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 1《孙权劝学》教案 1《孙权劝学》教案 1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孙权劝学》教案 1

《孙权劝学》教案 1-(精选14篇)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1

  孙权劝学 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自学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㈠了解作品:

  ㈡、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的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么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鲁肃为啥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②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么样表明的?

  ③为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啥?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二、导学过程

  ㈠、小组展示

  ㈡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么样的感情?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么样的心境?

  ③“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啥?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2、体验反思:

  你怎么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啥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孙权劝学》【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也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也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啥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啥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2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办法:讲授、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也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也来劝说了,结果怎样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所了解。) 

  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哪位同学来简介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 

  2、简介司马光

  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简介司马光)。 

  三、解读 

  1、《孙权劝学》究竟怎么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 

  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本文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 

  四、整体感知 

  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 

  2、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 

  五、课文研析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全文3个人物;3次对话。 

  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 

  师:三次对话语气一样吗? 

  权蒙对话孙权是王,对蒙的劝说态度恳切,蒙肃同为将士,对其变化之大显示出惊异、赞叹。 

  3、下面我们请同学挑人物读,大家注意听,看他读的好不好?哪句话读的最好?好在啥地方?

  4、哪一组同学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给我们来个小课本剧表演。(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师: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让我们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说: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表演能力)

  5、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六、体验反思 

  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到前几天学的一篇文章《伤仲永》,读完这两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七、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 

  2、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我们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劝学————不学 (恳切)      吴下阿蒙 

  也劝————就学 (关心)      刮目相待 

  论议————结友 (惊赞)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自读课,故事性很强,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上,通过自由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办法在这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办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设想 教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导语 设计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

  师:啥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也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也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啥呢?

  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  ,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1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

  导学达标 一 竟读课文 ⒑ 师:现在请大家各自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同时结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师:刚才大家读过课文了,现在把书合上,看投影,然后各自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能不能在大声、流利 学生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工具书解决,结合注解粗知大意。学生再读课文。 教师及时点拨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投影片展示无标点符号之课文,训练学生断句停顿之能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会字音、读懂

  导学达标的基础上再加上个快速?试试看!师: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能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学生单读、小组齐读。 句意、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二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9 师:大家读得很好,我们借助各种参考资料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不懂的提出来互相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好的字词句也画下来,我们共同欣赏。师;谁来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师:大家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要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学生边读、边议、边圈点。学生讲述课文内容。学生对文中疑难提问;学生自答教师引导。 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积极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若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三 编课本剧,深入课文 5 师:课文有多处对话,但人物的神态、心理并未直接表现出来,现在,假如你是编剧,你怎么来编写呢?假如让你做演员,也该怎样?小组内先试试。师:哪一组积极来表演一下?师:通过朗诵、表演,你认为文中的人物当时神态和心态怎样?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对文中任何一个人的看法?  小组编剧、表演。学生选出代表进行表演。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讨论发言。 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导 学 达 标 四 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8 师: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啥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啥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师: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师:现在,回顾一下课前我请大家帮忙解决的问题,试着再帮我劝劝这位同学。 师:我们应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啥新问题呢?比方说——师: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学生联系课文及与学习有关的名言和具体事例再次谈自己的看法。学生提问。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用投影展示。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也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 评议总结 5 师:大家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 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作业  1 师:课后大家练习背默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那么,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  学生针对课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司马光投影展示处

  司马光 重点字词句 《资治通鉴》 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投影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1、能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3、能在熟练朗读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4、通过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5、能够从文中得到有关人生方面的启示。 投影展示的目标是对学生所定目标的规范、补充和加深,这样学生学起来才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投影设计之二 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此环节可训练学生断句和停顿之能力,且有助于熟练朗读。

  投影设计之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展示相关名句可拓开学生思路,开阔视野,增大知识容量。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4

  孙权劝学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啥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啥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啥?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么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啥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啥要说这些话,该以啥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啥语调,语速,读出啥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么样的口气?表现了怎么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也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么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也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播放录音范读,学生跟读

  5、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怎样?(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么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啥?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也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  劝学     涉猎、见往事(办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四、说话训练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扩展训练

  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当堂交流评点。

  七、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物塑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及对比手法的运用。 

  5、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与《伤仲永》比较) 

  重点: 

  1、字词。(本文是略读课文,字词部分以课外准备、课内教授相结合) 

  2、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1课时 

  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二、简介《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通过预习《孙权劝学》,你们觉得《资治通鉴》应该是一本啥样的书? 

  明确:了解文学常识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和修养,并给我们提供进一步学习、看书的基础。 

  三、全班朗读全文。 

  用幻灯片打出几个应该注意的读音。 

  四、字词过关。 

  昨天已经让同学们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预习课文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五、翻译全文。 

  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 

  六、分析人物形象。 

  了解了课文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吕蒙为啥能够打败关羽呢?——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呢?——孙权。 

  请大家再次深入地阅读课文,想一想孙权、吕蒙是啥样的人(分析人物形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孙权—— 

  吕蒙—— 

  我们在《最后一课》中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办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啥描写办法呢? 

  ——对话。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七、总结。 

  这是的一篇关于劝学和学习的文章。我想我们大家要反问一下自己:我是一个好学的人吗?我正在用学习完善、发展自己吗?如果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最重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司马光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八、作业。 

  1、小练笔(任选一题): 

  (1)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变化对你有啥启示? 

  (2)小作文《当吕蒙碰到方仲永》 

  2、新学案第15课。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例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怎样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啥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       试背诵全文。

  二、       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       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怎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妈妈,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也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朗读可分三步:

  ①初读:结合注释粗晓大意。

  ②速读:理清故事情节。

  ③比读:看哪位同学将对话的语气读得最到位。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曰:对……说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例如何/ 遂:于是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么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吕蒙是怎么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②孙权也是怎么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也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③鲁肃为啥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④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么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⑤为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啥?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既感到十分惊讶,也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么样的心境?

  明确:“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③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④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啥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你怎么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啥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怎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妈妈,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2掌握词语3、疏通文意

  一、导入: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三 了解主要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孙权的大将。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孙权的谋士。

  四 查字典,弄清下列字读音。

  五 朗读要求。朗读文章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第二步读出句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第三步结合内容,自由朗读,力争表演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注意:断句 读音 语气读 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自以为\\大有所益5、 蒙\\乃始就学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 齐读课文,在疑难字词上做记号

  七 关键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岂    :难道

  邪 :相当于“耶”表反问语气 “吗”         但    :只

  见 :知道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或谋略

  成语 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比喻才识尚浅。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八 关键语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蒙以军中多务辞

  2、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九 考考你:1、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b、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c、见往事耳

  见: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d、既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 结合注释,分组讨论把课文译成白话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复习: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

  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朗读要求: 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

  态、心理和情味。

  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

  表演要求: 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

  b、注意详略的分配

  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

  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

  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三、理清思路:

  (一)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啥?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

  3、课文是怎么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

  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

  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提问:孙权是怎么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  坚定有力  不急不恼  推心置腹  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

  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样?

  鲁肃    大惊          吕蒙     自信            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四、分小组讨论问题

  1.本文是怎么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为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鲁肃为啥与吕蒙“结友”?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啥启示? 

  讨论后明确

  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鲁肃之所以积极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

  (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吕蒙: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慧眼识人

  五、寻找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运用

  二、成语集锦

  三、古今异义

  四、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1、劝学(详)—  就学(略)—  议论(详)—      结友(略)

  2、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3、情节以对话为主

  六、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七、迁移训练

  1、请说说你知道的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或名篇。2、你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有哪些?

  八、作业:《我来劝你多读书》

  如果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学习孙权的劝导办法劝导别人从学习态度  上重视学习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办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也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啥“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也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也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啥启示呢?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正面描写

  劝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

  结友而别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8

  第15课《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1、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3'

  二、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例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怎样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啥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       试背诵全文。

  二、       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       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教后记: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怎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妈妈,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后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分两层: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学生能够理解和找到文中的主旨。背诵的情况也是良好。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9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也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也不乏理趣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呢,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怎样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办法:诵读、品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办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办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

  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

  人称:卿孤孰

  古今异义:博士往事

  语气词:邪耳乎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办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1.三个段落示结构

  根据情节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这就是事件的三个阶段,即: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这三个段落是:

  初……/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

  2.三个人物证蒙学

  穿插人物简介:孙权、吕蒙、鲁肃

  简析三个人物(孙权、鲁肃、蒙母)对吕蒙学习并成功的证明作用

  孙权: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

  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的另一个角度的理解: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3.三句话语见形象

  要求:体会文中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说话人的心理

  办法:以读促析,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简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表现出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也可见深切关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有所益”

  这一句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但也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尤其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读来让人感动

  孙权是善劝的他对吕蒙既严格要求,也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也透出关怀爱护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出鲁肃是个忠厚长兄,这句话流露出他重视学问、善于欣赏他人、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4.三次态度现性格:

  (1)蒙辞以军中多务

  用军务繁重来推脱,这里折射出吕蒙之前不读书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长经历

  (2)蒙乃始就学

  在孙权的教育和指点之后,吕蒙无可推辞并知错能改,这是他实现自我转变的重要一环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充满自信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那坦诚豪爽的笑声

  小结:

  吕蒙的三次态度的作用:

  (1)让文气有起伏;(2)丰满了人物形象;(3)三次态度就是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他成长的三个阶段(拒学就学成学);(4)比衬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5.三个留白显详略

  要求:根据文字展开适当的Lenovo,揣摩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和详略的意图

  办法:说读结合、讨论交流

  简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会以怎么样的说来“辞”?扣紧文意想象、表达

  (2)蒙乃始就学……

  为啥不写他怎样勤学?

  (3)肃遂拜蒙母……

  为啥要交代这个环节?删去了会怎么样?鲁肃会对蒙母说些啥呢?

  前两个留白是略写,而最后一个则是扩充出来的这样安排有啥好处吗?

  除了以上的“三”,还有一些“三”也不能忽视如:

  三个称呼表亲密:

  “卿”,是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第一次出现是孙权称呼吕蒙,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真切的关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郑重,也亲切第二次出现是鲁肃“与蒙论议”后很吃惊地喊出的,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赞扬

  “大兄”,面对鲁肃的吃惊和赞叹,吕蒙巧妙接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话中有同僚间的调侃趣味,更显两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谊

  三种语气传态度

  人物语言,尤其是语言中流露出的语气语调能够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语气,“罢了”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叹,可译为“啊”此句一出,吕蒙自得、自豪、“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四、诵读

  要求:读熟、读美

  能够生动地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通过朗读表现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读成诵

  办法:同座位配合演读;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读;全班背诵

  五、总结

  1.文言文章学习的角度:积累词汇

  2.文学作品学习的角度:品析写人记事的妙法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10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多媒体

  教学办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基本内容补充内容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也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啥?(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么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啥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啥语调,语速,读出啥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怎样?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啥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啥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一、课前三分钟(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进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也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啥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

  书

  设

  计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涉猎、见往事(办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辞学——就学

  论议轻松调侃

  鲁肃:大惊——结友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11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  

  ;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也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进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么样的启示? 

  答:  

  【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也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也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啥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3.①邪: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③乎: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4.c 5.(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6.(1)吴下阿蒙(2)刮目相待 参考答案: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呢,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话。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4.(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也充满期望。(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拓展阅读】 

  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2.于是也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啥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12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教学办法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基    本    内   容 补充内容

  一、导入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也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啥?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么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1)当途:当道,当权

  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往事:了解历史。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孰若孤?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这些话,该以啥神态、语气说。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啥语调,语速,读出啥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怎样?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准。) 

  4、吕蒙读后发生了啥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啥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三、正课

  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一小组朗读,其他小组订正,朗读后合作讨论理清课文情节,归纳出本课应掌握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组间互相挑战文中的翻译,进而归纳出各段落的重点词语。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1)"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也可见关心、厚望。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5.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啥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板

  书

  设

  计                 不可不学(必要性)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办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13

  授课日期:2004年  3  月       日        总课时: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 :

  1、熟读课文,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

  2、品味语言,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也来劝他了,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朗读可分三步:

  ①初读:结合注释粗晓大意。

  ②速读:理清故事情节。

  ③比读:看哪位同学将对话的语气读得最到位。

  2、译一译:圈点勾画,粗通文意,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①疑难词语探究: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言常用词语。以提问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

  例:谓……曰:对……说 /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多务:事情多/

  孰若:与……相例如何/ 遂:于是

  ②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a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应理解为:长兄怎么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3、议一议:

  ①吕蒙是怎么样从“吴下阿蒙”一变而为让人“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②孙权也是怎么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也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③鲁肃为啥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④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么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⑤为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⑥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啥?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既感到十分惊讶,也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②“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么样的心境?

  明确:“何……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说明:吕蒙的“自豪自得”缘于对学习有新的认识。从学习中获益非浅。

  ③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④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啥特点?   

  明确: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四、模仿表演,体验反思

  1、模仿表演: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2、体验反思:

  你怎么样看待吕蒙读书迅速长进这一事情?这对你有啥启示呢?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课外延伸:

  ①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②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学了本文后你的体会。

  ③课后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浏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怎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妈妈,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孙权劝学》教案 1- 篇14

  一、积累与运用

  1.请试着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③但当涉猎(    )               ④即更刮目相待(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解释加点的词。

  ①见往事耳(        )

  ②及鲁肃过寻阳(        )(        )

  ③即更刮目相待(        )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啥?

  8.你认为吕蒙推辞的理由是啥?

  9.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10.学习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二)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以(    )    ②说(    )    ③夫(    )    ④释(    )    ⑤乃(    )

  1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2分)

  ①“谒者操之以入”和“因夺而食之”句中的“之”都指代“不死之药”。(    )

  ②“是臣无罪”译为“这样我并没有罪”。(    )

  ③“是死药也”译为“是一种死药”。(    )

  ④“是客欺王也”译为“这(是)客人欺骗了君王。”(    )

  13.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2分)

  ①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现代汉语回答)

  ②荆王最终没有杀中射之士,你认为是因为中射之士讲的哪一点?

  三、写作

  14.写一件学习中遇到的印象最深的事,字数300字左右。

  15*  孙权劝学

  一、1.①qīnɡ  ②yé  ③shè  ④ɡuā

  2.①当道,当权  ②事务  ③同“耶”,语气词

  3.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②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4.①我原以为自己学得不错了,和这位专家攀谈后,才感到自己仍然是吴下阿蒙,浅薄得很。  ②世界也刮目相待,昔日的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二、(一)5.①了解  ②到了……的时候  到  ③重新

  6.①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②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7.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军中多务。

  9.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0.学习知识要勤奋,多挤时间,不能找借口,否则会一事无成。

  (二)11.①连词,相当于“而”  ②音shuì,劝说 ③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  ④释放  ⑤于是,就

  12.①√②√③×④√

  13.①第一条理由是:“我”问过传达官,他说可以吃,我才吃的,罪在他;第二条理由是: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如果杀了“我”,说明药是假的,说明客人欺骗了君主。  ②见“理由”之二。

  三、14.思路指导:要写出这件事对自己有啥样的启示。

推荐站内搜索:军训日志、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心得体会、气象作文、预计2022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学先进找差距心得体会、上海海洋大学专升本、山西成人高考、小学生周记范文、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作文2020年、

《孙权劝学》教案 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孙权劝学》教案 1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7723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