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1

  6.2

  【学习目标】

  知识:1、真理含义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5、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能力:1、能够通过对真理和谬误的理解把二者区分开来

  2、能够运用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反复性和不限性的道理来分析说明具体事例

  3、在实践中认识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情感价值观:从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来感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进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认识的不限性与反复性

  【自主学习】

  1、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                   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       。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都是          、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           。认识受到         的制约。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                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     、      、     、        、        、          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        、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再从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不限性。认识的对象是             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    是         ,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           ,因此,人类认识是            。追求真理是一个           的过程。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不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                    ,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          。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在实践中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混辨析】

  1、“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

  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仍然是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某种认识是否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2、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怎样,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有真理。

  3、真理和谬误

  (1)相互区别: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正确反映;谬误是对客观事物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内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谬误,谬误不是真理,二者有着原则的界限,不能混淆。

  (2)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也是统一的。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真理向谬误转化:a真理是具体的,超出范围就会变谬误

  b真理是全面的,片面理解也会变谬误

  c真理是一个过程,按原来一套也会变谬误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  )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科学性     d.能动性

  2.“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3.“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6.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c.任何人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任何人获得真理的途径都是相同的

  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 )

  a.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b.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

  c.真理都是绝对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8.“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不限发展的

  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一过程表明( )

  a. 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d.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10.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不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11.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不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追求真是一个过程   ④人类的认识是不限发展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XX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XX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XX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答案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2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要求1、  了解真理的含义及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2、  懂得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不限性和上升性。发展要求提高区分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明确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树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情感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教材分析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难点1、真理的含义;2、认识的反复性、不限性。热点学情分析学生对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理解存在疑问,对真理到底是“有用”而“真”,还是因为“真”才“有用”显得糊涂,所以对这个疑难问题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问题

  情境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知识回顾

  1、实践的含义;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默写答案监督学生新课导入1、认识从实践中来,那么从实践中来的认识是不是一定就正确呢?2、宇宙的中心是啥?(举例)学生回答、探究解释问题和材料,引出主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知学习1、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啥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举例:皇帝的新装)2、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啥?3、思考: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举例4、举例:“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5、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不是都一帆风顺?举例:美国的航天技术的曲折经历。6、成功的例子:对火星的认识。问: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是会发展吗?为啥?7、不同哲学家的看法。问:认识怎么发展?画出图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画图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整理,并写出板书要点。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特点:(1)基本属性——客观性;(2)真理是有条件的;(3)真理是具体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啥?)(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不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在层层推进中解决难点,突破重点。知识整合

  记录笔记,认真总结督促学生做好笔记在知识整合中,对知识有个总体认识,有助于知识条理清楚。课后整理

  1、真理的特点;

  2、为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回家完成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教学反思例子较多,但是呢热点不突出,这个唯一遗憾的地方。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3

  6.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 自主探究

  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第46—49页。

  【课标内容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教学目标分析】

  • 知识: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列举生活实例,根据有关原理,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能力: 通过学习真理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2.填一填:

  (1)真理是指                                                              。

  (2)真理的基本属性:                          ;                             。

  (3) 认识具有           和           。

  (4)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5)真理和谬误是                 的关系。

  3.想一想:

  (1)啥是真理?(2)真理有哪些特征?(3)为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合作学习

  1、合作探究

  探究一:据专家简介,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活动,倡议“少寄一张卡,多留一片绿色”。这件事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提高的     d、真理具有客观性

  探究二: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个寺庙,寺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寺庙和尚一时无计可施,待到XX年后募金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一位河梯的老兵发话:“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楞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说:”我等常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尊很重,而河沙也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尊,反而把石尊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尊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尊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样。“众人听后,无不佩服。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尊。

  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尊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释疑解难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1)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办法论: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原理

  (1)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不限性,认识的对象是不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社会是不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办法论: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表明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3.巧建结构

  三、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发生,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XX年5月10日06时23分42.7秒 在塔宁巴尔群岛地区(南纬7.3,东经130.4) 发生5.1级地震。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强度。这说明(    )

  a.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以遵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3. 爱因斯坦说:“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一头狮子的尾巴,但不要怀疑狮子的存在。  虽然它还不能马上出现它的全身,那是因为它非常巨大。”这句话表明(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认识本质

  c.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的趋向的,但是呢工业化达到相当的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央对“两个趋向”的发展,科学的揭示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这表明(    )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b.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认识本质

  c.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5. “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办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事情的办法是啥。”从认识论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

  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

  c.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重点

  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

  6. 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7.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国治党之道。从哲学上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是指(     )

  a.意识是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b.要使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一切从实际出发

  8.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细节,用放大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砾。这一事实说明(     )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9. 数码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原子和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双项选择题

  10.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得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定理。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四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欧几里德定理不再是定理

  b.真理有自己适用的范围

  c.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不顾条件怎么样变化,真理都不会转变为谬误

  11. 下列对于真理和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认识是一个过程,真理是有条件的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d.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三)材料解析题:

  12.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三江平原"地区是黄河长江和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群岛连绵,冰山耸立,沼泽湿地广布.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加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三江源头地区的天然草原退化,沙漠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冰川湿地萎缩,生物多样化锐减.

  用认识要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哲学道理,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4

  学海导航

  1.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真理的含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不限性和反复性,论证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多元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并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学习指导

  本部分内容通过分析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的不限性和反复性,告诉我们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材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揭示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分析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指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第二层,分析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第三层,分析认识的不限性和反复性,告诉我们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学习本部分内容,应结合古今中外关于真理问题的不同观点,联系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理解。学习中要注意:⑴在辨别分析实用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弄清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基本内容,树立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⑵要结合具体的科学知识,来理解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⑶结合人类探索星空的曲折历程,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进而明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探究

  知识要点 思考探究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客观的

  ⑴真理的含义

  ⑵真理的最基本属性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不限性

  3.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1.你还知道关于真理的那些观点?你能辨别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吗?

  2.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3.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适用于“每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你是怎么样认为的?

  4.认识为啥具有反复性?

  5.人为啥说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

  6.请你描述一下认识的发展过程。

  知识归纳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也具有不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不断地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自我评测

  一、选择题

  1.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

  a.客观性       b.主观性        c.不限性      d.反复性

  2.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3.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说明

  a.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              b.真理是客观的

  c.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d.真理是有用的

  4.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在于

  a.承认真理的有用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d.承认真理是真的

  5.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提出的定理,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星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这个事例说明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分不清楚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6.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表明

  a.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人类永远不可能获得真理

  d.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9.辨析:真理只有一个,因此,真理一旦形成,就会亘古不变。

  10.在17、18世纪,对光的本质的认识,牛顿等人提倡“微粒说”,当时被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呢到了19世纪初,光的“波动说”也否定了光的“微粒说”;到了20世纪,爱因斯坦也根据新的科学研究材料提出光的“量子说”,认为光具有波粒二重性,既否定了光的微粒说和光的波动说各自的片面性,也吸取了这两种学说中的合理的因素,因而使爱因斯坦的学说更加接近于真理。

  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了我们应当怎么样发展真理?

  走近生活

  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为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对此产生了疑问,为了寻找新的夸克,他决定建造一个新的高度灵敏的探测器。但是呢,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1972年到1974年间,他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表明,以前所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有了第四种夸克,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进而改变了以往的观念。

  问题探究:

  丁肇中的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应当怎么样追求真理?

  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1.略。

  2.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这里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都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应当是不断发展着的,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适用于“每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违背了真理的具体性,是错误的。

  4.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办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过程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5. 认识的对象是不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6.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认识运动的这种过程,并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自我评测

  一、选择题

  1.a  2.a  3.b  4.b  5.c  6.c 7.a  8.b 

  二、非选择题

  9.⑴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本质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⑵真理是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过程的推移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真理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世界上不存在亘古不变的真理。

  10.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走近生活

  ⑴实践是真理的来源,只有投身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真理。

  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迷信和盲从。

  ⑶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5

  (新人教版必修4)

  【自主探究】

  1.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在人们认识事物时,啥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使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19世纪,俄国数学家罗巴且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罗巴且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啥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3.1965年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XX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啥?

  【难点突破】

  1.全面理解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本质的属性就是客观性。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看它按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而绝不能因人而异,或以某些人的主观需要为转移。真理的客观性是任何权势都抹煞不了的。

  (3)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仍然是局限于主观认识范围以内。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4)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怎样,只要他的认识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

  2.辨析比较:真理与谬误

  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原则的区别、严格的界限,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不能混淆。

  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也具有统一的一面。

  (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无谬误。任何人,包括伟人在内,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2)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论题适用的范围,恢复它存在的条件,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思维拓展】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认识能力是不限的

  (1)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里的人是指“单个人”,单个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制约 ,在一定时期内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只能达到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阶段。就每一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2)人的认识能力是不限的,这里的人指的是“人类”,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认识。就整个人类的不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也是不限的。

  2.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

  (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认识和理论都有正确的成分,但也含有非科学的因素。真理、科学理论则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

  (2)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 ,都是主观性的东西 ,都统一于实践,都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科学理论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理论、真理、科学理论都属于人们的认识范畴。

  【热点问题链接】

  XX年10月28日,由中、美、英等国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在英国《自然》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迄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同时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在基因研究技术手段上的收获。“千人基因组计划”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于XX年启动,旨在绘制迄今最详尽、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现在报告的是该计划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这一成果在医学等领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例如通过参照图谱,可以方便地找出致病的基因变种。它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只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才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办法不同,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2.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成谬误。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进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热点问题链接】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中、美、英等国科研机构发起的大型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千人基因组计划”,并进行人类基因的研究,就是希望未来获得真理,使主观符合客观。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认识的对象是不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对人类基因的正确认识必然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自十年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因为难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基因测序,基因研究一直只在较小的层面上进行,这次研究不仅使大规模测序成为可能,还绘制了一个详尽的基因图谱以供比对,这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6

  (一)、真理是客观的

  ◇课堂探究:(1)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

  (2)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啥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3)对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为何会有真理和谬误的区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正确吗?

  ◇探究提示:(1)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办法不同,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正确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等)为转移。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虚拟主机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课堂探究:(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是啥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探究提示:(1)欧几里得定理是真理,但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类似的典型事例还有一个:17世纪,牛顿完成了创立经典力学的工作。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两类问题:一是怎么样认识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怎么样认识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对这两个问题无法解释,这表明经典力学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那就是低速运动的客观物体。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正确处理了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人类获得了新的认识,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得到证实,人类也获得了新的认识。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堋5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课堂探究:(1)当我们在实践遭遇失败时,应该怎么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探究提示:(1)我们以一定的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有时也会遭遇失败,出现这一情况可能会有两种原因:一是认识正确,我们的实践过程控制存在问题,即操作性问题;二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若属于后者,我们不应轻易怀疑甚至否定已经取得的认识成果,而应当以这种认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深化我们的认识,发展和丰富既有认识。

  (2)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怨天尤人当然是错误的,而应当鼓起勇气,再接再厉,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山穷水复之后会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办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课堂练习: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XX年12月26日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故选a。b、c、d项不正确。   

  2.认识具有不限性

  ◇课堂探究: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啥?

  ◇探究提示:对此的回答显然是肯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进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1)认识的对象是不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人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不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教材引用毛泽东的名言论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不限性,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地向前发展。

  ◇课堂练习:

  1.“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啥程度,我们便认识到啥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2.数码的发现并没有推翻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理论,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也没有推翻经典力学。这个事实主要说明(      )

  a、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和必经阶段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b、c、d项错误,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第2题考查了认识的不限性这一知识点,人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选d项,a、b、c项与题意无关。

  本课小结:

  第一框讲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科学的前提,围绕实践这个中心,本框分为两个目题进行讲述,第一目讲实践的含义和三个特点。第二目讲实践在认识中所起的决定作用,也就是说本框讲述了实践的三个观点: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框讲述有关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后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进而得出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本课板书设计: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7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2、识记并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3、识记并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的基本属性:

  3、真理具有唯一性:

  4、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的条件性(为啥)

  2、真理的具体性(为啥)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1)从认识的主体看:

  (2)从认识的客体看:

  2、认识的不限性

  3、认识反复性、不限性的表明:

  4、认识反复性、不限性的要求:

  四、基本原理和办法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办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1)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办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真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不限性,认识的对象是不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不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办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XX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修改是否意味着之前的不合理?周伟教授指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规定为1:8,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的,是合理的,当时我国农业人口接近90%。但随着目前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之后修改成1:4,到现在要修改成1:1,都是现实的需要。”选举法的修改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和谐”。

  从对选举法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啥认识论启示? 

  【合作探究2】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资源的矛盾也进一步凸现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②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只有一个,这一个真理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 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 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 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3、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说明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不限性,人类的认识是不限发展的  ③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性的认识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辨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是永恒的。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真理具有     (    )       ①具体性    ②全面性      ③条件性      ④客观性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实现XX年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从“也快也好”到“也好也快”,再到“好字优先”,这体现了(   )

  ①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统一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④

  3.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            (    )

  ①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②真理同客观事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真理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⑤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⑥真理同谬误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a ①②⑤⑥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说明(   )

  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认识是发展的  ④认识的产生离不开实践,认识的发展则可以离开实践而自我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6、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怎样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具有反复性、不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合作探究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严重性。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课堂有效训练1—3:cac

  4、(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这一意义上讲,题中的前提是正确的。

  (2)认识具有不限性,认识的对象是不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认识的不限性。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课后拓展学案】1—5:dbcbc

  6、(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2)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不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不限性。

  (3)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跟踪训练:

  7.辨析:有人认为:既然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因此应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而落后于实践。

  (1)题目中引用的两段话,充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对象是由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讲,认识源于实践,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在前,认识在后,是正确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同时也认为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预见未来,进而采取正确的行动,沿着正确的方向来认识改造世界。从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讲,认为“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感悟高考】

  1、(08宁夏)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XX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XX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XX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1)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和迫切要求。

  (2)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具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3)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2、(08全国二)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xx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xx大提出的这种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6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xx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4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8

  一、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选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本框题所在单元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该问题也是《生活与哲学》整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单元中最终是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本框题是所在单元的归宿,是对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整体呈现与升华,是怎样正确看到我们周围世界问题在世界观上的升华,是单元的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之一。

  二、学生分析

  1、认知起点:学生已学习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内容,基本具备学习本框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3、学习障碍:学生喜欢热闹,但动机不够明确,不太注重效率,在探究学习中有畏难心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有的学生还习惯于“等、靠、要”。

  4、学习难度:本节课的容量偏大,理论性较强,学习中难免会有学生在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上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三、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积极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教师从课堂的主宰变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坚持用教材为主,做到用教材与教教材相结合,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坚持生活逻辑为主,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是客观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应用具体的事例分析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和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进而懂得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道理。结合真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办法:

  利用多媒体把漫画、动画、图片等课件展示给学生。

  ①情境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②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③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漫画、文字材料、动画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④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⑤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新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培养探究精神。②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去认识真理。③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④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进而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并有很强的德育功能)。

  难点:真理的客观性(依据:比较抽象,理论层面较高)。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1

  ——用ppt显示德国诗人莱辛的名言:“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图文并茂) 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认识名人,了解目标、思考本节课的问题

  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学习探究活动。创设形象情景,引起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2

  ——探究活动一,用ppt演示: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话: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图文并茂)。

  设疑:①詹姆士关于真理的说法错在哪里?②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啥样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在老师点拨下探究真理的科学含义。詹姆士关于真理含义的理解是错误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只有那些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才能够被称为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旧知识进行思考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归纳“真理”的科学含义。

  利用设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3

  ——探究活动二,用ppt演示:漫画“下雨好不好?”

  设问:为啥对同一对象有不同的认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吗? 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办法不同,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实际进行对照思考、讨论交流,发言。阅读课文,并举一反三,获得感悟,形成理念。 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问题,通过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深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人们的真理性认识,进而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4

  ——探究活动三,展示:“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设问:你能帮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吗?为啥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不回答孩子的问题?难道真理不止一个?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进行归纳。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运用所学的物理和地理知识解释“辩日”问题。阅读课文进一步探究其它问题。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将问题生活化、趣味化;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更进一步把握真理的客观性。

  创设情境5

  ——探究活动四,用ppt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小于、大于180度的科学发现的材料。

  设问:新的科学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是啥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这也说明了啥?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范围和过程来说的,都是具体的历史的。超出了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也会成谬误的。所以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我们不用怕犯错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阅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讨论交流和回答问题。 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沿着问题思路获得探究结果: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创设情境6

  ——探究活动五,播放flash:关于人与自然的环保教育材料。

  设问: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为啥? 适时引导、点拨、归纳,渗透德育,形成理念。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人的认识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观赏动画镜头。读课文,联系旧知思考问题。分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小组之间评价。 用新鲜的手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将课堂的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学习探究,形成理念,并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进全面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探究有关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强调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然后讲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最后得出结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动手做好相关的笔记。 简化内容,重温知识,强调重点。

  巩固新知 出示练习题,评讲习题,进行办法指导。 讨论完成练习 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与延伸 播放歌曲《红日》,出示拓展题(作为课后作业)(见附录) 轻松、动情地听音乐,产生共鸣。 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巩固重点,训练学生做开放试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的命题方向。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1、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能做到六动:动眼看、动口议、动情读、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2、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整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课堂讨论热烈,交流广泛,思维活跃,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在探究活动中,反映出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以后要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要对他们持开放式的评价态度。

  4、本节课的容量偏大,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5、存在的困惑:一是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是不是“热热闹闹”就好呢?我个人认为探究式的教学必须立足于课堂,不能让学生去打消耗战,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创设好情境,设置好探究的问题。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的舞台上,我们怎么样来照顾和扶持弱者?是强弱搭配好,还是强弱分层好?

  附录:

  一、板书设计

  二、拓展与延伸:

  (1)当我们在实践遭遇失败时,应该怎么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为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9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

  (3)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能力目标:

  在讲述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及认识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知识点时,培养学生具体总是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

  (2)通过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教学重点: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教学难点: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xx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么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进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进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导入新课)

  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的意义是一样的。

  ——典型的实用主义。

  思考:1、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为啥?

  2、你认为真理是啥?

  3、如果有用就是真理,会有啥样的情形出现?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真理

  人的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符——谬误

  举例子:屏幕展示出一个椭圆,甲说是长方形,乙说是一个椭圆,究竟谁说对了呢?

  黑板是啥颜色的呢?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提问:真理是一种认识,但为啥说它是客观的呢?而且是最基本的属性?

  ——因为这里所讲客观性,主要是从真理的内容,也就是其所反映的对象角度来讲的。因此,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那真理在主观上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不是的,如果是的话,那就是说黑板都是黑的了,但有的同学却说是白的、红的,这就是因为真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正是因为形式上是主观的,才会出现真理和谬误之分。

  真理在形式主观,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因为:

  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过渡)正是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

  所谓的客观性,也就是说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会受到权利、地位、金钱的影响。如黑板是黑的,它不会说来了,黑板就会变成红色的了。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际。”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如张三这个人要不是男的,要不就是女的,答案只有一个,绝对不会有两个答案同时存在的。

  (过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三个理论成果——毛、邓、三,毛、邓、三都是科学的,这与真理是唯一的这个观点是否矛盾呢?

  ——没有,真理的确是只有一个,但因为时代的变化,中国实践的变化,所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展示三角形内角的关系,力学的不同观点)

  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半步都会变成谬误。

  如吃药,此时此地此刻的天气。

  (过渡)除此之外,真理还是具体的。

  2、真理是具体的

  它往往都是真理与实际相结合的。如毛、邓、三就是一个例子。

  重讲毛、邓、三——毛、邓、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中国的实践是不断地变化着的,毛——战争时期,邓——建设时期,三——进一步发展,强化党的领导的时期。

  它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真理        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即:真理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正是因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相统一,因此,难免会出现错误,但有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对待错误。

  因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就难免出错误,但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对待错误。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展示哥伦比亚号事件——哥伦比亚号失事后,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航天技术呢?

  我们也该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我们对航天(地球月球认识)能不能一步到位?

  ——不能的。为啥呢?

  原因:

  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材p48

  (1)从认识的主体看——不明白就多看几眼

  (2)从认识的客体看——人的成长,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认识的这种反复性对应的办法论要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例子,火星探索计划,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而现在还是不断地在进行下去。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啥?

  回答是肯定的.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是世代延缓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必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进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2、认识具有不限性

  原因:

  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

  人是世代延续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世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3、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的前进或者螺旋的上升

  (2)真理不会停止,已经确定的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

  (3)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小结:

  板书设计: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

  2、真理是具体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不限性

  3、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课后小结: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篇10

  内容标准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的信念与坚持实践标准相统一,就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教学依据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2.6规定的“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而展开的。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实施“抛锚式”教学办法(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抛锚”),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积极建构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呢也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预设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几个认知环节自然展开,而自始至终也是在多媒体计算机环境下进行。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集中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通过对真理理论的理解,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进而使学生树立起追求真理的永恒的信念。本框题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层层深入,先揭示真理的内涵和基本属性,再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最后落脚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一)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大量知识的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哪一些是科学的,哪一些是不科学的。而许多学生对知识的科学性缺乏正确的判断,认为只要是书上的或是对自己有用的就是科学的。这样,学生就容易受许多错误观点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能正确地对待人生,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因此,课本首先从探究实用主义者詹姆士的“有用就是真理”这一观点入手,分析真理的内涵和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界限,进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是本框题的难点。学生往往会认为自己所学的知识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领域,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懂得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真理也应该得到完善和发展。一旦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时,就会怀疑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把真理当成谬误。因此,本层次在学生明确啥叫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结伴而行的。进而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是本框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本框题的重点。中学生往往仅仅满足于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学习,缺乏社会实践,因而不懂得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由于害怕失败和挫折、困难,缺乏追求真理的勇气。因此,这部分内容从分析认识的反复性、不限性入手,运用典型事例,让学生充分探究,使学生明确认识是不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的永无止境的过程,青年学生应勇于去追求真理,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为永恒的信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真理的含义;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不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能力目标: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求知的欲望,学会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区分真理和谬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真理的信念,联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认识真理;通过认识的反复性、不限性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多媒体展示人们拍摄的关于复活节岛上的神秘石像的照片和一副古埃及金字塔的照片,提出讨论问题。

  复活节岛上的神秘石像                       神秘的金字塔

  问题:你还知道人类社会有哪些未解之谜?(让学生说)你认为这些谜将来能被解开吗?

  (通过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让学生针对上述情景讨论探究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引出本框题要讲的中心内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昨天的未解之谜,已经不再神秘,今天的未解之谜,相信早晚也会被解开。但人们要解开这些谜,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一样——阳光总在风雨后,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实践中去追求和发展真理。

  (二)共同探讨:真理是客观的

  关于真理的含义

  教师首先展示三种关于真理的观点

  1、有用的就是真理。

  2、圣人之言、领袖之话就是真理。

  3、被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

  接着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1、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理由。

  2、结合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啥样的认识才能被称为真理?

  (学生讨论3分钟后,由各组推荐代表发表本组意见,共同交流看法。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评价,并适当补充相关事例,引导学生归纳升级,形成理论观点。)

  (为了使同学们真正了解真理的客观性,教师对此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讲解)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除了实践,没有其他东西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客观的。

  (这样,既能使同学们在研究中理解真理是客观的,也能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做到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三)共同探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这是本框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创设以下情景)

  (展示文字材料)

  针对上述材料提出探究问题:

  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以后,欧几里得定理仍然是真理,只不过它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2、是啥原因使人们认识到欧几里得定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真理?

  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举出类似的事例?

  (同学们思考后各抒己见,只要能体现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的事例均可)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举例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你从这些事例中,可以得出啥结论?

  教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提升:一种真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条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一小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应在实践中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真理和谬误既对立也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样,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既能深刻理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能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同时,还能鼓起正确对待错误的勇气,并初步认识到要在实践中去发展真理。)

  (四)共同探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本框题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真理理论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进而树立起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因此,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一问题的学习既是本框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本框题的重点。)

  教师引领:我们认识到了真理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去完善、去发展。那么,真理的获得和发展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追求真理是一个啥样的过程呢?今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就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探讨来探究追求真理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让历史告诉未来。

  教师播放视频:《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设疑:伟大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不懈追求和发展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各位同学,你能用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来简要说一说,从国民大革命到红军长征胜利的这段时间,我们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吗?(学生充分讨论后回答)

  教师评价点评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设疑: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真理的这个过程说明了啥?

  (学生讨论后作答)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不是一帆风顺的。

  设疑:认识为啥具有反复性?

  学生自主探究

  (1)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客观条件:具体的实践水平,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主观条件:受不同的立场、观点、办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教师点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教师: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真理。请大家思考:毛泽东思想在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后有没有进一步发展?请结合历史事例说明。

  设疑: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啥呢?

  认识具有不限性。

  设疑:认识为啥具有不限性?

  (学生自主探究)认识的对象是不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认识具有不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通过对长征的探究,学生会深深的感受到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限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人们的正确认识都是有限的。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不限性表明,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有的甚至献出生命,需要信念、勇气、科学的精神、求实和态度,需要面对失败和各种阻力,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但是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红军翻越“夹金山”

  教师点评:挫折和失败并没有使人类停止探索和追求发展真理的实践。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永不言败。实践是不断往前推进的,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向前发展,人对事物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今天,我们之所以弘扬长征精神,正如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最主要的就是要学习它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伟大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在探索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追求、丰富和发展真理!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最后,就让我们在令人热血沸腾的大合唱《长征》中结束今天的探究之旅吧!谢谢大家!

推荐站内搜索:读后感600字左右、五四演讲稿、纪律作风心得体会、我的老师作文450字、四级考试时间安排2020、思念日志、1—36集电视剧免费观看、河南成人高考报名官网、中华魂演讲稿、58同城招聘网最新招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精选10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680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