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案设计(通用14篇)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办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分一分“,并体会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的含义。
关键:运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分一分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或小棒)20个(根)。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打扮的漂亮吗?你们知道这是为啥吗?对了,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都有谁呢?(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伙伴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大家,看看都有啥?这节课我们就帮助小熊把这些美食东西分给伙伴们,好吗?
2、揭示课题:分一分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摆一摆。
小熊先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请同学们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分成两堆。
2.说一说。
(1) 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
(2)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样分?看谁分得多?
(3) 学生汇报操作过程,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1 2 3 4
8
7 6 5 4
3.想一想,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小猴都满意?说说你的想法。
4.引导小结:都分4个。两只小猴就分得一样多。像这样分得同样多,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
5.分一分:放手让学生分,着重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两只小猴喜滋滋地抱着桃子到一边去了,该给小猫分鱼了。
1)12条鱼分给4只小猫吃,要想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几条呢?
想一想怎么样给小猫分鱼比较快一些?(用学具代替小鱼来分、连线、圈一圈)
可把小狗急坏了,汪汪地叫了起来。我们赶紧帮小熊给小狗分骨头吧。
3)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用你喜欢的办法分一分。
6、判断:是否平均分,错得在〇打“╳”,并说说为啥?
1)把6块糖分成2堆;
2)把12本书分给三个人,每一个人分得4本;
3)30块饼干6个人平均分。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引导学生观察图意,数一数有几支筷子。
这些筷子有几双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得出答案的。
2.引导学生看图,数一数,说图意。 汇报答案。
3.看到这些圆环你想到了啥?请大家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环?
这些圆环可以拼出几个五环图?集体订正。
4.请学生观察图,叙述图意。
这次分气球活动,你发现了啥?
学生汇报答案,同时大屏幕显示连线或者画圈的办法。
剩下1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为啥?
从上面的练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平均分一定是全部分完吗?如果分不完,分到啥情况就不能再分了?
师小结:分不完就是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必须小于份数。
5.请学生看图,数一数蜜蜂有多少只,结合给出的条件,说说图意。
“飞走一半”是啥意思?
请用铅笔圈出飞走的和剩下的,说说你是怎么圈的。
五、课堂总结。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2
课题说明:
本单元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已经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然后进行教学。本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除法意义的重要性。开展“分一分”活动,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除法意义。因此,在教学“分桃子”这节课时,我准备充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逐步体会啥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体验平均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实际性的问题,进而加深印象。
课时说明: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本案例适合于二年级学生,由于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如:动手、动口、动脑),这样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呢,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目的性不够明确,易兴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办法。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情感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三、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小圆片 小棒
四、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 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啥,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熊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熊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熊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也应该怎么分配呢?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故事性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让生动的故事情境去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熊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 出示分得的结果:
8 8 8 8
1 7 2 6 3 5 4 4
8 8 8
5 3 6 2 7 1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体会“同样多”、“一样多”。同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应该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位客人,进行人文教育。
2、现在,小熊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4、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5、判断:是否平均分,错得在〇打“╳”,并说说为啥?
(1)、
(2)、
(3)、
5、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四人小组用摆小棒摆一摆)
(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课堂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练习,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演示,获得学习成效。(我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由教师小结,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由学生判断是否“平均分” 进行练习反馈。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的设计,即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最后,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操作,同桌合作等形式的交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 )双。用小棒摆一摆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孩子,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用线连一连)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孩子吗?为啥?
设计意图: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四、跳一跳,摘果子
智慧老爷爷、小淘气和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不过他们要同学闯过其中的一关,请看题目
1、小熊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啥?你能帮小熊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季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设计意图:跳一跳,摘果子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培养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啥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啥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办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了啥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板书:
分一分
8
4 4 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12
3 3 3 3
18
6 6 6
教学反思: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进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这一理论,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整堂课,学生在小熊过生日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3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光听你们说,我可不信。我想请一个小孩子模仿一个动物的叫声或动作,也可以说出它喜欢的食物,让我们猜猜是谁?
生模仿小兔的动作、小牛的叫声,另一个学生让大家猜喜欢吃竹子的动物是谁。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
师:看来呀,你们对小动物是非常的熟悉。下面就让我们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今天这节课的学习。
师生问好上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通过课前我与你们的交流,知道你们都喜欢和小动物做朋友。今天在这节数学课上,我给你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看看是谁?(课件出示小猪在家中的画面)是一只胖乎乎的小猪,它的名字叫皮皮。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一大早,皮皮就起床了,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正耐心地等待着朋友的到来。
(画面中的桌面上没有放置皮皮准备的食物,所以在下面的情节中突然出现了桃子,学生感觉有些突然。)
最先来的是谁呢?(课件出示两只猴子)
生:小猴。
师:看到小猴来了,皮皮特别高兴,赶紧拿出了他们喜欢吃的桃子。皮皮想把这八个桃子全部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会分到几个呢?这个问题可把皮皮难住了?我们来帮它分桃子,好吗?(板书:分桃子)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建立“平均分”概念
(1)分桃子
师:请同学们拿出八个圆片来代替桃子分成两堆,看看你能想出哪种分法?分完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基本上采取了平均分的办法。
师:同学们,谁愿意把你的分法简介给大家。
生:我是一堆是四个,另一堆也是四个。
师:(板贴分法图示)同学们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我是把圆片分成两行摆的,一行四个。
师:听了她的汇报,你们有啥想法?
生:王毅,你的分法和黑板上的那种是一样的。
师:是呀,可能你的摆的位置与同学有区别,但是呢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不作答。
师:除了同学们桌面上摆的分法,你还能想到别的分法吗?
生:我想可以一个猴子得到3个,另一个猴子得到5个。
师板贴这种分法的图示。
其他同学受到了这个同学的启发,也说出了两种分法:(1)一只猴子得到两个,另一只得到6个。(2)一只猴子得到一个,另一只能到七个。
老师都相机板贴分法图片。
(在学生动手操作圆片分一分的环节,没想到学生都采取了平均分的办法,这也许与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的分物经验有关。同时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也不够恰当。如果我问:“看看你能想出几种分法?”这样学生是不是就会积极探究其他的办法,而不至于显得那样被动。)
师:同学们帮助皮皮想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真不简单。老师真带来了几个果子,下面我就扮演皮皮,请两个小孩子扮演小猴,表演一下分桃子,好吗?
在表演分桃子时,老师给一个同学一个桃子,另一个同学七个桃子,看到那个同学因桃子多要抱不住了,台下的同学很多笑了。
师:看到我这样分,你们有啥想说的吗?
生:太不够意思了!
师笑着问:怎么不够意思了?说说看。
生:你给一个同学那么多,另一个同学那么少。
师:是这样啊。那你们发现黑板上还有哪种分法与刚才表演的差不多。
(这里意在通过“演一演”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呢当时老师只选了一种分法,学生交流得不是很充分,情感调动得不到位。我可以接着移动两个同学手中的果子,但是呢还是一个多一个少的情况,让学生发表意见,达到对老师的做法特别不满的效果,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做一个更好的情感铺垫。)
生异口同声的说出其中的三种。师相机移动图片归类。
师:这几种分法有啥相同的地方?
生:一堆多,另一堆少。
师:是的,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堆多,另一堆就会相应的少,像这样的分法叫做随意分。(板书:随意分)
师:看来按照刚才的分法,小猴不会满意,那你建议皮皮怎么样来分呢?
生:两个都能到四个。
师:按照这种分法,我们可以说两只小猴分的怎么样?
生:同样多。
生:分得相等了。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分的同样多,分得相等了,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它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师:皮皮接受了大家的建议,按照平均分的办法来给两只小猴分桃子,看看这回他们满意吗?
师点击画面,出现小猴都喜笑颜开的画面。
师:大家看到小猴们高兴地笑容,这回他们再也不会说皮皮偏心了。皮皮这种公平待人的做法也得到了森林里小动物的赞扬。
师:在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一个“分”字,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学问吧!人们在分配的时候有时会选择随意分,有时也会用到平均分。
(2)分木块
师:两只小猴吃完了桃子,还玩起了小木块,看这有六块小木块分成两堆,怎么分?(课件出示题目)
生逐一汇报三种分法。
师:哪种分法属于平均分?
生:每堆都是三个。
师:看来同学们真和平均分交上了朋友。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呢。
2、深入理解“平均分”
师:我们帮助皮皮解决了分桃子的问题,再来看看皮皮打算怎样帮小猫、小狗分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1)分鱼活动
课件出示课本第32页“分一分”的第二题
师:在这个画面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说出有四只小猫,有12条鱼,还有要解决的问题。
师:大家注意到了盆里的鱼有啥不同?
生:颜色不一样。有粉色的,有黄色的,还有蓝色的。
师:对了,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种类的鱼。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小组长数出三种颜色的圆片太代替小鱼,带领组员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
很多小组是把四种颜色的圆片凑到一起,每人分了三个,每人分的都是一样的颜色。
师组织汇报。
生:我们小组有四个人每人拿出一种凑成12个,每人就分三个。
师:同学们看屏幕,盆里的鱼一共有几种?
生:三种。
师:那你们12条鱼不是有四种颜色了吗?同学们再看,王雅思的手中有黄色的鱼,肖赫男手中有吗?那能说他们的鱼分的同样多吗?
很多学生听到老师的话显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师:那你们说,要想做到平均分小鱼,要注意啥呢?
生:每个小鱼的条数一样。
生:每只小猫分到的鱼的颜色也是相同的。
(在分鱼的活动中,我指导学生看图中的信息时还是不够细致,学生发现了鱼的颜色不同,却没有真正的数一数每种鱼有几条,所以小组在准备学具的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我让小孩们临时凑学具,增加了难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我想,可以预先给每个小组准备三种颜色共12条鱼的图片,这样学生操作起来会容易些,活动效果会更好)
师:那下面请小组再重新分一次。
集体订正后,课件呈现圈一圈、连一连的办法让学生在书中的图上试做。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生在书上圈的时候都能注意到每只小猫得到三条鱼,同时他们所得鱼的种类也是一样的。看来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得更深入了。)
(2)分骨头活动
课件出示题目
师:我们刚才帮助了小鱼分平了小鱼,还学到了新办法,现在也有三只小狗争着抢骨头吃,你就试着用学到的办法帮它们分一分。
学生在书上圈画。教师巡视。
师:现在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样分的?
生:每只小狗分6根?
生:我是把上面的9个圈在一起,下面的九个圈在一起。
师:同学们,想想这样符合题目的意思吗?
生:这样就有两只小狗都分到9根骨头,而另一只却啥也没有。
师:这就不是
生:平均分。
三、应用拓展、深化认知
1、分筷子
出示教材第三十三页第一幅图
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师:现在每两根筷子是一双,一共有六双,实际上这属于两种分法?
生:平均分
(原来的设计中“装铅笔”的练习,由于本节课的操作活动多,加之前面的分鱼活动耗时较多,所以我临时删减了)
2、分气球
师通过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学生在书上圈一圈、连一连。
指名汇报后
师:这剩下的一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了?
生:不能了,那样就有一个小孩子多了,那三个小孩子就少了?
师:如果剩两个呢?
生:也不能分了,有两个小孩子多,另外的两个小孩子少了?
师:剩三个呢?
生:还是不行。
师:如果我想接着平均分,至少还得有几个?
生:四个
师:我们在生活中平均分物品的时候,有时会全部分完,有时还会向这样有剩余的,但要注意剩下的比分的份数少。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因为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理解有剩余的平均分的时候显得很轻松。这里老师的问题还是显得有些臃肿,可以再简练一些。)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也要和小动物告别了,谁愿意说说这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
生:我们帮助了小猪、小猫、小狗平均分分食物。
师:能帮助别人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生:通过这节课,我还学会了分筷子。
……
师: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课下我们静下心了回忆一下,你遇到过哪些分一分的事情,把属于平均分的简单记录下来,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4
一、情境创设,激qing导入
师:小孩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过完60岁生日,为了庆祝我们祖国的生日,老师也举办了一个小小的宴会,邀请了小动物们来参加,老师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好多礼物,你想知道老师把礼物都送给谁了吗?(想),请大家看大屏幕?
师:老师准备了8个也红也大的桃子,要送给调皮的小猴子.看这两个猴子高兴地手舞足蹈的。(课件演示)你能结合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生1:把8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子,怎么分?
生2:一共8个桃子,每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
生3:把8个桃子分给两个猴子,每个猴子可以分几个桃子?
师: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分一分吗?
生:愿意
师: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小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活泼的场景,营造出比较轻松、自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情绪得到发展,形成“我要学”的自我要求、自我促进的学习动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桃子的卡片,把它们分给两个猴子。想一想,它们可能吃到几个桃子?这8个桃子,你可以怎么样分?
两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
(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
师:刚才,同学们把桃子卡片分给了两个猴子。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告诉大家呢?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有不同的分法,老师看看哪个小组能得到老师的倾听奖。
生:学生汇报各种分法,(师课件演示,电脑板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参与到随意分桃子的过程中。并交流分的结果,感受随意分答案的多样性。初步感知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分法,(课件出示7种分法)在这些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能让两只猴子都很满意?为啥?
预设:生:每个猴子都分4个桃子,因为它们分得同样多
生:每个猴子都分4个桃
师:同样多或一样多才会满意。(板书:同样多或一样多,因为它们分得一样多)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一样多,才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公平性。
2.分木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给猴子分桃子大家表现这么好,那么聪明的你们刚才用不同的办法把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如果老师让你分小棒你会吗?(会),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桌面上的6根小木棒分成两堆,同桌两名同学互相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学生合作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的分法?
生:……
哪种分法两堆同样多?
预设:生:3和3
师:你们做的真好,老师为你们加油!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随意分。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小猫咪最爱吃的小鱼(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一共有四只小猫;
生2:一共有12只小鱼。
师: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呀!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几条呢?(学生思考)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小鱼卡片,小组合作分一分,看看它们能分到几条小鱼。一会儿找同学到前边演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分法,说说每只小猫分到几条鱼。现在开始动手分。(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谁愿意到黑板前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分法。
生1:我们小组是……
生2:我们小组是……
生3:我们小组是……
师:虽然以上几种分法最后都得出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分法都是正确的。但是呢老师希望大家都记住我们今天学到的最简捷,最科学的办法。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办法是多样化的,结果是统一化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出平均分
师:刚才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每只小猴都满意的得到4个桃子,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像这样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或一样多的办法,在数学上我们把叫做“平均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平均分。(师板书副标题:平均分)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师:小猴、小猫都收到了礼物,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啥是“平均分”,还知道了平均分的一些办法。可是小狗已经迫不及待了,请大家把课本打到32页看第三题,赶快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吧。(学生活动,师巡视)(圈一圈,连一连,分一分,摆一摆)
师:谁能说说你用啥方式来分的?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学生汇报。(方式自主,每只小狗分到6根骨头。)
三、课堂练习
师:小孩们,你们用智慧帮助了老师,可见你们真正理解了平均分,下面老师想出几道题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请同学们看题:
1.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33页,独立完成第一题。
生汇报答案,师课件演示订正(6双)。
大家做的非常好,老师很满意!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14枝铅笔,2个文具盒,现在同桌之间合作学习,把这14枝铅笔平均放到2个文具盒中,平均每盒放几枝?快快行动吧!
师:平均每盒放几枝?
生:平均每盒放7枝。
师:你怎么想到一个文具盒是放7枝的?
生:……
3.师:大家的表现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五环图片)小孩们,你们认识这个图片吗?
生:五环。
师:对,现在谁想试试这20个小圆圈,可以拼成几个五环?(出示题卡)你喜欢的办法,动手分一分.(学生有用圈的办法,有用在下面5个环画在一起的办法。)
汇报生:展台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前三道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平均分,至于“求一份是多少”和“求分成几份”并不要求学生严格区分,只在具体的分物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含义即可。
4.排排队,巩固“平均分”
师:大家表现的都这么出色,我们做一个排排队的小游戏好吗?谁愿意来?(8名学生到前边。)
(1)请1名学生把这8名同学平均分成2队,集体订正对不对,是不是平均分,为啥?
(2)再请1名学生把这8名同学平均分成4队,集体订正对不对,是不是平均分,为啥?
(3)老师再请2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把这10名同学平均分成2队,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分得对不对,是不是平均分。(师演示错误分法,4名和6名)
(4)学生指出老师的分法不是平均分,并纠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与身边存在"平均分"的事物与现象,既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数学的情感;也从中初步培养与发展了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5.9个气球分给4个人,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个小组是赢家呢?答案马上揭晓:
师:老师认为第一组回答问题最踊跃,获得发言奖,第四组听课最认真获得倾听奖,第六组活动时合作学习的最好,获得合作奖,第九组在分小鱼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获得探究奖。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把4个小组的组长请到前边来.
师:一共有9个气球,该怎么样平均分给4个人呢?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请我们班的聪明星( )闪亮登场,为四个小组长颁奖.
生:(平均每人分到2个气球,还剩1个)
师:最后有剩余,还剩1个气球,但每一个人都分到2个,分到的是同样多.
师:看来平均分除了前面学到的平均分之后刚好分完,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但剩下的个数比份数少,这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情况,为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联系实际
师:在大家的愉悦合作下,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我们已经用到了平均分,老师相信大家都是细心的小孩,
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关于平均分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同学们学的真棒,回家和父亲、母亲做一些平均分东西的游戏。
【设计意图】:把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能更好的巩固学习效果。
六、总结
小孩们,一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谁想说说你的收获?
生1:……
生2:……
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本领,老师收获了快乐!今后老师还会和你们一起继续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一下收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作业:课后回家和父亲母亲做平均分游戏。
板书设计:
分桃子 (平均分)
同样多或一样多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5
说教材: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办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说设计理念: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进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办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例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办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也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进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5、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突破难点。练习的第四题,是一个气球的情境。九个气球平均分给四个小孩子,体会有剩余的平均分,这里用气球作为分的原物,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有半个,所以也能比较有效的突破平均分也有剩余这一难点,如果用其他的材料比较难以讲解。这里,我用实物和真人进行分,仅让学生理解了有剩余的平均分,还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教材上有的资源,我也充分利用,让实物分完后再到书上用连线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6
一、吃透教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33页第一课时的“分桃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 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办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能力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办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
三、精选教法
赞可夫认为,教学办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马力斯也说过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2、音乐激qing法;3、电脑辅助法;4、开放式教学法;
四、巧施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办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积极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办法,形成能力。
五、妙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提倡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猴兄弟的生日宴会”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大森林里住着猴子一家,今天是两只小猴的生日,猴母亲要给兄弟俩做生日,一大早采了许多桃子回家,便取出8个桃子给兄弟俩,作为生日礼物,猴哥哥和猴弟弟高兴极了,两人马上起桃子来。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分的?现在就请你们用手中的8个圆片代表桃子,动手分一分,看一看这8个桃子你怎么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分桃子)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以这一理论为指导,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新授部分时,为学生创设了四次动手分一分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独立思考:两只猴子可能会吃到几桃子?如果让你给它们分桃子,你想怎么样分?然后让学生用桃子图片分一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了两只猴子,有的学生把8个桃子分成1和7时,我抓住这个契机问:这样分两只猴子会有啥反应呢?(学生可能会说拿到7个桃子的猴子高兴得跳起来,另一只猴子肯定会愁眉苦脸的。这时我展示课件)、同样2和6、3和5这样的分法得到多的猴子都很高兴,得到少的猴子一定都不开心。这时我再追问:怎么样分才能让他们都满意呢?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对比发现4和4这种分法才分平,像这样分得的桃子个数是同样多的或一样多的,我们在数学中就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展示课件)这样在动手操作以及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感知到了“分”含义,初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通过分小棒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在开展这个活动时,我先让同桌两个自由分一分。然后引导学生在几种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样多或者同样多的”那样分法,使学生在多种分法的对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接着用课件出示判断随意分和平均分的练习。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动三:分小鱼,引导学生体会“多种分”的过程
猴兄弟为了庆祝生日,请来隔壁邻居四只小猫,用12条鱼来款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不仅重视平均分的结果,更重视让学生去感悟同一结果的不同分法。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木棒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这样全班学生在操作中都经历了“多种分”的过程,体会到了分法的不同。
活动四: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猴兄弟还请了好朋友3只小狗,并拿出它们最爱吃的骨头招待它们。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变换角色分骨头。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故事情境中动手操作,积极实践、进一步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这些操作以动促思,学生在操作探索知识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能充分展示每位学生的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在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我还是以生日宴会这个情节,让学生在这个愉悦的气氛中饶有兴趣的进行操作练习。宴会开始了,猴兄弟拿来了12只筷子给客人,够分吗?接着在宴会桌上,小猫拿出生日礼物铅笔和笔盒送给猴兄弟,那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文具盒?平均每盒能放几枝铅笔?这时好朋友小狗说话了:我们也有礼物,带来一个智力题考考你们,那就是用20个圆能拼成几个奥动五环?猴兄弟为了感谢它们回赠礼物,拿了9个气球送给小猫们,平均每只猫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也给小狗们出了道智力题,18只蜜蜂飞走了一半后还剩几只?把这些问题融合在故事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际中去发现、认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连气球活动的开展,学生都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4、归纳总结,促进内化
这节课,你们和猴兄弟一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在这次生日宴会中,你有些啥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丰富了对平均分的认识,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的难点、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愉悦、开放、积极、发展”,以“猴子的生日宴会”这一富有童话色彩的教学情境,即“故事一线牵,知识寓其间”。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采用故事情境法,音乐激qing法,评价激励法,使学生愉悦学习,积极探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时空,开放思维,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7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第一小节《分桃子》(教材第54~56页)。
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办法,并为计算多位数除法打基础。教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分桃子”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根据实际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在操作中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原理,并逐步掌握计算办法。练习中“先估计、再计算”的提示表明,教材有意为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创造虚拟主机。
预设与生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结合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不仅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的“分桃子”的生动情境,还设计了“果园”“小动物们聚会”等情境,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交流对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数学教学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学生分析
学习本内容之前,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办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办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及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且乐于合作,并懂得通过“自主合作”来获取新知。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较完整地口述把48个桃子平均分的过程,但不一定能完整地叙述出它的笔算过程,这缘于学生不能很好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计算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能正好整除时),可能出现余下的数不和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起来再计算的问题,这是因为刚刚进入到三年级的学生,在逻辑思维的缜密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时,将通过呈现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认知需求,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思考过程,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并,我还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代替桃子,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进而提高逻辑思维的缜密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富有成效。
三、 学习目标
1. 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办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积极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8
案例: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看图,弄清已知条件,能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两位数加法进行计算。
教学实录:
一、师导入:
看到这幅图,你都想知道那些问题,那些问题不明白?
二、新授
师:大猴和小猴开展了劳动竞赛,看谁摘得多
师:请小孩子们仔细看图,然后想一想,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比一比谁的想法好。
生先试算再交流:
生1:我认为大猴摘的多。
师:为啥你认为大猴摘的多?
生1:因为大猴摘了3筐,每筐12个,而小猴只采了6个。
师:说得有道理,谁能把它说得更清楚一些?
生2:因为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用12×3=36,而小猴采了6个,36比6大,所以大猴采得多?
师:好!小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老师还有个疑问,为啥要用12×3?
生2:因为大猴摘了3筐,每筐12个,一共是3个12,所以用12×3。
师:小孩子们,他回答得好不好?——表扬!
师:小孩子们,刚才我们为大猴和小猴做了一次裁判,大家有没有想一想,要知道它们谁摘的多,首先要知道啥?
生:大猴摘了多少个,小猴摘了多少个。
师:那么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个呢?
(生都积极举手要求回答)
生:30个。
师:你是怎么样想,怎么样算得?
生:我用36-6=30
师:36表示啥?6也表示啥?
生:36表示大猴摘的个数,6表示小猴摘的个数。
师:小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要求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个,首先要知道哪些?
生1:首先要知道大猴摘多少个,小猴摘多少个。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那么图上有没有告诉我们这些呢?请小孩子再仔细看图,再来告诉老师。
生1:图上告诉我们小猴摘6个,但是呢大猴没有,只是告诉我们摘了3筐,每筐12个。
师:小孩子观察很仔细,既然这样,大家想一想,在这道题目中要求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必须先算出啥?请大家拿出作业本,自己来列式算一算。
生1板演,其余在作业本上练习:
生1板书:
12×3=36(个)
36—6=30(个)
师请生1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先要算大猴摘多少个,再算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
师请几位学生复述。
师:那么谁摘的少呢?
生齐:小猴
师:少多少?
生齐:30
师:啥也是30?
生1:因为小猴比大猴少摘多少个就是大猴比小猴多摘多少个。
师:小孩子们真棒,下面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其它问题吗?
生1:大猴和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
师:求大猴和小猴一共摘了多少个,先要知道哪些?先要算啥?
请小孩子们和同桌说一说再列式计算。(略)
师:刚才我们已经裁判出大猴摘得多,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谁摘的快。大家先想一想,要说出你的理由。
生先与同桌交流:
生1:大猴摘的快,因为大猴摘得多。
生2:大猴摘的快,因为大猴摘了3筐,而小猴1筐多不满。
生3:大猴摘的快,因为大猴和小猴是一起去,一起回来的,用的时间一样,大猴比小猴摘得多,所以我认为大猴摘的快。
师:小孩子们,你们觉得谁的说法更合理?
生齐:生3
师:是啊!同样的时间里面,谁摘的多,速度肯定快了。就象我们做口算,同样5分钟时间,有的同学做了40题,有的同学做了20题,你认为谁快呢?
生齐:做40题的同学。
分析:
本片断通过做“裁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和思维的引导,培养学生用简洁有效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算法(思维的结果)。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学生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发展能力,教师则通过创设情境和利用语言进行必要的引导。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桃子》,出自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内容。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想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流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办法。教材首先创设了《猴子分桃》的故事情景。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子。这一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简介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的具体意义。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
学习本内容前,三年级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办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办法。对于除法竖式的书写以计算法已有一定的基础,初步具备利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办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办法:培养学生从具体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在探索中提高能力、积累经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办法。
本课的难点是:对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办法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基于学生有了一定的除法计算的相关基础,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生长点,在教法上导入时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在探索时先采用直观的办法,借助实物模型来分桃子,认识算理,形成初步印象,进而在自主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采用引探教学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在学习活动的形式上,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二)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正是由于满足这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以及知识探索的要求,我在算法的掌握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算理认识上采用合作交流,强化理解。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与确立的学习方式,其教学程序我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二)问题驱动、探索算法;(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六)作业设计。下面我就各个环节的设计作具体说明: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先个你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我给他们讲了《猴子分桃的故事》。
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同时从知识的角度讲,以知识的生长点为切入点,在激趣的同时,引出了问题,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问题驱动、初探算法
“2只猴子怎么分48个桃子?”问题引出以后,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接着安排了借助直观的图片探讨“48÷2”的算法。这一环节我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这一环节的探讨中,主要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首先通过交流,然后在对几种算法的比较中,突出列竖式计算的意义。
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从教学的意义上讲,符合课改的精神和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即便向全体学生。因为交流算法对他们来说有机会参与,也有能力参与。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啥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啥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正是考虑到个性的差异。
这一环节我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我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三)情境延伸、再探算法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习例2,计算“48÷3”。在环节过渡上采用情境延伸,将例1中的“2个猴子分桃”改为“3个猴子分桃”。这样既延伸了情节,也暗示了探讨办法的延续性。
在过程的安排上我也依照如下两个层次进行: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48÷3”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1后余1的认识,即十位上余1表示1个10,再与个位上的8合起来被3除。
(四)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首先我选择安排了书中的两个习题,既教材第55页做一做的第1、2两题,但对两题的练习提出不同的要求。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估算出每题的得数,然后再让他们利用本节所掌握的算法计算各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估算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能力,它必须渗透在每个学段的教学中;第2题突出应用意识的训练。首先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完成编题练习,然后再进行解答。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内容之一。
(五)回顾过程、自我评价
“40分钟的学习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你们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满意吗?”“满意的请举拳、比较满意的请举掌”(环视全班同学,察其表情及举动),“请把你在这节课中的最大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这一环节我安排大约5分钟的时间。第一完成自我评价,第二让学生自己强调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六)作业设计
本着巩固本节重点,以及作业量适中的原则来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从直观性与条理性考虑,既突出重点,也力求简约。
五、设计理念。
为了体现新的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力求在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
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调,在情境的创设中激发心理需求,在问题的探索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2、以促进学法的掌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3、以力求数学体现“数学味”作为本节课的特色。
(市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说课内容。原文略有改动。)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办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办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桃子图等。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笔算:48÷6=
说说算理。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该怎么样列算式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
书:48÷2=
解决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
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用小木棒代替桃子,先分四捆,每捆10个,每个猴子分两捆(20),剩下8个每个猴子分4个,所以每个猴子分得24个。
2、交流口算办法: 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
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啥办法来计算呢?(列竖式
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
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
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也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办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
啥位上?(十位)为啥?(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啥?(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啥位上?(个位),2乘4得 8,8表示啥?(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写竖式时应注意啥?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四.三只猴子分桃谈话:两只小猴都分到了24个桃子,正准备回家,,他们的好朋友来了。
不能让好朋友空手回家呀,于是决定把48个桃子重新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人能分得多少呢?该怎么样列式?
6、鼓励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想,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么样分,再怎么样分?根据分的过
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是怎么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
代表你们组的发言。
7、指生发言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两位小老师当得怎样?
8、总结归纳计算办法。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从哪一位除起?(十位)每次出得商写
在啥位上?(去除被除数十位时商写在十位上,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时,商写在个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四、教师总结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值得表扬。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办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规范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办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及书写格式。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4篮桃子图和8个桃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花果山桃园大丰收,猴王摘来了一些桃想奖赏给猴儿们,可猴儿们平时表现都不错呀,怎么分呢?于是猴王想,先考考猴儿们,谁回答对了我的问题就把桃先给它,这可把猴儿们愣住了!同学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啊!(想)
2、看桃子卡片口算。(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送给他)
(1)15×3= 36÷3= 26×2= 86÷2= 62÷2=
48÷4= 24×2= 70÷7= 84÷2= 96÷3=
(其中84÷2= 96÷3= 要说出想的过程)
(2) 2 )8 (请一生上台书写,回忆以前竖式的书写格式。)
3、出示情境图。
师:猴王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桃子,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例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师:该怎么样列算式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48÷2=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解决48÷2=
师:48÷2你们会算吗?我们可以用桃子来分一分。(请学生分桃子。)
1、交流分的办法:请学生上台分桃子,边分边说。先怎么样,再怎么样,最后每人分得多少个?
(要分得也对也快,先分啥后分啥,指出一般可先分整篮,再分单个。)
2、交流口算办法: 40÷2=20 8÷2=4 20+4=24
3、尝试写竖式。
谈话:如果做题都用实物分一分,那太麻烦了,而且我们以后还会学更大的数的除法,经常是不能直接口算出答案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啥办法来计算呢?(列竖式来计算)前面我们复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现在出现了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你们会不会写竖式呢?大家想一想,分桃子用了两次,写竖式时要分几步来写,大家试一试,写出竖式。同桌两个人可以讨论,不会写,也可以看课本第54页。
展示同学在试写竖式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竖式,进行评讲。(为了不乱,也让人看得清楚,写竖式时,一般都采用逐位除的办法。)
4、师结合分桃子,规范竖式写法。
因为先分整篮,所以先把4平均分两成2份,得到2,商在啥位上?(十位)为啥?(表示2个十)下面算2乘2得4,4表示啥?(表示分掉了4篮桃子),4减4得0,因为还没分完,这里不写0,整篮的分完了,就要分单个的,为了看得清楚,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落下来放在这里除,把8个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个,所以商4,写在啥位上?(个位),2乘4得8,8表示啥?(表示分掉了8个桃子),8减8得0,0表示分完了,没有剩余。
5、师生共读算理。
6、照样子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遍。
7、写竖式时应注意啥?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48÷4 69÷3 86÷2的竖式。
2.算式门诊。有两只淘气的小猴子他们是这样做的,请判断是否正确。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略)。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32页—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经历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力目标:(1)能按要求把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会用自己的话叙述分的过程和办法,体验分法的多样性。(2) 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办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8个、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故事情境:
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两兄弟合作,一共摘了8个桃子。刚开始,两兄弟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现在,他们却为了“分桃子吃”发起愁来。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分一分吗?(课件呈现猴子兄弟摘桃子的情境。)
2、揭示课题:
分桃子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分桃子,感知“分”的含义,初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2)学生动手分桃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
(3)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的分法展示给大家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4)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分法能让猴子兄弟都满意?(得出结论:分得同样多最公平)板书:同样多或一样多
(5)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板书:平均分
2、分小棒,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1)引导学生把6个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
(2)学生开始摆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自己分的过程,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平均分”?为啥?
3、分小鱼,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猫的一家”情境图(教材32页“分一分”第2题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一共有多少条小鱼?多少只小猫?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只小猫要吃同样多的小鱼,每只小猫能吃几条?(3)先让学生用圆片代替小鱼自己分一分,然后找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分法。
4、分骨头,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多种方式分”的过程。
(1)课件出示教材32页“分一分”第3题的骨头图片,先引导学生数数有多少根骨头,再看看要分给多少只小狗。
(2)思考: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3)同桌商量着用学具摆一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一次平均分。也可以像刚才“分小鱼”的同学那样,采用多种分法去分。
(4)小组汇报。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试一试”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全班同学圈一圈。
2、“试一试”第2题。教师说分铅笔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试一试“第3题。先让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奥运五环”的含义,再与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热爱体育、热爱和平的思想教育。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么样圈,然后圈一圈,并填空。
4、“试一试“第4题。
把9个气球分给4个小孩子,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的分一分,每人分到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填空。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啥?
五、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或一样多
平均分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平均分的办法.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经历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小圆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演示课件“分桃子”】
同学们,你们瞧,小猪家打扮的这么漂亮要干啥,知道吗?(学生猜一猜).哦,原来,今天小猪要过十岁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party.你们瞧:前面走来了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猪非常热情,拿出了伙伴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8个桃子、12条小鱼、18根骨头.可是你们瞧,小猪正皱着眉头,手抓头皮.咦,这是怎么回事?哦,原来小猪正在为该怎么分食物烦恼,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猪分食物吗?(能)
2、揭示课题:分一分 (板书:分一分)
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猪来分一分食物吧!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也应该怎么分配呢?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1、小猪听取了同学们的建议,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请你们帮他分一分.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四人小组讨论分法并在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
(1)出示分得的结果: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满意?为啥?
2、现在,小猪手上有12条鱼,请你帮他分给4只小猫,要求每只小猫分到的鱼同样多,每只小猫分到( )条.
(同桌合作、全班反馈交流、由学生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3、师生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4、小狗在旁边等不急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猪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猪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分到( )根.(四人小组用摆小棒摆一摆)(投影出示学生分得结果,集体交流评讲)
三、结合生活,练一练.
1、投影出示14支铅笔,2个文具盒,连一连平均每盒放几支?
2、实物出示20个圆圈,每5个圆圈拼成一个奥运会图标,可以拼几个?请摆一摆
3、有12根筷子,有( )双.用小棒摆一摆
4、有9个气球,分给4个小孩子,平均每人分到( )个,还剩( )个.(用线连一连)
这个气球还能给其中的一个小孩子吗?为啥?
四、跳一跳,摘果子.
智慧老爷爷、小淘气和机灵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不过他们要同学闯过其中的一关,请看题目:
1、小猪家来了这么多客人,请问16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为啥?你能帮小猪的忙吗?请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2、春季到了,同学们出去春游,有25人要去划船,每条船限坐6人,要租几条船?请用小圆片摆一摆.
3、16只蜜蜂在采蜜,飞走了一半,还剩( )只.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五、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啥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啥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板书
《分桃子》教案设计 篇14
一、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除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学生没有接触过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 的除法,教学时,如果直接给学生讲解算理,可能会出现满堂灌的情况。这样,有的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听不进去;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易学而忽视算理;还有的学生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精心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并创设了学生最爱听的童话故事,让故事的情节贯穿始终,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经历了由旧知引出新知,由一点引出几点,由现象探究规律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0的除法规律,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算理。
2理解与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办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感受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愉悦。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五、课堂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可大家不能只带着耳朵听,必须睁大眼睛去观察,开动脑筋分析,张开嘴巴表达,还得再动脑做题,和故事中的小主人来个比赛。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你们有信心赛过故事里的小主人吗?
生:(群情激昂地)有!
(一)创设情境
1.激qing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子最爱吃啥水果吗?(学生各抒己见)
生1:香蕉!
生2:不对,是桃子。
师:对。桃子也大也红,软软的,甜甜的,多好吃呀!其实不只是猴子爱吃桃子,许多小动物也很爱吃桃子。不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去看看。小动物们为了吃桃子,是怎么样找桃子、分桃子的,好吗?
生:(兴高采烈地)好!
2.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大屏幕上,蓝天与绿地之间出现了一棵大桃树,树上结满了也大也红的桃子。)
师:看,谁来了!
(随着老师的点击,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小象4只动物由远及近来到这棵桃树下。)
师:同学们,老师讲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大家眼、耳、手、脑并用,可得好好听啦!
(生个个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这4只小动物来到桃树下,谁也不去争,谁也不去抢,却一起去数树上的桃子,共数出了48个。原来他们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分得一份,可真够公平、友好的。同学们,咱们得帮他们分分,看看平均每只小动物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么样列式计算呢?
生:48÷4=12(个)。
( 评析 单纯的计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通过创设情境,把计算与故事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也为引出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1.探究“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每只小动物分得12个大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了。可是最爱吃桃子的是猴子呀!(课件出示4只猴子也来到这棵桃树下,找桃子吃的情境图)它们抬头一看“啊,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猴子们显得很失望。大家想一想,树上没有桃子了,用数怎么样表示?
生:用0表示。
师:树上的桃子数是0,那么这树下的4只猴子,平均每只能分得几个桃子?该怎么样列式呢?
生:它们谁也分不到桃子。
师: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
生:因为树上没有桃子。
师:有道理。那么谁能把这个道理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生:树上的桃子数是0,树下的每只猴子肯定都分不到桃子,所以0除以4得0。
师:怎么用式子表示这个意思呢?
生:0÷4=0。
师:叙述得真清楚!(继续点击并讲故事)就在这4只猴子犯愁的时候,也从后面追来了一只小猴子,它也想分到桃子。大家看一看,这时树下共有几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得多少个桃子?用算式怎么样表示?
生:0÷5=0。
师:假如再来一只猴子或再来10只猴子呢?你还会列式计算吗?
生:会。0÷6=0,0÷15=0。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啥?
(学生思考、交流。)
生1: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生2:不对! 0不能做除数。
师:对,0不能做除数。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师:大家同意吗?
(学生异口同声:同意。)
生:老师,为啥0不能做除数呢?
师:是呀,其他自然数都能做除数,为啥0不能做除数呢?太不公平了!那好,今天咱们就给0一次机会,让它做一做除数,试试看行不行。
(教师板书以下算式,学生试做。)
0÷0= 5÷0=
(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个个皱起了眉头。)
生1:我在算0÷0时,商是1能行,是2也行……是几都行。
生2:我在算5÷0时,找不到商,因为任何数与0相乘都不等于5。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种情况我们就明白了0不能做除数的原因:
当0÷0时,商不确定;当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数)÷0时,也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数。
(学生个个豁然开朗,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 评析 教师很注重课堂的生成,不放过学生每一个思维的火花。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发现。同时由旧知引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体现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之上的轻松和愉悦。)
2.探究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办法。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听故事。刚才从后面追来的小猴子跑累了,实在走不动了,可原来那4只猴子因没有吃到桃子很不甘心。它们很有毅力,决定继续找。于是它们走啊走,终于也找到了一棵大桃树(课件出示)。桃树更大了,桃子更多了。它们非常高兴,数了好久才数清,“哇,共有408个桃子呢!”为了公平,它们决定平均分这408个桃子,于是就开始动脑筋做题了。同学们我们也和它们比一比,看谁算得也对也快。好吗?
(学生试算,然后在展示台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
生1:把408分成400与8,400除以4得100;8除以4得2;100加2得102。也就是400÷4=100, 8÷4=2,100+2=102。
生2:把408分成400与8,先算8除以4得2,再算400除以4得100,最后算100加2得102。
师:这两位同学运用口算的办法,也快也准地帮猴子们算出了结果,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办法吗?在展示台上展示展示,将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好吗?
生1: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办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最高位是百位,百位上是4,表示4个百,4个百除以4,商1个百,因此百位上商1;十位上是0,表示0个十,0个十除以4,商为0个十,因此十位上商0;个位上是8,表示8个一,除以4得2个一,因此,个位上商2。
生2:我用竖式计算(口述计算办法)。
百位上4除以4得商1,十位上0除以4,直接得商0,个位上8除以4得商2。
师:大家比较生1和生2的计算过程,谈谈你的看法。
(大家一致认为生2的办法简单可取。)
生:当百位得商后,没有余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为0时,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师:讲得非常好,我们今后遇到这种情况,采用生2的办法比较简捷。同学们,现在看看大屏幕上小猴子们计算的结果,与咱们一样吗?(课件出示结果)噢!相同,都是102个,看来大家都很聪明。同学们,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商,与以前做除法时得到的商有啥不同?
生:商中间有0。
师:对,你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
( 评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我们做数学题做得不错,小猴子做数学题做得也不错吧!你们看,小猴子在分桃子的过程中对做数学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只爱动脑筋的猴子说:“我要是改一改被除数中的两个数字,你们谁还会算?”于是它出题了:
416÷4=
师:同学们,咱们能被小猴子出的题难倒吗?谁来算算?
(通过一位学生板演试算,讲解算理,得出416÷4=104。)
师:大家看,这道题商的中间也是0。同学们,商中间有0的除法你会算了吗?那请你想一想,就在以上这个算式中,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的百位数字也不变的情况下,你怎么样改变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商的中间还可以是0吗?
(学生开始观察思考,并在本子上列算式计算。)
404÷4=101
408÷4=102
412÷4=103
…
436÷4=109
(学生交流)
生1:只要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字比4小,商的中间就是0。
生2:我在找到404÷4=101后,依次给被除数加上4,就得到408÷4=102,412÷4=103,…,436÷4=109共9个算式。
师:很好!你们不但善于观察发现,而且善于有序思维,这样学习肯定会有收获的。
( 评析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虚拟主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4.探究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办法。
师:小猴子都那么爱动脑筋,那么善于发现数学问题,我们能示弱吗?老师现在也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你们会做吗?
840÷6=
(学生试算后交流办法)
(一个学生板书竖式,交流计算办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8个百除以6得1个百,百位上商1,余2个百即200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0,即24个十,24个十除以6得4个十,十位上商4,个位上0除以6得0,在个位上直接商0。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商与前面的商也有啥不同呢?
生:(稍作观察)商的末尾有0。
师:对,我们今天的课题有两个内容,那就是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填充板书的课题)。
师:同学们,你能说说为啥下面这些题商的末尾有0吗?
(大屏幕出示)
520÷4=130
560÷4=140
600÷4=150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生:这些算式的被除数都是三位数,并末尾都是0,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余数都是0,个位上0除以除数仍得0,所以商的末尾都有0。
师:你们观察得很细致,叙述得很清楚。
( 评析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应用能力。)
(三)巩固练习
师:你会计算商的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了吗?
生:(充满自信地)会啦!
师:好!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的数学医院去,看看谁会当数学医生,会给这三道数学病题治病。
(课件出示练习题1)
(学生一一诊断出了病题的病,并治了病。)
师:咱们都会给数学题治病了,真够聪明的。那老师就带大家去聪明屋逛一逛吧,看谁能把聪明屋里的难题拿下。
(课件出示练习题2)
在□内填上所缺的数字。
( 评析 不同梯度的练习,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虚拟主机,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带领大家参与了小动物们找桃子、分桃子以及做数学题的过程。那大家学到了啥知识呢?谈谈你的收获。
( 评析 通过回顾小结,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再现了学习交流中的思维火花,将学习的过程与办法都升华到了更高境界。)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意随着故事情境的变化,创设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铺垫出一条由旧到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数学知识探究之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体验到生活中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变化,体验到数学思想办法的应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果,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这些学习过程的体验正符合标准提出的“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七、案例点评
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这是每个数学教师极为关注而也深感困惑的问题,封老师的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注重感悟,是这节课的主要特点。
计算课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大,这是不少教师的同感。封老师的这节课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一句亲切的谈话让学生群情振奋,整节课都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进行,在这样的气氛中求知,学生会没有兴趣吗?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封老师在这节课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力求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探究学习真实、有效。
感悟和内化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目标和追求,它既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这是封老师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特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则来自于对所学知识、办法的不断感悟、内化和提升,只有在这样有意识的日积月累中,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得以实现。
这节课确实是一节真实、有效的课,但还有一些地方需引起重视和进行改进。如: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适当的时间和虚拟主机,评价手段要多样化等。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的追求。
推荐站内搜索:凡卡读后感200字、开学第一课读后感300、苏州市人事考试网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题库、中国梦演讲稿、中国人民银行报名入口、有关中秋节的日记、开学第一周周记500字、2016国考报名入口甘肃自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