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

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

  2、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如文章中比喻等写作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比、前后呼应等的写法。

  重点、难点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维吾尔族的民风民族以及和田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欣赏维吾尔族歌舞导入,借助地图知道他们主要生活在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上课

  一、揭题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认识认识生活在新疆和田的维吾尔人(板书:和田)齐读课题一遍(生齐读课题:9、和田的维吾尔)(点课件)和田在新疆的哪里呢?,(师:手指大屏幕)它在新疆的南部,地处大沙漠的边缘。

  二、初读课文

  让我们来到和田地区,了解那里的风俗,感受维吾尔人的特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简介了和田维吾尔的风俗特点的。

  (教室巡视 个别指导)

  1、认识课文中出现的新名词

  馕   土馕坑   库乃其  巴扎  都帕巴朗子艾得来斯

  出示词语,理解

  请你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读准字音。

  读着这些词语你有啥发现(新疆维吾尔语)

  这些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少碰到的,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认识。

  结合图片认识:馕  巴朗子  土馕坑  都帕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带着浓郁民族特色的词语。(生齐读)

  2、理清脉络

  是啊,读着这些词语,一股浓郁的维吾尔民族气息扑面而来。课文从哪几个方面简介了和田维吾尔的风俗特点的?(指名回答)(边说边板书)

  板书:

  爱土地(2、3)

  爱美  (4)

  爱歌舞(5、6)

  小结:(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读书的办法)是啊作者就是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聪明的同学肯定发现这个单元的哪篇课文也是这样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的?(第七课《藏戏》)这样从几个方面来安排材料就把事物的特点简介得很具体也很有条理。

  三、深入学习

  1、那就请同学们在这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重点读一读,从中你读懂了啥?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插话:如果你还有时间可以再研究一下另外的两个方面。

  1、随机板块交流

  那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方面?

  (生说)还有哪些同学也对这个方面感兴趣?那让我们大家一起先来学习这个方面吧?

  你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啥?

  (随机板块教学)

  (一)爱土地(2、3)

  句子1: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也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预设:烤肉、馕都是从土馕坑里烤出来的

  预设:热爱土地的程度是令人惊叹的。(继续)

  预设:谁能谁也能  还有“!”等看出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读出这份惊叹。

  预设:读得不好。谁能读得更好

  读得好。读得真好,让我们大家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读一读。

  句子2:

  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随机板书:吃)

  预设:库乃其居然是沙土灰里烧出的,如果是我们这里一定会觉得挺脏的。

  预设:我有补充,作者抓住了一系列的动词。

  预设:这个库乃其是非常特别的,吃了它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

  师:那让我们动动笔将这些动词圈出来吧。(生自己找——交流)

  挖、捡、燃、埋、食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库乃其”的制作过程。(齐读)

  师:再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你还读懂了啥?

  句子3: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随机板书:穿或晾衣)

  预设: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办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预设:从“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维吾尔人男女老少都热爱这份土地,他们的服装非常漂亮。

  预设:从“巨大”感受到了衣服非常多,而我们洗过的衣服如果掉到地上会嫌脏的,而他们却直接就铺在了上面。

  是啊多美的一幅画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指着板书)作者从他们制作食物的过程以及晾晒衣服的举动中写出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那份热爱。

  过渡语:你还感兴趣哪个方面?

  (二)爱美(4)

  句子: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也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随机板书:花)

  (采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朵。)

  预设:花儿盛开在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在他们生活随处可见的地方。

  预设:门框边、房梁顶是刻出来的花、墙壁的挂毯上是秀出来的花,感受到他们真爱花

  预设:恶劣的自然环境与他们天花、爱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预设:作者连用了了两个比喻,将都帕和艾得莱丝比作了彩云和花儿很美,这是作者的感叹。

  师:是啊,让我们也来发出这样的感叹。谁来读一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指名读(2人)——齐读(配乐)

  师: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感受维吾尔人爱花、爱美的天性(播放图片,配乐)

  师:是啊,花儿随处课见,谁来填一填。(指课件)

  指名学生填空。

  句型训练:维吾尔人天生爱花。花儿盛开在,盛开在,还盛开在。

  小结:花不仅开在地上,维吾尔人住的地方、绣的地毯上以及头上戴的身上穿的等等只要能看到的地方都有花的影子,难怪作者说他们天生爱花、爱美,从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乐观的精神。

  过渡:还有这个方面大家感兴趣吗?(感兴趣)那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爱歌舞(5、6)

  句子: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啥人,啥地方,啥时候,想跳就跳。

  预设: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吃饭、睡觉一样。

  预设:从“不论啥人,啥地方,啥时候,想跳就跳”知道他们是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任何时间于地点的。(板书:想跳就跳)

  预设:联系下文知道,连施个礼、耳朵要扎个眼这样的小事都要跳舞,而且聚餐的目的也是跳舞。跳舞比吃饭都要重要了

  ……

  师:是啊,读着这段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场景呢?

  (想象会有哪些人,在啥时候,啥地方因为啥载歌载舞呢?)

  预设:从他们这样的载歌载舞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豪放、乐观的性格

  小结:难怪一提到维吾尔族,我们首先就会想到他们的能歌善舞。原来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啥时候跳就啥时候跳,而且是找尽各种理由来跳舞,他们很热爱他们的生活。

  2、学习课文的1、7自然段

  师: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有啥发现?

  生自由读,交流

  (1)首尾呼应(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板书:豁达乐观)

  师:请你用笔划出首尾呼应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师:女同学读开头的那句,男同学读结尾的那句。(男女同学分角色读)

  师:足可见,维吾尔人的豁达乐观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板书:豁达乐观)

  (2)对比

  预设:“我”和汉子的行为对比。

  总结:这真是一个不平常的夜晚,豪气乐观的维吾尔人让作者肃然起敬,以至于六年过去了还清楚地记得。于是作者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指板书),选取了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这三个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从这三个方面的描述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豁达与乐观。

  下课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豁达乐观

  爱土地   吃  晾衣

  爱美   花

  在歌舞   想跳就跳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  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也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啥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么样向我们简介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上习题;

  3、查阅资料,整理资料。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3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简介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简介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②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也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③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办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④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⑤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2)对词语的理解。

  馕:一种烤制成的面饼,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豪气:英雄气概。

  扼杀: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和发展。

  俊朗:相貌英俊,性格开朗。

  豁达:性情开朗,度量大。

  纵使:即使。

  深邃:邃:深。本课形容维吾尔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彻。

  抽象画: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的绘画。

  渺渺回荡:渺渺: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

  美不胜收:不胜:不能尽,不能完。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办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兴趣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

  2.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简介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办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案例

  片段:

  读懂内容,体会情感,领悟写法

  师:和田维吾尔人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继续交流。

  生:和田维吾尔人还有热爱土地的特点。请大家看第2自然段,我给大家读一读。和田维吾尔人连弄吃的东西都充分利用土地,烤肉和馕都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中烧火,然后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可见他们确实非常热爱土地。

  生:我补充。和田维吾尔人不仅热爱土地,而且其程度“令人惊叹”,这是第2自然段的总起句直接告诉我们的。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们“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呢?还是请大家看第 2自然段。作者写这三种食物是有选择性的,烤肉是“黄灿灿、香喷喷”的,馕是“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库乃其”是他们喜欢吃的,而且,据说吃了它,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生:听你一说,我发现作者写“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还可以从描写的语气中感受到。作者用“谁能想象……”“谁也能想到……”两个反问句来写,用的也是感叹号,可见情感的强烈。我还感受到整段话中都蕴含着作者的惊叹之情。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深入,来,我们一起朗读这段话,注意体会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体会作者的惊叹之情。(生朗读第2自然段。)

  生:我还有补充。从第3自然段也能够感受到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师:请你具体说说。

  生:大家看,有些维吾尔老乡连洗过的衣服都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要是我们,恐怕连衣服上沾点灰都要重洗一遍。可见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多么深厚!

  师:有道理。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还有补充吗?

  生:我也从这段话的叙述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和惊叹之情。大家看第2句话,“远远望去……平添了几分韵味。”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衣服的大小、颜色、形态,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师:大家觉得这里的“韵味”指的是啥呢?

  生:我觉得是指衣服的色彩与形态把沙漠打扮得更美了。

  生:我觉得是指因为和田维吾尔人的存在,让原本寂静而单调沙漠有了生机。

  生:我觉得是他们热爱土地的程度让作者也让我们不得不惊叹!

  师:好,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朗读第3自然段吧。

  五、相关链接

  1.关于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人口目前有800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接近或超过苗族,居前四五位。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族主要是一个农业民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发展了绿洲灌溉型农业。维吾尔族的先民开垦了绿洲,修渠引水,并发明了“坎儿井”这一独特的地下引水系统。小麦是维吾尔族农家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新疆的自然条件利于种植棉花,维吾尔族先民在1 000多年前就开始植棉。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樱桃、无花果等。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字并用。

  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维吾尔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待客和做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季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那样会被认为不礼貌。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房顶多穹窿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也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以示问候。老年人吃饭或到他人家里做客,要双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仪式“都瓦”。有时互相见面时也做“都瓦”。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舞蹈的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有时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时,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场景。舞蹈者情绪热烈,观众拍手、呐喊助威。在农村、乡镇,每逢节日、婚礼、欢送宾客等喜庆场合,都要唱歌跳舞。

  2.关于新疆和田地区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1983年设市,成为和田地区的中心。和田地区总面积为24.8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7%以上。

  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丰厚的佛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而浓郁、独特的民俗风情,更使人耳目一新,饱览异域风采。

  和田地势南高北低,南依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源于昆仑山,在沙漠深处交汇成和田河,最后北流入塔里木河(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和田河是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捷径,是沙漠探险旅行的理想路线。

  和田自古以来就以“稼穑殷盛,花果繁茂”著称,并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它宜农宜牧,是一片富饶的宝地。如今,和田的歌舞仍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胜景,两千年历史的丝绸古迹,以及人与大自然搏斗创造的沙漠绿洲、千里葡萄长廊等人文景观。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过程与办法: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办法

  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也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也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3)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啥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也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呢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2.作者是怎么样向我们简介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抓中心句,重点词去理解,去品读,效果较好。如,在学生交流了自学情况后,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能够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抓中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了解了维吾尔人的特点是: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爱美的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遗憾是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还是阅读课文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还要体现单元训练重点:作者怎样表达这一特点的。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和田的维吾尔族的独特风俗习惯。还有待于更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其各种能力。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也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也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也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僳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也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也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也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也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也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也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36、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xx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妈妈”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40、羌族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狐、金丝猴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也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41、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5

  课

  题

  9、和田的维吾尔

  课型

  略讲课

  第几

  课时

  一课时

  教

  学

  分

  析

  分

  析

  教

  材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

  设

  计

  理

  念

  《语文课表》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边读边悟中理解。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

  学

  分

  析

  知识

  与

  技能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

  过程

  与

  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简介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

  策略

  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办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

  教具

  学具

  多媒体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1、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 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 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② 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③ 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⑵ 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 “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 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也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③ 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 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啥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①   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② 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⑷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么样向我们简介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板书设计】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6

  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知识铺垫:收集一些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资料、图片。

  问题预设:1、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可能说不完整。

  2、“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 感受和田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教材解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题课前板书)

  1、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它是一首充满新疆维吾尔族风味的歌曲, 除了别有风味的歌曲,新疆维吾尔族还有很多独特的民族风情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和田,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

  2.请同学们看知识铺垫

  课前收集了一些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资料。请同学们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展示图片)

  3、小结:.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

  (一)检查预习情况。(请看教材解读第一题我会读)

  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读得有错的地方同桌之间相互帮助纠正一下。

  3、快读课文,同桌交流讨论: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民族精神(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三、深读探究,品味风情。

  阅读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是啥意思呢?: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呢?

  合作交流:把你思考出来的答案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思考问题时,存在的疑惑与小组成员共同解决一下。

  问题展示:请展示你还没解决的问题。

  解答引领:酌情处理。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总起句)(板书“豪气与乐观”)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这

  句话用了啥修辞手法,环境的描写有啥作用?

  (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

  b.当沙尘暴袭来,“我”与维吾尔汉子的表现有何不同?(“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汉子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收到啥效果?(通过对比,突出了维吾尔汉子的形象,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第1自然段应该怎么样读?(应该读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读出“我”的惊奇。)

  1、自由朗读2、指生读3、师范读4、指生读。(评价朗读情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1、请同学自由朗读2.3自然段,思考二、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找出总起句(板书“爱土地”),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食——“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象”“谁也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

  当你得知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你是啥样的感受?

  1、这两句话应该怎么样读?(应该读出作者的惊叹。)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句话。

  3、师范读。

  4、男女生朗读比赛。

  b.衣——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像一张巨幅抽象画。(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生动直观,赞美了维吾尔族人极有创造性)

  小结 :我们是怎么样学习1、2、3自然段内容的?(先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语句,再找出与其相关的具体表现。)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5、6自然段,按照学习1、2、3自然段的办法学习第4、5、6自然段。同桌交流讨论,找出4、5、6自然段中概括性语句及其具体表现。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板书“爱美丽”、“爱歌舞”)

  a、维吾尔姑娘们听到你们夸她们漂亮,夸她们能歌善舞,她们为了表达对你们的一份谢意,来到我们班当场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掌声欢迎维吾尔姑娘们上场。

  b、面对着美丽的来自远方的客人,你们想对她们说些啥?

  维吾尔姑娘们说:“欢迎你们到我们那做客,我们维吾尔族待客和做客可是有讲究的哟!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季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祝福的宗教仪式“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离席。

  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

  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那样会被认为不礼貌。

  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樱桃、无花果等。在座的同学们一定品尝过吧!

  (4)谈谈你的感受吧!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维吾尔族的感受。

  四、提升认识,深化理解

  a.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啥?(我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b.学完了全文,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结合全文,说说对“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理解,比一比谁说得最好,理解得最透。

  课堂小结:1、请同学们说说你在这堂课中有啥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2、对于这课的内容,你还有啥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地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解决。

  过渡:同学们对于本堂课的知识完全掌握了吗?那就来迎接挑战吧!用行动证明你的实力。请同学们来进行巩固练习(我会做)。

  巩固练习(我会做)

  一、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一课从             、            、          、

  、                       这几个方面写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特点。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办法。

  1、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

  过渡: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用自己满分的答卷,证明自己是最棒的。那同学们的口才怎样?我可要考考你们,可不要让我失望哟!

  课堂作业(我会说)

  同桌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附:板书设计     

  ↗爱土地↘

  豪气与乐观 →爱美丽→ 豁达乐观,苦仍是甜

  ↘爱歌舞↗

  《和田的维吾尔》学案

  学习目标

  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

  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知识铺垫(我会学)

  课前收集了一些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资料。请同学们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教材解读

  一、我会读

  1、读词语:迎风引吭、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

  2、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遇到读得有错的地方同桌之间相互帮助纠正一下。

  二、我会想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7

  由于课文围绕“乡村”这一主题,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乡村浓郁的西域风情和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学生能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感受维吾尔乡村的风情,并理解和田维吾尔的精神。

  我想,我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拓宽自己的思路,引导他们在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感受语言的魅力,进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相互合作与独立思考中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展示小组共同制作的小报的环节,让他们谈谈在学习课文之前他们心目中的和田的样貌,进而对和田风情有个初步的了解。

  我还运用音乐《达坂城的姑娘》和《花儿为啥这样红》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文章的气氛中,感受浓郁的西域风情,这一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融入了文章,而且积极性也被激发了出来,能够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问题,结合他们小报中表现的部分提出自己在看过文章后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在他们交流的同时,我也以引导性的提问使学生积极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现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上做深入讨论,学生们不仅抓住了关键词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一名学生发现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强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词语如“都帕”、“艾得来斯”等,我便抓住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有没有同样的词语或者句子,它们的作用是啥?经过共同的思考,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些词句能够体现出强烈的西域色彩,让读者感到自己身处新疆。我再抓住这一结论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在写作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学生立刻领悟到:写作时可以运用特定的词表现特定的地点或人物。

  也如在谈到“歌一样的维吾尔”时,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和田维吾尔的看法,认为他们是一群热情、好客而且快乐的人。但仅止于此的话,和田维吾尔的形象也过于单薄。于是,我便启发他们思考“歌”与和田的维吾尔的关系,有的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说,和田的维吾尔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歌舞已经成为了他们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像那歌舞一样,热情奔放,没有悲怆。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对她表示赞赏的同时,我也引发学生们继续思考:这样一个民族,在他们的载歌载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有的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前提下,马上就Lenovo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汉子在刮着沙尘暴的夜里引吭高歌,这正体现了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欢歌的性子,也体现出了他们的乐观精神。由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样的师生共同交流中,我随时准备着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不断地为他们积累思想的结晶,也随时准备着将他们的思考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并通过课堂最后的归纳和总结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对和田维吾尔的理解,最终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

  这一堂课,既提高了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感受到和田维吾尔独特的西域风情,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懂得无论生活怎么样,我们都要以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同样,这堂课也使我得到启发: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强化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学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师去培养的,他们怎样思考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办法激发他们的感受,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地感受与思考中逐渐形成更为高雅的审美情趣、养成更为深刻的思考习惯,更积极地去探索身边的世界。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8

  设计理念: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9课。学习本文,在于把握课文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在读中感悟;另一方面在综合性学习的探讨、交流、讲解中,使学生获得关于文本的更丰富的信息,进而达到对维吾尔人精神的立体把握,提高自己的精神生命。

  探究目标:

  一、你用啥办法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用啥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例句说说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简介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三、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搜集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或其他民族绕有趣味的风俗,制作一张“民族风俗”卡片。

  教学重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领悟表达办法。

  课前准备:

  一、“探究目标”发给学生。

  二、学生理解旁批课文。

  三、学生参与备课。

  四、学生搜集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图片、有关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习惯风俗。

  课时安排:2课时

  自主、合作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个性朗读  议中促学)

  一、自悟读法  张扬个性

  师: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第九课,我们带着赞美之情齐读课题(齐读)。当你初读课题时,产生过啥疑问,怎么解决的?

  生1:我一开始看到题目,就想到:课文是简介“和田”产玉呢,还是要简介“维吾尔”呢?读完课文后才知道课文写的是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生2:看到题目我就想:课文会从哪些方面简介“和田维吾尔”呢?通过备课思考,知道了是从“热爱土地”、“爱美天性”、“善于载歌载舞”简介的。

  生3:看到题目,我不知道“和田维吾尔”在哪里,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是位于新疆最南端,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

  师:从这三个同学的解答中,证明他们对课题剖析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聆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字音,参照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放录音朗读)

  师:欣赏情景,进一步体会情感。(放课件情景)

  师:用自己或小组喜欢的方式练读,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悟。(学生练读,教师巡回了解)

  师:检测练读情况,首先组与组挑战读,“书为伴”组。

  生:我们组要和读书王组挑战读,我们挑战读的是第一自然段,要读出沙尘暴凶猛的语气,以及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两组挑战读:(略)

  师:有同学想评论吗?

  生:我觉得读书王和书为伴的表现都十分不错,两组各有各的优点,“读书王”组的优点是:在读“铺天盖地”的时候读得很重,体现出沙尘暴的凶猛。“书为伴”组的优点是:在读“渺渺回荡”时读得很轻也很柔。让我感觉到了“距离远而模糊不清”。

  师:还有组想挑战读吗?“学习pk”组。

  生:我们组与阳光学习组挑战读“和田维吾尔。。。。。。。烤成的!”我们组的要求是要读出惊讶的语气两组挑战读:(略)

  师:有个人挑战读吗?潘嘉维。

  潘嘉维:我与郭明明挑战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沙漠上铺上衣服的美丽和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情感。

  两个学生挑战读:(略)

  师:哪个组愿意示范读?啃书悦组。

  生:我们组示范读第5自然段,我们要读出赞美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子的语气。

  啃书悦组示范朗读:(略)

  师:在读这段时,要读出激动和惊讶的语气。示范读(略)。

  全班一起带着激动和惊讶的语气读。(略)

  第二课时(学习成果汇报)

  师:这节课是各学习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请“阳光学习”组汇报。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展示的是探究目标一。首先我们组展示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生1:迎风引吭——在文中的意思是,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着风放开嗓子歌唱。

  扼杀——在文中的意思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压制,摧残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摇曳——在文中的意思是花园里的花摇摆不停。

  生2:美不胜收——在文中的意思是美丽的花儿很多,来不及欣赏。

  豁达——在文中的意思是维吾尔人性情开朗,度量大.

  纵使——在文中的意思是即使,与“也”一起表示“条件关系”。

  主持人:接着我们展示作者简介。

  生: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新疆日报》通讯员。主要作品有《点燃希望之火》。

  主持人:最后我们展示知识扩展。

  生1:“和田”与“和田玉”——“和田市”位于昆仑山脉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于1983年9月9日被国务院批准建市,1984年8月18日正式挂牌;是和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维吾尔族为主,汉族、回族、哈萨克等19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同学们,现在我手中拿的就是“和田玉”。“和田玉”是一种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生2:维吾尔族,位于我国的西北边疆,面积大约160万平方公里。维吾尔人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今天我们要给大家简介的是维吾尔人的食品。

  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维吾尔人当作主食。

  油塔子色白油亮,层次很细,香软油多而不腻。

  抓饭是用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食油等原料作成的饭。十分美味。

  曲曲儿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类似汉族的馄饨。

  帕尔木丁是维吾尔族喜食的传统食品,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佳品。

  烤全羊,是维吾尔族的一大传统名肴。香而美味。

  怎样同学们,你们看了之后是不是口水流成河呢?想吃的话,就去维吾尔人的居住地尝尝吧!

  齐:阳光学习组展示完毕

  师:书屋乐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展示第一个探究目标。首先我们组两个同学轮流读出表达“和田维吾尔人的精神和性格”的句子。

  甲生:六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乙生: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甲生: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乙生:没有歌舞,维吾尔人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合: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主持人:然后我们组展示扩展练习,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生1:把下列对眉毛的描写与人的相关表情用序号排起来。

  a剑眉倒竖        1、兴奋           答案:3

  b低眉顺眼        2.、忧虑           答案:4

  c摧眉折腰        3、发愁           答案:5

  d愁眉不展        4、顺从           答案:2

  e眉飞色舞        5、讨好           答案:1

  主持人:下面我们组以对答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词语。

  一生说词语意思,另一生答词语。

  迎着风放开喉咙高声歌唱——迎风引吭

  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渺渺

  惊讶赞叹——惊叹

  情趣;趣味——韵味

  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天性

  英雄气概;豪迈的气势——豪气

  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铺天盖地

  主持人:最后我们组说一个词,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相应的词语。先是找近义词,然后找反义词。

  生1:在文中找近义词:

  豪迈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豪气

  高昂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激昂

  单一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单调

  摇荡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摇曳

  深奥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深邃

  柔媚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妩媚

  开朗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豁达

  即使的近义词是啥?      答案:纵使

  生2:在文中找反义词:

  低沉的反义词是啥?    答案:激昂

  丰富的反义词是啥?    答案:单调

  平稳的反义词是啥?    答案:摇曳

  浅显的反义词是啥?    答案:深邃

  悲观的反义词是啥?    答案:乐观

  痛恨的反义词是啥?    答案:热爱

  书屋乐小组展示完毕。

  师:请读书王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着重展示第二个探究目标,首先我们展示课文的写作特点。

  生(在书中指出):全文可分为4大段,每大段都有中心句,第一大段是第一自然段,中心句是“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到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第二大段是2-4自然段,中心句是“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第三大段是5-6自然段,中心句是“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第四大段是第7自然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即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潘嘉维补充:为啥文章开头先简介六年前的一个夜晚上,而不先直接简介和田维吾尔呢?说明作者感受到“维吾尔人豪气与乐观”不是现在,而是六年前。

  主持人:最后我们用导游词的办法来简介课文。  

  洪导:欢迎读书王旅行团来到我们美丽的新疆和田,我是新疆导游洪英典。大家跟紧我了,(场景中……)

  游客1:这是维吾尔特有的馕,是在土馕坑里烤熟的吧?

  洪导:是的,不仅如此,维吾尔人爱吃的库乃其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呢!

  游客2:也许他们认为有大地和太阳味的衣服穿起来更加精神吧?

  洪导:是的,所以维吾尔人喜欢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那是一道亮丽的景色线啊!去看看吧!

  游客3:据说维吾尔人十分爱美,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都有花呢!

  洪导:是的,我们到民居去看看吧!

  游客4:大家快来看,当地居民在载歌载舞了。

  一游客:看,这位汉子多勇敢。

  也一游客:看!那边的花多漂亮啊!这里自然环境那么恶劣,他们还能种花?洪导游:这是为啥呢?

  洪导:这说明维吾尔人十分爱美!

  游客5:看!那么多维吾尔姑娘在跳舞,她们多漂亮啊!

  游客6(陶醉地说): 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

  全组:读书王小组展示完毕!

  师:有请书为伴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主要展示第二个探究目标,首先展示写作顺序。

  生1:

  丁姝:

  和田的维吾尔

  开篇点题:豪气与乐观的民族性格。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一自然段(那是……引吭。)

  丁姝:具体简介是(2~6)  热爱土地:   烤肉出自土馕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二自然段 (如果不是…烤熟的。)

  丁姝:日常食品出自土馕坑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二自然段(谁也能…..烤熟即食。)

  丁姝:衣服在沙漠上晾晒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三自然段 (远远….几分韵味。)

  丁姝:爱美天性:环境恶劣,爱美情深。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四自然段 (和田地…….挂毯上。)

  丁姝:维吾尔人

  姑娘漂亮   小伙俊朗

  浪漫风趣   能歌善舞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五自然段 (维吾尔…..一部分。)

  丁姝:喜欢聚餐:花样繁多   规格不限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六自然段 (和田维吾尔…..以示庆贺。)

  丁姝:结尾扣题,总结:豁达乐观的性格      热情豪放的情怀。

  陈嘉欣:

  找出的例句:第七自然段

  主持人:最后由我们以采访的形式来看看维吾尔族当地的风俗。

  陈嘉欣:(记者)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深圳卫视特约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位于深圳机场。马上就有一批从和田回深圳的旅客,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他们吧!

  播音员:

  尊敬的各位旅客:

  您们好!从和田飞往深圳的班机已经着陆了!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从后机舱下机,多谢合作!谢谢您的乘坐!祝您们旅途愉悦!

  陈嘉欣:唉!这位先生,您是刚从和田回来的吗?

  吴新杰:是的。

  陈嘉欣:我怎么没看出来啊!

  陈嘉欣:您觉得和田那边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怎样?

  吴新杰:说起那里的小伙,真是让我惭愧呀!那里的小伙子帅得要死。那里的姑娘更是漂亮得使人不敢正视。

  陈嘉欣:谢谢您的合作

  陈嘉欣:这两位小姐,一看你们就是十分会吃的人,你们觉得那边的食物怎样?

  曾久珊:那个馕啊!真是好吃不能再好吃了!那么大一个!吃得我都不亦乐乎了。我这次还从那里带了10多个呢!

  陈希:那里的葡萄太好吃啦,也酸也甜,甜甜酸酸,水分也多,让我吃葡萄都不想吐葡萄皮了!

  陈嘉欣:这位小姐,看你打扮得那么漂亮。你觉得那里的服饰怎样?

  张缘:我觉得维吾尔人的服装特点是:样式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维吾尔姑娘爱穿裙装,一般用“艾得里斯”绸来缝制的,常见的有大红、大绿、金色,还有橙色、黄色、青色…….

  陈嘉欣:我觉得还是去采访一下别的旅客好了!

  陈嘉欣:哎!这位先生。你觉得那边的人民怎样?

  刘伟岸:yes,very good!

  陈嘉欣(调侃式地说):想不到这位旅客竟然还激动地冒出了一句english!

  齐:“书为伴”小组展示完毕

  师:有请啃书悦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着重展示第3个探究目标,首先我们组展示句子理解

  张洋、王珊琨(读):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黄泽鑫理解: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办法,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衣服”比作一副巨大的抽象画,这是作者的想象,也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潘嘉维、张洋(读):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族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 “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德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也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方嘉宇理解:这一部分用了虚实的写法,我从文中找出例句。实写部分是: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虚写是:还盛开在维吾尔族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突出了维吾尔人尽管在艰苦环境中生活,还是依然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主持人:接着我们组展示我们组制作的民族卡片。

  潘嘉维(出示卡片):

  服饰:景颇族的妇女用毛绒织的筒裙,是他们艺术的集中体现,大山支系叫:勒布,小山文戏叫:谱系

  风俗:景颇族是直爽、好客的民族,他们喜欢上山菜来阔叶,当作碗碟,在农村,人们走亲访友,以酒肉,糖赠送主人。

  袁瑾(出示卡片:壮族的房屋:他们喜欢傍水而居,以木楼为房屋。

  服饰:身织的土布做布料,壮族女子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脚稍宽

  小伙:对襟上衣,腰系一条腰带。

  潘思帆(出示卡片):

  热闹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纳西人民的传统节日。

  第一天是在家装饰火把,有多美就装饰多美;第二天则是去亲戚家、朋友家祝贺节日,并各自谈论着自家的火把;第三天就燃烧火把,高举着火把走进田野,走进万家,给人民带来幸福,祝愿农田五谷丰登。

  午夜过后,人们也拿着火把游行,在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放上一束还未燃尽的火把,以示祝贺。此时此刻,人们把整条街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欢呼着,条跃着。那欢笑声、歌声、尖叫声汇成一片。

  主持人:最后我们组运用文中的插图来理解并表演。

  袁瑾:请同学们翻到36页看到右上角的那幅图,这幅图里可以看到有一个美丽的维吾尔姑娘正在开心的摘着枝架上的果子,我们可以从她精美的头饰、漂亮的相貌体会出她身上具有着非常浓厚的维吾尔人的气息。

  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学生表演(新疆小姑娘才艺展示)。

  齐:啃书悦组展示完毕!

  师:请“学习pk”组展示。

  主持人:我们组着重展示第3个探究目标,首先我们组展示句子理解。

  (三个学生)我们要理解的句子是(读):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这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的竖耳听着。

  卢琼玉:这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尘暴的凶猛写得形象化,生动地描绘出地处沙漠边缘——和田恶劣的环境。与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突现出维吾尔人豪气、乐观的性格特点。表达出我的惊讶。

  (三个学生)我们要理解的句子是(读):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郎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蓝懿:聚餐形式花样繁多,目的在于载歌载舞,可以看出维吾尔族是一个团结和睦、喜爱歌舞的民族。

  主持人:最后我们组展示知识拓展。

  郭明明:            

  知识拓展: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目前有800多万人。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独特的文化艺术,维吾尔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主要是野葛农业民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历史,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有着独特的问候和祝福方式。

  蓝懿:

  我要简介的是新疆和田地区,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是产玉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集镇。

  齐:学习pk组展示完毕!

  师:感谢在大家通力合作下,让我们欣赏到这么多学习成果,有个人学习成果吗?请与大家分享。请潘嘉维。

  潘嘉维和潘思帆合作对口畅谈: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个国际化的节目:中国特色。我是马栏山上里的马栏坡里的马栏村里的马栏花。我是马栏山上里的马栏坡里的马栏村里的马栏草。

  今天我给大家简介就是和田的维吾尔族。维吾尔人呐十分的乐观,而且啊,他们的特点就是豪气。

  我听过一个故事啊,有一天晚上,维吾尔停电了,但是呢小飞不太熟悉维吾尔,咳咳,小飞就是那个亲身经历啧,所以呢,他就哆哆嗦嗦在被窝喊母亲。突然,他听到外面有一阵奇怪的声音,侧耳细听,原来是歌声,“呀啦索,那就是停电的维吾尔。”小飞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妈呀,这维吾尔的歌声还挺壮胆。

  维吾尔人,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爱好。那就是跳舞,不管谁在哪里啊,啥时候,都可以跳舞,例如说:在买菜的时候,维吾尔人突然来了精神,提起青菜,跳起舞来,翩然远去后,才发现买菜没有给钱,正得意地笑呢,一摸口袋,钱包落在菜摊上了……

  而且有些维吾尔人的习惯是把衣服直接晒在沙滩上,那些衣服有大有小、有红有绿、有长袖有短袖。给单调的沙滩上增添了以往没有的生气。也许穿了带有大地和阳光气味的衣服,会更加有精神吧,要不然,他们怎么那么爱跳舞呢?要不那里的姑娘怎么那么美呢。

  今天的节目马上就要结束了,有兴趣的各位观众可以,算了,算了,我们还得赶去吃维吾尔人特色小吃,让人浑身有劲的“库乃其呢!拜拜了。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潜心会文、自悟、自得,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老师的相机点拨、适时指导,和谐而也统一。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达到了“顺学而议,教学相长”的境界。

  在学习成果汇报中,学生利用音乐渲染情境,一边欣赏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一边翩翩起舞,给人以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加领会了课文的内涵。

  书为伴组以“深圳卫视特约记者”采访从和田回来的“游客”的方式,读书王组以“新疆导游”带领“游客”观光和田的方式,为课堂增添了十分活跃的气氛,他们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动作,恰当的表情,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和笑声,让大家感觉随着他们设置的情景在“和田维吾尔”走了一朝。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维吾尔族的认识。

  特别是拓展延伸:“搜集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或其他民族绕有趣味的风俗,制作一张‘民族风俗’卡片。”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自己制作的卡片,既拓展了文本虚拟主机,加大了课时容量,也使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加热爱少数民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9

  一、说教材

  《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九课,本组课文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么样写出民俗特点。

  二、说目标

  新疆的和田地区和维吾尔少数民族对于我们的学生在感性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很好地进入教学情境中。对于文中关键性的词句的品读、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标题的内涵进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用小标题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众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标题的内涵与文章主旨的关系及其在材料组织上的作用是在教学中解决“长文短教”的有效突破点。

  三、说重难点: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四、说教学准备:本课的学习需要一些图片并搜集课外资料。让学生视野开阔。了解更多。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学生朗读课文两遍。制作小报。

  五、说策略

  处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因此,本课的学习要通过诵读、品读、体悟、讨论来完成。

  六、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这几天,我们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请大家结合你课前制作的有关新疆风俗的手抄报,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和田的维吾尔人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有啥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2—3小节;4小节;5—6小节的内容。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简介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5、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⑴ 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① 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② 找一找文中的对比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⑵ 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① 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② 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

  ③ 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⑶ 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啥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⑷ 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么样向我们简介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板书设计:      9、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爱花爱美         豁达乐观

  能歌善舞。

  苦    →        甜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

  3.体会“维吾尔”人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疆和田、维吾尔族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一段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问:这是哪里的歌?在新疆的土地上主要生活着哪一个少数民族?

  2.出示阿凡提,看,这是——?阿凡提正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新疆和田,去了解那里的维吾尔人吧!

  3.出示课题,齐读:和田的维吾尔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全文,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思考:维吾尔族人有啥特点?到每一个自然段中去找一找概括他们特点的句子。

  2.课件出示难读的段落,练习读:

  ▲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也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维吾尔牧人还喜欢吃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火灭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据说,吃了这种“库乃其”,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儿。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也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3.交流概括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分别写出了啥特点?

  a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b 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

  c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d 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

  e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f 再读这些句子,其中,哪一句最能集中反映和田维吾尔的民族精神(性格)?(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三、品读感悟

  1.你最喜欢哪一段文字中表达出来的豁达与乐观?自由选择一两个自然段,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一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课件随机指导)

  (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

  a 你听到了啥声音?

  b 描写了哪两个人物?分别用“——”和“~~~~”画出描写“我”和“汉子”的句子。

  c 从对比描写中你读出了啥?

  (2)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你体会到了啥?)

  (3)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也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a“都帕”是啥?“艾得来斯”指啥?

  b 啥修辞?啥比作啥?

  c“美不胜收”的意思是?请换个词试试。从中你体会到了啥?

  (4)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子,热情俊朗,浪漫风趣。(比喻句让你感受到了啥?)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全文,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比一比谁说得最好理解最透。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为啥说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教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呢他们热爱生活,有着豁达、乐观的品性;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五、作业

  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并领悟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板

  书

  设

  计 ↗爱土地↘

  豪气与乐观  →爱美丽→  豁达乐观,苦仍是甜

  ↘爱歌舞↗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11

  【字词荟萃】

  1、多音字组词。

  kēnɡ(       )          diào(      )          fēn(     )

  吭                       调                       分

  hánɡ(       )          tiáo(      )          fèn(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   )天盖地     (   )然起敬     美不(   )收     能歌(   )舞

  3、照样子写词语。

  (1)载歌载舞(abac)

  (2)五颜六色(含数字)

  【句段集锦】

  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纵使……也……         虽然 ……但……

  (1)(    )我听不懂他在唱啥,(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生活再苦,感觉(    )是甜的。

  【课文链接】

  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办法,表现出                       。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办法,把          比作            。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中“                          ” 这个句子互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                    的性格特点。

  【课外延伸】

  1、阅读:

  最后四根棒冰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季,上海西区的一条马路上,一个小男孩拎着一只大口颈的冷饮瓶,一遍也一遍地叫喊着:“棒冰,光明牌赤豆棒冰——”小男孩的嗓子因为累,因为着了凉而有些沙哑。冷饮瓶里能装两打棒冰,全部卖掉的话,可以赚一毛四。

  那天下午,天突然变脸,下了一场雨,街头巷尾竟然凉飕飕的。小男孩的瓶子里还有四根棒冰,如果卖不掉的话,隔上一天就会化掉,一天吆喝的结果只够保本。天色也是一阵阴暗,风紧起来。小男孩望着行色匆匆的行人,绝望得几乎哭出声来。

  马路的一头,相继出现了三辆人力板车。车上堆着装得很高的货。车夫们双手把着长长的木把手,肩上套着纤绳,弓着腰,一步一蹬地朝小男孩这儿移来。

  第一辆车在小男孩面前停住,等后面两辆车赶上来。

  “老大爷,买根棒冰吧!”小男孩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车夫不在意似的摇摇头。“老大爷,我妈病了。今天我头一次顶替她,没想到……”小男孩怯怯地带着哭腔,“这些棒冰卖不掉的话,就……”

  车夫的目光落在小男孩的身上,脸上的皱纹聚拢起来,如沙丘上的波痕,粗犷中不失温和。他扫了一眼赶到跟前的另外两辆车,对小男孩说:“你还有几根棒冰?”“四根。” “好吧,我全买下了。”车夫掏出钱,小男孩惊喜万分,他接过钱,捧出四根棒冰。“不,三根就够了。还有一根,就算我请你的。我知道你也舍不得尝尝棒冰的滋味。”车夫说着,不容争辩地把一根棒冰留在瓶里。他伸出那只粗糙的大手,在小男孩头上摸了一下,小男孩觉得一股暖流从头顶传到心里,鼻腔不觉一酸,眼眶里顿时充满了泪水。

  这天,小男孩带着最后一根棒冰回到家。他想让发烧的妈妈吃了棒冰退些热度。他跟妈妈讲了刚才发生的事,妈妈听完,欠起身,双手搂着儿子瘦瘦的肩胛,说:“小孩,你长大后不管成了啥样的人物,也不能忘记今天的事”小男孩使劲点了点头。

  那个小男孩就是我。那年,我八岁。

  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是呢,那个在雨后的凉意中出现在我面前的老车夫的印象不仅没有消退,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而越显清晰,他使我懂得怎么样做一个平凡而也善良的人——纵然在世情变幻的生活中。

  (1)反义词填空。

  聚拢(     )     清晰(     )     善良(     )

  (2)近义词填空。

  温和(     )     争辩(     )      平凡(     )

  (3)“容”字用拼音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容”字的意思是:①容纳,包含; ②允许,让; ③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④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给下列词语中的“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不容争辩(  )     市容(   )     无地自容(   )      笑容(   )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那个车夫说:“                         ”

  2、写话:

  你在课外搜集到哪些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习惯呢?请选择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作一个简单的简介。

  参考答案:

  【字词荟萃】

  1、kēnɡ(吭声)             diào(调动)             fēn(分开)

  吭                       调                       分

  hánɡ(引吭高歌)         tiáo(调节)             fèn(分外)

  2、(铺)天盖地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能歌(善)舞

  3、(1)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如痴如醉       (2)五光十色     四通八达    九牛一毛

  【句段集锦】

  (1)虽然 ……但……

  (2)不仅……还……

  (3)纵使……也……

  【课文链接】

  (1)拟人;   和田自然环境的恶劣。

  (2)比喻;  衣服;  抽象画。

  (3)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豁达乐观。

  【课外延伸】

  1、阅读:

  (1)聚拢(分散)     清晰(模糊)      善良(凶恶)

  (2)温和(温柔)     争辩(争论)      平凡(平常)

  (3)r;  ronɡ;  穴;  5;  ②;  ④;  ①;  ③。

  (4)略。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办法。

  过程与办法: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网络学习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想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办法。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在“中华民风民俗”这一单元中,我们一起了解了北京的春节,欣赏了藏戏,参观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今天,将继续我们的行程,走近一个极其付有魅力的少数民族,听——[播放:新疆好]从歌曲中你了解了啥?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第9课,快速浏览课文导读,思考: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是啥?

  2、带着第一个问题,轻声读文,注意读准读顺

  3、汇报交流: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三、研读感悟

  1、从课文的哪些重点语句当中让你感受到了和田维吾尔人的这些特点呢?再次走入课文,默读,边读边思,作好批注。

  2、可以和身边的人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

  豪气乐观:

  那是一个……竖耳听着:就在这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了热烈激昂的歌声,透过歌声,我们听到的是……这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这一句话运用了怎么样的修辞手法?谁来体会?[指名朗读]

  热爱土地:

  [出示图片]看到这色香味俱全的馕,你有啥感受呢?[出示句子]指读、评价爱美:花、都帕、艾得来斯[欣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吗?指读

  能歌善舞:看到维吾尔的姑娘,你不禁要说——

  4、难怪人们会说:[出示句子]齐读

  5、小结:本课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网络交流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景色,你想了解的更多吗?下面就到网络是去查阅吧!注意把你查阅到的内容发送到班级的博客上,大家进行交流,好吗?

18和田的维吾尔 篇13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一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宿舍的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当时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啥,但在这样可怕的夜中竟能听到这汉子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真令我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和田维吾尔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口品尝,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气四溢的烤肉是从土馕坑里烤制而成的,谁也能想到维吾尔人一年四季的大众食品——馕,无一不是从古堡似的土馕坑烧制而出的。大漠深处的维吾尔牧人还特别喜食沙土灰里烧出的“库乃其”。他们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张巨幅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 天生爱化。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亮艳的彩云,也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那里的小伙,热情俊郎,浪漫风趣。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单漂亮,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啥人,啥地方,啥时候,想跳就跳。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好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推荐站内搜索:350到400分的二本大学、徐州医学院分数线、2021湖南高考查分时间、全国成人高考、贵州自考成绩查询、红色经典观后感、福建自考成绩查询、爱祖国爱家乡演讲稿、浙江专升本成绩查询、民族团结演讲稿、

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18和田的维吾尔(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5890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