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文中抓住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从山、水、城等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季”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中,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季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么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么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典题例析]

  例题: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2)……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天气,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所谓“语境”,就是指对词语影响最直接的上下词语、上下句子等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是由词义、词的搭配、前后照应、立意、文体等因素构成的。有时,还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起变化有关。所以,解释时要注意前言后语,结合上下文仔细辨识,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指天非常晴,阳光十分强烈。“响”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气候温和,合乎心意。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从每题后面的括号中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注音,写在横线上。

  1、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jì jí  jǐ)

  2、暖和安适地睡着     ……(zháo  zhuó zhe)

  3、好像日本看     护妇(kān  kàn)

  4、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  báo  bò)

  二、填空题:

  1、《济南的冬季》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国    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2、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季         的特点来写。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写法,从自己的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季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图景:一是济南的山景——分别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点;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济南冬季的水,着眼于表现其                       的特点。

  3、下面语句是一位诗人对生命与尊严的诠释,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据语境,为他补上恰当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     

  ……

  三、理解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啥?)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里的“秀气”二字有怎么样的表达作用?)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⑴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也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    )       贮蓄(    )(    )      长枝(    )      澄清(    )

  2、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3、第⑵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5、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季                 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马湖之冬(节选)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要是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季。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季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进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日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天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拨划(    )      憎厌(    )   

  9、选文第②段中再现了风的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答:                                                                                                                                                      

  10、选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只写白马湖冬季的风的原因?

  答:                                                                           

  11、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啥?

  答:                                                                           

  12、虽然白马湖的冬季寒风呼啸,但是呢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选文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答:                                                                           

  一.1.jǐ  2.zhe   3.kān   4.báo  二.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现代  作家  戏剧家《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  2.温晴  对比  暖和安适  薄雪覆盖下秀美  城外远山  淡雅  暖、清、绿、亮  3.尊严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为若去掉不合实际,济南并没有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  2.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季的济南的山的美丽而娇弱,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济南的冬季》训练二

  1.z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5.拟人  蓬勃的生机  6.自上而下的整个虚拟主机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7.温晴  8.xi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风多:“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风大:“呼呼作响,好象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10.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惟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就体现了这一点。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2

  设计者:湖北宜昌夷陵区:黄丽萍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也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季就充满了不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季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季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 ,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故乡冬季的景象

  ⑵借鉴本文的写作办法将故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最优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四、友情链接

  课后在网上查阅老舍的生平及他的重点作品,把它摘下来。查阅描写冬景的文章,每人选择一篇下节课全班交流。

  附: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小说:

  1.《骆驼祥子@(3)) 

  2.《离婚@3) 

  3.《四世同堂@》(4) 

  4.《“火”车 》- 老舍短篇小说 

  5.《哀启 》- 老舍短篇小说 

  6.《爱的小鬼》 - 老舍短篇小说 

  7.《八太爷》 - 老舍 

  8.《抱孙》 - 老舍短篇小说 

  9.《不说谎的人》 –

  戏剧:《茶馆 》      《龙须沟》

  写雪的文章: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季。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季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

  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的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景色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天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也刮得怎么样历害哩!”

  作者邮箱: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www.定制ifanwen.com)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季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季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季也有雪后的美景、不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季”。(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啥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啥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季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季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也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季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啥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季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季,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啥济南的冬季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季》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季”一文为参照,简介冬天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简介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简介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家乡的冬季,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5

  合江初中课题组 高贞富

  email:

  课 题: 《济南的冬季》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二

  教学办法: 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办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啥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办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办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季〉〉,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啥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么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也怎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阅读感知

  1、自由阅读第二段

  2、抽生阅读

  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

  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

  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啥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Lenovo?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

  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啥样的情致?

  2、生分语文学习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

  (三)谈感受绘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习,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2、生准备……

  3、分组描绘,教师评价计分。

  小结 小结内容及各学习小组的比分情况

  三、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阅读感知

  1、接力阅读

  2、评价并计分

  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以灯片展示问题):

  a: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了”,请问妙在哪里?

  b:有哪些动词写出了小雪怎么样的特点?

  c: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作者是怎样处理多角度的?

  2、生讨论,准备抢答……

  3、生抢答,教师评价并计分。

  谈感受述美景

  1、师:享受了济南小雪景,我们请几个同学上台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生准备 ……

  3、生描述,师评价并计分

  小结

  教师作学习内容和竞赛两方面的小结。

  扩展发散应用

  1、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画家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音乐家们连缀着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们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学家驰骋在自己的思想里……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无一例外地应用到一种能力,那就是Lenovo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学们,你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吗,你的Lenovo和想象的能力也怎样呢?想展示你的风采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中国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请各位伏案聆听,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里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师播放音乐,生伏案聆听……

  3、生描述,师评价并给相应的组别计分。

  总结该课时

  总结两方面的情况,一、学习内容。二、竞赛结果。给优秀学习小组最热烈的掌声,给暂时滞后的学习小组以鼓励。

  结束并布置作业 

  1、自学课文余下内容,下节课展示自学结果。

  2、把听音乐后的感受写在作业 本上,下一课时评出优秀篇章节,在班上张贴公布。

  反思:

  该课以竞赛为课堂组织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为核心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文体的现代教学观。课中学生表现涌跃,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尤其是在教师给出录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课堂气氛,更是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对同学们的精彩描述,课中掌声不断。这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还为小孩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感受了成功,长此以往,他们会爱上语文的。

  我的教学目标 ,自然也在同学们,快乐而也紧张的气氛中得以实现。他们懂得了Lenovo和想象的办法,初步实践了表达自己感受的办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个内容,我们给小孩们学习那些经典名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小孩们学会写,学会名家名篇的写法。就这上点来说,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季》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季》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根据该单元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的总的教学目的;以及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认识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办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 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 教学办法 

  1、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积极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电教平台、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也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3、 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 

  三、 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c、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d、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办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仪:课件   

  教学步骤 :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归纳总结”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 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简介。 

  2、讲授新课:在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d、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朗读课文后,围绕以上问题对课文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我把问题与课文结构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先阅读1——2节,并讨论解答两个问题:1、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样表达的?2、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明确:1、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济南的地形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决定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研读3——5节,并作重点分析(1、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在分析中除了使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拟人手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准备。(学生讨论后明确: 

  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和第5小节对水色的描写中都体现了对冬季的喜爱、赞美之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课后练习题一,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作者写北国的冬季,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暖”,不着眼于“壮”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解答: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解答中使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季的喜爱,抒发了赞美之情。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进行最后的课文巩固。 

  5、布置作业 : 

  1、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啥写得好? 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好在哪儿? (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2、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季,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断,并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   

  3、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故乡的冬季是啥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故乡冬季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此题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目的是将阅读之所得转化为写作之所能,是阅读的迁移与深化。) 

  六、二点补充: 

  1、时间安排: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 

  2、板书设计 : 

  济南的冬季 

  老舍 

  与北平比                 城——晒、睡、躺 

  济  ——无风声           (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冬 

  南                                                       天 

  的  与伦敦比    “温晴”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的冬  ——无重雾  (宝地)                                  济 

  天  与热带比                     城外的远山——淡雅;    南 

  ——无毒日                   水色——绿。 

  作者借景抒发了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深挚的爱。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7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Lenovo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季》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Lenovo和想象,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怎样调动读者的Lenovo和想象,使《济南的冬季》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季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引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朔风怒号、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托济南冬季的“暖”色;也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季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季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季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办法,作者将济南冬季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取景办法。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了,画的只是冬季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Lenovo、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Lenovo和想象:“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借这种Lenovo、想象,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季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的人们在冬季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虚拟主机艺术”,须将虚拟主机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写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出了形中的情。真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办法看是用的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于写意。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动词,将读者带入Lenovo、想象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样美的形象怎样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深入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Lenovo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也是啥?结尾处,作者也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景导入

  我们盼望万紫千红的春,我们迷恋果实飘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飞的冬,虽然寒风凛冽,可那树尖上顶着一朵白花的美丽也怎么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季就充满了不限的魅力,它给人留下的不再是萧瑟,不再是寒气袭人,它那里充满了温情。好可爱、好可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体投示出课题及学习目标,背景选择白雪覆盖的小山,白雪映着红日,营造一个温暖响晴的冬季之景。)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①放师读录音(播放朗读录音,多媒体投示背景,动感播放课文字幕)

  ②生分成两组比赛朗读

  ③师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在旁边批注喜欢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课后思考题一(生小声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

  生:讨论交流③④。师归纳文章脉络:开头写济南冬季的天气(对比)——写济南的山(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澈、透明)

  2、师生同赏

  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句子填在下表中,并说说用上它们的好处。(开放性题,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处:

  拟人句:好处:

  3、师生同议

  ①分小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三、写作尝试

  ⑴分小组讲述自己故乡冬季的景象

  ⑵借鉴的写作办法将故乡最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出来

  ⑶评价提高

  分组评价,选择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9

  我们都领教过“寒冬”的淫威。然而,济南虽位“在北中国”,冬季却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读罢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季》,印象是如此地鲜明。

  作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平度过的,20年代至抗战前夜,他执教于英国伦敦大学和齐鲁大学、山东大学。北平、伦敦、济南,先后成为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获得了评判对比的资格。“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季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如果“不刮风”,便堪称“奇迹”,那么“没有风声”就应是“奇迹中的奇迹”了。作者对济南冬季“没有风声”,感受这么深切,是不难理解的。当时,作者是从雾都伦敦回到“响晴”的济南的,这就不能不在心理上形成也一个强烈的对比:“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季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季是响晴的。”为了强调这种异常鲜明的感受,作者继而就将“热带的地方”同“北中国”的济南作了第三个对比,以热带地方日光“毒”得“叫人害怕”作反衬,突出了济南的冬季能有“温晴的天气”之可爱。至此,既有“奇迹”,也有“怪事”的济南,其暖冬的特点已经跃然纸上,未措“慈善”之辞而已见“慈善”之状。

  顺着“济南的冬季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第一幅是小山摇篮图。作者先为读者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没有风声”;也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难以想象这是北中国的冬景,但这却是济南真实的冬令。“宝地”的“出奇”之处便在这里。然而,作品的“出奇”之处,却是在引出“山”之后对“山”的描摹上。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对这样一个地理环境,作品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也便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作品点出这个原因,用的不是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躺在摇篮里承受妈妈的慈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幅“小山摇篮图”竟然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就凭这种体贴入微的抚爱,济南人也要不但“面上含笑”,而且心中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季,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雪霁初晴的美景是第二幅画面。除了风,严酷的冬季还要凭借雪来向大地施加淫威,增添寒意。然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季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仅仅在它的“树尖”上才“顶着一髻儿白花”;小山也只是“山尖全白了”。如果济南不是暖冬,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吗?更令人击节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了。而且全白了的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竟还有“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直“羞”得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呢!可以说,雪后的济南格外秀丽了。这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文章的最后一段承接前文,在写了“山”之后,开始写“水”,进而展开了剔透玲珑的第三幅画面: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水温恒定为18℃,所以隆冬天节,泉区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四面荷花三面柳”的大明湖也是出了名的。因此,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季的“暖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而且是有感情的,“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也人格化了:她“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作者的手法实在巧妙,在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但是呢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这水,这绿藻,这垂柳,都楚楚可爱,你还能不说济南的冬季是“慈善”的吗?就在读者品尝这绿水垂柳,余意未尽的时候,作家的视线也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一幅鲜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这样,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那句“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照应,写下了珠落玉盘般的结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了:济南的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

  文章本是有情物,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作者情真意挚。老舍对济南冬季的一往情深,处处流于笔端,溢于言表。“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用这样的句式,既写出了个人的独特感受,也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季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也是思索,也是猜测,也是同读者的商讨。“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文章通篇注意阅读效果,娓娓道来,情恳辞切,犹如与不见面的读者促膝谈心一般,不时在进行着感情上的交流。这样亲切的文笔,使人们对济南“慈善”的冬季备感亲切。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0

  济南的冬季

  授课人:周素芳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季,那么,陈村的冬季给你啥样的感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在冬季去过北方呢?那北方的冬季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季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总之,北方的冬季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季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不限的温暖, 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啥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季》,去观看济南冬季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季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季——老舍(课件显示)

  三、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季》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家乡”。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在写济南的时候,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读感知:播放示范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要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

  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季?

  五、生字词的掌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二)解释重点词语 

  六、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季?(天气、山和水)

  七、思考:济南冬季的天气特点是啥?(无风声、响晴、温晴)

  八、思考:济南冬季的天气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那么文中是通过啥手法来写济南冬季的天气特点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块宝地,流露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九、思考:作者分别写了啥环境下的山?山的特点分别是啥?(阳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特点分别是可爱、秀气和淡雅)

  十、思考:济南冬季的水有啥特点?(暖、绿、清亮)

  十一、美的欣赏:欣赏济南冬季的美景

  十二、美的发现: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最美,美在------。

  1、       运用的修辞手法  2、抓住事物的特征   3、 情景交融

  十三、美的创造:导游冬季的济南

  请同学做小导游,追随老舍的足迹,向游客简介冬季的济南。

  十四、课堂小结

  十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2、写作练习:写故乡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1

  《济南的冬季》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呢冬季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季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季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也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也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么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也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近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近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也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近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例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也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呢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呢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么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呢,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季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也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也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季,我爱冬季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也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2

  篇一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季》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季》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也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家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呢,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呢,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例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怎样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篇二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畅所欲言,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语句的讲解,真令我刮目相看。例如,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第2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因为摇篮能挡住寒风,让里面的幼儿感到温暖。”也有一个同学补充说:“正因为济南如同摇篮里的幼儿,所以冬季是温暖的,四季如春。”学生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一些写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济南冬季气候的成因,它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语法要生动得多。作业设计也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掌握写景的技巧后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本人觉得阅读环节处理得不太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呢在学生对文本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课件中所展示的与济南冬季相关的一些优美的图片上,我发现学生只能边看书,边听录音,边看图片,对此如果做一些调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例如,可以先让小组朗读(或学生自由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接着让学生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后再把书合起来,看图听读。而本人在教学时只采用看图听读的形式,这样的结果一是阅读时间太少,二是这个环节难以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阅读环节的处理。总之,在写景的文章中,朗读和对语言的感知与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3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人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季》就是其中的一篇。

  题目《济南的冬季》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季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季的气候截然不同。

  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季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课文,同时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济南的冬季总的特点是啥?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么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季“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季的水。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办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啥角度写出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用了啥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啥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也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

  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季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啥意思?“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啥?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季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第二课时

  (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么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啥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幼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办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

  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季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季的Lenovo,但眼前春季并未到来,他们却也“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季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季的不限喜爱之情。

  3.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啥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是对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小雪后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Lenovo。“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红色”,用拟人的办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再现了冬季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季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啥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啥地方相呼应?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么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季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怎样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虚拟主机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季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季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明确: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季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往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季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

  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明确: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进而突出了济南冬季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季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办法,把冬季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六、反复朗读课文。

  朗读前要指导学生怎么样读出感情来,如朗读课文时可根据文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脑海中映现作者描绘的画面。

  七、指导学生作文。

  可带领学生外出,实地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 X的冬季(春季)》的短文。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4

  方案 一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故乡的冬季》。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季(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季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季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季的气候有啥特点?

  3.写济南的冬季为啥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季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季,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季为啥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啥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季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季的暖和)

  2 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季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季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到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啥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啥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季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季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季四大特点是——  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办法是——  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  ④小雪胜景像——  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季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季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故乡的冬季。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季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故乡的冬季》准备抓住啥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 :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故乡的冬季》。

  方案二(以下不是一完整教案,只是一些教学设计,可供参考)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冬季》,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区(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办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18  

  方案三(下面是一个比较法教学方案,比较新颖,可供参考)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季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季。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也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么样结构,怎么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附:板书设计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5

  ●○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季》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季》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季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季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办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季》,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进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强化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办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办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办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季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办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办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办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季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季》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季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季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季》是1931年春季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也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天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季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啥?

  (2)课文是从啥角度,用啥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办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季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季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季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季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季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季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季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季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也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季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季山水之美,也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办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么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啥修辞办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啥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季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到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Lenovo。“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虚拟主机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季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季(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天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季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季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也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季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季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也是思索,也是猜测,也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怎样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Lenovo,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季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也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妈妈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Lenovo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Lenovo,Lenovo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Lenovo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Lenovo,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季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啥?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啥用“卧”字?和文章啥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季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季》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啥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季》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济南的秋季》,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季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季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季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季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季,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一些,忽然也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可也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也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要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季,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注释: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镶(   ) 绦(   ) 调(    )和  燥(   ) 浣(    )女

  2.为啥说上帝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济南的“山”,作者写济南秋季的山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水”的啥特点?

  5.文章的结尾从人的感觉角度具体展现了“诗境”的含义,是哪几种感觉?说说这样的结尾有啥作用?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季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季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季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季,我爱冬季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9——10题。

  2.以“________的冬季”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Lenovo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6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季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季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季也有雪后的美景、不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季”。(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啥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啥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季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季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也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季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啥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季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季,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啥济南的冬季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季》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季”一文为参照,简介冬天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简介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简介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家乡的冬季,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第12课《济南的冬季》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篇17

  方案a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季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季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季》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季,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季,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季,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季”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季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季》,去感知济南冬季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季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家乡”。《济南的冬季》是老舍1931年春季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家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啥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啥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季的总的特点是啥?

  b.课文写了济南冬季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季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季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季之美,也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季的总的特点是怎么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季的这种特点是源于啥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季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季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啥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季“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季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季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季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季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季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季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季的不限生机和在冬季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季”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季,最后以“这就是冬季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季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也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啥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啥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啥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故乡冬季的景物,倾注你对故乡不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方案b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办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②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春季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季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季也有雪后的美景、不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季”。(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②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啥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啥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啥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季啥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季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季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季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季”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季;“冬季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季”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季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也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季的喜爱。

  研读赏析

  ①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啥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啥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啥?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②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啥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啥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啥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季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季,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体验反思

  [提问]为啥济南的冬季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季》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季”一文为参照,简介冬天的美景、设计行程。)

  应先简介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简介冬景。

  布置作业

  ①写作练习:写家乡的冬季,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推荐站内搜索:卫生人才网护师成绩查询、陕西会计网准考证打印、甘肃高考录取查询入口、北京成人高考报名时间、会计资格证报名时间、村官考试网、自考报名查询、2013成考成绩查询、甘肃高考录取查询系统、工作作风心得体会、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第1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精选17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74214.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