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通用16篇)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
第一部分:
1.老舍原名 ,字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等。(3分)
2.《树林和草原》选自 ,作者 是 国作家。(3分)
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狭窄( ) 贮蓄( ) ch†ng清( ) xing边( )
穹隆( ) 湿漉漉( )
4.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4分)
①在北中国的冬季,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
②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③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不忍得:
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
5.在下列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那水呢, 不结冰, 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6.下面句子中甲乙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些,为啥?(4分)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季也特别暖和。
7.《树林和草原》以第 人称写作,这样写有啥好处?(4分)
8.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猎人一大早在灌木丛中漫步的感觉。(4分)
9.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4分)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季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季,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
10.选出填入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4分)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但是呢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 , 。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第二部分:
(一)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也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4分)
1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4分)
1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4分)
1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啥不好?(4分)
(二)
冬日抒情
⑴冬季是透明的。
⑵透过稀疏的树枝可以看到湖上的冰雪,看到远山和村庄,看到像蚂蚁那么小的一串行人。冬季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像x射线可以透视人体的骨骼,冬季可以使人透视宇宙的心脏。
⑶冬季使人清醒。
⑷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海外游子的故事,他是个音乐家,多年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去了新加坡,后来担任了一个乐队的第一提琴手,并把家属接了去。以后他每年冬季都要独自回国一次,他说就是为了要呼吸一下祖国的冬季的凉气,那使他浑身舒适头脑清醒的凉气。
⑸因此我也想到南国的冬季,去年此时我正在广州,在那满是绿叶覆盖的丛林中,我发现有一种无叶的树,枯树上面开出火红的花,而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我惊喜地向本地人打听,原来它叫象牙红,只在春节前后才有红花,过了严冬就长满树叶了。过去在诗画中都未见过象牙红,最近出版的诗集《龙胆紫集》,是李锐同志在秦城监狱中用龙胆紫药水写成下的,赵朴初同志读后赠作者一首词中,有一联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血凝龙胆紫 花发象牙红
⑹巧妙还不在于对仗工整,如果你能看到那高大的扭曲伸展的枯枝上开出火红花朵(其实不是花朵,可能是果实)的象牙红树的形象,你就更能体会“花发”和“血凝”的对立和联系了。
⑺冬季的水仙也是很美的,然而它的性格和象牙红恰好相反,它必须在温室中,必须不多不少的水分和阳光,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在很短的生命中,一旦失去照顾便萎谢了。
⑻水仙开过,冬季就快要过去了。湖边的冰开始解冻了,老于经验的人却知道湖中心的冰有二尺多厚,一时化不了。可岸边的已闪着水光,看不清哪里是结实的冰,哪里是薄冰上飘着水,要走到湖中心,必须先从岸边走起。小孩们被吸引着比试试履薄冰的胆量,冰上发出咔吱咔吱的响声,一个两个三个……走过去,发出胜利的笑声。
⑼“冬季来了,春季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望,然而,自然的规律,时间的循序是必然的,人间的规律虽也有必然性,却可迟可早。在这透明的冬季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但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16、找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4分)
a、冬季是透明的。
b、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红辣椒似的花瓣组成的。
c、……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样亭亭玉立。
d、冬季就像它结成的冰那样透明。
17、第七段中“亭亭玉立”的意思是 。(2分)
18、第七段中象牙红与水仙的相同处是 ,这一点通过“ ”字表现出来;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两点:象牙红 ,水仙 ;象牙红 ,水仙 。(6分)
19、下面描写象牙红的词语有啥寓意?(4分)
⑴“无叶”、“枯枝”、“扭曲”:
⑵“伸展”、“火红”、“一串”:
20、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4分)
a、“血凝龙胆紫,花发象牙红”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运用对比修辞格,褒贬分明。
b、第四自然段对那位音乐家离国去新加坡的做法委婉进行了批评。
c、第七自然段对水仙的描写先褒后贬,作者的主导倾向是贬。
d、第八自然段,写小孩们试着履薄冰,主要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活泼可爱和不怕险阻。
21、选出对末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4分)
a、“冬季来了,春季还会远吗?”这一名言只能用于大自然,不能用于人类社会。
b、人类社会之春的到来虽然是必然的,但时间是可迟可早。
c、“躺着不动或再走弯路”会延误春季到来的进程。
d、这一段与开头四段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缜密。
22、描写季节景色,因景抒情,情寓其中,这是写景散文的常用笔法,《冬日抒情》却另辟蹊径,文章没有捕捉冬日的有代表性的景物一一展现,而是撷取与“ ”有关的人、事、物巧加连缀,表达一种凝重而深邃的思想:严酷的冬季是考验人的季节,我们不应 ,而应该 。(3分)
(三)
读山
张腾蛟
群群的山峦如部部丰厚的卷册。
迤逦复迤逦,连绵复连绵,在时间的长流中。
裸其奥义,隐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个饥饿了很久的,读者。
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地读其苍芒,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是用一种啥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啥样子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风雨雨。然后,我也去读它们的威武,也去读它们的温顺。读它们为啥会耐得住永恒的寂寞,为啥会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读它们为啥会有那么好的气度,可以容忍一些错综复杂的根须在它们的身边作蛮横的盘缠。
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青翠,突现出这些丰厚卷册中的美丽的篇章,我就这样静静地读着它们。
读那些嫩芽怎样成长,怎样茁壮,怎样把一些枝丫交给了它们的子孙,然后,它们也怎样回到泥土中。
读一条细长的根须,怎样穿过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个石隙中钻出头来,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读一根瘦弱的树枝,怎样自阴暗的一角伸出手来采摘阳光,然后去营养自己,成长起另外一个新的生命。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觅得一切。有一天,当我正在读那棵爬藤怎样借着一侏枯树而站了起来的时候,便骤然发现了那棵枯树的笑颜,我已经意会出来,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也有一天,当我正在读着另外的一滩浓绿时,发现一条蜿蜒的小径,非常自在地从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巅,我想,谁是这条小径的妈妈呢?会选择在这样的一个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个步子?像这么一条瘦小的小径,为啥可以负荷得了那么多脚步的践踏呢?
这样的山野并不纯然是静谧的,可以读到吱吱喳喳的虫叫,也可以读到啁啁啾啾的鸟鸣。有时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丛里,还可以发现到昆虫世界中的小小的战争。
在读山的时候,也会读到一些偶发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季,当我正在初读一片新鲜的山林时,听到喊声自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并,在喧嚣中还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杀杀砍砍的声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巅,举目远眺!看到了,山脚下,一群群勇壮的嫩芽,正在追撵着一个败阵的冬季。
山是一部丰厚的卷册,怎么样读也读不完它,读了巉岩再读山林,还有那挺耸的峰呢?还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我是一个读山的人,但是呢我知道,有时候人家也会读我的,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
23、①本文题为“读山”,实际上作者着重读出了“山”哪几个方面的内容?②名为“读山”实际上是在读人,本文读出了哪些人格特质?(4分)
①内容:(限10字内作答)
②特质:(限20字内作答)
24、文章开篇写道:群群的山峦“裸其奥义,隐其真髓”。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奥义”和“真髓”分别指的是啥?(4分)
①“奥义”指的是
②“真髓”指的是
25、文中画横线的“它是因为那棵爬藤为它装饰了绿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义?(限20字内)(4分)
26、“当我就像是一个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时”,试推断和想象人家会怎么样读“我”?(限30字内)(5分)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答案
1.略 2.略 3.略 4.⑴阳光和熙,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⑵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⑶将水人格化,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季还充满春意。⑷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山村和雪的神态。 5.不但、倒反、况且 6.甲句好。情景结合,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意近即可) 7.略 8.欢畅 9.⑴⑶⑵⑸⑷⑹ 10.b 11.冬季;秋季 12、温柔多情;甜美 1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14、⑴总结性地写了冬季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季的喜爱之情。⑵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季济南的美好。 15、原句子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16.ad 17、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18、美;也;不畏严寒敢于抗争;依赖水分和阳光;生命力强;生命短促 19、⑴说明象牙红与严冬顽强搏斗,表现其不屈不挠的精神。⑵顽强的生命力。 20、c 21、a 22、冬日;我们不应畏缩躲避,应该经受磨砺,以奋斗换来灿烂的春景;我们不因松懈等待,应该以不懈的努力促其早日到来。 23.①巉岩、山林、虫鸟②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直面人生,生命顽强等。 24、①山所体现的人生态度。②山所隐喻的人生哲理。 25、老一辈为成长的人而高兴,为互相扶助而幸福。 26、在丰富的世界里,读“我”的成长过程,读“我”的精神品质,读“我”的生活态度……(扣住“山林”扩展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2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也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 《济南的冬季》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不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季》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季》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办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季》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故乡冬季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季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啥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办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办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办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办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季、写济南的冬季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办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也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办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办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也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进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例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季”和“冬季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季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办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季是啥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季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季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积极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办法(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季啥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季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办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啥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办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办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办法,有无新的写景办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办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办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季的?你是怎么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啥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季》改成《冬季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办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七、示板书:(略)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4
深圳市东湖中学 徐平
教学目标 :
1、领悟济南冬季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季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办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怎样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故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故乡的冬季。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季,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季,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季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季的美景简介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季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啥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季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啥?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季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1、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季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季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六、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么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五、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
阳光 暖和
山雪 秀气 宝地
水天 清亮
作者邮箱: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5
教学目标
1、 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 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 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季,大家都会Lenovo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季,大家也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季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季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季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 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季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季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季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 阳光朗照 温静
冬季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季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 济南三面环山,
b. “放在小摇篮里”
c. 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季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 、 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习: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季》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季》与贾平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季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季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季》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怎样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季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平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季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季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季也有雪后的美景、不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季”。(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啥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啥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季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季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也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季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啥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季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季,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啥济南的冬季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季》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季”一文为参照,简介冬天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简介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简介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家乡的冬季,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7
1.填空题①《济南的冬季》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2.根据拼音写汉字zhù____立 水zǎo ____ chéng ____清 宽chǎng ____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2002年鄂州市)塞外怀古[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么样的荒凉,怎么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到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2]我最近旅游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呢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呢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1)(3分)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啥?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分)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啥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分)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么样运用象征手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0分)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行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点。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点写一份“景点简介”,以供景点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提示:可以z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老舍 舒庆春 舍予 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2.伫 藻 澄 敞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4.拟人 拟人、比喻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简介;②景物简介;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8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办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导入 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季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1.本文写了济南冬季的哪些景物,各有啥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办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啥?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么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季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季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季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也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季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如下:
【小资料】
(一)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也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孩子,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二)重点内容图解。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9
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季》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不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季》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季》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办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办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季》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故乡冬季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季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啥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办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办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办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办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季、写济南的冬季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办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办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也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办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办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
所在。
2、设问法
学生一边读文章,老师一边设疑,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学生既自主学习,也合作探究。
3、比较法
教师提出两种情况让学生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其中不同,进而明白其优劣,作出正确英明的选择。例如,让学生体会“济南的冬季”和“冬季的济南”之间的差别;体会把“这就是冬季的济南”另起一段与课文原来写法的不一样。
六、谈设计: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办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下面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季是啥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季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季的济南》看看。
激趣是教学中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大的困难他也愿意去克服,学起来自然积极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也好。激趣的方式灵活多样,讲故事、猜谜语、听歌曲、看挂图等不一而足,我采用的办法则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对比中萌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整体把握
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季啥特点?请用文章中的一个两字词语来概括。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济南的冬季的特点?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这一步骤,有两个理由:一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二是让学生把握文章总—分的结构。
(三)精读,学习办法
在初读,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段落,并把它仔细读一读,想想为啥喜欢。由此自然过渡到对文章第三段的精读,教师指导引路,学生在读中思考总结,归纳出“抓特征、有层次、有映衬、有虚实、有动静”五种写景办法。然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学习该段的办法对比学习第五段,看看第五段是否用了这些办法,有无新的写景办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第五段,大家共同解决疑难,并明确该段新用的“有远近”的写景办法。
学习这两段,花费的时间相对长一些,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主要就是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些办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季的?你是怎么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啥建议?有人提议把题目《济南的冬季》改成《冬季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把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办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把景物写活、写生动。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办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办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一)出示济南风光图片。
(二)教师导语。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冬季中国的北方多是狂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记下的济南冬季的景色,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欣赏济南冬季的水墨画,去体会浸滋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生字新词。思考:济南的冬季总的特点是啥?
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说出:全文是围绕济南的冬季“温晴”这个特点展开描写的。
(二)学生展示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季的哪些景物?
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季“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景、水色。
(三)学生默读课文,看文中哪些段落描写的是济南的山、水,并给每一部分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反馈交流中,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济南山景:阳光朗照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济南水色
三、品词析句,感受济南冬季之美。
品析第一自然段。
(一)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样写出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的。
(二)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在仔细研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明晰:作者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特点。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重点指导词语“响亮”: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文中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季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就不切合实际了。
(三)联系上下文看为啥济南的冬季会如此温晴?
只要学生体会到这得益于济南周围的那一圈小山即可。
四、书写生字。
学生简介写字要领,尤其是“贮”字怎么样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感受济南冬季之美。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济南冬季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二)交流预设:
1.“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垂柳“照影”,对柳树的枝条作了拟人化的描写。
6.“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样的语言,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重在品析语言的精妙。
二、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伴随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朗读,感受济南冬季的温晴之美。
三、纵观全文,体会作者写法。
(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好的写作办法值得学习借鉴。
(二)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季的不限生机和在冬季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感情。
2.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
3.平淡的语言蕴含无穷的回味。
文章以“济南的冬季”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季,最后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季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也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4.写景顺序的多样。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四、小笔头。
请你仔细观察故乡任意一个季节的景物,倾注你对故乡的不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1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老舍原名 ,字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等。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着落( ) 狭窄( ) 贮蓄( ) ch†ng清( )
济南( ) xlng边( )
3.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
①在北中国的冬季,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
②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③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不忍得:
④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
4.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⑶你看那春季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⑸到了夏季,大地上一片葱茏。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
5.填入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通过学习来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学习下去。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办法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么样
c.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d.一个人要能成才,要看以后的态度。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季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季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季,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6.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7.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啥?
8.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 慈善:
9.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10.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11.济南为啥是个理想的境界?
12.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么样理解的?
13.“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14.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地形特点是啥?
15.若用朴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 。
(二)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也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6.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
17.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
18.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
19.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②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20.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啥不好?
(三)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林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季。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季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外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天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也刮得怎么样厉害哩!”
21.文章题目为《白马湖之冬》,但实际上主要写的是 。
22.作者对“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是在啥时候?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白马湖的景象: 。
23.从文中第二段中,可以看出白马湖冬季的风有啥特点?哪些词语可以体现这些特点?
24.第三段中,作者把笔墨宕开,运用 的手法,突现白马湖冬季的风 的特点。
25.第四段中哪一句话交代了作者写白马湖的冬季不写其他景致而单写风的原因?
26.请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语言概述白马湖多风的地理原因。
27.全文主要运用 的笔法,勾勒了一幅幅乡间冬日的写意画。
28.文中结尾说:“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济南的冬季》答案
1.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 2.略 3.阳光和熙,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将水人格化,写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季还充满春意;照应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出山村和雪的神态。 4.⑴ ⑶ ⑵ ⑸ ⑷ ⑹ 5.b 6.冒号 7.承接上文 8.可*的结果和保证;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9.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 10.先俯视,后仰视 1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12.运用拟人的办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13.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 14.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 15.有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季特别暖和。(意思相近也可) 16.冬季;秋季 17.温柔多情;甜美 18.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19.总结性地写了冬季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季的喜爱之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季济南的美好。 20.原句子是反问名,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 21.白马湖冬季的风 22.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一片荒野 23.风多,风大;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的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24.对比;白马湖冬季风的来势猛烈。 25.白马湖的山不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26.环湖皆山,北有空隙。 27.白描 28.厌恶动荡、嘈杂的城市而向往思念纯静美好客居他乡的情感。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2
方案 一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故乡的冬季》。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季(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季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季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季的气候有啥特点?
3.写济南的冬季为啥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季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季,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季为啥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啥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季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季的暖和)
2 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季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季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到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啥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啥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季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季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季四大特点是—— 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办法是—— 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 ④小雪胜景像—— 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季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季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故乡的冬季。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季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故乡的冬季》准备抓住啥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 :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故乡的冬季》。
方案二(以下不是一完整教案,只是一些教学设计,可供参考)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冬季》,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区(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办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18
方案三(下面是一个比较法教学方案,比较新颖,可供参考)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季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季。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也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么样结构,怎么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3
设计者:湖北宜昌夷陵区:黄丽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也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季就充满了不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季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季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 ,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故乡冬季的景象
⑵借鉴本文的写作办法将故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
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附: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小说:
1.《骆驼祥子@(3))
2.《离婚@3)
3.《四世同堂@》(4)
4.《“火”车 》- 老舍短篇小说
5.《哀启 》- 老舍短篇小说
6.《爱的小鬼》 - 老舍短篇小说
7.《八太爷》 - 老舍
8.《抱孙》 - 老舍短篇小说
9.《不说谎的人》 –
戏剧:《茶馆 》 《龙须沟》
写雪的文章: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季。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季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
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天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也刮得怎么样历害哩!”
作者邮箱: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4
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 ( ) 镶嵌( ) 水藻 ( ) 贮蓄( )
澄清 ( ) 绿萍( ) 着落( ) 薄雪(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季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么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季的总的特点是怎么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季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怎样的?老舍笔下的雪也是怎样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啥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怎样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啥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啥修辞办法?
6.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故乡冬季的景物,倾注你对故乡不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季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季,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季》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 水zǎo ____ chéng ____清 宽chǎng 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么样的荒凉,怎么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到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游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呢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呢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啥?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啥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么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行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点。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点写一份“景点简介”,以供景点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 《济南的冬季》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略
二、自主探究 略
三. 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 参考:秀气。 (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 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 舒庆春 舍予 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 藻 澄 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 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简介;②景物简介;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5
雄鹰
教学目标 :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 导入 :大家在《学习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啥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么样对比的吗?
北平—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啥?
(为了突出济南冬季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也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季的全景图是个啥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进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季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啥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啥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季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虚拟主机次序]
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办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
[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⒍有人说作者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作结,匠心独具,说一说你的观点?
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拓展延伸:同是山东省,我们胶州地区的冬季是个啥样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说说吗?[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五、体验反思: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季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
[举个例子说一说或者可以写在《读书札记》上]
作者邮箱:
《济南的冬季》《树林和草原》同步练习 篇16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推荐站内搜索: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弘扬民族精神作文、素质教育心得体会、2018教师面试成绩查询、抚顺市人事考试网、适合发朋友圈正能量短句国培研修日志、爱的教育读后感400、人事考试成绩查询、优秀日记4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