就是没有必要每一句都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理解。

  但不能否认: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恰当估计并有具体设计,避免出现新问题时手足无措。因此,在解决“大写的人”的问题时引导不够到位是一个遗憾,这遗憾促使我思考:老师要珍惜课堂教学每一分钟,力争在每一分钟里都获取最真实、的教学效益。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9

  一、引入  师:我记得我们班有来自金堂的同学,是谁呢?请举手(学生很奇怪)。今天我们学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县(学生释然),今年61岁了,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草木篇》(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流沙河老爷爷的散文也不错,《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理想》。  二、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有具体办法吗?  生1:扫除字词障碍  生2:借助工具书  (学生自由读,查工具书,完后积极举手,待绝大部分举手,师进入下一步)  2. 全班齐读  老师正音: 远行(xíng 不是“航”)玷污(diàn)  3. 请一位学生读。老师问:那其他同学做啥?  (让学生自己说,边听读边做啥?共8位学生分别答:给节标序号、抓主旨、抓关键、抓感受,边听边思考课后问题,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3读。老师请同学评价:有感情,读得抑扬顿挫,读得好!老师也评:这位同学的评价具体,不错!  三、质疑  老师先问学生:现在大家对诗已比较熟悉了,是想先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手表决先质疑。  ——生5问:第六节,为啥“理想既是一种获得,也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  生6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就得牺牲。  师 问:例如牺牲啥?  生6 答:例如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玩的时间。  师问生5:这个回答你满意吗?(生5摇头表示不满意,众生笑)师请大家再思考  生7答: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全班鼓掌)  ——生8问:第八节,为啥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9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  师 问:还有没有其他理解?  生10答: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  生11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理想的人能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12问:第八节,为啥“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生13答: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  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也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  师 问: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  生14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  生15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  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  生16问: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生17答: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  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内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背诵一遍。  生18问: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生19答:因为每一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过努力成功。  生20答: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理想。(全班鼓掌)  生21问:第九节,“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妈妈。”怎么样理解?  生22答: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  生23问: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  生24答:我Lenovo到《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眼睛”。  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Lenovo,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全班齐读两节诗)  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  四、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  (一)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  生25: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师肯定,请生读)  生26: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师肯定,请生读)  生27: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  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个“理想是__,____”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  生28: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生29: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  生30: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怎样边听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  生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  生32: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  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  生33: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  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油才能实现理想!  生34: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  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生35: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  (师肯定有一定道理,请生读)  生36: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  师:你寻味到了啥?要说具体。  生36: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感体验是复杂的。  师:你能不能读出这种体会来?(生读,全班鼓掌)  师:大家鼓掌,因为他读得好,好在哪?对,读出了语气,读出了感情。“读出感情”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学生热情高涨,还有许多人举手,教师变换方式)  (二)自由组合,自己选喜欢的诗节,自己分组并设计表演朗诵  (学生十分踊跃,纷纷下位活动准备,几分钟后,各组陆续举手回位)  ——第一组:齐读(师请生评价,是否有感情,读出了语气)  ——第二组:分角色读(师未作任何提示,学生创新,自己分角色读,并各自讲自己喜欢这段的理由,师及时表扬这创“新“之举及具体说理由这一好作法)  (其中有一学生由于紧张,几次说都不顺畅,下面略有骚动,师说:我想提个建议,每个同学上台时,都多少有点紧张,像前天大家上台推荐好书,都有体验吧?那么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啥?生说是鼓励。师问,那最好的鼓励方式是啥?是安静,倾听,等待,鼓掌。全班顿时安静,师鼓励该生慢慢想,慢慢说。众生等待。该生略思考勉强说出几句,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学生热情更高,纷纷举手要上台表演。师很自然的布置活动作业:下周二举行诗朗诵比赛)  五、勾划积累好词语句  学生作勾划汇报:  生37:我积累了“洗濯、寂寥、绝处逢生”三个生词。  生38:我积累了“坚贞、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 三个好词。  师让生用“可望不可即造句。并引导:要造句,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你们有办法知道的,是啥?对,借助注解,这是一个好习惯。(生造句略)  六、作业  1. 用“洗濯”、“诅咒”、“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及”造句。  2. 仿“理想是__,____”句式造句。  3. 准备朗诵比赛(可自己找适合的音乐自己编排)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查阅并整理资料,了解流沙河;独立使用字、词典,扫除生字词;养成积累使用词汇的习惯。

  2.过程与办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诗的含义,积极探究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交流有关作者、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的资料导入。

  2.听录音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需要把握的感情基调。(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把握感情基调,以此正确处理诗节和诗句间的停顿,准确传达诗的意蕴和语言特色。)

  3.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各用一句话概括诗的主要内容:(序号代表小节数)

  --根据各节大意,探究全诗脉络。(可以这样串:理想是前进的方向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②,正是人类一代也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③。但实现理想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④,但这些挫折和失败也磨炼着你的意志,提升着你的人格,使你成长为乐观向上的人⑤,淡泊利⑥与名⑦的人。所以,拥有理想,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⑧。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⑨,但是呢一旦拥有你就要珍惜⑩,一旦实现你更要奋进⑾。树立理想吧,现在正是实现理想的好时光⑿!)

  4.合作探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地边读边悟;合作并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可以是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诗句,谈谈你对理想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印证自己的感觉,进而体会诗情)(例如:你怎么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也是一种牺牲”?你同意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的这些说法吗?)

  (2)在体会的基础上,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自信地读给全班同学听(老师可以适当从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变化上加以指导)。

  5.品味语言和诗味:

  --这首诗意蕴丰厚,内容深刻,感情充沛,同时在形式上非常讲究,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发现(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观察到的知识点,加以点拨、概括。参考:有音韵上每节偶句押韵,全诗一韵到底;语意上多承接,多转折,多并列;修辞上多比喻,多排比,多对比,多顶针;句式上多“是字句”,多“使字句”,多短句;语言上多警句,用词很精粹等。

  6.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需要整理、积累的资料记录在作业本上;

  (2)有感情、有表情朗读课文,或者背诵佳句。

  (三)相关链接:

  (1)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塞涅卡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教学反思】

  这样一首哲理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读”、“品”是极其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悟”的大前提。其次,这首诗对明确学生的人生目标,创设远大的人生理想,产生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引导好,事半功倍。

  七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巩固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张晓风;积极、独立地扫除阅读上的字面障碍;积累、使用词汇。

  2.过程与办法:独立质疑,在合作中继续发现并解决问题;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和练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带上自己的感*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体会奉献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与奉献精神;积极、大胆地跨出实践、尝试的第一步。

  (二)教学设计:

  1.以学生词汇积累交流导入,师生共评。

  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行道树》主旨。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文章的关键句,哲理句,它们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有很大的作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和“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3.问题研究:

  (1)学生针对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质疑:

  如:“忧愁而也快乐”的含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痛苦”体现在哪里?“深沉”的含义是啥?

  (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3)全班共同讨论小组内的遗留问题,老师做引导:

  --联系课文的上下文和生活中的例子:“忧愁、痛苦”表现为“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快乐”“深沉”表现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季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等等)

  4.朗读体味:

  (1)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师生互评。

  (2)及时请学生讲述朗读时的感情与体验。

  (3)请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内容、形式、表达等)

  (4)出示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曲子,配乐朗诵。

  5.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一次真好》:

  (1)寻找关键句、哲理句,以把握主旨: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悦,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2)探究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

  --为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悦”,但“使人回味无穷”?

  为啥“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啥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啥?等等

  6.比较两篇文章(强调注意:比较是客观的,有同有异的;与喜欢是不一样的。)

  --从内容上看,《行道树》赞美的是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第一次真好》抒写的是人生体验;

  --从表现的哲理上说,前文让人明白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后文告诉我们的是尝试第一次是需要勇气的,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布置作业:

  (1)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

  ① 朗读训练。

  ② 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搜集流沙河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么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啥?你打算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简介:

  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XX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也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2、范朴真为先生所作的藏头诗:

  流金岁月滤沧桑,沙石飞卷旧时光,

  河汉曾经草木秀,清风无痕自留香。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

  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

  诅咒(zǔ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 莹莹(yíng)船舶(bó) 蜕(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教师范读全诗。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的“理想使……”,使每节诗的形式整齐统一,同时节与节之间整齐中显现出一种参差的美、节奏的美、和谐的美,使理想内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相得益彰。朗读中要感情饱满,语调适当高亢一些,尤其要从整齐的句式中读出气势。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

  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五、分组交流,质疑释疑,品析语言,找出有价值的作课堂展示:

  1、第六节,为啥“理想既是一种获得,也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也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也是一种牺牲。)

  2、为啥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啥“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也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呢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呢,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也有酸辛。

  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啥?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4、第11节与上面有啥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啥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啥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也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啥?结尾为啥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6、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7、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陆路终生,/可笑的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

  “忠厚者”这里是指为理想而踏实奋斗的人,“常遭不幸”是指被人误解,甚至十嫉恨。“绝处逢生”主要是指理想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变得正直,变得崇高。

  8、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啥?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六、体验拓展:

  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语言凝练,形象,富有音乐美,精妙的比喻令人接应不暇,它们从多角度赞美理想,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顶针、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使语言更加凝练、形象。

  1、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也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

  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

  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

  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2、重温经典

  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 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加里宁

  ②.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③. ——爱因斯坦

  ④.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⑤.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⑥.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⑦. 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⑧.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⑨. 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⑩. 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也怎么样实现? ——陈毅

  ⑪. 人需要理想,但是呢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3、下列拟人化的物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

  (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

  (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

  (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

  (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6)凸透镜:把力量凝聚在一起,便能获得成功。

  (7)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

  (8)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9)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

  (10)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4、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么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么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5.青春年少,憧憬着五彩的人生画图,请用稚嫩的手笔,写下心中的梦想。在班里组织一次理想演讲比赛,让同学们的喝彩为奋斗着的你加油。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 篇12

  一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二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三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

  四  教学难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五  教学办法: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及主要句子的含义。 ③启发法。④讨论法。

  六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两种方式)

  1.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啥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啥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啥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啥样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么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啥?你打算怎么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作者简介:

  1、流沙河,当代诗人。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经常被揪去批斗,挂黑牌、戴高帽、被毒打、关押,这种生活一直持续了XX年。但诗人仍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一直坚持勤奋写作。“十年浩劫”结束,诗人终于重见光明,迎来了文学事业的也一春。《理想》这首诗歌,写出了诗人报警磨难之后对理想的深刻而真切的感悟。

  三、诵读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疏解字词,熟悉诗歌内容和语言节奏。

  寂寥(liáo):寂静;空旷。 扒窃(pá)玷污(diàn):弄脏,比喻辱没。诅咒(zǔ zhò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洗濯:(zhuó)洗。缀连(zhuì) 莹莹(yíng)船舶(bó) 蜕(tuì)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到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倔强(jué jiàng):(性情)刚强不屈。

  2.听录音范读全诗。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  作业:

  1.抄写全诗。    2. 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二、指名读1-7节,研讨诗歌的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啥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啥作用?这一节在全诗召起啥作用?(比喻、顶真,作用是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逐步推进。,在全诗中起统领作用。)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办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啥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啥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么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啥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么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啥“理想既是一种获得,也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 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 而这一切也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 ,所以也是一种牺牲。)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啥?有理想的人为啥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为啥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啥“ 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也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三  分组朗读1-7节。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   作业:

  1、朗读背诵全诗。2、下列拟人化的话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6)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7)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8)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9)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第三课时

  一、浏览全文,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  朗读8-12节,研讨与赏析,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啥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啥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啥特点?作用是啥?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啥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啥关系?在内容上有啥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啥?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4、第1l节写有些人因积极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5、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啥?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啥?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  阅读体验 :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么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作业:《学习指要》。

  第四课时

  一  齐诵诗歌。

  二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模仿第一段写几句话。比如: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也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花季少年对未来充满憧憬,多彩的理想画笔绘出壮美的人生蓝图。请同学们模仿诗作,用很美的话来概括、赞美理想。

  三  课堂练习,交流讨论研讨与练习一。教师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标醒目的手臂。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火种熊熊的烈焰。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理想是生命的阳光,照耀你的一生闪射光芒。 理想是青春的翅膀,带领你向美好的未来飞翔。理想是生活的双桨,推动你驶向美好的前方。

  四  拓展延伸,重温经典,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 的理想也怎么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呢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七、课堂小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举凡那些历史上有所建树的风流人物,无不在青春年少就显露出非凡的远大志向。“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代伟人周恩来正是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鹏程壮志而发奋攻读,终有所作为。恰如诗中所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愿同学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在蔚蓝的天空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   作业: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理想有了怎么样的新认识,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怎么样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300字左右的随笔。

  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六、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附板书设计:            行道树                 张晓风

  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散:取材广泛,笔法灵活,形式多样

  神:结构紧凑、主题集中,中心明确  

推荐站内搜索:石家庄自考、火烧圆明园观后感、考研国家线2013、高考最吃亏的省份、建造师考试成绩查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站、试题库、纪录片信仰观后感、《老人与海》读后感、日记500字大全、

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初一上册语文《理想》教案(精选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4658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