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

《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1

  西藏拉萨市第一小学    罗含情

  课文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可是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和尚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木船,船舱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船停稳了,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用结实的木料搭个架子,跨在两只船上。也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绳子的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这个和尚个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课堂实录 

  师:昨天,教师让你们预习了17课,哪位小孩子把生字读一下。 

  出示生字:宋 拴 陷 沦 尚 潜 舱 绳 绑 铲 拖

  指名读生字

  师:有一个字他读得很准,“铲”,但有一个字没读准,是“潜”,(跟老师范读)

  师:课文里说“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中”那“潜”是啥意思?

  生:游到水里去。

  师:“陷”字怎么记?

  生:先记左耳旁,再记刀字旁,最后……

  师:你说得很准确。这个字跟“蹈”字有啥区别?

  生:偏旁不同。

  生:右边上面也不同。

  师:把本子打开,把这两个字写一遍。

  (生写生字)

  师:同学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给大家在个故事好吗?

  (出示课件,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课文事情的起因)

  师: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可以用啥办法把河底的铁牛?

  生:用起重机。

  生:用直升飞机。

  生:用专门抽淤泥的办法抽掉淤泥,再捞上来。

  师:同学们所用的都是现代的工具,但是呢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有人把铁牛捞起来,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7课,大声地读,划出喜欢和不懂的句子。

  (生读课文,师画铁牛)

  师:一二自然段里有哪些不懂的?

  生:啥叫“淤泥”?

  生:就是河底的烂泥。

  生:“是水把铁牛冲走了,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是谁说的?

  生:是怀丙和尚。

  师:那怀丙和尚是个怎么样的人?从试试可以看出啥?

  生:他非常谦虚。

  师:我们用谦虚而自信地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水真能把铁牛送回来吗?请大家欣赏动画,看这个动画是讲啥内容?

  (动画演示,师讲解捞铁牛的过程)

  生:这个动画是讲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那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啥?

  生:主要讲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请小孩子默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划出表示准备先后的词语。(生读课文划词语)

  师:有哪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生:先 然后 再 也

  师:从这些词,我们知道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谁能用上这些词把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概括地说一下。

  (生练习说)(指名概括地说)

  师:和尚做得准备工作做得有条有理,相信同学回去后能说得有条理。但对准备工作,你们有哪些问题?

  生:为啥要在船上装满泥沙?

  生:为啥要把两船拴得紧紧的?

  生:为啥要用结实的木料搭架子?

  生:为啥要用很粗的绳子?

  生:为啥装泥沙而不装石头?

  师:同学们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生:因为铁牛很重,不用结实的木料会断的。

  生:我能理解为啥用很坚固的绳子,不用的话,容易断。

  生:装石头不容易铲,装泥沙方便。

  生:我不同意,装石头比泥沙更方便。

  师:因为黄河两岸都是泥沙,用泥沙更方便。

  师:读第四自然段能解决剩下的问题。谁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请小孩子读这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看看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用自己喜欢的记号划出来。(生边读课文边划)

  生: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了。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级紧,铁牛上拔。

  师:泥沙减少可以说成是“沙减”(师板书),那按老师的说法,接下来应该是怎么样写?

  (生回答师板书:船浮——绳绷——“牛”拔)

  师:请小孩子用为“因为……所以……”来说说事物的变化。

  生: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向上浮。

  生:因为船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

  生: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牛拔。

  (欣赏动画)

  师:牛能向上拔,靠的是水的浮力。

  师:那么刚才的第一个问题为啥装沙,能解决了呢?

  (生答略)

  师:围绕打捞的过程,提出疑问,合作学习。

  (生小组讨论)

  生: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把牛拖到了岸边。

  师:不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还借助水的浮力“划牛”,“拖牛”。我们再读读怀丙和尚说的那句了不起的话——

  (生齐读)

  师:未来的小怀丙就在你们中间,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学科学,用科学。

  作业:

  1、思考,如果你在那个时代,还可以用哪些更好的办法打捞铁牛?

  2、收集有关利用水的浮力的故事。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2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啥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啥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啥?--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啥?--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进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么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啥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啥?--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办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啥?--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 本上。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对浮力的认识及利用

  四、教学对策:借助多媒体显示,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

  变无声为有声来解决难点。

  五、教学办法:

  1.借助多媒体建立供对比模型,通过对比,启发学生思维,达到实质性认识水的浮力的目的。

  2.借助多媒体显示,以便教师根据课文文字叙述更好地讲解学生形象地感知捞铁牛前的四项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经过。

  3.利用多媒体强大的综合功能、教学时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怀丙和尚为啥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整件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

  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2)检查提问:这段主要写啥?(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三段课文。(多媒体)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数数这段有几句?

  (2)划出每句重点词,想想每句说啥。

  2)检查自学情况,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

  (1)讲读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话,并给“潜、摸”作上重点记号(多媒体出示)

  ②多媒体演示“潜水摸牛”动画过程。

  ③小结、归纳,多媒体出示“潜水摸牛”字样。

  (2)对于第2、3、4句的教学办法同上,其中“装满”、“结实”、“很粗”、“紧紧”这些词作注重记号,先后打出“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体演示字样。

  (3)出示练习: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用直线连起来。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二步 潜水摸牛

  第三步 牛架相栓

  第四步 并船搭架

  (4)齐读课文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啥?

  2.检查自学情况。

  3.演示打捞铁牛动画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4、5段课文(多媒体出示)

  要求:读一读,你读懂了啥?还有啥不懂的?可以分小组议一议。

  2、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汇报)

  3、师进一步 (1)为啥船会上浮?(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船身变化。

  (2)为啥绳子越绷越紧?(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绳索、铁牛。

  (3)为啥能把铁牛拔起?这与前面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关系?

  (4)为啥不把铁牛“载”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动画片)

  (5)从拔铁牛到拖铁牛,这都是靠啥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体出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们   ,接着 ,最后   (分别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捞牛的三个步骤)。

  (2)船越(    ),装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因此,铁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也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怀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5、出示板书(多媒体出示)

  潜水摸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牛架相栓 

  捞铁牛利用浮力

  (怀丙)铲沙浮船  聪明智慧

  打捞过程    划船拖牛 

  拖牛上岸

  6、师小结:

  (1)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原来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们送回来。

  (2)我们该怎么样读怀丙和尚说的话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能举例说说人们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吗?

  (4)今天我们可以用啥办法打捞铁牛呢?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进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学情分析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么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办法

  (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进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

  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啥故事?

  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啥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

  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也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啥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啥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气氛。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

  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啥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从现场表演中,让学生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及打捞铁牛的不易。)

  10、生齐读和尚的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师板书)

  11、指导体会“还”字的作用。

  (二)读文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

  1、过渡: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么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怀丙是怎么样做的?

  2、指名读有关段落【3、4自然段】

  3、为了打捞铁牛,怀丙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并用数字标出重点词。

  4、指名反馈,补充完善。

  【1】摸清地点;【2】备船装沙;【3】拴船搭架;【4】两头拴牢。

  5、再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第三段的四句话,体会这段的有序。

  6、引导学生讨论:怀丙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和成功打捞有啥关系?

  7、集体交流中体会准备的必要,体会怀丙的出色。

  8、感情朗读准备部分,表达出对怀丙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三)学习打捞部分

  1、导读打捞部分:思考打捞过程是分几步做的?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铁牛的过程。

  打捞步骤:【1】铲沙入河;【2】沙少、船浮、拔牛;【3】拖牛上岸

  3、生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用简笔画绘制出打捞前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

  5、教师巡视、指导。

  6、抽生上台绘制。

  7、师生共同评议、完善。

  8、看图复述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1】同桌互说【2】指名复述(小组为单位)【3】师生共评。

  9、说说和尚怎么样打捞第二只铁牛的?

  10、学生再深入课文,是否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读、自悟,彼此交流解惑)

  三、实践探究

  1、实验准备工作:(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3)用一根小棒,表示木架,拴住两个大盒子(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4)用一根小绳子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住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小组演示打捞过程

  3、同学之间交流演示经验、体会。

  4、创造性思维训练: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还有啥更好的办法打捞铁牛呢?

  四、课堂总结

  1、师提问:怀丙遇到了啥问题?也是怎么对待的?他是怎么样运用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2、学习本文后,你得到了啥启示?

  3、教师小结:怀丙和尚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回来,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怀丙学习,遇到事情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回去将做的小实验按事情先后顺序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捞铁牛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

  运用自然规律

  水把铁牛冲走—————————————————————叫水送回来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的心中就有种抵触情绪,因为这篇课文较枯燥难懂,虽然已执教过两次,但我仍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及我的教学兴趣。这次我想能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替代枯燥的讲解。因而课前,我认真翻阅捞铁牛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画捞铁牛的示意图时,灵机一动,何不让画图来代替枯燥的讲解?

  上课时,当讲到本文重点捞铁牛的准备工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理清顺序,再抽生上台演示。学生一听画画,兴趣很浓,纷纷举手。我抽了班上的小画家明明来画打捞的准备过程。当他画完后,便全班评价,张港说:“整体画得不错,但船的位置不对,不是分开,应并排拴紧。”就这样,经过同学们的加工补充,更好地完善了打捞铁牛的准备过程。同样我用这种办法也画出了打捞铁牛的过程。

  由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兴趣浓厚。我我也趁机说:“谁能当解说员,看图把怀丙捞铁牛的过程说出来呢?”学生一听,纷纷举手上台说,还真说得不错。紧接着,我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来做实验,学生们更来劲了,便做便交流经验。可想而知,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中心就容易多了。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学生学得愉悦,我也教得轻松。看来课堂上只有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才不会觉得教累。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地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说明了无论啥事情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告诉人们要想把问题解决好,必须要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懂得利用科学原理的深刻道理。进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首先可让学生围绕着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为啥要捞铁牛?谁去捞铁牛?他是怎么样捞的?结果怎样?这样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陷在淤泥里的铁牛捞上来的事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啥;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课的教学十分关键,为后几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材料处理上详略得当的写作能力。

  (3)懂得关于水的浮力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有条理复述课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处理啥事情,都要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摸清具体情况,然后再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3)使学生懂得谦虚是美德,无论个人能力多大,都应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4)教育学生从小要学好科学,认识事物,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重、难点是理解怀丙是以为出色的工程家。要重点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懂得怀丙捞铁牛办法的科学性。难点的理解可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点词语弄清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进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说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中应把学习的积极权交给学生,因此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抓各种描写的句子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而了解宋代怀丙和尚在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也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使学生明确遇事时要善于动脑思考。 三、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情景描述与课件演示相结合,导入新课

  教师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课件演示“河中府”、“黄河”、“铁牛”,把学生引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体会故事内容。(这一步骤的设计,为理解怀丙捞铁牛办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才智做好了准备。)

  (二).默读全文

  用抢答的方式回答:捞铁牛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课文第几段有描述?(这么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句子

  体会“出色”一词的作用。 1.出示投影,读句子 (1)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工程方面的专家。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工程方面的专家。 (3)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2.分析每句的意思,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 (这正是体现学科特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地方,突出强调怀丙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和能力,是个了不起的人。激发学生对怀丙的敬佩之情)

  (四).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怀丙的出色表现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边勾画。那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2.汇报交流。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概括成三个方面。

  (1)设想出色(叫水送回);(2)准备出色(准备周密);(3)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3.抓语言描写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怀丙正是认识和理解了水强大的浮力并很好的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4.抓场面描写(第二小节)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想象人们都议论些啥?怀丙此时能积极承担打捞铁牛的责任,更衬托出他的过人之处。

  5.抓行动描写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部分,把表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

  (2)找四名同学分别读这四句话,找出关键词,运用关键词说出意思。

  (3)讨论。①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啥?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顺接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②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了解到啥?(怀丙先调查了解,摸清情况,在确定打捞铁牛的具体办法。这正体现了怀丙不单凭想象而通过工作细致、周密、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4)再读课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小组讨论: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因果重叠。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

  指导朗读第3、4小节,强调停顿和重音,这样表达对怀丙的敬佩与赞叹。(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情感,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4)演示操作捞铁牛的经过,认识水的浮力的知识。边演示边提出问题。(这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觉,并在演示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6.齐读第6自然段,提问:

  (1)这样的办法指的是啥?让学生练习复述。

  (2)课文为啥不详写捞其它几只大铁牛的经过?(使学生明确写作时材料的处理要详略得当)

  (五)、总结全文

  1.结尾点明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这样写有啥好处(从捞铁牛的过程中,人们就对怀丙和尚从了解到敬佩,此时点出“出色”水到渠成,令人佩服,有助于突出中心)

  2.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也让水把他送回来,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呢?(人的力量大。怀丙考虑周到,指挥有方。认识这一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会科学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捞铁牛”一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啥?

  (六)、布置作业

  1.  请你想出比怀丙更好的捞铁牛的办法。

  2.  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按一定顺序把实验过程写成一段

  话。(课外延伸,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6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有啥问题?(为啥要捞铁牛?捞铁牛有啥困难?怎么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读去声。“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啥?

  (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啥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比较句子: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河水冲断浮桥,铁牛都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也”换成“都”两句话有啥不同?

  单就一句话说,“也”或“都”都可以,意思也明白。但就联系课文和故事来说,两个字的作用是不同的。“也”与上文呼应表示同样。如果不用“也”而用“都”,这句话就只是讲铁牛是被冲走这一件事。

  3. 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4. 指导读句子:“人们议论纷纷。”理解“议论纷纷”

  5.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怀丙站出来说话了,你们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啥?

  ——他当时胸有成竹,所以才积极要求打捞铁牛的。

  ——他是一个虚心的人,明明胸有成竹,却还说“试一试”。

  6.比较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要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还”换成“要”两句话有啥不同?

  “还”常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怀丙的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铁牛被冲走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 的是水。用“还”很自然。如果用“要”,就不一定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7.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啥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么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表示捞铁牛顺序的词语。(先……然后……再……也……)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 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也……)师生评议。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办法。

  五、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啥力量捞起铁牛?

  2、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啥关系,能不能用啥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3、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1) 怀丙和尚用啥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啥现象。(缸底的铁块为啥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 学生读这段话。

  ② 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 学生读。

  (4) 引导质疑:铁牛为啥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5)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 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办法。

  六、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啥内容?

  七、 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啥?(可以分成四个部分:(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八、延伸课外。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保观点看,有没有啥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啥办法既能捞出铁牛,也注意了环保?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 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简介,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九、板书

  捞铁牛

  怀丙 聪明 了不起 谦虚

  潜水找牛

  准备工作 装沙上船

  拴船搭架

  拴牛连驾 科学成就

  铲沙下船 浮力 人民的智慧

  打捞工作 拖牛靠岸

  拖牛上岸

  十、布置作业

  选做:你还有啥其他的好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呢?(可以和同学讨论合作完成)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7

  今天我执教了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捞铁牛》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进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进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学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并船搭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在课上曲伟、郭海丰同学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在我的鼓励下,能勇敢的回答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锻炼,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尤其是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时,如果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适时地帮学生一把,就会很好的突破难点。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学会自己制作课件,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这与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比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开的。

  三、改进措施

  1、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2、平时抽时间学习课件制作,争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课件。

  3、以后不断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办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以上为我教学这一课的粗浅感受,还很不全面,还需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点评。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8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啥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啥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啥?--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啥?--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进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么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啥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啥?--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办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啥?--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 本上。

  (区级、校级示范课)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9

  单元课文:《田忌赛马》《捞铁牛》《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探究田忌反败为胜的奥秘,进而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2、能找出描写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8个,会写8个。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跟老师一起学

  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2、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自学生字“懂、套、芽、断、润、礼”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啥?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么样?……)

  5、揭示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介田忌赛马的经过。

  ②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6、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两次,每次三场)

  7、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

  第_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接着用___对齐威王的___,最后用___对齐威王的___。由于______,所以田忌_____。

  8、读一读: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9、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啥奇怪的地方吗?

  初赛失败——→再赛胜利

  10、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啥不一样?

  11、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调换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孙膑献计

  12、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

  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13、这么好的主意,为啥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孙膑为啥能想出这个好主意?你从中能体会到啥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按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

  14、为啥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划出来,想一想。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善于观察)

  ②“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  (知己知彼)

  15、说一说“为啥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

  (①善于观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

  16、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败,孙膑献计(板书),再赛转败为胜的故事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认识所学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抓住捞铁牛过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借助流程图,了解怀丙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把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难点:明白遇到事情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怀丙是啥人?他为啥要捞铁牛?

  (原因拴住浮桥)

  2、好,我们了解了捞铁牛的时间(宋朝)、地点(黄河边)、人物(怀丙)和原因(拴住浮桥),接下来就准备捞吧!

  (准备――捞)

  3、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

  课文中哪一段简介了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自然段)

  4、轻声地再把这一节好好读一读,捞铁牛前究竟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注意:将所做的准备分成几个步骤!)

  准备: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牛绑架

  5、用自己的话说说捞铁牛前的准备工作。

  6、读第三自然段。为啥捞铁牛前要做这样的准备,这准备工作真的很重要吗?

  7、了解捞起铁牛的原因

  师:我们现在来看“捞铁牛”的过程。

  8、读,并思考:这段话啥意思,加点字啥意思

  9、笨重的铁牛能够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是因为拴住它的绳子越绷越紧,绳子越绷越紧是因为拴绳的船身不断地往上浮,船身能够上浮是因为水有浮力。怀丙能捞起铁牛,其实是利用了水的浮力。所以他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10、了解铁牛被捞起的经过

  11、铁牛只是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却并没有捞上来,还少了啥工作?

  (注意:为啥要把铁牛拖回岸边而并不在河中间把它捞上来?)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捞起八只铁牛的经过?

  13、如果我们也把捞起铁牛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第一步该做啥?

  捞:铲掉泥沙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拔起

  拖到岸边捞起铁牛办法相同只只拖回

  14、捞铁牛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究竟有没有用处。

  15、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充分的准备,怀丙才能够顺利地捞起铁牛。而他之所以能做好如此充分的准备,是因为他在做事之前认真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6、到这里课文就学习完了。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你有啥收获吗?你有别的办法把铁牛捞上来吗?

  《用冰取火》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办法,认识11个字,会写11个字。

  2、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么样用冰取火的,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激发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理解探险队员是怎么样用冰取火的。

  跟老师一起学: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说一说怎么样记住生字的。

  3、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企鹅)它们是谁?生活在哪里?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南极看看。(南极风光)你觉得南极风光怎么样?在寒冷的南极人们最需要啥?(用冰取火)

  4、自由读全文:探险队员是怎么样用冰取火的。

  5、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默读课文:

  为啥探险队员“用冰取火”?南极的气候有啥特点?

  (打火器找不到了,气候特别冷)

  7、在这个寒冷的南极,没有获得火的情况下探险队员此时的心情会怎么样?

  (紧张、害怕、惊惶、不知所措、无助)

  8、通过读能体会当时探险队员的心情吗?朗读第3自然段

  说说自己的感受。

  朗读:把感情融入课文中,再读读3、4自然段。

  9、但大家绝望的时候,忽然从一个年轻队员心中冒出一个声音,或许这个声音,就是生的希望,赶快在书中找找。这个声音就是:“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死神到来?”他望着茫茫冰原,怎么样才能取到火呢?

  带着问题读6、7自然段。和同桌说说:那个年轻人先做了啥?是怎么样做的?

  a、读课文。

  b、展开想象,说说冰透镜像你玩过的啥?

  c、这就是队员们用冰取火的情景,读第7自然段。

  10、想象队员们在等待火的过程中的心情是怎么样变化的?如果此时你是一名获救的队员你会怎么样表达此时的心情?

  11、让我们带着获救后的喜悦与激动一起读读第8自然段

  12、为啥那个年轻人能够想到用冰做成冰透镜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此时你想对他说些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

  (    )罗(    )布              (    )云(    )雾

  (    )(    )成竹              (    )下(    )花

  (    )(    )如生              喜(    )望(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成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    )       喜悦(    )       糊涂(    )       舒服(    )

  3、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使它们能与括号外的词语搭配。

  (    )飘荡              传递(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①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②我们要遵守讲卫生的习惯。

  ③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趣事。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小明抱走了那只小羊。  那只小羊是小明抱走的。

  我洗干净了放在桌面上的碗。               

  四、阅读短文: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________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短文简介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啥语气呢?请你选择。

  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啥?

  五、习作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请自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1: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简介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简介那儿好看的景区,好玩的活动,美食好吃的。要让大家看完你的简介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教学设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题目2:欢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叫欢欢,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也顽皮的小鹿。他天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有一天……有啥故事发生呢?请你继续写下去。

  要求:先把题目、开头抄下来,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试题答案】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你熟悉的一个写一句话。

  (星)罗(密)布             (腾)云(驾)雾

  (胸)(有)成竹             (笔)下(生)花

  (栩)(栩)如生             喜(出)望(外)

  略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世间万物十分复杂,不断变化的成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时过境迁  移步换影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镇静(慌张)                    喜悦(痛苦)

  糊涂(聪明)                    舒服(难受)

  3、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呼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略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使它们能与括号外的词语搭配。

  (随波)飘荡                    传递(信息)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①学校里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学校里正在搞轰轰烈烈地“学雷锋”活动。

  ②我们要遵守讲卫生的习惯。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③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趣事。

  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代很有意思的事。

  2、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例:小明抱走了那只小羊。  那只小羊是小明抱走的。

  我洗干净了放在桌面上的碗。  放在桌面上的碗我洗干净了。

  四、阅读短文:

  画眉,全身羽毛金褐色,颈部和背部有暗褐色条纹,腹部白花花一片,眼晴四周画了一条白色眉线,依依可人。

  翠鸟,碧绿的羽毛,点缀(zhuì)着蓝色和金色,羽毛的颜色特别美丽。

  鸟儿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1、作者抓住了鸟儿羽毛的颜色来写出画眉和翠鸟的美丽。

  2、请给短文最后一段空白处填上标点。

  3、短文简介了画眉、翠鸟和大雁三种鸟。

  4、请仿照“白花花”一词的形式,再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绿油油、黑漆漆。

  5、朗读下面的句子要用啥语气呢?请你选择。欢快    赞美

  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赞美)

  6、“鸟儿不仅外表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

  略

  7、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啥?

  答:我喜欢大雁,因为它不仅羽毛美丽,它们还有许多美德。

  你看:大雁飞行的时候,队形、次序都有一定规矩。大雁打头,幼雁居中,老雁压阵,头雁在前紧拍翅膀,使气流上升,为的是让幼雁靠气流滑翔,飞起来省力。从雁群身上,我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五、习作

  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请自选一个,进行写作。

  题目1:那儿真是一个好地方

  向大家简介你去过的一个地方,可以简介那儿好看的景区,好玩的活动,美食好吃的。要让大家看完你的简介后,也想去看一看,玩一玩!

  要求:先把题目抄下来;教学设计>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250字。

  题目2:欢欢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小鹿叫欢欢,他可是一只聪明、活泼、也顽皮的小鹿。他天天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有一天……有啥故事发生呢?请你继续写下去。

  要求:先把题目、开头抄下来,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故事编下去吧。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略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10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办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啥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啥?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么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也”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么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 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啥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啥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啥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 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啥不理解的地方?

  六、 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 (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

  第三课时  (略)

  (主要安排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办法教学内容)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啥?(谁捞铁牛?为啥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么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啥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积极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么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啥?(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么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啥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啥?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么样?

  4.为啥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 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么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啥?从中受到啥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 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被水冲走

  潜水找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拴牛连架

  打捞铁牛     铲沙 划桨 拖上岸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12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编排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聪明才智。

  本组教材的重训点是“归纳段落大意”,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也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学生活动时间有宽度,占一半时间以上,学生的活动面有广度,参与人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热度,发言、讨论积极;重点词、句、段教学有深度;小学办法的设计有效度。本课任务是:在第一课时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题已知段意,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已完成了本组教材要求的重训点的基础上,重设重训点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

  【教学设计的原则】

  本着“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文道统一原则: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科学道理。

  2、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的原则: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处理和设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维和语言训练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3、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训练,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培养。

  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抓预习,课内重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对《捞铁牛》一课作以下设计:

  一、结合大纲、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制作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了解捞铁牛的经过,懂得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改进怀丙捞铁牛的办法,想象设计出用现代科技手段捞铁牛的新办法,培养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怀丙,遇事多动脑,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么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学习概括段意,懂得怀丙捞铁牛办法的科学性。

  2、教学难点:水的浮力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怀丙捞铁牛的办法以及扩展思维,创设用现代科技捞铁牛的办法成为本课的难点。

  三、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积极权在学生。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办法的操作上,我去了琐碎、分散、游离于教学主线外的环节,减少了浅层次的活动环节,压缩教师讲述、讲解的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自读自悟法、直观教学法、实验学习法等教学办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法保证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过程

  1、本课教具准备;彩色挂图、小黑板出示“目标”、小黑板出示课后3题的一段话(4自然段内容)。

  2、预习准备:水的浮力实验、查字典自读自悟部分字、词、句,根据预习要求,作好自读练习。

  3、围绕重训点,分五大环节来教学:

  ⑴ 情景描述与简笔画结合,导入新课

  师生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简笔画演示直观图“河中府”、“黄河”、“浮桥”、“铁牛”。用语言和图示把学生引入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学习体会故事内容,为理解怀丙捞铁牛办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和伟大作好准备。此环节安排 2分钟。

  ⑵ 抓顺序和重点词句,自读字悟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上来的情景,完成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自然段主要是学生自读自悟,用“我读懂了……”“我知道了……”的语言简介自悟的字、词、句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抓“先……然后…….再……也”理清准备工作的四步,结合默读、速读,概括步骤内容。

  四自然段重点字、词、句的突破,辅以课后3题和拔铁牛的剖面简笔画学习。学生抓题中带点词和图示中沙、船、绳、铁牛的联系箭头图,只管、形象理解了沙少──船浮──绳紧──拔牛的过程,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水的浮力有了意会。

  五自然段言简易懂,我让学生用质疑法多向为啥这样做。让学生在解疑中深刻领会此捞铁牛法的科学性和怀丙聪明才智。

  六自然段抓“这样的办法”,练习复述前面捞铁牛的经过,并学习课文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协作手法。此环节安排18分钟。

  ⑶ 以预习作业“水的浮力实验”简介,巩固学生有关捞铁牛的过程的领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靠自己的智力积极性和动作积极性来完成水的浮力实验的操作。“船”、“河水”、“铁牛”的代替材料自行设计,采用讨论法分组简介实验过程这比单纯的填空法理解更有趣。它能调动学生充分利用水的浮力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去试验。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特殊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此环节安排5分钟。

  ⑷ 教师设向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改进怀丙捞铁牛的办法”和“用现代科学技术捞铁牛的新办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自由发挥的虚拟主机,课堂讨论、发言气氛热烈使之达到一定的高潮,让“新办法”不断产生,向更省力、省时、省钱方面改进和创设。此环节安排10分钟。

  ⑸ 用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收获来结束学习,深入悟情,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此环节安排5分钟。

  五、帮助学生理解,精心设计板书

  为了帮助记忆捞铁牛过程的顺序,突出教材的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板书设计注意了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指导性强,形象直观四个方面。本“板书设计”抓住捞铁牛的动词为骨架,按顺序排列,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服务。

  【板书设计】

  略。

《捞铁牛》课堂实录 篇1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课文的重点是打捞铁牛的经过,包括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是这篇课文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样的课文,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啥内容;然后把各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练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可抓住第2自然段的重点词语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来理解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会用“出色”“议论纷纷”造句。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可让学生懂得一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也可做一做有关水的浮力的实验。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的字要注意“淤”的读音,读“y ”而不是“y薄R?蠡嵝吹淖种幸?注意“潜”的读音,读“qi?醤”而不是“qi n”。要注意“绑”的写法。“和尚”的“尚”要读轻声。

  2.阅读教学

  课文第3至第6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怀丙和尚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并把要点概括出来。先找出重点词语,再组织语言表达。准备工作的要点是:(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在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概括出要点后,再把课文读一读。至于怀丙和尚为啥要做这几项准备工作,为减少理解上的困难,可在学完第4自然段后再回过来想想、说说。

  教学第4自然段,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想一想这段课文涉及到哪些事物,把它们找出来(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再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体会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看看能不能用啥关联词语把它们连起来……经过读书、思考、讨论,学生会发现“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被往上拔”的因果关系(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才把铁牛一点一点地往上拔)。从对捞铁牛过程的具体记叙中,感知怀丙和尚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学生理解了在打捞过程中是怎么样利用水的浮力的,再回过头来探究为啥要做那些准备工作(第3自然段),就容易理解了。为啥要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为的是更好地确定打捞办法。为啥船里要装满泥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为啥两船拴紧、跨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为啥要用两只船?是考虑铁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为啥铁牛和木架用绳相连?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多问几个为啥,我们就可以从这些准备中体会到怀丙和尚事前的周密思考和安排,感受他的聪明才智。

  3.朗读指导

  要以3、4自然段为重点。第3自然段的朗读,要启发学生想一想:这一段写了哪些准备工作?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怎么样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学生通过自读和互读,还可体会到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第4自然段的朗读,可抓住重点词语想想事物间的联系,再在试读中体会怎么样把这种联系读出来。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并用加点的词说话”。本题目的在于积累词语,练习运用词语。在教学中,要注意“潜泳”中“潜”的读音和写法。在练习写话时,要先把课文中含有加点词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再练习写话。

  参考例句:

  出色: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议论纷纷:大家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

  (2)“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感悟段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体会给课文分段的办法,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课文为啥只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情况?

  2.课文为啥最后才交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

  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于第一个问题应让学生懂得叙事要有详有略,这样才能重点突出,避免繁琐。对于第二个问题要纵观全文来思考。

  从课文前面讲的和尚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指挥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和尚具有非同一般的智慧与能力,是了不起的人。这样必然引起人们对他的姓名与身份的关注,因此课文最后做了交代,说明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是当之无愧的。可见,这样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相关资料

  1.怀丙和尚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十三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塔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塔扶正了。赵州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熔化铁水灌入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2.黄河大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吨,最重的达45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肌肉隆起、圆目怒睁、威风凛凛,相貌彼此相似而也各有差别。1991年12月8日,黄河大铁牛复制品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1992年11月26日,这些复制品走出国门,在意大利罗马博览会大厦展出。

  3.河中府古代府名,因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管辖稷山、运城、芮城等县。府治在今山西省的永济县。

推荐站内搜索: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1~6年级一等奖手抄报、400字周记、气死99个老师的作文、2018教师面试成绩查询、安徽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湖北省自考成绩查询、大阅兵观后感、河南特岗教师报名入口官网、暑假作文200字、

《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捞铁牛》课堂实录(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613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