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啥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啥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啥?--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啥?--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进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么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啥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啥?--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办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啥?--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 本上。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啥?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啥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么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游泳本领也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啥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积极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办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啥内容?按啥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简介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啥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啥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啥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也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啥好办法。)
3、简介: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也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也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啥办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办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也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啥向上浮?为啥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也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啥?从中受到了啥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么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么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3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铁牛是做啥用的,人们为啥要捞铁牛,你们最想知道的还有啥
生:和尚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和尚是用啥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为啥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提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么样按一定顺序写的,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办法.下面大家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准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段内容.
(学生朗读后,同桌间相互练说)
师:哪一位来试试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他准备了两只大船,让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并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本段内容
生:这一段写了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师: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概括段意的办法之一.还有一种办法,也能帮我们概括段意,大家看看第四自然段,我们可借助哪句话来能概括第三自然段段意
生:可借助第四自然段开头一句"准备工作做好了".
师:可见概括段意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我们再把第二段朗读一遍,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用笔划出来.
生: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先,然后,再,也"等.
师:(用覆盖式投影片演示四项准备工作后)如果我们先写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再写划过去,行吗 生:不行,因为先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划起来就非常吃力.
师:可见,作者是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这样写显得有条有理.再朗读一遍,好好体会作者表达的条理性.
师:刚才同学们问,和尚究竟用了啥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为啥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请同学们自学第四,五,六自然段之后,解答这些问题.
生: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生:和尚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还可以省些力气,因为水会产生浮力.
师:谁能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
生:和尚利用了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师;这几段写打捞过程,虽然没有运用关联词语,但是呢,同样表达得很清楚,请大家看看录像,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几段.(学生观看录像)
师:课文最后说:"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句中"出色"是啥意思
生:"出色"就是格外好,超出一般.师:刚才,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怀丙的"出色",再请同学们回过头看看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句话也能说明这一点
生:(朗读)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生:这句话说明他当时已经想好了借助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办法.
生:这说明怀丙和尚胸有成竹.
师:你们都觉得怀丙和尚很"出色",他打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那么多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现在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用两船泥沙就把铁牛捞起来
(学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生: 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这样,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等铁牛拔离河底后,再将它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之后,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也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面打捞上来.
师:你们真是聪明的小孩.课后请大家做一个实验:将鸡蛋放入浓度较大的盐水里.看看会发生啥现象,然后用一定的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成一段话.
(作者单位:天津市实验小学)
语文课的"弹性艺术"
黄耀红
弹性,即事物的伸缩性.语言是一门"弹性艺术",同样的表达对象,表达的形式和风格各不相同;同样的语言表达,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也会因人而异.语言的这种" 变化之妙",注定了语文教学既不可能滴水不漏,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母语习得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渐变过程,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言语表达都应有一定的"弹性"发展虚拟主机,决不像oneplus一那样毫无"商量余地".
据笔者观察,目前有不少语文课不太讲究"弹性",表现为教学内容,课堂结构,课文理解的方式与结果都鲜明地打上了"教师意志"的烙印.调控课堂教学的是教师的"计划指标"而不是学生的"市场需求".从整体上看,这些课就像刻意修剪的树木,虽然中规中矩,显得很精致,但缺少"自然之趣",无法展示枝繁叶茂的勃勃生机.
一堂没有"弹性"的语文课,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是一切从语文知识出发,形成一种知识密集型教学.由于偏重知识传授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言语能力缺乏正确的估价,不能准确把握学生言语能力的生长点,弄不清哪些是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薄弱区",哪些也是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结果既浪费了学生的"言语智力资源",也使语文课堂无法做到张弛有度.同时, 由于语言知识的过分介入,在学生眼里,许多原本简单的言语现象反而变得玄妙而复杂.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必然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各种所谓的知识点强行纳入某种预定的轨道.学生找不到能力发展的"自留地",思维活动也失去回旋的天地.笔者以为,掌握一些精要,好懂,有用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固然有益,但是呢,一个人言语能力的起步并非源自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言语表达的模仿和实践.对于这一点,孩子子的呀呀学语即是明证.因此,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言语能力的发展,言语智慧的获得和文化品格的养成.这些内容都应根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言语实践,它是鲜活的,动态的,更是富有"弹性"的.
一堂没有"弹性"的语文课,其课堂结构往往形成了凝固不变的程式,没有明快的节奏和流动的美感.其实,语文课堂结构的理想境界是"行于当所行,止于当所止",决不能在模式,套路里裹足不前.笔者听过不少语文公开课,听后有一种深刻的感受,即这些课的教学环节的安排几乎是千"课"一面.往往是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学生质疑;教师作讲读示范,从中总结一二学法,学生据法自学,举一反三;教师归纳小结,学生作迁移性练习,以实现读写结合,等等.这样的课堂结构显然有其优越性,但是呢不是每堂课都得这么亦步亦趋呢 课堂结构同样需要富有"弹性",要视具体情况临时作出程度不一的调整和增删.譬如,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浅显明白,那么硬要让学生去据题质疑便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
一堂没有"弹性"的语文课,表现在教师的讲述上是要求"讲深讲透",并似乎总在设置一个也一个"圈套",千方百计要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一块,以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当然这个"统一认识"无非是教学参考书上的所谓"标准答案".事实上,语文是一门最灵活的学科,由于生活经验, 知识水平,思考问题的办法与角度不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应该也不可能"定于一尊".如果没有理解与表达的自由与独创,"万马齐喑"的语文课,或者只有一个声音的语文课,无疑都会阄割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熄灭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情之火,语文教学也决不可能真正产生实效.
如果从"弹性艺术"的角度考察《捞铁牛》,我们发现,刘军老师的这堂课比较重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先复述,再概括段意;看完录像后,也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最后再让学生说说改进捞铁牛的办法,要求学生用一定顺序记下鸡蛋放入盐水中的实验过程.这些教学内容,不是那种围绕课文内容喋喋不休的师生问答,而是富有"弹性"的语文能力训练.像复述,看似普通,但它是训练学生言语转换能力的有效形式.况且这些训练都富有"弹性",学生的表达可以灵活多样,优秀生和后进生大多能各得其所.不过,笔者以为,教师让学生探讨捞铁牛的办法时,还可少些限制,增大"弹性虚拟主机",或许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
摘自《湖南教育》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办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啥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啥?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么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也”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么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 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啥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啥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啥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 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啥不理解的地方?
六、 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 (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
第三课时 (略)
(主要安排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办法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进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办法,并运用学到的办法读懂课文。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怀丙和尚做了哪些工作才把铁牛捞上来。
2、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
3、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办法,并运用学到的办法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实验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吗?爱科学吗?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科学的奥秘吧。
老师做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质疑:
怀丙和尚说他用啥办法能把大铁牛捞上来?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叫水”把大铁牛“送回来”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投影)让生自由读文,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
2、指导朗读,注意:动词要读重音,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同学们合作学习,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把准备工作做好后,是用啥力量捞起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啥关系,能不能用啥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怀丙和尚用啥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师做“捞铁牛”的演示:
(2)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语句。(出示投影)
①学生读这段话。
②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
向上拔
(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带点词语要朗读得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要读出味道来。)
4、师读第五自然段。
(1)引导质疑:怀丙和尚为啥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呢?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2)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自然段读一读。
5、师读第六自然段质疑:
“这样的办法”是指怎么样的办法?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来拔铁牛的,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怀丙和尚为啥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如:潜水摸牛为的是更好的确定打捞办法;备船装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拴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用两只船是考虑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拴牛绑架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
师小结:从这些准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怀丙和尚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说明他有聪明的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段写啥?表达了作者啥感情?
(写和尚是谁,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和尚的赞颂之情。)
2、为啥说怀丙和尚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呢?
五、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啥顺序写的?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投影)
六、延伸课外
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啥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要是现在呢?
(让学生明白,在当时怀丙和尚的打捞办法是最好的办法。现在科学的打捞办法有:浮筒打捞、浮吊打捞……)
板书设计
准备: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怀丙和尚
文本框: 捞铁牛
利用浮力
打捞: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上拔出色的工程家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啥?
⑴ 谁捞的铁牛?
⑵ 为啥捞铁牛?
⑶ 怎么捞的?结果怎么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
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游泳本领也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啥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积极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办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啥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⑴ 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⑵ 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简介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⑴ 为啥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⑵ 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⑴ 怀丙是在啥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⑵ 从文中啥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也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啥好办法。)
⑶ 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也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也比较落后。
⑷ 怀丙提出用啥办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办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⑴ 指名读有关段落。
⑵ 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⑶ 你明白了啥?(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⑷ 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也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⑴ 自由读。
⑵ 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⑶ 哪些地方出色?船靠啥向上浮?为啥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⑷ 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⑸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也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么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⑴ 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⑵ 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⑶ 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⑷ 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么样捞牛
⑴ 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么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⑵ 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啥?从中受到了啥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1、谁捞铁牛;2、为啥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么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啥?自己从中受到啥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 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啥吗?
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啥用的吗?
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
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也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啥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
〔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啥事?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啥事?
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师:故事发生在啥时候?
生:宋朝。
师:故事发生在啥地点?
生:河中府城外。
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怀丙和尚。
师:故事发生的原因?
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和尚是用啥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么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办法。
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二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生:(大声读这一段)
师:现在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
生:(同桌同学练习)
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啥?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办法。
师:还有一个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们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准备工作做好了”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师: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真好!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着眼于言之有序,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明确,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也……”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师:你说的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准备工作。(师用投影片分步演示)
师:和尚先做了啥准备工作?
生:请一个水手潜到河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里。
师:然后做了啥准备工作?
生:准备两只大船,把船里装满泥沙。
师:第三项准备工作是啥?
生:把两只船并排拴在一起,搭上一个结实的架子。
师:也做了啥?
生:请一名水手用绳子把铁牛拴住。
生:(兴趣盎然地看着演示过程)
师:刚才我们演示了四项准备工作,都看清楚了吗?那如果换一换顺序可以吗?例如说先写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再写划过去行吗?为啥?
生:不行,因为船很大,单独划比较好划。
生:我同意这个意见,要是先把两只船挂在一起,划起来就非常吃力。
师: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这样写很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师:谁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这一段是怎么样做到言之有序的。
〔这里强调训练“言之有序”这个重点,目的不在于反复讲,而在于让学生多体会。〕
生:(读第二段)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和尚是用啥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第三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这一段一共三个自然段,老师请三名同学读,谁愿意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那和尚是利用啥把铁牛拔出来的吧?
生甲: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生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同学们都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那么你了解水的浮力吗?。
生:不了解。
师:下面老师做一个实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浮力。
师利用一杯水和一个吊着棉线的小木头做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浮力。
(用做实验的办法演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解水的浮力。)
六、拓展延伸
师:一个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进了一个小洞里,他想把球捡起来,可是洞口太小了,手伸不进去,他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帮他。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捞铁牛的原因
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捞铁牛的过程
八、作业练习
反思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啥,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办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办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也……)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办法”这一教学目标。
2.落实目标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这节课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比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便落实了“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接着再让学生通过“读”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总之,教学中始终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立学习的机会,如在第二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多读,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进而达成目标。在教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8
《捞铁牛》是一篇经典的叙事记叙文。这篇课文在语言形式方面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段落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这也是叙事记叙文中最值得学生学习的语言表述形式。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和办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的科学道理。
⑵ 能简要的复述捞铁牛的经过。
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办法:
⑴ 继续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办法。
⑵ 重点学习课文3~6自然段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⑶ 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进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⑵ 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及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好紧凑、有序的教学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导学才能井然有序。本节课为了更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读悟和激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积极地获取新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说、好奇、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本节课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看课件,和尚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捞铁牛?
2、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法──通过学生共同合作,使课堂有张有弛,此起彼伏,学生真正动起来,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为了使教学主线清晰,环节紧凑,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教学新课──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是谁想出了好办法捞起了铁牛?打开书,看看课文是哪个自然段向我们简介了怀丙?指名读。啥是“工程家”? “出色”是啥意思?请你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读后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中做到了四明确(时间、内容、办法、要求)让学生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复习,提出问题,让学生造成悬念,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在这一部分中也分为三部分来讲,即:一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到六自然段。在讲授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1、一二自然段
⑴ 提问:怀丙是在啥情况下,想到捞铁牛的办法的?
⑵ 看到浮桥被冲断,铁牛被冲走,当时的人们会说些啥?(找、四个同学直接说出当时人们的想法)像他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课文中的哪个词?(议论纷纷是本段的重点词,理解时并没有给出词典上的定义“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表示出多而杂乱的意见”而是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一说,让学生自己体会议论纷纷的含义。)
2、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关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先请学生默读,并思考怀丙和尚为了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并用数字标画出来。再请四个同学来读这一段中的四句话,概括出怀丙所做四项准备工作。第三遍读体会这一段的有序。第四遍,按顺序复述。第五遍,基本可以达到熟读成诵,边背边体会这一段的周密有序。
3、四到六自然段:在这一部分教学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⑴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利用了网络上的课程资源一段 flash 动画,为学生直观展示了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结合动画和课文通过合作弄清楚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捞铁牛的。这样强化合作性的学习,可以减轻师生的负担,既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里积极探求新知识,教师也乐教在其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 重视激疑: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点拨后,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去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积极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总结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怀丙想的办法如此巧妙,准备工作周密,打捞过程有序,所以我们说他是“出色的工程家”你们佩服他吗?可我相信你们中肯定有比他更出色的。因为他的这个办法还有缺点。小组讨论。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检测学生是否已经读懂了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且,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也是给了他们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的练习,体现了综合性学习。
四、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选做:你还有啥其他的好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呢?(可以和同学讨论合作完成)
【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但理想与现实中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下面将反思、剖析实际教学中的不足:
1、漏掉了关键的环节,对于怀丙所说的话,体会不够充分,使首尾没能很好的照应。
2、合作性学习所给的目标要求不够明确,没能明确任务,应该使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3、强调读悟,但在讲捞铁牛的过程时读得太少了。
4、评价性语言比较单一,而且不够明确。
5、教态方面不够成熟,亲和力不够,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交流。
6、设计问题与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相差比较远,没能估计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小孩理解程度不够,问题设计启发性不够。
7、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有点沉闷。
8、对打捞过程的复述不够充分。
9、课件利用不够充分,可以让学生再多看几次课件。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9
一. 文章概述:
这篇课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二. 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捞铁牛这件事的起因。第一自然段写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第二自然段写重修浮桥需要把铁牛找回来;在人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有个和尚说他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三自然段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自然段写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第五自然段概括地交代“用同样的办法”把另外的几只铁牛都拖了回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这个和尚名叫怀丙,赞扬他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
三. 分析讲解
1. 生字:
(1)字形:在学习本课生字时同学们要注意下面这些字的字形。
悉:上边是米字加一撇,下面是心,此外它的读音也要注意,应读“xī”,不读“xì”。组成词语:悉心、熟悉。
浮:注意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旁,表示与水有关,组成词语:浮力、漂浮、浮水、浮游等。右边也读(fú)孚,是起表音作用的。
此外下面这些字要注意运用形旁与它们的形近字相区分。如:拴——栓、洪——哄、跨——挎、绑——帮、桨——奖
(2)字音
本课有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潜(qián)到水底、陷(xiàn)在河底
(3)词语解释:
浮桥:用并列的船或筏,上面铺木板而成的桥,因浮在水面而得名。
议论纷纷:人们对事、对人的好坏是非发表各自的看法。
水性:指游水的技能;也指江河湖海的深浅、流速快慢等特点。课文中指后者。
潜:隐在水面下活动。
绷:把绳子拴得紧紧的。
出色:格外好,超过一般的。
2. 理解课文
○1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黄河附近的河中府城外有一座浮桥,它是两岸居民的交通要道。河两岸有八只拴桥的大铁牛,一次黄河发大水,冲了浮桥,也冲走了这八只大铁牛,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需重修浮桥,就必须捞回八只大铁牛。可是,你知道每只铁牛有多重吗?(七八万斤,大约是30只大象的重量,可见要捞回铁牛非常难。) 可见,要捞回铁牛很不容易。人们在议论纷纷,如果你在他们中间,你们会说啥呢?
这时,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出了他的看法,请你把怀丙的话读一读。
“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那么和尚是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了捞铁牛,怀丙让人做了哪几步准备。
我们来一起看看怀丙做的这些准备。
请同学们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2体会捞铁牛的过程。
怀丙是怎么样指挥水手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怀丙让水手做了哪几件事?由此产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体会和尚的出色。
铁牛终于被捞上来了,可见捞铁牛是件不容易的事。学到这儿你们有啥感受?
相信同学们都对和尚能够捞起铁牛很佩服。他之所以能够捞起铁牛与他所做的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请同学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想和尚是靠啥捞起铁牛的?
这时,岸上的人们也会说些啥?文中是怎么样评价他的?
要让你来捞铁牛,你有啥好办法吗?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设计说明】《捞铁牛》一文叙述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准确,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材料。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来的故事,知道我国古代有不少富有创造精神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写“宋朝、淤泥、熟悉、船舱、划桨、议论纷纷、工程家”等词语及“捞、潜、搭、绑、铲、绷、搬、拖”等动词。学会用“熟悉”造句。
3.学习“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办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学习“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能正确地听写课文规定的句子。
5.能口述怀丙捞八只大铁牛的经过。能讲述另一位我国古代科学家或能工巧匠的故事。
二、教法特点
1.本课教学始终围绕“铁牛是被洪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和“出色”这个词来进行。
2.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想,学习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必经之路,但这也是较难形成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学设计充分运用课后练习2,并注意发挥“题例”的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抓住内容的特点,扣住重点词语提出问题。提问时辅之以朗读,通过对比朗读等训练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引发阅读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捞铁牛。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啥问题?
3.课文讲了我国古代一个工程家用与众不同的办法解决难题的故事。
二、布置预习,组织交流
1.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预习时间要充裕)
2.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对生字词的理解。(淤泥、熟悉、潜入船舱、划桨)
3.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读音。
4.“铁牛是被洪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是啥意思?为啥说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节
1.指名读第一、二节。
2.捞铁牛有哪些困难?(板书:笨重陷入淤泥)“议论纷纷”是啥意思?人们在议论些啥?比较下面句子,哪一句表达得更确切?为啥?(“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可是谁能把铁牛一只一只捞起来呢?”)
3.和尚说“我来试试看”,其实他有没有把握?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朗读这句话。(重点读出“叫”、“送”两字)(板书:叫水送回)
四、学习课文第三节
1.默读课文,思考: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板书:
准备工作:潜水探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牢铁牛
2.逐句学习提出问题的办法。
(1)默看课后练习2的题例,思考:题例是抓住句子的啥内容,抓住句子中的啥词语提出问题的?(比较朗读:和尚让人准备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了泥沙,慢慢地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和尚让人准备两只木船,船舱里装了泥沙,慢慢地行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
(2)用以上相同的办法(先抓住句子的重点词语,学习提出问题,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句子的意思即:“看→问→想→读”)完成课后练习2。
(3)在加深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齐读第三节。
(4)小结:从中看出和尚在做准备工作时考虑得非常周密,这是他能顺利地捞起铁牛的关键。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节
1.自由读课文,在书上划出在捞第一只铁牛时和尚叫水手们做的事。
板书:铲沙划桨
2.铲沙后为啥能拔起铁牛?(板书:拔)(有条件的话,可做演示实验。实验时要突出:铲、浮、绷、托、拔等词语,要与自然课的实验有区别。)
3.拔牛时,绳会不会断?船会不会翻?木架会不会散?为啥?(对照课文第三节内容来体会)
4.使劲划桨的结果是啥?(板书:拖)
5.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思考:这是画出了哪一节内容?
6.为啥用“终于”这个词语?(“终于”说明捞铁牛并非轻而易举)下面我们练习口述和尚捞铁牛的事(略)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1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材第六册
射洪县太和一小 黄昭英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小孩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请看:
(cai课件):(怀丙自述)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叫怀丙,是个和尚,家住河北省,出生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朝,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听说太和一小三六班的小孩聪明好学,个个都很优秀,所以想和你们一起学习,欢迎吗
小孩子们,我发现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时代,旧拿桥来说吧,既有拱桥,铁索桥,还有立交桥.而1000多年前,最常见的是这种桥:(课件:浮桥)它是在河上并列的几条船或木筏上铺上木板而成,在古代我们叫它浮桥,正因为它是浮在水面上的,所以需要有东西来固定它.这节课的学习就与这座浮桥有关.请听老师讲课.
师: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有一回黄河发大水(课件:黄河发洪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数万斤重的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可以用啥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呢
生(1):起重机
生(2):潜水艇
生(3):直升飞机
师:同学们用的都是现代化的工具,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起重机,也没有直升飞机.据说1989年从黄河古道里打捞上来的铁牛最轻的都有26吨多,最重的有45吨多,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才几吨,也就是说一只铁牛要十几辆大卡车才能运走,在那个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年代,要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如此笨重的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可就是我们今天请来的客人怀丙和尚用了一种巧妙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他究竟用的是啥办法 我们来学习课文《捞铁牛》就知道了.
(课件:捞铁牛)
二 学习1,2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84页,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怀丙和尚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读)
师:在捞铁牛之前和尚说了一句啥话 (课件:"让我来试试……叫水把它送回来.")
请小孩们小声读两遍怀丙说的话,体会体会怀丙说话时的语气.生边读边体会
师: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指导朗读,读出谦虚和自信的语气.
师小结:是啊,谦虚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希望小孩们也像怀丙一样具有谦虚的美德.有这样一句名言:有自信的人,能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我们!
三 学习3——6自然段
一) 师:从怀丙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和尚自信的认为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他是怎么样做的呢 请同学们默看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写他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哪些自然段写他捞铁牛 (课件:准备工作 捞铁牛)
二)现在,我们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两部分,请看小组合作学习建议:(课件:
小组合作建议:
选择你们组喜欢的一部分,由小组长组织,大家先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再议一议下面的问题:
准备工作:
1. 画出表示准备工作先后的词语.
2. 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为啥要这样做
捞铁牛:
1. 4自然段中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怀丙是怎么样把一只只铁牛捞上来的 )
汇报
准备工作: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有哪些 (先 再 然后 也)
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为啥这样
引读课文,体会怀丙的准备工作做的怎么样
捞铁牛:
4自然段中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 (课件:四自然段内容)
(随生回答师板书:泥沙 船 绳子 铁牛)
(2)我们来齐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些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泥沙慢慢减少,我们用一个比较简练的词"沙减"来概括.(板书:沙减)
其余的"船慢慢的上浮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一点的向上拔"也可怎么样概括呢
(板书:船浮 绳绷 牛拔)
师:其实这几个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为泥沙铲到黄河里,泥沙慢慢减少,所以船身上浮.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船浮与牛拔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答
师:那为啥泥沙减少了船身会上浮 为啥船身上浮,绳子会越绷越紧 绳子绷紧,为啥铁牛向上拔
生答
师:我们仍然可以把这几个变化用一个动词"拔牛"来概括.(板书:拔牛)
四, 学5自然段.
师: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离开了河底,牛拔起来了,怀丙也怎么做的 我们来看第五自然段,请一个小孩读第五自然段.(生读,答)请同学们用几个简练的词来概括.(板书:划牛 拖牛 捞铁牛)
看来,怀丙和尚先拔牛,再划牛,拖牛就捞上来铁牛.让我们再来欣赏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全过程.(课件:捞铁牛的动画)
五, 师小结:怀丙和尚不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还借助水的浮力划牛,拖牛,运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上岸,我们再来读读怀丙和尚那句了不起的话.(课件:铁牛是让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给送回来.)
可见怀丙和尚具有科学的头脑,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真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确是位出色的工程师啊!我们来听听怀丙和尚的心声:
(课件:怀丙:小孩们,我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只要努力学习,学科学,用科学,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同学们,我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八只大铁牛,这个办法在当时很好,但是呢通过我这段时间的走走,看看,我觉得这个捞铁牛的办法有些缺陷,你们能帮帮我吗 )
师:好,我们来议议怀丙和尚的捞铁牛的办法有啥缺陷 怎样改进 同桌讨论讨论.(议论,回答)
师:时间过的真快,怀丙和尚要和我们说再见了.(课件:怀丙:同学们再见!)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啥事情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须要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进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首先可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为啥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么样捞的?结果怎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啥;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材料处理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处理啥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3)使学生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学生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办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进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也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学生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思考。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学生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办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学生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现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场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啥?怀丙此时能积极承担打捞铁牛的责任,更衬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5.抓行动描写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部分,把表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
(2)找四名同学分别读这四句话,找出关键词,运用关键词说出意思。
(3)讨论。①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啥?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②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了解到啥?(怀丙先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在确定打捞铁牛的具体办法。这正体现了怀丙不单凭想象而通过工作细致、周密、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4)再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小组讨论: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因果重叠。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指导朗读第3、4小节,强调停顿和重音,这样表达对怀丙的敬佩与赞叹。(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4)演示操作捞铁牛的经过,认识水的浮力的知识。边演示边提出问题。(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齐读第6自然段,提问:
(1)这样的办法指的是啥?让学生练习复述。
(2)课文为啥不详写捞其它几只大铁牛的经过?(使学生明确写作时材料的处理要详略得当)
(五)、总结全文
1.结尾点明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这样写有啥好处(从捞铁牛的过程中,人们就对怀丙和尚从了解到敬佩,此时点出“出色”水到渠成,令人佩服,有助于突出中心)
2.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也让水把他送回来,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呢?(人的力量大。怀丙考虑周到,指挥有方。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科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捞铁牛”一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啥?
(六)、布置作业
1. 请你想出比怀丙更好的捞铁牛的办法。
2. 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按一定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成一段
话。(课外延伸,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对浮力的认识及利用
四、教学对策:借助多媒体显示,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
变无声为有声来解决难点。
五、教学办法:
1.借助多媒体建立供对比模型,通过对比,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实质性认识水的浮力的目的。
2.借助多媒体显示,以便教师根据课文文字叙述更好地讲解学生形象地感知捞铁牛前的四项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经过。
3.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功能、教学时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怀丙和尚为啥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整件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
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2)检查提问:这段主要写啥?(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三段课文。(多媒体)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数数这段有几句?
(2)划出每句重点词,想想每句说啥。
2)检查自学情况,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
(1)讲读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话,并给“潜、摸”作上重点记号(多媒体出示)
②多媒体演示“潜水摸牛”动画过程。
③小结、归纳,多媒体出示“潜水摸牛”字样。
(2)对于第2、3、4句的教学办法同上,其中“装满”、“结实”、“很粗”、“紧紧”这些词作注重记号,先后打出“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体演示字样。
(3)出示练习: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用直线连起来。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二步 潜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齐读课文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啥?
2.检查自学情况。
3.演示打捞铁牛动画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4、5段课文(多媒体出示)
要求:读一读,你读懂了啥?还有啥不懂的?可以分小组议一议。
2、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汇报)
3、师进一步 (1)为啥船会上浮?(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船身变化。
(2)为啥绳子越绷越紧?(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绳索、铁牛。
(3)为啥能把铁牛拔起?这与前面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关系?
(4)为啥不把铁牛“载”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动画片)
(5)从拔铁牛到拖铁牛,这都是靠啥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体出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们 ,接着 ,最后 (分别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捞牛的三个步骤)。
(2)船越( ),装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因此,铁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也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怀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书(多媒体出示)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捞铁牛利用浮力
(怀丙)铲沙浮船 聪明智慧
打捞过程 划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师小结:
(1)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原来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们送回来。
(2)我们该怎么样读怀丙和尚说的话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举例说说人们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吗?
(4)今天我们可以用啥办法打捞铁牛呢?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啥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可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的字要注意“淤”的读音,读“y ”而不是“y薄R?蠡嵝吹淖种幸?注意“潜”的读音,读“qi?醤”而不是“qi n”。要注意“绑”的写法。“和尚”的“尚”要读轻声。
2.阅读教学
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的要点是:(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在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啥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
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想一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用啥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从对捞铁牛过程的具体记叙中,感知怀丙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啥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啥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啥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啥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啥要用两只船?是考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啥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啥,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3.朗读指导
要以3、4自然段为重点。第3自然段的朗读,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准备工作?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怎么样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学生通过自读和互读,还可体会到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第4自然段的朗读,可抓住重点词语想想事物间的联系,再在试读中体会怎么样把这种联系读出来。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加点的词说话”。本题目的在于积累词语,练习运用词语。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泳”中“潜”的读音和写法。在练习写话时,要先把课文中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练习写话。
参考例句:
出色: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议论纷纷:大家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
(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悟段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体会给课文分段的办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课文为啥只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情况?
2.课文为啥最后才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懂得叙事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重点突出,避免繁琐。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纵观全文来思考。
从课文前面讲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指挥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能力,是了不起的人。这样必然引起人们对他的姓名与身份的关注,因此课文最后做了交代,说明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这样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关资料
1.怀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十三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熔化铁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2.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吨,最重的达45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也各有差别。1991年12月8日,黄河大铁牛复制品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年11月26日,这些复制品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博览会大厦展出。
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管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济县。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5
《捞铁牛》教案
教学要求与目的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理解意思。
2、熟读课文,通过讲解演示使学生了解利用谁的浮力打捞铁牛,认识事物的两重性。
3、学习本文按使发展有详有略和补述的写作办法。
教学难点 :捞前准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知识迁移,明确学习目标
1、提问“一只皮球掉进也深也窄的树洞里去了,怎么样才能拿出来?
2、引新揭题。
3、提出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2)学习”紧扣关键词“的办法读懂课文。
二、导学导练,掌握学习办法
1、通读理思路,找出关键词(出示学法(1))。
2、实验攻难点、理解关键词(出示学法(2))。
指名读第二大段,其余的用序号标出几句话、用横线划出写了几件事。
检查、4句话4件事,4件事以卡片贴出。
(1)两船装沙这件事做得出色么?
(2)并船搭架是不是作得出色?演示:一只搭架行不行?
两只船并在一起搭架行不行?为啥行?
(3)为啥用粗绳拴牛?为啥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里?
(4)这四件事准备工作能不能向我这样的顺序去做?(轮读)
(5)这四件事不能随便去做,说明啥?这四句话一句接一句写,句子之间啥关系?齐读第二段,体会出色的准备。
3、入境学重点,理解关键词。
(出示灯片)再现打捞过程。
按学法第二步自学第三段。
检查:7句话2件事,卡片贴两件事。
(1)铲沙这件事是不是做得出色?板书:船浮、绳紧拔牛。
(2)船靠啥向上浮?
(3)划船这件事是不是作得出色?板书:拖回。
(4)为啥是拖回而不是运回?在哪里拖?靠啥?
(5)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
小结:和尚叫水送回的办法,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拖回岸边,这么笨重的铁牛都叫和尚拖回来了,他的办法是怎么样的办法?打捞过程呢?齐读第三段,体会出色的打捞过程。
4、读议思结合,领会课文中心,(出示学法(3))
(1)怀丙为啥会想到这出色的办法?齐读怀丙说的办法一句。(
(2)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冲走铁牛,水给人们带来啥?送回铁牛,水也给人们带来啥?
小结: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请举例说明古代、现代劳动人民利用水利用水的浮力为自己,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总结: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变害为利,造福人类,做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置疑问难,了解课文写法
1、我们用紧扣关键词的办法学了这课,还有啥不懂?
2、提问两个问题:(1)课文只详细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过程,为啥不再详写第二只……第七只?
3、按事情发展的记叙文一般开头都交代清楚四要素,课文到最后才电明人物是谁,这样写有啥好处?
四、总结评价,强化训练
对照学习目标,你是否都达标了?
齐读学法三步,以《海底世界》为作业 ,检查学法掌握或发油印作业 ,课后延伸。
四年级语文上册《捞铁牛》教学设计 篇16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进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学情分析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么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办法
(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进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
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啥故事?
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啥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
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也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啥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啥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气氛。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
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啥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从现场表演中,让学生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及打捞铁牛的不易。)
10、生齐读和尚的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师板书)
11、指导体会“还”字的作用。
(二)读文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
1、过渡: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么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怀丙是怎么样做的?
2、指名读有关段落【3、4自然段】
3、为了打捞铁牛,怀丙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并用数字标出重点词。
4、指名反馈,补充完善。
【1】摸清地点;【2】备船装沙;【3】拴船搭架;【4】两头拴牢。
5、再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第三段的四句话,体会这段的有序。
6、引导学生讨论:怀丙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和成功打捞有啥关系?
7、集体交流中体会准备的必要,体会怀丙的出色。
8、感情朗读准备部分,表达出对怀丙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三)学习打捞部分
1、导读打捞部分:思考打捞过程是分几步做的?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铁牛的过程。
打捞步骤:【1】铲沙入河;【2】沙少、船浮、拔牛;【3】拖牛上岸
3、生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用简笔画绘制出打捞前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
5、教师巡视、指导。
6、抽生上台绘制。
7、师生共同评议、完善。
8、看图复述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1】同桌互说【2】指名复述(小组为单位)【3】师生共评。
9、说说和尚怎么样打捞第二只铁牛的?
10、学生再深入课文,是否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读、自悟,彼此交流解惑)
三、实践探究
1、实验准备工作:(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3)用一根小棒,表示木架,拴住两个大盒子(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4)用一根小绳子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住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小组演示打捞过程
3、同学之间交流演示经验、体会。
4、创造性思维训练: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还有啥更好的办法打捞铁牛呢?
四、课堂总结
1、师提问:怀丙遇到了啥问题?也是怎么对待的?他是怎么样运用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2、学习本文后,你得到了啥启示?
3、教师小结:怀丙和尚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回来,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怀丙学习,遇到事情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回去将做的小实验按事情先后顺序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捞铁牛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
运用自然规律
水把铁牛冲走—————————————————————叫水送回来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的心中就有种抵触情绪,因为这篇课文较枯燥难懂,虽然已执教过两次,但我仍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及我的教学兴趣。这次我想能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替代枯燥的讲解。因而课前,我认真翻阅捞铁牛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画捞铁牛的示意图时,灵机一动,何不让画图来代替枯燥的讲解?
上课时,当讲到本文重点捞铁牛的准备工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理清顺序,再抽生上台演示。学生一听画画,兴趣很浓,纷纷举手。我抽了班上的小画家明明来画打捞的准备过程。当他画完后,便全班评价,张港说:“整体画得不错,但船的位置不对,不是分开,应并排拴紧。”就这样,经过同学们的加工补充,更好地完善了打捞铁牛的准备过程。同样我用这种办法也画出了打捞铁牛的过程。
由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兴趣浓厚。我我也趁机说:“谁能当解说员,看图把怀丙捞铁牛的过程说出来呢?”学生一听,纷纷举手上台说,还真说得不错。紧接着,我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来做实验,学生们更来劲了,便做便交流经验。可想而知,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中心就容易多了。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学生学得愉悦,我也教得轻松。看来课堂上只有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才不会觉得教累。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高考查询入口、考研政治分数线、毕业日志、报名入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500字、适合抄在摘抄本上的句子、红领巾心向党演讲稿、浙江省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好书伴我成长演讲稿、千古绝句最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