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1

  教学设计方案

  常州市花园中学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

  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5、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6、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l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l 《枣核》                        (1课时)

  l 《最后一课》                    (2课时)

  l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l 《古诗四首》                    (1课时)

  l 《晏子使楚》                    (2课时)

  l 诵读欣赏                        (1课时)

  l 写作                            (3课时)

  l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l 单元专题总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有贪玩幼稚的小孩;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进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 

  2 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巡视,参与讨论。 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枣核》

  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办法;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办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引出“枣核”。 欣赏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2 情境1:枣核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比真是微乎其微,为啥以“枣核”为题呢?组织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枣核长成枣树需要许多时间,友人试种枣核的想法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寻找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其他办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故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组织,参与活动。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

  第3课时:《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思考后交流。 

  2 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啥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第4课时:《最后一课》(二)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组织竞赛。 回忆。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组织讨论,参与交流。 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组织交流,参与演出。 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第5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学生简介钱学森情况。 简介收集的资料。 

  2 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巡视,参与讨论交流。 阅读,勾画,填表。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么样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第6课时:《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查找四首诗的写作背景;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

  第一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巡视,指导。 小组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评价。 参与,听读,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感知诗的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辩论:结合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看,你认为哪首诗的作者最爱国。组织交流评价。 辩论,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这四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第7课时:《晏子使楚》(一)

  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复述课文故事;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第一块: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四大组认字比赛,说说字的读音和释义。组织比赛,参与比赛。 出字,认字,读读写写。 

  教学反思 

  第二块:理解释义,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帮我、我帮他,大家一起说故事。巡视,指导,参与。 互帮互助,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8课时:《晏子使楚》(二)

  学习目标:能通过表演感受到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能言善辩的才智。

  课前学习:回忆课文中某些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回忆故事大概内容。

  第一块:复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晏子使楚》原形重现(晏子模仿秀)。组织讨论,表演,评价。 讨论,交流,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

  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第9课时:《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2、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3、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渣滓洞的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

  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

  第一块:语文活动:走进“渣滓洞”。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走进”渣滓洞。学生、老师通过图片,文字等简介渣滓洞有关情况,感受渣滓洞的生活。组织交流。 展示图片,朗读文字资料,简介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诗歌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用恰当的艺术形式朗诵(表现)两首诗。组织比赛,指导,组织评价。 小组交流讨论参赛,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阅读《革命烈士诗抄》,记诵有关诗篇。

  第10、11、12课时:写作

  学习目标: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第1课时 阅读《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范文朗读,作文指导。 阅读,思考,听读。 

  第2课时 写作实践,自评 写作,自评。 

  第3课时 互评,作文讲评,好文章推荐。 互评,听读。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前学习:收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总结单元课文内容,引入“爱国主义”主题,引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思考。 

  2 情境1:简单简介所收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简介资料。 

  3 情境2: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的活动方案。巡视,指导,参与。 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集体或小组行动,开展“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

  第14课时:单元专题总结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单元专题探究成果(包含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2 情境2:自评互评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和学习表现。 自评,反思。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2

  教学设计方案

  常州市花园中学  

  一、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

  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5、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6、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l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l《枣核》                        (1课时)

  l《最后一课》                    (2课时)

  l《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1课时)

  l《古诗四首》                    (1课时)

  l《晏子使楚》                    (2课时)

  l诵读欣赏                        (1课时)

  l写作                            (3课时)

  l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l单元专题总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有贪玩幼稚的小孩;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进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畅谈

  2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巡视。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巡视,参与讨论。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枣核》

  学习目标: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办法;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办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引出“枣核”。欣赏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2情境1:枣核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比真是微乎其微,为啥以“枣核”为题呢?组织交流评价。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枣核长成枣树需要许多时间,友人试种枣核的想法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组织交流评价。阅读,勾画。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寻找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其他办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故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办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组织,参与活动。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

  第3课时:《最后一课》(一)

  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思考后交流。

  2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啥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第4课时:《最后一课》(二)

  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表现。组织竞赛。回忆。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组织讨论,参与交流。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组织交流,参与演出。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第5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学生简介钱学森情况。简介收集的资料。

  2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巡视,参与讨论交流。阅读,勾画,填表。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么样呢?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第6课时:《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查找四首诗的写作背景;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

  第一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巡视,指导。小组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

  2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评价。参与,听读,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感知诗的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辩论:结合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看,你认为哪首诗的作者最爱国。组织交流评价。辩论,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这四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第7课时:《晏子使楚》(一)

  学习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复述课文故事;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第一块: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四大组认字比赛,说说字的读音和释义。组织比赛,参与比赛。出字,认字,读读写写。

  教学反思

  第二块:理解释义,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帮我、我帮他,大家一起说故事。巡视,指导,参与。互帮互助,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8课时:《晏子使楚》(二)

  学习目标:能通过表演感受到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能言善辩的才智。

  课前学习:回忆课文中某些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回忆故事大概内容。

  第一块:复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晏子使楚》原形重现(晏子模仿秀)。组织讨论,表演,评价。讨论,交流,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

  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第9课时:《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2、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3、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渣滓洞的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

  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

  第一块:语文活动:走进“渣滓洞”。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走进”渣滓洞。学生、老师通过图片,文字等简介渣滓洞有关情况,感受渣滓洞的生活。组织交流。展示图片,朗读文字资料,简介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2:诗歌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用恰当的艺术形式朗诵(表现)两首诗。组织比赛,指导,组织评价。小组交流讨论参赛,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阅读《革命烈士诗抄》,记诵有关诗篇。

  第10、11、12课时:写作

  学习目标: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第1课时阅读《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范文朗读,作文指导。阅读,思考,听读。

  第2课时写作实践,自评写作,自评。

  第3课时互评,作文讲评,好文章推荐。互评,听读。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前学习:收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总结单元课文内容,引入“爱国主义”主题,引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思考。

  2情境1:简单简介所收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简介资料。

  3情境2: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的活动方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集体或小组行动,开展“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

  第14课时:单元专题总结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单元专题探究成果(包含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2情境2:自评互评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和学习表现。自评,反思。

  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3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一、学生习作设计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思考:老师为啥要“悄悄背过了身”?请展开想象,把老师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150字。

  二、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

  1、杨若吉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回到了办公室,老师沉默着,好象是在想啥事一样,这是,老师的眼眶里慢慢地露出了眼泪,因为王小亮,本来家里都很穷,而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包他自己平生最爱吃的糖,而他不想一个人吃完,而是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时,老师的嘴角也有了一丝的微笑,他仿佛看到了王小亮,那先苦后甜的日子等着他呢!

  点评:想法好,写出了流泪的两种原因——同情或感动,85分。

  2、朱玉洁

  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一边吃着王小亮同学给他的奶糖,一边想着,今天是王小亮的生日,虽然这只是五颗小小的奶糖,但是呢这奶糖可以和最大最甜的生日蛋糕相媲美。不,这奶糖可能就等于王小亮的生日蛋糕,甚至可能比生日蛋糕更可贵。我也应该祝王小亮生日快乐呀!

  点评:本文想象丰富而精彩,你真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小孩。特别是对老师背过身时的细节写得很好,95分。

  3、杨丽群

  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热泪盈眶了。虽然正值寒冷的初春,可是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一刻是最温暖的时候了。当老师从传达室老汉手中接过那包还带着体温的糖交给王小亮后,好象明白了啥。因为那包奶糖是王小亮最爱吃的、由他亲生妈妈作为八岁生日礼物送的。王小亮是那样的开心,并把糖分给了同学们吃,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幸福与快乐。想到这儿,老师的脸上不由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因为老师相信:生活中再没有啥困难与挫折能够将这个坚强的小孩打倒,美好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向王小亮走来……

  点评:能把老师前后的神情与心理活动描述得十分形象,富有变化,你真算得上一位出色的导演。100分。

  4、胡艳

  因为知道小亮的身世,所以一想到小亮的遭遇那么可怜,老师的心理就非常难过,不知道自己能为他做点啥,于是老师在悄悄转身离开时眼里闪出了泪花。回到家里,老师吃了一颗小亮给的糖,她仿佛尝到了小亮在生活中的种种艰难,然后她把另外四颗糖放到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珍藏起来,因为这四颗糖里面包含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她想用这种方式为小亮祈祷,祈求命运将小亮的痛苦与悲伤封存起来,让小亮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开心。

  点评:你的想象合情合理,充满了爱心,老师真为你的行为感到高兴与自豪。90分。

  5、王田

  老师了解王小亮的家庭情况,所以非常同情他,并为他的坚强所感动。因为王小亮的内心受到过伤害,而且他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可以站起来,面对不完整的家、缺少母爱与父爱的家、随时会遭受刁难的家,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并不相称的勇敢与坦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往,并愿意将自己难得的幸福分给大家。同时,老师更为那位伟大的妈妈所震憾,她来得那么及时,让王小亮感到母爱一直都存在。所以,老师悄悄背过身,流下了真挚的泪水。

  点评:本文不仅看到了小亮所受到的伤害,而且还发现小亮身上所具有的坚强的特色,将文章写得很有深度。100分。

  6、宋宗凯

  老师面对这感人的场面,也许想起了自己的小孩,有点触景伤情,想到自己对小孩的爱可能没有王小亮的母亲那样深厚。由于要照顾班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她忽略了自己的小孩。可是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教育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很辛苦的、需要放弃很多东西的,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小孩能理解她。

  点评:这是一种既合理也合情的猜想,独辟蹊径,很好。90分。

  7、程凯佳

  教师悄悄地转过身,手中拿着奶糖,双手颤抖着。虽然只有五颗,但饱含着多么伟大而深厚的母爱。老师觉得王小亮非常可怜,可怜的是小亮只有在生日之际才能品尝到自己最喜欢的奶糖;可怜的是小这仅仅八岁便包下繁重的家务活。尽管他在家如此勤快,学习也非常刻苦,但她还要被父亲和后妈虐待,遭受许多小孩没有遇见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困难与打击,在他的成长中缺少太多的亲情,想到这老师禁不住黯然泪下……

  点评:本文能结合王小亮的实际遭遇对老师的心理进行描述,很好。90分,如果能再对王小亮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行为与老师的心理联系起来就更深刻了。

  8、曾杨

  老师拿着小亮

  三、第一单元小作文讲评设计

  1、教师边读边讲析5篇优秀作品(在一班讲评时读前五篇,其中胡艳、王田两位同学的作文由她们自己读,意在给一次机会,让其获得更多的成功,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四班讲评时读第六至第十篇,其中宋宗凯的请他自己、秦越两名同学朗读,目的同上)

  讲析的要点——独特的想象、优美的词句、典型的细节描写、丰富的情感与鲜明的对比;老师读的是修改稿,两个班各五篇,同时,老师还跳读几篇原稿,让学生在比较理解此次应该写啥内容、怎么写才能合情合理而且不脱离原文(典型的例子有朱宇的文章。老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朱宇的文章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放在原文中则不太合理,所以尽管他写作得了90分,可其文章却不能算合题。

  2、师小结,此次写作的内容:

  教师                         王小亮

  同情                       家庭、生活现状

  微笑                       与他人分享快乐

  自豪、佩服                 表现出的坚强

  其他                       相应的语言、行为、心理

  3、请同学在听完讲评后,根据自己原有的思路修改文章,老师当众进行个别辅导与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当处理。

  4、将优秀学生作品印发学生,让大家取长补短,同时,送一份给《铁中》校刊。

  反思:

  1、布置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师一定要深思熟虑,切实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写作水平与兴趣爱好,尤其是“兴趣爱好”十分重要,因为往往是这个原因决定了学生是否想写、是否能写出自己心中真实感受的关键。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七年级上册设计“续写零点八的故事”时已经深有体会,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坚持和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2、为了配合这次讲评,我在教学《老山界》一文时,有意识地安排同学们用“奇观、酣然入梦、澎湃” 造句,既可以把三个词语合在一起造一个长句,也可以分开各造一个短句。这样,学生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之间的关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与实际的体会。同时,老师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如杨丽群同学文中的一个句子(见前文该同学作品中用红色字体标明的句子)等。

  作者邮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4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第一、学生阅读课文34——35页的内容。

  第二、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写作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记叙,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虚拟主机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办法。写作活动与课文的结合点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可结合第三、四课让学生体会。四道作文题,第一、二:题,可指导学生联系本人或班级的生活实际安排好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学生可从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第2题的要求有两个:新鲜事不是离奇的事,记叙文写作要从生活出发,要从小处入手。莫把新鲜当怪异,要到生活中找米,写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第1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注重情节,要能吸引人,但同样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篇作文应引导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表达。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课外练笔”要求学生看精彩电视节目后的观感,激发兴趣,体现个性,指导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组织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学生着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在正确表达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教材的安排与特点,我设计出了本单元学生的大作文——写一则观后感。

  第三、设计理由:学生在完成观感时,必然要记录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学生认为较新鲜的事,是学生有话可说的一件事。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体现。如此,此次作文就将本单元学生作文的要求及练习题1、2、4合并在一起,实现了精练的目的。结合七年级学生写观感的水平,这次写作前,我作了相应的讲解,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文的实际情况,采取精讲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第四、课前讲解

  1、《我的故事》 学生旁批:模仿《老山界》按时间变化与虚拟主机转移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办法进行构思。

  2、“……里的新鲜事”

  板书:新鲜==离奇

  3、观后感写作办法简介与示范

  爱国主义(话题太大)

  不当的办法:喊口号(空洞,无实际内容)

  恰当的办法:“大化小”(从生活小事写起)

  师解释:因为生活小事往往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是你熟悉的事,这样你就更有话说,更便于安排情节,进而写得更有内容、也许更加感人。

  板书:

  引:简要概括所读、看的内容==复述(50——100字)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1、2两句话,50字)

  析:a、找出原文(片)中你最有想法的一个事例(情节),结合你的感想进行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b、可采用的句型“此外……”

  结: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的感想,切记使用小学生作文的结尾方式即喊口号。)

  注意:刚开始写作时,可写出前面三项内容即可。

  示范:

  1、《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第一部分:在啥情况下菲尔普斯脱“帽”(50—100字)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应该向他学习。(50字)

  第三部分:首先将他的行为与中国队员的表现进行对比;其次可与自己小学、中学参加升旗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用事实说明自己提出的中心。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结合全文。

  2、《最甜的时刻》

  ——读《给母亲洗一次脚》有感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2003年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某一专业的事实——老师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布置的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 ”:回家后给母亲洗一次脚。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报答母爱的一种形式。

  第三部分:首先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或广告“小男孩给自己的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请母亲洗脚”;结合自己的一些真实事情谈感想。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

  第五、学生优秀习作

  1、蒋蕊:新世纪的栋梁

  ——读《七律•长征》有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一首诗,诗中再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转战十一个省,翻越五岭、快速通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喜踏岷山的场景。

  读完此文,不禁掩卷深思:红军是啥?在我看来,红军是那夜里的蜡烛,点亮了我们的明天;红军是那雪地里的火炭,温暖了你,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切;红军是那桥柱,支撑着大桥,支撑起新中国的诞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一字、一语,都经过了千百万的检验、是从广大群众的心底唱出来的。它代表着革命战士的一滴血、一滴泪,歌声荡漾在我们的耳边,不禁让人想起了战斗;想起了光荣牺牲的战士们;想起了战斗中吃苦的红军;也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了部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班上同学。对于红军来说,困难似路上小小的蚂蚁;似树上那小小的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头上;似一张考验自己的试卷;似一个放大镜,放大了红军的勇敢与伟大。红军以及后来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用智慧和勇敢装点了我们神圣的祖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

  江山如此多娇,红军的战斗已成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图,这幅图没有西双版纳的密林那样神奇秀丽;没有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那样风光如画;也没有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那样水清境幽;更没有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别具魅力与神韵。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景色的桥梁和源头。它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点评:这篇习作,我一口气读了三遍。你的文采让老师自愧不如,更让老师由衷地高兴——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办法,语言的组织严密。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段,成功地把引所读文章与自己的感想巧妙地融合在一块,十分精彩。我以能与如此优秀的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而感到自豪。100分。

  2、姜笑: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盛会,对奥运选手来说,能站在奥运会领奖台最高的那一级上,聆听国歌、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是最honor、神圣的时刻。素有世界泳坛“天才”之称的美国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就六次经历了这种特殊的时候。更让人击节叫好并肃然起敬的是他在接受全世界观众祝贺和敬仰的时候,没有忘记向自己的祖国,并以一个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动作表达着他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用左手默默地摘下头上那个由橄榄枝编成的象征荣誉的花环,然后右手紧握拳头放在胸前,肃然地注视着“星条旗”一点点地升起,口中低唱着国歌。

  看到这一情景,我似乎明白了啥:在他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就没有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细腻、如此完美。但也不能说他们不爱国,他们一定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作为学生,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可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也有多少同学能严肃地对待呢?事实是,大部分同学还在下面讲话。或许有人会说,升旗每周一次,讲一下话有啥关系?看了菲尔普斯“脱帽”的自觉行动,如果你还这样想甚至还这样做,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耻的人吗?学校每周一都安排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并把她放在心上,让我们牢记:无论在啥地方、啥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妈妈——祖国。

  菲尔普斯面向国旗自觉“脱帽”,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更能体现他的可敬。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一种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建议:将字书写大一点,这样,你的成绩才不会吃亏。

  点评:你的观点十分深刻而且中肯,这说明你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与第三段非常精彩。95分。

  3、郝欢:母爱无言

  ——读《甜甜的泥土》有感

  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小亮的男孩在八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包带有体温的自己最爱吃的奶糖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快乐,虽然剩下的糖被他不得已埋入雪地里进而融化了,他仍然觉得十分快乐并抠了一块泥土美美地品尝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慈爱、关爱、恩爱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亮的遭遇不由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由爱筑成的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因此,我想高声说:我爱我家,我爱我的亲人。

  “世上只有母亲好,有妈的小孩像块宝……”小亮虽然不能和自己的亲生妈妈生活在一起,虽然时常遭受后妈的虐待,但他的世界里并不缺少爱:首先他懂得爱自己,就像《灰姑娘》中的女孩一样,其次他还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最后还有小亮朝思暮想的、好久没有尝到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母爱更是无言的,只求默默地奉献。让我们共同唱响那首老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这温暖依旧未改变……”,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祝她们健康长寿!最后,让我们一同大声地说:母亲,您辛苦了。母亲,我爱你!

  点评:紧紧围绕原文,把自己心中的话用合理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懂得珍惜生活的学生。90分。

  4、王磊: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在雅典奥运会的游泳场上,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获得金牌、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当(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美国国歌奏响时,菲尔普斯便摘下了头上那顶用橄榄枝编成的帽子……

  菲尔普斯用“脱帽”的方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一种情感,参加奥运会的队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罢了。例如菲尔普斯,他的表达方式要细腻一些,在聆听美国国歌时,他情不自禁地摘下了象征荣誉的“帽子”。而中国奥运队员尽管没有如此细腻的表达方式,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如刘翔、刑慧娜……夺得冠军后,第一时间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然后把国旗披在身上,绕场跑步,向全场的观众以及世界人民宣告:中华民族的体育健儿也一次取得了金牌,中华儿女早已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个敢于拼搏、不断奋进的。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我们的奥运健儿,才克服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与巨大的挑战,刻苦而科学地训练,在赛场上沉着冷静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并最终取得了优秀的的成绩,为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雅典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32金、17银、14铜。他们当中的代表有:膝盖中尚带着两颗钢钉的冼东妹、没有一节脊椎完好的张国政、曾两次昏倒在奥运赛场上的六朝元老王义夫……

  可见,不仅仅只有菲尔普斯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中国的队员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妈妈——祖国。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正确——不偏激,特别是结尾十分有力。95分。

  作者邮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5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一、学生习作设计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思考:老师为啥要“悄悄背过了身”?请展开想象,把老师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150字。

  二、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

  1、杨若吉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回到了办公室,老师沉默着,好象是在想啥事一样,这是,老师的眼眶里慢慢地露出了眼泪,因为王小亮,本来家里都很穷,而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包他自己平生最爱吃的糖,而他不想一个人吃完,而是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时,老师的嘴角也有了一丝的微笑,他仿佛看到了王小亮,那先苦后甜的日子等着他呢!

  点评:想法好,写出了流泪的两种原因——同情或感动,85分。

  2、朱玉洁

  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一边吃着王小亮同学给他的奶糖,一边想着,今天是王小亮的生日,虽然这只是五颗小小的奶糖,但是呢这奶糖可以和最大最甜的生日蛋糕相媲美。不,这奶糖可能就等于王小亮的生日蛋糕,甚至可能比生日蛋糕更可贵。我也应该祝王小亮生日快乐呀!

  点评:本文想象丰富而精彩,你真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小孩。特别是对老师背过身时的细节写得很好,95分。

  3、杨丽群

  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热泪盈眶了。虽然正值寒冷的初春,可是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一刻是最温暖的时候了。当老师从传达室老汉手中接过那包还带着体温的糖交给王小亮后,好象明白了啥。因为那包奶糖是王小亮最爱吃的、由他亲生妈妈作为八岁生日礼物送的。王小亮是那样的开心,并把糖分给了同学们吃,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幸福与快乐。想到这儿,老师的脸上不由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因为老师相信:生活中再没有啥困难与挫折能够将这个坚强的小孩打倒,美好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向王小亮走来……

  点评:能把老师前后的神情与心理活动描述得十分形象,富有变化,你真算得上一位出色的导演。100分。

  4、胡艳

  因为知道小亮的身世,所以一想到小亮的遭遇那么可怜,老师的心理就非常难过,不知道自己能为他做点啥,于是老师在悄悄转身离开时眼里闪出了泪花。回到家里,老师吃了一颗小亮给的糖,她仿佛尝到了小亮在生活中的种种艰难,然后她把另外四颗糖放到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珍藏起来,因为这四颗糖里面包含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她想用这种方式为小亮祈祷,祈求命运将小亮的痛苦与悲伤封存起来,让小亮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开心。

  点评:你的想象合情合理,充满了爱心,老师真为你的行为感到高兴与自豪。90分。

  5、王田

  老师了解王小亮的家庭情况,所以非常同情他,并为他的坚强所感动。因为王小亮的内心受到过伤害,而且他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可以站起来,面对不完整的家、缺少母爱与父爱的家、随时会遭受刁难的家,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并不相称的勇敢与坦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往,并愿意将自己难得的幸福分给大家。同时,老师更为那位伟大的妈妈所震憾,她来得那么及时,让王小亮感到母爱一直都存在。所以,老师悄悄背过身,流下了真挚的泪水。

  点评:本文不仅看到了小亮所受到的伤害,而且还发现小亮身上所具有的坚强的特色,将文章写得很有深度。100分。

  6、宋宗凯

  老师面对这感人的场面,也许想起了自己的小孩,有点触景伤情,想到自己对小孩的爱可能没有王小亮的母亲那样深厚。由于要照顾班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她忽略了自己的小孩。可是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教育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很辛苦的、需要放弃很多东西的,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小孩能理解她。

  点评:这是一种既合理也合情的猜想,独辟蹊径,很好。90分。

  7、程凯佳

  教师悄悄地转过身,手中拿着奶糖,双手颤抖着。虽然只有五颗,但饱含着多么伟大而深厚的母爱。老师觉得王小亮非常可怜,可怜的是小亮只有在生日之际才能品尝到自己最喜欢的奶糖;可怜的是小这仅仅八岁便包下繁重的家务活。尽管他在家如此勤快,学习也非常刻苦,但她还要被父亲和后妈虐待,遭受许多小孩没有遇见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困难与打击,在他的成长中缺少太多的亲情,想到这老师禁不住黯然泪下……

  点评:本文能结合王小亮的实际遭遇对老师的心理进行描述,很好。90分,如果能再对王小亮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行为与老师的心理联系起来就更深刻了。

  8、曾杨

  老师拿着小亮

  三、第一单元小作文讲评设计

  1、教师边读边讲析5篇优秀作品(在一班讲评时读前五篇,其中胡艳、王田两位同学的作文由她们自己读,意在给一次机会,让其获得更多的成功,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四班讲评时读第六至第十篇,其中宋宗凯的请他自己、秦越两名同学朗读,目的同上)

  讲析的要点——独特的想象、优美的词句、典型的细节描写、丰富的情感与鲜明的对比;老师读的是修改稿,两个班各五篇,同时,老师还跳读几篇原稿,让学生在比较理解此次应该写啥内容、怎么写才能合情合理而且不脱离原文(典型的例子有朱宇的文章。老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朱宇的文章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放在原文中则不太合理,所以尽管他写作得了90分,可其文章却不能算合题。

  2、师小结,此次写作的内容:

  教师 王小亮

  同情 家庭、生活现状

  微笑 与他人分享快乐

  自豪、佩服 表现出的坚强

  其他 相应的语言、行为、心理

  3、请同学在听完讲评后,根据自己原有的思路修改文章,老师当众进行个别辅导与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当处理。

  4、将优秀学生作品印发学生,让大家取长补短,同时,送一份给《铁中》校刊。

  反思:

  1、布置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师一定要深思熟虑,切实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写作水平与兴趣爱好,尤其是“兴趣爱好”十分重要,因为往往是这个原因决定了学生是否想写、是否能写出自己心中真实感受的关键。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七年级上册设计“续写零点八的故事”时已经深有体会,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坚持和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2、为了配合这次讲评,我在教学《老山界》一文时,有意识地安排同学们用“奇观、酣然入梦、澎湃” 造句,既可以把三个词语合在一起造一个长句,也可以分开各造一个短句。这样,学生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之间的关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与实际的体会。同时,老师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如杨丽群同学文中的一个句子(见前文该同学作品中用红色字体标明的句子)等。

  作者邮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6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第一、 学生阅读课文34——35页的内容。

  第二、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写作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记叙,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虚拟主机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办法。写作活动与课文的结合点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可结合第三、四课让学生体会。四道作文题,第一、二:题,可指导学生联系本人或班级的生活实际安排好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学生可从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第2题的要求有两个:新鲜事不是离奇的事,记叙文写作要从生活出发,要从小处入手。莫把新鲜当怪异,要到生活中找米,写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第1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注重情节,要能吸引人,但同样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篇作文应引导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表达。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课外练笔”要求学生看精彩电视节目后的观感,激发兴趣,体现个性,指导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组织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学生着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在正确表达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教材的安排与特点,我设计出了本单元学生的大作文——写一则观后感。

  第三、设计理由:学生在完成观感时,必然要记录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学生认为较新鲜的事,是学生有话可说的一件事。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体现。如此,此次作文就将本单元学生作文的要求及练习题1、2、4合并在一起,实现了精练的目的。结合七年级学生写观感的水平,这次写作前,我作了相应的讲解,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文的实际情况,采取精讲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第四、课前讲解

  1、《我的故事》  学生旁批:模仿《老山界》按时间变化与虚拟主机转移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办法进行构思。

  2、“……里的新鲜事”

  板书:新鲜==离奇

  3、观后感写作办法简介与示范

  爱国主义(话题太大)

  不当的办法:喊口号(空洞,无实际内容)

  恰当的办法:“大化小”(从生活小事写起)

  师解释:因为生活小事往往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是你熟悉的事,这样你就更有话说,更便于安排情节,进而写得更有内容、也许更加感人。

  板书:

  引:简要概括所读、看的内容==复述(50——100字)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1、2两句话,50字)

  析:a、找出原文(片)中你最有想法的一个事例(情节),结合你的感想进行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b、可采用的句型“此外……”

  结: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的感想,切记使用小学生作文的结尾方式即喊口号。)

  注意:刚开始写作时,可写出前面三项内容即可。

  示范:

  1、《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第一部分:在啥情况下菲尔普斯脱“帽”(50—100字)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应该向他学习。(50字)

  第三部分:首先将他的行为与中国队员的表现进行对比;其次可与自己小学、中学参加升旗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用事实说明自己提出的中心。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结合全文。

  2、《最甜的时刻》

  ——读《给母亲洗一次脚》有感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2003年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某一专业的事实——老师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布置的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 ”:回家后给母亲洗一次脚。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报答母爱的一种形式。

  第三部分:首先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或广告“小男孩给自己的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请母亲洗脚”;结合自己的一些真实事情谈感想。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

  第五、学生优秀习作

  1、蒋蕊:新世纪的栋梁

  ——读《七律•长征》有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一首诗,诗中再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转战十一个省,翻越五岭、快速通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喜踏岷山的场景。

  读完此文,不禁掩卷深思:红军是啥?在我看来,红军是那夜里的蜡烛,点亮了我们的明天;红军是那雪地里的火炭,温暖了你,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切;红军是那桥柱,支撑着大桥,支撑起新中国的诞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一字、一语,都经过了千百万的检验、是从广大群众的心底唱出来的。它代表着革命战士的一滴血、一滴泪,歌声荡漾在我们的耳边,不禁让人想起了战斗;想起了光荣牺牲的战士们;想起了战斗中吃苦的红军;也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了部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班上同学。对于红军来说,困难似路上小小的蚂蚁;似树上那小小的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头上;似一张考验自己的试卷;似一个放大镜,放大了红军的勇敢与伟大。红军以及后来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用智慧和勇敢装点了我们神圣的祖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

  江山如此多娇,红军的战斗已成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图,这幅图没有西双版纳的密林那样神奇秀丽;没有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那样风光如画;也没有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那样水清境幽;更没有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别具魅力与神韵。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景色的桥梁和源头。它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点评:这篇习作,我一口气读了三遍。你的文采让老师自愧不如,更让老师由衷地高兴——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办法,语言的组织严密。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段,成功地把引所读文章与自己的感想巧妙地融合在一块,十分精彩。我以能与如此优秀的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而感到自豪。100分。

  2、姜笑: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盛会,对奥运选手来说,能站在奥运会领奖台最高的那一级上,聆听国歌、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是最honor、神圣的时刻。素有世界泳坛“天才”之称的美国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就六次经历了这种特殊的时候。更让人击节叫好并肃然起敬的是他在接受全世界观众祝贺和敬仰的时候,没有忘记向自己的祖国,并以一个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动作表达着他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用左手默默地摘下头上那个由橄榄枝编成的象征荣誉的花环,然后右手紧握拳头放在胸前,肃然地注视着“星条旗”一点点地升起,口中低唱着国歌。

  看到这一情景,我似乎明白了啥:在他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就没有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细腻、如此完美。但也不能说他们不爱国,他们一定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作为学生,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可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也有多少同学能严肃地对待呢?事实是,大部分同学还在下面讲话。或许有人会说,升旗每周一次,讲一下话有啥关系?看了菲尔普斯“脱帽”的自觉行动,如果你还这样想甚至还这样做,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耻的人吗?学校每周一都安排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并把她放在心上,让我们牢记:无论在啥地方、啥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妈妈——祖国。

  菲尔普斯面向国旗自觉“脱帽”,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更能体现他的可敬。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一种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建议:将字书写大一点,这样,你的成绩才不会吃亏。

  点评:你的观点十分深刻而且中肯,这说明你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与第三段非常精彩。95分。

  3、郝欢:母爱无言

  ——读《甜甜的泥土》有感

  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小亮的男孩在八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包带有体温的自己最爱吃的奶糖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快乐,虽然剩下的糖被他不得已埋入雪地里进而融化了,他仍然觉得十分快乐并抠了一块泥土美美地品尝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慈爱、关爱、恩爱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亮的遭遇不由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由爱筑成的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因此,我想高声说:我爱我家,我爱我的亲人。

  “世上只有母亲好,有妈的小孩像块宝……”小亮虽然不能和自己的亲生妈妈生活在一起,虽然时常遭受后妈的虐待,但他的世界里并不缺少爱:首先他懂得爱自己,就像《灰姑娘》中的女孩一样,其次他还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最后还有小亮朝思暮想的、好久没有尝到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母爱更是无言的,只求默默地奉献。让我们共同唱响那首老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这温暖依旧未改变……”,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祝她们健康长寿!最后,让我们一同大声地说:母亲,您辛苦了。母亲,我爱你!

  点评:紧紧围绕原文,把自己心中的话用合理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懂得珍惜生活的学生。90分。

  4、王磊: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在雅典奥运会的游泳场上,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获得金牌、站上了最高的领奖台,当美国国歌奏响时,菲尔普斯便摘下了头上那顶用橄榄枝编成的帽子……

  菲尔普斯用“脱帽”的方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都应有的一种情感,参加奥运会的队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罢了。例如菲尔普斯,他的表达方式要细腻一些,在聆听美国国歌时,他情不自禁地摘下了象征荣誉的“帽子”。而中国奥运队员尽管没有如此细腻的表达方式,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如刘翔、刑慧娜……夺得冠军后,第一时间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然后把国旗披在身上,绕场跑步,向全场的观众以及世界人民宣告:中华民族的体育健儿也一次取得了金牌,中华儿女早已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个敢于拼搏、不断奋进的。

  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我们的奥运健儿,才克服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与巨大的挑战,刻苦而科学地训练,在赛场上沉着冷静地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并最终取得了优秀的的成绩,为中国奥运会代表团在雅典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32金、17银、14铜。他们当中的代表有:膝盖中尚带着两颗钢钉的冼东妹、没有一节脊椎完好的张国政、曾两次昏倒在奥运赛场上的六朝元老王义夫……

  可见,不仅仅只有菲尔普斯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中国的队员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妈妈——祖国。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正确——不偏激,特别是结尾十分有力。95分。

  作者邮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7

  【教学反思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办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怎样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办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简介:

  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例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也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教学反思二】

  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积极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进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进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积极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供大家参考、指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8

  《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这组教材的专题是让新时代的儿童感受生活的甜美和幸福,知道祖国的春季来之不易。“识字6”展现了几幅现实生活的美丽景色图,让小孩感受生活环境的美好。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是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祖国的春季是革命前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该热爱、珍惜。课文《画故乡》是让学生感受“今天”,让他们知道伟大的祖国是多么辽阔,是多么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激发他们热爱自己故乡的热情。诗歌《快乐的节日》是让学生展望“明天”,让学生在珍视今天的同时,快快乐乐地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总的来说这是一组实施美育的好教材,我们应该凭借教材,让学生欣赏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抓住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欣赏美的行为,培养美的情操。

  接着,让我们具体看看第六单元的课文。

  第一篇  《识字6》: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读14个生字,掌握“海、军”等6个字的读写及运用。

  2、根据书中提供的数量词的用法,能把身边的事物用数量词表达出来。

  3、通过朗读,感悟情景,发挥想象力,在叙述的同时,语言得到训练。

  4、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记生字,有积极识字的愿望和兴趣。

  5、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卡通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

  小孩子,我们刚刚度过了五一长假,在这个假期里,老师跟随旅行团去旅行了,这节课我想把我旅行的景区简介给你们,如果你们觉得景色优美,还可以向别人推荐。

  朗读、体验情景: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识字6》,看看都要去哪几个景区参观?你们先试着自己读读课文,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就请拼音帮忙,或问问你的同桌,把它读会,看看谁读得也快也好。(学生自己试读。)

  2、同桌之间互相读,仔细听一听他哪里读得好,你要向他学习,读得不好的地方,你要帮他纠正,看看哪桌的同学合作得最出色!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啊!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指名每人读一节。)

  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不用老师帮忙,就把课文读会了。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自己吧!

  (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不同画面。)

  4、老师也想读读这美丽的景色(范读第一小节),你想象到了啥画面?(指名说。)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练说,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随情景自主识字:

  1、同学们想象的景色真美,看看你们想象的和老师想象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对画面加以描述。

  同学们,来到这里你最想干啥呀!自由交流。

  (点击出:句——词——字。)

  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当小老师教教大家。(指派学生到黑板前领读。)

  用你们喜欢的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强化已掌握的识字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男女生比赛读,并给予评价,及时鼓励。

  2、我们刚刚欣赏完大海的景色,现在也到了一个景区,我先来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农村吗?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节,看看这里的农村和你见过的一样不一样?而且要一边读一边把生字朋友和不懂的地方用你们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来。

  (尊重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地方?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小村子去了解一下吧!(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你圈出了哪几个生字?这几个生字已经离开了课文,出现在大屏幕上,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秧”、“稻”、“塘”,齐读、组词。)

  你们觉得这个小村子美吗?如果你认为它很美,回家后就把它画下来。

  (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

  3、同学们,刚才我们游览了两处景区,我们不光看到了秀丽的景色,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办法:先把每一小节读会了,再展开想象,感受画面的美丽,也认识了生字朋友,还给它们找了好伙伴。下面两个景区,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去游览。分小组自己选择你们喜欢去的景区,希望你们能用到咱们共同学习的办法。回来后,老师看看你们谁的收获最大?

  自学后进行交流。(略)

  (三、四小节放手让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我们的列车旅行归来了,小孩子欣赏了四处不同景区的美景,我们的祖国真美啊!大家走了这些地方,一定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跟老师做一做动作。

  巩固识字:

  老师知道小孩子们最喜欢“宠物小精灵”了,今天老师把它们都带来了。(在板中出示“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你们想和小精灵们交朋友吗?但是呢小精灵有个要求,谁想和它交朋友还必须把它背后的生字读出来,你们有信心做到吗?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精灵背后的生字。

  (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巩固生字,增强识字兴趣,体现积极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

  让学生把教室里的物品用数量词说一说。

  (对文中出现的数量词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规范学生的语言。)

  拓展活动: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家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父亲、母亲听。

  (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是一项课外扩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发展虚拟主机。)

  第  二  课  时

  入情境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1.展示四张图画,看图背诵。

  2.师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听老师报“带颜色”的词,生听词在词语卡上填色。如师报“一片金色的沙滩”,生则把“一片沙滩”涂成金黄色。

  2.“带颜色”读词,如读“一只洁白的海鸥,一片金色的沙滩”等。

  指导写字:(融四察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1.静态观察:读字。

  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2.动态观察:看范写。

  仔细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3.体验观察:临写。

  照样子书写,特别注意老师提示的字。

  4.对比观察:品字。

  写完字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细细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拓展知识:

  说出十个带量词的词组,并写下来。

  第二篇  《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杰出领袖,他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本文讲述的是1933年4月,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为了纪念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课文内容不长,通俗易懂,共三个自然段,配有一幅插图。

  对于毛主席,学生大多只是听过名字,可详细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他们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进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目标:

  1. 认识"忘、挖"等12个生字,会写“井、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4.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重点。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 收集到的毛主席的图片资料及小故事。

  3. 课件,放大的课文插图。

  4. 录音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歌曲磁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 课 时

  创设情景引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听歌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好吗?(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说说你都听到了啥?你知道毛主席是啥人吗?(教师简介毛主席生平及主要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文章。(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引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 展示:出示毛主席的放大图片或课件,问:你认识这是谁吗?你搜集到了哪些他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用一两句话简介你的图片。(课件演示毛主席的革命历程)

  (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一、自读:(整体感知,尝试读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1. 借助汉语拼音带问题通读全文:“挖井人”指谁?“立碑”的人也是谁?

  2. 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办法为自然段做出标记。

  (组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读书方式和习惯上要给学生正确引导,不必强求统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识字:(鼓励自主识字,领悟识字办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 在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怎么办?(互相交流认字办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人,查字典……)

  2. 出示儿歌,(见教参142页)指导学生用儿歌中的办法边读边画,自主识字。

  3. 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积极简介识记的办法,合作检测。

  4. 扮演小老师领读生字,并说说读、记这些字时应该注意啥。

  5. 出示"我会读"中的生词,开火车认读。

  (新课标要求“识写分开”,“多认少写”,要想多认,就得有一定的识字办法,因此在认字的时候交流办法至关重要。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使学生渐渐学会用喜欢的办法或适合的办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朗读:(多种方式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1. 调皮的生字宝贝跑回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自己去读一读课文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同座读,小组读……)

  2.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同座练读)

  3. 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准、读流利是感情朗读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尽量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写字指导:(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出示要写的字“井、面、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导观察这三个字写在田字格中的啥位置,说一说怎么写好看。

  (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会看会说,为写好字做铺垫。)

  3. 范写,指导写好“乡”注意第二个“横撇”的位置。

  4. 学生练写,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字:(复现生字词,强化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贝要和大家照镜子,比比谁照镜子的速度最快。

  1. 教师拿出生字卡片和全体学生照镜子。

  2. 同桌同学互相照镜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积极识字的愿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生字,增强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朗读:(读中感悟毛主席的伟大,读出崇敬之情。)

  1. 朗读接力赛:开火车一人读一句,做到四不: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不重复字。读对了,下一位接着下一句读;读错了,下一位重复读前一句。(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

  2. 指导朗读:学生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指导,加以范读。

  3. 出示文中插图,指导读好碑上的话。

  4. 配乐朗读全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感悟:(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升华感情,突破难点。)

  1.这口井和一般的井有啥不同?(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的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2.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谁关心帮助过你吗?你有哪些想法?

  (把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带进课堂,实现情感的迁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基调,训练表达,培养语感,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拓展:(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 根据课文内容,分组合作,试着给课文配上插图。

  2. 了解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进行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吸纳走向表现,由狭窄走向广阔,体现语文综合性的特点。)

  写字指导:(指导写字办法和写字姿势)

  1.“忘、想、念”这三姐妹哪里长得像?

  2.回忆"心"字底的写法,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第一点是左点,不要写成撇。

  3. 学生描红,临写,养成边写边记的好习惯。

  4. 展示学生作品。

  (要注重对学生写字的评价,鼓励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9

  刘枫

  概述

  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选文有诗有文、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内容比第一单元更多一些理性的成份。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朗读训练(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感情)要求有所提高。

  关于《理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去探究诗句的含义。

  诗人在诗中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特别是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以为,完全可以把这首诗作为学习比喻、学习诗歌的范文。

  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在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补充如下问题:

  ——人为啥要有理想?人要有怎么样的理想?

  ——怎么样把远大理想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个问题是对理解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读”,第二课时重点在“悟。

  关于《短文两篇》之《行道树》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神圣感情的体验。

  在道德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在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句话充满哲理,要好好领会。为啥行道树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啥?

  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精髓。

  同时要注意两个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从这两个对比中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还可补充下列问题:

  ——行道树有啥特点?作者歌颂的是啥精神?

  ——课文在写法是有啥特点?

  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读一读张晓风的散文。

  关于《短文两篇》之《第一次真好》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新鲜感觉的体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真正含义,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能力方面,应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实际,探究为啥要珍重第一次。

  抓住“真好”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启发意义,啥该做?啥不该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补充下列问题:

  ——为啥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我们获得怎么样的启示?怎么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啥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么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关于《人生寓言》

  两则寓言,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期望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到该怎么样对待好事?怎么样对待坏事?

  应注意过程和办法的教学,最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准确地概括寓意。

  教学中要点到寓言的特点,渗透文体知识的教育。

  辨清两篇寓言写法上的不同点,第一篇是用童话故事写成的;第二篇作者自己参与其中,充当一个角色,这样的构思值得揣摩。

  《白兔与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让学生多品味。

  作者有言:“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此语可帮助理解《落难的王子》。

  可以补充几个问题:

  ——《白兔与月亮》为啥不编成“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落难的王子》中为啥主人公定为王子?为啥写他的脆弱?为啥把厄运编得如此凶险?为啥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啥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

  关于《我的信念》

  这是一篇随笔,是居里夫人的心灵独白,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其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联系。

  全文的核心是“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弄清两个问题:

  ——居里夫人具有啥样的品质的心理特点?

  ——我们受到怎么样的启发教育?

  前一个问题重在训练分析、归纳的能力;后一个问题则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迁移提升。

  梳理内容,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办法。本课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对课文的内容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还要考虑怎么样排列才有条理。

  课外请学生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同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关于《〈论语〉十则》

  这是十则文言语录,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办法、思想品德修养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三个方面。

  前九章都是格言,最后一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算作格言。因此,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办法,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

  能力培养上要求能当堂成诵,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记住,摘抄下来。

  最好用师生交谈的形式疏通文意,不能要求在讨论中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读过程中,先要简介孔子和《论语》,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于《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语交际》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进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2.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办法。

  4.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注意街头语言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中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指导: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一次语文调查活动。也可以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2. 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提示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制订本小组或

  本人的活动计划。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3.要求学生要将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梳理,把同一类型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在一起,还要注意资料的装帧设计。最后全班交流,让全体学生分享这次活动的快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10

  吴兴旺 2004-8-18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朴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朴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家乡和对妈妈的不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也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就能够勾画人物的神韵。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强化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2、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大。教师要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3、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利用当地民风民俗,使语文课鲜活、有趣。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由谈“个人演唱会”牵出全文,为学习本文作比照对象,以更准确鲜明的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内容、手法等特点。

  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三种场合下的云南歌会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相信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吧 。近几年来,各种个人演唱会风起云涌。你最喜欢谁的演唱会? 能把当时的场面描述一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情绪,活跃气氛。)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评价。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歌会——云南的歌会,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二、学生读书,整体感知全文。

  1、积累字词 迤西yí 熹微xī 凤哕huì 当行háng 出色 规矩

  2、读了全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说得五花八门,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同场合下的民歌演唱会。)

  三、深入理解

  1、进一步读课文,看看三种场合下的演唱会在内容、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与个人演唱会有何不同?(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内交流、总结:a、三种场合下的演唱会,内容上有的侧重于比赛性质 ,有的侧重于自由漫歌,有的侧重于流传性质 ;手法上有的侧重于描绘人物,有的侧重于描写环境,有的侧重于场面描写。b、个人演唱会中的歌者只有一人,是既定的;而云南歌会中的歌者 有多个,可自由参加。c、个人演唱会演唱的歌曲是早已计划、准备好的;而云南歌会的歌唱内容是即兴而作、随意而发。d、个人演唱会的舞台是固定的,显得严肃也辉煌;而云南歌会没有特意搭设的舞台,它 多疑乡村山野为舞台,自然灵动。

  4、教师评价学生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云南歌会的特点 :自然、淳朴、自由、气势壮观。

  5、回读课文 ,进一步领会云南歌会的特点,体味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搜集你学过或听过的几首云南民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体味文中蕴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

  一、1、我们已经了解云南歌会这种民风民俗 ,你喜欢它吗?作者把对它的喜爱都融进了优美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这些词句,并赏析、品味(运用圈点批注的形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可以补充“山路漫歌”中环境描写对人物心情的衬托作用)

  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味文中蕴含的喜爱之情,并摘抄、积累优美的句段

  二、复述

  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种云南歌会场面,口头复述 (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训练口头表达力)

  三、展出搜集的云南民歌,看一看属于哪种歌会形式,动情的唱一唱。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本课时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感情,梳理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文意,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能不能简介一下我们这儿在这一天有啥风俗?(激趣)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标画积累词句。(门楣 粽子 门槛 苋菜 车胤 莫明其妙 曾经沧海难为水)

  2、集体交流阅读感受;梳理文章思路。(端午风俗—故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三、重点研读:1、细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圈点批注、质疑。(思考提示)

  a、 哪些句子或段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b、文中详写了哪几种风俗?目的是啥?

  c、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为啥写到了种种风俗?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收获。

  四、推荐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2、领会文章主旨,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表达思想。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师生共同朗读全文。(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读,体会文章情趣。)

  二、语言赏析:1、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及自己在文中标画的语句,归纳文章语言特点。

  例:a、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b、我的故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c、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d、咬一口油就冒出了。

  2、交流归纳:本文口语色彩浓厚,平淡而有蕴味,不乏风趣。古汉语的点缀也增添了典雅之美。

  3、积累本文具有特色的语言。(抄写或背诵)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浓浓的家乡情结。

  四、拓展延伸:回想一下我们这儿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在日记上简介一下。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以平易也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简介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或教学媒体示范,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在自读中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

  1、感知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3、品味文章平易而也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大家在家或集市上认真听过叫卖声吗?试着吆喝一下,当你听到这些声音时有啥感受?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叫卖声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种街头文化。(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

  (1)积累字词:(会读、会写、会用)

  囿yòu 钹bó 招徕lái 铁铉xuàn 饽饽bōbo 秫秸秆shú jiē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2)读完课文,结合自己以前听到的吆喝声,谈谈自己有啥新的想法?(可以多角度,

  重点谈好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研读课文

  1、 速读课文,针对文章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进行圈点批注、质疑提问。(本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故以学生自读为主)

  2、 小组合作讨论,理解主题:

  主问题:(1)你认为作者简介五花八门的吆喝声时,是否很杂乱,他按啥顺序简介的?

  (2)简介各种吆喝声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啥情感?(怎么样表现的?)

  (3)你觉得本文语言方面有啥特点?举例谈谈。

  提示:(1)从时间方面简介,然后简介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2)对往事一种美好回忆,引人体味生活中浓郁的情趣。

  (3)运用北京口语来写,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举例略)

  3、 选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感情:选择富有蕴味的句段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表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魅力,应注意抢救,把故乡的吆喝或类似吆喝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仿照本文,写出自己的体会。

  五、推荐作业 :根据文中写到的吆喝声,编一个小故事,表演一下。

  《春酒》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由"故乡味" 出发,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怀念故乡、怀念亲人之情。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 ,理解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过程 :

  一、 整体感知,积累字词,初步领会作者的感情。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文末有一句话‘一句话提醒了我,这不是道地的故乡味啊’”请再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所说的“故乡味”究竟指啥味?(快乐的年味 芳醇的春酒味 浓浓的人情味)

  2、 文中渗透着作者啥样的情感?具体体现在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以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朗读、欣赏的语句,要细细品味,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写本文,有对童年的快乐、幸福的回忆,但更多的是对亲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怀念。“思乡”是历代文人经常表现的一大主题,你读过哪些思乡的诗文?说一说,读一读。

  2、下面让我们以作者的心情,结合本文写两句诗。(爆竹声声庆新春,春酒杯杯 念乡情)(月是家乡明,酒是故乡醇)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这种人奇在何处。

  2、理解文章语言特点。3、练习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1、释题激趣。“奇”人必有超人这处,他们“奇”在何处呢?

  二、 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初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在啥地方,给你留下了啥印象?)

  三、 深入理解,品味语言:(一)、速读课文,圈点批注。1、“刷子李”“泥人张”的不凡之处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手法)

  2、二人的处世态度在今天能行得通吗?(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3、结合课后练习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集体交流学习收获。(语言特点: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生动风趣,富有表现力)

  四、 拓展延伸: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写出“奇”处的写法,写一个你身边具有特点的人物。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11

  秋季的风铃 

  教材简析: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写得情景交融,以景传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诗人用他们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那色彩各异、形象鲜明的诗境之中。《归园田居》表现的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乐于农耕的思想,《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这首诗写的却是边塞的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表达的是初次离乡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游山西村》表达了陆游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教学设想: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描写农家村居生活,《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都通过画面展示不同虚拟主机内景物的风貌,可打乱课文的原顺序,把它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朗读体味诗的语言美,通过Lenovo与想象领会诗的意境美,通过讨论加深对诗的印象。

  2.教学本课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朗读并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感知古代诗歌的内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可从陶渊明辞官归隐设趣导入  ,也可从一般人们旅行都到景色区,而古代有一个诗人陆游就与众不同,他去游乡村,他怎么游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预习课文

  结合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四)品味诗意

  1.对陶渊明和陆游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同学们认为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写得好?说一说理由。(开放式,不求统一或标准。)

  3.质疑探究

  ①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

  ②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啥问题?说出来大家交流。(教师可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说,不要急于下结论。)

  4.发挥Lenovo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两首诗写的画面或场面的内容说出来。

  (注意在同学们说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品味诗的意境)

  5.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也一村”一联——

  ①艺术上的特色;(简单渗透对仗的知识)

  ②用投影仪或发放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揣摩这两句诗的运用:

  材料一:天发股份公司早就想获得成品油的批发资格。但是呢,由于国家政策将成品油的批发经营权收归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由他们垄断全国的成品油批发销售。这样,一方面, 天发股份公司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被中止,不能开展成品油批发及仓储经营业务,导致公司投资数亿元建成的三大油库等优质资产不能充分利用,处于低负荷的运转状态;另一方面,进油渠道也受到两大集团的控制,成本居高不下,毛利率下降。天发股份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几年后,天发股份终于如愿以偿拿到成品油批发牌证。

  材料二:中国中场球员李铁在未来的三年中,将以正式加盟球员的身份代表英超球队埃弗顿队征战英超赛场。李铁在上个赛季以租借的形式从辽宁队转会到埃弗顿队。李铁在租借期满后的正式转会过程中却因为欧洲足坛经济不景气产生了一些波折。最终,在中国东莞星河传说商住区建造有限公司的出资帮助下,各方解决了转会费上的分歧,促成李铁能能够成功转会英超埃弗顿。

  ③引导学生从运用和感悟中,体会诗句的哲理,它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比较赏析这两首诗有啥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写的是乡村生活;

  ——不同:作者的身份不同,陶以农民身份,陆以客人身份;陶写了自己一个人,陆写了欢聚的许多农人;陶诗用语朴素不加修饰,陆诗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陶心情闲适,陆心情喜悦;陶用的是五古,陆用的是七律。(尽量让学生引用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五)巩固教学

  1.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当堂背诵;

  2.请学生默写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同桌互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的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一课时所学的两首诗

  ——《归园田居》表现诗人辛勤劳动的诗句

  ——《游山西村》表达陆游对乡村淳朴民风喜爱、留恋的诗句

  ——《游山西村》比喻困境中蕴含希望的诗句

  (二)导入  新课(学生在七年级之前已学过李白和王维的诗,可从这里所选的诗与以前所学的诗不同之处入手激趣导入  )

  (三)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

  ①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

  ②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读,个案指导)

  ③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或齐读)

  (四)品读诗意

  1.对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古代诗人同学们了解多少?请简要说一说。

  2.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首诗描写的画面。

  ①《使至塞上》写的是啥情景?(抓住“边塞风光”即可)

  ②诗中的“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么样的心境?(学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③体味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重在体味诗句的画面感。课后练习三的内容学生可以参看,但不必照搬,不强求惟一,鼓励发散思维。)

  ④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读这首诗的感受描绘出来。(开放性,不求统一)

  (5)《渡荆门送别》写的是啥情景?(描绘舟过荆门时的所见景色)。

  ⑥想象一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画面,说出自己的话把感受。(提示学生可结合地理课的有关知识Lenovo)

  3.、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写法上:都是诗中有画,写不同虚拟主机内景物的风貌,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都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情绪。

  ②内容上:王诗写西域,写大漠,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李诗将长江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③形式上:都是五律,但也有不同,王诗仄声起韵,李诗平声起韵。(适当渗透一点格律诗的音韵知识,但不能也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④同学们对这两首诗还有啥其他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五)巩固教学

  1.将诗中的好句子默写出来。

  (六)布景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从这四首诗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图画描绘出来。

  注:括号内文字仅供教师上课时参考。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学刘枫

  作者邮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12

  刘枫

  概述

  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选文有诗有文、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内容比第一单元更多一些理性的成份。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朗读训练(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感情)要求有所提高。

  关于《理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去探究诗句的含义。

  诗人在诗中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特别是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以为,完全可以把这首诗作为学习比喻、学习诗歌的范文。

  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在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补充如下问题:

  ——人为啥要有理想?人要有怎么样的理想?

  ——怎么样把远大理想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个问题是对理解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读”,第二课时重点在“悟。

  关于《短文两篇》之《行道树》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神圣感情的体验。

  在道德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在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呢,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句话充满哲理,要好好领会。为啥行道树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啥?

  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精髓。

  同时要注意两个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从这两个对比中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还可补充下列问题:

  ——行道树有啥特点?作者歌颂的是啥精神?

  ——课文在写法是有啥特点?

  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读一读张晓风的散文。

  关于《短文两篇》之《第一次真好》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新鲜感觉的体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真正含义,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能力方面,应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实际,探究为啥要珍重第一次。

  抓住“真好”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启发意义,啥该做?啥不该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补充下列问题:

  ——为啥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我们获得怎么样的启示?怎么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啥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么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关于《人生寓言》

  两则寓言,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期望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到该怎么样对待好事?怎么样对待坏事?

  应注意过程和办法的教学,最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准确地概括寓意。

  教学中要点到寓言的特点,渗透文体知识的教育。

  辨清两篇寓言写法上的不同点,第一篇是用童话故事写成的;第二篇作者自己参与其中,充当一个角色,这样的构思值得揣摩。

  《白兔与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让学生多品味。

  作者有言:“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此语可帮助理解《落难的王子》。

  可以补充几个问题:

  ——《白兔与月亮》为啥不编成“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落难的王子》中为啥主人公定为王子?为啥写他的脆弱?为啥把厄运编得如此凶险?为啥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啥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

  关于《我的信念》

  这是一篇随笔,是居里夫人的心灵独白,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其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联系。

  全文的核心是“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弄清两个问题:

  ——居里夫人具有啥样的品质的心理特点?

  ——我们受到怎么样的启发教育?

  前一个问题重在训练分析、归纳的能力;后一个问题则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迁移提升。

  梳理内容,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办法。本课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对课文的内容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还要考虑怎么样排列才有条理。

  课外请学生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同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关于《〈论语〉十则》

  这是十则文言语录,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办法、思想品德修养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三个方面。

  前九章都是格言,最后一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算作格言。因此,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办法,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

  能力培养上要求能当堂成诵,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记住,摘抄下来。

  最好用师生交谈的形式疏通文意,不能要求在讨论中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读过程中,先要简介孔子和《论语》,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于《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语交际》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进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2.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办法。

  4.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注意街头语言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中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指导:

  1.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一次语文调查活动。也可以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2. 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提示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制订本小组或

  本人的活动计划。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3.要求学生要将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梳理,把同一类型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在一起,还要注意资料的装帧设计。最后全班交流,让全体学生分享这次活动的快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篇13

  花园中学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一篇鲁迅的散文诗《雪》和四篇不同作家对《雪》文的评论文章组成。要求学生能就相同的文章产生不同的观点,并敢于表达。读《雪》有自己的见解,而看对《雪》的四篇评论是对自己观点和见解的一种比较,一种深入,或是一种启发。读《雪》是读四篇评论的基础,而四篇评论是对《雪》更全面深入的剖析。

  二、单元教法分析:

  本单元将打破常规课文篇目的限制,把五篇文章整合到一起,以“我看《雪》”的专题探究形式、小组合作的办法展开学习。先读《雪》产生自己的探究专题,撰写小论文;再读四篇对《雪》的评论,修改自己的小论文;最后小组合作交流,产生本组的“论文专集”。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3课时

  第一课时   精读《雪》   确立专题    撰写论文

  第二课时   细读评论     取长补短    修改论文

  第三课时   小组交流     评改论文    全班交流

  四、单元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敢于表达;

  2、能辨证的看待他人个对同一篇作品有不同的见解;

  3、能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撰写评改小论文,产生有质量的探究成果。

  五、教学步骤 :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

  今天,我们用专题探究的形式来学习鲁迅的美文《雪》。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可以反复的多读几遍。就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特点、写作办法等角度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探究专题,准备进行探究。

  要求:1、专题名称要简洁明了;

  2、专题要有一定的质量和深度,有探究的价值。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确立专题名称。

  (三)教师示例,学生比较修改,大班交流专题名称。

  1、教师示例:老师先看了《雪》,拟出了以下值得探究的专题名称,仅供参考。

  ☆简洁传神的景物描写

  ☆“雪”形象的背后

  ☆“雪”的形象与鲁迅的人格

  2、学生比较老师的示例,修改自己的专题名称,向全班提出有价值的专题名称。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组合成4-5人的合作小组。

  (教师有意识的激励学生选择有难度、有深度的研究专题。)

  (四)再读课文,就选择的专题独立撰写2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五)课后学习:完成课堂内没有完成的小论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

  昨天,我们写了自己的小论文,这其实是对《雪》文的一种评论,有四位作家也写

  了对《雪》的评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见解是否和你不谋而合呢?

  (二)学生细读四篇评论,找出与自己见解相同的内容。

  (三)学生自觉修改自己的小论文,可适当引用评论中的内容。

  (四)课后学习:完成对自己的小论文的修改。

  第  三  课  时

  (一)导入  :直接导入  。

  (二)小组交流自己的小论文,选出最能体现本组探究专题的一篇论文,群策群力修改,润色,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三)全班交流并评价各小组的探究成果。

  评价要求:1、探究结果与所选专题是否吻合;

  2、语言是否简洁明了;

  3、是否还有补充意见。

  (四)教师总结。

  (五)课后学习:

  把本组的小论文合成一本,取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形成“论文专集”,在“学习园地”里展出。

推荐站内搜索: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教资报名2021报名入口官网、陕西成人高考教师业务学习心得体会、西安工业大学专升本、暑期社会实践日记、公务员考试网、演讲稿格式范文、考公务员的要求和条件、自考考场查询、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精选13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8940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