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篇1

  政治:

  一、课标内容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教学理念:《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节课的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教学办法灵活运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新课程理念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以学生的探究达到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目的,进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了解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和方式;

  2、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认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3、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以及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4、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强化中外文化交流。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体会文化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的能力。

  2、教育学生明白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关注世界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建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四、教学方式:本课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案例教学法以及概念、原理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

  六、【新课教学】: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那么啥是文化传播呢?文化传播是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概念,传播是对应概念里的传递,那么文化呢?

  生: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师:那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当我们提到文化传播时,其实传播的是体现文化的各种具体的形式。大家还记得在第一单元我们学过文化的表现形式都有哪些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8页回顾一下。

  生: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师:没错,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文化传播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了。

  板书:1、文化传播的含义。

  师:就像声音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传播才能使人听到一样,文化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才能为人所知,要不然就像开在深山里的花,只能孤芳自赏,无法促进交流与比较。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化文化绚丽多样,在这几千年里,各种文化是以啥样的途径相互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至35页,作出总结归纳。

  板书:2、文化传播的途径

  生(思考):课本中提到了三种重要途径,分别是商业活动、人口迁徙以及教育。

  (1)商业活动

  创设教学情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师:提起古代的商业贸易,我们很容易Lenovo到著名的丝绸之路,它作为一条商业线路,连结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可以知道,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向国外输送的是啥?

  生: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

  师:那么,国外通过丝绸之路也向中国输入啥呢?

  生: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线路。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线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也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路为海上丝绸之路。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海上交通线路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线路输入中国,一些学者因此也称这条海上交通线路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XX年在福建平潭这一带海域,发现了一艘清代康熙年间的沉船,沉船上满载着远销海外的景德镇青花瓷。XX年9月考古队员发现了一艘满载浙江龙泉窑青瓷的元代商船。这是继XX年同样在平潭附近海域发现的“碗礁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界的也一重大发现。

  总结: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往来,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人口迁徙

  创设教学情境:闯关东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尤以闯关东所历经的时间最长,人数最多。闯关东,大批的山东、河南的原居民,迁徙到了东北三省各地,而这些移民闯关东不仅是内地民众到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谋生,也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以山东人为多数的闯关东者,他们所传播的主要是泰山文化,为数众多的闯关东民众中,大多是泰山的崇拜者,他们把泰山信仰和泰山香社的习俗带到了东北地区。比如:供奉泰山石敢当的习俗。人们在房基、门口、桥头要竖立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用来辟邪。

  创设教学情境:“民工潮”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3)教育

  前面我们学过,每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教育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把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创设教学情境:日本遣唐使参观大明宫

  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遣唐使全面学习了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了中国的先进文化。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60年留学记忆:从万人到百万人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140万。学生留学目的地国家已从上世纪的前苏联、东欧等国家为主,扩展为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方式也从公派为主转变为以自费为主。

  师小结: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行,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师(过渡):上面我们就文化传播的一般途径进行了大体简介,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人是通过啥媒介来进行文化交流的吗?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生(思考回答):烽火台、鼓楼、信鸽、驿站、口头叙述、各种印刷等。

  师:对了,我们通过看电视或者学习历史可以知道,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都是古人常用的交流方式,那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是通过啥手段和办法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呢?同学们可否举些例子?

  生:口述、书籍、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也很全面,综观整个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数码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板书:1、传媒及其发展

  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烽火台、鼓楼等方式传递信息很不方便,可传播面也比较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媒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大众的传媒也就应运而生了。那么,啥是大众传媒呢?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在这里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这一点同学们应该很好理解,因为印刷媒体的出现,信息一方面可以得到完整的保留与传递,另一方面它能够最大面积地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它是文化传播从局部性转为大众性的桥梁。那么,生活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文化传播方式,你能够归纳出它们各自的优点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6页,然后做出简单的归纳。

  板书:2、大众传媒及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新时期的微服私访

  无论是XX年6月20日,在人民网与网友的在线聊天,还是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坦陈自己经常上网了解民意;无论是一些省、市级政府利用网络让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是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如今,对于俨然有些蔚然成风的官员上网,有人开始认为这是一种新时期的微服私访。

  请比较新时期的微服私访与古代皇帝的微服私访?

  结论: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了数码技术、微数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有了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所在。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古往今来,为了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各种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能够举出此类例子吗?

  情境一:古代文化传播的事例。

  情境二:现代文化传播交流的事例。

  设立孔子学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全球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为了满足国外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孔子学院,向全世界简介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目前,全世界已有83个国家建立了268所孔子学院和71所孔子课堂。

  同学们领悟得很好,刚才列举的人都称得上非常出色的文化使者,他们为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文化交流,世界文化得以发展。这在今时今日仍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积极承担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具体态度就是要做到: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 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

  理解:(1) 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教育学生明白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二、【重点、难点】:

  1.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三、【办法点津】: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五、【教学过程】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怎样交流、传播的问题。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课堂探究:(1)旅行归来,简介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阖家团聚,高谈阔论各自的所见所闻;独居一室,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 探究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

  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地处印度西北的东西商道一著名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成为后代印度、希腊、波斯和中国四大文化汇合交融的枢纽。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的印度《政事论》一书中,论述了支那(指中国的秦朝)及丝织品。随着各自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以后的数个世纪里,两国的联系比较频繁,除丝绸之路外,两国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有:滇缅道、西藏道、安南道和海南道(水路)。商路的开通,贸易的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印度的天文学、数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时中国对印度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总之,中印古代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与两国问频繁的贸易往来分不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1)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文化传播就是其重要的功能。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

  (3)我们以广告为例说明当今世界商业活动具有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广告是啥,顾名恩义,就是广而告之。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简介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也引导人们适时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电视连续不断在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盖地在显示……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也是很难受的。因为生产的发展,社会的时尚,生活的消费,临时的急需,等等,统统失去了向导。况且,没有广告和言语的赞助商,就会没有出色的新闻,没有感人的连续剧,没有精彩的体育竞赛,生活就显得没有色彩。广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标版,成为国内商家的必争之地,就可想而知了。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伊斯兰教的传播,移民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7~11 世纪,大批阿拉伯们半岛居民移居到阿拉们帝国各个地区,其中,移民最多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兰教迅速成为当地主要的宗教。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卜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中国古代,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永嘉之乱后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发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随着大批北人南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风俗习惯为例,南迁的北人给南方带去了很多新的风俗习惯,促进了南北风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临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方风尘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总之,人口的迁徙,对文化的融合和文化的变迁起了重要作用。

  (3)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也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牛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唐、宋、元、明时期,朝鲜曾派遣大批学生来中国留学。仅公元840年一年之内,从唐朝回国的留学生就达105人。很多朝鲜留学生在中国考试及第,长期居留,最著名的有崔致远等。

  从明代起,中俄两国正式开始交往。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俄国派遣的来华留学生和来华传教士以及中国旅居俄罗斯的华侨和留学生,成为中国文化传入俄国以及中俄文化交流的媒介。

  唐朝时,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艺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学生更是对传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1.传媒及其发展

  所谓传媒,就是传播媒介。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数码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即使同一种传媒手段,也有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质的飞跃,如印刷术,我们祖先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几经演进后发展到铅合金铸字。铸字和排版都离不开高温,于是,“铅”与“火”和印刷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末,激光照排技术不断成熟,具有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激光照排是激光与数码的结合,它逐渐在印刷行业中取代铅排,意味着印刷业从“铅与火”的时代步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数码技术、微数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电视是人类20世纪的一项伟大的发明,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利用最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它作为大众传媒,快的速度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人们从此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电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世哥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电视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美术品可以走下圣殿,音乐会可以步人家庭。从此,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课堂探究:你能用哪些方式搜集资料?比一比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人际交往,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欣赏电视、上网查询、发送手机短信、阅读数码读物等方式来搜集资料。

  其特点为:人际传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办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积极、双向互动的特点。

  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耙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数码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关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针;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唐、宋时分别发明了火药和印刷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此外,还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评论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影响至今犹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举世公认。中华文明曾彪炳寰宇,震烁古今,辐射亚洲,远播世界。

  中国古代文化以其内涵丰富、水平先进确立了在亚洲地区的领先地位,提高了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再加上地理交通条件的便利,使得古代中国与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周边各国,或是通过政府组织形式,或是通过民间交往途径,积极学习吸收中国文化,因此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着深深的中国文化烙印。中国文化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总的来说,从古代到近代,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占主要地位。在汉字传入口本之前,日本没有文字。汉字和儒学传入日本,对口本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特别是在几次重要历史时期产生的影响尤其重大。如7世纪的大化改新,12世纪镰仓时代至16世纪中叶室町时代,日本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宋明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本统治者,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意识形态方面发展的需要。17世纪初建立的德川幕府把朱子理学确立为官方哲学,德川幕府后期兴盛阳明学,则反映了日本小地主和市民阶级变革社会现状,要求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进而成为颠覆幕府的催化剂。

  文化应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会中发展并壮大的。中国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会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化在向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经受了几次外来文化的冲撞,如佛教东来,基督教东渐,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文明与古老东方文明的全面冲突,等等。

  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上半叶,随着天主教耶稣会传教上来华传教,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人中国。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了世界地图,图上标有世界上所有大小国家的位置和它们的疆域范围,并附有中文注释,传播了地球为球体、世界上有五大洲与地球可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等地理方面的学说。许多名词如赤道、北极、南极、亚洲、欧洲、地中海、大西洋等译名,一直沿用至今。这是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地理学最早传至中国。

  ◇课堂探究: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探究提示:5世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积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7世纪初,日本遣使与隋通好。唐朝时,日本共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时一次派遣约650人,最少时也有120人。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几经波折,终抵日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医药及文学方面的知识。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字、叉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技术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调的律令政治。

  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在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中,传教士起了巨大作用。在众多传教士中,利玛窦是最突出的。利玛窦奉耶稣会之命来华,为了结交中国的学者和官吏,他苦心钻研儒学,易僧服,改作儒生打扮,并自称儒者。利玛窦在华共生活了28年,其中在北京住了XX年,出版了《四书》的拉丁文译本,这是儒家经典最早译成西方文字的文本。孔予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于16世纪末传入意大利,曾在意大利思想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继利玛窦之后,大批意大利传教士接踵来华。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20年,回国后写出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简介中国的第一部著作。

  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以及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代网警生活的形成,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争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但没有被遗忘,反而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融中,在时代的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获得了更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符合时尊潮流的新发展,形成了多变的学界文化。因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

  ◇本课小结:

  学习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样须把握三点:一是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途径,二是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体和手段,三是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在把握以上内容同时,还要把握两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才有了文化传播的需求,才会使社会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

  1.运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角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也要认识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反对排斥异文化和盲目崇拜异文化的错误倾向。既要看到旧的传媒的文化传播作用,也要高度关注大众传媒的独特作用。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人类历史进入到新世纪,文化的交流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总体看来,各种文化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理解与融合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应当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吸收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地界多元化。

  板书设计:                             文化传播的内容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传媒及其发展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文化传播的作用

  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的使者

  六.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

  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 XX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4.德国地理学家冯?李希霍芬将中亚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的商道称为“丝绸之路”。然而,商人们运输的不仅仅是商品,在进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古希腊的哲学、科学,中国的印刷术,阿拉伯人的数学等文化也相互交流。这充分印证了在很长的人类历史中(    )

  a.文化从产生就处于传承和创新状态     b.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古代的商人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d.不同文化既冲突也共处,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

  5.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他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识药瓶上的英文,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办法——刮痧。当其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小孩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了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办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根据这则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西医乃至中西文化存在差异

  b.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

  c.文化交流就是要消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6.“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7.秦国攻灭楚国后,为了强化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派50万官兵驻扎岭南地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原人留在了粤东北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后,为了戍边和开发新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最著名的北戍五原、云中,南戍五岭,人数近百万,对长城沿线和华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战争是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d.古代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8.第ll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3 000美刀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80千米内约有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196亿人次。以上事实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大众传播已取代旧的传媒

  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是(    )

  ①汉代张骞出使西域②唐朝玄奘西行  ③明代郑和下两洋  ④丝绸之路开通⑤访问南美⑥中国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0.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大学生支援着送文化下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文化          的过程(    )

  a.生产    b.传播      c.积累    d.交流

  (二)问答题

  11.由报刊到广播、电视、电脑甚至发展到在手机上读新闻、看电视、电影,大众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方便、快捷。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

  (2)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五.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随着先进的通信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越来越依赖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这说明大众传媒已经成为_______的重要手段。(    )

  a.文化产业发展    b.传统文化建设   c.大众文化创新   d.现代文化传播

  2.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这句话表明(    )

  ①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②任何知识文化都会推动社会进步③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④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在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    ) 

  ①将国外一切文化传统都吸收过来②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努力成为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能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则不能

  d.我们必须据美国电影于国门之外

  5. 以展示中、日、韩文化交流为主体的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在江苏南京举行,本届艺术节以“展示灿烂文化、拓宽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满足大众需要”为宗旨。亚洲艺术节的举办 (    )     

  ①有利于亚洲各国对外文化开放与交流②有利于缩小亚洲各国之间“理解逆差”③是增进亚洲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友谊的重要桥梁

  ④符合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

  6.自从1992年麦当劳在北京腹地王府井开了第一家分店之后,麦当劳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中国的广大年轻人接受;以此同时,世界各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远播到世界的许多角落。

  辨题: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就是为了传播本国的民族文化。

  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参考答案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5 addbc       6----10 cbcdb

  (二)问答题

  11.(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人们既要更加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bbd        

  (二)问答题

  6. 答案:①文化交流,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互相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活动。文化的交流从来就是双向的。②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频繁密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③开展文化交流,既是为了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也是为了积极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民族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因而,上述观点对文化交流的理解是片面的。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篇3

  知识目标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本课重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

  本课难点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历史进入21世纪,信息化大潮激荡,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近年来,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联网、面授三位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提倡“共建、共享、互动”,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思考]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远程教育网对教育事业发展有啥影响?提示:(1)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2)互联网具有传播同步、全球同时、受众积极、双向互动的特点。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远程教育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传播,受众双向互动的优势。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                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         、         、            &n(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bsp;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文化传播的也一重要途径。文化传播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播媒介,简称         。传媒大体经历了         、文字、         、数码和           等发展阶段。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           、        、电视、         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              。它们形式多样,各具特点。3.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           、         、         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传媒口语印刷网络报刊广播网络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主要手段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传播,为                  的传播和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                  的发展和进步。2.今天,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                                          走向世界,做                         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在中国传播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注意:把握文化传播的内涵应注意两点:一是文化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这种方式即文化传播的途径问题。二是文化传播的内涵相当丰富,凡是与文化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属文化传播。2.大众传媒各种传媒在文化传播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如今,依托数码技术、微数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电视是人类20世纪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今天,电视已经成为一种利用最广泛、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传播工具。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它作为大众传媒,以最快的速度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人们从此可以坐在家里了解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世界。电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电视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美术品可以走下圣殿,音乐会可以步入家庭。从此,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3.文化交流的作用(1)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指南针;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唐、宋时分别发明了火药和印刷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不仅对中国文明历史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应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汇中发展并壮大的。中华文化也是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各民族文化,同时与外来文化不断碰撞、不断交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成长起来的。中华文化在向世界广泛传播的同时,也经受了几次外来文化的冲撞,如佛教东来、基督教东渐、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文明与古老东方文明的全面冲突,等等。4.文化载体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文化载体对文化的传播有重大的影响。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文化载体是文化传播的桥梁和媒介。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大体来说有物化的载体和人化的载体。典籍、器物等是文化的物化载体形式;思想、语言、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是文化的人化载体形式。从文化的传播角度来看,文化传播物化的载体形式处在不断发展之中,从结绳记事到鸿雁传书再到信息高速公路,从实在具体的文化传播载体到抽象虚拟的载体,都体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文化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这一切都取决于文化传播载体和手段的革命性变革,特别是广播、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当然,文化传播中的人化的载体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与古代的人相比,现代人的文化承载内涵要丰富得多,交往领域和活动范围也不断扩展,进而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物化的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很难传神,很难全面表现出一定文化的活的生命力。最为有效、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应当说是人化载体,因为人是文化的活化身,在人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定的文化精神。在跨地域的交流过程中,语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最能直接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特征。频繁的人际交往不仅能够传播和交流文化,而且有利于创造文化,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人际交往中,不同文明、文化相互碰撞,会出现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也会出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并能实现文化的整合与超越。[例1] (·广东)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解析] 人们利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交流体现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而非对旧传媒的代替,选a。[答案] a[例2] (·广东单科)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东方言风行全国,体现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②对。在传播过程中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表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创新,故①正确。③说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与题意相反,不选。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指的是文化的个性,而题中文化传播恰恰是因为文化具有共性,不选④。[答案] a[例3] (·广东文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英语在亚洲各国日渐流行。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纷纷开设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广播频道。这表明            (  )a.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日渐融合b.亚洲各国注重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c.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d.亚洲各国用本民族语言消解英语的影响[解析] 亚洲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借鉴、交流的关系,但不应表述为“日渐融合”,a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认为它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c错误。d明显错误,不选。在英语日渐流行的同时,重视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国际广播,体现了亚洲各国重视将本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故选b。[答案] b[例4] (·广东文基)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其中具有全球同时、受众积极、双向互动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  )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c.互联网       d.教育活动[解析] 同时具有题目中所说的几个特点的文化传播途径只能是互联网。选c。[答案] c[例5] (·广东单科,不定项)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这说明    (  )a.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b.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c.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因此文化需要交流与传播,而文化交流的意义,一是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二是繁荣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性,三是推动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a有文化霸权的倾向,错误。c项把文化交流的意义缩小了,不选。[答案] bd[例6] 丝绸之路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形成,至唐代时达到鼎盛,历经一千多年,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作为文化交流方式之一,它属于哪种方式?并分析丝绸之路在西汉得以开通的有利条件。[解析] 丝绸之路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不仅具有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功能,而且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作用,回答此题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当时的社会自然条件和作用。[答案] (1)商贸活动。(2)开通的有利条件: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对西域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西汉的丝织品备受青睐;中国与阿拉伯商人的推动;当时沿线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绿洲较多,能够为商人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东亚与中亚、西亚的物产不同,互补性强,有利于经贸往来。1.“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答案] c2.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

  (  )a.商业贸易活动b.汉代“丝绸之路”c.人口迁徙d.教育,特别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答案] d3.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说明                               (  )a.知识本身没有价值b.不被传播的知识就没有价值c.知识的力量在于被广泛地应用d.知识就是力量[答案] c4.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的是      (  )①商人的贸易活动  ②人口迁徙③教育  ④亲朋聚会、外出旅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5.文化因其特质似水、柔而有力,能沁透人心、潜移默化。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强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是责任,也是使命。交流是双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陆续向国内简介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文化艺术作品,如意大利歌剧、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俄罗斯芭蕾舞和大马戏、德国交响乐、法国画展等等,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我国人民不出国门就可以欣赏到外国从古至今的文化艺术珍品,老百姓的欣赏趣味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眼界得到开阔,同世界各国文艺界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得到强化。强化文化交流与合作,是责任,也是使命。你认为怎么样才能不辱这一使命?[答案] ①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始终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②积极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使世界了解中国,在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同时,继续为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③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有分析、有鉴别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成果,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坚决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对我国的影响,坚决抵制西方大国利用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的侵蚀和渗透,进而保证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贺年卡在网络时代是否走向终结作为一种祝贺新年的方式,贺年卡曾有过辉煌的岁月,但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受到冷落。在网络和信息时代,曾经带给许多人温馨美好记忆的贺年卡,能否被数码贺卡和手机短信取代,进而走向终结呢?

  收到的贺年卡一年比一年少李刚是山东省直机关的一名工作人员,往年快到新年时,贺年卡总是如雪片般飞来。每天打开信箱,来自远方的一份份祝福让他感受到温馨。而今年,他一共收到三四张贺卡,而且都是来自下级单位。李刚有些失落地回想起当年,说:“最多的一年曾收到过五六十张”。“那时候收到最多的是中学和大学同学的贺卡,还有很多省市同系统的部门或朋友寄来的。可如今,好像人们都对贺年卡不感兴趣了。”李刚指着办公室一堆贺卡说:“其实我也懒得寄了。这不单位发了一堆,我也没寄。”在济南市玉函路一家邮政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贺年卡售量明显下降,前几年有奖贺卡还火过一阵,现在也不好销了。“寄贺年卡的人少了,原来多的时候,盖邮戳累得手疼,现在倒清闲了。”

  贺年卡承载了中华悠久的文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感觉贺年卡是舶来品,一般印象中,贺年卡是由西方的圣诞卡演变而来。实际上,贺年卡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李浩简介,贺年卡最早起源于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所以也最早出现贺年卡。在汉代,人们在过年时的“名剌”上,写上一些祝福的话,送给别人,这是最早的贺年卡雏形。唐宋时代的“门状”“飞帖”,明朝“红单”都应该是一种贺年卡的形式。宋代以后,贺年卡开始盛行,并越来越讲究。明代的贺年卡大都用梅花笺纸裁成,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用红色硬纸制作,寓意喜庆、吉祥。改革开放以后,贺年卡在我国重新盛行,不少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加入很多中国书画的元素。许冰是一位书画爱好者,他每年都制作一批独特的贺卡,在普通贺卡里面,夹上自制的内芯,在带有兰草图案的水印宣纸笺上,用书法笔书写,收到的人都说是一种享受。

  是网络冲击,还是自我媚俗和李刚一样,许多人收到的贺年卡虽然减少了,但数码信箱的数码贺卡、手机里的短信却越来越多。但与收到贺卡相比,“李刚们”总感到缺少点啥。“贺年卡有可能将来会消失。”来自江西南昌的大学毕业生杨敏说。她认为,贺年卡的衰落是现代文化冲击的结果,特别是网络信息的冲击。“贺年卡太麻烦,还得写,到邮局去寄。收到一大堆,存也没处存,扔了也可惜。不如到网上下载个数码贺卡,还能群发,既省事,也好看,还有音乐。”杨敏说,“短信就更省事了,直接点对点,发过去马上就收到。”也有人认为,贺年卡受冷落是因为自身的庸俗化。“贺年卡慢慢地变味了。”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承略教授说,“近些年,贺年卡越来越豪华,有的用金铂,还有附带光盘、纪念币、购物券等。使原本美好的感情交流形式,变成了一种低俗之举。”特别是一些单位的贺卡,为了联系感情,大批量印制,为了省时间,连手写都省了,所有贺年卡的内容全是电脑打印、千篇一律,顶多自己签个名。失去了手写的那份亲情和亲切。一看就让人感觉敷衍了事,没有多少感情含量。这样的贺卡,收一大堆,渐渐地,寄的人收的人都失去了兴趣。

  贺年卡呼唤真情记者日前在山东青岛一家大型国企采访时,企业一位工作人员用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才誊写完即将寄出的近百张贺年卡。这位工作人员感叹地说:“抄写的都是一样的内容,还有啥情感可言,收到的人可能都不打开就扔掉了。我真不知道,这样的贺年卡还有啥意义?”失去了真情的贺年卡确实意义不大。但许多专家指出,如同电视的出现没有导致收音机从此退出市场,网络的出现也不会让报纸就此消失一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流传数千年的贺卡也绝不会就此消失,关键就在于贺年卡能否回归真情,并重塑自己的优势。山东省社科院经济专家冯群力认为,与数码贺卡以及手机短信等祝福方式相比,传统的贺年卡仍然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感性、实用性、艺术性,这也是未来贺年卡生存与发展的三大出路。简单地说,一张写有勾起彼此回忆的精致小诗的贺年卡会被珍藏,一张可以用来做书签或放置花艺的贺年卡会被收藏,一张印有收卡人出生当天报纸内容的贺卡也会被收藏……[思考]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的贺卡、书信等联系方式有了巨大的挑战,但传统的方式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它能让人重温旧日的感情,让我们不妨从网络中也常释放出来,重新拿起手中的纸笔,书写你我间传统的良好感情。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篇4

  科任任教班级                          《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集体备课部分课题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心发言人备课时间第二周上课时间第三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 重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

  教学办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怎样交流、传播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表现了文化在人的交流中,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一、丰富精神世界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 (2)人口迁徙。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也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行,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37页内容,并思考文化传播手段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数码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数码技术、微数码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从汉代张差事出使西域到晋朝法显的南亚之行,从唐朝玄类西行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历代志士仁人、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相关连接”内容,并思考这些文化传播活动的启示?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要更加积极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推荐站内搜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初一英语周记、运动让生活更美好500字作文、童年趣事作文600字、四六级考试时间12月、笔试题库、小学生周记范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专升本录取查询、教师资格证报名2023年、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精选4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302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