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作为一部传记历史片,上映以来,电影评论的观点也是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好评与质疑之声平分秋色。你对《孔子》这部电影有啥看法感受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子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观后感篇1

  铭记战争,保卫和平,珍爱生命——电影《孔子》观后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导;听到了颜回谦和恭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勇敢果断的声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铭记战争的教训。

  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间,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代,有啥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战争年代最残酷的。

  保卫和平的年代。

  试看战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战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难道不应该吗?

  珍爱宝贵的生命。

  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难道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也能理解孔子?

  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铭记战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代;珍爱宝贵的生命。

孔子观后感篇2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呢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呢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观后感篇3

  上周五,我们五年级集体观看了电影《孔子》,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当时的小诸侯国----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一生心系家国,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而忧心忡忡,希望能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影响当时春秋诸国。

  孔子曾任官于鲁国 ,当时鲁国有一种用活人陪葬的残酷制度,在孔子的多番劝说和努力下,鲁国终于决定废除了这种制度,百姓因此受益。孔子还想以其勇敢和智慧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试图带给国家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然而因现实的残酷而受阻。但孔子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率领众弟子奔走列国长达20xx年,传播他的思想,以期实现他的主张。孔子晚年重返家乡,为鲁国效力。由于他的人生抱负最终未能实现,所以最后孔子在失意中去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他一生终成万世师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创造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

  在电影中,孔子与弟子们临危不惧,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颜回。有一次路过一条冰河,他们走到一半时,冰裂了,装书的车掉进河里,颜回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水中把书抢救了出来,但自己却没能上岸。我知道,其实颜回以生命来捍卫的不只是书,更是他珍视的思想和信仰。早就听说过文人的儒雅之气,他们都惜书如命,但古代圣贤竟然不惜以命换书,仍然让我震惊和钦佩。

  子路的形象也让我难以忘怀。他在战场上被敌人击中,临死时仍然“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的气节告诉我,人无论啥时候都应该有骨气,即使落难也要保持君子气节,维护信仰。除了这些,我还领悟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包含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处世方式,教给我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喜好。

  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我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有了感性认识,对孔子及弟子们传承的儒家思想有了初步印象,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从孔子和弟子身上所闪现的美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被人喻为圣贤,是因为他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同时他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出了优秀的弟子,使儒家思想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从中得以受益,这就是圣贤给我的启示。

推荐站内搜索:英语六级准考证快速打印入口、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2013年成人高考试题、哈尔滨金融学院分数线、爱国演讲稿500字、浙江专升本成绩查询、福建省自考成绩查询、周记300字、中秋国庆双节作文600字、江西自考准考证打印、

孔子观后感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孔子观后感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65951.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