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精选6篇)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篇1
课程标准要求
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力,成为富有的大盐商。后来,晋商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如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到清代时,资产达百十万者不可胜数,晋商首富亢氏的资产多达数千万两。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票号。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以为官府代解钱粮。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许多人甚至走出国门,到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地去做生意。晋商自豪的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学习“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办法
●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分析、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通过分析各个时期城市经济不同特点,概括分析阶段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商业与城市作为封建经济的重要补充,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看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是封建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重要因素。
自主学习精要
一、商业的产生、发展
1、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2、发展: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出现。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成为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长安、洛阳 、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 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和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啥新特点?
做一做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行的骆驼队
b.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 长安城内客商往来,繁华无比
d.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答案:b
二、城市的繁荣: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发展的水平不同,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自周秦迄唐代,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换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的私市。这时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唐都长安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墙、坊墙均被拆毁,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设,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的城郭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了。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丝绸之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过的交通要地,兴起了一座座繁盛的城镇。自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向西,敦煌、楼兰、龟兹、于阗、莎车、疏勒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丝绸之路上。
陶瓷之路:唐宋以来,海上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除早已发展起来的广州之外,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扬州、登州(今蓬莱)等都繁盛一时。各港口城市“番客”(来自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欧洲各国的客商)云集,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思维激活
说一说 试概括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简要说明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是怎么回事?
做一做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这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悉商品经济了。”这幅图片反映了
a.唐代后期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b.临安城内店铺林立的场面
c.宋代开封地区繁华的商业景象
d.五代十国商业的空前繁荣
答案:c
三、重农抑商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早期商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治者的重视和鼓励,使民间商业得以迅速发展。
但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强化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明清时期,朝廷昧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大势,依然坚持抑商政策。统治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活动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历朝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是啥?表现怎么样?
做一做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b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学法指要:要注意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环境两方面进行联系分析,再加上商业特殊的发展历程来总结。
思维开放线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3)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4)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期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用货币流通制度;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5)商人群体活跃。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案例拓展园: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③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经济空前繁荣和发展,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显著特征。
2、考点二: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要: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要从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归纳理解;要注意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维开放线 农业是基础,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更多产品,交通则进一步促进商业繁荣,城市则是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发达、繁荣的最集中、最真实的写照。“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案例拓展园: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答案:d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读懂材料,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呢要掌握确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与否的关键是看其中存在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3、考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要:在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会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的分析。
思维开放线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
案例拓展园: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a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a项中的“开始”不确切; d项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在明朝中后期出现的;b项中“最早” 有待考证而且仅是表面现象;从商标中读出的准确历史信息是c项。
4、考点四: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学法指要:啥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是从啥时间开始实行,产生了啥影响,我们都应搞清楚。要注意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
思维开放线 (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2)原因:以农业为本的自然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农业也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同时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古代封建统治者要重农抑商,以维护封建统治。
(2)农业是基础,重视农业的发展是正确的策略。对于抑商要具体分析: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抵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反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这是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落伍的历史原因之一。
案例拓展园: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 在各个朝代建立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
c 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松动
d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终废除了这一政策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衰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限制人民的自由,明清时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
高考经典感悟
例1(xx年•全国)下列关于唐长安城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②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③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市的界限,而且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而这些在唐朝是有严格规定的,排除含③的选项。
例2 (xx年,广东)阅读下列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
(1)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朝代。
(2)从图二、三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啥变化?
答案(1)长安,唐代。(2)突破坊市制虚拟主机限制;突破坊市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频繁。
解析 (1)抓住图中大明宫建筑和坊、市分开的布局等特征,可判断图一中的城市为唐都长安;(2)抓住商业活动变化这个中心回答问题。图二、三及文字材料反映出的重要信息有:夜市、晓市——突破时间限制;随处所见的商业活动——突破了虚拟主机限制;鱼市――专门市场;整体信息——商业活动繁盛。
同步优化训练
一、选择题
商周以来,我国古代商业得到了不断发展。请回答l~2题。
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
a.政局稳定 b.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c.城市的兴起 d.出现许多商品市场
2.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有( )
①政治统一 ②大运河开通 ③白银普遍流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货币是商业活动的手段和见证。请回答3~4题。
3.右图说明了( )
a.北宋造纸业发达 b.北宋印刷技术先进
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 d.商业的高度发展
4.明朝时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时期是其根本原因
b.白银充足是其重要条件
c.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汉唐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较大发展。请回答5~6题。
5.汉代贯穿亚欧大陆的东西交通线的起止点是( )
a.长安 罗马 b.长安 西域
c.广州 天竺 d.广州 大食
6.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由陆路贸易转向海上贸易的因素有( )①外贸对象的变化 ②战乱 ③经济重心南移 ④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经济思想。请回答7~8题。
7.重农抑商的思想形成于(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8.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 )
①重征商税 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④限制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晁错对汉文帝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依附土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腹肌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家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商鞅、晁错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目的和结果方面评述两人的重农主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北宋到南宋初,为了对商人征税,各地在税务官下设立“专栏”,对商旅进行严格的盘查。高宗绍兴年间,长江沿岸的税务增加栏头,对商旅进行非法缴租……税务专栏人员下面还有许多打手,“设弓罗箭,如待寇至”,商旅一到,他们就大打出手,在正常商税之外另有勒索。
材料二 南宋之时,不少人已逐步改变了以前人们把工商业称作末业的看法,而认为“士农工商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并说这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 北宋熙宁年间,岁入缗钱六千万,南宋熙丰年闻为六千五百三十万缗,略高于北宋。北宋庆历中,每年商税收入为一千九百七十万缗,熙丰年间更多一些,约占缗钱的三分之一。 ——《简明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三反映了啥现象?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说明了啥?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认识。
阅读思考视窗
北宋都城东京城内的街巷当中,随处都有商铺邸店和酒楼饭馆之类,繁盛的夜市也早已在开封出现。当时的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其情况也和开封城相仿佛。在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内,坊巷只是住宅区,黄昏后坊门锁闭,禁止夜行,商店都集中在市里,所有的交易只能在市里进行,而且只能在白天进行。北宋的各大城市中,既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也突破了白昼和夜晚的界限。
请思考:北宋城市商业的变化说明了啥?
参考答案:
1.b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得到发展。
2.a 明朝时期白银普遍流通;田序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业发展。
3.d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等价物。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品流通数量大大的增
4.c明朝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并不繁荣。
5.a 汉代丝绸之路东起长安.向西直至欧洲的罗马帝国。
6.b 北方战乱使丝绸之路时续时断,经济重心南移和造船航海技术进步是发展海上贸易的重要条件。
7.b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8.c 明清的对外贸易政策并非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市镇的兴起是明清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9.答案:商鞅处于战国兼并战争时代,认为只有发展农业。国家才能强大;百姓从事农业,则易于治理和驱使。这是赢得兼并战争的保证。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晁错处于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时期,主张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恢复社会经济。这种主张的实行,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0.答案:(1)商业税收成为宋朝政府的重要财源。原因: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对商业的看法改变,商人地位提高。
(3)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观点对商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终将发展起来。
点拨: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从材料三中总结出“商业税收成为宋朝政府的重要财源”。其次,注意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阅读思考视窗答案:
北宋城市商业布局和营业时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说明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达。
解析: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发展方向,结合课文内容作出判断。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篇2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标解读】
应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同时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进而得出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考试大纲】
商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商业的发展
(一) 产生
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 的出现和 的发展。
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
1.商朝: 和最早的 已经产生。
2.西周:实行“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 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 逐渐取代 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
(1)原因: 的统一和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2)概况: 以及 、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陆上、海上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集镇、夜市兴盛
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7.明代: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⑤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
⑥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城市的繁荣
(一)严格限制阶段:从周秦至唐
1.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时间和虚拟主机);坊市分开。
2.城市职能:主要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3.主要城市:唐都长安等。
(二)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1.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坊市破界,突破了时间和虚拟主机的限制。
2.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城市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3.主要城市:唐宋时 的兴盛使沿海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明清时期,在 和 ,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三、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1)原因:商业的 及商人 等特点与战国时期 、
的取向发生矛盾。
(2)时间: 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发展
(1)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牟利。
(2)表现:汉高祖严格限制商人,并严禁商人 。
(3)影响: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 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3.松动: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 以及 政
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强化
(1)概况: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国家财政也从 税收中得到很大补充。但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并不能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2)影响:严重阻碍了 的成长,导致中国被甩在 潮流的后面。
【知识拓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强化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2货币的演变
①新石器时代和夏文化遗址:天然贝壳
②商周时期: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贝币。
③春秋战国时期:商贸繁荣,货币形态有很大发展,取材上一般以青铜为主,也有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从外形上看,也布币、刀币、贝币、切割称量币、圜钱等。
④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通行天下,奠定此后多年中国同前的基本形制。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
⑤唐代:发行“开元通宝”钱文不再标明重量,而以“通宝”名之,反映了货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人们货币及财富观念的增强。
⑥宋代: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⑦元朝: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中国历史上纸币流通空前兴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⑧明朝:白银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主要的法定货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3.怎么样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我国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呢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也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子国家落后,也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3)评价:
①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主要。
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②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主要。
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走进高考】
例1.(08江苏,21)(1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也名“瓦肆”,它指的是啥?(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么样的变化?(2分)
解析:
本题该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较为简单。第(1)小题答案很简单,“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考察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第(2)小题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和题目开头法国的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理解作答。
答案要点:(共10分)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例2.(08海南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也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解析:
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正确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答案: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例3.材料解析
(1)
(2)清明上河图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
(1) 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的朝代。
(2) 从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汴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啥变化?
答案
(1)长安,唐代.
(2)突破了市坊制虚拟主机限制,突破了市坊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频繁。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产生了原始商业,其主要原因是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私有财产的出现 d.生产力的进步
2.(海南卷)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3.“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4.下列关于宋代城市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市坊界限 b.由政治、军事中心变成了单纯的商业中心
c.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严格监视
5.(海南卷)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6.重农抑商的思想形成于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7.“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之”
d.“禁商贩,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①商业市镇兴起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③经济作物普遍种植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①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②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③形成了许多大都会④货币流通以青铜铸钱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11.“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行的骆驼队
b.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 长安城内客商往来,繁华无比
d.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12.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 在各个朝代建立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
c. 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松动
d.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终废除了这一政策
13.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有①政治统一②大运河开通③白银普遍流通④纸币广泛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海南卷)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15.(海南卷)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元代
二.材料解析题
16.(xx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也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也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也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①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强化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
括。 (3分)
②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分)
③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6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域市成为闻名中外的
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入来往经商频繁,陆上
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一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工商业城市图(见右图)
材料三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刑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一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23页)
请回答:
(1)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12分)
(2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7分)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ba 6―10 bcacd 11-15 bdacb
二、非选择题
16.①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②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
③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强化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
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7. (共28分)
(1)表现:成为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12分)
(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9分)
(3)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强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7分)
【问题探究】
1.汉初,汉高祖“命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到清朝时,雍正帝继续主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汉、清两朝统治者做出上述结论的本质目的是啥?结合汉、清两个时期推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目的:力主重农抑商,保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确保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影响: 汉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地位,生产水平低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汉初出现了“文景之治”。
清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一方面对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对发展封建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重农抑商政策,毕竟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要求,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种政策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总之,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重视农业是正确的;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交流,人为地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篇3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的发展历程
①原始社会:原始商业怎么产生的?
②商周商业有何发展?
③春秋战国商业有何特点?表现?
④隋唐时期商业有何特点?为啥?表现?
⑤宋朝商业有何特点?表现?何时古代商业步入新的高峰期?
问题1、图4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问题2、明清时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为啥?(临沂)
2.城市的繁荣
①周秦至唐代的城市是怎么样的?
②宋朝城市的新发展的体现在啥方面?
③汉唐、唐宋、明清时期因对外贸易兴起了哪些城市?
问题3、想一想: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有何规律?
问题4、中国古代商业的变化表现有哪些?(临沂)
问题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问题6【考题1】(xx年广东)阅读以下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啥变化?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
1.古代中国为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有啥表现?
2、想一想,应该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7、
阅读下例材料:(10分)
材料一:《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书〉〉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帝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表达了一种啥经济思想?
②商鞅的言论反映了一种啥经济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合理性?为啥?
③雍正皇帝的话反映了啥问题?
巩固练习
1、(xx年山东省高考样题)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2.张籍的《贾客乐》诗云:“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诗云:“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当时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唐诗的唯一主题就是歌颂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
3.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唐时,“陶瓷之路”兴起,带动一些城市发展,下列城市属于这种情况的有
a、龟兹 b、楼兰 c、明州 d、敦煌
5.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6.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 徽商是明清时最主要的商业集团,资金雄厚,雄踞中国金融界长达三、四百年之久。
材料二 徽州山多地少人多,有限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徽人只能“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许承尧《风土》
材料三 新安商人的商业经营是以血族、乡党的结合为核心而进行的。有力的徽商依靠乡族关系,对于围绕自己周围的子弟,贷予资金或配置各地从事商业,在业务上保持密切的联系。 ——藤井弘《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四 徽商集团扯起“贾而好儒”、“由儒入贾”几面大旗,儒贾并行,亦发财亦发身,令天下穷儒羡煞。大儒王阳明早年不谈“利”,后来说“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而且肯定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 ——余音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五 (嘉庆年间)长公(程锁)中年客溧(地名),其俗春出母钱(出贷的钱)贷下户,秋倍收子钱(还贷的钱)。长公居息市中,终岁不过什一。细民称便,急赴长公。癸卯毂(谷)践伤农,诸贾人不入。长公独予平价,囤积之。明年饥,毂价踊贵。长公出毂,市诸下乎,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 ——《太函集》
概述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业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篇4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探究与点拨】一.商业的发展(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1.隋唐时期:①表现: ②原因: 2.宋代:①表现: ②原因: 3.元代:①表现: ②原因: 4.明清:①表现: 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1.商业地位: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 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 (2)推行过程: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啥现象?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啥?
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啥危害?【重难点解析】
1.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 懒惰则百事费;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 奢侈则钱财竭;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 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 躁暴则交易少;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 粗糙则出品劣;
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 虚假则害己终。【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d.社会性质的变化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政府统一管理商业 b. 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 c. 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 d. 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 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也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二者的主张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d.都有利于强化封建统治9.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 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c
d
b
b
c
c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篇5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商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产生——以物易物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
商周:初步发展 西周“工商食官”——官府垄断工商业
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春秋战国:繁荣 黄金、白银开始成为货币
著名都会出现
隋唐:蓬勃发展(丝绸之路)
宋元:新高峰期 两宋:“交子”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明清:出现新特点 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
出现地域性商帮
二、城市的繁荣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 结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指出宋朝与宋朝以前的城市有啥不同?
宋朝以前 宋朝
市 时间 限时开闭 打破限制
地点 县治设市,坊、市分开 打破限制,分散城中
管理 受到官府直接监管 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城市功能 政治、军事职能为主 经济职能强化
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 a、汉唐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b、唐宋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
c、明清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三、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的时间:战国时期
2、提出的原因: ①商业特点,与强调耕战、强化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②法家的抑商思想随法家人物的政治活动而被付诸实践
3、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①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②收重税 ③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4、唐中期以后,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
5、明清坚持重农抑商
6、评价 a、初期,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b、后期,尤其到明清时期,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
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
城镇发展特点:
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2)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城镇发展特点: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谈一谈明清时期的城镇特点发生了啥变化?联系现实说说城镇化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工商业市镇兴起。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促进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促进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篇6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导 言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啥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么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货币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啥样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一、商业的发展1、商业的出现及商人的由来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于是产生了原始商业。商人的由来 古代商族始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贩运货物到远处去做买卖。以后,做买卖成了商族人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地位每况愈下,于是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跑买卖的人称作“商人”。 2、商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商代已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当时工匠和商贾都是贵族的奴仆,主要为奴隶主贵族服务,受官府的严密控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和商人极少。)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形成许多著名都会。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盛行,商业活动十分萧条,出现了实物交换的现象。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晋商、徽商等。中国商业的发展概况时 间发 展 概 况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商 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 朝“工商食官”春 秋战 国出现私商;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魏晋南北朝商业萧条隋唐宋元商业贸易、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明 清呈现新特点二、从贝壳到银元新石器晚期到商周 春秋战国 秦朝到隋唐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货币的发展概况
时 代
发展概况
意 义
新石器夏
天然贝壳
出现原始商业
商周
骨贝、铜贝
出现职业商人
春秋战国
金银铜质的钱币
商贸繁荣,私商出现
秦汉隋唐
圆形方孔半两钱、
汉五铢钱、唐通宝
秦统一货币;通宝反映货币地位的确立
宋
铜、铁钱,纸币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
元
纸币为主币
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明清
银为主币,银圆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三、坊市与城镇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城市的发展
朝 代
城市的发展情况
唐以前
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受政府直接管理与控制;市与民居分离
唐 代
坊市制
宋 代
突破了坊市制;做买卖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明 清
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四、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1、丝绸之路“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时称“凿空”。由此,贯通欧亚大陆腹地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古代丝绸之路 古楼兰遗址2、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即开始向外输出,时间持续千余年,进而形成了“海上陶瓷之路”。一八五三年在南非卓湾捞出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元代德化的白釉瓷。这些瓷器现存放在大英博物馆。近年来,埃及、肯尼亚也出土了许多从中国福建输入的德化窑白瓷。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五、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学思之窗 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怎样发展的?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秦代继续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汉朝则用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唐中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推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明清以后,政府重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重摧残,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然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清(鸦片战争)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
推荐站内搜索:广州成人大专、报名入口、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秋天到了作文、最新中央人事任免、中国十大含金量证书、全国成人高考网上报名自考网、爱祖国演讲稿、新疆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