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3篇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值得看的优秀喜剧。 各异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本影片的精华之处,人物塑造,不过分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下面是有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欢迎参阅。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篇一:
《三傻大闹宝莱坞》虽然是一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片,我还是一口气就看完了。或许是长期淫浸于美国大片,我对印度电影并没有很高的期许,也没想过这部片子能带给我感动和思索。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这部被我误解的难得一见的好片。
与其说这部电影的线索是寻找兰彻,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婴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啥、想学啥,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也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啥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也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也有啥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作为一部民族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还奉送了独特热闹的歌舞,让我对这个民族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而其中俯首即是的关于友情、爱情、人生、成功的哲学则更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这部电影将是我关注更多外国影片的开始,相信也能带给你们感动与启示。不仅是电影的娱乐,更关乎人生的思考,尽在《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篇二:
一部喜剧能做到有笑有泪已经算成功了,但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给予观众的还远远不只这些。啥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一看似严肃的问题在轻松幽默的故事中得到了回答。这部电影讲述印度“清华”校园里发生的故事,老师和学生都值得一看。今天中国的教育正在陷入南辕北辙,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校园里学生的个性被忽视被抹杀,很少有教师认为个性其实才是一个学生未来安身立命的真正本钱。这部电影让人在笑声中陷入思考,也让人想起韩寒。
光看《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中文译名,确实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事实上,“三傻”非但不傻,还各有天赋,他们“闹”的也不是宝莱坞,而是帝国工程学院,一个拥有残酷竞争法则的小社会。开学第一天,校长就训话,“噪鹃从来不自己筑巢,它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样?它们会把其他的蛋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即使是印度最好的大学,也不过是希望培养出最会考试的学生,再拼命争取一份既体面也高薪的工作。而学生则沦为学习的机器、成绩的奴隶,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另一方面,家庭的压力也让人不堪重负,无论是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是家徒四壁的困窘,都逼着年轻人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有人不择手段,有人甚至选择自杀。
有意思的是,这些故事虽发生在印度,但在中国观众看来却感同身受。在应试教育的体系内,我们从婴儿园起就开始竞争,早已把“一个好分数、一份好工作”当成了学习的终极目标。试问,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上大学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少人还记得最初的梦想呢?现实如此残酷,电影却让我们眼前一亮,男主角兰乔完全是个“异类”,他做啥事都不按牌理出牌,无视权威还爱耍小聪明,但每次考试都能轻松拿到第一,只因他“热爱机械”。在他看来,“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为了享受人生。”这简单的一句就扇了不少人的耳光。有了他的鼓励,好友法函也勇敢地向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梦想,“爸,我做一名摄影师也会怎么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不知那些习惯了为小孩安排前途的中国家长,听了这样的告白是否会有所触动。
影片中,把兰乔视为眼中钉的查尔图是典型的“好学生”形象。在学校里,他把书本背得滚瓜烂熟,为了“第一”常常争得头破血流,毕业后的十年,他开名车、住豪宅、赚大钱,完成了当下中国最典型的“成功模式”。当他得意洋洋地去找老同学兰乔比拼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是拥有400项专利的科学家,而自己的饭碗还得仰仗对方的新专利授权。兰乔告诉他,“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赶上你。”有房有车是否就是成功的人生?如果你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或许就会有新的收获。
当然,电影并没有因为这些思考就显得苦大仇深,相反,乐观、热情、快乐的情绪始终贯穿全片,充满印度风情的歌舞片段也令人沉浸其中。影片在细节的处理上也非常用心,很多桥段都早早埋下了伏笔,前后呼应的安排显出剧作的严谨与别致。在笑料的设计上,更多是来自人物性格的生发,而不是简单的段子堆砌,例如兰乔对于书本概念的独到解释,利用物理原理对捉弄他的同学的报复等等,都显得颇具个性而不俗套。三个小时的片长,绝对能让你笑到底。
三傻大闹宝莱坞影评篇三:
在写影评之前,我情不自禁要大喊三声“谢天谢地”,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没气质的名字而错过了这么一部有气质的电影。我是有着苛求优雅本能的天秤座,有时连好莱坞的经典大片,我都嫌它太过凌厉,而宝莱坞式的歌舞,那种喧嚣,于我而言,更是缺乏小资的浪漫,我总是敬而远之。能看《三傻》,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奇迹,看了之后,我说,这是我生命中的一场艳遇。
每部与青春、梦想、成长有关的电影,都特别容易让人感怀自身。我们也年轻过,却没想过这么放肆,我们也挣扎过,却没能突出重围,我们也叛逆过,却最终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也许有人觉得《三傻》的剧情太过理想主义,男主角尽管身世际遇有些惨淡,但他还是成为了上帝的宠儿,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早已一败涂地。但电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为观众圆梦么,我们看着三个傻瓜的疯狂与抗争,想到那些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难题困扰的深夜,想到对梦想和未来的充满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终迎来的阳光灿烂,也终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有所释怀。
坦白说,我是一个俗人,我会嫉妒身边的人拥有的比我多,我会艳羡别人的功成名就。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我很难成为自己少年时梦想成为的那种人,对比今天的自己,曾经的理想实在太过高尚。诚如片中男主人公兰彻的两个朋友那样,越是长大,我们越会选择成为别人期待的自己,背负起责任。很多时候,梦想沦为自己烧给自己的祭品,我们只在夜深人静时,只在失败怅然时,点燃它们,让那一星半点的光芒给自己以慰藉。而兰彻,是那个抓住微光,继而引爆它的天使,那个瞬间,青春积攒的所有光和热,都为梦想燃烧,一阵酣畅淋漓。活出自己,就要敢于从现实高筑的祭坛上跳下来。
好莱坞情节取胜的大片,有着高智商天才们俯瞰众生的倨傲,我们只能顶礼膜拜。而宝莱坞则不然,或许是因为国情相近吧,它让人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它筑的梦更鲜艳也更简单,讲述一个只要不放弃,就可以无往而不利的童话。电影刻意没有强调从懵懂中醒来的年轻人怎么样历经坎坷获得成功,只告诉我们认清自己之后,他们都很快乐。一瞬间,我们忘却了要为梦想付出多少,忘却了那些困扰我们的失失得得。这是一种选择性的忽略,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乐观,反正人生从来不可能用加减法算得平衡,长命百岁或半世痛快,在生而赴死的途中,要有买定离手的气魄。
推荐站内搜索:成人高考网址、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分数线、弟子规读后感600字、自考分数查询、山西成人高考网、人生感悟日志、山东建筑大学专升本、北京成人高考网上报名、成人专升本考试时间、卫生人才网护师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