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精选13篇)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1
最近,江苏南京、南通两市的六位名师齐聚南京,就“圆的认识”一课采用“同堂异构”的形式,举行了一次颇有影响的大型教学交流活动。活动中,六位名师各显神通,尽展风采,众多观者不但醉心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诚服于他们非凡的教学智慧。其中,贲友林老师以儿时的一个小玩具为教学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演绎了精彩的课堂教学。现撷取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与诸位老师共赏。
[片断一]
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现在都有哪些玩具?
生1:足球。
生2:洋娃娃。
生3:电动小汽车。
生4:电动飞机。
……
师:想不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的玩具?
生:想。
教师出示
并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玩具的玩法。
师: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生5:它是由一根火柴。
师:还有——
生6:一张圆片组成的。
教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赏析:课伊始,趣已生。从学生异口同声的“想”字中,我们真切地体验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已被教师充分地调动起来。是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显然,是玩具,是学生非常熟悉且颇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在步入新知学习之前,贲老师先以玩具为教学媒介和新知教学的突破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然后借助几秒钟玩具的玩法演示,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学习情绪高涨。最后,通过探讨玩具的组成,自然而贴切地进入了新知的教学。毋庸置疑,这样的教学情境是高效的、有价值的,也是每位教师倾心追求的!]
[片断二]
师:如果想做这个小玩具,首先该做啥呢?
生1:剪个圆。
师:剪圆先得画圆,用啥画?
生2:用圆规画。
师:自己画画看。
(学生用圆规在白纸上画圆)
师: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啥?
生3:注意中间不能动。
师:哪儿不能动?
生4:针尖。
生5(补充):这两只脚之间的宽度也不能变。
生6:只能拿着这个地方(演示),如果拿其他地方位置可能会移动,画得就不圆了!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圆的画法?
生7:我们的手应抓住圆规的把柄,然后把它旋转一周,圆就画成了。
师:想不想再画几个圆?
生:想!
师:用刚才的办法,在纸上再画两个圆。
(学生操作)
师:如果要画和我这个玩具一样大的圆,你们能不能画出来?
生:能。
师:你们准备怎么画?说说看。
生8:首先要知道圆的半径。
师(板书:半径):啥是半径?
生9(指示):一半的距离,量这里。
师:他的意思是量这么长的距离。大家估计一下,这个圆的半径有多长?
生10:3厘米。
师:厉害!是3厘米。那现在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先把这个圆画下来,然后再用剪刀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做好的同学思考一下:做这个玩具,火柴棒要从哪儿穿过去?
生11:中心。
生12:圆心。
师(板书:圆心):对!这叫圆心。圆心在哪里?你们能找到吗?
生:能。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找到圆心的?
生13:就是圆规针尖经过的那个点。
师(板书:o):请同学们找出圆心,用铅笔把圆心点出来,并标注字母“o”。
(学生标出圆心)
师:谁再来说说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呀?
生14:这是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师:你们能不能在圆上画出一条半径?试试看!
(学生画半径)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画的半径?
(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看看,半径是一条——
生15:直线。
生16:线段。
师:有人说是直线,有人说是线段,到底是啥呢?
生17:是线段。因为直线是可以不限延长的,而半径可以测量,是有限的。
师:它的一端在——
生18:圆心,还有一端在圆的边上。
师:他画得对吗?
生:对。
师(板书:r):半径一般用字母r来表示。
师:除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外,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19:这是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师:他也说了一个词。
生20:直径。
师:请你在圆中画一条直径。
(学生操作后,师生讨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师:你们看,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还会画半径和直径。下面搞个小比赛,比赛啥呢?画半径和直径。同桌中,左边同学画半径,右边同学画直径,在规定时间内,看谁画得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好铅笔,开始。
(学生迅速在圆中画半径或直径)
师:时间到,谁来汇报一下,你画了多少条半径?
生20:我画了9条半径。
生21:我画了15条半径。
生22:我画了18条半径。
师:那直径呢?
生23:我画了15条直径。
生24:我画了17条直径。
……
师: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
生25:可以画无数条半径。
生26:可以画无数条直径。
师:对!我们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只要时间许可,这是一场没有输赢的比赛!
[赏析:新知的教学,贲老师仍然围绕玩具这一教学资源展开教学。在探讨玩具制作办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学习圆的相关概念,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剪圆片,让学生多次尝试画圆,教会学生画圆的办法;在画圆的过程中,经过师生交流,明确了半径、直径的意义;在确定火柴棒的位置时引出圆心的概念,赋予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圆心)以直观的外壳(火柴棒的位置),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而流畅。一个小小的玩具,将圆的所有概念知识集于一身,如此妙招,让人不得不为贲老师独具匠心的精妙设计而称道。其间,我们也能直观地感受到贲老师捕捉课堂教学契机的意识和把握生成性资源的教学理念。把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操作、分析以及估计的能力,这些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片断三]
师:下面,我们把这个玩具组装起来。火柴棒怎么穿过去呢?
生1:用圆规戳个洞。
师:可以。做好后,在桌子上转转看!
(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做小玩具)
师:看样子,这个玩具虽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而且转起来也不是那么好看。如果要让玩具转得更漂亮的话,可以在上面画上图案。
教师出示5种玩具图案,让学生观察。(图略)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是啥图案?
生2:一个大圆里画了两个小圆。
师:如果这个大圆和我们的一样,小圆怎么画?
生2:用大圆的半径作直径画的。大圆的半径除以2就是小圆的半径,即3÷2=1.5(厘米)。
师:再看其他几幅图,你觉得哪几幅图的画法和图1差不多?
生3:图3的画法和图1差不多。
师:图3的画法和图1相似。那么,这两幅图案,同学们在哪儿看到过?
生4:像电视上的大风车。
师:第4幅图呢?
生5:像三片叶子。
……
师:再看看图5,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这个样子的?
生6:口服液的一种商标。
生7:像车轮。
生8:像方向盘。
生9:像奔驰车的标志。
生10:像运动器材上转的东西。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
[赏析:大家都知道,“做中学”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办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感悟、理解知识,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建构新知,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贲老师再次以玩具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将圆的知识与玩具上的图案巧妙、有机地衔接起来,不仅达成了教学目的,而且丰富、拓展了学习内容。在比较玩具图案的过程中,贲老师让学生展开Lenovo和想像,并与生活接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生活处处都有“数学”。另外,此教学环节也与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合为一体,共同构建了一堂完整、精彩的课堂教学。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虚拟主机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啥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啥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办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么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啥?(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啥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啥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啥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啥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啥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啥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啥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啥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啥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啥决定圆的位置?啥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啥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啥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须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判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明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现在同
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3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一是北师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半径和会用圆规画圆。
(二)教材简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认识圆的特征;认识同一个圆里半径都相等和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虚拟主机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是掌握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办法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内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使学生掌握圆的知识,并学会思维的办法。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采用导读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讨论,认识圆的特征,
三、 说教学程序
(一)套圈游戏引入,通过前两副套圈游戏的图画,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游戏的不公平而需要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方案:围成一个圆形。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学生动手通过初步画圆剪圆摸圆感知圆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它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自学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形纸片,通过折,画,量让学生明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进一步加深理解半径和直径的意义。
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在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描述操作,把感知内化为表象,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3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再次通过学生动手按定点,定长的要求画两个圆,并进行比较概括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三)练习
通过基本的填空判断练习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通过“车轮为啥做成圆的”等问题让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反思
在这一节课忽视了教给学生怎样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么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啥?(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啥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么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啥?(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啥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啥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
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啥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 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啥?(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啥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 读一读
师:说一说啥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啥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啥?[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啥?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啥办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啥?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三、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四、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啥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啥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啥不画?(圆规太小)想有啥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啥?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啥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啥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圆的认识及圆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提示:
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单元主题图呈现的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情景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本单元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呈现有圆的物体,根据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出圆的平面图形。通过圆规的自我简介,让学生掌握画圆的办法,并归纳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例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
发现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特征。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众多所画图形中较为准确地辨认出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办法积累(如: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这些办法可以为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准确性描述。举例说出生活中见到过的圆,学生回答:笔筒、胶条……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个物体上的某个面是圆形的。但对于让学生做到真正深入认识圆是由之上的若干个点连接而成,以及在学生头脑中充分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还是比较困难的。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对圆规都有一定的了解(平时买作图工具时都是成套的,包含圆规),一般都有画圆的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啥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物品或圆规画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过程能力与办法: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虚拟主机观念、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与他人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两张白纸、一个圆片。
学具准备:
圆规、圆形物体、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欣赏单元主题图,激趣引入。)
1.观察主题图。
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学校内有一个水池,你们观察过吗?池内的鱼儿美丽,水面平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投进一块石子后,水面荡开的波纹,应该是一个近似的啥形状?请用动作说明。
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与圆有关。根据你们的经验,能举个例子吗?
2.揭题:看来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
3.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其实圆也和学过的这些图形一样也是一个平面图形,但是呢和这些图形也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注意:①学生自带的圆形物体可以让学生用手指一指;②在指物体时,要明确指的是哪一个面;③不能把球误认为圆。)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感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
二、探究新知
1.圆规画圆。
(投影展示例1图中圆形物品)
教师: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物品,它们是啥形状?
预设:(生:圆形。)
教师: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是圆!”。你能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标准的圆吗?(指向明确用工具画圆,并请学生尝试画圆)
学生独立用画圆,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圆。(由于是第一次画圆,学生画的可能不规范)
教师可以提问,请你简介一下你用的是啥工具,是怎么画圆的?
学生回答用圆规画圆。
此时教师可演示怎么样使用圆规正确的画圆。(强调不能用手握住圆规的两脚来画圆)
然后跟着要求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标准的圆。
学生独立画完之后,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圆,指明学生说画法。
预设:我用圆规画圆,我把圆规的一个脚固定在一个点上,另一个脚绕这个点旋转1圈,就画出了一个圆。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体会用圆规画圆的步骤,明白到圆的大小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有关,用圆规画圆很方便。】
2.认识圆。
(1)提问:观察对比上面所画的两个圆,是不是一样的?(预设:不一样)
哪些地方不一样?(预设:大小、位置)
请同学们思考为啥不一样呢?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其实,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画圆时,固定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线段是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两端都在与圆上的线段是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圆规画圆的体会,简介圆心、半径,明确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这样学生初步感知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
(2)强化认识半径。
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我们还认识了半径?那现在大家就在你刚才画的圆中画出这个圆的半径来,画得越多越好。
教师可以提问:想一想,圆有多少条半径? 能画完吗?
预设:在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画不完。
提问:你是怎么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的?
预设:因为半径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教师:那么半径是一条怎么样的线段呀?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展示动画从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齐读) 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画出这无数条半径的代表,你认为画几条合适。(预设:1条,因为所有半径都相等。)
质疑,请学生说理由: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长度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及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讨论,获得圆的特征之一。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办法。】
(3)强化认识圆的直径。
①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预设:直径)
教师:指明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来,并提问画时要注意啥?(预设: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其实直径就是通过圆心并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②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内画出直径的代表。画得越多越好。
③揭示直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并长度都相等。
④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或动手验证;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通过对折等活动,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及在小组里相互交流、讨论,获得圆的特征之一。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办法。】
(4)揭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1
/
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啥?(预设:同一圆内)
为啥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三、巩固新知
1.练习三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完成第13页课堂活动第1题。
第1题(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
画完第一问之后,教师可提问:圆心在同一点上,为啥有的圆大,有的圆小?
(预设:因为半径不一样,半径越大,圆就越大)由此得出: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第2问画完后,教师可以提问:这几个圆的大小是一样的,为啥有的圆在这里,有的圆在那里呢?(预设:因为圆心的位置不一样)由此得出: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
第1题(2):学生独立画半径为2.5厘米的圆,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小组内交流。
3.独立完成教材13页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对圆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对于圆的特征更加熟悉,对所学知识掌握地更加牢固。】
四、达标反馈
1.说一说圆中啥样的线段是半径、啥样的线段是直径?
2.判断题。
(1)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 )
(2)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3)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
(4)直径是3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
3.填一填。
(1)一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里,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半径是( )厘米。
(2)在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 )分米。
4.盒子里刚好放下三个罐头,每个罐头的半径为3厘米,盒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有哪些认识?你有啥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畅所欲言。
教师:想一想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为啥要设计成圆形?车轮为啥要设计成圆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习办法和经验;同时把“圆”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深化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数学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更是把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向生活。】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6
本课使用《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
【课前慎思】
《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异彩纷呈。
我在欣赏品味之余,发现我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不重视让学生思考“为啥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不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啥?
我思考——“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辞海》)那么,圆的特征究竟是啥?曲线围成、没有角、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是不是特征?“一中同长”的特征是不是需要下发空白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这是不是为了“研究报告”而组织研究?这是不是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我思考——半径和直径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去渲染? “圆”的概念都没有给出,是否需要咬文嚼字地概括出“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揭示两者概念后,让学生从一个圆内各个不同的线段中挑出“半径”和“直径”,有没有哪位老师见过学生有错?学生都不会有错的活动,要不要组织?这样的活动是不是教者自作多情、自娱自乐?
我思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不是教学难点,要不要研究,是否“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得出关系后的填表练习,究竟是练习的两者关系,还是练习的乘以2和除以2的口算?我们是不是总是好为人师,以为我们不讲学生就不会?是的,熟能生巧,但熟还能生厌,那熟是不是还能生笨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很少“不懂”装“懂”,而更多的是不是精明地“懂”装“不懂”?
我思考——量出半径都相等,就科学、深刻吗?在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真的画不完吗?画不完就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 吗? “半径都相等”和“直径都相等”要不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我们说“正常人的两条腿是一样长的”,怎么不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人身上”?以后再说“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要不要加上“在同一个正方形中”呢?数学上的严谨就是这样的吗?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这是不是教学内容上的形式主义?
我思考——圆的画法是应该教,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但应该一、二、三地教吗?是不是在学生容易疏忽的两个地方“手拿住哪里”、“两脚之间的距离是直径还是半径”点破就可以了?学生抑或老师画出的不圆,是否就该随手擦掉?那些“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
我思考——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啥”和“怎么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啥”和“为啥这样做”?这样是不是才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是不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数学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么样思维”,让学生掌握作为一种“非言语程序性知识”的思维?
我思考——“圆”的意蕴实在是丰富,借着这么“圆满”的素材,我们是否可以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上做些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一定这样吗”?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殊途同归的心理体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认识到“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有舍才有得,一课一得足矣!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办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中创造“圆”
1.课件创设问题情景。
2.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
二、追问中初识“圆”
1.结合学生作品,追问:是啥?为啥?
2.课件动画演示。
3.研讨圆的特征。学生说,古人说。
4.质疑古人说法。“大方无隅”。
三、画圆中感受“圆”
1. 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并标上半径、直径。
2.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3. 追问“为何这样做?”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3.探讨大圆的画法。
4.追问大圆的画法。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啥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六、课后延伸研究“圆”
1.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2.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追问研究。
【试教后的反思】
非常成功,非常享受!已经拖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
师父张兴华满意地对我们几个徒弟说:“应龙的这节课,我就七个字——浑然大气铸成圆!”
认识决定行为。已有的会成为包袱。备课时,我就觉得半径、直径不要像原来那样教,一问学生“这是一个多大的圆”,学生就会说出“半径、直径”。课堂事实也是这样,就让自己不再思考了。试教后一反思,才发现“宝物在哪儿呢?”是个更妙的问题,首先是回答了探讨的问题,其次是凸显了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现在想来,这样问,味道好极了!
正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母亲对阿甘说的:“要想往前走,就得甩掉过去。”是啊,我今天的教法不就是想“甩掉过去”吗?但甩掉别人的过去容易,甩掉自己的过去就难了。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难。我是这样,听课老师会不会也是这样,而不肯接受我这节课呢?应该坦荡荡,何必长戚戚,“我的地盘我作主”,30年后再说吧。哦,我不该这样想,数学研究者往往是孤傲的,认为只有自己发现的“1”才是对的,我应该再思考,再否定自己,就像硬汉海明威说的“比别人优秀并无任何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超越从前的自我”。
顿悟:几何画板上显示“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应该从正六边形开始,这样暗合了刘徽割圆术也是从正六边形开始的,并解决了几何画板上正三角形不正、看着不舒服的问题,还解决了与前面研究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一中同长”重复的问题。哈哈,反思真好!
课上学生画出的“不圆”的资源化运用,感觉真好:有办法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善意、借走橡皮的回应,那意境真有林黛玉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美妙。
在完成了为啥没有规矩也画成了圆的追问,我说——是啊,圆心只能“一中”,半径一定“同长”。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祖先的“圆,一中同长也”,才知道以前听说的“圆心”、“半径” 是多么重要的两个词啊!——之后,看到学生闪亮的眼睛,我心里真舒畅。这样不就把经验、直观与抽象结合起来了吗?数学的抽象首先是一个过程,其次不就是建立一套术语概念系统吗?
…………
整体感受——在学生需要教的时候再教,效果就是好。看来我说“教是因为需要教”,没错!
自己以前也教过《圆的认识》,为啥没有今天这么享受呢?莫名地,我想起《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完全做成的东西,看上去好像缺了些啥,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差。完全装满水的容器,看上去好像是空的,但用起来却一点也不少。非常直的东西看上去却好像是弯的,大的机巧看上去倒好像很笨拙,特别善辩的人看上去倒好像不会说话。
那,我“成”在哪呢?在没有增加新知识点的情况下,上得学生不愿意下课。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学生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圆的“规矩”的同时感受了研究问题的“规矩”,让学生体验到追问“为啥”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了理解并产生出热烈的情感,那才是最基本的。”
那,我“缺”在哪呢? 这一节课,对原来所重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淡化了,学生发展的情况究竟怎样?
以前,我教《圆的认识》时,总是觉得这不能丢,那也不敢掉,把自己扣牢在自己和他人一起画就的小圆里……
哈哈哈,现在的我真是在理想“圆”里!
为啥以前的我没能、没敢这么上?教学的能力不到, 教学的勇气不够,教学的追求没有……
为啥今天的我能这么上、敢这么上?课程改革的深入,百花齐放的气氛……大抵还源于自己对自己和他人教育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的意义和价值的哲学之思。
“花未全开月未圆”,大成“有”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拖课了,总是不好,怎样在40分钟内和学生交流?要舍啥?
这节课,多处引经据典,是否过“度”了?“度”是几处呢?数学味淡了?那我们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为了上出一堂“数学的课”?话也说回来,哪一处也是与“数学”无关呢?是否只是“顺手一投枪”(鲁迅语)?那老师“顺手”多了,学生是否会目不暇接、“审美疲劳”?
华应龙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
整理:云山 雪燕子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办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情景中创造“圆”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 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呢?
生思考
师:有想法,你的桌子上有张白纸,上面有个红点,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那个红点代表的是小明的左脚,如果用纸上的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1米的话,能 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示出来吗?想,开始。
学生动手实践,师巡视。
师:真佩服,真佩服,我们西安的小孩子真棒!会动脑子,。除了你表示的那个点,还有其他可能吗?
生思考。
师:好,很多同学都想好了,我们来看屏幕。红点代表小明的左脚,[课件演示:在红点右侧找出一距离红点3米的点]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点,找到的同学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除了这一点,刚才我看到,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这一点。[课件演示:在红点左侧找出一个距离红点3米的点]还有这一点,这一点[课件演示:分别在红点上下的距离为3米的点]我看有的同学还画了这些斜点,是吗?还有其他的可能吗?[课件演示:越来越密,最后连成了圆]
师:想到圆的举手。哇,真佩服,刚才我看有的同学都画出圆了,是吗?看屏幕,这是啥?认识吗?
生:认识,圆
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那宝物可能在哪里呢?
生:在圆的范围内,在圆的这条线上。
师:你刚才的说法很有意思,先说“在圆的范围内”,后来改成“在圆的这条线上”。如果在范围内,距离不够3米,如果在圆上,距离够3米。那你们怎么告诉小明呢?如果宝物在圆上,怎么表达告诉小明呢?
生:可以这样对小明说:“以你的左脚为圆心,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在这个圆的周厂上取任意一点,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埋宝物的地方”。
师:同意吗?真厉害。刚才她说到两个词,一个是以左脚为“圆心”还有一个是半径多少?[板书:圆心,半径]
生:3米
师:就用上这两个词,就很准确地表达出了圆的位置,对吧。如果只说以左脚为圆心,不说半径3米,告诉小明,宝物啊就在 以你左脚为圆心的圆上。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啥不行?
生:如果只告诉左脚是圆心的话,那圆可以不限延伸。就没法掌握圆的周长是多少。
师:那个圆可以不限延伸。我理解他的意思了,你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定,圆的大小没定。对不对。
生:对
师:这样的话,可以画多少个圆,可以不限延伸,对不对。那如果不说“以左脚为圆心”行不行?
生:不行,那样圆的位置就可以不限延伸,。
师:除了说“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还可以怎么说?生活中听说过吗?
生:也可以说直径是6米。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可以说:以左脚为圆心,直径为——”
生:6米
师:对。这个“直径:也能表达圆的大小。[板书:直径]
师:为啥 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
生:因为在一个圆内,所有的 半径都相等。
师:哦,他说了这个。啥 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会是一个圆呢?
生:因为以他的左脚为圆心,他可以随便走一圈,就变成圆了。
师:哦,可以随便走一圈。方向没有定,是吧。这也是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要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圆的特点“来说明。你觉得圆有特点呢?
生:我觉得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师:我们说图形的特点的时候一般要和以前学过的图形作比较。一句话,有比较才有结论。[课件:三角形,正方形等]以前我们学过三角形,正方形等。我们以前说图形的时候往往从“边”和“角”两个角度来说明,那你看,从 边和角的角度来看,圆有啥特点呢?
生:它既没有棱也没有角。
师:同意吗?同意的请点点头,她说圆没有棱也没有角,对吗?
生:对
师:没有棱是啥意思?
生:没有棱是说它没有边,它不象正方形有4条边。
师追问:那它是没有边吗?
生:不是,有边。
师:有边,几条边?
生:1条。
师:那你们说圆的边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啥不同?
生: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边是直线,而圆的边是曲线构成的。
师:同意?
生:同意。
师:看来我们从角来看,圆是没有角的。从边上来看,圆有没有边?
生:有!
师:有,几条边?
生:一条边。
师:这是圆很特别的地方。其他图形,最起码有3条边,而圆呢?只有一条边。并它的边怎么样?
生:是曲线的。
师:是曲线的。其他的是直线或者说是线段围成的。
师:圆,我们从边和角来看是这样的特点。我们的祖先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板书]知道这句话啥意思吗?一中指啥?
生:圆心
师:同长,啥同长?
生:半径
师:半径同长,有人说直径也同长。同意古人说的话吗?
生:同意。
师:“圆,一中同长也”。难道说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行不是“一中同长”吗?
认为是的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 。为啥不是呢?
生:这些图形中心到角的距离比到边的距离要长一些。上前面指着说。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一中同长?
生:不是。
师,不是的理由就是:从这个中心到边上的点跟到顶点的点的距离就不一样。那有没有一样的?正三角形里有几条一样的?
生:3条。
师:正方形呢?
生:4条。
师:正五边行呢?
生:5条。
师:正六边行?
生:6条。
师指圆:
生:无数条。
师:无数条?[板书]为啥是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半径都相等。所以有无数条。
师:我们解决的是啥问题?
生:我们解决的问题是相等的半径有无数条。
师:为啥有无数条?
生: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
师:圆周上有多少个点?
生:无数个。
师:这些点和圆心连起来当然就有无数条,是吧。圆周上有无数点,请问:从这到这有多少个点?[指圆弧线]
生:无数个。
师:这些图形一中同长的条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是一样的。古人说的“圆,一中同长”你认同吗?
生:认同。
师:经过我们讨论更认同了,不过刚才有同学说圆是没有角的。圆只有1条边,边是曲线。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我们来看[课件出示椭圆]这个图形是不是没有角的。是不是只有1条边,边是曲线。它是圆吗?它一中同长吗?所以说一中同长是圆最重要的特征。墨子的这一发现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谁能学古人的样子读一读??
生读。
师:圆有啥特点?
生:一中同长。
师:我们来看小明的宝藏在啥范围?我们第2个问题解决完了吗?
三、 画圆中感受“圆”
1从不圆中,感悟圆的画法。
师:小孩们,想自己画一个圆吗? 画圆用啥?
生:用圆规。
师: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看,规就是圆规、矩就是带着直角的尺。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
师:既然大家都回会画?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生自己画圆)
师:画好了吗?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此时的作品都不怎么标准)
师:从这些圆里,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它们是怎么样创造出来的?
师:看来画圆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组里交流一下,怎么样画圆才能标准?
(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交流完了,好了。那现在你们说一下是怎么画的?
生:用圆规
师:了解圆规的发展,现在圆规的优点在哪里?
师:用这样的圆规画圆,手必须拿着哪,圆规就不动了?
生:拿着圆规的头,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师:对,就是拿住圆规的头,而不能捏着它的两条腿。
*(课件出示:再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生画,师巡视
师:哎呀,老师在巡视时,我发现你们画的较规范的圆,大小不一样,为啥?
生:这里要我们画的是直径4厘米的圆。
师:你知道啥是直径吗?顾名思义,它和半径是啥关系?
生: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订好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师:小孩们,谁愿意上来画一画。这个机会老师留着了。
师:展示画圆,故意出现破绽一:没有“圆”上?破绽二:没有画完?
生:两脚之间距离变化了;粗细不均匀;
师:你们真仔细,我把汗都画出来了。
2标上半径、直径。
师:学生标直径和半径;你说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啥?
生:在画半径时特别注意对齐圆的圆心,画完后表上字母r;
师:半径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在(圆)上,另一个端点呢?
生:圆心;
师:再画一条直径;刚才他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应该特别注意啥?那位戴眼镜的小伙子。
生:一定得通过圆心。
师:直径用字母d表示,数学上就是这么规定的。d和r是啥关系?
生:2倍,d=2r。
师:画圆是怎么样画的?
师:先确定一条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然后确定一个圆心,再旋转一圈。为啥随手就能画出一个圆呢?
生:圆规画长是半径
师:为啥这么做呢?先确定圆心,半径长度。
生: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就不相等了
师: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知道圆的特点太重要了。
四、球场上解释“圆”
1.出示篮球场。
师:是啥?中间是啥?中间为啥是个圆?不知道篮球比赛是怎么开始的,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
2.播放篮球开赛录像。
师:为啥中间要是个圆呢?
生:刚开始比赛要往对方场地传球,这样中间画圆比较公平。
师:队员在圆上,球在中心。圆一周同长,比较公平。
3.探讨大圆的画法。
师:这个圆怎么画?
生:先找到圆心,两点间距离固定好,再画
师:大圆,再大,超大呢?没有圆规可以画?
生:用大拇指当圆心,用食指画
师:画大圆?
生:确定圆心半径再画。
师:这个大圆,没有圆规怎么画?
生自由交流
4.追问大圆的画法。
师:不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吗?怎么没有圆规也能画圆?
生:规矩不一定单独指圆规,指的应该是画图的工具。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来画。
师:我们这句话还是对的。
五、回归情景突破“圆”
1.出示爱因斯坦的名言:“我没有啥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2.追问中提升认识。
师:一定这样吗?宝物一定是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课件:西瓜]宝物可能在哪里?
生:地下。
师:拿西瓜说事。我们就想到球了,球也是一中同长。圆和球有啥不同?
生: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图形。
六、 课后延伸研究“圆”
依一天时间顺序,配乐出示各种各样的圆。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7页"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虚拟主机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啥
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 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啥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存在问题: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8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也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啥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啥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啥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啥?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办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也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啥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啥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悦、积极积极。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啥?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啥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啥办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么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啥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办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么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啥?)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啥?(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么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办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啥?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啥?……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办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9
教学设计
北城英才学校 赵 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特征,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会用圆规做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现代社会主要的出行工具就是车,说到车,它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方便,谁能说说你见过哪些车?(学生自由说)
老师课下也搜集了一些车的图片(出示图片)
这各种各样的车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景色线,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些车有啥相同之处?(车轮是圆的)
为啥车轮是圆的?
其实把车轮设计成圆的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想知道吗?学过这节课就会从中找出答案。今天我们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找圆
生活中除了车轮上有圆,你在哪些物体上还能找到圆?
其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圆,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美丽。
(二)、画圆
1、我们找了这么多圆,你能借助你手中的材料画一个圆吗?先小组讨论有哪些画圆的办法,看看那个小组想得办法最多?(硬币、圆规、手描、图钉和线)
2、比较这些画圆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办法更科学?
用圆规画圆确实有不少优点,但要用它画一个规范的圆还需要规范的操作,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圆的呢?
(学生尝试画圆,师示范画圆)
(三)剪圆
把你画的圆剪下来,在剪的过程中,你有啥感受?圆与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啥不同?
(圆是一种平面曲线图形)
(四)折圆
折一折(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若干次),你有啥发现?
1、认识圆心(o)
折痕相交于一点,这一点是圆心。
2、认识半径(r)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3、认识直径(d)
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在剪下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直径。
(五)识圆
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知识。
1、这些问题你想过吗?
①、同一圆中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
②、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有啥关系?
2、利用你手中的圆纸片、圆规、直尺等工具来研究一下,小组合作交流, 把发现的记录下来。
3、回报交流。
在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4、为啥说在同一个圆中,有没有特殊情况?(等圆)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的不错,我们来做几道挑战性的题。
四、拓展应用
现在大家应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为啥车轮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五、课堂小节
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半径(r)
在同一圆中或等圆中 直径(d)
d=2r或r=d\2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也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啥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啥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啥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啥?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二、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办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也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啥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啥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悦、积极积极。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啥?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啥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啥办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么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啥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办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么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啥?)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啥?(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么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办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啥?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啥?……
四、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11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也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啥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啥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啥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啥?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办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也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啥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啥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悦、积极积极。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啥?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啥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啥办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么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游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啥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教师提供各种车轮形状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索。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所有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探究、分组交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与,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展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现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①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办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②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么样才能画对、画好。)
③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④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现了啥?)
B.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啥?(教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并归纳: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么样画?(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到画圆的办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掌握画法;操作练习——发现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啥?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啥?……
4、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美丽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游戏趣味题”中“教师的评说”,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办法。如通过学生评价教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12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作者:张齐华
●背景分析 张齐华《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相关整理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虚拟主机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虚拟主机,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也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也是怎样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不限诱惑?似乎都是,也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么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过程描述
[一]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生:钟面上有圆。
生:轮胎上有圆。
生:有些钮扣也是圆的。
……
师:今天,张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见过平静的水面吗,(见过。)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播放动态的水纹,并配以石子入水的声音),你发现了啥?
生:(激动地)水纹、水纹、圆……(声音此起彼伏)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伴随着优美的音乐,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光折射后形成的美妙光环、用特殊仪器拍摄到的电磁波、雷达波、月球上的环形山等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见图①)从这些现象中,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生:(惊异地,慨叹地)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生:(激动地)好!
[二]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
生:――画不出圆的。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一把圆规,你能试着用它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办法。)
师:可要是真没有了圆规,例如在圆规发明之前,我们就真画不出一个圆了吗?
生:不可能。
师:今天,每个小组还准备了很多其他的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试着画出一个圆吗?
生: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师:张老师发现,每个小组都有了各自精彩的创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我们组将圆形的瓶盖按在白纸上,沿着瓶盖的外框画了一个圆。
师:那叫“拷贝不走样”。(生笑)
生:我们手中的三角板中就有一个圆形窟窿,利用它,很方便地画出了一个圆。
师:真可谓就地取材,挺好!(笑)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一支铅笔,另一端固定在白纸上,绳子绷紧,将铅笔绕一圈,也画出了一个圆。
师:看得出,你们组的创作已经初步具备了圆规的雏形。
生:我们组在绳子的一端系上一块橡皮,抓住绳子的另一端一甩,也同样出现了一个圆。
师:尽管这一办法没有能在白纸上最终“画”出一个圆,但他们的创造仍然是十分美妙的,不是吗?(生热烈鼓掌)
师:可是,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办法,那么俗语中为啥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生:我想,大概是古时候的人们没想到这些办法吧?(生笑)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因为,或许一开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没有圆规和“矩”画不出方和圆,但是呢流传到后来,它的意思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指原来的意思了,而是指很多事情,必须要讲究规矩,遵循章法。(不少同学投以赞许的目光)
师: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三]
(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完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啥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没啥研究了,别急,老师还为每一小组准备一份研究提示,到时候打开看看,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帮助。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很多小组都向张老师推荐了他们刚才的研究发现,张老师从中选择了一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
生:我们小组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办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生:我们小组还发现,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还有啥新的发现吗?
生:我们小组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啥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样想的吗?
生: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到圆。如果没有了圆,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会缺乏生机
生:我们生活的世界需要圆,如果没有了圆,车子就没法自由的行驶……
师:当然,张老师相信,同学们手中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
[四]
师: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
生:圆心。
师:那同长也指啥呢?大胆猜猜看。
生:半径一样长。
生:直径一样长。
师: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样?
生:完全一致。
师:更何况,我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怎样?
生:特别的自豪。
生:特别的骄傲。
生:我觉得我国古代的人民非常有智慧。
师:其实,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和记载还远不止这些。老师这儿还搜集到一份资料,《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动画演示:圆向方的渐变过程,如图②)。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生: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圆的半径是3厘米。
师:说起中国古代的圆,下面的这幅图案还真得简介给大家(出示图③),认识吗?
生:阴阳太极图。
师: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想!)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出示图④)。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也能知道啥呢?
生:小圆的直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半径是6厘米。
生:大圆的直径是12厘米。
生:小圆的直径相当于大圆的半径。
……
师: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啥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生:我觉得石子投下去的地方就是圆的圆心。
生:石子的力量向四周平均用力,就形成了一个个圆。
生:这里似乎包含着半径处处相等的道理呢。
师: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也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师:其实,也何止是大自然对圆情有独钟呢,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等,如图⑤。)
师:感觉怎样?
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啥样子。
生:生活中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格外多姿多彩。
……
师: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五]
师: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对此,我一直无从理解。而现在想来,石子入水后浑然天成的圆形波纹,阳光下肆意绽放的向日葵,天体运行时近似圆形的轨迹,甚至于遥远天际悬挂的那轮明月、朝阳……而所有这一切,给予我们的不正是一种微妙的启示吗?至于古老的东方,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也何尝不是深刻而广远的呢。有的说,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佳节;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喜欢以大团圆作结局;有人说,中国人在表达美好祝愿时最喜欢用上的词汇常常有“圆满”“美满”……而所有这些,难道就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圆没有任何关联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从今天起,真正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民俗、走进圆的美妙世界吧!
●自我反思
多少年来,在小孩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事实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包括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应看成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办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立足从过程与凝聚两个角度进行探索。“圆的认识”一课正是我所作的一次粗浅尝试。
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办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在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藉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简介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当然,“理想的课程”怎样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因而,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怎样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用玩具 演绎精彩教学——贲友林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虚拟主机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研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具准备:
圆的实物、剪好的圆片、圆规、直尺
教具准备:
细线、图钉、剪好的圆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悬念产生好奇,好奇带入新课
(一)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课件展示、图文并茂)
1、车轮为啥都是圆形的?
2、篮球场的中间为啥要设计成圆形呢?
3、枪口、炮口为啥都是圆形的?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你们暂时还不必回答,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马上回答,这三个问题都与啥有关?
(当学生回答是“圆”时,教师板书课题)
师:当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对圆有一定认识后,你们再回答这三个问题,相信你们的答案会更完整、更圆满。(在黑板的一侧板书:圆满)
[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内容,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出发,用心扑捉圆在生活中、自然中的原型,巧妙地创设了“三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使他们带着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向往与追求的意向,以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同时,在“暂时还不回答”的关子下,把“三个问题”集中在“圆”上,旗帜鲜明地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这一导课不仅意味深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开始不知不觉地渗透了“圆的文化特征”意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感悟
(一)生活中的圆
师:生活中你们见到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已准备的实物举起展示)
(二)运动中的圆
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下面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 (课件展示)
1、一粒石子抛入平静的水面时
2、电风扇的扇叶转动时
(三)探究圆的形成
一根细线,用图钉固定一端,另一端绑着一支粉笔旋转一周。
1、师:接下来做个小实验,老师用图钉固定线的一端,将细线拉直,绑有粉笔的一端旋转一周,会出现啥现象?
师:松开细线的这头,粉笔还能转圈吗?(孕伏“定点”意识),图钉按住起啥作用?
2、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样操作画出一个圆的?
学生交流
师:图钉按住的一端(不动),带粉笔的一端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这个点是(运动的),怎么运动的?
师:(把线拉直)这样运动时动点就与固定的这点距离(保持不变)。粉笔在这个运动轨道上旋转一周就得到了一个(圆)。
3、师:如果把细线放长,粉笔继续旋转一圈,发生了啥变化?看来这细线的长短可以确定(所画圆的大小)
(孕伏“定长”意识)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教学环节,以“感知—想象—发现”为线索,逐步推进,串成学生探究“圆的形成”这一过程。感知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是思维、想象等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举例,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同时为过度到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这样想象力也就引向了更成熟的高度。最后用他们的想象力猜测、感悟“圆的形成”两大核心要素圆心和半径,进而为后面的“圆”的本质认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从画圆中认识圆
1、通过回想前面的游戏,让学生在感悟“圆的形成”过程中思考:你会画圆吗?
2、学生尝试画圆(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不圆的和圆的作品。)
3、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投影展示“不圆”的作品)
师:请你评价下这幅作品?
你想提点啥建议?
师顺着学生的阐述引出“定点”、“定长”。
(让学生自己“由误到悟”,在交流、切磋中对“画圆时要注意啥”印象深刻)
(投影展示“圆”的作品)
师:请欣赏这幅作品是怎么样被圆规创造出来的?
两个学生简介怎样画圆,师追问“画的圆为啥有大有小?”
随着学生反馈画圆的三个步骤,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圆规画圆。
4、板书: 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定点确定圆的位置,定长确定圆的大小
5、怎样在篮球场上画圆?
师:我们会在纸上画圆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画圆。比如:要在篮球场上画一个很大很大的圆,你准备怎么样做?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反馈、相互交流补充。
[设计意图] “画圆”的环节,不仅仅只是学生掌握画圆的技巧、学会用圆规画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继前三个环节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圆的初步认识,由表象逐步向抽象转化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还十分关注学生情绪,尊重学生意愿,在学生跃跃欲试时,采用先让学生尝试画圆,并利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揭示圆的画法、“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等深层次问题,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自然本色。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画圆后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怎样在篮球场上画圆?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过渡到解决现实情境问题,与“探究圆的形成”有个呼应。
(五)解读圆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用绳子画圆,工具不一样,画出来的却都是圆,这是为啥?
生1:原理都一样
生2:都是按三步骤来画的
师小结:画圆时都有两个点,一个点是固定的,一个点是运动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动点在这个运动轨道上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就是(圆)。 所以,圆就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一条啥线?(曲线、封闭的曲线)
(课件演示)
(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师:有关圆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教师将“圆心o”“ 半径r”“直径d”写在3张卡片上,请学生一一贴在黑板上圆的有关之处。
师:谁能在黑板上的圆中将它们画出来并贴好。(3个学生依次上台)
2、直接揭示圆心的概念
3、半径
师:像这样的半径,你会画吗?
学生动手画半径
师:你是怎么样画的?
(注意引导学生阐述“从哪里出发画到哪里”)
师:啥样的线段叫半径? 揭示半径的概念。
(板:半径r)
师:在同一个圆里,像这样的半径还能画吗?有多少条?为啥有无数条?
生:圆上有无数个点。
师:那它们的长度都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4、直径
师:直径你会画吗?在你的圆片上画出直径。
师:你是怎么样画的? 那啥样的线段叫直径呢?
你们和数学家们总结差不多呢!翻到56页,全班齐读。
(板:直径d)
师: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多少条?
师:那它们的长度都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5、师: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科学家就曾提出有关圆的概述 (课件出示)
师:一中的“中”指的是?那“同长”的意思是?
6、判断:以下圆内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
7、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①师:你会怎么样去验证你的想法?
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再派代表反馈。
课件验证:在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d=2r r=1/2d
②制造冲突(展示学生事先剪的一大一小的两个圆)
疑问:在这两个圆中,半径、直径二者还存在以上的关系吗?
(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设计意图]探究圆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怎么有个突破,使学生能轻松地接受,本环节是采用“画”、“量”、“折”,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办法。“画”是发现,是印证;“量”是验证、确认。这一为学生搭建的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参与,而且将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也正好印证了“儿童的智慧出在他们手尖上”这句话。
三、运用知识,拓展思维
(一)小裁判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厘米的圆大。( )
3、圆的直径都相等。 ( )
4、在同一个圆里,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二)你能帮忙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属概念教学课,作为反馈练习,仅设计了两大题。通过这两大题训练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情况,并解决学生容易混淆或出错的问题。
四、解释自然中圆,欣赏人文中圆
(一)解释自然中圆
师:课的一开始,我们还留下三个问题(课件重返“三个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集中解决第一个问题好吗?
1、分组讨论:车轮为啥都是圆形的?
2、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演示下面两个主要因素)
①平稳(因为车轴在车轮圆心上,同圆半径都相等,确定了车与地面距离不变,所以平稳)
②车速快(车轮接触地面只是一个点,摩擦力小,车速就快了。)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题,以小组合作、同学互助,共同讨论为主要解题形式,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增强互助合作、敢于创新为目标。同时,本练习起到了“前后呼应”之教学艺术功能,成了学生善于动脑、勇于解题的动力,使学生在成功解答后有一种满足感,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欣赏人文中圆
1、引言:同学们,世界是美妙的、神奇的,有了圆更增添了她的梦幻般的色彩。请欣赏
2、课件演示:(配乐)
摩天轮、花丛中肆意绽放的鲜花、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陶瓷艺术、圆形建筑、20xx年奥运奖牌、神秘*的阴阳太极图……
还有古老的东方,中国人特别重视中秋、除夕、元宵等佳节,月下尝饼、桌上汤圆…这就意味着团圆、圆满;大陆同胞送给台湾同胞的团团、圆圆两只熊猫,不也就是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海峡两岸同胞早日团圆吗?
圆,在我们身上遗留下的印痕是多么深刻而广远。圆,是和谐的象征,是幸福的感受!
同学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接近尾声了。这节课愉悦吗?你觉得这节课上得圆满吗?
[设计意图]教学本质是一种文化。我们有理由向学生传递教学本身的内涵和鲜活的文化背景,引领他们通过学习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征浸润于学生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为此,设计“欣赏人文中的圆”这一环节,就是引发学生领略“圆”的神奇魅力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征,拓宽学生对“圆”的认识视域。同时,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国人对“圆”的特殊情感,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学习的热情,为进一步学好“圆”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站内搜索:元宵节日记 300字、今天我当家作文、公务员考试试题、枣庄考试信息网、二级建造师考试题型、春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2022上半年考试时间、伤感日志、情感日志大全、教室资格证报名和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