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进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啥?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办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啥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怎样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啥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进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啥?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一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54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啥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啥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办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啥是稀释液?怎么样配置的?

  (2)啥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啥?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办法给同位讲解吗?

  (4)办法一先求啥?再求啥?办法二先求啥?再求啥的?

  3.小组展讲

  小结:办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办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3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4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么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办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一课。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橘子,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构建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模型;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呢他们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理解并不清楚。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办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积极的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因为这是本课的重要的知识目标,因此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分的过程中,小孩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他们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这一环节为后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把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实践与反思】

  本课我没有使用教材提供的分橘子的情境,而是对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动,设计了以调配绿色为主题的配色活动。

  一、导入

  我以感受故乡的美,描绘大连的绿来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二、实验操作

  学生进行两次配色活动。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学生在观察自己调配出的绿色后惊奇地发现同样都是用黄色与蓝色颜料配,调出来的绿色却不一样。这一矛盾极大的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结合数据推断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根据学生的经验,知道用黄色和蓝色可以根据需要配成不同的绿色,但并不清楚原因是啥。如果弄清楚原因,比的实用价值就会在他脑海里打下烙印,学生会对比的实用价值有初步地感悟。

  第二次的配色活动是根据需要调配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的绿色。这一环节是经过网上研课,在与专家网友交流的过程我逐步体会到“分一分”的重要性,进而加入的一个环节。按比分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当我要调配出不同的绿色来时,按比分的需要就产生了。这一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五,一是复习旧知,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二是通过实际操作,在不断调整一次量取数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三是通过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使学生体会到黄色占了3份,蓝色占了2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四是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巩固比的化简内容,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经验;五是让学生体会到按比分的必要性,对比的应用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而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正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当让学生按黄与蓝的体积比为3:2来调配绿色,有一个组调配的绿色与其它组有明显的不同。 这个组的学生说:“因为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所以我们取了40ml的蓝色和60ml的黄色....... ”立刻就有学生提出:“反了,你们组把黄与蓝搞反了,你们组黄与蓝的比是2:3。”这个错例使得学生对按比分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在调配的过程中,各组呈献了不同的分法。我们组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是3:2,我们就先假设一份是10ml,那么黄色就占3份也就是30ml,蓝色占2份,也就是20ml,黄与蓝的比是3:2。还有的组是这样一看黄与蓝的比是3:2,就想到了黄色是30ml,蓝色是20ml。取了之后,觉得太少了,于是也取了30 ml的黄色和20ml的蓝色两次,一共是90ml的黄色,60ml蓝色,黄与蓝的比仍然是3:2。这时我及时引导:“同学们发现了吗,当取的黄色颜料扩大为原来的3倍,相应的蓝色颜料也要扩大为——”学生齐说:原来的3倍。师:“比仍然是——”生:“3:2。”

  在量取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黄色占了3份,蓝色占了2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管黄色与蓝色的量是多少,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都是3:2,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内容,还会使学生体会到黄色颜料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蓝色颜料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三、算一算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绿色是200ml,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为3:2,黄、蓝色各是多少ml?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我组织学生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用分数的办法和用整数办法的共同点,有效地沟通了比与分数的关系。

  四、交流资料,出示课题

  交流课前查找的一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此环节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另一个目的是还可以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改编成练习题,使学真实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巩固应用

  巩固应用部分的两个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首先,利用小孩搜集到的资料编题,生活中应用按比分配的例子很多,小孩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直接用小孩的资料编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让小孩进一步感受到这样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第二个练习是利用人身体各部分的比来算一算、量一量身高与头部的长度。课堂上,小孩对于这一练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时兴趣盎然,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可见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乐于尝试的。通过网络研课,许多老师在细节上给予了详尽的指导,使我在预设时考虑了大量的细节问题,因此,本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出现的问题是书中出现的图示法并没有出现在班级学生的做法中。应该说图示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策略,也是最直接的一种策略,当我们步入社会中,还经常会用这一策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但是呢学生中却没有出现这一办法的。我思考了一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对本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认为不需要借助图形理解题意;另一个原因也是显现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计算的办法和结果关注较多,对于图示法、列表法等策略渗透不够,所以使得学生没有利用图示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是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6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么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办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也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 “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孩子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办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课前让学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办法。

  课上准备:有关课件、黄、蓝色颜料、量杯等。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作为一个大连人,你对自己的故乡熟悉吗?大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啥?我今天特地给同学们带来几幅大连的风光图,咱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

  看过之后,你对大连也有啥感受?如果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画下来?那主色调应该是啥色?(板书:绿)

  现在我们就来调配绿色,为大连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谁知道绿色是怎么配出来的?(板书:黄+蓝——绿)

  【策略说明:优美的景色与和谐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会使数学学习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展开。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更会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情境二:同学们,你们在美术课上学过三原色,三原色中有绿色吗?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板书:黄+蓝——绿)

  【策略说明:根据武秀华老师的建议“尽量简约,尽量直奔主题,不要做过多的渲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实验操作

  1、动手操作,调配绿色

  师:今天,咱们就用这两种颜色调配出绿色。(每组准备了蓝色和黄色颜料,一个小量杯,一个大量杯,大量杯上贴上组号)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配;各小组在调配之前先商量好每种颜色各用多少ml,用小量杯量取黄色与蓝色颜料,记录下数据之后倒入大量杯并搅拌。组内先进行分工,然后再动手操作,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进行指导。)

  配好之后,小组长把调好的绿色放在前面一字排开,并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统计表中。

  【策略说明: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调配绿色是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是乐于参与的。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

  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观察。师:结合这些数据,再观察这些绿色,你发现了啥?(学生会发现,同样是用黄色与蓝色配,调出来的绿色却不一样)

  师:为啥每组都用黄色和蓝色的颜料配绿色,调出来的绿色却不一样呢?结合数据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调配的绿色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① 所有的小组所用的数据都不一样,则所配出来的绿色各不相同。学生可能会说所取的黄与蓝的量不同,所以颜色不同。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如果没有,再出示黄与蓝体积比为3:2的大小两杯绿色,量不同,但颜色却相同,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② 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完全相同,则这几组配出来的绿色完全一样。这种情况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每组所取的黄色与蓝色同样多,如20ml的黄色和20ml的蓝色,即黄色与蓝色的比为1:1,还有一种是每组取得黄色是相同的,蓝色也是相同的,如每组都取20ml和黄色和30ml和蓝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啥这几组能配出来相同的绿色呢?

  ③ 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不同,但配出来的绿色完全一样,即每组所取黄色与蓝色的比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啥这几组能配出来相同的绿色呢?

  (2)得出结论。师:用啥办法使各组能配出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样的绿色呢?

  根据以上的数据,学生很有可能回答:每个组用的蓝色和黄色的量同样多就可以调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但如用此办法,则只能调配出一种绿色来,答案有局限性;学生也可能回答:每个组用的黄色一样多,用的蓝色也一样多,如每组都用10g黄色和30g蓝色,但用此办法,每组必须用同样多的量,如果有的组根据需要想多配点,怎么办?答案也有局限性;学生可能会想到,每组所用的量可以不相等,但只要所取的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是一定的,如每组的黄色与蓝色的比都是 1:3,就可以调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

  (3)将统计表中各组所用蓝色与黄色的最简体积比写出来,引导学生再结合杯中的绿色观察,看所得结论是否正确。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用黄色与蓝色同样多也就是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为1:1。

  【策略说明:这一过程,必须结合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调配出来的绿色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矛盾会极大的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学习的目的性强化了,小孩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由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去探究知识,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深切的感悟。】

  3、再次调配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的绿色。

  (1)动手操作。师:我们需要调配出这种绿色(拿出事先调好的绿色),黄与蓝的比是3:2(板书),从3:2中你能得到啥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这瓶颜料中,黄色占其中3份,蓝色占其中2份;黄比蓝多1份,蓝比黄少1份;黄占绿的3/5,蓝占绿的2/5;黄占蓝的3/2,蓝占黄的2/3;黄比蓝1/2,蓝比黄少1/3等等。

  【策略说明:主要目的复习旧知,沟通比与分数的关系,为学习新知进行铺垫。】

  师:现在我们再来配一次绿色,所需要的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怎么配?

  (2)小组进行动手操作,并记录分配的过程。反馈不同办法。全班观察杯中的绿色是否一样。

  【策略说明:在量取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黄色占了3份,蓝色占了2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管黄色与蓝色的量是多少,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都是3:2,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内容,还会使学生体会到黄色颜料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蓝色颜料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三、动笔计算

  1、出示问题:我配的绿色是120ml,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为3:2,算一算我用的黄、蓝色各是多少ml?请一学生重复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习题:用黄色和蓝色颜料调配出120ml的绿色,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是3:2,黄色与蓝色各需多少ml?

  2、学生独立试做,并交流不同的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办法1:3+2=5 120×3/5=72ml 120×2/5=48ml

  师:2/5和3/5各表示啥?说给同桌听一听。

  办法2:3+2=5 120÷5×3=72ml 120÷5×2=48ml

  师:谁能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办法3:解:设一份量为xml。

  3x+2x=120

  5x=120

  x=24

  3x=24×3=72

  2x=24×2=48

  办法4:3+2=5 120÷5/2=48ml 120÷5/3=72ml

  3、比较几种办法之间的异同。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非常聪明,让我们再来看这两种办法(办法1和办法2),它们有啥联系?(把 120ml平均分成5份,取3份,实际上就是求120的3/5是多少)以前我们没学分数乘法时,同学们习惯用整数的办法做,现在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的题咱们就可以用分数的办法来解决。用分数办法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啥?(根据比找准谁占谁的几分之几)

  4、如果我取60ml的黄色倒在杯子里,该往里倒多少ml的蓝色,才能配成黄与蓝比是3:2的绿色呢?请用分数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策略说明:我认为,通过计算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策略,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发展。其次,强化了用分数乘除法解题,因为用分数的办法有利于强化知识间的联系,使小孩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整数乘除法范畴,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再次书中的习题都是给出总量求部分量的题,而最后一题是已知部分量根据比求另一个部分量,因为这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数量简单,因此学生并不难解决】

  三、小结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板书:比的应用)。以前我们常说的平均分,实际上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的。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一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现在就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跟同伴们交流交流。(汇报: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

  【策略说明:此环节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另一个目的是还可以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改编成练习题,使学真实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能够被老师所用,对学生来说也会感到很自豪,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必须提前掌握学生搜集的资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

  四、巩固应用

  1、(资料)学生营养午餐中菜的供给量,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这三类食物所占比分别为13:2:5左右为适宜。

  师:一顿饭一个小孩大约需要100g菜,这100g菜中各类食物应该是多少克呢?你能用分数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做完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互相检查,并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师再次提问:“你认为这道题最关键的环节是啥?”

  2、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上要合理,不要挑食。如果营养搭配不当,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出示:大头娃娃图)

  老师看到同学们搜集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人们经过测量和统计,发现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部以下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和同桌说说从这个比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咱们来验证一下这条信息是否准确。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先估计一下她的头部大约有多长?(实际测量)请同学们根据头部与头部以下的高度比是2:13来算算她大约有多高。

  (反馈:拿学生的本在投影上展示,同时由学生讲述各种办法。)

  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有没有兴趣算一算自己头部的长度?(算完之后,同组内成员可以互相量一量,验证一下算得对不对。)

  【策略说明:巩固应用部分的两个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生活中应用按比分配的例子很多,小孩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直接用小孩的资料编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让小孩进一步感受到这样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其次,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同时他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会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冗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四、总结。

  1、刚才我们根据2:13这个比解决了几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有啥不同?不管是给出部分量,根据比求总量,还是给出总量,根据比求部分量,都属于比的应用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取啥策略?

  2、你今天有啥收获?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婴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也应该怎么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办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办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办法二:画图

  140个

  办法三:列式

  3+2=5

  3

  5

  140× = 84(个)

  2

  5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办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办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办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3、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700,现要配制1400千克药水需加药粉多少千克?

  1、 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

  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2、 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3

  5

  140× = 84(个)

  2

  5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办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教学反思】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的同学在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朱淼莹:关于已知时间之比,让我们求速度之比或工效之比的问题,是否有好的验算办法?

  郑琪键: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是比的前项,哪个是比的后项?

  张晋:有时总数除以被分成的份数除不尽怎么办?

  姚楠:如果题目求比需要接方程怎么办?

  在学习练习三时有必要集体解决以上一些问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也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孩子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办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

  课上准备:小红旗。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有140个橘子,要分给婴儿园两个班的小孩子,你觉得怎么样分才算合理呢?(平均分,这样才公平。)

  经调查,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如果我们还把这些小旗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还合理吗?为啥?(不合理,因为每一个人分到的就不一样多了。)

  怎么分合理呢?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按人数比30 :20 = 3 :2进行分配。)

  3、3 :2表示啥意思?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按比分的必要性以及初步沟通按比分与平均分的关系。

  二、问题解决活动1:合作研究怎么样按3 :2 这个“比”来分配

  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旗代替橘子。

  (一)合作研究

  1.合作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每分一次,就详细记录下当次分给大班和小班小旗的面数,直到分完为止。(提示:记录时,不累计上次分得的小旗面数)

  大班 小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大班分得面小旗

  小班分得面小旗

  2.学生合作研究

  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约三种不同的分法,分步展示在黑板上。

  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要求

  (1)在组长带领下逐一分析每种分法,你们能理解这些分法吗?你有啥想法?你还想提出啥问题?

  (2)观察、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能发现啥?

  插问:你觉得分一次至少需要多少面小旗?为啥?

  也就是可以把5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那这一次是把几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的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办法预设:

  分法1:每次分给大班3面,分给小班2面。

  表扬:认真有耐心,十二次。

  分法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分,分的次数明显减少。

  表扬:很会动脑筋,在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了调整。

  分法3:先按人数分给大班30面,分给小班20面,余下的再按比分。

  表扬:很会联系实际情况,这种分法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五个,其一,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呢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逐次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记录单能够恰好的保留学生最初的思维轨迹。其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其三,让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按比分的不同策略。其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办法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二)验证

  1.问题:大班和小班分得面数的比是不是3:2?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班 小班

  分得小旗的总面数

  人数

  平均每人分到小旗的面数

  30 :20 = 3 :2 = 36 :24

  2.师生一起小结:

  (1)平均每人分到的小旗同样多吗?

  (2)把这些小旗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配是合理的分法吗?

  (3)虽然不知道小旗的总面数,但是呢大家动手分一分,是否就能成功的把这些小旗按3:2进行分配?

  [设计意图]正式打通人数比与小旗面数比之间的关系,深化比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按比分的本质:即每个“单位”分到同样多。

  (三)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的按比分配

  1.问题:如果有180面小旗,你打算怎么样按3:2进行分配?你能想到几种办法?

  2.四人一组交流,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办法1:按比逐次分配。

  办法2:先求出一份是多少面小旗,再根据大、小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应分得多少面小旗。

  办法3: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到的小国旗的面数

  3.小结: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既可以逐次分一分,也可以算一算。可采用的办法就更多了。平均分能理解为按比分吗?按怎么样的比分呢?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能再帮老师一个忙好吗?好啊

  我家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菜地,面积大约是984平方米,我想按3:5的比例种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把一些事物按一定的比分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策略?

  3、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比的应用的例子吗?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来自本站。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 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办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么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么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啥?是按啥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啥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么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啥?再求啥?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啥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么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么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 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三第2、4题。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婴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也应该怎么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办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办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办法二:画图

  140个

  办法三:列式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办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办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办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办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2

  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内容,但教材中没有给出这个名称,目的有两个。第一,由于按比例分配问题有一定的解题办法,教材担心引入这个名称后,在教学时也把这一问题归成一个类型,会很快引入解这个类型问题的办法,学生也会把解决问题变成套用办法。而学生通过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完全可以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教材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这一问题。第二,如果引入“按比例分配”的名称,学生可能会询问啥是比例,于是也要引入比例的概念。这样一来,在学生刚刚接触比的学习,就引入了比、比例、比值等概念,将会使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区分这几个概念上,而忽略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因此,教材没有引入“按比例分配”的名称,而把这节课定位于比的应用。

  教材创设了一个给两个班的小孩子分橘子的情境,首先引入一个讨论,怎么分合理,使学生体会到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的比去分比较合理。

  (1)教材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分配,由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橘子数,所以学生只能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实物(可以用小棒等代替橘子),鼓励他们进行实际分配,并记录下分配的过程。实际操作的好处还在于,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的比是啥意思)。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将发现6∶4,30∶20……都等于3∶2,这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的内容,还使学生体会到大班分到的橘子数扩大为原来的几倍,小班分到的橘子数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这实际上为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将根据筐里剩下的橘子数,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这实际上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在分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大班占了3份,小班占了2份,这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这个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关注学生不同的表现。除了教材提供的分法,也可能出现其他的分法,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也是他们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所以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互相交流分一分的经验,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总结。

  (2)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时,学生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策略并进行交流的虚拟主机。教材提供了几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种是实际操作,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启发他们的思路;第二种是画图,在上面分的过程中,学生建立了表象,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一共是5份,可以先求出1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第三种也是先想到了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教学时,在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应组织他们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此时,教师不应急于引导学生用第三种策略,而是鼓励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

  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平均分,使学生认识到平均分实际上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

  试一试

  答案:巧克力0.4千克,奶1.8千克

  练一练

  第1题

  答案:鲢鱼10000尾,鲤鱼15000尾

  第2题

  答案:450千克

  第3题

  答案:(1)面包:鸡蛋:牛奶=2∶1∶4(2)面包120克,鸡蛋60克,牛奶240克

  数学故事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背景材料

  黄金分割最早见于古希腊和古埃及。黄金分割也称黄金率、中外比,即在一条线段上取一点,使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段,并使a∶(a+b)=b∶a。其中,a∶(a+b的比值为0.6180339……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悦目,因此,0.618也被称为黄金分割率。黄金分割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设计、绘画等各方面。代表雅典古城的巴台农(parthnon神庙,在公元前447年就已经确立了它的地位,并屹立至今,成为西方建筑的代表,其在设计上就利用了黄金分割比。巴台农神庙是用坚硬的大理石建成,但是呢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整座建筑一点都不让人觉得沉重。工程品质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仍属一流。譬如:神庙所有的巨大石柱都是向内倾斜,而非互相平行。如果它们都平行,会让人产生它们都向外弯的错觉;所以设计师以一英里的高度作为交会点,每根石柱都向内微倾,使得神庙更为稳重而巩固。古代的建筑师也研究出来,大型建筑的地基如果完全水平,也会使人产生扭曲的感觉,因此神庙的地基是中间最高,沿着和缓的曲线向四周低伸。庙基的石砖重达数吨,却间不容发;巨大的廊柱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不管在哪一个角度眺望,巴台农神庙都和周围的景致和谐共存。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八里小学      刘海香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进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啥?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办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啥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怎样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啥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进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啥?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一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4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么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办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5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74页-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过程,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过程与办法:运用生活中的比的知识来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应用比的意义来解答这类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在没有按比例分配的这一名词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比的意义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各位同学,现在是橘子丰收的季节,大家来看看农场的一些丰收的场面。(课件演示同学们帮助农场收橘子的情景,话外音,果农:“同学们辛苦了,这些果子是我们送给你们两个班的,谢谢你们的帮忙”)

  师:现在你们想一下,怎么分配这些果子呢?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也怎么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师:如果这些橘子的个数刚好是140个,按刚才的比3:2进行分配,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办法。

  (3)提问办法,学生板书。

  办法一:3+2=5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办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4)比较各种办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2、笑笑帮母亲洗碗,母亲拿给笑笑一瓶浓缩液,要求笑笑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你能帮笑笑算出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呢?

  3、蛋糕师傅制作蛋糕时,分别使用鸡蛋、白糖和面粉三种原料配在一起,三种原料的比:18:9:8,这样一个7千克的面团需要多少鸡蛋,白糖和面粉呢?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办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联系生活,简介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关于比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说消毒药水中酒精和水分配,饮料中的各种配料的比……你能举个事例吗?

  2、简介79页“你知道吗”的黄金比。

  五:回顾教学,总结办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办法。

  2、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办法一:3+2=5 办法二:3+2=5

  140÷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篇16

  教案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上)p55—p56。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本课从学生地生活经验出发,把陌生枯燥地应用题与学生地熟悉地生活背景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三个阶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地过程,体验策略地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进而提高解决问题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办法。

  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分配的解题办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按比分配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每个学生都有一定体悟和经验,但是呢对于这种分配办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的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总结并内化成学生的一个巩固的规范的分配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啥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啥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课件出示情境图)能猜得出阿姨要大家帮啥忙吗?

  1、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你们说说看,都有哪些分法?

  预设同学可能发表的意见,根据回答板书:

  (1)平均分(若学生没提到,就以“我们以前不是学过‘平均分’吗?怎么没人提啊?”来引导分析)

  追问:平均分是怎么分?明确就是每班分一半。

  (2)一人一个

  (3)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或说,把橘子总个数除以学生总数,看看每人

  能得多少个,再分。)

  追问:按人数比来分,那你能说出,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是多少吗?(3:2),怎

  么分才是按3:2来分,你可以给大家简介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2、追问:还有其他分法吗?那么,在这么多种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更合理

  呢?(请两个学生互相补充,恩,这是你的道理,谁也来说说看?)

  3、说明:刚才那两位同学分析得都对,因为两个班人数不一样,所以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不公平。而按两班人数比3:2,把橘子也按3:2来分,肯定比较公平合理。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既然这样,如果我现在就给你140个橘子按3:2来分,你能求出大班和小班各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吗?请把你的办法写下来。(课件背景图不变,演示教师话语)

  1、师巡视辅导:写好的,可以和你组内的成员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办法都可以写下来。

  2、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简介一下你

  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

  办法一:实际操作,画表格。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办法二:画图,把大班画成3份,小班画成2份,这样一共是5份,

  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分别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得的橘子数。

  140个

  办法三:列式,先想到5份,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3+2=5

  140×=84(个)

  140×=56(个)

  追问:为啥要“×”?你能不能告诉大家表示啥?(引导明确:因为大班

  人数占总人数的,所以它分到的橘子个数应该也要占橘子总数的。)

  办法四:根据比的意义,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啥要“÷(3+2)”?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3、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办法都可以,但在这么

  多办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办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以办法3、4为例讲解)这种办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这种办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果进行梳理。学生把各种各样的办法汇报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这节课新的知识增长点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得掌握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办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课件出示题目——

  “婴儿园阿姨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说明书上简介了其中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你能帮阿姨算算调制这些巧克力奶需要用多少克奶和多少克巧克力吗?”

  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简介你的办法?”

  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后,师:“他做得对吗?还有其他做法吗?你也来简介一下。”

  2、师:非常棒,但一直做同类型的题目没意思。现在我把题型改一改,看看有谁大家被考倒。请看题,师读题:“婴儿园图书室有图书若干本,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后,大班小孩子分到了60本,你能帮小班小孩子算算他们能分到多少本吗?”怎样,谁发现了它和前面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能解决吗?好,你能想到几种解题办法,都请你写出来。

  师巡视辅导:有句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已经写好的同学不妨把你的做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通过思维碰撞,说不定你能得到更多灵感哦。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把你们的解法写出来。预设办法如下:

  (1)60÷3×2=40(本)

  说明:把大班人数看作3份,看看一份是多少,然后小班是这样的2份,再乘2。

  (2)60÷×=40(本)

  说明:把两班总人数看作单位“1”,大班是单位“1”的,先对应除求出单位“1”,然后小班是单位“1”的,再把单位“1”乘求出小班。

  (3)60×=40(本)

  说明:把大班人数看作单位“1”,小班人数是它的,就把单位“1”乘就可以了。

  (4)60÷=40(本)

  说明:把小班人数看作单位“1”,小班人数是它的,就把单位“1”除以就可以了。

  (5)利用方程解

  集体讲评,请板演的学生在台前说清过程:“先别急着下去,请你给大家简介一下你的想法吧。”

  问:还有其他解法吗?好,你说我写,你再简介一下。

  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办法。看,我们集体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一人只要说一种,就凑成了这么多种解题办法。其实,就算是“嫦娥奔月”那么伟大的事,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说,只要继续发扬这种“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六年5班也一定会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一个情境中,容易将前后的知识衔接起来。以上两个练习的设计将新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层层深入,学生学习兴致更浓。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身边,关于团结互助的例子处处可见。例如(出示课件“献血屋”,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献血屋”,是提供给大家无偿献血用的。我国延续几千年的民族精神中,一直都提倡“兴仁义之师,行仁义之事”。而无偿献血,救助生命就是“行仁义之事”,它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团结互助、人道友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呢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有的人血液浓度过高,她就需要在献血前可以喝一些盐水来稀释血液。一般情况下,1克的盐要搭配20克的水。问题是,“如果我现在要配制一杯210克的盐水,你能告诉我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吗?”好,请你用心搭配。

  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是怎么得来的。

  (引导明确:实际上“1克盐要搭配20克的水”就隐藏了盐和水的比是“1:2”)

  小结:很多时候,题目里并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比是多少”,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判断分析,找出它们是按啥比来分,再找出它们之间的比来进行计算。非常感谢大家的精心搭配,不过对于你们而言,无偿献血还为时过早,但你们可以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为希望工程做些啥呢?(自由回答)我们国家虽大,但向来都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我们只要尽己所能,积少成多,也可以为希望工程作一份贡献。

  2、如果现在有零花钱45元,具体用途如下表(课件出示图表,持续播放“让世界充满爱”背景音乐),将这45元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你会怎么样安排这45元零花钱呢?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制定出它们之间的比,然后计算。

  学习用品爱心储蓄其他用途

  ::

  元元元

  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练习的设计进行民族精神的德育渗透,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与生活实际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六、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的应用”——课件揭示课题。请大家翻开书本第55页,再好好看看,书本上有哪些办法我们刚才没简介过吗?是的,这些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了解。但是呢跟我们刚才探讨的办法比较,哪种更方便啊?解决问题关键是讲究实效,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办法。

  那么学习了“比的应用”,你有啥想法吗?(自由发言)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推荐站内搜索:北京成人高考分数线、摘草莓作文、国庆阅兵观后感600字、爱情故事日志、湖北自考查询、陕西高考语文答案、弟子规读后感600字、最好的礼物 作文、干净短句暖心8字、英语六级准考证快速打印入口、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5902.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