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设计(通用13篇)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母亲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母亲面前的具体表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也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设计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学者宠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要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促其在自主、自读、自悟中自得,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
【设计特色】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话沟通,促进发展。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知识与能力)
2、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理解老爷爷为啥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过程与办法)
3、欣赏课文的内容,体会母亲的辛苦,懂得关心、孝敬父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理解老爷爷为啥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小孩,小孩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6个新字、会写4个生字。
2、读通、读熟课文,感知大意。
二、教学过程
1、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⑴ 看到几个儿子?
(出示课件:三个儿子)
⑵ 出示老爷爷说的话:“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到一个儿子。”
⑶ 设疑:
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一个儿子呢?
⑷ 揭题:
23 三个儿子。
(齐读课题,指导轻声)
设计意图:质疑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的驱使下,儿童会积极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学生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2、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⑴ 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⑵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⑶ 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① 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② 也一个母亲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③ 三个母亲拎着水桶回家去。
④ 水直晃荡,三个母亲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⑤ 另一个小孩跑到母亲跟前,接过母亲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⑷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自己是怎么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⑸ 全班交流识字办法。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这一环节,虽然只是简单的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记住这些字的,但小孩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能增强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自信心和勇气。
⑹ 游戏检查识字:
① 开火车认读。
② 听音举卡片。
③ 送生字回家。
⑺ 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正音。
⑻ 你有啥问题要提吗?有问题要考考大家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简单的可当堂点拨。
设计意图:“你有啥问题考考大家?”这是一个思维难度较大、有多种结论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自己也能当老师,学生的积极性就高了。这个小环节花时不多,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示,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生字书写,示范指导:
⑴ 出示“我会写”中的“拎、甸、桶、停”四个单字。
⑵ 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啥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啥。
⑶ 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⑷ 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突出难字的学习,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让他们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巩固字词,会写“聪、胳膊、晃荡”;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道理。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⑴ 复习生字词语,学写“胳膊、晃荡”。
⑵ 真诚地表扬:你们可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会认了,还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真了不起!
⑶ 小孩子,老师是这样表扬你的 ,那你们的母亲是怎么表扬你的呢?
(学生自由表达)
⑷ 你能学着当当母亲吗?说啥,是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呢?
(学生自由表演)
⑸ 今天,有三个母亲也在夸奖自己的小孩,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母亲表扬小孩的话。
设计意图:在复习生字词的时候,利用老师真诚的表扬,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母亲的夸奖,为后面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是小孩们表达真实感情的需要。同时,在讲述母亲的话的同时,提高要求,让小孩们把母亲的动作和神态也表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加工,一个为自己的小孩而感到骄傲的母亲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小孩们的面前。
2、自读自悟,体验阅读:
⑴ 三个母亲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小孩的,请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母亲表扬的话。
⑵ 把自己当成母亲,去读一读母亲的话,读出母亲的感情来。
⑶ 交流:
把自己找到的三个母亲的话读给大家听。
⑷ 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母亲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也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现的好地方,把自己最好的读出来,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进步。同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博采众长,吸取别人的经验能让自己迅速成长。
3、朗读交流,感受乐趣:
⑴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⑵ 第一个母亲的话: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① 请一位小孩子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母亲了没有。
②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这位母亲,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啥呀?
③ 交流提高:
有这样的儿子可真是让人骄傲,各位母亲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⑶ 第二个母亲的话: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① 第二个母亲是否也骄傲、自豪呢?谁来读读。
(指名学生朗读)
② 朗读、评价。你们觉得这个母亲读的怎样?
(适当点拨,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③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设计意图 :在第一个母亲的练习朗读时,学生已经初步明确了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味儿。所以在读第二个母亲的话时,就只需要稍作点拨就行了。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会有更多的收获。
⑷ 第三个母亲的话:
(课件出示:“有啥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① 第三个母亲也像前两位母亲一样吗?这是为啥呀?
(课件出示“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② 这你从她的话里知道这是一个啥样的母亲?
(谦虚,不炫耀,朴实等)
③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读给同桌听听看。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并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学习朗读,发展语感,同时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4、自主发现,升华主题:
⑴ 母亲心目中的儿子:
聪明能干。
(板书 聪 指导看字形)
⑵ 听师范读第8自然段:
① 让学生用耳听,你仿佛听到啥?
(母亲喘气声,水晃荡声等)
② 让学生用眼看,你仿佛看到啥?
(母亲流汗,弯着腰很累的样子)
③ 让学生用心体会用口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聪”是本课要求写的字,此时的书写指导很巧妙地与理解课文连在了一起,既让学生能记牢这个字,了解这个字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水很沉,为下文的学习作好辅垫。
⑶ 面对如此沉甸甸的水桶,不同的儿子有不同的做法,老爷爷看到了,怎么说的呢?
(自己找伙伴合作表演,三个儿子,三个母亲,一个老爷爷。)
⑷ 随即采访老爷爷:明明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⑸ 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小孩,才是真正的小孩。)
⑹ 练习:
这个母亲还会和老爷爷说啥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设计意图 :给课文补上空白,进行了一个拓展练习,同桌两个人续编对话,让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也能深切体会到作为一个小孩,要成为必须孝顺父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小孩。
5、回顾课文,拓展提高:
⑴ (出示课件:人物图)瞧,母亲、儿子、老爷爷都站在我们面前,你最想对谁说,说啥呢?
⑵ 你觉得该怎样孝敬父妈妈?
设计意图 :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一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⑶ “为人子,方少时”,古时候有一个小黄香,他就是孝敬父母的好小孩。讲述黄香孝亲的故事。
设计意图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这个小故事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有关的诗词故事,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引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正确书写4个字。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小孩子,今天有三位像你们一样可爱、乖巧的小男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咱们一起来学习23课《三个儿子》吧。
(板书课题:师指题)
师:一起来读读题目。
二、认读生字
1、划生字:
师:好,下面就打开课本23课,请用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读的时候还要用“──”把生字词找出来然后标上拼音,现在开始。
2、生自由读生字:
师:同学们,生字宝贝从你们的书本里跳了出来,你们在下面先把它们认一认、读一读,然后读给你们的同位听,看谁能把生字宝贝读准?
3、抽生读生字:
师:谁把生字宝贝读准了?
师:还有谁想来吗?
师:看谁比他读得更好?
(齐读生字)
师:恩,读得真不错,大家一起来读读吧。
4、小组比赛读生字:
师:那咱们就来个比赛,怎样?(好)一个小组读一个词看哪个小组读得也快也准。
5、“去掉拼音”读生字:
师:老师把生字宝贝的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认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
6、“开火车”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多积极啊!下面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那里开?)再来!还想来吗?
7、男女生比赛读生字:
师:恩,还有那么多同学想读,这样吧!咱们男女同学再来个比赛,好不好?
三、认记生字
1、记生字:
师:同学们,你们的小嘴巴读生字那么厉害,那你们的小脑袋能把生字记好吗?(能)真棒,下面就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同位之间说一说记生字的办法,开始。
2、生简介记生字的办法:
师:哪个同学能把记生字的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办法吗?
3、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记生字的办法可真多啊!你们都把生字记好了吗?
四、运用生字
1、用生字词说句子:
师:记好了?现在老师把生字宝贝送进句子里,你们还能把它们读好吗?
生:能。
⑴ 谁想来读读这个句子?(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恩,岑老师想考考大家,谁能够用“聪明”来说一句话?
⑵ 好,第二个句子谁会读。
(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
⑶ 第三个句子男同学来读读行吗?
(行)
⑷ 第四个句子我们一起加上动作来读读,好不好?
⑸ 第五个句子我们让给女同学来读读。
2、生选词填空:
师:同学们刚才生字宝贝跑出去迷路了。
⑴ 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这个同学做对了没有?好,你真会做题!)
老师想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读读这个句子。
⑵ 谁还想来帮生字宝贝呢?
(他说对了没有?恩,你真会想问题!)
老师想请第二和第三组同学来读读?
⑶ 还有两个生字宝贝谁去帮它们呢?
(生字宝贝谢谢你的帮忙!)
老师想请第三和第四组同学来读读?
⑷ 还有最后一个生字宝贝,谁最勇敢把它用回家?
(你真个勇敢的小孩!)
这个句子老师想让第七组同学读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导写“拎、桶、晃、”三个字
师:刚才同学们记生字真有办法!,相信我们班同学也能把生字写好的。不过在写字之前,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能看出这三个生字要注意地方。
(出示课件)
2、师范写:
师:好拉!现在拿起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生仿写生字: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怎么样写好这些字了吗?(知道)那你们打开书本107页,在田字格里把这三个字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注意把腰挺直。
4、评价生写的生字:
师:好拉!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这两个同学的字写得怎样?
(谁来评一评)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字。
(还有谁想来评评?)
六、通读全文
1、师范读全文:
师:同学们写字很漂亮也很认真,而老师也想来读读课文,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样把课文读好吗?听的时候把你喜欢的那些段找出来。
2、自由读喜欢的一段:
师:你们也想来读读吗?(想)那你们在下面把自己喜欢的那些段多读几遍然后读给你们的好朋友听听。
3、抽生读自己喜欢的一段:
师:刚才,你们的小伙伴都听到你们朗读课文,那你们现在能把喜欢的一段读给全班的同学和老师听听吗?
(抽3~4生)
七、总结
今天,我们跟很多的生字宝贝交了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三个儿子,收获可真多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在朗读中感受妈妈对儿子的爱,感受老爷爷话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感受母爱,学会孝顺、体贴妈妈。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三个儿子》的第一课时。
在这个课时里我拟定了以下的两点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安排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让学生在通过视觉感知三个跟他们年龄相近的小男孩进而导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当中。
二、认读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读生字的办法让学生有层次地去认读生字。
三、记生字
记生字是在熟读生字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对学生的识字提高了一个台阶,要求学生不仅会读这个词而且能够在脑海中初步建架这个生字。
四、运用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记生字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把生字运用语言环境中和生活实践当中。
五、指导写字
写字是低年级学习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师范写,生仿写,评字这些环节,其目的是让生通过观察,仿照,对比去提高和改进自己的写字水平。
六、通读全文
这个环节中,本班学生仿照能力比较强,针对这个特点我设计了师范读这个部分。师范读完就放手让学生去读去体会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这节课中成功的是:
1、我能够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了提出的教学目标而且能有效地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
2、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比较配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对的强。
然而这节课失败的地方是:
⑴ 我对新改的教案还是不够熟练,使得在授课的时候有出现忘记教学环节的情况,这是不应该出现的毛病。
⑵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态欠缺自然。也许是紧张的原因和对教案不熟悉的关系使得自己心里有种不踏实的感觉而导致忽视了教态与自然。
⑶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当学生回答完一道题目的时候老师都忘记了给学生及时的表扬,进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形式也相对比较少。
⑷ 在教学的环节中还有欠缺的地方如课件的颜色比较鲜艳可能影响学生的视觉;通读全文的部分没能让学生带着目的地去读通读懂全文。
⑸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失败的就是没有有效地掌握授课的时间,提前结束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没能将课文熟读,也就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一次识字教学中,我有得也有失但是呢从中我认识到自己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把识字教学做得更加好。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3
篇一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小孩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小孩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孩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例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小孩们回忆“你的母亲是怎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进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小孩,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积极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悦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进而激发出学习的不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小孩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篇二: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母亲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母亲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也厚重的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用质疑解疑为手段,深入文本进行研究,揭示文本主题
“明明是三个儿子,为啥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以此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接着以感受“水很重、母亲提水辛苦”为切入点切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体悟,抓住“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等词感受理解。
二、教学时,我以感情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三个母亲不同的心态,帮助理解文本主旨。
先抓住三个妈妈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小孩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啥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小孩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我设计了让小孩当作是母亲,读一读母亲夸奖儿子的话。然后随机采访“母亲们”他们在夸奖小孩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得?学生说的话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我为我的儿子骄傲!我为我的儿子自豪!我的小孩是最棒的!......”在读第二个母亲夸奖自己小孩的话时,我改变了方式,让一个学生读,然后随机找学生来评价他“你认为他读的怎样?”到了第三个母亲那里,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那个母亲的心情,学生说出了那个母亲心情平静、平淡,那个母亲很谦虚,而且学生真的读出了这样的语气。
这节课让我很欣慰的是学生们朗读的很到位,读得有感情,在课堂上不是学生不会说,而是教师引导不到位学生才没的说,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就很容易能调起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个儿子》这一课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生的潜力,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到位,学生就能发挥得体。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4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断
安徽省芜湖市利民路小学 江飞飞
【片断】
1、拓展:
⑴ 如果前面两个小孩,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小孩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也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母亲的好小孩。
⑵ 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 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⑴ 学习母亲的话。小孩子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母亲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啥?
⑵ 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小孩会怎么想,也会怎么做呢?
⑶ 学到这儿,小孩子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小孩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断
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 李海萍
【片断】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⑴ 这句话是啥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啥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母亲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⑵ 你有啥问题要问这个母亲。
生2:你的儿子真的没有啥特别的吗?
2、表演:
(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小孩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母亲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小孩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啥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我干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啥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
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也有啥新想法。
《三个儿子》教学片段设计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第三小学 张花庆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母亲拎着沉重的水桶迎面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母亲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啥特别地方”的儿子,却接过母亲手中沉甸甸的水桶,一声不响地走了,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4、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为父母分担重。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啥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字词过关(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曾经为父妈妈做过哪些事?有啥感受?
(生兴高采烈,列举事例)
三、引导
你还记得你的母亲是怎么样表扬你的吗?
(生面带微笑,自豪而骄傲,个个争先恐后地汇报。)
四、进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母亲也在夸奖自己的小孩,你们想不想知道她们是怎么样夸奖自己的小孩的?
(找出母亲表扬小孩的话)
五、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你把自己当成母亲,去读一读母亲的话。读出母亲的感情来。
(四人一小组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母亲的语气。)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母亲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3、请一个小孩子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了母亲没有?
(读完后采访他当时的思想感情。)
问:这位母亲,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您一边说,一边在想些啥呀?
生:我在想:我的儿子真了不起!
4、交流提高:我也为您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母亲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
(生练读,把练习结果表现给同桌看。)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母亲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母亲是怎么样夸奖自己的小孩的?也请几个小孩子来读一读。大家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朗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母亲”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母亲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生:(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师:夸夸他!
⑵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趁热打铁)
6、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母亲的话:“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母亲都夸奖自己的小孩,第三个母亲却啥也没说,这是为啥呀?
(体会第三个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是啥样的心情?)
⑵ 通过朗读来体现: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啥特别的地方。
(语气很平常)
⑶ 自由练读,感受第三个母亲的平常心。
六、自主发现,从细小处见真情
1、自读课文第七小节,想想你发现了啥?三个母亲打完水回去,在路上发生了啥事情?
(提示。)
2、汇报:
水很重、三个母亲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水重的?你能用朗读来体现水很重以及母亲很辛苦吗?
(通过朗读为课文后来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作铺垫,体会第三个儿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到了,他们分别是怎么样做的?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立刻拿出笔来,积极地寻找句子)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⑴ 一个小孩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⑵ 一个小孩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⑶ 另一个小孩跑到母亲跟前,接过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激起共鸣:
“你觉得哪一个儿子表现最好?最后一个小孩是怎么想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第三个儿子表现最好。母亲特别辛苦,非常吃力。让我来帮母亲提水吧!
7、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第三个儿子的母亲会想啥?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啥?
(充分说。他的母亲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小孩会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小孩歌声动听,但他知道关心母亲,帮助母亲分担重担。老爷爷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吃力地拎着水桶,并积极地接过水桶。他才是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小孩。)
七、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1、提出疑问:
明明有三个儿子,为啥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
2、全班参与讨论,提炼中心:孝敬父母的小孩,才是好小孩。
(师热情地给予鼓励:大家说得真好!生得到老师的夸奖,个个喜形于色、兴高采烈……)
八、拓展
出示小黑板:
你认为该向哪个小孩学习?为啥?
你觉得应该怎么样孝敬父母?
你平时也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的?
(生沉浸在思考当中,下课。)
【设计理念】
生活化,同时也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并拥有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小孩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快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 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虚拟主机,让小孩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合作探究,真实体验,从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设计评析】
1、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平时母亲对自己的表扬,让小孩们马上就进入了兴奋状态,为后面的课文朗读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进入新课时,创设情境,让小孩们转换角色,扮演母亲去朗读文中母亲夸奖儿子的话,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发掘人物内心,感同身受,很快地体会到一个母亲在简介自己的小孩时是怎么样的骄傲和自豪。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放开手脚让他们去读、去悟,会有更多地收获。我设计学生自读、自悟、自演母亲的话,感受三个母亲的不同语气和心情,使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有了各自不同的体验。除了能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本的含义进行正确的表达外,还让小孩们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学习办法,并根据这些办法去自主学习。
4、自主发现是新课程标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设计的六部分设计了一个自主发现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读书、体验和激发共鸣,感悟人物的真情。学生通过第三个儿子默默无声的表现,立刻就能体会到:一个好儿子的好,不能光表现在会翻跟头、会唱歌上,而应以实际行动去分担母亲的重担。此时,学生已模糊地意识到,啥样的小孩才是好小孩。
5、最后在通过第七部分的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全班学生的共同讨论,使本来处于模糊状态的同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在老爷爷的话的启迪下,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小孩,要孝顺父母,懂得为父母分担重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好小孩。这个设计环节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成为整堂课的高潮部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第八部分拓展中设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自我差距,激发小孩们孝顺父母的心愿,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小孩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啥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办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怎样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6
背景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三个儿子》向我们展现的是妈妈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小孩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母亲,当他们的母亲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儿子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母亲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啥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母亲跟前,接过了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啥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母亲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案例描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师:【出示水桶生字卡片】
瞧,这是啥?它可以用来做啥?(生:装水)你们瞧,陈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小水桶,想不想拎回去一个?读得也快也准的,老师就送你一个。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哎哟,小孩子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竖大拇指)
2、导入新课:
师:在没有自来水的从前,人们都要用这些小水桶去打水。看,有三个母亲提着水桶去打水,在井边聊起了自已的儿子,你们想去认识认识这三个儿子吗?
【贴三个儿子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4页,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找出三个母亲评价自己小孩的话。用“_____”划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划句子)
师:老师想请三个同学给读出来。
(三名同学读)
【生边读边课件出示三个母亲的话】
师:好,下边就请你们把自己当成母亲,自己读一读三个母亲的话,读出母亲的感情。
(自由练读)
(二)朗读三个母亲的话,体会阅读乐趣。
师:读得怎样了?各位“母亲”们。
交流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母亲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第一位母亲怎么样评价自己的小孩。
(指名读)
(板:聪明 有力气)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通顺,只是声音不够大。不太像母亲。
师:你真会评价。那你再来读读?
(生读)
师;这位母亲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真不错,如果能加上母亲的动作和表情就更好了。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你来试一试。`
(生加动作读)
师:真棒。你学得真像。
师(面带微笑):母亲们,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来,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夸夸他------(齐读)
交流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母亲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 生自读自悟:
师:同学们,你们瞧,一个母亲夸奖了自己的小孩,另一位母亲也不甘示弱。她也是怎么样夸自己小孩的呢?请一位同学读读。
(指名读)
(板:好嗓子)
师:这么棒的儿子,我们再一起骄傲地夸夸他吧。
(齐读第二个母亲的话)
交流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母亲的话。:“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师:谁来读?
(指名读第三个母亲的话)
1、 提出疑问:
师:这位母亲,别人的母亲都爱夸奖自己的小孩,您为啥说自己的儿子没啥可说的,没啥特别的地方呢?您是怎么想的?
生:我的儿子不聪明,没有力气。
师:您能用上刚学过的既……也……来说说吗?
【课件出示句式】
生:我儿子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师:因此,这位母亲平淡地说:——引读
2、找到情感共鸣:
师:也许这是一位很谦虚的母亲,她可能会想:——
生:我可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儿子。
师: 因此,这位母亲谦虚地说:——引读
师:我们刚才读到前两个母亲都特别骄傲。只有这个母亲非常谦虚。你们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齐读)
师:真是谦虚、朴实的母亲!
3、再一次体会三个母亲不同的心情:
【课件出示三个母亲的话】
师;小孩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三个母亲的话。
(生齐读)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体会水重,感受母亲的辛劳:
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母亲也打完了水,拎着水桶,走回家去。
(师配乐范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母亲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一块来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使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呆会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哪个词令你感受最深,为啥呀?)
(生汇报)
【课件相机出示】
生:从“走走停停”我体会到水太重了,要走一下停一下。
师:课文11自然段就有一个词说明水很重的,找一下,那就是?
生:沉甸甸。
师: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啊!所以母亲们太累了,要走走停停啊!
师:你也从哪个词体会到啥呢?
生:我从“痛”“酸”体会到母亲很累。
师:你站起来指给我们看看,哪儿酸、哪儿痛?
生:(边指边答)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为啥这么酸?这么痛啊?
生:因为水很重,母亲很累。
师:你也有啥体会呢?
生:我从“晃荡”体会到水很满、很重。
生:我从“晃荡”还体会到母亲们胳膊痛,腰酸。
师:是啊,看!(演示)水太满太重拉,这时母亲们胳膊痛,腰酸,手都没法均匀地用力,所以水桶都两边摇动起来了,这就是“晃荡”。
2、写生字
师:“晃荡”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本,我们准备来写写。
①写“晃”字
师:“晃”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日字头。
生:我用加oneplus记住“晃”字,“日”加“光” “晃”。
(生观察教师写生字)
(师边写边说):“晃”字先写日字头,从上到下写,横折的折要写在竖中线过一点。下面“光”字先写中间一竖,再写两边点、撇,下面竖弯钩注意写在竖中线左一点。
师:我们来写写。
(生练写“晃”)
②写“荡”字
师:“荡”字怎么记?
生:上下结构,草字头。
生:草花头加汤水的“汤”。
(师边写边说)“荡”字先写草花头,再写三点水,中间一点写在横中线,最后写横折折折钩再加两撇,注意横折折折钩是一笔啊。
师:现在请同学们写一写。
(生练写“荡”)
3、引出问题:
【出示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母亲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读读这两句话,再次体会母亲的辛劳。
(齐读)
师:这可是一桶——(生:沉甸甸的)水,我们再一次感受水的重。
(合作读)
师:这样重的水,这时候,母亲们最希望的是啥呢?
【出示发散练习:1、一个母亲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母亲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个母亲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一个母亲擦去额头的汗水,说:——?
生:我的力气大的儿子在哪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一个母亲敲敲直不起来的背,说:——?
生:如果我的家能离井边近一点就好了,不用提得这么辛苦。
师:另一个母亲捏捏发酸的手臂,说:——?
生:我很累啊,儿子啊,快来帮帮我提水啊。
师:母亲们多么希望儿子们能帮忙。 瞧,他们来了,【课件出示三个儿子图】
师:几个儿子来了?——明明是三个儿子,可是老爷爷却说:——
生读:【课件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啥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呢?
(在课题23、三个儿子旁加上问号)
(板: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课件出示老爷爷的疑问】
师:请大家继续读课文9到13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4、解答老爷爷的话:
师:为啥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生:因为只有一个小孩替母亲提水桶。
师:是哪个小孩帮母亲提水桶?
(师指黑板贴图)
生:第三个儿子。
(板:提水桶)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指黑板第三个儿子图)小孩的表现。
【课件出示“另一个小孩跑到母亲跟前,接过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生齐读)
师:这不是普通的水桶,这可是——(生:沉甸甸的水桶。)
师:多重的水啊!读!
(齐读“另一个……”)
师:如果你就是第三个小孩,你为啥要帮母亲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呢?
生;因为母亲拎水很重,所以帮助她。
师:你真孝顺母亲。
生:因为我不想母亲太辛苦。
……
师:你真关心母亲。只有你懂得母亲的辛苦,帮母亲分担,只有你懂得用行动孝顺母亲。
师:那其他两个儿子也在干啥呢?
生:一个小孩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小孩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板:翻跟斗) (板:唱着歌)
【课件出示一个小孩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小孩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小孩跑到母亲跟前,接过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多重的水呀!母亲提得多累呀!要是有人能帮帮她们该多好呀?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小孩(引读)一个小孩只顾着——一一个小孩——另一个小孩——
师:你们能再说说这三个小孩的表现吗?
(合作读)
【课件出示一个儿子 。
一个儿子 。
另一个儿子 。】
5、练习
师:如果把量词个换成只,一只——一只——另一只,你还会说吗?
【课件出示一只 。一只 。另一只 。】
(指名说)
师:想想,还能把量词换成啥呢?
【课件出示一( ) 。一( ) 。另一( ) 。】
……
6、小结,体会“孝敬”美德。
师: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老爷爷只看到这一个儿子。
(搽去两个问号)
师:因为当看到母亲拿着沉甸甸的水桶时,第一个聪明力气大的儿子只顾着翻跟斗,第二个好嗓子的儿子只顾着唱歌,只有第三个没啥特别的儿子帮母亲拿水桶,他用行动帮母亲分担了辛劳,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孝顺母亲的好儿子。
(板:孝顺)
四)、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师:是啊!父亲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生:孝顺父母的小孩。)才是——(生:真正的好小孩。)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来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那你觉得还可以帮父亲母亲做些啥事儿来孝顺他们?
生:我要帮母亲做清洁。
生:我也要学着做家务,替母亲分担。
生:我再也不调皮了,以后要听父亲母亲的话,在学校好好表现。
生:对,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秀成绩来回报父母。
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爸妈手心里疼爱着长大的。
【课件:母爱图片配乐播放】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父亲母亲。
师:让我们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回忆父亲母亲对我们最真挚的爱,拿出你们准备的心形卡片,写下你最想对父亲母亲说的话、最想为父亲母亲做的事。
(同学们自由书写)
(写好的就贴到黑板的感恩树上)
师:小孩们,你的母亲此时此刻一定感应到你们的心声的。
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呼喊------(母亲、我爱你!父亲,我爱你!父亲母亲,我爱你们!)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图片 第二个儿子图片 第三个儿子图片
聪明、有力气 好嗓子 孝顺
翻跟斗 唱着歌 提水桶
教学反思:
课文《三个儿子》讲述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母亲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母亲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啥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母亲拎水桶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呢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怎么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而不是通过枯燥的讲大道理来实现呢?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小孩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啥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小孩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这样的处理:首先以水桶生字卡片复习生字,再以三个母亲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指导学生读准三个妈妈在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然后讲述三个妈妈提水回家,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这水桶的重,感受母亲的辛苦,并让学生发散想象:“这时母亲们最希望啥?会说啥?”接着三个小孩出场,这与老爷爷说的话产生矛盾,引出到底是“三个儿子?”还是“一个儿子?”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议论、找答案。原来老爷爷说的是第三个儿子,为啥只看到第三个儿子呢?他是怎么样做的?把第三个儿子的做法先引出来学习,再看其他两个儿子的做法;最后让学生在读和说中体会怎样孝敬父母的道理。整节课的设计“巧”在如小四点:
1、入情入境,品读悟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堂课上,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教材,体会母亲们评价自己儿子时的不同心情。通过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进文境中,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水桶的重和母亲们的辛苦。再通过学生郎读,对比三个小孩的表现,“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啥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的道理自然也明白了。课堂上,听到的是小孩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的是小孩们潜心静读、凝神思考的可爱模样,这充分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
2、以“水桶”牵线
整节课以“水桶”牵线,一线牵到尾。课堂的一开始就以水桶卡片复习生字,再创设三个母亲提水桶去打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接着讲述三个妈妈提水桶回家,让学生体会水桶的重,最后的感情升华“现在不用再做提水桶这样的重活了,我们还可以为父亲母亲做些啥事儿来孝顺他们?”以我们熟悉的“水桶”贯穿了整节课,这样既了贴近生活,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也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3、把难化易
这节课的难点是“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啥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很多学生学完了整篇课文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一个儿子,还是三个儿子?”“老爷爷看到的时哪个儿子?”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难题,我把“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这个问题先拉出来独立解决了,再通过第三个儿子与前两个儿子一对比学生直接就明白了 “为啥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这样本节课的难题很简单就解决了。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小孩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啥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办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怎样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8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小孩,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小孩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也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母亲的好小孩。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习母亲的话。小孩子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母亲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啥?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小孩会怎么想,也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孩子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小孩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啥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啥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母亲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啥问题要问这个母亲。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啥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小孩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母亲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小孩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啥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我干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啥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也有啥新想法。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9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三个母亲在井边打水,一个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两个母亲都夸耀自己的儿子怎样好,另一个母亲啥也没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主要写三个母亲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只有第三个小孩跑到母亲跟前,接过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的是妈妈与儿子之间的情感,认识到作为小孩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母亲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啥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啥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di6n) 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母亲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母亲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也一个母亲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母亲说:“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啥意思?她们各自用怎么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母亲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母亲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母亲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母亲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母亲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母亲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母亲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母亲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也一个母亲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母亲说:“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啥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啥?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母亲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啥?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母亲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啥?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小孩。他们各自有啥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小孩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小孩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小孩跑到母亲跟前,接过母亲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小孩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小孩是怎么想的?
(觉得母亲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母亲提水吧!)
(3)看到这个小孩的做法,他的母亲在想啥?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啥?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母亲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小孩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小孩歌
声动听,但是呢他知道关心母亲,知道帮助母亲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吃力地拎着水桶,积极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啥?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父亲、母亲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 特别一—(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歌声 ( )的水桶
( )的地方 ( )的小孩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母亲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母亲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 ) 重——( ) 后——( )
3.从啥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母亲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
1、 巩固、复习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
(一)、复习生字: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孩子)哎哟!小孩子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
小孩子,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母亲是怎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母亲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这里,还有几个母亲也在夸奖自己的小孩呢,
1、三个母亲是怎么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小孩的话,去读读,读出母亲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 课件出示:第一个母亲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母亲,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啥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母亲的话):另一个母亲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母亲读得怎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母亲都夸奖自己的小孩,觉得自己的小孩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母亲啥也没有说,为啥呀?(指名生回答)出示母亲的话,你想这个母亲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母亲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啥事情?请小孩子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啥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孩子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l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小孩做的事情,小孩子你体会到了啥/想说啥?
8、这时候,一个母亲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孩子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母亲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母亲和老爷爷还会说啥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孩子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五)、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小孩,为啥?该怎样孝敬父妈妈?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妈妈做事的?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11
语文课堂情境化 学生感悟更深远──《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 董俊杰
自课程改革以来,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成了数学课堂的杀手锏。教师们根据知识特点,选择一个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尽快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主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么高效的环节设计,怎么就不能在语文课堂上大显身手呢?在教学《儿子们》一课时,我尝试创设了一个悬念横生的故事情境,课堂效果显著。
一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
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喜欢听故事的同学请认真听:有一位国王,他没有儿子,当他上了年纪以后,他就想找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年轻人做他的干儿子,将来就让他来继承王位。于是,有一天,老国王化装成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来到了民间。那么,老国王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孝敬父母的干儿子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有了这样一个小孩们喜欢的故事做开头,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们急于知道选皇子的结果,都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对于生字的认识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也一环紧扣一环地设计了几个与情境有关的问题:
1、老国王来到民间,正好遇到了谁?
(三个正在谈论自己儿子的母亲)
机不可失,老国王可要好好听听。
2、三个母亲都说了些啥?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我简单提示:母亲在谈论自己的小孩时会是一种啥样的语气?
3、听了三个母亲的话,如果你是老国王,你会选择谁做干儿子?为啥?
这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选第一个,有的说选第二个,却很少有说选第三个的,为啥呢?学生说:因为他的母亲说,他没有啥出奇的地方。
于是我说:“到底该选谁呢?老国王犯难了。正好,这时候三个儿子都从远处跑了过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来看看他们各自的表现吧”。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大声朗读。
4、为啥明明有三个儿子,老国王却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他看到的也是哪一个儿子呢?
这时,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马上给他们一个小组讨论的机会,接下来的交流,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有的同学说:“因为第三个儿子帮母亲提了水桶,所以老国王就看到了他。”还有的同学说:“ 前面两个儿子虽然表现也很好,但只有第三个儿子帮母亲减轻了负担,所以只有他是一个真正的儿子。”……
“是啊,只有关心母亲、体贴母亲、心疼母亲,肯帮母亲做事的人,才是真正孝敬母亲的人。”我适时做了小结。“那么现在你猜,老国王到底会选择谁做干儿子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第三个儿子!”
5、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呢?
今后,你准备怎么样表达对母亲的爱?……
一节课就在这个情境化的故事中结束了,从妈妈节大家给母亲所送的礼物中,能够明显的看出,同学们已经知道,真正爱母亲,就应该多帮母亲做实事,多为母亲的健康、心情考虑,而不只是讲一两句空话。这真让人感动。
所以我想,贯穿始终的故事情境,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它像一条飘逸的红丝带,牵引着同学们走入课文深处,走入心灵大门。
让文本、阅读、生活融为一体──《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仙师附小 陈爱霞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小孩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小孩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小孩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例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小孩们回忆“你的母亲是怎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进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小孩,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比如,在朗读感悟中让学生分小组读书,我要求他们一个一个地读,相互提示,相互学习。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在小组内说一说,能领悟多少说多少,大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拿出本组的意见讲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用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交流,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积极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悦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进而激发出学习的不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最后学生争论哪个小孩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
尊重语文 尊重学生──《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保塔实验学校 关祥荣
《三个儿子》是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节课教学是让新课程理念回归课堂的一个尝试。新课程强调的是对人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生活经验。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请记得收藏本站-一路高升范文网,以获取更多新鲜内容)书实践:
在实践中学语文,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围绕学生读书的主线来安排教学活动。通过示范读书,自主读书,合作读书,欣赏读书,探究读书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落实字词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示范读书,帮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读书兴趣;自主读书,展示学生的成功,增强自信;合作读书,互帮互学,扎实基础,体现真实的学习生活;欣赏读书,注重同伴引领,深化理解;探究读书,促进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2、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和写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识字和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多识、写好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轻声字读音和汉字的书写。教师通过范读和范写来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在理解“即……也”和“沉甸甸”词语时,给学生提供了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落实词语的学习和生字的巩固。教学把识字、写字、朗读和理解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效益。
3、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一切出发点是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教学前和课堂上教师始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于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争论:第三个母亲不夸自己的儿子心情是难过,还是平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啥说是一个儿子呢?这一个儿子是哪一个呢?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这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探究。教师不给学生设计问题,而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和文本开展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多元理解:
当学生的思维聚焦在“老爷爷为啥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老爷爷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一问题时,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资源,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前两个儿子也是很爱自己的母亲,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表达的,也是母亲的好儿子。”“第三个儿子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母亲,是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了争论,教师不做评判,只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理解。
这节课的结尾能出现学生的质疑和争论,是教师对学生尊重的结果。是尊重,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的虚拟主机;是尊重,课堂上有了学生自己真实的声音;是尊重,学生对文本有了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是尊重,教师有了循循的诱导和耐心的等待。尊重就要以人为本,还学生自己的、真实的课堂生活。新课程的理念,不是去追求华丽的包装、精彩的表现和轰动的效果,而是教师用真诚和爱心给每一个学生营造自由成长的时空,让学生敢说自己的心声。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的品质和生命。让新的理念回到我们的课堂,春风化雨,侵润教师和学生的心灵。
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生陌生的环境中上的第一课时的语文课,学生的探究行为和合作学习还显单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张力不够,有待于继续努力。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三个儿子》《幸福的感觉》。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培养小孩的思考和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得到过母亲的表扬,能展示一下吗?(学生自由表达)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小孩了,我们先来听听《三个儿子》中母亲的夸奖吧!
二、(读)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然后用括号画出三位母亲说自己小孩的话。
②、和同桌一起分角色读一读,体会三位母亲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学生自由读画,同桌交流练读)
2、交流: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和大家说说你找到了哪几句话吧?
3、三个母亲说话时语气一样吗?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我们先来听听前两位母亲的话吧。
交流一:(利用课件,出示第一个母亲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也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交流二:(利用课件,出示第二个母亲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请一位小孩子来读读这两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母亲了没有。(指名生读)
1、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母亲,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啥呀?(板书:一个儿子聪明有力 一个儿子 唱歌好听)
真不错,第一位母亲用“既……也”这对关联词,自豪的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让我们也来学一学夸一夸吧。(课件让我也来夸一夸)
2、引读:因为第一位母亲的儿子不但聪明还有力气,所以母亲骄傲地说:“…………”因为第二位母亲的儿子唱歌好听,所以这位母亲也自豪地说:“…………”(学生接读)
交流三:(利用课件,出示第三个母亲的话。:“有啥可说的,他没有啥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母亲都在夸奖自己的小孩,第三个母亲却啥也没有说,这是为啥呀?(板书:另一个儿子 没有特别)
2、“特别”的反义词是啥?
3、这个母亲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呀?
4、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感悟)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出示导读提纲;
1、三个母亲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啥事情?请你们自己去读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看你有啥发现?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交流,再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反馈:师:读了这两段话,你有啥发现?(小组汇报)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生找重点词出示)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学生读)从你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到了三位母亲很辛苦)
3、朗读提高。让我们都来做做母亲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拎一拎这沉甸甸的水桶吧。
母亲们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们最需要的是啥?(别人的帮助)
4、是呀!此时别人的帮助对母亲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生读画)
出示导读提纲;
面对母亲拎着沉甸甸的水桶,三个儿子看到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去读读书第9、10、11自然段,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生读画)
1、汇报出示三个句子(引读:当母亲拎着水桶晃晃荡荡走来时,……当母亲拎着水桶走走停停时……当母亲拎着水桶腰酸胳膊也痛时……)
2、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有啥感受,想说些啥?(生自由谈)(课件我想说)
3、是呀!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支持赞成第三个儿子的做法。现在我们来看,他真的像母亲说的没有啥特别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交流)板书:擦去“没有特别”改成“孝敬父母”
五、(生华)主题阅读,进行情感延伸
1、这时候,一个母亲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母亲,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指同桌表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出示课件)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父母的小孩,才是真正的小孩。
(课件)
总结: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也要像父母关心我们一样时时处处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只有懂得母亲的需要,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孝敬自己父母的小孩“才是真正的小孩”。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都有许多这样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近另外一篇文章《幸福的感觉》,再来感受一下啥是真正的儿子吧。
出示导读提纲;
1、默读文章,找出乔治母亲夸乔治的话,小声读一读,体会乔治母亲的内心感受。
2、文中乔治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的?画一画,与同学分享。
1、学生阅读《幸福的感觉》,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感悟升华。
(三)拓展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同学们,你觉得该怎样孝敬父妈妈?(课件:孝敬父母就是在父母需要的时候……孝敬父母就是…………)
快乐作业:(任选一)
1(读)读一读《黄香扇把温席》《卧冰求鲤》《 陆绩为母藏橘》《乌鸦爱母亲》等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
下课前,老师想把《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记在心中,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小孩。(师生齐读)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
1、 巩固、复习生字,学写4个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上节课大家学习的生字还认识吗?我们来开火车。
师:火车开的可真快,谁还记得最后一段是啥内容?
生:“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可只看到一个儿子!”
师:(出示最后一段)看这一段你还有啥不明白的吗?
生:老爷爷为啥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师:对呀,明明是三个儿子,怎么会只看到一个儿子呢?打开书,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问题)
二、朗读感悟
师:老师找一位同学为大家读一到六自然段,谁愿意?
师:在读的时候,大家思考:三个母亲分别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并拿出笔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来。
生边听边找边画。
师:找的是啥?谁来告诉大家?
生说
师:大家真会找,看屏幕我们齐读一遍。
生读
师:这两个小孩真有本事,母亲们真为他们的小孩感到——
生:骄傲和自豪
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啥样的语气和表情呢?
生:骄傲
生:骄傲和自豪
师:对,大家就用骄傲和自豪的语气大声的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
生练读
师:谁先来读?
找生读
师:这两位母亲都在夸自己的儿子,可第三位母亲却不愿意夸自己的儿子,为啥呢?看书,找出来告诉大家。
生答。
师:你真会读书,听老师读这句 ,注意这个母亲和那两个母亲的语气有啥不一样?
师读。
师:有啥不一样?
生:这个母亲的语气很平和。
生:这个母亲的声音小了。
生:最后这个母亲的话读的慢了。
师:对,谁来学学老师的与语气读一读。
生读
师:这几个自然段对话比较多,很适合我们分角色读,你们是愿意男女生配合,还是南北配合?举手表决。
生分角色读。
师:大家读的真棒!那三个儿子的表现真的就像母亲们说的那样吗?我们继续往下学。自己小声读读7.8自然段,看看你有啥发现?
生读。
师:你发现了啥?
生:我发现了水很重。
师:你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啥?
生:母亲很累,很辛苦!
师:你真会读,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谁能完整的读一读?
生读。
师:听他读的这么好,老师都想和你们比比了,你们敢和老师比吗?同意你们先来的举手。
生先读。师后读。
师:母亲提着这么辛苦,三个儿子看到了是怎么做的呢?默读9.10.11自然段,用曲线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
师:三个儿子表现的怎么样,谁来告诉大家?
生说。
(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表现)
师:你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喜欢哪个儿子,不喜欢哪一个?为啥?
生读。
师:谁来说?
生:我喜欢第三个儿子,不喜欢第一个和第二个儿子,因为第三个儿子帮母亲提水,其他两个不帮助母亲。
师:大家都喜欢第三个儿子,因为他能积极的帮母亲提水,真是个啥样的小孩。
生:有孝心的小孩
师:对,看这句话,谁能用“一个……一个……另一个……”或“一只……一只……另一只……”说一句话,自己先想想,说说。
生想
师:谁先说?
生答
师:除了一个,一只以外,还有许多这样的词,例如:一棵、一件、一朵等等,下去以后自己选一个自己写一写。
师:课文读懂了,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看板书)老爷爷为啥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
生答。
师:对,能积极帮助母亲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板书)
三、总结
师:课文学完了,想想这节课你懂得了啥?
生答
师:说的真棒,在生活中父亲母亲对我们的爱是全心全意的,我们也应该对父母充满爱,处处体贴父母,关心父母,我们 应该怎么样做呢?
生:生:孝顺父母
生:积极帮助父母做家务。
师:今天往后我们回家后就要积极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板书:
积极
只看到一个儿子? 父母 真正的儿子
帮助
推荐站内搜索:护师准考证打印入口、个人工作总结、自考专业、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祖国演讲稿、成人高考网上报名、自学考试查询、西游记读后感、湖北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成人考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