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教育笔记: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教育笔记: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教育笔记: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

小班案例: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

分享是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如喜爱的物品、劳动成果及美好的情感体验等。它是幼儿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的保证,它能促进幼儿间的和睦相处,使幼儿愉快地游戏、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班是幼儿跨入幼儿园大集体的重要转折点、适应期和过度期,他们离开了长辈的包围圈,开始了独立生活,他们从家庭的核心地位中渐渐释放出来,开始融入到人人平等的交际环境中。因此幼儿需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学习与同伴愉快地游戏,探索如何与他人分享,并在分享中享受快乐。

一、案例背景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已经生活了一个多学期了,对于小班下学期的他们愿意和同伴玩耍,在热闹的活动室中,无处不见他们纯真的笑容,随处都能听到他们爽朗的笑声、热情的谈话声,但其中也常掺杂着好些不和谐的声音:“这是我的”,“我要玩”,两个男孩扯着玩具互不相让地叫嚷着;“老师,她的椅子子上有很多书”,一个女孩指着另一个女孩屁股底下的几本书,翘着嘴巴很不服气地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不给你们玩”,一个女孩抱着新娃娃得意洋洋地对身边好奇的观众说着……孩子们就是在这样一个愉快与不不愉快、和谐与不和谐的氛围中与同伴玩耍着,在他们间,不会分享、不愿与他人分享的情形时常出现着,他们急切地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帮助。

在幼儿的美术、手工活动中,需用到蜡笔、双面胶、剪刀、操作纸等的工具,我们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将工具按组分放到幼儿的位置上,如双面胶一组一个,蜡笔一组一盒,在共同使用的过程中,分享的问题常常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引起教师的关注。本次案例,以两次的美术活动为背景,记录了幼儿在活动中分享方面的一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思考、探索和尝试,试图帮助幼儿解决同伴交往中的矛盾,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学习分享的技能,促使幼儿与同伴建立和谐的关系,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

在《漂亮的花瓶》的活动中,教师示范后,先将蜡笔分给孩子,供孩子对花瓶上的花进行涂色。一阵热情的欢腾后,孩子们立刻沉静到操作中。突然,传来争吵声。“我先用,我先用……,”只听菠萝组的小b和小a各自拽着蜡笔盒的一端,互不相让地争夺着。“这是我先拿到的!”小b大声地嚷嚷着。“是我先拿到的!”小a也不服输地喊着。僵持了片刻,小a态度强硬地提出:“让我先画,再给你!”“不行”,说着小b转身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小a不给我用蜡笔,”说完又跑到小a的一边。小b正要伸手拿,小a立刻将蜡笔盒往自己跟前一拉,小b也抓住盒子,两人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见状,我走到他们跟前,两人都停住了,盒子“嘭”的一声落到桌上。“给你用呢!”小a很不乐意似的,推推桌上的蜡笔轻声说。接着两人一言不发地各自操作纸上画起来。

看到大部分的孩子完成了涂色的任务,我又将蜡光纸和浆糊分别(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放到每组的桌上,供孩子们装饰花瓶。午餐结束后,我请孩子们自己去选区域中的材料来游戏,并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合作地玩。小b正端着椅子往区域中走去,我很快地上前问他:“你还想玩切水果的游戏吗?”他点点头,便在柜子上巡视着。我指着正仔细地操作着的小a说:“切水果的东西小a正在玩,和他一起吧。”我和小b来到小a的身边,我先问道:“小a你们两一起来玩怎样?”小a抬起头看看我们两,没有作声。“小b,小a在等你自己跟他说呢。”小b有些不知所措,我又在他耳边小声地提醒着。“我们一起玩好吗。,小b一个字一个字慢吞吞地说。“好吧,”小a勉强答应了。“你还要怎么说?”“谢谢!”随着我的再次提醒,小b说。这时小a轩点头答应,还挪了挪椅子,腾出更大的空隙让小b入座。

评析: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较强的强占意识,加上两人的家庭环境,一个是家里的独生子,另一个哥哥比他大了十来岁,两人的爱好、兴趣点相差甚远,也就较少一起玩玩具或其他,因此两人都缺乏与同龄人游戏互爱互敬的共同游戏经验。在早上的活动过程中,对于小a的不与人分享的行为和小b不懂得如何要求与人分享的行为,教师没有采用直接引导的方式,只是刻意暗示幼儿,帮助幼儿克制“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帮助他改正了错误。

接下来的时间里,教师创设了情境,细心的引导幼儿,使孩子学会了如何用文明的语言方式要求同伴与自己分享,明白了要求同伴与自己分享不能靠“暴力”、“强制”性的手段获得,并通过一句“谢谢”打开了对方的心灵,促使了对方乐意与他分享,并敞开心怀与之分享。无论是要求分享者和被要求的一方,都能在适当的语言方式进行交流,这样使大家能快乐的分享,这种快乐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彼此心灵感受进行分享。

案例二:

佳含仔细又熟练地将双面胶粘在花环上,又将光滑面撕下,一会儿功夫漂亮的花环就装饰好了,随即她就将环戴在手上,变成手链。她自豪地摆弄着手腕,高兴地欣赏起来。这时雅婷来到他身边,赞赏地说:“你这条手链真好看,我也要来做”!她的声音响亮又清脆,一下子吸引了琼逸和瑞忠,他俩纷纷围了过来,兴奋地叫嚷着:“好漂亮啊,我也要做”。话音刚落琼逸和瑞忠就行动起来。“我要做花环,戴在头上,就像小仙女一样!”雅婷一边做着一边自信地说。“我也要做花环,戴起来一定很好看,”瑞忠接着说。“我要带回家给妈妈看看”,雅婷若有所思地说。“对,我也要带回家”,“我也要带回家……”瑞忠、雅婷、琼逸和佳含纷纷抢着说。

区域活动的时间到了,我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提醒孩子们整理材料。“我们好了,哈哈……”,在美工区的瑞忠、琼逸将花环戴在自己的头上,回到位置。等孩子们差不多都坐到位置上了,我和他们便开始聊起来。“你们刚才玩了什么?”我问大家。“积木、娃娃家、乐器……”,孩子们积极地讲述着。“瑞忠,你做的是花环?”他就点点头。我向他招招手,示意他到我身边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瑞忠做的花环,你们觉得怎样?”大家纷纷说好,我又接着问大家:“你们会做吗?”有的孩子沉默,有的孩子跃跃欲试,我便提议:“让瑞忠来介绍一下他是怎么完成的吧。”接着瑞忠不紧不慢地讲述着。待到结束,大家鼓掌,瑞忠高兴极了。“瑞忠把花环夹在美工区的衣架上,让我们小朋友来学一学、看一看,好吗?”“好的,”瑞忠爽快地答应,便走向美工区。“我的,也要让小朋友学学,”雅婷一边说着一边取下手链,接着琼逸和佳含也迅速地跟在他们身后,去夹作品了。

评析:雅婷是个活泼、开朗,愿意与同伴分享感受的孩子,她总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我们发现在她的带领下,几个孩子在操作中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活动气氛热闹而活跃。但其中却反映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一心想着将劳动成果带回家,这意味着他们不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或者是更愿意与家人分享,经验告诉他们,当自己想父母或祖父母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总能得到他们的肯定和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我们的教育在引导幼儿分享劳动成果上的缺失。

因此在接下来,教师就积极地带动幼儿参与分享、体验分享,使幼儿在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其中是来自被关注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受肯定的快乐,这些都足以使幼儿感受到分享的意义。并且给同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其他操作者也参与到分享中。教师不需要严厉的批评(你们这样不对)和生硬的指令(完成的作品要挂在展示台上),但始终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对幼儿作出引导,使幼儿在体验中感受到“不分享”与“分享”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使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三、案例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在以上的案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克服自己的行为,促进了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幼儿分享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应充分供给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集体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固然重要,但是自由交往也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幼儿分享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案例一中的两位孩子的家庭环境是具有代表性的,现在的孩子缺少太多太多的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以至于养成了幼儿不与人分享、不会分享的不良意识和行为。供给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逐渐使幼儿在交往中探索、适应,促进分享的发展。

其次,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幼儿交往过程中的分享情况,教师需及时把握介入,运用适宜的指导方法进行引导。案例一、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积极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的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创设情境在引导幼儿分享的过程中是十分可取的方式。案例二中的雅婷如果不是分享的带动者,或许孩子们就那样默默着操作着,那么作为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介入引导,如“这是谁做的”、“你要做什么”等启发幼儿分享自己美好的情感体验。分享使每个孩子带着不同的想法而参与进来,使得原来的个人想法成为一种资源,成为大家“合资”的资源银行。个人单一的操作只能是使自己在认识基础上增加微薄的技能,只有相互的分享、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展幼儿的认知和能力。

再如,每次美术活动后的作品,只要我们稍加展示,建构活动后的成果,只要我们稍加保护,另外加上教师的肯定和引导,如“你觉得他画的怎样”等,就为幼儿创设了与同伴分享情感和劳动成果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便能主动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针对案例二中幼儿欲将作品带回家的现象,教师作出了及时的引导,帮助幼儿在体验分享的乐趣中,促使幼儿愿意分享。这一方法也是我们教育者在今后分享的教育中,可积极采用的方法。

在其次,在“分享”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拥有三颗心:细心、专心、耐心,才能做好引导者:

1、细心观察,掌握教育契机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同伴交往着,他们参与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都离不开同伴的相随相伴,在快乐的体验、懊恼的摩擦中,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也随处发生着,因此教师只要细心观察,一定能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反之,教师如不关注幼儿的行为,以自顾不暇、毫无意义的态度对待幼儿的一举一动,那么再有价值的教育契机都会从我们身边溜走。

2、专心倾听,公平对待每位幼儿

当看到我们印象中调皮、爱捣蛋的孩子和认为较乖巧的孩子发生矛盾时,教师不能用“偏见”模糊了视线,而不能冷静、客观地对待问题,一味的批评一方,而不倾听他的心声,这样对孩子是十分不公平的。即使再乖巧的孩子也有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时候,再调皮的孩子也有闪光(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点。教育的宗旨,在于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孩子。

3、耐心引导,帮助幼儿克服自己

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就需采取行动,耐心引导,是我们在纠正幼儿错误开始时首先要摆正的处事态度。不用教师的权威约束幼儿,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不用强制的行为克制幼儿,而是耐心地、一步一步地使幼儿愿意分享,学习分享的技能,享受分享的快乐,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塑造幼儿,帮助幼儿克服自己,改正缺点。

实践证明,教育在幼儿身上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师教育行为促进了分享活动的进行,它能打开幼儿个性的弱点,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它以独特的方式被幼儿认同和接受,使幼儿对同伴产生积极态度和情感,使他们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快乐分享!

推荐站内搜索:甘肃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龙岩学院分数线、我爱我家作文1000字、2021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江西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三下乡心得体会、《那一刻、观察日记、三下乡心得体会、我的中国梦作文400字、

教育笔记: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教育笔记:让我们一起快乐分享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383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