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读准儿话音(“鱼儿”)和读好轻声(“种子”、“我们”、“的”)。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的含义,让学生懂得祖国是我们的家。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小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了《家》这一课,还记得文中都写了哪些“家”吗?
学生边回忆,教师边在黑板上相应地作简笔画。
二、精读感悟,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句。
(1)电脑屏幕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啥?
②全班交流。
(2)过渡:白云、小鸟、鱼儿和种子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它们各自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呢?
①多媒体配乐动画演示,学生边看边想。
②看后交流。
(3)过渡:是呀,你看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假如你现在就是快乐的白云、小鸟、鱼儿或者种子,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①小孩子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②交流、总结办法:读——评——读——评——读
③齐读。
④师生共同表演读。
2.拓展练习,创设趣味情境
①多媒体分别出示大草原图、大沙漠图,你看到了啥?(学生回答)
②多媒体出示海底世界的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句式练习说话:
“是的家?”(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③小组进行交流。(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引导)
④同学们把自己说的和想的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
多媒体出示: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3.学习第二句
①过渡:小孩子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同时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祖国。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
②我们祖国叫啥名字?(学生答)它简称为“中国”。
③多媒体动画演示:中国的版图(地形图轮廓里,依次出现长城图、珠穆朗玛峰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开满鲜花的图)
④适时演唱《娃哈哈》,强化学生对“祖国”概念的认识。
⑤小结:祖国这个大花园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小孩子在祖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幸福地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在评议的基础上齐读。
4.指导朗读全文:这首儿歌写得很美,小孩子们能把它美美地读一遍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准字音:白、云。
2、指导书写“白”和“云”的笔顺。(多媒体出示)
3、学生按照书写规则描红。重点指导“白”和“云”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老师范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我遵循“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上课伊始,我就以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第一、二行后,我出示三、四行让学生自己读后感悟,以读代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迁移练习:依次出示草原、沙漠和海洋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学生很快说出“是的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拓思维的虚拟主机,自由练说更多的“家”。随后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编成一首小诗,自由地诵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办法,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在听了低年级老师讲的苏教版第一册《家》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了。
生问:“老师,蓝天不光是白云的家。”
师:“哦?那你说蓝天还是谁的家?”
生接着说:“我觉得蓝天还是太阳的家。”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错可以这么说。”
这下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象,他们也积极的举手发言。
生:“我说树林还是小兔的家。”
生:“我觉得树林也是小鹿的家。”
生:“树林还是老虎的家。”
……
生:“我说小河,小河也是小虾的家。”
生:“泥土也是麦苗的家。”
……
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变得红通通的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钦佩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是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独立思考,对教科书自我解读,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积极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承认多种答案的合理性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想象力太差。曾经有多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人的想象力进行测试,统计结果都显示: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找找原因。“地是方的,天是蓝的……”在课堂上,在考试中答案总是唯一的,与标准答案略有出入,学生享受到的便只有一个大红*。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虚拟主机上、行为上、思维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已的意见。但现实中,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民主意识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个出格的提问会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一个离奇的想法会引来劈头盖脸的批评。小孩慢慢失去了提问的兴趣与能力。为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创造力,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多些疑问也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也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我准备的上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课的课文《家》,这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童趣,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办法.根据诗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认读10个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小孩从"小家"到"大家"的感悟,体认,联系生活经历,初步感知"家"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渗透 爱动物,爱自然,爱祖国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六行两句.通过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是理解诗句的难点.教学中,我把引导儿童有感情地朗读,展开想象尽情地说作为突破本课重点和难点的路径.
三,教学过程
整节课围绕我事先在黑板上画的情境图展开.我先让学生围绕"家"这一个词,说出了自己对家的感受.我为了激发他们的真实体验,让他们想象和家人在一起的体会.这时学生们纷纷由感而发,说出"在家里很自由,很自在,很幸福,很快乐……"然后我说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家,引导学生看图读生字词"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再把它们贴到相应的图画旁边.接着以"好朋友"的身份,引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图片和生字词,让学生再读这些生字词.通过小游戏"送好朋友回家"让学生借助句式"( )是( )的家"来说一说,并把图片贴到相应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也设计了一个"做客"的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入"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一个个小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说话练习,说一说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分别在自己的家里做些啥,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情境中让学生"变身"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进而真实地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在"家"中的感受,使学生有了真情实感后,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通送"谁读得好就让谁送那个好朋友回家"的方式也在情境图中送了一些"好朋友"回家,使我们的黑板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在讲完了课文中的第一句话后,我增加了拓展说话练习.在拓展部分,我先出示了一些词语, 你先来读读这些词语的音,然后连起来,组成一句句小诗.
夜空是星星的家,
森森是小鹿的家.
草原是马儿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2 ,你脑子里还藏着这样的诗句吗
沙滩是贝壳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的发言肯定会相当踊跃.为了让学生体会"祖国"的概念,我特地在课件中加入很多有代表性的祖国风光的图片,让他们体会祖国幅员的辽阔与美好,进而从心里产生一种自豪感.再通过比喻,把祖国比作大花园,把小孩子们比作大花园中的小花朵,让他们体会祖国是我们的大"家".在本课中,我本来还为学生们准备了一首儿童歌曲《娃哈哈》,相信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第二句话一定会有帮助的.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家》教学反思
《家》是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Lenovo、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认为做得比较成功的有两点:
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家》一课,我结合诗歌短小精悍这一特点,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结合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脑海中浮想与词语相关的清晰具体的形象:树林里小鸟在欢唱;清清的河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进而进一步悟出“家”的内涵——温馨、快乐。
二、句式迁移,突破难点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家》这课中句式是“(啥)是(谁)的家”,我进行了两次迁移。一是在学习课文第二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过句式的拓展练习使学生对于我们和祖国关系的感悟。二是在学完整首诗后,让学生用此句式创编儿童诗,自由讨论,合作完成。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丰富阅历,积淀对语文内涵的感悟。自我感觉不足之处,学生总是太活跃,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有些不足,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精炼到位,感情投入不够。
课堂因提问而精彩——《家》教学反思
在听了低年级老师讲的苏教版第一册《家》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了。
生问:“老师,蓝天不光是白云的家。”
师:“哦?那你说蓝天还是谁的家?”
生接着说:“我觉得蓝天还是太阳的家。”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不错可以这么说。”
这下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想象,他们也积极的举手发言。
生:“我说树林还是小兔的家。”
生:“我觉得树林也是小鹿的家。”
生:“树林还是老虎的家。”
……
生:“我说小河,小河也是小虾的家。”
生:“泥土也是麦苗的家。”
……
看着一张张因为动脑思考变得红通通的小脸,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钦佩这位老师的教学水平。
是的,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独立思考,对教科书自我解读,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多么不简单哪!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言文字的理解会有不同,没有正确与否的绝对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科应该是开放的,问题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承认多种答案的正确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自已的知识、生活经验去积极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正是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
承认多种答案的合理性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想象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想象力太差。曾经有多家权威机构对中国人的想象力进行测试,统计结果都显示:中国人的想象力与年龄成反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哪儿去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是应该从自身的教学中去找找原因。“地是方的,天是蓝的……”在课堂上,在考试中答案总是唯一的,与标准答案略有出入,学生享受到的便只有一个大红*。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虚拟主机上、行为上、思维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已的意见。但现实中,部分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民主意识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个出格的提问会引来不屑一顾的眼神,一个离奇的想法会引来劈头盖脸的批评。小孩慢慢失去了提问的兴趣与能力。为了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培养,失去了创造力,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多些疑问也何妨,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也何妨,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视野、美丽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类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也是语文学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
抓住课堂生成 提高教学机智——《家》教学反思
今天带着小孩共同学习了这首优美的小诗《家》。文章精湛,短小,只有两句话组成。早自习就带领小孩们初读了文章,字词上面没有太多令人担忧的地方。只有几个轻声尤其要注意,我也在事先带着他们读了几个来回。“我们是”有两个轻声,反复的在强调,“鱼儿”、“种子”这几个词,小孩们也基本都会。因此,课堂上的识字环节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可是,如果老师备课的时候把这首小诗的诗意看成那么简单,那就错了。教完这节课,也让我反思了教学中的几点不足,以待思考和改进:
一、备课备进学生心里
今天,当我提出一个问题:“蓝天为啥是白云的家?”,贾铭俣先说因为蓝天非常的大,然后季坤小孩子也起来作答,他从科学的角度阐释了为啥天空中会有白云,白云是怎么形成的。他的回答让我对他刮目相看,说的非常全面,以至于我一时也没能回过神来,只能让全班小孩一起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蓝天为啥是白云的家?小孩们真的懂了吗?可能在季坤说完,很多小孩还是云里雾里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蓝天为啥是白云的家?仅仅是因为蓝天上有白云在飘吗?对于我们班那么多爱问为啥的小脑袋来说,也许许老师在课堂上仅仅给他们看几张图片,说几句优美动听的话,想让他们理解“家”的含义,他们还不能满足。季坤今天的这个回答,真是让我恍然大悟,确实,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预设到得呀!是我低估了小孩的能力,他们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他们有时甚至会语出惊人,竟然说出老师没有想到的内容,怎么招架,怎么应对,怎样让全班小孩在课堂这一生成下有所启示。如果,老师事先备足了课,备课能备进小孩的心里,这时就可以给小孩提供更多的养分,让他们每一个人的目光都被老师提供的营养给吸引过来。抓住学生的目光,备课备进学生的心里。
二、抓住课堂生成,给小孩更多机会
在带领小孩理解“蓝天和白云的家”时,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给小孩看了好几幅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白云在蓝天自由自在飘荡的自在,进而理解“家”的真正含义。我发现,小孩们在看第一幅图时很专注,他们可能被蔚蓝的天空和白云给吸引住了,但是呢后来我也连续给小孩们看了几幅图,看图的时候全都是我一个人在说,却忽略了他们的感受。看来,课堂上,老师对于问题的理解替代了学生的理解和回答,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是不可取的。而在理解“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这两行时,我也没有给小孩更多说的机会。其实,这里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老师应该抓住时机训练小孩说话与表达的能力。
三、提高教学机智
今天的课堂出现了“小插曲”,一个女小孩在读句子“蓝天是白云的家”时反复的读了3遍,还是没有读准,把“白”读成了第3声。这时,我听见班级里有几个小调皮已经在下面按捺不住偷偷的学着她读了,于是接着,很多男小孩听见了,都一边学着一边偷乐,貌似在嘲笑这个读错的小女孩。我看着她,发现当时的她特别紧张,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我还在鼓励她再读读,可是下面的笑声更大了。这时,我却说:你们别笑了,都要哭了!我很无心的话,在我看来很正常的一个种处理方式,没想到却换来女孩的一声哭泣,她的眼泪流了下来,男生笑的更乐了……
哎,怎么会这样。看来,是我说错了。一句话,却激化了女孩想哭的欲望。
机智不够,教学的机智不够……
多思考,多实践,实践出真知啊!!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课。学生入学仅三个月,正是学习随文识字办法的时期。同时已具有了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幻想,对事物充满好奇。
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重点:
1、认识理解5个要求学会的字和6个要求认识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做法:
1、从生活入手,引发对话,感受家的温馨,趁势感知全文,逐步朗读,逐层提高。
2、读后迁移,给词做诗,启发性灵。
教学办法:读中感悟,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学习办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办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孩子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为啥?
(学生自由说,教师指导学生说完整句。)
2、是呀,我们在家里生活的也轻松也自在,还有父亲母亲疼,爷爷奶奶爱,多幸福呀!
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家
3、谁来看着大屏幕,大声念念课题?(课件1出示:家)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语言交汇、心灵交流,感受家的温馨。)
二、感知全文,情境识字
1、《家》这首儿歌可美了,大家想读吗?
2、看着大屏幕上这位小孩子的读书姿势,挺起胸背、端起书,自由读书。(课件2出示:读书姿势)
(设计意图:树立示范性的榜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3、学生自由读文。
4、学生汇报读书情况。
5、再读课文,想一想:儿歌向我们简介了谁的家?
(儿歌向我们简介了白云、小鸟、种子、鱼儿以及我们的家。)
6、①白云、小鸟、种子、鱼儿都是大自然的宝贝,你喜欢它们中的哪一位?
(学生喜欢谁,老师送他一个“”的头饰,给小孩戴上,你就是这个大自然宝贝了。)
②请同学们分组上台来,取你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在头上,你也成了大自然的宝贝了。
7、小孩子们都成了大自然的宝贝了,你们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课件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请小孩子看大屏幕,先把这些词语读两遍,然后找出自己的名字多读几遍。
检查学生认读情况。(老师指谁的名字,谁站起来大声读出来。其他小孩子注意听,看看他们把自己的名字读准了没有。)
8、你认识别人的名字吗?
(看大屏幕)我把拼音冒摘掉了。(课件4出示:不带拼音的字词。)这样,你还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名字吗?试一试,读一读。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积累。
1、大伙的名字都认识了,大自然的宝贝都出来好一会了,我们送他们回家好吗?请小孩子再读课文,记住自然宝贝的家。
2、(出示图)老师把他们的家都带来了,看一看、说一说,你想先送谁回家?能说说为啥吗?(学生自由说,上台送自然宝贝回家,然后在字卡中找家的名字贴在图上,说一说我把谁送到了哪里。)
3、你还想送谁回家?为啥?(让学生充分说。)
请你们一起上台来送他们回家,说一说你把谁送到了哪里?它的家在哪里。
4、感谢小孩子将大自然的宝贝送回家,你看他们在家里多高兴呀!
①种子宝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②小鱼宝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③白云宝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④小鸟宝贝你到家了吗?你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送大自然宝贝回家,其实是学生读文后自主理解、感悟的展示。)
5、你们觉得自己的家好吗?在四人小组内,向大伙简介自己的家,夸夸自己的家。
6、学生相互简介。
7、都觉得自己的家好,有没有勇气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家?
(学生向大家夸自己眼中的家。)
(设计意图:让小孩夸家,就是让他们敢喜、敢想、敢说,并用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8、小孩子们,听出来了吗,谁的家最美?
也要争起了,这样吧!请大家练一练,谁把自己的家读美了,就说明谁的家最美。(课件5出示课文第一句。)
9、学生自由练读。
10、准备好了吗?(比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11、白云宝贝一起读,小鸟宝贝一起读。
鱼儿宝贝游起来。(师带动作)
种子宝贝长起来。
白去宝贝飘起来。
小鸟宝贝飞起来。
12、老师听出来了,大自然宝贝都很喜欢自己的家,小孩子我们也有家呀!来,读一读。(课件6出示课文第2句话。)
⑴齐读。
⑵我们有个共同的家就是——祖国。
⑶出示词卡——祖国。指读、齐读。
⑷想看看我们的祖国吗?播放录像。(课件7出示祖国各地秀丽的景色图片。)
⑸看了录像,小孩子们,你们想说些啥?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让小孩感受祖国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
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
⑺其实,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国都很美,小孩子,你们能把整首诗连起读的像刚才那么美吗?
⑻学生练读。
⑼比赛读、表演读。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小孩们在其中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因此我创设了一定的情景,让小孩们由读通到读熟再到读懂、读出感情。)
四、拓展训练,内化延伸
1、小孩子,其实我们也能做诗人呢!(课件8:出示一些词语)你先来读读这些词语的音,然后连起来,组成一句句小诗。
夜空是星星的家,
森森是小鹿的家。
草原是马儿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2、你脑子里还藏着这样的诗句吗?
沙滩是贝壳家。
教室是桌椅的家。
……
3、愿意用笔将这些小诗句记录不来吗?好,老师等着看同学们的小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让小孩们学做小诗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趣味识字,结合图画自主识字。
2、交流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1、愿意把这些字宝贝带回家吗?
2、课件送自然宝贝回家。要读藏在背后的字,好吗?(课件1演示字宝贝回家。)
3、学生读这些字宝贝,加小红点的字就我们今天要会写的字,看看,你会教小孩子写哪个字?
①种——禾+中,这种办法很简便。禾:长长的撇变成了点。(课件演示笔顺。)
②打开—本子,垫好—垫板,挺起—胸背。拿练习本练字,找“种”描两遍。
手离笔尖——一寸;
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③接着做小老师,你想教大家写哪个字?
子——(课件演示笔顺。)
④白——(课件演示笔顺。)曰要写的扁扁的。
⑤儿——(课件演示笔顺。)谁起头高一点。
⑥土——(课件演示笔顺。)最后是长长的一横。
(注:识字顺序可以自由调整。)
4、将习字册收起来。(整理好东西)
二、展示、交流诗句。
1、还记得你们小脑瓜里那些美丽的小诗句吗?拿出来互相欣赏。
2、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诗句。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家”所表达的含义。
2、引导婴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歌创编,发展婴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句式:是家。
3、引导婴儿萌发热爱家园、热爱祖国、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活动重点:为婴儿创造大胆、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语言气氛、引导婴儿积极、勇敢地说。
三、活动难点:引导婴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诗句创编。
四、活动准备:
1、背景图(天空、森林、小河、草地、花园、房子等)
2、诗歌课件。
3、卡片、小动物贴图、花婴儿人手一份。
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出诗歌:
宝贝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自然郊游,那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想去看吗?(想)说一说你看到了啥?(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来到美丽的大自然,边走边欣赏)
这里可真美,有茂密的大树、青青的小草,还有……(鼓励婴儿积极思考、大胆地说。
(二)欣赏、感受、理解诗歌。
小动物的家可真美呀!瞧,小动物们来了,它们还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歌,让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吧!(播放课件)
真好听,你喜欢这首 “家”的诗歌吗?(喜欢)
你听到这首诗歌里简介了谁?它的家在哪里呢?
引导婴儿说出诗歌内容。
师:接下来,咱们再来欣赏一遍。
“家”是啥地方?家是每一个人感到最舒服的地方.所有的动物,包括我们人在自己的“家”里,会感觉到很温暖、很自由自在、很安全。
(三)创编诗歌
1、你们还喜欢啥动物,知道它们的家在哪里吗?
引导婴儿引导婴儿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植物、“生活区域和活动范围”等知识经验,运用一定的形容词进行讲述。
2、由教具引导,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婴儿学习创编。
我们也来编一首关于“家”的诗歌,一定很好听!
教师出示池塘、花园、天空、竹林(在婴儿没有充分放开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婴儿熟悉的画面引导,比如:教师出示天空,引导婴儿说: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3、婴儿独立创编。(游戏—开火车)
小孩子说的太好了,小动物可喜欢你们了,它们想和小孩子做游戏,愿意吗?那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吧。由三个小孩子组成一列小火车,车厢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能排错, “啥样的地方”是第一节车厢,“是谁的”是第二节车厢,“家”是第三节车厢,一节跟着一节。
为每位婴儿提供一张图片,播放背景音乐,让婴儿三人一组自由组合,鼓励婴儿说说自己创编的诗。
(四)、我们的家园
小孩子,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孩子每天在婴儿园里快乐的生活,那美丽的婴儿园是谁的家呢?(引导婴儿说:美丽的婴儿园是小孩子的家),我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叫啥?(中国)怎样的中国,看一看吧。(播放中国的图片)引导婴儿说出美丽的、大大的、富饶的。美丽富饶的中国是我们的家。
小孩子们编得这么棒,所以我也编了一句放在这首诗的最后,(出示图片——地球)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小孩子们,我们要爱我们的家园、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让我们的家越来越美丽,好吗!
(五)、送小动物回家
小动物出来玩了好久了,动物母亲都等着急了,想请小孩子把它们的宝贝们送回家,你们愿意帮忙吗?(愿意)那就用我们的爱心送小动物回家。(在优美的音乐中,婴儿分别将小动物贴在背景图片上,边送边说,如:美丽的花园是蜜蜂的家。)
五、延伸部分:
宝贝们,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心里真高兴啊!你们帮助了小动物,你们高兴吗?(高兴)对,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我们跳起来吧。(播放《大中国》音乐,师生共同欢庆)
附:诗歌《家》
《家》
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
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
一望无际的沙漠是骆驼的家,
茂密的森林是松鼠的家。
美丽的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
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之三
常熟市实验小学 顾丽芳
课前谈话:
小孩子,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知道我姓啥样吗?关于我,你们还想知道些啥?能不能简介简介你自己的家?
一、揭题。
小孩子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孩子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
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 看老师写课题,请小孩子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范写,注音)
请小孩子一起读课题。
诗里的家究竟是啥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看图,学习生字。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孩子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啥啦?
3、学习生字。
小孩子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 请小孩子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
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也轻也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孩子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小孩子,景色美诗写得更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孩子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孩子向他学习。
有的小孩子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孩子!(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孩子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小孩子真棒。都能读通顺了,老师真高兴,你读了书知道白云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学习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孩子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孩子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习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啥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啥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啥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么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习第四行.
小孩子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啥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孩子,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孩子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习5、6行。
小孩子,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孩子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啥?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啥?
小孩子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么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样?瞧,我们的小孩子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孩子,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孩子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孩子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孩子站起来好吗?
五、复习生字词。
小孩子,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办法。
六、指导写字。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B、看书上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横,横,撇折,点)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顺口溜: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2、学写“儿”。(机动)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B、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C、范写。学生书空。
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不要一笔高一笔低)
D、学生描红。
七.作业 。
1、小孩子,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孩子把这首诗背给父亲母亲听,或者背给其他小孩子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孩子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白、云种、子泥、土鱼、儿蓝、天
2、打印“祖国”(词语,要注音)
3、打印“( )是( )的家。”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 过程与办法
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 情感价值观
对“家”有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二、教学内容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爸爸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的彼岸。
b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c写法分析
三个层次结构清晰,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三、思考讨论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也把家比作船、港湾、岸,说说这几个比喻间的内在联系。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是啥?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家”,那么你心目中的“家”呢?请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吧。
四、板书设计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啥{ 家是温暖的港湾 }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进行表述与朗诵。
2.在表演中进行仿编,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婴儿园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小鸟、蘑菇、小兔、花儿、水草、小孩子教具。
3.根据内容制作的头饰若干。
4.根据内容制作的框架图片。
5.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婴儿园等背景。
活动环节
一、引起兴趣
(一 )、出示“家”的背景图
1、今天,我给小孩子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谁能告诉我,图片上都有啥呢?婴儿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婴儿的回答强调:这是蓝蓝的天空,这是密密的树林。。。。。。
2、刚才小孩子们都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究竟都有一些啥呢?教师边指着图片边说:有蓝蓝的天空,有密密的树林。。。。。。
3、猜猜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会是谁的家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散文诗,诗的题目叫做《家》
(二)、朗诵散文诗
1.教师用较慢的语速朗诵,强调重点。教师提问:这首散文诗的题目叫啥?你在诗歌里听到了啥?
2.教师边出示教具边朗诵。教师提问:你在诗歌里听到了啥呢?婴儿回答,教师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师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诵散文诗。师:现在请小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把这首散文诗朗诵一遍好吗,会念的小孩子念重一点,不会念的小孩子念轻一点。
4.教师念前半部分,婴儿念后半部分。师:现在我要请小孩子们跟我合作来朗诵这首散文诗,我念前半部分,小孩子们念后半部分好吗?
5.男小孩念前半部分,女小孩念后半部分。(上台)师:现在我要请男小孩和女小孩到台上来站成两排一起来朗诵这首散文诗,男小孩念前半部分,女小孩念后半部分,我们比比看,谁念得更好。
6全体婴儿到台上边做动作边朗诵这首散文诗。师:现在我请全体小孩子到台上来朗诵这首散文诗,念的时候请你配上动作好吗?
(三)、集体创编
1师: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家》,现在我们要来创编一首新的儿歌,我这里有一些头饰,我们来看看都有啥呢?谁愿意来表演啊?还差一个小孩子哦。老师这里有好多个家,你看有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请你想好最适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复哦。现在我从一数到五,请你快点找到自己的家。现在我们来看看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啊。。。。。。
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同样的头饰,请不同的婴儿来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师:我再请几个小孩子来表演,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谁要来表演啊,我要数数了哦,请你找到自己的家。集体朗诵一遍新的散文诗。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只编了诗歌的后半部分,我这里还有很多头饰,我们可以回教室继续去表演创编新的诗歌,我们还可以编编诗歌的前半部分哦。
附散文诗: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蜜蜂的家,
快乐的婴儿园是小孩子的家。
教学反思:
由于图片上的景物和特征有些并不十分明显,所以,婴儿在讲述的时候,并不能够把图片上的景物讲述完整。
由于第一遍教师朗诵散文诗时,并没有出示教具,因此婴儿对于诗歌内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进而可以引出教师第二遍朗诵,使婴儿带着问题和目标去听诗歌。
通过框架的搭建,婴儿能够很直观地看出散文诗中的语句和内容,进而降低诗歌完整朗诵的难度。
通过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和个别练习,使婴儿能够有多次机会朗诵并理解这首散文诗,为下面的创编环节埋下伏笔。
在创编环节中,婴儿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呢在实际过程中,有些婴儿会找错自己的家,请婴儿表演的部分,显得比较乱。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家》教学设计一
作者:毛春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练说一句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培养了我们,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我们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家)
2.请小孩子想想自己的家,说说你觉得家怎样?请读好它
二.指导看图
说说你看懂了啥?(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说说图上有啥)
三.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简介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四.细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简介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要求学生用“课文向我们简介了...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句式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相应语句
(一)蓝天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朗读
3.师讲述:一朵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白云离不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二)树林
1.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朗读
3.为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树林会做些啥?)
(小鸟在树林里搭窝,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小鸟离不开树林,所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三)小河〖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1.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
2.朗读
3.你能用上“离不开”说说为啥“小河是鱼儿的家”
(鱼儿离不开河水,如果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
(四)泥土
1.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2.朗读
3.为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四)祖国
1.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朗读
3.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师讲述:祖国是我们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象个大花园,我们就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培养,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齐读全文
六.说话练习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啥)是(谁)的家吗?
2.黑板出示:(啥)是(谁)的家。
3.启发学生:小河里有啥?森林、大海里有啥?
4.黑板出示:(啥)是(谁)、(谁)、(谁)的家。
5.根据此句式说话
七.画——寓教于乐妙在其中
请生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设计意图:
本教案主要通过学生议一议、读一读,让学生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这些事物与大自然密不可分;通过唱一唱突破课文的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定制ifanwen.com】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第二句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课件、小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土、儿”。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孩子,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
2、你们喜欢在家里干啥?
二、看图了解图意
1、有四个小伙伴也想找到自己的家,他们是谁呢?
2、投影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
3、白云的家在哪儿呢?谁来帮助它找到家?小鸟的家在哪儿呢?谁来把它送回家?鱼儿呢?种子呢?
4、揭示课题:家(正音,分析字形)
三、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课文里的每个字音。
2、自由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里有几句话?
3、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一共有几行?有几句话?
(2)分句指读,评议。
(3)齐读课文。
4、再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四、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把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送回了家。那么它们在家里生活的好吗?生活的快乐吗?下面我们一起去问问它们。
2、多媒体演示:蓝天白云图。
(1)白云在家里快乐吗?为啥?
(2)指导朗读。
(3)蓝天还是谁的家呢?
(4)说话提示:蓝天是白云的家,也是的家。
3、多媒体演示:鸟儿在树林中飞翔、觅食、筑巢。说说鸟儿在家里快乐吗?
(1)小鸟在树林里生活多么愉悦,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说话提示:树林是鸟儿的家,也是的家。
4、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自读三、四行,读后交流。
(1)为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2)练习说话。朗读。
5、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第一句话,这一句话比较长,我们连起来把它来读好,注意连贯和停顿。
(1)这句话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比成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它们有了自己的家,该是多么幸福啊!小孩子,你们能把这句话背诵出来吗?
(2)自由背诵,指背。
6、我们每个小孩子也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出示:祖国)
(1)啥叫祖国?
(2)我们祖国的名字叫啥?
(3)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地形图里有景色。
(4)看了之后,你想说啥?
(5)引导交流:祖国是一个巨大的花园,我们就是花园里的花朵。
7、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都生活在祖国这快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8、齐读第二句话。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土儿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学写剩余的生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自己试着编诗歌。
情感目标:通过背诵诗歌、编诗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读课文,评议。
2、说说白云、小鸟……的家分别在哪儿?啥是我们共同的家?
3、这首诗歌写的多美呀!现在,让我们也试着做一个小诗人,用“啥是啥的家”的句式来作诗。
4、学生作诗。
二、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课文。
2、指名背诵。配上音乐,加上动作背诵。
3、齐背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说说哪些字,我们可以很容易就能记住?
3、学生交流记识办法。
4、着重强调:“泥”是左窄右宽,右边的撇和竖弯钩要舒展。“种”是左窄右宽,第五笔是点。“家”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一笔是捺。
5、学生描红,临写。
四、完成写字作业。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萌发爱护小动物的家的意识。
2、能根据诗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诗歌。
教学准备:
光碟《我爱我家》里面附有婴儿全家福相片 各种小动物图片 大自然的背景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让爱住我家》让婴儿感受歌曲,欣赏全家福相片。
二、 感知理解活动
1、交流:你们的家里都有谁?
2、帮小动物找家。
(1)、出示图片毛毛虫、蝴蝶、小鱼、蜻蜓和大自然的背景图。
思考:毛毛虫的家在哪里?蝴蝶的家在哪里?小鱼、蜻蜓的家呢?
(2)婴儿送小动物回家(婴儿将小动物图片放到树叶,小河等标识的盒子里)
3、婴儿一起阅读大图书
与同伴说说:谁是谁的家?小孩子的家里有啥?
4、教师朗读诗歌,婴儿认真倾听。
5、婴儿观看大图书,师幼共同讲述。
(1)树叶是谁的家?花朵是谁的家?草地是谁的家?
(2)小孩子的家里有谁?她为啥爱自己的家?
(3)回家是啥感觉?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重点引导婴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6、婴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样爱护小动物的家?婴儿讨论,教师做正确的引导,让婴儿产生初步爱护小动物家的意识。
三、 创造活动
1、婴儿充分想象,创编诗歌单句,教师在卡片上记录婴儿的想法。
树叶是谁的家?花朵是谁的家?小河和草地是谁的家?你的家里有啥?
2、师幼完整创编诗歌,婴儿朗读创编诗歌。
四、结束,以音乐《我爱我家》做手语结束活动。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办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三、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四、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也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气氛,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孩子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孩子,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孩子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孩子,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啥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 (拼音)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孩子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 )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啥?为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啥?为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也知道了啥?为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孩子,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
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啥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孩子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 .教法选择: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 .学法引导: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vcd 《娃哈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 三)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 .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精读训练。
1 .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啥?
2 .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办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办法。
(2 )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样?
3 .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啥?关于祖国,你还知道啥?
(1 )讨论交流。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 )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vcd 《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小孩。)
(4 )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 .朗读整首诗。
( 五) 指导背诵。
1 .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 .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 .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 六) 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 .做“找家”的游戏。(教学光盘“我要做”中第二个游戏)
2 .学做小诗人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啥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 、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 七) 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父亲母亲听,或者请父亲母亲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 八) 指导写字:土、种、子
1 .翻到书本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 .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啥?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啥?
3 、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 、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 、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六、教学点评(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陈强)
1 .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卢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2 、课中设计游戏环节“学做小诗人”,以课文为凭借,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且扎实有效,同时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附:本课教学随笔
[ 原创] 童言率真,课堂精彩
2002 年9 月,我参加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11 月我接受任务,向三元、梅列两区的实验教师开设一堂新教材研讨课。这堂课的设计摒弃了一般公开课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用的教学策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堂朴实的课中却出现了一个也一个亮点,点亮了我和听课教师的心。我从这堂课中真正体会到:学生放松了,课堂精彩了!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快乐。
其一:“曹操发明了印刷术。”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五课《家》。这是一首儿童诗,其中“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布置小孩们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关于祖国,你还知道啥?”小孩们纷纷汇报,有的说知道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说知道祖国的地图像公鸡,还有的说知道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小孩说:“我知道祖国有四大发明。”另一个小孩补充说:“我知道四大发明是啥……”这时候平时不大发言的小荣也兴奋地站起来说:“我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听到这个回答,同学中马上有了小声的议论,我听到一个小孩说不是曹操发明的,就转头问他:“不是曹操发明的,那么是谁发明的,你知道吗?”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记了。”“其他同学知道吗?”看到小孩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我也微笑着问小荣:“你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这个资料你是从哪儿来的?”“是母亲告诉我的。”小孩的脸开始有些红了。“哦,是这样呀。向母亲请教是一个收集资料的办法。不过呢,我记得呀,发明印刷术的这个人叫毕升。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咱们都再回去查查资料,好吗?”“好!”这个小孩很体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一个人都要奖励!”
为了进一步丰富小孩们对祖国的情感认识,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乐曲,并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也可以站起来边表演边欣赏,老师特别希望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来?”陆续有七八个女小孩走上了讲台,可是当她们站到台上面对后排黑压压的听课教师时,几个小孩胆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动也不敢动,只有三个小孩大大方方地表演了。当表演结束时,我问:“刚才谁的表演最出色?咱们奖励她一个‘天线宝贝'(一种卡通贴图),好吗?”同学们很快说出了那三个表演小孩的名字,正当我给这三位同学发奖的时候,下面的同学也说了:“老师,我认为应该给她们每一个人都奖励一个天线宝贝,因为她们都很勇敢。”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紧边发奖品边对她们说:“对对对。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你们都很勇敢地上台来表演,所以应该给你们每一位都奖励。”被奖的同学兴奋了,而台下的同学因为意见被采纳,也高兴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欢我的诗。”
因为这是一首句式大体相同的儿童诗,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的环节,即四人小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啥的家”说一句话,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诗了。小孩们的想象十分丰富,有“衣橱是衣服的家”,也有“花丛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当小组汇报完后,为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与欣赏他人,我也问:“你最喜欢谁的诗句?为啥喜欢?”小孩们的回答也是妙趣横生的,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他的诗很美。”他的评价当然获得了称赞;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我喜欢。”我马上说:“嗯,喜欢就是喜欢,这也是一个理由。” 最妙的是一位同学说“我喜欢我的诗句,因为是我写的,跟他们的都不一样。”他的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我也边笑边鼓励他:“你说得对。我也喜欢你的诗,我还喜欢你的自信。”
其四:“我还要玩!”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电脑游戏的环节。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在第一课时做完了前两个与字词学习相关的游戏,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第三个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当做完第三个游戏时,也有小孩说话了:“老师,我还想玩第一个游戏。”我迅速看了看时间,一边在思考能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一边自言自语:“还想做第一个游戏?昨天不是做过了吗?”“第一个游戏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声音多起来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那就听他们的吧。——自然,我的决定引起了一阵欢呼声。事实证明,小孩们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虽然是第二次做复习字词的游戏,可还是出现了个别小孩对“太”和“大”的辨析失误。——以为做过了就掌握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经验”骗了我。
这堂课,直到下课的一刻,小孩们始终是兴致勃勃的。新的课堂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他们说了算,哪怕错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小孩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专家评点:
这篇教学设计突出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以读书、识字为重点,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法朴实、训练扎实,寓学于乐,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在充分开发了文本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还适度地进行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小诗。它清新、自然、朴实,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设温馨情景、引学生入文
在这节课上,由多媒体展示出:蓝天白云、泥土种子、森林小鸟、小河鱼儿等多幅画面,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它们的亲密关系。我打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让学生听着录音机里传出的拟扬顿挫、轻柔和谐的解说,再让学生经过思考走进自然美的意境之中。随之,我轻轻朗诵课文:“蓝天/是白云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再让学生跟读一遍,声音好美、好美,仿佛是领学生走进了诗文中的“家”里。此时,题目《家》正在电脑的画面上徐徐升起,同学们激qing涌动,朗诵的声音此起彼伏,声声动情。
二、用提问寻思、用细读品味
在学生轻声朗读之后,我随机也展示了蓝天白云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为啥把蓝天比作白云的家呢?”学生这时展开想象,有的回答:“白云只有在蓝天里才会有温馨的感觉”。有的说:“白云只有在蓝天才自由、快乐。”……说得多好。“谁能读出感觉来?”这时,学生早已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同样的办法,我也让学生想像森林和小鸟、小河和鱼儿、泥土和种子的亲密感觉。这些想象和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读时感情充溢。在理解内容、品位文字的基础上,我也让学生继续诵读课文,去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把体验到的情感移植到文本之中,用心灵与文本对话,用优美的声音把体会感悟出来。
三、让角色转换,再体验温馨
当学生还沉浸在有滋有味的诵读之中时,我逐次在身上贴上蓝天、森林、小河、泥土的图片,向一个个学生招手。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角色转换,变成了一朵朵白云,一只只小鸟、一条条鱼儿、一粒粒种子,与之相对应的亲切温馨、和谐的关系展现出来。在我的身边飘浮、玩耍、游动、静伏。文本不再只是一种文字,而是有形、有声的体验,学生也变成了有感情的文本角色。此时,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已浑然不觉地经历了两个层次的体验:接触文本,在字里行间中的体验;超越文本,在文本创设的意境中去体验。
四、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到此,课文已经基本讲完,但是呢我并没有打住,也展示出了另一幅画面。我说:“自然界里有它们的家,那我们小孩子的家在哪里呢?”学生齐声诵读: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此时我打开课件中的一首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儿真鲜艳……”。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颗未泯的童心引领学生与文本解除对话,在诵读、表演、对话中去体验、感悟语言带给我们的温馨。在这种体验中,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一堂精心准备的语文课到此结束了。
这节课带给我的不但是呢快乐、感动,而且是审美的情趣。让我感到教学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的。这首小诗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保持语调欢快、流畅和幸福、愉悦的感觉。
教学时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中的意味,发自内心对祖国的抚育的喜爱之情。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6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诗句中叠音形容词的美。
2、初步学习按原诗的句式仿编句子的后半部分,体验仿编诗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朵的大幅背景图,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的插入图,小型背景图、小卡片若干。
2、诗歌图谱。
三、活动过程:
1、以“朋友找家”引入,请婴儿为迷路的朋友找家。
a、一一出示图片,引导婴儿说出名称。
b、婴儿操作。
2、引出诗歌,结合画面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a、教师范诵。
b、提问:诗歌的名称?你听到哪一句?(结合婴儿回答,出示图谱)
3、结合图谱引导婴儿学习诗歌,感受叠音形容词的美。
a、婴儿学诵诗歌。
b、诗歌接龙游戏。
c、结合图谱,引导婴儿感受叠音形容词的美。
d、婴儿再次完整地朗诵诗歌。
4、提供小型背景图及卡片,引导婴儿初步学习按原诗的句式仿编句子的后半部分。
a、婴儿分组仿编。
b、请个别婴儿表达。
5、延伸活动:鼓励婴儿将自己仿编的句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设计意图:
《家》是一首浅显易懂、有一定语言韵律美的诗歌,其内容为婴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及小动物们,很受儿童的喜爱,尤其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提出的“让婴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婴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本活动采用了观察、图谱、操作等多种办法,意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婴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鼓励小孩在多形式的引导下乐于想象,敢于表达。
三、教学反思:
1、目标的大胆定位:针对中班婴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浅显易懂,我大胆地将可分别进行两个课时(学习和创编)揉和在一起,并将目标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尝试按原诗句式仿编后半部分,前一是此次活动的重点,而后部分是此次活动的难点。
2、材料的服务意识:在此次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具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并为之服务。每一环节提供的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如背景图和插入图片的运用,是便于婴儿理解诗歌内容,图谱则是帮助婴儿记忆,而不做机械地重复教师的教学,小型背景图、小卡片则帮婴儿巩固复述诗歌,并运用句式迁移引导婴儿进行仿编,进而突破难点。
3、淡化的教学界线: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婴儿学为主,在此次教学中,我力图打破传统教学,注重启发引导婴儿,始终把婴儿放在主体位置上,先是通过图面引导婴儿大胆地表述与诗歌相关的内容,并通过易理解的图谱、游戏的互动,减轻婴儿在学习时机械记忆的负担,突破此次学习的重点,在师与生的互动、生与客人老师的互动,调动婴儿学习情绪。最后通过自我操作仿编诗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界线被明显地淡化,婴儿在活动中表现乐于参与,敢于表达。
4、语言的谨慎使用:做为日常教学的最基础活动,我更关注教师语言的严谨性,我个人认为,只有规范正确语言,才能使我们的小孩学会正确表达,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我都会推敲每个提问,尽可能运用简短、便于婴儿理解的话语,使每一环节提问能为本环节更好服务,引导小孩更明确要求,进而向目标步步靠近,最终落实教学目标。
推荐站内搜索:福州自考成绩查询初一周记600字、高中周记、廉洁教育心得体会、专升本报名入口官网、初中周记300字、北京自考报名时间、周记600字大全、小孩不笨观后感、云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