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

  1.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做——妈妈,这种爱,叫做——母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关于妈妈和母爱的文章

  2、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了解到:妈妈病重住院,由于护士要换床单,我第一次抱起自己的妈妈,猛然发现-----(打出句子)

  二、学习第二小节,感受文中的妈妈

  1、品“竟然”

  读读这个句子,体会到啥?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1)“竟然”,出乎意料。

  (2)练习朗读。

  过渡:这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啊?会让儿子和她生活了几十年,还看不准她的体重?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自然段,

  ①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

  ②边读边拿出你的笔,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在空白处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使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字。

  3、自由交流:这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呢

  (1)辛苦劳累的妈妈。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①品读“在我记忆中,妈妈总是背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体会“翻山越岭”

  →啥叫“年复一年”?→读读这个词语,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②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妈妈翻山越岭时的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在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的夏季,你仿佛看到了啥?(先跟同桌说说吧)→

  ③用心品读,“年复一年”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妈妈是多么辛苦,劳累啊!

  (2)关爱子女的妈妈。

  这还是一位怎么样的妈妈呢?→妈妈是深爱着我们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出示: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妈妈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①你想强调的是那个词语?为啥?能把你的理解放进去,读读这句话吗?

  师:是啊,但逢有重担,挑水也好,担柴也罢,妈妈一定会说:“小孩,快放下,让我来!”

  ②创设情境想象:“但逢有重担”,亲爱的小孩们,看看这图,想想看,这担子上,都会担着啥呢?(指名生说)

  ③这些都是看得见的重担,可是,小孩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重担。你再想想,妈妈的肩上还会担着啥呢?面对所有这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重担,妈妈一定会说:“              !”

  →同学们都体会到了妈妈无私的爱,把你的体会放进去,读读这句话。

  过渡:我可敬的妈妈用她无私的爱给我们撑起了一个轻松的童年

  (3)坚强伟大的妈妈。

  我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是的,面对生活的重担,妈妈用瘦弱的身躯默默地支撑了几十年,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妈妈啊。

  我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直到我第一次把妈妈抱起,大屏幕出示:我左手托住妈妈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

  这一抱啊,抱出了多少愧疚和难过,抱出了多少个没想到啊。我“没想到---”,“没想到——”,“更没想到——”(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此时的感受吗?)

  把你的感受(惊讶、感动、感恩)放进去,读读这句话。一起读。我一直以为……

  (4)朴实无华的妈妈。

  (就是这样的一位妈妈,当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时,她却说:“提那些事干啥?哪个妈妈不是这样过来的?”)→在妈妈看来,这些事情是怎么样的?→真情是最美的语言,不用一点点的修饰!我们一齐读读妈妈的话吧!

  2.齐读第2节:

  母慈子孝啊。刚才,我们走进作者的记忆深处,通过品词、读句、赏段,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妈妈的无私和伟大。让我们捧起课本,用心地读一次第2自然段吧。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读中体悟:同学们都感受到了妈妈的爱,课文中的“我”也感受到了。望着妈妈那瘦小的脸,想到妈妈曾经无数次抱我,我是怎么说的,也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读读四、五自然段。

  →结合学生回答,启发思考:本来床单已经铺好,我应该把妈妈轻轻地放上去,为啥还要好好抱一抱妈妈呢?

  →小结指导朗读:

  我坐在床沿上,把妈妈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妈妈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妈妈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2.师生共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画面吧。轻轻捧起你的课本,看第5自然段,。(一生读第5自然段)

  3.屏幕出示:

  可是,我忽然看到,有两行泪水从妈妈的眼角流下来。

  这是两行怎么样的泪水?

  朴素的妈妈,就用这么朴素的方式表达出她内心如此丰富的情感。品读着这质朴的话语,我们深深沉浸在浓浓的人间真情中。

  →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行动来回报妈妈,这就是人世间最动人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感受着母子间的深情,一起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于是,我也想起

  (教师朗诵小诗):

  4.片断练笔:此时,病房里安静极了,可是“我”和妈妈却百感交集。

  请同学以 “妈妈啊,_________”或“儿子,你可知道:__________”为开头他们的心理话。

  5.引导交流。 听得出,同学们已经走进了母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到了这世间最美妙,最动人的对话。

  五、总结延伸

  再美的辞藻,也描摹不出这个名字的伟大----妈妈;再多的感恩,也承载不了这份爱的厚重,母爱。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妈妈;我们会永远珍藏这份爱--母爱。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2

  课前谈话:聊聊自己的妈妈

  一、复习:

  齐读课题,回忆:

  是谁第一次抱妈妈?文中的“我”是在啥情况下第一次抱妈妈的?我第一次抱妈妈,抱出了啥样的感受呢?我第一次抱妈妈的感受,也岂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能概括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文中的“我”的心灵世界。

  二、学文

  1.课文的题目就是,第一次抱妈妈,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就是具体描写我抱妈妈的呢?

  学生迅速浏览全文,划下相关的语句。

  交流:

  “我左手托住妈妈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妈妈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师:我一个年轻人抱着妈妈,竟然差点仰面摔倒,这是为啥啊?

  正因为我从小到大,第一次抱妈妈,没想到妈妈是这么轻,才用力过猛。

  师:我一直以为妈妈有100多斤,而事实上,妈妈有多重啊?

  “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此时的妈妈,会有多重呢?不清楚,但可以确定,一定很轻很轻。

  2.妈妈会是这么轻,我想到了吗?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怎么样的啊?请你迅速浏览课文的第二段。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我为啥会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呢?轻轻地读读课文第二段,划下相关的语句。

  交流1:

  “妈妈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翻山越岭”就是形容啥的?山路好走吗?可是妈妈,却总是——生读

  “我”和妹妹越来越大,越来越重,妈妈还是年复一年,总是——

  妈妈“肩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走过这弯弯曲曲的山路,都是为了啥啊?

  我和妹妹,就是在母亲的拉扯下,走过崎岖的山路,也走过坎坷的人生之路,一天天长大了啊!(齐读)

  在小时候的我的眼里,妈妈是怎么样的形象啊?

  妈妈如此坚强,如此能吃苦耐劳,在我的眼里,她是高大的,她是力大无穷的。

  交流2: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妈妈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妈妈为啥总是自己来挑重担啊?是因为她的力气大一些吗?(指名读句子)

  而我竟然真的一直以为妈妈是力大无穷的!妈妈是真的力大无穷吗?

  出示:“我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妈妈肩上的挑的担子有多重啊?而妈妈呢?(一读句子)

  妈妈承受的重担,仅仅只有那100多斤的东西吗?(二读句子)

  是啥力量,使妈妈她那80多斤的身体,竟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妈妈身体的力量不是无穷的,但母爱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三读句子)

  妈妈真是——(你来赞扬妈妈)

  连护士也动情地对妈妈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面对赞扬,妈妈的表现是怎么样的?

  出示:妈妈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啥?哪个妈妈不是这样过来的?”

  交流:妈妈说这番话的意思是啥?

  每个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每个妈妈都是怎么样过来的呢?每个妈妈都是——,都是——

  师:是啊!每个妈妈都是为了小孩,为了家庭,为了生存,都用那柔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多的重担,让我们一天天长大,而妈妈却一天天老去!而文中的我竟然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却不知道:——(生答)

  妈妈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的感受怎么样?(难过,愧疚)

  交流:我的心里为啥难过、愧疚啊?

  (再次轻声齐读句子)

  3.望着曾经那么能干坚强,而此时却病重的妈妈,我突发奇想地说:“”(指名读)

  我想抱妈妈,其实就是想——

  妈妈抱过我无数次,而我却从来没有抱过妈妈。此时,一个儿子抱着自己妈妈的动人画面出现了:

  师朗诵“我坐在……”

  我轻轻地摇动着妈妈,妈妈睡着了吗?此时的妈妈能睡得着吗?

  此刻,不论是抱着妈妈的我,还是被儿子抱着的妈妈,他们的内心都是无法平静的。他们各自的心里都默默地想着……

  出示:

  我抱着妈妈,轻轻地摇动,望着眼前满脸沧桑的妈妈,我不禁想到:

  妈妈躺在儿子的怀抱里,感受着儿子身上的体温,不禁想到:

  学生写话,交流

  母子的内心都是那么的不平静,可是这幅儿子抱母图,却是那么的——

  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轻声)

  妈妈的眼角,流下了两行泪水,这是啥样的泪水啊?

  三、小结升华

  1.小结:

  师:儿子第一次抱妈妈,就是要表达自己对妈妈的——(一个字)(齐读课题)

  儿子抱妈妈,也正是因为妈妈曾给过自己——,儿子抱妈妈,是儿子在感谢妈妈的恩情啊!浓缩为两个字,就是(感恩)(二读课题)

  儿子用身体抱妈妈,其实更是在用心——报妈妈啊!

  从小到大,妈妈抱过儿子多少次,而儿子长这么大,却是——

  儿子对妈妈的爱,与妈妈对儿子的爱相比,实在是——

  一个小孩,怎能报答得了妈妈的恩情啊!古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也曾说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所以,当小孩第一次抱妈妈时,内心怎能不——,不——呢!最后齐读课题。

  2.延伸:

  课文学到这里,不知道你的心里想到了啥?

  学生交流

  饱含深情齐读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妈妈”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妈妈相处的精彩片断。

  2、学生通过创作诗或儿歌来歌颂妈妈

  德育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妈妈

  拓展读写点

  1、通过学习范文,让学生也写一段与妈妈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2、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多媒体课件,讲义,带花边的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以创设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妈妈,赞美妈妈的感情,以形成共鸣。(投影出课题,执教者)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母亲”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妈妈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妈妈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妈妈的文章。

  二、教学步骤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老师提出要求:拿起笔来,将你认为应该勾划的地方分别用各种符号(这里作简单的符号说明)勾划出来。

  2、老师提问

  (1)你们感受到了啥?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文章讲了一件啥事情?(这里用投影给出归纳办法)

  (如: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妈妈生病后 地:在医院里事情的起因:“我”错以为妈妈的体重不轻

  经过:进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妈妈睡觉  结果:妈妈也被感动了。)

  3、学生将勾划的内容拿出来交流。

  先在小组之间交流。(1)学生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好在哪里?(2)学生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班上讨论。(3)学生认为问题较好并自己知道答案的,也可以先考全班同学,然后一齐分享。

  4、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讨论做答(投影)

  (1)我望着妈妈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啥说“我”对不住母亲?(答案提示:误解了母亲力大无穷,最后才得知那是母亲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能让小孩苦着累着。现在有些小孩也总认为那些是父母应该干的事情,他们就是有那么大的本事来承受一切的生活负担。当小孩们长大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2)“我”为啥会突发奇想,要抱着妈妈睡觉?(答案提示:正因为“我”误解了妈妈力大无穷后,强烈地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所以想出一种回报妈妈的最直接的方式。)

  5、既然作品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妈妈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么样“感恩”呢?

  (之后可以提到一个为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6、读写拓展

  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母亲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7、学生写好后同桌交流,然后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8、读写拓展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母亲吗?好:现在我请各位小诗人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你母亲。

  9、学生创作成果展示

  三、小结:

  (将我制作的卡片送给表现好的同学)

  唐代诗人孟郊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么我们就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好不好?今天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0

  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妈妈》于永正老师谈《第一次抱妈妈》 今天下午,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解读名师,感悟成功”的名师研修班的活动。作为主持人,我特意请于老师谈一谈在西安上的《第一次抱妈妈》。 一、“读书至少十来遍!” 于老师没有马上解读文本,而是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听着听着,眼泪就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就像于老师自己说的“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呢大家都为我鼓掌。”的确,常常听于老师读课文,常常会感动。也许源于他对于生活独到的理解,也许是他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吧! 谈到钻研教材,于老师说他从来不先看教学参考书。而是一遍一遍地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读到文章就像自己写的,就像写自己的事。 二、读透字面,了解内涵。         1、抓住 “重担”进行教学。 师:妈妈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妈妈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啥?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妈妈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呢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妈妈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妈妈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呢妈妈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妈妈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妈妈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妈妈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妈妈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妈妈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妈妈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妈妈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妈妈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妈妈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妈妈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2、“无数次”和“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 师:想一想,妈妈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啥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妈妈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妈妈流的泪水是欣慰的。  师:欣慰的泪水。仅仅是欣慰吗?还有吗?  生:我觉得妈妈流出来的泪水是高兴的,幸福的。  师:幸福的,高兴的,欣慰的。还有吗?  生:我觉得妈妈流的泪水是感动的。  师:感动的。还有吗?是苦的吗?  生:我觉得妈妈流下来的泪水是激动的。  师:激动的。于老师还有一点儿体会补充一下,(此时还有学生举手)哦,你说。  生:我觉得妈妈流下来的泪水是安祥的。  师:换一个词儿--欣慰的。  生:我觉得妈妈流的泪水是甜的。  师:是甜的。但是呢,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也苦也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妈妈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也苦也甜的泪水。但是呢,同学们看黑板,(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妈妈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师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妈妈,妈妈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妈妈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啥?你想说些啥?第一次抱妈妈,妈妈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可是我们小时候妈妈是无数次抱我们,这两个词放在一起,难道你就不想对作者、对自己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啥回报。  师:妈妈的爱是无私的,不需要回报。还有啥要说的?  生:作者应该多奉献少索取。  师:不光是作者,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要多奉献少索取。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师:最伟大的,最无私的。还有啥要说的?请讲。  生:妈妈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最宽广的。你想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啥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于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掌声。(全班同学鼓掌)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生在书上写,师在黑板上写。写完以后,师也将末尾的句号改为叹号。)同学们坐好。此时此刻我第一句话要说的是这一句诗,我第二段话要说的,想不想知道?(师拿出一个笔记本)想不想听于老师读第二段话?(生齐答:想。)谢谢大家。(师读自己写的读后感。)《第一次抱妈妈》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父母虽然去世了,但是呢别人的年迈的父母还健在,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小孩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三、不放过文章中闪光的地方。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也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于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当中,她把床边的边边角角都拉平,然后告诉我,把妈妈放上去,轻一点儿。从护士的动作,从护士的话语当中,你们一定也想到了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些啥?” 于老师说:“这些闪光的地方不要放过,但是呢一句话就够了!” 搞完活动,我细细品味于老师的话,感到受益匪浅。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5

  作者:茅佩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9

  《第一次抱妈妈》教学设计二

  作者:茅佩珍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妈妈,抱起妈妈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妈妈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妈妈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妈妈抱自己一样,“我”把妈妈抱在怀里,让妈妈入睡,结果却发现妈妈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妈妈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妈妈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妈妈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妈妈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妈妈。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妈妈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妈妈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妈妈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啥或者你心里有些啥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妈妈,其它的自然段也是写是啥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妈妈”?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妈妈换床单,没想到妈妈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妈妈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妈妈力大无穷,却不知道妈妈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妈妈抱“我”一样抱着妈妈入睡,却发现妈妈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习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妈妈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妈妈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歌颂妈妈的文章《第一次抱妈妈》。

  3、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 我为啥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啥?

  *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妈妈吃力地起床,对妈妈的体贴。和后面我抱妈妈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妈妈,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啥这样读?(妈妈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2:妈妈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啥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妈妈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啥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妈妈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么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妈妈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呢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妈妈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啥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妈妈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妈妈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妈妈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妈妈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妈妈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妈妈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妈妈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妈妈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妈妈,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妈妈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妈妈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妈妈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妈妈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也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妈妈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啥?哪个妈妈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妈妈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啥?哪个妈妈不是这样过来的。”从妈妈的表情,从妈妈的话当中,你看出了啥?

  b、所有妈妈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妈妈的胸怀!这就是妈妈,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吗?你想到了啥?

  三、学习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妈妈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妈妈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妈妈抱我一般,我抱着妈妈入睡——(放flash)

  2、看到妈妈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啥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妈妈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也苦也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妈妈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妈妈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妈妈,妈妈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妈妈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妈妈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啥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妈妈》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妈妈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妈妈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妈妈

  妈妈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太仓市实验小学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并在正确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妈妈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通过练笔歌颂妈妈。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借助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学生对妈妈的崇敬与关爱 。

  难点:小学生的认知与文本之间存在差距,因而,努力将文章中的妈妈与自己的妈妈产生关联,进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触发情感

  1..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妈妈,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3课,来了解妈妈。(齐读课题)

  2..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吗?

  3..过渡:相信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动会感染大家,给每一个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二、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循题入文,初感母子情

  1..课题是“第一次抱妈妈”,文中有两处直接描写了“我”抱妈妈的情景,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他们画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a “我左手托住的脖子……差点仰面摔倒。”b“我坐在床沿上,把妈妈抱在怀里……我将她轻轻摇动。”

  2..过渡:短短几十字,字字含情,句句有爱,这其中也包含怎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仔细品读。

  (二)体重比较,体会“我”的难过

  1.默读课文第一节,思考两个问题:a、一开始“我”为啥要抱妈妈?b、透过“我”抱妈妈的动作,你能看出“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2.是啊,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确实需要有人抱她下床,“我”这个做儿子的当然义不容辞了。我们来交流第二个问题。

  3.“我”以为妈妈有多重?可实际呢?

  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妈妈连89斤也没有了。咱们同学体重超过80斤的请举手。

  4.妈妈的体重竟然跟十岁的小学生差不多!这使我心里很难过,“我”为啥难过?

  (三)回忆生活,感受母爱无畏

  1.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我”为啥连妈妈的体重也看不准呢?

  2.出示:“在我记忆中,妈妈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一个字,一句话,往往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学习语文,要善于把文字想象成画面,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你能看到啥?你能听到啥?

  (1)你看到山了吗,啥样的山?山路呢?你看到担子里面是啥吗?

  (2)这担子有多重?妈妈肩上的担子只有100多斤吗?

  (3)你看到妹妹了吗?(深情描述)她哭着喊着:“母亲,我饿!”妈妈会怎么说?

  (4)此时妈妈多想“飞”回家为女儿做顿虽不丰盛,却很可口的饭菜呀!可是,“我”拉着母亲的手,使劲往后拖,边哭边说:“母亲。我累了,走不动了!”妈妈怎么说?

  (5)刚才,我们看到了坚强的妈妈,慈爱的妈妈。再来读这段话,告诉大家,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的心?

  是啥力量支撑着妈妈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好不容易把小孩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妈妈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也是为啥呢?(还是母爱)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妈妈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作为儿子为啥一直都不知道呢?

  3.现在,当你了解了妈妈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妈妈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 把这份感动读出来 。

  4.妈妈身上的担子太重了,请问:文中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妈妈肩上的扁担吗?

  (四)抓住问句,体悟母爱无私

  1.这担子太重太重了!可“我”却认为妈妈身强力壮,力大无穷。这让我愧疚万分!连护士也动情地说——引读

  2.可妈妈怎么说? 妈妈这话啥意思?为啥?

  (五)联系生活,产生情感体验

  1.妈妈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慈爱与坚强,更重要的是,她们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连提都不让提,更别说啥汇报了。这就是母爱的伟大,这就是伟大的妈妈!

  2.你,想到你妈妈了吗?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的生活。说说吧,你母亲是怎么样爱你的?

  (六)“抱母入睡”,体验母子情

  1.仔细看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默读课文,体会我是怎么样抱妈妈的?

  3.儿子抱妈妈,这一幕多感人呀,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第五节。

  4.我们都看到了妈妈眼中的泪水,妈妈为啥流泪呢,妈妈流的是啥样的泪?此时,我的心中是怎么样的感受?          

  5.圈画“第一次”、“无数次”比较体会;儿子第一次抱妈妈就让她这么激动,欣慰,我们把这个无数次和第一次摆在一起,就会发现我们的第一次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让我们再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节,读出妈妈的欣慰,读出妈妈的激动。

  三、真情告白,深化情感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我也是一位妈妈,“养儿才知报母恩”哪!我想起了我的妈妈,我要把一首诗送给她,送给全天下的妈妈!(配乐朗诵《母爱》)

  2.此刻,你有哪些事要为妈妈做?你有啥话要对妈妈说呢?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别忘了在开头深情地喊一声::“母亲!”(歌曲《烛光里的母亲》响起,学生动笔抒写心中的情怀)

  3.回家后,把你写的话读给你的母亲听。

  板书设计:         第一次 抱妈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 无数次 抱我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7

  作者:平民白雨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8

  《第一次抱妈妈》教学设计五

  作者 平民白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进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妈妈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妈妈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啥很难过?”。

  三、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朗读配乐: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习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妈妈。(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啥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啥想法?

  相机板书:原因感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习情况,看看通过预习,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时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检查读书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妈妈的原因是啥?

  生答。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妈妈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妈妈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妈妈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妈妈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妈妈的恩情而抱妈妈的?

  师: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妈妈是啥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妈妈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竟然是啥意思?作者没想到啥?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妈妈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妈妈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妈妈不了解,关心不够)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啥?”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引导:妈妈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啥?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引导:瘦弱的妈妈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么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啥?听到了啥?你也想到了啥?

  引导:妈妈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妈妈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妈妈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妈妈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妈妈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妈妈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妈妈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师:是啥力量支撑着妈妈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师:好不容易把小孩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妈妈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也是为啥呢?(还是母爱)

  师: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小孩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妈妈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而其实?

  师: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妈妈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啥一直都不知道呢?(妈妈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妈妈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妈妈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母亲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母亲做的事。

  2、拥抱母亲并对母亲说:“我爱你”,然后把母亲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附板书:          第一次抱妈妈

  原因先:换床单(1—3)

  后:报母恩(4—5)

  感受:难过愧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妈妈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并从无怨言,这使作者感到难过和愧疚,进而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这个想法是……?

  二、品读4、5自然段。

  师:同样是抱妈妈,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啥不同吗?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师:为了让妈妈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妈妈睡着了吗?

  师:妈妈流的是怎么样的泪水?为啥?(激动、幸福、欣慰等)

  引导:妈妈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妈妈仅仅一次,妈妈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妈妈抱我呢?(板书:妈妈无数次抱我。)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我虽然能抱妈妈一时,却报不了妈妈对我们一世的情啊!妈妈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师: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一天中母亲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为母亲做的事

  3、当你拥抱母亲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母亲有啥反应,你也有啥感受?

  4、现在有啥话想对母亲说吗?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美好的心灵。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想起了文中妈妈说的一句话:“提那些事干啥?哪个妈妈不是这样过来的?”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爱儿女。我想那位护士也一定想起了她的妈妈,你看她在文中都有哪些变化?(体会到护士也被无私的爱打动了。)

  师: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别人的小孩。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请落实在行动上,然后写一篇日记,哪一天有了行动,哪一天写这篇日记,老师看你的日记就知道你是否行动了。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则孝顺长辈的日记。

  2、抄写生词并听写。

  3、《课程探究》第13课。

  附板书:          第一次抱妈妈

  妈妈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8

  加乐中心学校 王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妈妈》。文章记叙了由于妈妈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妈妈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妈妈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妈妈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小孩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妈妈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母亲好》我通过一组图片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啥抱妈妈?”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办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啥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妈妈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妈妈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妈妈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妈妈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啥意思?作者没想到啥”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妈妈的原因及抱妈妈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妈妈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妈妈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比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妈妈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妈妈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妈妈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第二个没想到则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以及作者内心的难过。而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啥这么难过?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作者的记忆,去想象当时妈妈那80多斤的身体在背着妹妹、承受重担、拉扯我们翻山越岭的画面,想象她担子中会挑多少重物,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心朗读,用心体会,读出感动,悟出真情。这时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多年来是母爱这一伟大的力量支撑着妈妈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时再来引读第三个没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览无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心里变化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到“愧疚”这个词,那么作者为啥愧疚,是理解的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继续采用1、2自然段的读、感、悟的办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妈妈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时一种想回报妈妈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小孩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妈妈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妈妈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音乐声中,我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妈妈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妈妈,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啥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时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抱妈妈的动作“坐、抱、轻轻地摇动”体会作者回报妈妈之意。此外,我还将重点出示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到,有两行泪水从妈妈眼角流下来……”并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板书:真情不限)而后我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种浓浓的母子情充溢学生心中,此时,再来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读四、五自然段,学生会倍加感慨,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五、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母亲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我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母亲的床头,给母亲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妈妈

  难过愧疚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9

  看拼音写词语。

  bó zi shuāi dǎo fān shān yuè lǐnɡ shòu xiǎo kuì jiù

  ( )( ) ( ) ( )( )

  zé ɡuài bì shānɡ lún liú tū fā qí xiǎnɡ lì dā wú qiónɡ

  ( )( )( ) ( ) ( )

  组词。

  脖( ) 率( ) 闭( ) 翻( )

  勃( ) 摔( ) 闲( ) 番( )

  把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1.哪个妈妈不是这样过来的?

  2.妈妈这样操劳,你怎么还不能理解她的心意?

  3.妈妈的唠叨中难道没有包含着浓浓的爱?

  四、造句。

  1.轮流……

  2.翻山越岭……

  五、成语天地。

  学了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后,请你用八个成语来形容叶欣

  六、三字经。

  尊敬长辈篇:

  2.你还能写出几句吗?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次抱妈妈》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妈妈,抱起妈妈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妈妈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妈妈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妈妈抱“我”一样,我把妈妈抱在怀里,让妈妈入睡,结果却发现妈妈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我一遍也一遍地读着,被文中的亲情打动了。

  导入课文后,我出示了两个自学提示:1.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文中描写“我”抱妈妈的关键性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2.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为啥“我”不知道妈妈竟然这么轻?画出相关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提醒学生:不要放过一个词、一个句子。如果你对其他词句有自己的理解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开始了自学批注,然后二人小组交流。大约十分钟开始了全班交流。学生纷纷举手,有的以小组形式汇报,有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每个小孩都在思考着、感悟着、体会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我主要抓住妈妈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担子”和“翻山越岭”的意思,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你也为妈妈做过些啥?你打算怎么样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学生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即使是没发言的学生也受到了教育。最后我总结道: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别人的小孩。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把母爱扩大了范围,相信学生一定会铭记在心的。

  课后我想:教学这样感情真挚,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首先教师要善于煽情,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浓情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主阅读,自主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受到思想教育。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站    点击数:109

  《第一次抱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妈妈”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妈妈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妈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边听边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啥?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啥感受?

  2、全班交流。

  3、是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有啥感受?

  4、齐读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

  1、提出自读要求:

  (1)先读读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生字词。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自读,指名读。

  通过课前预习,你在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上有啥收获?

  (2)齐读生字词。

  (3)通过课前预习,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互相交流、补充。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自己再认真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啥内容?

  2、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4、指名正确说课文的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2、哪些字难写?关键笔画在哪儿?

  3、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上课之前,播放《心中的故事》的歌碟,创设气氛,激发学生热爱妈妈,赞美妈妈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一、复习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

  是的,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妈妈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妈妈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歌颂妈妈的文章。

  二、新授

  1、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文章。

  拿出笔来,勾画与课题有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1)你们感受到啥?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母爱┅┅)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啥内容?

  2、讨论感悟。

  (1)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

  (2)从中你明白了啥?

  (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投影:

  a.“我”望着妈妈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住你啊!”这里为啥说“我”对不住母亲?

  b.“我”为啥会突发奇想,要抱着妈妈睡觉?

  (4)在学生说的时候,相机指导用“轮流”、“翻山越岭”说一句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3、文中的“我”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妈妈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你们会用啥样的方式来感恩呢?

  (可提到为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拿起手中的笔,将你与母亲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吗?

  2、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选几篇写得较好的文章实物投影,并让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学了这课,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现在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感人的课文。

  2、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拓展练习

  1、课前,你们已经收集了不少歌颂妈妈的诗歌、短文或歌曲,带来了吗?

  2、互相交流。

  3、谈自己的感受。

  三、读写拓展

  1、交流得真好,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那恩重如山的母爱,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母亲?

  2、各人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卡片上,送给母亲。

  3、创作成果展示。

  4、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天下妈妈健康、快乐!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妈妈

  难过→愧疚→崇敬、爱戴

  母爱伟大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12

  课前谈话(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体会说话的重要性。处处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进行了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融洽。)

  师:请问你们是几班的?

  生:四、一班

  师:四、一班从这个一就可以看出来,样样领先。事事走在前面。我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那我们四、一班同学感觉到很自豪。一是排头兵。你们认识我吗?

  生:认识。

  师:我叫啥?

  生:于……

  师:谁认识反字?

  生:于永正老师。

  师:我问的是我叫啥,不是我干啥。我叫啥?

  生:于永正

  师:回答正确。我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欢迎我吗?

  生:欢迎。(生鼓掌)

  师:谁能说一句欢迎我的话?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了。欢迎我的话张口就说。

  生:欢迎于永正老师

  师:把话说完整了。来干啥?

  生:欢迎于永正老师来我校讲课。

  师:谁能在前面加一个词,让我听了更高兴?

  生:欢迎于永正老师来我校讲课。我们感到很荣幸。

  师:是感受,不是欢迎。在他的基础上加一个词。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来我校讲课。

  师:还是你棒。会说。江苏徐州离这里很远。在他的话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啥词,让我听了更感动。

  生:欢迎慈详的于永正爷爷来给我们上课,我们感到很荣幸。

  师:加了个慈详的老爷爷。

  生:(开心的笑)

  师:也可以,但是呢我是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看到老师的辛苦,我会更感动。想好没有?哦,有举手的。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亲自到我们学校来上课。

  师:亲自上面再加一个词。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不远万里的来给我们上课。

  师:鼓掌。(生鼓掌)他毕竟不知道徐州离这里多远,所以用了不远万里这个词。没有一万里,也没有一千里,只有七百华里--------三百五十公里。那不用不远万里,换个啥词?

  生:热烈欢迎年轻的于永正老师不辞辛苦的来给我们上课。

  师:不辞辛苦有了,但是呢表达的不准确。

  生:热烈欢迎于永正老师千里迢迢的来给我们上课。

  师:可以。千里迢迢还可以换个啥词?远……

  生:远到而来。

  师:同学们,好好学语文,谁的语文学得好,谁的书读得多,谁就会说话。同样一句话,你用的词不一样,表达的意思的感情这不一样。所以记住,好好读书。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人到齐了吗?

  生:到齐了。

  一、导入新课

  师: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哪一篇课文?

  生:《第一次抱妈妈》

  1、板书课题《第一次抱妈妈》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同学们跟我一块写,看到了吗?“母”要注意它的笔顺,点、横、点,“亲”这一横要写长一点。

  2、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声音太大。这样的课题不应该这样读。声音低一点,速度慢一点。

  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再读课题)

  师:(范读第一次抱妈妈)

  生:(跟读)

  二、检查预习

  师:课文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1、通过预习知道了啥?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啥?或者说你读懂了啥?有哪些收获?不翻书,考验你的记忆力。考验你的理解。

  生:妈妈对我们恩重如山。

  师:他读懂了恩重如山。非常不简单,老师很喜欢你。你还读懂了啥?

  生:母爱是伟大的。

  师:可以这样说。还读懂了啥?知道了啥?没有了?从语文这个角度上说,不要说那么多大词。不要说太高。

  生:妈妈从小把我养到大。

  师:还知道了啥?听清我的问话。

  生:母爱是无私的。

  师:这话不说了,不说母爱。还知道了啥?

  生:文中的作者,不知道妈妈这么轻。

  师:看说的多好,文中的作者,竟然不知道妈妈有多重。这是作者万万没想到的。既然如此,作者的妈妈有多重呀?我看谁能记住?

  生:89斤。

  师:这样说,比说母爱是伟大的,还要好。没想到竟然不知道妈妈有多重。他以为妈妈有一百多斤重,没想到妈妈最重的时候只有……

  生:(齐)89斤。

  师:(板书89斤)还知道了啥?

  生:妈妈病的时候,连下床都很费劲。

  生:妈妈无数次抱过作者,作者突发奇想也想抱抱妈妈。

  师:作者抱了一次妈妈。

  生:作者抱妈妈的感觉。

  师:越说越好。预习的果然不错。知道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且记住了妈妈只有89斤。这就是收获。

  2、读几遍课文?(建议这里不问,下边检查读前再问)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10遍。

  师:真读10遍吗?

  生:真的。

  师:于老师很佩服你。你读了几遍?

  生:12遍。

  师:于老师记不这么准确,我会说大约十遍。谢谢大家,读了这么多遍。总而言之,读了很多遍。好了,于老师要检查两个词。既然读了那么多遍,这两个词一定读懂了。

  3、检查词语:“翻山越岭、愧疚”(既是生词也是学生难理解的词语)

  读正确、说说词语的意思、说字典里的意思、特别强调预习要查字典理解词语在字典里的意思,理解准确

  师:(板书“翻山越岭”)这是要检查的第一个词。你站起来读。

  生:(读“翻山越岭”)

  师:再读

  生:(再读“翻山越岭”)

  师:多清晰,一起读。

  生:(齐读)

  师:一起读,要加快速度。“翻山越岭”读。

  生:(齐读)

  师:以后齐读,就这样读。于老师要考试了。在“越”下面加个点,“越”怎么讲?

  生:跳

  师:(表演跳的动作)查字典了吗?猜的?不准确。谁查字典了?没有。继续猜。

  生:跨越

  师:把这个“越”去掉,跨。于老师查了《新华字典》,“越”有七个解释,有一个叫“跨”,举个例子: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不是跳,跳怪累的。明白?

  生:明白。

  师:再检查一个词。(板书“愧疚”)谁来读?

  生:读。

  师:再读。

  生:(再读)

  师:(强调“疚”的读音)于老师也要考试了。(在“疚”的下面加一个点)请你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生:特别内疚,心里特别不舒服。

  师:不准确。查字典了吗?也没查。有没有查字典的,预习的时候,生字要查字典的。从今天开始,预习课文要查字典,把每个词的意思弄清楚。猜,“疚”啥意思?

  生:内疚。

  师:等于没讲。

  生:难过。

  师:“难过”沾点边。字典不是这样说的。

  生:心里感觉非常不安。

  师:好,这个第一个意思是“感觉不安”。记住没有?请坐。不仅感到不安,而且感到很痛苦、难过。在这里有痛苦的意思,但更多的是难过。因为不知道妈妈有多重,总以为妈妈力大无穷。有一百多斤,没想到那么轻。作者愧疚、惭愧。明白了,就这样去预习,不要放过每一个不理解的词。

  师:既然读了这么多遍,于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读的怎样?请这一行站起来开火车。其他同学把书打开,眼睛看,耳朵听。

  4、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找一生读,教师评价,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有感情更好。范读指导全体学生读

  生:十三,《第一次抱妈妈》,妈妈病了……

  师:那么长的一个自然段,只出现了一个小错误。很了不起。接着往下读。

  生:“妈妈竟然这么轻……”

  师:(打断)暂时停下来,一起来读这句话“在我记忆中,妈妈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一起读。

  生:读

  师:接着往下读。

  生:读

  师:你读的很流畅,这是你的优点,但是呢太快了。听我读最后一句。(师范读“我一直以为妈妈力大无穷……”)

  生:齐读。

  师:这样读就对了。接着往下读。

  生:(读)

  师:同学们请看书。(师范读)好,像老师一样读。……好,想一想,老师为啥让你们读这么多遍?护士说的话多么好,听老师读一遍。轻读。

  生:(轻读)

  师:这样读多有味道。放下书。为啥于老师让你们反复的读这两句话?谁知道我的用心?很难吗?我再换一种问法。从这两句话中,你感觉这个护士怎样啊?

  生:护士十分小心。

  师:用两个字就行。护士真是个……

  生:护士真是个亲切的人。

  师:这不是我想要的词。

  生:真是个温柔的护士。

  师:你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护士真是个好人。工作多负责任,把边边角角都拉平了。把别人不注意的地方都弄好。看我的表情,“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是好人吧,记住这个好人,虽然她不是个主要的人物。接着往下读。

  生:(读)

  师:正确,流畅。

  生:(读)

  师:到目前为止,你是读的最好的一个。老师很喜欢你的朗读。哪里好呢?除了读的流利正确以外,她的语气很自然,就像说话一样读书。但是呢所有同学都没有得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有感情”。

《第一次抱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次抱妈妈》片断赏析之一

  刚刚听了于永正老师上的《第一次抱妈妈》的第一课时,感想很多:

  感想一:“课题质疑”意何在?

  “课题质疑”在前一段时间里是被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认为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办法。后也因为“课题质疑”的质量不高以及经常与下一个教学环节脱节,而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今天听了于老师的《第一次抱妈妈》,他在教学的环节中也安排了课题质疑,不仅引起我思索:“课题质疑”意何在?

  片段: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啥问题要问吗?说说看。生:为啥要第一次抱妈妈?

  师:为啥要第一次抱妈妈?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妈妈,妈妈是啥感受?我是啥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妈妈,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妈妈,妈妈是啥感受?作为子女的,抱妈妈的子女是啥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妈妈?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妈妈?多大的年纪抱妈妈?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啥事使我第一次抱妈妈?

  师:哦,发生了啥事?为啥要抱妈妈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啥时间、啥地方抱妈妈?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妈妈,妈妈是啥感受?抱妈妈的人是啥感受?还有,在啥时间、啥地方抱妈妈?为啥要抱妈妈?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妈妈》。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习,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

  一、课题质疑培养了一种意识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质疑的质量并不高,他们对课题所产生的问题只要一读课文就可以顺利的找到答案,那质疑的目的究竟是啥呢?于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说:“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从于老师的话中可以看出,对课题进行质疑不在于学生能提出多高质量的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读了就要想的习惯,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质疑激起了一种欲望

  课题质疑以后,就进入了课文的初读阶段,初读课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猛一看,这一步好象跟前面的课题质疑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学生对课题产生了种种疑问,他就有了解疑的需要,并由于这种需要来自本身,就大大激起了他阅读的欲望,进而在这种欲望的强烈驱使下顺利的完成初读课文的要求。与直接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朗读相比,学生的阅读欲望要更强烈些!

  在此案例中,于老师并没有在进入初读课文之前把它抛之一边,给人感觉为质疑而质疑,教学环节脱节,而是问:“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于老师就对这一教学步骤进行了合理的处理,是整个的教学环节和谐自然。

  相关资源:

  13 第一次抱妈妈——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西安培训会上执教《第一次抱妈妈》实录第一课时

  于永正《第一次抱妈妈》教学视频(上)      于永正《第一次抱妈妈》教学视频(下)

推荐站内搜索:全国司法考试时间、中国卫生人才网官网、春节作文300字三年级、安徽成人高考成绩查询、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日志心情、我想握住你的手 作文、公务员考试题库下载、山东专升本考试信息网、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879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