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课标新课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新课标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精选9篇)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积极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识图、分析、比较、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办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啥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办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啥是历史(历史指的是啥)?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

  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

  问:那么,人类是怎么样诞生的?历史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也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的诞生

  1.关于人类的起源

  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样诞生的呢?

  2.劳动创造人

  师讲述: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科学考证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问: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

  生:读课文回答:元谋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也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啥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也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怎么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啥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啥特点?

  生识图后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问:北京人既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啥呢,它也说明了啥问题呢?

  (教师提示: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生答: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

  (1)问: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

  问:北京人也是怎么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啥特点?

  生答: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么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啥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啥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也是怎样获取食物的?)

  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也是怎么样的呢?

  四.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啥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办法同北京人有啥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么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课堂总结、巩固: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附板书设计: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类名称

  距今年代

  生活地点

  体质特征

  生产工具

  用火方面

  生活组织

  元谋人

  不填

  不填

  不填

  不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2

  第一范文23

  教学难点:由于所学内容距今久远,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充分利用一些图片,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

  教学办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历史这门学科我们主要学习人类的历史,自从有了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那么人类是怎么样产生的呢?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来了解相关的内容。

  新课: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可以说是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出示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并提问:原始人类的分布特点是啥?为啥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呢?

  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生答后师总结:远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我国的远古人类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也就是今天为啥把长江黄河称为妈妈河的原因,因为在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典型的远古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山顶洞人。

  一、元谋人

  人类是从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种观点是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的。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可以这样说是劳动让猿变成了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猿是怎么样变成人的?

  “大约在二三百万年以前,由于宇宙星球的变化,地球内部的岩浆发生剧烈变化,引起了地壳的异常变动,有些海洋在隆起,有的陆地在沉沦,火山在喷射,风雪在呼啸。一片片森林在毁灭,一群群动物在奔逃……后来,地球也经历了一个冰川横行的时期,从两极而来的冰流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赤道冲去,淹没了大块森林和陆地,但在行进中也遇到了重重阻力,未能到达亚热带地区。自然界的变化,改变了古猿的生存环境。

  古猿是在森林里生活的动物。有些地区的森林没有遭受到这场“自然灾害”,生活在这里的古猿继续沿着猿的方向缓慢地向前发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那些丧失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流浪生活。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有些古猿死去了,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动物和捕捉动物,并用前肢来折树枝和选取石块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就要求用后肢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解放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也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肉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慢慢地大脑产生了初级的意识,要求把看到的事物和联合行动的愿望表达出来。经过简单呼叫,手势表达的长期演进,逐渐地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进而由一定的音节和一定的内容相结合的语言产生。语言在劳动之时并与劳动一起出现,成熟,成为由猿到人这一根本变化的推动力。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描述完后,稍等一会再让学生睁开眼睛,给学生一个想象余地)

  但是呢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距今年代久远,我们怎么样来了解这个时期的情况呢?(遗迹、遗物)那就让我们来做小小考古家先到云南元谋县看一看。元谋人,1965年5月,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出示元谋人遗址并提问:在这儿有啥发现呢?这些发现说明了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图片)

  元谋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使用的石器         元谋人化石层中发现的炭屑

  生回答后师小结: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办法测定,元谋猿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有170万年,发现的两颗门齿化石,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牙齿。随后也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这些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后来也发现大量的炭屑、小块的烧骨。这些表明元谋人已经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并通过狩猎劳动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而且还懂得火的使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由此看来,生活在距今一百七十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了。

  二、北京人

  师:了解了元谋人的情况后,我们来再看一下北京人的情况:

  “北京人”遗址,是1921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此后也有多名学者对其进行了发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我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发掘中出土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轰动了世界。此后,在周口店地区先后也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髂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于1987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同学们看一下,考古工作者在这里都有啥发现呢?这些发现说明了啥?

  (1)头盖骨

  考古工作者对头盖骨化石进行了复原,看下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现代人的头部有啥区别?(提示:从前额、眉脊骨、颧骨、嘴部、下颏几处比较)

  猿人                      北京人复原像                       现代人

  前额

  眉脊骨

  颧骨

  嘴部

  下颏

  古猿

  低平向后倾斜

  粗壮

  高突

  前伸

  无下颏

  北京人

  低平

  较粗壮

  较为突出

  微缩

  无明显下颏

  现代人

  平滑

  薄平

  平滑

  平整

  下颏明显

  通过这些比较,你得出啥样的结论呢?(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打制石器

  这些发现说明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但是呢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只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3)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灰烬                                   火烧过的石头

  这些发现说明了啥?(这些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北京人是怎么样得到火的呢?(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煤的自燃、偶然碰撞生火|)北京人用火来做啥呢?(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有啥样的意义呢?(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师:

  (4)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么样生存下去呢?看图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师小结:由于环境恶劣,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只有许多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进而获得生存的机会。同时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三、山顶洞人

  师:1933年,在北京人居住的龙骨山顶的洞穴里,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一群古人,因为是在山顶洞里发现的,因此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大约一万八千年前。出示山顶洞人遗址图,提问,在这儿有啥发现呢?

  (1)山顶洞人头盖骨

  科学家对它进行了复原,同学们看下图,比较一下山顶洞人与现代人。(山顶洞人和现代人模样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复原像

  (2)骨针

  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里有一枚骨针,长82厘米,火柴棍粗细,一头锋利而尖,一头有针眼,骨针光滑,以此可推知山顶洞人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还要埋葬。

  (3)在山顶洞人的洞的穴里,还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了啥?

  (4)同学们看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想象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

  (提示:仔细观察图中的每一个人)

  师: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和捕鱼为生。人们进行狩猎活动,特别是捕获大而凶猛的动物,必须具有机智、勇敢和较强的组织性。这比采集活动复杂,是以前那种比较松散的群体难以应付的。这就要求有一个比较大而也稳定的团体,以便更好地互相协作,更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因此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氏族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贵贱的差别。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伦理观念。属于群婚性质,也就是不仅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份观念,也即任何一对异性都可以婚配。到了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进了一大步。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伦理观念。这个时候的婚姻形态属于族外群婚,即两个集体之间的青年男女可以通婚,由于还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所以很难确定后代的身份,所以只能按照妈妈方面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集体,这就是氏族。我们同学只要抓住六个字即“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即可。

  四、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的三个典型原始人类遗址, 我们一块复习一下。

  发现地点

  距今时间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用火情况

  生产活动

  社会组织

  元谋人

  ————

  ————

  北京人

  山顶洞人

  五、课后作业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nbs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通过“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人类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出现在地球上,并成为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是怎么样产生的,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神话传说,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呢?

  生: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故事

  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

  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学生鼓掌)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展示:古猿图片

  师: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古猿通过劳动,逐步演变、进化成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学完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会了解啦。

  板书:课题

  (二) 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小节,找出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生:(阅读课本后答)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找的非常的准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的科学家们是通过啥判断出他们的生活时期的呢?

  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

  生:化石(如果学生不知道,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拓展)

  展示:【社会广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在化石中含有一定量的14C,随着时间的流逝,14C的量也以一定的比例减少,所以通过测出化石中14C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代。(如果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可直接由学生讲述)

  师:在原始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制造工具,会劳动,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漫长的岁月时光中,原始人类在不断的劳动,也在不断的进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远古居民——北京人。

  展示:播放视频资料剪辑《发现北京人》

  师:同学们可以从视频中获取北京人的哪些信息呢?(可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合作归纳)

  生: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群居生活,用火

  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并能够彼此间合作互助,非常好,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

  展示:北京人头骨、北京人复原像、教师的个人照片

  师:学习要有张有弛,下面我们来做个活动。对比一下,北京人和老师的图像,或是和身边的同学做比较,看一看远古居民和现代人在相貌上都有哪些区别?

  生:(小组合作探究)眉骨突出、颧骨突出、嘴巴突出、下巴不明显等。

  师: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和更久远的元谋人相比较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并他们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展示:【集思广益】猜一猜,远古居民有可能是通过啥途径得到火的?

  生:(小组讨论)雷电森林起火、草木自燃、偶然磨蹭起火、露天煤炭自燃(这一情况学生很少知道,可结合本地煤炭资源拓展)。

  师:大家的想象力都非常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张开合理想象的翅膀,才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结合实况点评学生)

  师:远古居民在没有火之前是怎样生活的?有了火之后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生:(如需要可讨论)没有火之前茹毛饮血,非常艰苦;有了火之后,可以吃熟食、照明、防寒、驱兽等。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师:远古居民在不断的演变、进化,我们今天所掌握的远古居民的信息,除了通过化石研究,还和考古工作者们辛勤的科研考察密不可分。例如北京人的发现。

  展示: 【历史典故】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工作开始了。经过两年的艰苦发掘,在1929年的一个冬日,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

  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发现北京人的小故事如果有学生知道可直接由学生讲述)

  师:正是由于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使更多的远古居民为我们所了解,例如山顶洞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投影展示的山顶洞人的相关图片信息,看一看,和北京人相比较,山顶洞人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骨针、装饰品

  生:(可从形态方面、工具方面、生活方面归纳)

  师: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从简单的打制石器到复杂的磨制石器,通过劳动,原始人类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师:我们今天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远古时期的原始居民们,他们一天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原始人的生活吧。

  展示:【历史再现】原始人采集图、原始人捕猎图、原始人生活图

  生:(根据展示图提示,选取某一角度,可用多种形式再现场景)

  师:(根据学生的再现实况,师生共评)

  (三)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师:我们这节课简介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了解了远古居民的生活信息,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我国还有许多远古居民。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为此感到自豪,也更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办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1、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啥人、啥时间、啥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简介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办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2、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3、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么样的生活?为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么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啥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啥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啥问题?你是怎么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5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课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仅供参考。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课的内容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

  (一)教学内容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本课则掀开了祖国历史的篇章,内容包括了三个子目,即“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我国远古居民的演变发展过程,具有时序性和逻辑性。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课标要求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课标对本课知识作了如下要求: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根据课标来看,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简单。我结合教材内容,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不断演变发展进步的过程。

  2、过程与办法

  学生在感知、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基本史实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还原历史情景。初步掌握比较、归纳的学习办法。在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历史信息,构建起远古居民发展演变的历史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初步理解“劳动创造世界及人类本身”的唯物史观。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人类的起源,元谋人的地位和基本情况,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依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对于这一问题,教材虽未重点阐述,但有必要为同学作简单简介,这符合七年级同学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点。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的掌握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与联系,也有利于同学总体把握远古居民的概括及其发展的历程。

  难点:从元谋人到山顶洞人,他们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点,火的使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形式。

  依据: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学生掌握远古居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情况有利于理解人类通过劳动不断完善自身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 教法

  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告别小学生活,踏入初中课堂第一次专门地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几乎没有历史学科的理论基础。但他们拥有童年时期的天真好奇,也具有强的求知欲。感性思维很强烈,而理性思维有待培养。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我将大力发挥他们的感性思维,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使之在脑海中形成远古居民生活的情景图,同时也引导其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办法,逐渐培养其理性思维。

  三、 学法

  学法指导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并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自主学习和探讨合作等学习办法,提高其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初步具有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可能存在的疑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计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老师的指导,识记基本知识点和掌握重难点。

  (二)讲授新课

  导入:

  我将紧密结合课本及现实生活,由现代社会中的人引出“人类是怎么样产生的?”问题,利用教材引言的神话传说和播放一段人类起源的搞笑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探讨人类的起源,进而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

  这节课我将结合教材内容结构清晰及学生历史基础薄弱的特点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的同时,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子目的学习。

  在学习第一个子目之前,我将承接导入的问题,对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变做一简单简介,以消除同学们对“人类到底从哪来”的疑惑,使学生对人的起源有着正确的认识,由此过渡到第一子目的学习:

  1.、我国最早的人类

  这一子目内容较为简单,我将以学生看书自学为主,结合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遗址分布图和其他关于元谋人的图片,老师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识记目前所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的生活地点、年代及其生活状况等基本知识点,并拓展我国境内其他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让同学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其中重要的有北京人,山顶洞人和蓝田人等,进而进入下个子目的学习。

  2、山顶洞人

  对这一子目的学习,我同样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本,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点。着重通过学生比较北京人与古猿和现代人的头像来了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以让学生更加明白,人类是怎么样一步步地从猿演变到人的。此外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北京人的社会组织形式及火的使用,使同学们体会到远古居民艰难的生活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曲折漫长的过程。几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区也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进入第三子目学习。

  3、山顶洞人

  在这一子目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用比较的历史办法,以山顶洞人与北京人作比较,来强调山顶洞人的进步性,即山顶洞人的磨光钻孔技术,学会人工取火,缝制衣服和对死者的同学与同情,以及山顶洞人的氏族组织形式使学生意识到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在与大自然抗衡的艰难困境中,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不断前进,最终创造出五彩缤纷的人类文明。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人的劳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课后小结

  第一,我将请学生想象并描述北京人或山顶洞人一天的生活,或者呈现一个故事,让学生找出不符合史实的错误,以强化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二,用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的时间,生活的地点、年代,使用的工具,社会组织形式等项,从纵向了解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

  5、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活动与探究”的内容。

  五、 板书设计

  我将通过传统教具黑板设计提纲式板书,并嵌入基本知识点,使用PPT设计图片及辅助材料,以达到既让学生明确知识点的同时,也对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有着直观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本着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七年级学生鲜明的特点,本课把教材知识和趣味学习融合为一体,以期培养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办法,陶冶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文明的热爱之情。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办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啥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啥是历史(历史指的是啥)?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

  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

  问:那么,人类是怎么样诞生的?历史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也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的诞生

  1.关于人类的起源

  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样诞生的呢?

  2.劳动创造人

  师讲述: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科学考证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问: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

  生:读课文回答:元谋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也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啥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也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也是怎么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啥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啥特点?

  生识图后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问:北京人既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啥呢,它也说明了啥问题呢?

  (教师提示: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生答: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

  (1)问: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

  问:北京人也是怎么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啥特点?

  生答: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么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啥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啥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也是怎样获取食物的?)

  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也是怎么样的呢?

  四.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啥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办法同北京人有啥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么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课堂总结、巩固: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7

  第一范文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及其所代表的原始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办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啥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认识:我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办法

  讲述法、 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  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谁能告诉大家 最早的人类产生在啥地方,也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 大家看“导入框”中的内容。

  那么,人类是怎么样诞生的?历史也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呢?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谁能为大家讲述一下?

  有关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样诞生的呢?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国的历史 究竟可以追溯到啥时候?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也是怎么样生活的?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请同学们看 课本第1页上“元谋人的牙齿”图。这是1965年5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 发现的, 元谋人化石包括两颗上门齿,同属一个成年人,根据考古研究判断,这两颗牙齿的特征,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元谋人出土的有七件石器,经考古学家断定,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在化石地层中,后来也发现了动、植物化石、大量炭屑和烧骨。经考证认为,这是当时人类用火的遗迹。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办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古猿是怎么样演变成人的?古猿生活在森林里 。 生活在这里的古猿 逐渐演变为现代的猿类。而那些失去了森林的古猿不得不从树上来到地面,开始过着陆地生活。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古猿不适应环境变化死去了, 活着的古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逐渐学会了利用前肢来采集果实、捕捉动物、折树枝和抓取石块当作武器,以抵御野兽的侵袭,这样后肢主要用来支撑身体和行走。于是,前肢和后肢的分工逐渐出现了。这种分工导致了前肢的进一步发展和后肢的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也引起了整个身体结构的变化。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大脑有了意识,希望把看到的事物和行为表达出来。因此有了呼叫、手势表达、发出声音,语言产生了 。 经过漫长的过程,这些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

  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亲历了由猿到人的过程。使我们对古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了解。 那么,早期的人类是怎么样生活的呢 ?

  古人类文化遗址中,北京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周口店龙骨山。最早是20世纪开始发现的, 我国考古工作者裴文中 ,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 以后也发现了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迄今为止,北京人遗址共发现头盖骨6个,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以及其他的遗骨化石,共属于40多个个体。还有石器和经过打击的石片、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等。这些发现证明北京人已经使用火。北京人使用 石器和火遗迹的发现, 为从猿到人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

  经过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科学技术的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七十万至二十万年之间。

  北京人是怎么样生活的呢?请大家看第2页“北京人”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北京人使用啥工具?有啥特征?说明了啥问题?2、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有啥特点?是由啥决定的?3、,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啥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啥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么样生活的?

  大家回答了有关北京人的一些问题,对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基本了解。其实,在古人类文化遗址中,除元谋人、北京人之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还分布着许多,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课本3—4页有关山顶洞人的内容,然后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2、同学们可以看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 ,思考: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说明啥?

  谁能为大家就你了解的有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情况,用不同形式向大家展示, 以便 使同学们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刚才我们通过填表把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作了一个比较。大家是否发现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这就是课本上提到的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 氏族是一种组织形式,就像我们前面所讲到的北京人生活的原始人群。氏族的形成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在原始人群阶段,由于刚刚由猿转化而来,因此彼此之间没有婚姻观念。属于群婚 状况,也就是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而且没有辈份观念。到了山顶洞人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在婚姻形态上比原来进了一大步。尽管还属于群婚的性质,但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观念。这个时候的婚姻状况属于族外群婚 ,就是两个集体之间的男女可以通婚,但没有固定的婚配对象,所以很难确定后代的身份,后代只能按妈妈的血统把有血缘关系的人集合在一起,组成的集体,就是氏族。我们一定要明确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没有私有财产、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群体。

  《西游记》、姜子牙、曹操、康熙等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1:上帝用泥土创造出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后也取其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让二人结为夫妻,他们成了人类的始祖,他们生活在伊甸园,生活美满幸福,后来,受到一条蛇引诱他们偷吃了树上的禁果,懂得了爱情、羞耻、心明眼亮、聪明起来。但是呢这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赶出了伊甸园,到了人间,他们就成了人类的祖先。

  学生2: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人类存在。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 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样就有了人类。

  学生3: 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

  学生1:北京人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是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依靠原始而简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斗争。

  教师引导:说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学生2: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构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师:北京人为啥以这种方式生活?为啥不像我们今天一家一户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是由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环境恶劣、生产工具极其简单决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大自然斗争,才有生存的可能。

  学生3 :北京人可以用火来吓跑野兽、烧烤食物、照明、防寒。

  师: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了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这一切使北京人也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学生4 :是在下雨打雷时引发森林大火,北京人从森林里捡到了烧熟的动物的尸体,进而知道了熟食的味道更加鲜美,把火种保留了下来。

  学生5 :天气炎热干燥,森林草木自然起火,北京人保存了火种。

  学生6:露天煤的自然起火,给北京人提供了火种。

  学生7:北京人在制造工具时,石块碰撞摩擦起火。

  学生看书、讨论……

  学生:天亮以后,北京人开始成群结队往外走,男子去狩猎,女子去采集,傍晚时,采集狩猎回来后,他们把采集到的野果分给大家。男子把打到的猎物剥皮,把肉割开,放在洞口的火堆上烧烤。烧熟后,分配给大家。当人们吃饱肚子后,就也进入梦乡,由于洞口的火堆整夜不熄,远处的野兽自然也不敢靠近山洞。

  学生看书,讨论……

  山顶洞人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得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懂得爱美。山顶洞人已开始进入氏族生活。

  “氏族”一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必须详细讲述,这有利于学生对此之前之后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的了解。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课外知识

  明辨神话传说和依据考古科学的断定,明确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

  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有目的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古人类遗址出土的化石和考古资料是了解古猿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学会用事实说话。

  “感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感悟火的使用对人类产生的巨大作用。

  学生展开想象

  有比较才有见解,通过两者的比较,进而得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进步,以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8

  在导入《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人类的起源时,本来设想先从传说入手,问道:“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那么人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立刻回答:“人是由猿猴变来的!”我有些高兴,学生有知识基础,也有些疑问,他们这样肯定,是怎么样知道的?

  我接着问:“从古猿到我们现代人的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

  学生起嘴八舌的回答:“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

  “完全正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学科学课学过。”

  “学过的同学举手。”结果全班学生都举起手来,太意外了,学生的知识真是很丰富,人的进化阶段这些知识在讲世界史时才会讲到。我立刻鼓励他们:“大家能把学过的知识记住,并能用到,说明大家很会学习。”

  课程还要继续,我不想失去这堂课人文的色彩,于是我说:“同学们已经揭去了人类起源的神秘面纱,有了科学的知识,但在我国和西方,对于人类的起源,也有着美好的传说,有谁知道?”学生讲了女娲造人的传说,对于西方的“亚当、夏娃”的故事比较陌生,学生很惊奇,配合着演示文稿的使用,从学生的神态可以判断出,很感兴趣。

  传说虽动人,但毕竟不是事实,人类经过从猿到人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啥时候有古人类居住,是考古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考古学家的发现证明,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分布着我们远古祖先的遗迹,我打出《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示意图》,开始转入正题。

  学生的生活各不相同,事实说明,不能轻视学生的知识资源,但怎么样开发学生的资源,真正让学生参与、神入学习,需要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做好备课,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变。

新课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设计 篇9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办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推理活动与教师讲述相结合的教学办法,在师生互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主,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语言表达及小组合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为丰富的历史课外知识量的储备及一定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想象能力及推理能力等。

  本节课是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在学习上多少有一些不适应;本课的学习内容距离今天的学生生活实际非常遥远,学生们难以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调整教学策略,注意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等媒体素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推测,对学生的表现也要给予及时肯定。

推荐站内搜索:四级报名入口山东二级建造师成绩查询、四群工作心得体会、江苏2021高考二本分数线预计、网络伤感日志、内蒙古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让对方看到暖心的句子、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爱国主义书籍读后感永不言败作文、

新课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课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6801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