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一课。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分橘子,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构建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模型;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是呢他们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理解并不清楚。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创设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设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办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积极的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因为这是本课的重要的知识目标,因此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分的过程中,小孩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他们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这一环节为后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把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实践与反思】

  本课我没有使用教材提供的分橘子的情境,而是对教材做了较大的改动,设计了以调配绿色为主题的配色活动。

  一、导入

  我以感受故乡的美,描绘大连的绿来导入新课。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更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二、实验操作

  学生进行两次配色活动。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学生在观察自己调配出的绿色后惊奇地发现同样都是用黄色与蓝色颜料配,调出来的绿色却不一样。这一矛盾极大的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结合数据推断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根据学生的经验,知道用黄色和蓝色可以根据需要配成不同的绿色,但并不清楚原因是啥。如果弄清楚原因,比的实用价值就会在他脑海里打下烙印,学生会对比的实用价值有初步地感悟。

  第二次的配色活动是根据需要调配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的绿色。这一环节是经过网上研课,在与专家网友交流的过程我逐步体会到“分一分”的重要性,进而加入的一个环节。按比分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当我要调配出不同的绿色来时,按比分的需要就产生了。这一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五,一是复习旧知,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二是通过实际操作,在不断调整一次量取数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三是通过学生交流各自不同的分法,使学生体会到黄色占了3份,蓝色占了2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四是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巩固比的化简内容,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经验;五是让学生体会到按比分的必要性,对比的应用价值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而这一环节的设置也正是本课的亮点之一。当让学生按黄与蓝的体积比为3:2来调配绿色,有一个组调配的绿色与其它组有明显的不同。 这个组的学生说:“因为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所以我们取了40ml的蓝色和60ml的黄色....... ”立刻就有学生提出:“反了,你们组把黄与蓝搞反了,你们组黄与蓝的比是2:3。”这个错例使得学生对按比分的价值有了进一步的体验。在调配的过程中,各组呈献了不同的分法。我们组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是3:2,我们就先假设一份是10ml,那么黄色就占3份也就是30ml,蓝色占2份,也就是20ml,黄与蓝的比是3:2。还有的组是这样一看黄与蓝的比是3:2,就想到了黄色是30ml,蓝色是20ml。取了之后,觉得太少了,于是也取了30 ml的黄色和20ml的蓝色两次,一共是90ml的黄色,60ml蓝色,黄与蓝的比仍然是3:2。这时我及时引导:“同学们发现了吗,当取的黄色颜料扩大为原来的3倍,相应的蓝色颜料也要扩大为——”学生齐说:原来的3倍。师:“比仍然是——”生:“3:2。”

  在量取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黄色占了3份,蓝色占了2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管黄色与蓝色的量是多少,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都是3:2,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内容,还会使学生体会到黄色颜料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蓝色颜料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三、算一算

  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绿色是200ml,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为3:2,黄、蓝色各是多少ml?这一实际问题。”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我组织学生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用分数的办法和用整数办法的共同点,有效地沟通了比与分数的关系。

  四、交流资料,出示课题

  交流课前查找的一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此环节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另一个目的是还可以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改编成练习题,使学真实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巩固应用

  巩固应用部分的两个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首先,利用小孩搜集到的资料编题,生活中应用按比分配的例子很多,小孩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直接用小孩的资料编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让小孩进一步感受到这样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第二个练习是利用人身体各部分的比来算一算、量一量身高与头部的长度。课堂上,小孩对于这一练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时兴趣盎然,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可见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并乐于尝试的。通过网络研课,许多老师在细节上给予了详尽的指导,使我在预设时考虑了大量的细节问题,因此,本课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出现的问题是书中出现的图示法并没有出现在班级学生的做法中。应该说图示法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策略,也是最直接的一种策略,当我们步入社会中,还经常会用这一策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但是呢学生中却没有出现这一办法的。我思考了一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晰,对本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认为不需要借助图形理解题意;另一个原因也是显现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计算的办法和结果关注较多,对于图示法、列表法等策略渗透不够,所以使得学生没有利用图示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也是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2

  教学内容:课本第52页~53页的例2、例3,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三的 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办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么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么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啥?是按啥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啥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么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啥?再求啥?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啥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么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么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 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十三第2、4题。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3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也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 “比例”、“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孩子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办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课前让学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办法。

  课上准备:有关课件、黄、蓝色颜料、量杯等。

  【教学重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情境一:师:作为一个大连人,你对自己的故乡熟悉吗?大连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啥?我今天特地给同学们带来几幅大连的风光图,咱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演示)

  看过之后,你对大连也有啥感受?如果把这些美丽的景色画下来?那主色调应该是啥色?(板书:绿)

  现在我们就来调配绿色,为大连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谁知道绿色是怎么配出来的?(板书:黄+蓝——绿)

  【策略说明:优美的景色与和谐的音乐会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会使数学学习活动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展开。这种直观的图片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更会自然地引入到“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一主题。】

  情境二:同学们,你们在美术课上学过三原色,三原色中有绿色吗?绿色是怎么调配出来?(板书:黄+蓝——绿)

  【策略说明:根据武秀华老师的建议“尽量简约,尽量直奔主题,不要做过多的渲染”,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实验操作

  1、动手操作,调配绿色

  师:今天,咱们就用这两种颜色调配出绿色。(每组准备了蓝色和黄色颜料,一个小量杯,一个大量杯,大量杯上贴上组号)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配;各小组在调配之前先商量好每种颜色各用多少ml,用小量杯量取黄色与蓝色颜料,记录下数据之后倒入大量杯并搅拌。组内先进行分工,然后再动手操作,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进行指导。)

  配好之后,小组长把调好的绿色放在前面一字排开,并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统计表中。

  【策略说明: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就地取材,将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学中去,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调配绿色是现实而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是乐于参与的。第一次的配色活动没有给学生规定统一的数据,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去观察和发现不同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

  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观察。师:结合这些数据,再观察这些绿色,你发现了啥?(学生会发现,同样是用黄色与蓝色配,调出来的绿色却不一样)

  师:为啥每组都用黄色和蓝色的颜料配绿色,调出来的绿色却不一样呢?结合数据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调配的绿色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① 所有的小组所用的数据都不一样,则所配出来的绿色各不相同。学生可能会说所取的黄与蓝的量不同,所以颜色不同。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如果没有,再出示黄与蓝体积比为3:2的大小两杯绿色,量不同,但颜色却相同,以此引发学生思考。

  ② 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完全相同,则这几组配出来的绿色完全一样。这种情况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每组所取的黄色与蓝色同样多,如20ml的黄色和20ml的蓝色,即黄色与蓝色的比为1:1,还有一种是每组取得黄色是相同的,蓝色也是相同的,如每组都取20ml和黄色和30ml和蓝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啥这几组能配出来相同的绿色呢?

  ③ 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不同,但配出来的绿色完全一样,即每组所取黄色与蓝色的比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啥这几组能配出来相同的绿色呢?

  (2)得出结论。师:用啥办法使各组能配出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样的绿色呢?

  根据以上的数据,学生很有可能回答:每个组用的蓝色和黄色的量同样多就可以调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但如用此办法,则只能调配出一种绿色来,答案有局限性;学生也可能回答:每个组用的黄色一样多,用的蓝色也一样多,如每组都用10g黄色和30g蓝色,但用此办法,每组必须用同样多的量,如果有的组根据需要想多配点,怎么办?答案也有局限性;学生可能会想到,每组所用的量可以不相等,但只要所取的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是一定的,如每组的黄色与蓝色的比都是 1:3,就可以调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

  (3)将统计表中各组所用蓝色与黄色的最简体积比写出来,引导学生再结合杯中的绿色观察,看所得结论是否正确。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用黄色与蓝色同样多也就是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为1:1。

  【策略说明:这一过程,必须结合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进行教学,学生调配出来的绿色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矛盾会极大的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得出“只有各组所用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相同,各组才能配出完全一样的绿色来”这一结论。学习的目的性强化了,小孩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由被动接受知识到积极去探究知识,对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有了深切的感悟。】

  3、再次调配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的绿色。

  (1)动手操作。师:我们需要调配出这种绿色(拿出事先调好的绿色),黄与蓝的比是3:2(板书),从3:2中你能得到啥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的回答:在这瓶颜料中,黄色占其中3份,蓝色占其中2份;黄比蓝多1份,蓝比黄少1份;黄占绿的3/5,蓝占绿的2/5;黄占蓝的3/2,蓝占黄的2/3;黄比蓝1/2,蓝比黄少1/3等等。

  【策略说明:主要目的复习旧知,沟通比与分数的关系,为学习新知进行铺垫。】

  师:现在我们再来配一次绿色,所需要的黄色与蓝色的比为3:2,怎么配?

  (2)小组进行动手操作,并记录分配的过程。反馈不同办法。全班观察杯中的绿色是否一样。

  【策略说明:在量取的过程中,学生将体会到黄色占了3份,蓝色占了2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不管黄色与蓝色的量是多少,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都是3:2,不仅可以巩固比的化简内容,还会使学生体会到黄色颜料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蓝色颜料也要扩大为原来的几倍,为学生今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

  三、动笔计算

  1、出示问题:我配的绿色是120ml,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为3:2,算一算我用的黄、蓝色各是多少ml?请一学生重复问题,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习题:用黄色和蓝色颜料调配出120ml的绿色,黄色与蓝色的体积比是3:2,黄色与蓝色各需多少ml?

  2、学生独立试做,并交流不同的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办法1:3+2=5 120×3/5=72ml 120×2/5=48ml

  师:2/5和3/5各表示啥?说给同桌听一听。

  办法2:3+2=5 120÷5×3=72ml 120÷5×2=48ml

  师:谁能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办法3:解:设一份量为xml。

  3x+2x=120

  5x=120

  x=24

  3x=24×3=72

  2x=24×2=48

  办法4:3+2=5 120÷5/2=48ml 120÷5/3=72ml

  3、比较几种办法之间的异同。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非常聪明,让我们再来看这两种办法(办法1和办法2),它们有啥联系?(把 120ml平均分成5份,取3份,实际上就是求120的3/5是多少)以前我们没学分数乘法时,同学们习惯用整数的办法做,现在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的题咱们就可以用分数的办法来解决。用分数办法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啥?(根据比找准谁占谁的几分之几)

  4、如果我取60ml的黄色倒在杯子里,该往里倒多少ml的蓝色,才能配成黄与蓝比是3:2的绿色呢?请用分数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策略说明:我认为,通过计算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策略,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发展。其次,强化了用分数乘除法解题,因为用分数的办法有利于强化知识间的联系,使小孩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整数乘除法范畴,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再次书中的习题都是给出总量求部分量的题,而最后一题是已知部分量根据比求另一个部分量,因为这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数量简单,因此学生并不难解决】

  三、小结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在生活中会常常遇到(板书:比的应用)。以前我们常说的平均分,实际上就是按照1:1的比进行分配的。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一些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比,现在就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跟同伴们交流交流。(汇报: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

  【策略说明:此环节第一个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另一个目的是还可以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改编成练习题,使学真实地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能够被老师所用,对学生来说也会感到很自豪,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言而喻。教师必须提前掌握学生搜集的资料,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

  四、巩固应用

  1、(资料)学生营养午餐中菜的供给量,应包括瓜果蔬菜类、大豆及其制品类、鱼肉禽蛋类等三类食物,这三类食物所占比分别为13:2:5左右为适宜。

  师:一顿饭一个小孩大约需要100g菜,这100g菜中各类食物应该是多少克呢?你能用分数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做完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互相检查,并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师再次提问:“你认为这道题最关键的环节是啥?”

  2、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上要合理,不要挑食。如果营养搭配不当,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出示:大头娃娃图)

  老师看到同学们搜集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人们经过测量和统计,发现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部以下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和同桌说说从这个比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咱们来验证一下这条信息是否准确。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先估计一下她的头部大约有多长?(实际测量)请同学们根据头部与头部以下的高度比是2:13来算算她大约有多高。

  (反馈:拿学生的本在投影上展示,同时由学生讲述各种办法。)

  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有没有兴趣算一算自己头部的长度?(算完之后,同组内成员可以互相量一量,验证一下算得对不对。)

  【策略说明:巩固应用部分的两个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生活中应用按比分配的例子很多,小孩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都是可利用的资源,直接用小孩的资料编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让小孩进一步感受到这样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其次,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不会感到枯燥,同时他们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会有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冗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四、总结。

  1、刚才我们根据2:13这个比解决了几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有啥不同?不管是给出部分量,根据比求总量,还是给出总量,根据比求部分量,都属于比的应用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取啥策略?

  2、你今天有啥收获?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4

  学习目标:

  1、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教材处理】:

  六年级学生在明晰了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后,完全能自己找到按比分配的办法。教师在本节课中要起到启发、点拨、深化引导的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有意由两个量的比过渡到三个量的比,旨在归纳出按比分配前提下,无论是两项或是三项,它们的分配办法是一样的。

  【教学准备】:水杯、水、鲜奶、茶、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配礼物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些特别的礼物,猜猜是啥?

  1、想一想

  ①我将礼物的一半给男生、另一半给女生,你们说怎样?

  ②如果你觉得不太合理,那你们认为我应当怎么样分呢

  ③调查班级男女生人数

  ④ 假设所带礼物的数量,(不等同于人数),该怎么分呢?

  如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个礼物怎么分给男生和女生呢?每一个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带10个、15个、50个礼物呢?……

  ⑤为啥这么多的分法你们都认为合理呢?,

  师:因为按人数的比来分,落实到每一个人手中的礼物就是一样的,这才最合理。

  【设计意图:给学生分礼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教师直接抛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小学生天真的心理决定了他们一定认为不合理,因为男女生人数不同。教师不断的假设,学生不断的思考,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也一按比分的可能,并在对比中理解到为啥按人数比来分配是最合理的。】

  2、分一分(教师拿出纸杯)

  ① 不知道有多少杯子,你建议怎么分呢?

  ② 依照学生的建议分杯。

  教师依照学生的提议逐次分杯。分后让提议查总数的人核算分配的结果

  ③各种分杯建议的结果一样吗?为啥?

  ④这些分杯的办法哪一种最好?

  师:办法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如果知道总的数量,就直接按比来分;如果不知道总数或不方便查总数时,我们就按比来逐次分,来确保分配的合理。

  3、比一比

  ① 出示“两袋鲜奶”。直接给男生一袋、女生一袋

  思考:这是平均分呢?还是按比分呢?(生答)

  ② 其实,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种,这个比就是1:1。

  ③ 现在,我们人手一只杯子,但鲜奶只有两袋,想要全班同学都能品尝到鲜奶,你有啥好办法吗?(推出配饮品的建议)

  【设计意图:分礼物的情境是从分橘子的情境中蜕变出来的,我先让学生们想一想,体味按比分是合理的;再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感受逐次分和按比分的结果相同;最后让学生比一比,肯定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种。材料发放完毕了,制作奶茶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了,学生的激qing被也一次点燃。】

  二、配制奶茶

  1、制茶前明确:

  a、 制作奶茶需要啥材料?

  b 、你打算怎么来制作奶茶?是随便放吗?想想你怎么样确定一下这三个材料的用量?

  c、:那你们想想要按着怎么样的比来配呢?谁来提议一下?

  d、 谁理解这个比的含义了?

  e、哪一个单位最合适呢?

  2、回归具体的量

  a 、 顺势提问:如果我有3克奶,要配多少茶?多少水呢?奶茶一共多少克?

  b 、逆势提问:如果我想配制2500克 奶茶,要多少奶?多少茶?多少水呢?(板书)

  想一想,你要用啥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明确单位后,顺势提问问题为的是理清数量关系,顺势思维的模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紧接着的逆势提问与顺势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会马上领悟到其中的不同,“2500克是总量”的意识很清楚地纳入到学生的脑海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也就应运而生。】

  c、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汇报后

  办法1:联系除法

  办法2:联系分数

  办法3:综合办法

  办法4:方程办法

  【设计意图:在以往,指导学生计算是重点内容,可是,在这里这一部分内容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结合他们对分数、除法知识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解决办法。这里没有最好,最适合自己思维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老师鼓励多种思维形式并存。】

  c、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再汇报后

  办法1:联系除法

  办法2:联系分数

  办法3:综合办法

  办法4:方程办法

  【设计意图:在以往,指导学生计算是重点内容,可是,在这里这一部分内容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结合他们对分数、除法知识的理解,选择自己的解决办法。这里没有最好,最适合自己思维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老师鼓励多种思维形式并存。】

  4、品尝奶茶后的思考

  a、感觉怎样?有啥改进的建议?

  b、如果在这壶(没被品尝)奶茶中加一勺糖,这时,糖就可以说是这个比中的1份了吗

  师:我这一勺是多少你才认为可以在这个比中占1份呢?

  c 、小结:的确,几个量之间的比,必须在单位统一的前提下,才能成比,否则,每一份的量都不同,就失去了比的意义了。既然前面的一份茶,就是?克,那么这里的1份糖也应当是?克,这样,糖才能以1份的身份站在这里。现在我就将?克的糖防入奶茶中。我想,此时不仅是奶茶的味道变得甘甜了,还有啥改变了呢?

  d、这时,再问要加多少水,你会怎么样列式呢?(口头列式就可)

  e、 师小结:同学们敏捷的思维令老师欣赏,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依据比,我们合理分配了礼物;依据比,我们也配制成醇香美味的奶茶了,这就是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初次品尝后的学生们是兴奋的,甚至有些人已经觉得新知识如此简单,骄傲起来,教师依据学生的需求添上一勺糖,就势将话题延伸,1勺是否能在这里充当1份呢?这个小小的转折点,会使学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问题的研究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比中各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去解答新的问题了。】

  三、回归生活

  师:其实,比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下面就让我们到各行各业中,走一走,看一看,哪些问题我们能帮助解决呢?

  1、第一站:某大学后勤部

  今年大学共招收1500人,其中男女生的比是4:1,现有5栋宿舍楼,该怎么分呢?(口答)

  2、第二站:四丰农药加工厂

  农药厂要生产新型农药,药与水的比是3:50,现在已经准备好药3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口答)

  3、第三站:木材加工厂配料车间

  下料通知单:本月要生产教学用的三角板,有长80厘米的木料若干根,将每根木料按着5:2:1分成三部分,搭制成一个三角板,请预算每条边的长度,以便调试机器。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三角形三边定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严谨思维的品质。】

  4、第四站: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厅

  案情简介:一年前,李某和王某合资开了一家文具厂,一年后工厂获利5.39

  万元,两个人由于没事先约定,发生争执,提出诉讼。

  ① 你们想要啥条件呢?

  ② 材料提供:1、建厂时,李某出资5万元,王某出资3万元。

  2、经营时,李某出勤10个月,王某出勤12个月。

  3、创效益,李某签定6万元合同,王某签定8万元合同。

  ③你会选择哪一条做为判决的依据呢?具体应当怎么样分配呢?

  提供法律依据:合伙企业法第33条规定

  “ 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配。”

  ⑤ 现在你知道法官怎么分配财产的了吗?

  【设计意图:开放的条件,开放的情景,将分配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会结合自己对各个条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选择不同的分配办法,这里没有对错之分,每一种想法都是智慧的体现,可以说,这时已经超越了数学,对学生更是一次综合能力的考验。最后回归法律,将有法可依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中。】

  四、总结反思

  ①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在你最想说的是啥呢?(自由发挥)

  ② 师总结:掌握按比分的办法并不困难,难的是我们怎么样运用它去解决现实中问题,只有丰富自己各项知识,才能更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八里小学      刘海香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解题的关键。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进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啥?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办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啥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怎样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啥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进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啥?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一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6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么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办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7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比的知识,请给大家讲一讲,另外还要说一说你每是怎么样获得这些知识的(生汇报,师适当摘录,板书) 

  生甲:冲调多美滋配方奶粉的一般情况,奶粉和水的比为1:7。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师:同学们从咖啡奶的这个比中,你可以知道哪些知识呢?独立思考一下,看谁得到的知识多。 

  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办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办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54页例2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啥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啥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探索办法,建立模型

  1.理解题意

  (1)啥是稀释液?怎么样配置的?

  (2)啥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啥?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办法给同位讲解吗?

  (4)办法一先求啥?再求啥?办法二先求啥?再求啥的?

  3.小组展讲

  小结:办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办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9

  【教材分析】

  《比的应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与分数的联系、以及掌握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比的应用也称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两种,由于按反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可以转化为按正比例分配来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应用,也为以后学习“比例”、 “比例尺”的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有两部分内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创设一个给两个班的小孩子分橘子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过程中体会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产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时体会按比分配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算一算:在有了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两个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了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学过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本单元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的很多基础知识与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具有明显的、可供利用的内在联系,这些对于学生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比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因此,学生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已学知识,进行类比和推理,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结论,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解题策略的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合适的办法;

  3、使学生在探索未知、寻求成果的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积极的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事物各组成部分比的资料。

  课上准备:小红旗。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并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老师有140个橘子,要分给婴儿园两个班的小孩子,你觉得怎么样分才算合理呢?(平均分,这样才公平。)

  经调查,大班有30人,小班有20人,这回如果我们还把这些小旗平均分给这两个班,你觉得还合理吗?为啥?(不合理,因为每一个人分到的就不一样多了。)

  怎么分合理呢?请你静静地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按人数比30 :20 = 3 :2进行分配。)

  3、3 :2表示啥意思?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按比分的必要性以及初步沟通按比分与平均分的关系。

  二、问题解决活动1:合作研究怎么样按3 :2 这个“比”来分配

  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小旗代替橘子。

  (一)合作研究

  1.合作要求:两个同学一组分工合作,每分一次,就详细记录下当次分给大班和小班小旗的面数,直到分完为止。(提示:记录时,不累计上次分得的小旗面数)

  大班 小班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大班分得面小旗

  小班分得面小旗

  2.学生合作研究

  3.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收集约三种不同的分法,分步展示在黑板上。

  四人一组交流讨论要求

  (1)在组长带领下逐一分析每种分法,你们能理解这些分法吗?你有啥想法?你还想提出啥问题?

  (2)观察、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能发现啥?

  插问:你觉得分一次至少需要多少面小旗?为啥?

  也就是可以把5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那这一次是把几面小旗按3:2进行分配的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办法预设:

  分法1:每次分给大班3面,分给小班2面。

  表扬:认真有耐心,十二次。

  分法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分,分的次数明显减少。

  表扬:很会动脑筋,在分的过程中及时进行了调整。

  分法3:先按人数分给大班30面,分给小班20面,余下的再按比分。

  表扬:很会联系实际情况,这种分法在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五个,其一,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呢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逐次分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记录单能够恰好的保留学生最初的思维轨迹。其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其三,让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按比分的不同策略。其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倾听习惯,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办法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其五,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

  (二)验证

  1.问题:大班和小班分得面数的比是不是3:2?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班 小班

  分得小旗的总面数

  人数

  平均每人分到小旗的面数

  30 :20 = 3 :2 = 36 :24

  2.师生一起小结:

  (1)平均每人分到的小旗同样多吗?

  (2)把这些小旗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比来分配是合理的分法吗?

  (3)虽然不知道小旗的总面数,但是呢大家动手分一分,是否就能成功的把这些小旗按3:2进行分配?

  [设计意图]正式打通人数比与小旗面数比之间的关系,深化比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按比分的本质:即每个“单位”分到同样多。

  (三)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的按比分配

  1.问题:如果有180面小旗,你打算怎么样按3:2进行分配?你能想到几种办法?

  2.四人一组交流,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办法1:按比逐次分配。

  办法2:先求出一份是多少面小旗,再根据大、小班分别所占的份数,求出各应分得多少面小旗。

  办法3:把比转化成分数,利用分数的意义求出大班和小班分到的小国旗的面数

  3.小结:当我们知道总数的情况下,既可以逐次分一分,也可以算一算。可采用的办法就更多了。平均分能理解为按比分吗?按怎么样的比分呢?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表现得太出色了,能再帮老师一个忙好吗?好啊

  我家有一块近似长方形的菜地,面积大约是984平方米,我想按3:5的比例种茄子和西红柿,茄子和西红柿各种多少平方米?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把一些事物按一定的比分的时候,可以用哪些策略?

  3、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比的应用的例子吗?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来自本站。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1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进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  

  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

  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  ):(  ),男生占(  )份,女生占(  )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

  我们小组调查的是(  )和(  )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  ):(  ),其中(  )量占(  )份,(  )量占(  )份,(  )量占两之和的(  )/ (  ),(  )量占两量之和的(  )/(  )。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啥?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

  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进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办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生:因为这道题实际上是把6850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死亡的人,另一部分是受伤的人,所以可以用1250+5600,看是否得6850。

  师:说得太棒了,也就是将伤亡的人数进行了分配。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办法就叫做按比例分配,例2题就是把6850按照25:112来进行分配的,就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同学们,当你们看到死亡1250人,受伤5600人这两个数字后,你们有啥感想?

  生谈感想

  师:面对着大量流离失所,饱受战争之苦的伊拉克平民,面对着大量无辜的伊拉克平民的尸体,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伊拉克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大家看例3.

  例3:中国政府向伊拉克难民授助了500顶帐蓬,俄罗斯政府为伊拉克平民援助了60万吨粮食,伊拉克议会经过协商,决定将这批粮食按照人口数分发给受轰炸比较严重的三个城市:巴格达、基尔库克和巴士拉。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分别为500万人,24万人和76万人。假如你是伊拉克的政府官员,你将怎样分配这批粮食。

  师:各位官员,你们马上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吧,如果有了结果,请将你们的分配方案写到黑板上,比一比,看看哪组的工作效率高?

  生板演他们组的做法:

  师:下面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记者招待会,各位小记者,你们认为这个分配方案合理吗?对于黑板上的算式,你们有没有啥问题,需要这几位官员给你们解释一下?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时的举行一场辩论会,进而使学生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

  师:你认为这道例题属于哪种类型的应用题?为啥?遇到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们该怎么做?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够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通过小组学习来自己解决问题,看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你看你们竟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就研究出了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办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应用今天所得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不好?

  四、巩固内化,解决生活中问题

  1、据卫生部统计的数字,截止到4月21日,中国大陆共报告非典型肺炎2001例,其中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人数的比为1201:708:92,请你求出在这次疫情中,已经治院、尚在治疗中和死亡各多少人?

  师:请大家拿出课堂练习本,将这道题做在本上,如果有谁做完了,请前五名同学和我击掌祝贺。

  师:请第一个做完的同学找个人读答案。

  师:看来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预防,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学习和工作。

  2、小李、小王、小张三个人是合伙博彩的彩民。他们采用合作出资,共同选号的方式来购买彩票,幸运的是他们中了特等奖,老师这儿有一张调查表,上面记录了三个朋友中奖金额和投注额。

  合伙博彩情况调查表

  中奖金额

  500万

  投注人

  小李

  小王

  小张

  投注款(元)

  200

  140

  160

  应得奖金

  1、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每一个人该分得多少钱?

  2、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160万元按照1:3的比将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自己留作教育基金,请问小李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师课件演示先出示第1问,生算完后,将答案点击到括号内。

  师读第2个问题时生议论,师问:”怎么有问题吗?”

  生:小李应该分200万元,怎么你说小李将实际得到的全部奖金为160万元,你算错了吧?

  师:我再看看,没有。

  生:那两个人少给他了吧!

  师:也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因为中奖后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所以小李实际得到了160万元,大家一定要记住,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接着算吧。

  师:请做完的同学报告你的名次。

  算完后出示一个大募捐箱。

  师:同学们,看来呀,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我们经常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我们的数学本领一定会越来越高,老师留一个作业 ,

  作业 :在普九达标活动中,教育局拨给南关小学2000本图书,学校决定把这批图书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发给各班用于置办图书角,每班应该分多少本书呢?,请你展开调查,并将你的分配方案写成书面材料交给李校长。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11

  课题: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课本74页-7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过程,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过程与办法:运用生活中的比的知识来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应用意识,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应用比的意义来解答这类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在没有按比例分配的这一名词中,让学生充分运用比的意义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谈话引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各位同学,现在是橘子丰收的季节,大家来看看农场的一些丰收的场面。(课件演示同学们帮助农场收橘子的情景,话外音,果农:“同学们辛苦了,这些果子是我们送给你们两个班的,谢谢你们的帮忙”)

  师:现在你们想一下,怎么分配这些果子呢?

  2、学生交流分配方案。

  (1)平均分配,把橘子平均分给两个班

  (2)按人数分配,人多的班分多点,人少的班分少点。

  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抓住契机,适时提问。

  (1)师:同学们的提议都很不错,其中认为按人数分配的更加细心和合理。

  (2)如果把这筐橘子按3:2来分给这两个班,你们也怎么样分呢?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1)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操作。

  (2)分组进行操作,组长记录分配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3、提升认识,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这种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4、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师:如果这些橘子的个数刚好是140个,按刚才的比3:2进行分配,该怎么分?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办法。

  (3)提问办法,学生板书。

  办法一:3+2=5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办法二:3+2=5140×3/5=84(个) 140×2/5=56(个)

  (4)比较各种办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现在有许多生活中的一些运用到比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一一解决。

  1、课本75页试一试: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

  2、笑笑帮母亲洗碗,母亲拿给笑笑一瓶浓缩液,要求笑笑按这瓶浓缩液上的比1:4加清水稀释成600毫升的稀释液洗碗,你能帮笑笑算出要用多少毫升的浓缩液和清水呢?

  3、蛋糕师傅制作蛋糕时,分别使用鸡蛋、白糖和面粉三种原料配在一起,三种原料的比:18:9:8,这样一个7千克的面团需要多少鸡蛋,白糖和面粉呢?

  (1)引导学生选用喜欢的办法做题。

  (2)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联系生活,简介比的应用的广泛性

  1、举例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关于比的问题,其实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说消毒药水中酒精和水分配,饮料中的各种配料的比……你能举个事例吗?

  2、简介79页“你知道吗”的黄金比。

  五:回顾教学,总结办法。

  1、引导学生总结比的应用的一些办法。

  2、这节课你有啥收获?

  六:作业

  我们班准备在班队会上进行一次制作水果沙拉的比赛。要求:选择几样水果,按照一定的比,设计制作500克一盘的水果沙拉。要求要简介设计的名称、思路,并计算出所需水果的数量。

  七: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办法一:3+2=5 办法二:3+2=5

  140÷5=28(个)140×3/5=84(个)

  28×3=84(个) 140×2/5=56(个)

  28×2=56(个)

  答:大班分到84个,小班分到56个。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 篇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婴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么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也应该怎么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办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办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办法二:画图

  140个

  办法三:列式

  3+2=5

  3

  5

  140× = 84(个)

  2

  5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办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办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办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3、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700,现要配制1400千克药水需加药粉多少千克?

  1、 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

  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2、 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六、【板书】

  比的应用

  3+2=5

  3

  5

  140× = 84(个)

  2

  5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办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教学反思】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的同学在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朱淼莹:关于已知时间之比,让我们求速度之比或工效之比的问题,是否有好的验算办法?

  郑琪键: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是比的前项,哪个是比的后项?

  张晋:有时总数除以被分成的份数除不尽怎么办?

  姚楠:如果题目求比需要接方程怎么办?

  在学习练习三时有必要集体解决以上一些问题。

推荐站内搜索:项链读后感500字、江苏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江西省自考成绩查询、中山大学成人高考、小荷叶作文网、杨善洲电影观后感、励志演讲稿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别样 作文、黑龙江省自考成绩查询、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通用12篇)
文章链接:https://678999.cn/90623.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一路高升范文网

提供各类范文...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