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

  评点/余映潮

  教学实录----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张慧莲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也被称为啥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也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么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啥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么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么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么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啥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评点----湖北荆州市教研室/余映潮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也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也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2

  评点/余映潮

  教学实录----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张慧莲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也被称为啥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也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么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啥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么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么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么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啥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评点----湖北荆州市教研室/余映潮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教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也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也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3

  孙和平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这是大型合唱歌曲《黄河大合唱》开始的配乐朗诵词。一句句热情深切的问话,伴随着壮阔、辽远的音乐,把我们引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激动人心的岁月。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波涛汹涌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一直酝酿着“黄河”的诗作。这年除夕的一个联欢会上,诗人朗诵了这部诗作。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听了诗人的朗诵,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窑洞里,他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举行首演,引起巨大反响。不久,《黄河大合唱》很快传遍中国各地。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唱》、《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这八个乐章,或描绘船夫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或赞颂民族的精神和传统的文化,或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或表现中国人民奋起斗争而发出的胜利的呼喊。在表现形式上,各章歌词或是奔放热情的自由诗,或是优美雅致的散文诗,或具刚健朴素的民歌风,无不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作品以奔腾浩瀚的黄河为象征,表现中华民族深受屈辱而奋起抗争的伟大形象。

  以上所述《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和格局以及创作经过,是我们欣赏《黄河颂》的大背景。《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为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先看看《黄河颂》这个题目。冼星海说过:“《黄河颂》是用‘颂’的办法写的。”所谓“颂”在中国古代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据《文心雕龙》的解释:“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颂主告神”。可见“颂”这样一种体裁,是以庄严、隆重的形式,颂天子之德和赫赫武威的,是唱给神听的。但是呢,在《黄河颂》里,我们看到“颂”的内容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它颂的是古老黄河的雄姿,是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英雄气概,是发扬蹈厉的伟大民族精神。

  全歌词的内容,自然形成三个部分,也即全篇的三大段。

  在第一段,一开始便展示了主人公登高纵目的形象。这样开头,既借以起兴,也为全篇意境的壮阔、热情和深沉确立了基调。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登临于高山之巅的的时代歌手的形象,“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②这一段中,诗人以大全景式的画面描绘了黄河的雄姿。一个领字“望”,有俯瞰之势,挺拔而辽阔。诗人不是静止地描绘黄河的景观,而是从大处落笔,巧妙地将隐喻手法运用其中,以“奔向”“掀起”“结成”“劈成”几个响亮有力的词,一气贯通,将黄河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的壮美景象作了宏大的描绘,展示了古老黄河的磅礴雄浑,恢宏壮观。历代状写黄河雄姿的名句甚多,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尽在精炼、概括中酿着诗意。《古今词论》引朱承爵的话说:“词家意象,与诗略有不同,……长篇须曲致三折意,而气自流贯。”所谓“曲致三折意”。正是歌词的描述性的特点。这一段对黄河景象的各个侧面的描述,为音乐语言的描绘提供了充分想象、充分抒情的基础。冼星海的感情想象就是这样被激发起来的。

  进入第二段,首句是“啊,黄河”的赞语,三字一顿,词笔跌宕,道出了不限感慨。从上下段关系看,这一句承接了前一段内容,也领起下文,并推进一步,由前一段的赞叹激起感叹。诗人一往深情,以驰骋的想象,缅怀了祖国的光辉灿烂的历史: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周围扮演!

  深沉的感叹,概括的点染。第二人称“你”的出现,更添亲近自然之感。从内涵上看,更是进入底蕴,揭示了黄河的伟大所在。一切理语皆情语。这些词句昭示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坚强不屈的,有着与敌人血战到底、夺取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黄河,妈妈之河,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憔其伟大而崇高,更加昂扬而高亢。

  诗人于热烈的赞颂中,实现了对黄河的英雄形象的展示。

  这里,由黄河的雄姿,迫溯祖国的文化,由景物的铺写,进入对民族精神的颂扬,艺术构思向前发展了,词调笔锋也发生了转折。这正体现了歌词艺术的流贯和变化两大特性。流贯使主题单一、纯清;变化,则使内容丰富、生动。

  第三段。“啊,黄河”的赞语第三次出现,是歌手心潮的激烈迸发。从作用上看,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形成和谐、工巧但也纵横有力的结构美。接下来,歌词照应第一段的总写全景,再现了黄河的雄姿,同时,化实为虚,使妈妈之河的深厚、博大的情怀得到升华。这是不限深情的臂膀,这是不限温暖的胸怀,与前段“摇篮”的比喻相呼应,妈妈的形象美感大大增强,诗人的感情在妈妈形象的激励下达到顶点,禁不住以呼喊的方式,表达出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要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

  黄河巨人的形象,以其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黄河颂》这篇作品的成功,正在于它深刻表现了当时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高涨的抗日情绪,表现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强烈的时代精神。

  《黄河颂》的艺术力量,也来自于诗人所选择和创造的表现形式。全篇文采横溢,古风犹存,显示着一种独特的语体风格。诗人适当吸收了一些富于色彩、十分凝炼的文言词语,造成语言的丰富多变,生动涵厚,进而形成宏伟、壮丽的艺术特色。这一点,跟感情内容上的崇仰古国文明、光大民族精神是和谐一致的。全篇的句式长度悬殊甚大,短则三字,长则十七字。这种自由诗体的句式所产生的语言节奏,强烈而富于变化,自由而充分地表现了特定的感情内容。诗人向来重视音响效果和语言的节奏感、音乐美。在诗集《五月花》后记中,诗人曾说:“我……惯于为朗诵或制曲而锻句。在我看来,诗歌的语言,主要地不是诉之于视觉,而是诉之于听觉的。”《黄河颂》的语言,韵律响亮、节奏铿锵,朗诵起来,琅琅上口,极富音乐美。尤其独特的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双声叠韵词。由声母相同的两个音节构成的双声和由韵母相同的两音节构成的叠韵,是汉语独有的语音特点。“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宛转。”③两者的使用,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本诗中,诸如澎湃、周遭、宛转、连环等双声叠韵词多达十来个。它们均匀流贯于全诗之中,遥遥相对,配合使用,造成了绘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注释:

  ①冼星海:《我怎么样写(黄河大合唱)》。

  ②光未然:《黄河本事》。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

  作者单位:四川财干院秘书系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4

  课型:导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办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办法: 读、悟、赏

  教学媒体: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设计:

  1. 以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以朗颂词引入;

  2. 整体感知

  (1) 录音范读,学生体验作品语感和感情;

  (2)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好诗歌基调--热情、悲壮、豪迈)

  (3)(配乐)齐读

  (4)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朗读;

  3. 质疑

  4. 深入探究(用投影片展示问题)

  (1) 第一节歌颂了黄河啥?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2) 第二节"颂前"哪个系统领诗句?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此诗文坛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

  5. 思维拓展:

  (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抽生讲)再放英雄故事的画面,让学生猜,画面中的英雄是谁?最后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quot;

  (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你熟悉的事物。

  (3)放《黄河颂》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悲壮感情。

  (4)齐唱《保卫黄河》并配以黄河的画面。

  6. 小结:

  《黄河颂》这首诗不仅歌颂、赞美了黄河,赞美了黄河,而且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并让我们炎黄子孙学习这种精神。

  7. 板书设计 :

  黄 河 颂

  光未然

  序曲(朗诵)--(歌唱)主体---尾声

  伟大坚强     望--颂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办法

  1、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

  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

  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 diān( )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

  (2)形近字。

  篮 洲 浊 拜 颠 蓝 州 独 湃 巅 伟 彰 阑

  违 障 澜 癫 嶂 斓 幛 谰 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黄河大合唱》是一

  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表达了作者对妈妈河的( )的思想感情。

  四、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万里写入胸怀间。 (3)( )一片孤城万仞山 (4)白日依山尽,( ) (5)大漠孤烟直,( )

  五、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啥感情?

  六、诗中“望黄河滚滚”的“望”字所“望”的内容有哪些?有啥表达作用?

  七、诗歌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来啥样的作用?

  八、把诗文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啥?

  九、尝试着完成本文板式。

  我的问题: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黄河颂》问题生成——评价单

  设计者:朱晓娟 学校:北郭中学 姓名: 班级: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列题目,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化展示。

  问题一、语言体味: 1、“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想想看,“劈”字好在哪里?能否换成“分”?

  2、“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在你这儿发源。你认为把黄河比作“摇篮”好吗?

  3、“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你怎么样看待作者在文章最后反复吟诵这句话的意图?

  问题二、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啥感情?

  2、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啥?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问题三、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啥特点?

  问题四、怎样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问题五、1、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啥?

  问题六、请写出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

  拓展题 你平时了解历史典故吗?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几处吗?写出下列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1)卧薪尝胆 (2)三顾茅庐 (3)负荆请罪 (4)破釜沉舟 A 古战场:

  B 历史人物( 1)

  小组评价: 2) (3) 教师评价:

  (4) (

  《黄河颂》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者:姬秀珍 学校:方井小学

  姓名: 班级:

  积累运用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巅( ) 澎湃( )哺育( )屏障( )刀劈( ) .......二、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 )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万丈狂澜;浊流( ),( )

  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 )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南北两面。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

  大坚强!( )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四、词语填空。

  不屈不( ) 惊涛( )浪 一( )千里 浊流( )转 九曲( )环 万丈( )澜 文明( )国 奔腾不( ) 课内阅读。

  朗诵课文,回答

  1、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啥?

  2、诗歌以“啊!黄河!”为标志,从哪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3、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啥好处?

  4、诗歌最后两句是重复的,作者这样写是想达到啥效果?

  课外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用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象征啥?

  2、“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两句中“我”分别指的是啥?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B“为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拓展题 你能列举出沿黄河各省区一些的石窟吗?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6

  《黄河颂》教案

  教者:武穴市大金中学 涂雪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过程与办法目标:

  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法指导:

  美美地听——深情地读——细细地品——尽情地说

  一、激情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妈妈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这就是黄河。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也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板书课题:黄河颂

  二、整体感知

  1.美美地听

  多媒体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

  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诵,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每人只读一个方面的内容),看看谁最有感染力。(也可以男女之间合作朗诵)

  三、课堂探究

  3.细细地品

  (一)自主探究:

  朗诵诗歌,我们除了要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诵读诗歌:①你读懂了啥?②你还有哪些疑问?

  大屏显示探究导引: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颂)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③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啥作用?(略)

  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略)

  ⑤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略)

  ⑥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啥?具有啥精神?(略)

  (二)合作探究:

  将你的探究结果在小组上进行交流,并将你所不懂的问题或在自主过程中的其它质疑提出来,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4.尽情地说

  ①各小组选一代表,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给优胜小组以鼓励)

  ②请同学们用“我喜欢本诗中的 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 。”说说你对本诗句子的品析。

  四、课堂拓展

  展示抗战时期的图片,学生观赏后,谈感受,表决心。

  五、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的知识点。

  2.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呢,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对歌词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我们对黄河的关注才刚刚开始。我希望大家收集资料、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有机会亲自到黄河去看一看,真正的走进黄河,了解黄河。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在我们炎黄子孙的心目中,黄河就是我们伟大祖国。虽然我们不是出生在抗日年代,但是呢今天的中华民族还远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的地步。日本亡我之心不死,不久前,日本强占我钓鱼岛,本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第五次参拜供有二战时期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近几天,日本也在修改宪法,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使祖国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课外作业

  课外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俗语、故事等,进行归类整理后,在班上进行展示。

  附:板书设计

  望 气势

  养育

  黄河颂 颂 保卫 中华民族精神

  激励

  学 精神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7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办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

  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师: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一课时

  朗诵诗歌,感知内容,领悟主旨。

  一、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简介黄河在中国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妈妈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也一代

  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也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

  1.学生初读诗歌,教师提示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

  3.请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点评,并及时给予朗读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4.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让学生听读。

  5.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6.师生一起齐声朗诵。能配上音乐则更好。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啥作用?

  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啥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啥作用?

  4.怎样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5.诗歌是怎么样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的?

  6.怎样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啥感情?

  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

  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4.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本诗塑造了一个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形象,给人以雄壮豪迈的美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样的气势多么雄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气度和力量无坚不摧;“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样一条金色的巨龙源远流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伟大坚强!诗中的这些语句,刻画出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的壮美形象,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营造了歌词的画面之美

  6黄河颂(教案)。

  6.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7.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配乐朗诵

  师生齐诵诗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五、教师小结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强化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本教学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重朗读训练,指导到位,且形式灵活多样。整个课堂书声不绝于耳,与图片、音乐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激情飞扬的气氛。关于黄河精神与诗人感情等内容,教师讲得很少,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感悟与交流讨论去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欣赏诗歌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8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也被称为啥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也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么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啥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么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么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么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啥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也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也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上一篇:诗歌的教学应注重品读——《黄河颂》教学后记

  下一篇:《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二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办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办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办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办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么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妈妈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么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么样的感情来朗读)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怎样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么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么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么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啥?(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啥?(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评价探究:

  1、 小组中练习。

  2、 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 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六)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七)创新实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活动的方式是:从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展示你这节课的阅读收获:a配乐朗读(音乐由多媒体放送)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欣赏的一部分朗读,获得一种审美娱悦; b写意绘画,画出你心中的黄河;c写作补白,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         .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填补这个空白。d链接生活,讲述课文实际意义,这样文本的内涵才能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习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大胆地、愉悦地进行自主阅读。

  (八)家庭作业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上一篇:《黄河颂》学习要点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及课后练习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0

黄河颂

  刘雪飞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办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妈妈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妈妈,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啥?)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比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办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啥?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习歌词的办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七、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气氛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 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积极构建者。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1

  《黄河颂》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诗,扫清文字的障碍,了解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 字词

  1、给下列加字注音。

  巅( ) 澎( ) 湃( ) 澜( ) 宛( )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二、学习本文内容: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啥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啥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加,逐步深入。

  3、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的法宝。

  4、怎样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啥。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怎样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三、古今中外,以歌颂自然山川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搜寻一些,并试着模仿,也写一首小诗。

  中考解析

  1、(北京市西城区)文言语句加红字读音有错误的是

  A.其夫呓语(yì) 汤熨之所及也(tāng)

  B.以啮人,无御之者(niè)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

  C.人则无法家拂士(bì) 默而识之(zhì)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gēng)

  【考点】:文言词语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A项。"汤熨之所及也"中的"汤"是通假字,同"烫",应该读四声,用热水焐。

  2、解释加红的词都正确的是

  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同"饲" 见:同"现"

  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敌 窘:困窘急迫 敌:胁迫,攻击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书:书信 罾:用网捕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植:种 亵:亲近而不庄重

  【考点】:词语的含义

  【分析】:答案为B项。A项中的"食"应该读shí,"吃"的意思。C项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D项中的"植"解释有误,"植"在句中是"树立"的含义。只有B项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能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考点】: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为B项。选文中的"退亦忧"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相呼应。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的是"进亦忧"。"进"即指"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处江湖之远",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课外拓展

  一、《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我,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季我和冼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音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再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河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妈妈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简介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简介。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读,感悟。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2、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怎样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3、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强化语气。

  5、快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也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这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6、自读,体会怎么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2)看来,我们要读好课文,读好诗篇,一定要读好关键词。

  7.齐读这一节。

  8.:很好!这就是黄河的气魄!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所以见到黄河这样的一种气魄,诗人对它的赞颂之情随之也油然而生,喷勃而出。所以,后面就是在赞颂黄河,对吧!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很明显的标志把这一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它是?(浏览,回答)。这三个层次的朗诵办法一样吗?小组讨论,作答。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中国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9、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10.太好了。同学们的朗诵可以登台表演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朗诵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读好诗歌,要注意些啥问题?

  我们要读好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投入自己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来读,还要读好关键词句。这样呢,我们就能够把诗篇读出情感,读出韵味。最能够体现诗句的内容、抒发我们感情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11.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增强我们的朗诵效果?

  布置背景、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分角色来读,把诗歌的韵味层次都读出来。

  1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进行全文朗诵。

  五、很好,我们今后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我们今天这堂课上同学们总结出来的读诗的办法。这就是《黄河颂》。它只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那同学们想了解更多的《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吗?那咱们今天的课呢,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呢,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去了解《黄河大合唱》,去真正地感受到黄河的气魄。不过,这里我还是给大家准备了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朗诵办法来感情朗诵一下这首歌词?

  1、小组合作,探讨朗诵办法,推举出一位代表。

  2、班内朗诵。

  3、听歌曲〈保卫黄河〉。

  三、写公益广告词。

  课上到这,想必同学们心中一定漫溢着对妈妈河的深情厚意。可是我们是怎么样对待我们的妈妈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黄河)。现在,我们的妈妈也变成了啥模样?让学生看几幅触目惊心的图片。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只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妈妈河。

  六、我们今天这堂课,既学习了《黄河颂》,我们同时也在学习当中体会到了我们读诗的办法。我想,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对黄河的关注也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是保卫妈妈河,《妈妈河,黄河》。那么,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3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办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  ,营造气氛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妈妈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啥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妈妈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也在颂扬黄河的啥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么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妈妈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也一代人。

  ⑵、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 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妈妈河!

  附:《黄河颂》教学后记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么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进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 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气氛中感知美、欣赏美。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4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妈妈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妈妈——黄河! 歌颂黄河妈妈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诵读诗歌: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啥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3.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啥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4.怎样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啥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诗歌最后两句采用啥修辞办法,起啥作用,表达了啥感情?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小结。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四、小结: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呢,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黄河简介: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查阅资料补充下列写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5

  《黄河颂》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初二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㈠、知识和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㈡、过程和办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㈢、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三、教学办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办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办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习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么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一)情境导入记得高枫在《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妈妈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二)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三)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么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么样的感情来朗读)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怎样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么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么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么样的特点?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啥?(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啥?(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五)配乐朗读,评价探究:

  1、 小组中练习。

  2、 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 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六)合作交流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七)创新实践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活动的方式是:从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展示你这节课的阅读收获:A配乐朗读(音乐由多媒体放送)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欣赏的一部分朗读,获得一种审美娱悦; B写意绘画,画出你心中的黄河;C写作补白,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                   .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填补这个空白。D链接生活,讲述课文实际意义,这样文本的内涵才能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习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大胆地、愉悦地进行自主阅读。(八)家庭作业上网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习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 篇16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办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积极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  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  新课(导入  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么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推荐站内搜索:考研分数线公布的时间2021、江苏自考办、小兵张嘎的读后感、成人高考准考证怎么打印、国考报名学科成绩怎么填、江苏教育网成绩查询初中寒假日记、公务员考试题库下载、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网、浙江专升本成绩查询、

《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黄河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选16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60605.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